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文1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07-01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尤其是青壮年,其发生率大约是占到外科住院病例的10%到15%。大多数情况下都认为阑尾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但是研究显示阑尾炎的炎性渗出物质以及切除手术的操作都有可能诱导并发症的产生,因此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是必要的[1]。为了获取对护理的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我院对收治的阑尾炎患者进行了分组护理,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6例,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15~42岁,平均年龄(28±5.73)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1)突出的症状为下腹疼痛;(2)诊断确认是急性阑尾炎;(3)阑尾经手术切除者。

1.3 护理方法:两组都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适当的护理干预。

1.3.1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忧虑,使患者得到鼓舞,心态保持良好。

1.3.2 :患者回至病房应依据其麻醉方式保持相应的。一般,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可以采取低枕或去枕平卧,而腰椎麻醉患者可以使用去枕平卧位持续6h至12h,以避免发生脑脊液外漏的情况。

1.3.3 饮食:患者术后6小时可以饮用流质食物,一两天后便可以使用一般食物。

1.3.4 腹胀的处理:患者术后的第1天,可在床上坐起进行适量活动,第2天则能够下床适量活动,来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1.3.5 并发症的护理: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大多是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粘连等。若切口感染则应该处理好切口,保持切口处的干净以及干燥。若是发生腹腔脓肿就应该趁早进行引流手术,否则可能发生严重的腔内感染。若是有轻度的肠粘连发生则可以帮助患者按摩腹部来促进其胃肠的蠕动,但若是粘连较重,则需要及时地通知主治医师来处理。

1.4 观察指标:(1)并发症发生情况;(2)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3)患者住院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使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中只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是2.5%,而对照组的患者中有7例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是18.9%,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5.3±2.3)天,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则是(9.8±2.5)天。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的病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阑尾发生了阻塞[3]。对于其的治疗通常使用阑尾切除术来达到目的。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手术时间较短,且过程较为简单[4]。但是有研究表明阑尾炎的炎性的渗出物质以及切除手术的操作过程都有可能诱导并发症的产生,因此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是必要的。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5.3±2.3)天,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则是(9.8±2.5)天。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术后护理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小云.急性阑尾炎病人术后护理体会[J].河南中医,2010,30(6):623.

[2]廖素清.203例急性阑尾炎术后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2,02(1):80-81.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文2

【关键词】 阑尾炎手术;预防感染的护理;护理后的效果

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被称为阑尾炎,它是一种常见疾病,它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护理的方法,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所有腹腔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的疾病,尤其是阑尾化脓、坏疽及穿孔的患者,其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据统计达到20%以上,切口感染一旦发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为患者的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因此降低阑尾炎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是外科工作的重点[1],本文对于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自2008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岁,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手术前一天,会及腹部备皮,禁食12h,禁水6h,手术后枕头暂时不用,保持6-12h的平卧状态,同期进行营养静脉滴注禁食禁水,及时更换切口用药等;实验组的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但是要加强预防感染护理,术后实验组患者2天内谢绝探视,平均一间病房1-2人,全面清洁病室,每天开窗通风换气,引进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对病室进行空气消毒,病原为致病菌的阑尾炎患者,用药仅为甲硝哩液,行静脉滴注,手术人员行无菌操作,切口缝合的过程中,止血应彻底,不能留下死腔,避免产生形成血肿或者切口渗血,若患者肥胖,缝合切口时应使用胶片进行引流,减少皮下积血,减少切口感染机率。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应用双氧水冲洗切口以及周围,有效的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等[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30例均无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0%,对照组患者有3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余27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10%,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本文说明良好的预防感染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良好的病室环境对于手术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病室要清洁整齐,要做好空气消毒,物体表面以及地面的清洁,保持病室安静,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烦躁情绪,使其身心闲适,可以充分休息,要严格控制探视以及陪护的人数和时间,不仅避免空气污浊而引起伤口感染,还可以避免噪声的来源,促进患者康复[3]。

合理科学的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用来预防手术感染,降低感染率,但是若抗生素用量过度,会带来负效应,因此使用要慎重科学,其它影响阑尾炎患者的相关因素为:高水平的护理,病人自身的活动,营养水平的跟进、术后切口的换药等。由于手术的操作部位敏感,易产生细菌外侵,所以必须保证无菌操作的进行,总之,外部治疗环境对患者的恢复效应更佳[4]。

参考文献

[1] 陈艺清,梁芳.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及术后护理措施[J].医药前沿,临床护理,2012,2:225-226.

[2] 华振敏.化脓性阑尾炎128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J].中国实用医药,2007,2(6):82-83.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文3

关键词 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护理;临床效果

化脓性阑尾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腹部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化脓性大肠杆菌合并厌氧菌感染,导致患者的阑尾出化脓或者穿孔,容易导致患者腹腔或者切口感染,因此该疾病的主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切口的长度和形状、手术时间等。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够愈合,且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即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又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如何预防患者切口感染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成为了医院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行阑尾炎手术患者200例,将所有入选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治疗组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18.5~67.5岁,平均(42.3±6.5)岁;对照组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19.2~68.4岁,平均(41.9±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而治疗组在手术后采用大量的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者的腹腔,然后利用吸引器将冲洗液吸引干净,经过3次左有的反复冲洗后,缝合腹膜,然后采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切口细菌的密度,手术后放置引流管,将切口缝合。手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方法:①向患者讲解宣传化脓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不良情绪滋生;③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下运动,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④时刻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情况,是否愈合、是否出现红肿、波动等,定时对切口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⑤定时观察患者的体温以及血象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再次治疗。对于治疗组患者手术后的护理,除了进行和对照组一样的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对患者切口引流的护理,主要包括:①观察患者的引流管是否畅通,是否发生异常,例如阻塞、扭曲、脱出等现象;②对于敷料渗出液体的颜色、多少以及性质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发现引流不正常后立即进行处理,在特殊的情况下需要对引流管进行更换,如果引流发生不畅,容易导致血液和组织液发生积聚,从而增加了细菌生长繁殖的可能性,最后导致患者发生切口的感染;③要根据患者引流液的多少以及性质等,确定引流管的拔管时间,一般患者拔管时间在手术后5d左右,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引流管需要延长l周后拔出。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切口的愈合状况,主要包括I期愈合、轻度感染以化脓;两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统计学方法:本次试验主要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对比:经过手术治疗后,治疗组切口I期愈合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发生轻度感染和化脓的例数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切口感染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对比: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文4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阑尾炎;肠蠕动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0-0087-02

阑尾炎手术是最为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术后疼痛减轻,切口感染可能性降低,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1]。术后患者肠道由于受到阿托品、、卧床等原因的影响,常常出现功能抑制,患者出现腹胀、无排气甚至肠麻痹,延长了术后患者的禁食时间,不利于患者营养供应和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为寻找方法促进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以本院的80名阑尾炎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穴位敷贴结合特定电磁波热治疗仪对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4年3月―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下阑尾摘除术的患者80例,按照入院时间排号,利用随机数表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9~68岁,平均(38.2±4.1)岁;急性阑尾炎发病4~21 h,平均(12.3±2.1)h。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性患者15人;年龄21~67岁,平均(37.2±3.5岁),急性阑尾炎发病7~21 h,平均(13.5±1.8)h。具体情况见下表。2组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等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对术后患者进行补液抗感染治疗,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肠道外配合肠道内营养支持,进行基础护理和疼痛护理,术后约6 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半卧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

1.2.2观察组术前3 d预防性用药及术后30 min治疗用药,用温开水轻柔清洗脐部,将院内制剂顺气散凡士林调和成糊状后覆盖于脐部,医用胶布覆盖密封。顺气散成份为厚朴,枳实,川芎,川楝子,当归,吴萸,丁香各10 g,冰片5 g,制成粉剂。每日更换1次,揭下医用胶布,清理干净患者脐部药物,温水轻柔清洗,并再次敷药固定,直至患者肠蠕动恢复。敷贴的同时用特定电磁波热治疗仪照射患者腹部,每日1次,每次30 min,照射灯距患者腹部30~40 cm,以皮表温度40±2℃为最佳距离,注意观察照射皮肤防止烫伤,并做好其它部位的保温,电磁波治疗直至患者肠蠕动功能恢复。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腹胀情况。肠鸣音听诊由专人负责,每隔2 h在腹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4区分别听诊2 min,若在两个区听到≥4次/min,则判定肠鸣音恢复。腹胀情况评判标准:①良好:术后患者无腹胀情况出现;②一般:术后患者出现轻度腹胀,不影响休息和睡眠,可以忍受;③不佳:术后患者出现严重腹胀,不能忍受,影响到了休息和睡眠。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显著性水准α选择0.05。

2结果

2.1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见表1。

表1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x±s,h)

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17.8±9.2*23.1±7.4*25.6±8.2*33.7±10.3*对照组28.1±7.234.3±5.235.6±6.946.7±7.8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2组患者腹胀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阑尾位于盲肠与回肠交界处,为一蚓状淋巴免疫器官,由于粪便和细菌残留,很容易出现炎症。阑尾切除术由于术前肌注阿托品、手术室麻醉剂和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手术过程中牵拉肠管、术后卧床及因术后禁食可能出现的低钾等原因[2],在术后会出现肠道功能减低,胃肠蠕动减弱;加之由于阑尾切除绝大多数是由于急性阑尾炎而进行的急诊手术,术前并没有禁食,导致肠道内留存粪便,在术后由于禁食和卧床,粪便中的水分被肠道吸收,引起粪便干结,更难排出,进一步加重了腹胀[3]。肠蠕动减弱会延长排气时间,患者自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通常会在术后72 h内缓解,也有部分人缓解较慢,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膈肌上抬,呼吸困难的情况[4]。这会延长患者术后禁食的时间,一方面推迟了肠内营养的时间,不利于肠道功能恢复,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补充而延缓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另一方面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目前,临床促进肠蠕动恢复的方法主要有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内服中药、多潘立酮、穴位按摩和针灸、术后早期锻炼等[5]。本试验尝试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尽快恢复患者肠蠕动,促进患者痊愈。

本试验中所用的药物为本院的院内制剂理气散,具有理气除满的功效。敷贴的穴位是神阙穴,位于脐部,有转枢上下调治百病之功效。脐部离腹腔脏器最近,皮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组织,通过敷贴药物扩散可以使药的气味透过肌肤直达经脉,融于津液,发挥疗效。而特定电磁波热治疗仪照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到达胃肠道,并能够调节人体代谢。在换药的同时注意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一旦出现必须停止用药,对症处理。

在阑尾切除术后,还应该注意情志调护。患者可能由于监护或者卧床而出现焦虑不耐烦等情绪,要与患者多进行沟通,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理解,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另外,由于手术中腹腔内灌入二氧化碳造成人工气腹,术后可能仍有残余,在术后开始进食时,要避免摄入萝卜等产气的食物,而多摄入纤维素高的水果和蔬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术后2~3 d即可在协助下下床活动[6],这不仅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还可以减少肠粘连,防止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

在本次试验中,中西医结合以顺气散敷贴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使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都要短于常规护理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黄冉冉,许闽,范国勤,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5,05:174.

[2]李艳红,计敏利.情志调护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4):134-135.

[3]郑春连,张路明,牟雄能.中西医结合对急诊阑尾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31-632.

[4]尹文合,刘运山.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6):2464-2465.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文5

【关键词】 阑尾炎; 手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7.045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疾病,任何性别及年龄段均可以发病,但以青壮年居多,属外科中的急腹症,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存在固定的压痛点是其临床的主要特征,手术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1]。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在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的手术工作,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指征,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早期适当活动,加快术后康复。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了10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得到了较多患者的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男61例,女41例,年龄14~58岁,其中16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6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多存在转移性右下腹痛症状,疼痛始于上腹部移向脐周,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部。

1.2 方法 急性阑尾炎及早确诊和早期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取得安全满意疗效的关键[2]。阑尾周围脓肿者:一般先行非手术治疗,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患者须进行禁食、抗感染、补液和局部理疗,在肿块缩小到一定程度及体温回复正常后,择机行阑尾切除术,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体温日渐升高、疼痛不减、肿块逐渐增大等,则当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至切口痊愈后3个月再行阑尾切除术。对坏疽性阑尾炎或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应急诊手术治疗。本组所有患者在确诊2~4 h后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均顺利进行,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7~16 d均治愈出院。

1.3 满意度评分 在患者治愈即将出院前,给患者发放治疗满意度评分表,进行满意度评分。评分表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护理态度、护理方法、护理结果等共十项内容,评分表中每项患者满意或基本满意记1分,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记0分,最后记录每张评分表的得分数。

1.4 护理方法

1.4.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主要是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做好准备。首先患者入院后即禁饮食,禁止灌肠,进行手术前的胃肠减压,吸出胃内容物等;其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同时还要做好手术需要的各种器械、敷料与物品的准备。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术前应进行抗休克处理,如给予吸氧等;阑尾穿孔伴腹膜炎者,须做好针对性的术前检查和治疗,如心、肝、肺、肾等的功能检查及血液检查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恢复正常平衡[3]。

1.4.2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一环。患者回病房后应根据麻醉选择适当的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一次血压脉搏,连续测量三次直至平稳。若出现血压下降或脉搏加快则考虑出血的可能性,应当及时观察创口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或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 h,如置引流管,为顺利引流及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在患者血压和脉搏平稳后将患者改为半卧位。

阑尾切除术后的当天必须禁止饮食,术后第1天可进流质食物,第2天可进软食,若恢复情况良好在第3~4天可进适量的普食。术后24 h可鼓励患者起床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以及防止肠粘连的发生。为避免因过度的肠蠕动造成缝合伤口裂开或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术后3~5 d禁止使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进行灌肠,如因便秘可口服适量的轻泻剂。

1.4.3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腹腔脓肿、肠瘘等是急性阑尾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对此进行有效的护理。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时切口污染、存留血肿异物、引流不畅等导致,若在术后3~5 d内,切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患者感觉伤口疼痛,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又升高,则提示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多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所致,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同时伴有腹痛、腹胀、脉速、冒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一旦发生腹腔内出血患者必须立即平卧,采取镇静、吸氧、静脉输液等措施,同时抽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做好手术止血的各项准备。并发腹腔脓肿则可见腹痛、持续高热、腹胀、里急后重感等临床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产生中毒症状,这时当采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引流,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从而减轻中毒现象,同时进行抗生素治疗,若未见好转则建议行引流手术。肠瘘多因手术时误伤肠管或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等引起,多数可通过抗生素治愈。

2 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得分:8~10分92例,占90.2%;5~7分6例,占5.9%;4~6分3例,占2.9%;0~3分1例,占1.0%。

3 讨论

本组102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8~10分,满意度达到91.8%,由此提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不仅能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而且能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对治疗的积极配合,有利于提高医患互信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从而为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60.

[2] 闰秋玲.76例急性阑尾炎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5(16):78-79.

阑尾炎的术后护理范文6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预防应用;循证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压痛、转移性下腹痛[1-2]。为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第7版《外科学》中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3],同时应对以下患者予以排除:①患有恶性肿瘤患者。②近期2个月内曾动过手术,具有感染史者。③患有严重的肝功能、肾功能不全患者。④合并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⑤孕妇。所有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13~72岁,平均(36.7±4.1)岁;平均发病时间(24.01±2.81)h;其中单纯性阑尾炎3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5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12-74岁,平均(37.1±4.4)岁;平均发病时间(23.89±2.79)h;其中单纯性阑尾炎36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期间出现任何问题均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2.1确定循证问题,并查找相应依据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组员们应明确循证护理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讨论日常护理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根据护理人员以往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几种问题主要包括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出血、粘连型肠梗阻、排尿困难、下肢静脉血栓等。针对以上问题,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寻找上述问题的科学理论依据,并对这些依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实用性进行评价,组内人员结合自己的临床护理经验专业护理知识制定更合适的新的护理方案。

1.2.2 循证护理的实践措施

1.2.2.1心理疏导 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耐心、详细的向患者讲解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疾病知识以及外科手术的大致流程、基本内容以及注意事项,重点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安全性。帮助患者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2 粘连性肠梗阻 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极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护理时应对患者采取禁食处理,取患者半卧位,经常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手法按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多鼓励患者定期翻身,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有利于刺激胃肠运动,尽快恢复肠道功能;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少吃易产气、不易消化的奶制品等,注意合理饮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2.2.3切口感染 由于长时间禁食,极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降低机体抵抗力,加上创口长时间暴露,会大大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变化情况,做好切口的清洁、卫生护理,一旦发生切口红、肿等症状时,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

1.2.2.4下肢静脉血栓 由于术后切口需要一定时间愈合,加上术后切口疼痛,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息,患者长时间未活动,导致静脉血流运行速度降低,增加血液粘度,促进微血栓形成。因此当患者术后8h若病情并无异常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足背屈伸等收缩运动锻炼,有利于防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应指导患者卧床,适当抬高患肢,若下床活动时,应建议患者穿弹力绷带或弹性袜。

1.2.2.5排尿困难 术后患者由于切口疼痛,长期卧床休息,心理紧张、恐惧,身体素质较差等缘故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尿潴留、排尿困难症状。术后应对患者加强排尿训练,排尿时应按压患者切口,尽可能降低患者切口疼痛,必要时可进行局部热敷处理。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4.4±0.5)d明显少于对照组(9.5±1.1)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 年代,是一种突破常规以主观感受以及临床经验为主的全新护理理念,其主要以护理研究为重要依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改变了护理人员的常规惯性思维以及行为表现[3]。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使传统被动式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模式。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极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排尿困难、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如何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4-5]。本文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中,不仅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了友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感,主动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研究表明,应用循证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护理患者降低了36%,说明循证护理的有效性,与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以众多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为论据支持,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同时也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临床治疗费用。但循证护理的科学性、理论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更好的应用循证护理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群芳.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 2) : 364-365.

[2]黄清萍.急性阑尾炎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 245) : 314.10.

[3]叶兰英.女性急性阑尾炎术后不完全性尿潴留的护理[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4):35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