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学科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1
关键词:后进生;自卑;兴趣;体验成功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校、许多教师由于升学率、奥数等原因,只重视对好学生的“锦上添花”,而忽略了对后进生的“雪中送炭”。如何通过课外辅导转化数学后进生,在这里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基础知识薄弱
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延伸。由于数学体系中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必须有扎实的小学知识基础。而实际上,有些学生的小学数学知识并不过关。小学基础知识薄弱,必然会增加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
2.存在偏科现象
学生升读初中后,文化课增加了,学生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造成偏科现象,较为常见的是语文、英语等学科成绩比较优异,而数学成绩却不理想。由于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很多内容枯燥无味,与其他学科相比,学习难度大,趣味性又低,就使得学生偏爱其他学科而忽视学习数学。
3.教材的原因
小学数学发展到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小学数学内容主要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基本运算、简单的图形认识及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等。初中数学内容从算术数扩展到有理数、运算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增加了方程、函数、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等。知识跨度太大,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现后进生。像初中第一章《有理数》中,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引入负数,学习与负数有关的四则运算。学生在小学学习加减乘除用了三四年时间,而现在加入负数后,却要在不到一个月内学会,对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太大,心理落差也太大,难怪会有学生掉队。
4.学习方法及习惯的原因
小学生学习时有很强的依赖性,习惯跟随老师做机械运动,一个命令一个动作,学习没有主动性,一切知识等着老师“喂”。上初中后,有的学生延续了这种学习习惯,做完作业就以为完成学习任务,整天无所事事,既不懂得预习复习,也不懂得去钻研思考。学不得法,也容易造成落后。
5.教学方法的原因
小学数学由于内容比较少,教师讲课一般讲得较细致,同一个知识点反复演练多次,直到学生彻底牢记,才会讲下一个知识。而初中数学内容繁多,教师以讲授型居多,讲课速度较快,教学方法相对单调,比不上小学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转变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课堂教学方法不佳,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令后进生增多。
二、以课外辅导转化数学后进生的措施
1.消除自卑心理
由于成绩落后,大多数后进生有自卑心理。对于后进生,较多的是听到同学的讽刺、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由于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激不起学习的信心,从此就会讨厌学习,甚至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恶劣行为。其实,中小学生处于大脑发育阶段,有的可能聪明早慧,有的可能大器晚成。如果过早给一些学生扣上“后进生”“差生”的帽子,势必导致学生丧失自我判断能力,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越变越差。
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指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所以并不存在“天生”的差生。在对后进生的课外辅导中,首先要从思想上去做好后进生工作,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开展探究活动、钻研趣味数学、游戏、小组竞赛等。例如,在学习《有序数对》这节内容后,我特地给后进生设计一个小游戏,把课室模拟成影院,按横排纵列的顺序让学生记好自己的位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上有序数对的卡片,每抽出一张,让相应位置的学生站起来,学生站对,他所在的组就加分;学生站错或没站,他所在的组就扣分。小组竞赛时学生个个参与,兴致高昂,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学习的知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就要让他们乐在其中。
3.改进辅导方法
学生进入初中后,教师讲课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听课特点,抓好中小学知识衔接,开始时不宜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是造成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实施课外辅导时应加强知识讲解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这课后,为了让后进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我让后进生每人准备一个纸制的三角形,我先让他们自己分组进行探究,动手操作,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拼成一个平角,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了深刻的认识,收到了很好的辅导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课堂,而对后进生的辅导更离不开课外辅导。因此,在对后进生的课外辅导中,也需要不断改进辅导方法,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或多媒体等手段来实施有效辅导。
4.进行学习方法和习惯的科学引导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小学的学习方法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这样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中学数学的要求。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要培养后进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课后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最好是在学习新知识后,做作业之前进行,让学生把所学的全部内容,包括例题、公式及推导过程和自己记的一些结论等复习一遍,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注重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5.开展情感辅导
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讲到“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表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中,学生如果感受到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自己,就会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如果学生喜欢你,自然会喜欢你教的课,乐于听你讲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给后进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当他们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后,在对后进生的辅导中,有道题目是探究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新坐标,这道题比较简单,我让班上的数学“小尾巴”张小来同学回答,他站起来大声回答,答案正确,对此我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由于受到鼓舞,他对学习数学充满热情,在之后的学习中,他表现出非比寻常的毅力,整章书都掌握得非常好。
后进生学习差的原因很多,对后进生的课外辅导应从后进生的自身实际出发,找出影响后进生进步的因素,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对症下药,及时引导,从而达到促进智力发展、学好数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3.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2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4-1307/G4
邮发代号:22-9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策略;引导学生;走出迷茫
在中考化学复习阶段,如何调理学生心态,使其保持稳定、积极上进的亢奋情绪;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发挥最大潜能,为自己的初中化学学习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是教师不懈努力和追求的教学底线。以下笔者从复习教学的角度出发,淡淡在分析学生沉陷于迷茫原因的基础上探究其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
一、使学生陷入迷茫的成因
新课完成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要进入总复习阶段,也是夯实基础、链接知识、综合应用、提高能力的最佳阶段。但是,恰恰在这一关键时刻很多学生且表露出迷茫、焦虑、困惑等现象,直接影响后期教学的整体进行和学习效率的整体提升,就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生疲惫心理。大多数学生在教材内容学完后,以为学习任务已完成,产生了疲惫心理和松懈情绪,导致对复习课的不利因素。
课型枯燥乏味。复习课型失去了新颖感,学生对复习课没有新课的新奇、有趣,特别是对化学“用语”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失落。
缺乏知识链接。知识的链接与知识网络的建构方面,没有形成知识的“立交桥”,纵横联系不起来,更谈不上融会贯通,知识的拓展、迁移、综合应用能力匮乏。
淡化文本阅读。很多学生只愿做题而不愿反过来阅读文本。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记忆不熟、理解不透,是懂非懂,含含糊糊。殊不知,很多题型都是文本概念的复制与衍生、或延伸与拓展、或习题的翻新与迁移。脱离文本的阅读、理解、领悟,做题往往出错,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压力增大。来自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要求,相互之间的竞争,自我心理负担等多种因素,使其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又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否达到中考的水平已沉陷于迷茫状态。
二、如何引导学生上好复习课
(一)调理学生心态、稳定学生情绪
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根本保证。在每届新课完成后,我都要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做学生复习的思想工作。从学生心理、现有知识程度、外界因素、所处环境、升学压力、家长和老师的期望等多个方面分析,用感恩教育的思想、报答社会的责任、个人的理想和希望、今后生存的条件和能力等方面为素材教育学生,鼓励他们排除一切不利因素,保持积极上进的学习激情,用正常的心态、旺盛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拼搏奋斗最后一阶段。通过鼓舞士气将同学们引入紧张有序的复习环境中。
(二)复习策略与考纲、考题链接
特别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最佳阶段,一定要注意复习策略的研究,为了使同学们能很好的掌握中考要点,必须摒弃那种“一讲到底”的地毯式或扫描式讲解和“一练到底”的题海厌战;必须通研《考试纲要》,按照“考纲”中各知识点的考试水平层次要求复习,可做到有的放矢。
链接中考,做到知彼知己
通研历年来的中考试卷,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通过研究历年来的中考命题特点、命题原则、命题方向,我们可以掌握趋势,抓住重点,从而做好复习备考工作。笔者近年来,特别注重了以上两个方面,所教学科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通过对近三年来的中考试题研究,可得出以下信息:
其一是命题特点。试题都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基准,立足于教材,体现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结合,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核。无论是哪种题型其知识点一定在教材中,但题目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展现了“新”、“活”的特点;体现知识与能力并存,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特点。比如,定西市2011年中考化学题型仍然是由选择、填空简答、实验与探究、计算四部分组成,各大题所含小题目、难度分布都与2010年保持一致,都是客观较易题占70%,中等难度题占20%,拔高稍难题占10%,并且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各题型的分值比例恰当,适宜大多数学生应考,也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突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反映出化学学科的特点。题型注重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注重考查社会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在实际情景中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加工能力;注重考查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设计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
其二是命题原则。近年来,初中化学试题与以往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规避了以往纯技能、纯技巧方面的内容,弱化了单纯的计算技能的考查。命题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活动与探究;注重基础,难易适度。学科知识的覆盖面都超过75%,难度配比为7:2:1。以基础题和中等题为主,稍难题占比例很小,充分体现了“重视基础,回归教材”的中考命题原则。同时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载体,以培养能力与素养为立意,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其三是命题趋势。如果没有大的变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需要,化学学科生活化还应是中考的重点。主要取材于同学们身边发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这类创设情境将试题生活化的题目,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多。遵循这一趋势复习,可使同学们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学以致用,对社会拥有一种责任感。同时又是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这类题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而简答题也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复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开掘思维,多做多练多分析,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复习计划、内容、时间及方法的整合
复习教学容量大、时间紧,必须整合内容,统筹安排。一是根据学情,制定详实的复习计划,构建复习框架。二是根据教材内容,侧重点划分。也就是说,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平时掌握的和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弄懂的;那些知识点是要通过思维理解必须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在哪儿,并且需要强化的。三是根据内容的侧重点可安排复习时间。应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试练、研究、交流、理解和运用上。我一般采用三轮复习及重温教材四步走的环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单元复习
主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复习内容主要以《考纲》为引线,因为它不仅是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按照“纲要”中各知识点的考试水平层次要求复习,可达到扎实双基,提升能力的目的。因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基石,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复习模式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特点,诸如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复习,可用“自主总结交流评价”模式。例如,在教师“画龙点睛”的引导下:总结梳理(绘制图表构建框架)相互交流(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展示(互动评价)教师点拨(肯定激励提升)。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构建知识网络关系,相互交流完善,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点评、肯定,提出建设性建议,既创设了师生互动的复习平台,又可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2.热点、难点专项复习
也就是打破章节界限,针对中考的热点、难点进行专项复习。其一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选择的强化训练,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其二注重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渗透题型生活化的意识。其三建立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的思想,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其四注重实验探究,因为化学实验是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探究题比较符合化学学科特点,所以这类题型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比较热门,内容涉及到教材各个部分,主要包括:有机物燃烧产物、空气的成分、催化剂、水的组成、微粒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碳化合物的性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合金的成分、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锈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离子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关系等。科学探究虽然包括八个要素,但命题上一般选取其中几部分要素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复习:一是训练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因猜想与假设不是毫无根据的,同学们在提出猜想与假设时要做到大胆合理;二是提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实验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考虑实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和对比实验法等;三是提升学生实验分析与实验评价的能力,主要从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结论、实验误差以及从环保、节能等角度对实验进行分析和评价,创新改进实验方案,完善实验结论。同时,要突出三种能力,一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从事探究的能力;三是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要求同学们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例如,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并能安全操作;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能初步运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除杂等。
3.综合复习
主要是中考冲刺阶段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训练主要是体验临场感受,训练心理素质;其次是发现自己的弱点,查漏补缺;然后反思问题和差距的原因,制定弥补的计划和相应的对策,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回归教材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86-03
科学课程“新授”后,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程度开展有效复习。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对如何开展有效复习很迷惘,不少教师的复习过程很粗糙。为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发展,我们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有效复习课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探寻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策略。
一、科学课程复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要求,科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复习中我们一线教师是如何操作的呢?下面,通过一个复习片断进行观察。
【例1】复习课:《压强》
一、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有关压强的知识。
二、复习过程
1.知识回顾。板书: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教师解说:(1)压力的方向特点,与被压物体表面垂直。(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板书: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教师解说:(1)在计算中我们要注意单位统一。(2)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知道增加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②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2.例题分析。例1,例2,例3。
三、教师总结(略)
从上述复习片断中可看出当前科学课程复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效复习要素不清楚。科学课程“新授”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细致分析,也没有对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制定的复习目标不适宜学生的发展。教师没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素材和载体,评价内容不能及时检测复习目标是否达成。
二是复习操作方法不当。因为复习要素不清,教师主导的复习过程与方法不恰当。教师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被动操作的地位,用单一的自我讲解演绎课堂,或者以大量的练习代替复习过程。学生在课堂复习过程中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
二、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
(一)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构成要素
科学课程复习要真正促进每位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其构成要素应该有教学目标、学生、教师三个维度:(详见下图)
(二)各要素的运行机制
1.学生是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主体。
(1)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教师制定复习目标的依据。教师制定复习目标既要把握课程标准,又要依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由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复习目标时须分清层次,以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2)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体现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分析素材、学习方法从而获得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空间、权利还给学生。
(3)有效的复习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复习课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复习目标是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起点和归宿。
(1)合理的复习目标是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起点。教师在分析课程标准和学情储备的基础上制定的复习目标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统摄作用,它决定了教师教学素材的选择、方法的指导以及评价方案的出台。要求教师准确分析学情,合理选择素材,注重评价方案的层次,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2)合理的复习目标是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归宿。检验科学课程复习是否有效其本质是检验学生是否在原有发展水平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表现则是复习目标的达成与否。
3.教师是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主导。
(1)教师是复习目标的制定者。需要分析课程标准和学情,来具体制定复习目标。
(2)教师是复习活动的规划者。教师的主导力量还体现在教师依据学情,在复习目标的指引下,合理选择教学素材、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设问、追问、小结、评价等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素材、掌握方法以促进学生达成复习目标、实现进一步发展。
(3)教师是复习效果的检验者。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发展水平,合理分层制定复习评价方案,以检验学生复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策略
根据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基本构成要素,具体实施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科学复习的立足点
1.准确分析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起点。
提高科学课程复习的有效性,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详见下图)
(图2 学生发展水平分析图)
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具体可分为社会心理层面和学习层面,其中,前者属于“共性”层面,要求教师合理分析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增强复习目标和素材选择的科学性;后者属于个性层面,要求教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储备、学习状态和思维发展水平有所把握,以便分层设定复习目标、提供素材和方法指导、准备评价方案,从而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2.挖掘复习内容的趣味性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复习。将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向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转化,促使学生成为有独特魅力的“画家”“歌手”“演员”……
3.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分组是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可按照学习水平把学生均衡分成几个小组,把每一个小组都打造成积极参与竞争的团队,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在小组学习中动手动脑、积极参加交流与展示。
4.分层制定教学评价方案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落脚点。
学生的原有发展水平存在个性差异,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全体学生。复习课是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契机,它要求教师在制定评价方案时必须合理分层,以便更好地检验不同学生经过复习获得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复习目标――有效科学复习的立足点
1.教学目标的定位依据。
欲准确定位复习目标,教师须理清复习目标定位的依据,这是定位复习目标的理论支撑:(详见下表)
(表1 复习目标的定位依据表)
定位复习目标的依据有三个:一是课程标准,它代表了国家意志,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认知、思维特点做出了评估,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是教师定位复习教学目标的文本依据。但课程标准由于其“普适性”的特点,必然不能兼顾地区差异和学情差异,所以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由此,教师定位复习教学目标还需要分析学情储备,进行层次性设计。另外,课程内容的属性不同其学习方法也不同,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属性微调复习目标,保证复习目标的针对性。
【例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波是传递声音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求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复习目标可分为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达成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它要求全体学生按统一标准达成。“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严格的达成标准,为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设置了弹性空间,它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对同一复习过程形成自己独到的认知、体验和见解。可见,确定复习目标不仅要有普适性,还要体现对学生发展要求的差异性。
2.注重复习目标的科学陈述。
复习目标的科学陈述有两个要求:(1)目标完整。它应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陈述;(2)陈述要素齐备。每一条目标的陈述都应包括“目标主体、行为动词、目标达成策略和要求”等三个要素。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课程有效复习的关键点
在科学课程复习过程中,要促使学生成为有独特魅力的“画家”和“演员”,教师要承担起“设计者”和“导演”的责任。
1.提供有效载体。
(1)问题载体。问题是学习动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教学的起点和贯穿过程的主线,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问题载体,引导学生对复习的核心内容进行拆分和重建。如在《科学测量》期末复习中,教师可提供如下问题载体:
【例3】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目录,回忆本学期学过的科学仪器……
教师:其中哪些是测量工具,它们分别测量什么科学量?……
教师:这些测量工具如何使用?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如何利用上述测量工具测量一个鸡蛋的密度?……
教师从目录入手,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内容,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区别、分类和归纳,对复习的核心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构建。同时也是教师为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架起桥梁。这一系列的问题设置,为学生达成复习目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实验载体。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实现科学实证的基本途径。教师在科学课程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载体。如在《压强》中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复习,教师可做如下处理:
【例4】
教师:展示人们在雪地里登山和滑雪的照片。
学生:观察人们在雪地里登山和滑雪的照片。
学生:比较人们在雪地留下痕迹的差异,提出科学探究问题。
教师:从学生提出问题中选取有课堂探究价值的问题开展教学(如人们对雪地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提供细沙和板凳等相关实验器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给器材模拟雪地和人群,建立假设、设计实验、获取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交流。
……
上述实验活动过程中,复习素材和情景不是新课内容,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调动,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像科学家一样”提出问题。同一情景,不同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思考和尝试中得到充分发展,小组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这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可持续的自主复习。
科学课程复习的载体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2.进行方法指导。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复习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促进学生主动复习的方法进行指导。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5
关键词: 消除; 心理; 障碍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119-01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那么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四重、三到、八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四重”,即重基储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1.重基础
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
一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
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重过程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幢”,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八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
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
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特别是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
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
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
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
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竞争引导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学、赶、帮争先进。
中学学科辅导范文6
一、“课堂三导教学”的基本精神和要点
“课堂三导教学”是通过“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环节,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改模式,既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途径、方法,又能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解惑,落实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
二、“课堂三导教学”的操作要点
(一)导学――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复习课采用”课堂三导教学”课堂教学一大好处,在于导学环节可以灵活处理,每节课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学生可根据复习材料中学习目标进行复习,但在传统教学中,容易犯上“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
如何做到不重复旧课,不平均使用力量,突出知识的重点和学生的弱点。我认为,“三导”式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全新的感觉。可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当然,要上好课,要在“导学”环节上下功夫,应妥当设置探究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会追问数学。如在复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学”环节:
问题一、有一块直角三角尺DEF,放在ABC上,如图所示,DEF的两条直角边DE、DF分别经过B、C两点,在ABC中,∠A= 50°.
问题1:求∠ABD+∠ACD的度数.
问题2若∠D=80°,其它条件不变, 求∠ABD+∠ACD的度数;
问题3:若∠D=100°呢?
问题4:试探究∠ABD、∠ACD、∠D与∠ A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5:∠D=80°,∠D=100°有代表性吗?你是怎样看这两个角度?
问题二:若点D在ABC的外部,两条边DE、DF仍过B、C两点,∠ABD+∠ACD=∠D-∠ A是否还成立?请画出图形,探究∠ABD、∠ACD、∠D与∠ A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三: 若将DEF的两条边DE、DF分别经过B、C两点,改为DEF的两条边DE、DF分别与ABC两条边AB、AC相交于M、N,以上探究的结论是否还成立?
(二)导疑――是指通过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导学情况,共同解决导学环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1、“导疑”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讨论来解决。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应用,达到温故知新,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一般情况下、:1、在学生独立思考可能出现困难时组织讨论;2、在学生意见分岐较大时组织讨论;3、在揭示数学规律性知识时组织讨论;4、在选择解题策略时组织讨论;5、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组织讨论;在总复习过程中,学生对初中的知识都已有一个认知过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强化过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导读练习的设计,组织讨论与评价,归纳小结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先让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然后教师再点评。有单独一人自己复习的,也有两三人或四人一组复习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好的在教基础差的,也有互相之间在提问考考对方的,大家都很进入状态。较容易为组里争得荣誉,从而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将讨论引向更深的层次。
2、“导疑”环节教师要教师要起到“导”的作用――对知识的梳理:
梳理过程,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用线连接起来,然后使知识结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各个环节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在解题时能够很快的提取所需的知识和方法。梳理,就是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例如在复习《二次根式》这一节时,经过学生讨论后边板书边梳理为:4个概念(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以及分母有理化);4条性质及4种运算。说出上述12个知识点后,再针对每个知识点说出意义及出示常考题型。对于几何,在梳理知识点时除了按定义、性质、判定及应用几个方面整理外,还要结合图形归纳常变的图形、常做的辅助线,做到多题归一。
(三)导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包括基础知识的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的达成度等查漏补缺,讲练结合。
复习时,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要“全”,、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难题,把练习的重点放在重要和关键的知识点上。
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做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出新水平,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例如:1: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CD切O于点C,ADCD,垂足为D.求证:AC2=A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