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范文1
论文摘要 为使护理健康教育有效、深入、健康的开展,3年来对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市的20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85%护士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其中92.5%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点认识不清;87.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8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等。本文着重对目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护理同行借鉴和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主要由护士进行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1]目前,我国各省、市医院已逐步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了了解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能力及实施的情况,自1998年特对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市的20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5%护士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同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及时纠正认识误区、提高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选自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5个省、市、地区级医院的2000名护理人员,其中护理部主任98名,护士长1520名,护理骨干及学校老师382名,年龄为25~62岁,均未参加过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
1.2 调查方法
本调查为非实验性研究,采用问卷及提问的单项选项法。调查均在《护理健康教育理论与临床实践》专题讲座前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护理健康教育概念的认识;护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及技能等14个基本问题,回收率为95%。
2 结 果
3年对2000名护理管理者、护理骨干及学校老师进行调查见表1,结果显示主要的误区是:92.5%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点认识不清;87. 5%对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足;85.5%对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改变不健康行为认识缺乏;84%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掌握贫乏;82.5%不能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时间;81%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80.5%对最佳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角色认识不够明确。
3 分析与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2]目前,各医院都在积极推广健康教育活动,但从调查资料表明85%护理人员存在不同层度上的认识误区。因此,难以使健康教育工作者真正让病人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恢复及保持健康需要。[3]
3.1 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是不同层次上的两个概念
目前许多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操作体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4]护士仍习惯用“卫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从调查表明92.5%的护理人员把“健康教育”看作是“卫生宣教”的延续,并把两者视为一同。因此,一些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还是停留在疾病知识的普及及宣教上。
3.2 护理健康教育以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但是我国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5]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比较少,又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调查表明87.5%的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
3.3 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6]但是,调查显示85.5%护士对这一概念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进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护士在进行效果评价时往往只从掌握疾病知识上考虑,而缺乏从病人行为改变和态度转变上考虑,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人不健康行为。
3.4 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教育程序为工作规程[7]
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护士应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调查表明84%的护士对教育程序工作中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因此,临床上出现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健康教育时间安排不合理;健康教育效果缺少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开展。
3.5 健康教育中护士承担多种角色
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护士所承担的角色认识不够明确,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疾病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计划者和评价者。有些护士在履行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意识,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
转贴于
4 对 策
4.1 加大护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
护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但由于目前各医院护士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知识老化现象突出。护士不仅缺少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知识,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此,必须加大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理论和技能水平。[8]培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4.1.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程序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4.1.2 强化以健康教育程序为护理规程的教育活动。护理健康教育与整体护理相同,必须贯彻教育程序,即通过评估、确立教育项目(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循环过程,保证护理健康教育及时和有效实施。培训中应强调各步骤主要内容的学习,如评估包括:学习需要、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健康信念、学习方式等。教育项目包括:教育项目与护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教育项目的排列顺序、确定项目的基本原则。计划包括:计划的种类和形式、目标陈述的原则和方法、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应用的原则。实施包括: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时间的安排、教育前的准备、记录的必要性和方法。评价包括: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和技能、评价的内容、计划的修订。[7]
4.1.3 疾病教育。疾病教育是病人恢复健康的基本知识,从文献资料表明护士对疾病知识掌握同样缺乏,所以,在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对每种疾病可以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培训,如疾病概述(定义、发病因素、症状);常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诊断性检查和治疗;各种治疗、活动、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出院注意事项。并用这种疾病教育框架指导临床教育工作。
4.1.4 培训方法和形式。把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和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作为基本知识和技能来培训,并把它列入继续教育必修学分,让每位护士都能接受这项培训。培训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采用专题讲座或业务学习的形式。
4.2 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指导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护理健康教育必须与临床紧密配合。病区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在初始阶段应每天检查护士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和疾病教育的情况, 并指派临床指导老师以跟班的形式与护士一起进行工作。护理部定期下病房参与工作指导,让第一线工作的护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提高健康教育能力,避免将健康教育仅仅作为疾病护理常规的宣讲。
除上述对策外,还应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如健康教育评定标准和制度、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激励机制等以促进护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稳定、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37.
2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3 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4-365.
4 于萍,汤明维.病人对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503-504.
5 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9-123.
6 张,高德彰,吴光煜.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7 Barbara W.Community health nursing.London:Glenview,Illinois,1990,434-458.
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指出了护士在高校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习理论的重要性.
1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1.1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1990年,WllO在有关文件中对健康的定义又加以了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干预措施川图。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学和健康教育学相交叉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它的发展来自两方面的激励和支持:一是社会的需要,二是专业自身的发展。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护理学专业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
护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按教育场所可分为: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按目标人群可分为:儿童护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护理健康教育,妇女护理健康教育,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等;此外还有按教育目的或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
1.2高校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校区医疗部门的护士为行为主体,以高校教职工及学生为服务对象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2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高校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激烈的竞争,时常处于紧张无序的脑力劳动状态,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教职工身心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最近,广东省教育工会对我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书面报告。报告显示,有大约1/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1乃的人处于各种疾病状态,而剩下约7/l0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数据意味着高校教师具有发生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条件,一旦因为某些不良外因刺激,如:短期过度劳累,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或心理创伤,营养不合理或生活不安即可导致某种严重疾病发生。如果这样,不但妨碍了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而且妨碍了整个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护理健康教育是运用教与学的理论,增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而使人们自愿采取健康的生活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障资源,最后达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因此对高校教职工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3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根据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的特点,如心血管疾病从40岁开始明显增加,消化系统疾病从30岁开始就已经有明显增加,以及在高校中3040岁是亚健康的高发年龄等等,进行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3.1心理指导:处于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使他们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因为长期的精神紧张,极易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
3.2饮食指导:合理适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的好转、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多吃富含钙、钾、纤维的食物,尽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少饮酒。
3.3作息指导:不宜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或短期过度劳累,保持每日有6小时以上的睡眠习惯,注意调整工作、锻炼、休息与睡眠的关系。
3.4用药指导:应经常告戒病人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策略地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重时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3.5行为指导: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或促进健康的行为方法,这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
4.1程序(步骤)。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从而使健康教育不仅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而且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应正确应用护理程序。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与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一样,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z]:
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一个总体评估。
诊断:对病人及其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
计划:对将要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
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评价: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4.2方法(手段)。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咨询法、墙报法等等。其中护士在为教职工做护理操作时进行交流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效果要远远高于专门时间进行说教。因为对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不适的需要。在与他们的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与教职工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好机会。当然,这并不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高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论的重要性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尚需各方各面的支持与通力合作。而护士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做好护理健康教育的保证。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要能够像打针、输液那样娴熟地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但获得身体健康,还要获得知识上的增加。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要给别人一桶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两桶水或更多的水,不然就难以胜任或遭遇尴尬。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范文3
关键词 产妇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90
传统的随机性健康教育,使产妇产后未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操作技巧,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及产褥期护理知识,因此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较低,乳胀发生率偏高,为了有效提高产后健康教育质量,在妇产科病房进行了目标性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12月收治分娩的产妇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88例,其中自然分娩132例,剖宫产58例,产妇年龄23~3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孕期健康,足月分娩,均母婴同室。
方法:观察组采用目标性健康教育方式,按照设计好的产后3天健康教育内容,护士分别在产后第1天、产后第2天、产后第3天分阶段有目标性的讲解及操作演示,采用模型与产妇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指导,让每一位产妇在分娩后3天内参与渐进式的学习和模仿操作,以至掌握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的自我护理方法。对照采用传统随机性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护士在巡视病房、治疗、护理等过程中健康指导或产妇遇到问题时护士给予指导。
目标性健康教育的内容:①产后第1天,有关母乳喂养指导:给予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按需捕乳的重要性,造成错觉,疼痛以及肿胀的原因,同时用模型给予一对一操作指导,如正确的挤奶手法和哺乳姿势以及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等。②产后第2天,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给予产妇讲解如何观察新生儿,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消退时间,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新生儿抚触的好处、方法以及新生儿皮肤护理等知识,指导产妇如何更换尿布,如何观察大、小便,如何加强脐部护理以及预防接种等。③产后第3天,产褥期产妇自我护理:指导产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情,饮食要均衡,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指导产妇如何保持外清洁,讲解正常恶露的排出情况以及避孕措施等。耐心解答产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出院指导。
结 果
产后第4天对两组产妇实行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评估,见表1。
讨 论
产后目标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乳胀发生率。在产后3天内,护士按照规定的具体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的给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产妇在产后3天,对学习内容,目标明确,得到渐进式的学习,易于掌握。避免随机性健康教育的一次性灌输或教育不到位现象。母乳喂养是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产妇产后康复。产后第1天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使每位产妇尽可能较全面的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尽早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早接触,早开奶,有效地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目标性健康教育有利于产妇掌握产褥期相关知识,做到科学的自我护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产后存在很多不良认知,人为增设许多禁忌,不利于产后康复。目标性健康教育科学的,有目的的向产妇讲解产褥期知识及有关注意事项,及时消除产妇存在的诸多疑虑,有利于产后康复。
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范文4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椎间盘移位 围手术期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和(或)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作为致压物是单纯的椎间盘组织[1],是临床上常见病。护理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和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护理学和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接受健康相关知识的指导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使其行为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指导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是依照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流程,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别患者预后[2]。我科为颈椎间盘突出征患者提供入院、术前、术后、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至12月我科住院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8±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6±3)岁。2组性别比、年龄、手术方式,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随机教育方式,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常规的疾病知识。试验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由责任护士每日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时间要求及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患者理解并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
1.3 评价标准 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制调查问卷,在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测试,满分100分,得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80分为中,得分<60分为差。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分>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3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
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入院当日1.入院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环境,陪患制度,作息制度;2.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及相关疾病知识。入院第1天介绍化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血尿便标本的留取方法。入院第2天至术前1.手术目的及方法;2.术前训练:气管推移训练、咳嗽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饮食训练。3.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注意事项,颈托的选择和使用;4.心理指导:解除焦虑、恐惧心理。手术当日1.术后立即颈托固定颈部,保持颈部中立位,限制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2.介绍放置引流球的目的及意义,如何保持负压引流通畅;3.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是否改善;4.指导握手、纂拳及肱四头肌功能锻练;5.术后6 h禁食水,6 h后进冷流食(禁食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少食多餐。6.指导有效咳嗽排痰。术后第1天1.佩戴颈托可取斜坡30°~60°仰卧位;2.进食半流食,少食多餐;3.加强手部及肱四头肌的功能锻炼;4.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术后第2天1.佩戴颈托坐床缘;2.进食半流食,加食水果、蔬菜;3.加强四肢及关节的功能锻练。术后第3天1.拔除引流球后佩戴颈托由他人扶行;2.进食软食,逐渐增加含蛋白质、钙质丰富的饮食。出院前指导1.佩戴颈托3个月;2.保持良好的站坐姿势,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倾、后仰及剧烈活动;3.介绍颈部及四肢功能锻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枕头不宜过高,7~10 cm为宜;5.术后1、3、6个月复查,特殊情况随诊。
注:路径表在应用过程中应填写备注栏包括施教时间、施教者签名,效果评价表1 2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 2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及诱因,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各种检查及训练的目的及意义,手术的方法及适应证,减除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通过术后及康复教育,使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懂得了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缓慢,病程长,治疗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坚持不懈地治疗和锻炼[3];使患者明白日常生活中合适的枕头与睡眠姿势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很重要,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不要长期低头工作,要定期改变头颈部,冬春季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等。总之,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康复教育,丰富了患者有关颈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4]。
通过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教育确保了健康教育效果。传统健康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全面、教育过程缺乏连贯性,常常出现教育内容遗漏和重复,患者遇到问题四处询问,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答复[5]。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每位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和患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路径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评价反馈,避免了护士一次性将健康教育知识全部灌输给患者致使患者接受不了,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护士长定期检查路径的实施情况,督促护士必须按时落实好此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6]。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士必须按照路径的时间和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护士和患者交流的机会,预防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体系,作为健康教育者必须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从而促使护理人员加强学习。依据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指导,保证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患者,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7]。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技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候铁胜,倪斌,等.关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218221.
2 何瑞仙,徐波.欧美护理发展新概念.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管理杂志,2002,2:2224.
3 娄湘红,杨晓霞主编.使用骨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2333.
4 朱以芳,余鸣,谷仲平,等.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护理干预.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143.
5 张颖.健康教育路径在军队中心医院的应用与评价.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528530.
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范文5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指出了护士学习理论知识在高校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理;高校;教育;健康
1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总是在不断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文件中对这一定义又进行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4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思想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本质上是种干预措施。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社会的需要以及专业自身的发展,使得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护理学专业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高校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校区医疗部门的护士为行为主体,以高校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为服务对象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护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按教育场所可分为: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按目标人群可分为:儿童护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护理健康教育,妇女护理健康教育,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等;此外还有按教育目的或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
2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高校的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的压力较大,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教职工的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前,省教育工会对我省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显示,仅有不到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的人身体有疾病,而其他70%的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意味着高校教师的平均健康状态处于一个相对危险的状态,一旦受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如:过度疲劳、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营养不良或心里不安等。均可引起疾病突发。这样不仅妨碍了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与学,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而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障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因此对高校教职工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3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上文提到的教职工健康状况调研显示,我省高校教职工一般从40岁开始就会出现心血管疾病。而消化系统的疾病更是从30岁以后就开始有明显增加。而且省内大部分高校教职工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根据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3.1 饮食指导:合理恰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预防及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多吃富含钙、钾、纤维的食物,尽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少饮或不饮酒。
3.2 心理指导:处于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在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否则长期的精神紧张,极易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
3.3 作息指导:不宜短期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保证每天至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注意工作、锻炼、与睡眠的合理调配。
3.4 用药指导:对于那些身体有疾病的教师,要告戒他们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重时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3.5 行为指导: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或保持健康的方法,这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
4.1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步骤: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且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应正确应用护理程序。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与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一样,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一个总体评估。
诊断:对病人及其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
计划:对将要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
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评价: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4.2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手段: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咨询法、墙报法等等。其中护士在为教职工做护理操作时进行交流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效果要远远高于专门时间进行说教。因为对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不适的需要。在与他们的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与教职工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好机会。当然,这并没有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 结语
我国的高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与合作。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就难以胜任或遭遇尴尬。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做好护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对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仅得到身体方面的健康,还要获得健康知识上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刘亚新.整体护理中的医护配合[J].护理学杂志,1998,13(6):24-25
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范文6
【关键词】优质护理;健康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我院病房全面开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应用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自2011年1-2013年6月,我们对282例住院患者实施新型健康教育模式,效果满意。现阐述如下。
1 方法
1.1由健康教育组护士按临床护理路径制订护理健康教育表,根据住院患者及家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拟订出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患者初入院时,由健康教育组护士将健康教育表统一置于护理病历夹内。由护理组长或当班护士负责入院首次接待,各班主管护士和护理组长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建立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然后按照健康教育表上的内容、参考时间顺序逐项落实,实施后打“√”并由护患双方签全名,并主动向患者或家属介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从而更好地配合。健康教育组护士和护士长定时检查健康教育表的实施情况,根据护士和患者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丰富教育内容,同时定期组织健康教育专题活动。
1.2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①入院第1天: 介绍病区环境、安全制度、陪伴制度、请假制度、探视制度、作息制度及经管医护人员等,强调患者的安全管理; 完成入院首次护理评估单、专项护理评估单(压疮、跌倒评分等) 的健康教育内容。②入院第2天: 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 针对性填写患者健康教育单或发放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处方(诊断明确后)。③入院第3天: 1.常规及特殊化验检查的目的、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的指导;2.常规及特殊化验检查结果及阳性指标告知,并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④诊断明确后: 1.诱发因素、发生与发展过程、可采取的护理方案等疾病相关知识; 2.讲解药物的名称、作用、服药注意事项、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患者一定要遵从医嘱用药;3.各种管道的护理( 如吸氧管、留置导尿管、鼻饲管、气管切开管的护理) ;4.静脉治疗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的目的及使用过程注意事项) ; 5.皮肤护理及压疮预防护理; 6.运动指导及预防跌倒; 7.教会患者或家属锻炼的技巧,使其了解锻炼的重要性。⑤术前指导: 术前配合事项、术前心理疏导。⑥术后指导: 术后饮食、运动、伤口观察与护理、各种管道的处置。⑦出院指导: 发放健康手册,告知出院手续办理流程,结合病情指导出院后生活保健知识、服药注意事项、运动锻炼方法、疾病的自我观察及自我救护要点、特殊技能的操作要点; 建立患者信息联系本,定期电话随访,指导注意事项等。
1.3评价方法:评估工作由健康教育组护士和护理组长担任。方法: ①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健康需求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②出院前采用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反馈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2 结果:患者在入院宣教、相关知识掌握、遵医行为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显著提高。
3 讨论
采用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宣教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一般的健康教育无系统的应用教育理论,使护理人员对教育内容没有预见性,患者或家属也不能保持信息畅通,且容易出现漏项,而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制订好的计划,它是用图表的形式提供在特定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护理教育内容,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漏项,提高质量。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接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从入院到出院不同时段提供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了护士素质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避免了护士因年资低,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做到了个体化教育,选择最佳的、最能体现个体化的方法来解决患者当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健康教育融入到所有的治疗护理活动中,既有针对性、预见性,又容易被患者接受; 既体现了个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又确保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士必须主动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双向交流,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护士为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针对患者的各种健康需求,反复、多次、耐心讲解,认真示范,促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延伸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阎秀丽,应用临床路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B) : 37-38.
[2] . 优质护理服务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3,6(1C) :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