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展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展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4-0004-04
一、什么是职业素养和是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的。
职业素养教育(又叫“职业生涯教育”或“生计教育”)不同于职业学校的教育,素养教育不是或不仅仅是职业技能培养,是对职业素养涵盖的四个方面的教育。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更注重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三方面的教育。其主要内涵是要消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鸿沟”,“消除学术与职业之间的人为藩篱”。相对于传统的学科主义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广义的终身职业教育。人的一生从幼儿园到成人继续教育,都在准备和发展职业生计。职业素养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劳动世界”,“面向职业生计”,把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引进普通学校课程中来,并把知识同生产劳动和实践经验密切结合起来。职业素养教育与教育方针相融合,并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具有自我认知能力、自我实现愿望以及创造潜质的社会人才。
二、国外中小学职业素养教育发展状况
20世纪以来,在国际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职业指导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在美国的教育史上,曾两次专门以政府法案的形式进行了职业生涯教育改革,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各国都大力提倡开设选修课,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普通中学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强调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应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最迟从中学二年级开始,并设置固定的教学时间表。
澳大利亚也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其中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有的学校开设职业和个人发展课程,将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渗透进各学科,使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能力及正确的生活态度。
日本为把职业指导引入学校教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和试验。1927年11月,文部省正式发出了“关于尊重学生个性及进行职业指导”的训令,从而把职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正式地引入了学校。20世纪70年代以后,根据日本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文部省曾多次提出或加强、改善和充实学生出路指导的意见。强调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指导;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及自主选择决定将来出路的能力。
新加坡教育制度灵活多元,普通中小学重视发展学生学术和非学术方面的能力,在中学开设心理与职业辅导必修课及营养学、家政等选修科目,这些非学术性教学课程内容每三年修正一次,确保所学技能与社会需求同步,学生有大量机会全方位体验和发展今后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三、我国中小学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1.定位局限
目前,很多人还将职业素养教育局限在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且往往被片面地固定在诸如动手实验、小制作等一些在已有模式上的缺少创意的重复性活动。学生不能通过这些活动更深入了解自己,更广泛地接触社会。
2.职普分离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普教与职教完全分离的教育政策,与一些国家普遍重视普教与职教的紧密结合形成鲜明对比。在普通教育课程中鲜见职业课程的影子,职业课程被认为应是职业类高中需要考虑的事情,从而造成我国多数中学生职业素养匮乏,不知自己到底喜欢学什么、适合学什么、将来能干什么。
3.评价无力
我国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往往偏重结果,而非过程。只要学校象征性地开设一些职业技能课就可以了,至于学生是否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和期望都有了合理的定位则在不考虑之列。这使得职业素养教育在普通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只起应景作用。
4.培训匮乏
中小学教师在大学接受的师范教育和职前、职中培训,几乎没有对教师进行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培训。这就使得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更谈不上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5.资源单一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的教育资源是针对国家课程需求而配置的。较单纯并为理论验证而设置。学校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与社会的有组织接触仅限于每学期一至两周的社会实践或假期的社区服务等。家长资源利用率较低。校内生态环境与社会相对脱节。这样也加大了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难度,职业素养教育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学生少有亲身体验。职业素养教育所教授的内容也与社会现状和需求有较大的脱节和滞后。
四、在我国中小学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必然性
1.职业素养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各种矛盾不断涌现出来,其中就业问题十分突出。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毕业就等于失业”。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未来社会职业需求不仅是具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具有现代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是具有学习、合作、生存能力的现代人。能适应社会的人不仅具有必备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职业思想、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综合素质人才。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职业思想、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仅仅靠学会课本知识所能获取的,也不是靠大学就业前的培训速成的,这些是需要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培养的,以成为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组成,成人后走入社会才能游刃有余地生存发展。
2.职业素养教育是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
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才能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教育活动要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积极参与和奉献于职业与公民生活的有责任感的人,养成其人生规划能力,形成健全人格。世界课改的趋势极大地推动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强调教育内容与学生需要的结合、与未来生存的结合,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究。在学校常规教育中有计划地加入相应的职业素养教育,已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是课改的必由之路。
3.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落实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双重任务
在普通学校课程与教材体系中,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种理念渗透于课程设计中,符合普通中学教育双重任务的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中学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中,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更加明确:“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因此,职业素养教育思想应渗透于学校教育活动中,渗透于各学科课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任务中,并以教材内容为载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4.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有别于职业技能培训,在中小学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树立高尚职业道德、拥有先进的职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的教育,这些教育与学校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更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利补充和很好的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就是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的教育,只有了解规则、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人才能够在社会的海洋中自如遨游。那么,学生在学校就要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认真行事,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的人才可以获得事业成功。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就是敬业的表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以后良好的职业习惯奠定了基础,是学有成就和事业成功的保障。
5.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身教重于言传,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为范。教的过程就是教师反思提高的过程。增强教师职业素养的意识,除了学生受益以外,也会使教师自身受益。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依法从教、精心施教、因材施教,整体教育质量就会提升,国民素质就会整体提高,这也是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一些建议
1.宏观政策导向、中观规定指导、微观策略落实
让职业素养教育在普通中小学中尽快开展起来,要加大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政策中要有明确的指示,有规范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起到导向性作用。依据小、初、高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制定不同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小学课程目标应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为核心;初中课程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品质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中课程目标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素质、创业素养和职业生涯与人生规划能力。
各级教育部门要依据本地区情况出台相应的专项指导意见,以解读政策,指导学校层面有效开展。学校根据校情再制定详细的可执行的行动方案。在市区教育部门监控和相应的评价下就会将职业素养教育真正地在学校层面开展。
2.合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
职业素养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学校、课堂,更要关注社会发展和实践活动。
现阶段学校可以自行开发一些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未来学生步入成人社会能够用到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服务。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学校的很多做法。比如,新加坡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培养学生生活、生存技能的课程,如“职场应聘”课,教授学生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写项目规划等实用技能。“设计与技术”教孩子如何进行创作,如何将设计变成成品等。这些非学术课程的课程目标三年修正一次,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从初级学院(高中)步入社会就可以用到在校所学的技能。
另外,职业素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必将架起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打开学校教育面向社会市场的大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职业规划、职业选择的职业素养。合理利用家长、社会资源既可以为学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提供大量鲜活素材和实践场所,还能拉近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距离,保持学校教育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3.职业素养教育课与劳动“技术教育课”及“通用技术课”有机整合
新课程中有一个国家指定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它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起开设。新课程确立了劳动、家政、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特点,在职业准备方面进行了教材内容的学段定位,小学确定为“职业了解”,初中为“职业引导”。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与创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立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其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在高二年级设置了《通用技术》课。《通用技术》部分的总课程目标中,提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在该课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描述中,却没有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描述。因此,建议在初级阶段,将职业素养教育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有机整合,以这两门课程做载体,加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教育。在中后期,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及教材等出台后,应在普通中小学独立开设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并把它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以真正引起学校的重视,将职业素养教育在普通中小学推广。
4.普通中小学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能够加速职业素养教育在普教系统的发展
针对现在的职普分离的教育现状,北京市宣武区教委前瞻性地推进职普融通教育模式。就是普教学校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在课程开发方面寻求合作,这种做法正是为职业素养教育在普教系统开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职业教育学校有着丰富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和模拟社会实践场所,这些资源是普教系统无法比拟,短时间不可能补充的。而普教学校有较丰富的优质生源和职业教育素养教育的需求,所以,职普融通教育模式正好在两个系统间架起桥梁,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这种做法很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开展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2
一、转变传统观念,艺术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当前,一些教师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一个观点:艺术教育是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的工作,与自己无关。事实上,艺术教育确实是大量的依托这些课程和活动来展开。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语文、数学及其它学科中存在着大量的艺术元素,如何挖掘、引导和实施这些内容,已不仅仅是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的工作,这是面对学生时,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二、提升教师个人艺术修养,打铁还需自身硬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通过网络教学、专家讲谈以及集中辅导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针对教师的各类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如通化市东昌区教育局在全区小学范围组织开展了“书法进校园”活动,在笔墨中激发童趣,在教育中传承文化,展现师生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2012年起,每个寒暑假都有近200名小学教师参加书法集中培训活动,85%以上是语数科目的教师。几年来,参加培训的教师书法水平已有了质的飞跃,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匪浅,他们把自己的收获与学生们共同分享。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写好他们人生中最初的几笔字,为他们的成长打造最坚实的、最平整的基础。同时,很多学校还组织体、音、美老师对本校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艺术方面的技能辅导。教师根据自身喜好与专长,加强练习并不断提高个人艺术水平,不定期的进行艺术作品和心得交流,每位教师都参加过两种或以上的艺术技能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进一步创建新形式下艺术教育平台打下良好基础。
三、突出艺术课堂的主导作用,引领艺术教育快速发展
美术、音乐、书法和手工课等是当前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课堂,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各课程应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在保证课节的基础上,艺术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指导学生。如音乐课可划分为几个小节,先让学生倾听歌曲或音乐,教师讲述歌曲所表达的真正意境及创作背景,伴着音乐指导学生练唱,最后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急、或缓……在书画课中,教师可以展示书画名家的字画,讲述他们的求学故事,点评他们的书画成就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传授学生绘画技法和书写技巧,不断培养学生在相关艺术方面的理解与创新能力,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前行。
四、充分挖掘其它学科艺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音乐、书法、手工等艺术教育,是美与艺术的集中和突出表达。其它学科所表现的艺术元素也都是其在各个领域中美的极致,所以每个学科都应挖掘美、塑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的努力,各学科教师都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体会到美,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枯燥感,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真谛。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图片,在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中,不仅有图片,还有音乐、动画,这些图片、音乐和动画,就是艺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基本体现;通过对课文抑扬顿挫的朗读,展现句子所表达的意境,这是艺术教育在语文课堂的深入;根据所学知识,创作剧本,函盖语言、色彩、音乐和剧情等,这是艺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升华。数学课堂亦是如此。神奇的数字、变幻的图形,这些都是艺术的模板。一个七巧板,学生们会创造出无数个可爱的图示,是动植物,是机器人,是宇宙飞船,更是他们对未来的梦想。
五、重视家庭艺术教育,实现校内外有机结合
开展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3
素质教育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教育届界的关注,人文素质教育正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在大学校园中人文素质也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但如今高校当中对于人文素质的教育开展。与其被社会及学生的需求程度是相悖的,学校应该重视丰富特色的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掘两者之间的可逆性影响加以创新利用,决定着大学生能否适应如今社会,对具备高素质综合性文化人才需求的关键,因此开展人文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创新,是顺应时代浪潮的必经之路。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强身健体方面的教育是健康教育,这是具有实际物体的教育,而人文素质教育,是比较虚化摸不到的精神教育,精神领域的升华即是人文教育的目的。人文素质包含着思想文化、心理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这些集中体现着人们精神层面的水平,思想及道德文化是人文素质的重点,对心理文化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决定着心理的健康状况的良性发展,教育事业的奋斗目标,是培养出优质的有用人才,健全完整的人才是优质有用的完整体现,精神层面的富足是其它发展的基础,只有人文综合素质与学科基础知识具佳的大学生,才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
人文素质教育对校园文化的塑造意义。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具有塑造作用,许多校园文化方面建设体现的是表面化,然而真正的素质建设工作却形同虚设,大学校园往往看重的是政绩,对学生人性的培养是严重的忽视状态,师资力量薄弱也制约着综合素质的培育,校园更乐于将教学重新转移到提高主科教学质量上,殊不知人文教育的缺失对提高校园文化质量,起到了拉低水平的作用,忽视精神思想教育就等同井底之蛙,校园文化的建设无论怎样付诸努力都较难完善,从微观上讲,缺少人文的教育明显削弱了校园文化的构造进程,从宏观上看也无利于社会主义综合事业的改革发展。
校园文化对人文素质教育起到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特点。校园文化是围绕着校园开展的,一系列关于校园风貌及学习风气的传播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传达校园优秀的政治面貌,对社会主义特色化校园的展现是淋漓尽致,良好的学习风气影响着大学生在校园中,如何积极主动性的应对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将正能量以热浪形式相互传递着,用耳濡目染来形容其产生的力量并不夸张,学生沉浸在营造的和谐氛围当中,对围绕党的政治方针开展的宣传活动,潜移默化的接收并沉淀于心,促进了学生对于政治思想的进步渴望,对于党的建设也是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因此,致力于素质教育的大学校园,着眼于发展更为全面综合性的大学生,校园文化的特点是充分值得被发掘研究的,借助于得天独厚的特质,充分加以整合才是资源的有效利用。
校园文化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意义
强大的凝聚力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校园更像是一个现实社会的缩小版,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凝聚起来,这是文化特色的集中表现。大学生通过文化活动的参与,集中化的吸取思想道德的熏陶,通过对价值观、世界观等符合党政建设的,具有强健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思想广泛宣传,激励着在校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等方面提高的积极陛,对生命及所存在的意义更为重视,使他们积极面对人生而不虚度光阴,提升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利催化剂。
校园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结合
结合的途径。首先要充分利用教师在校园文化的主导力,教师是教育的关键,那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就是重点,提升自身榜样作用及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使教育更具说服力的作用,教师如果人文素质较低,谈何教育出素质高的学生;其次人文教育的促进作用正是大学校园文化所需要的,所以校园文化如果想开展的更顺利,有效的借鉴汲取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精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校生活娱乐的途径,利用学生参加校园文化的积极性,提高人文教育养成是较为自然的举措,两者是非常值得大胆创新结合的,两者不经意间的融合,起到的化学效应也更加强烈。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校园内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的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相结合并不冲突反而起到互相优化的作用。
开展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开放教育;素质教育
一、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加强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拓宽德育内容。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素质教育凝练出的仁义正直、诚信为本、贵和尚中、自强不息等精神都是增强学生自身修养的理想境界。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素质教育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打好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个方面从更深层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能促使学生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学业和工作从而达到全面发展。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素质教育,能让大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爱惜生命,重视健康,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缓解因学习、生活、工作紧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效地应付和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困难和压力。
二、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现和优化教育目标的过程。因此,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1)文化知识的学习(2)社会实践的锻炼(3)校园文化的熏陶(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我们认为,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形成科学思维、辩证和创新思维品质。2、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育人为本,服务为先,助力于职业拓展型人才培养。因此,职业拓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把知识、能力和做人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概括而言,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主要有两大目标: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素养,使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魅力。
三、国家开放大学(广州)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国家开放大学(广州)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1)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操得到提高。在素质教育中,我校始终强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基本国情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深受启迪。在校园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增进了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加深了爱校的感情。
2)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由于我校的素质教育真正发挥了校园“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业务知识水平和学以致用的工作能力给予较高评价。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开放教育试点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介中好与较好的占89%;毕业生的遵纪守法、敬业精神、为人处事及做事均持肯定态度;对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强(较强)的比例分别为83.3%、82.8%、86.5%;56.4%成为单位业务骨干,14.7%成为项目主持和专家,47.5%晋升了职或称职。
3)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素质教育为开放教育学生性情陶冶、品德铸造、素质提升、灵魂塑造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先后涌现出助人为乐先进典型、自强不息勤奋好学、自我增值勇战病魔、无悔青春活出精彩等身边的榜样和感动人物。各种竞赛成绩也是反映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016年,我校服装设计作品获得“广州国际轻纺城杯”2016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总决赛专科组金奖。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广州市属高校职业技能竞赛连续几年取得较好成绩,2007——2015年获一等奖22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47个。特别是我校已连续参加10届金犊奖广告设计大赛,累计获得入围奖29项、优秀奖13项、大陆初选二等奖1项等奖项,在全国开放教育学校引起强烈的反响。2016年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校工贸分校14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林洪伟获得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铜牌,充分展示了电大学子的卓越技能水平和超强综合实力。
2、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开放教育的特点存在较多的不利因素。由于开放教育解除了入学资格限制,打破学习的时空界限,更多地借助社会力量办学,应用多媒体信息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对于求学者来说,带来了学习的便利和优越性,但同时也出现了对学生平时管理、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监督的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更是难以集中和立竿见影。
2)教学环节和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相对滞后。在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人文教育、心理教育、体育文娱教育、艺术教育安排不合理,有的专业甚至没有安排,基本就是以专业的理论课程为主,连专业实践的机会都很少。专业的理论课程都是比较久远的理论,缺乏了与时俱进,理论教学也不甚理想。
3)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高校相比明显不足。开放教育的学校普遍相对比较小,只要能满足上课教学就可以了。素质教育的场所和基地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对开放教育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学生多元化,自觉性差。开放教育的学生多数存在学习基础薄弱,态度不端正,自信心不足、失落感较强,加之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与工作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定型,其可塑性难度较大。
四、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1、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做好与素质教育的衔接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构建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寻找合适的媒介,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网上资源建设、网上讨论等方式高质量地把素质教育内容传送给学生。
2、精心做好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
融素质教育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以及课程设计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目标,调整教学计划,改变课程设计,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人生价值
社会实践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组织开放教育学生参观爱国教育主义教育基地,让他们更加具体地接触中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感情;结合专业学习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以拓宽专业知识面,用知识服务于社会,如,社会调查、交流实习、创新设计,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激发学习热情、立志成才,体验人生价值。
4、开设素质教育讲座,加强远程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讲座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骑兵。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灵活的讲座,能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举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一是举办传统的体育文娱活动。如校运会、篮球赛、羽毛球赛、辩论赛、演讲比赛、艺术大赛等。二是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兴趣社团的积极性,支持和指导他们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建立学生社团活动场所。三是根据专业特点依托学院和校外企业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更早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形式,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开放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开放教育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需要立足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服务于职业拓展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于学校树立幼稚服务品牌,建设开放大学的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贺润坤.论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
[2]蒋述卓,何万宁.华侨高校境外月海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探索.高教探索,2003(2).
[3]朱玉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探索高校德育的新途径.高等教育研究,1997(6).
[4]李赐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师专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5]安哲锋,唐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的行动策略研究—基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5).
[6]张幼芳.文化引领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管理模式创新—以珠海广播电视大学为例.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3(1).
[7]于运国.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4(5).
开展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5
农村经济的落后,使得许多农村家长觉得,只有让孩子好好学习,考入高等院校才能够真正摆脱贫困。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农村的教育更加应试化,素质教育没有机会开展,即使进行素质教育也会受到这部分家长的阻碍和影响。所以在一些农村里,应试教育依旧占据统治地位。4.宣传、投入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农村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农村居民并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农村生活水平和条件比较差,教学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以及办校质量等更是无法与城里小学相比,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对人才数量以及质量方面的需要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工作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升学、成绩等,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呈现一种高分低能的状态,无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小学是学生各方面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必须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好地适应农村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此外,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开展义务教育的需要。义务教育是我国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保证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但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人们往往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导致学生的素质存在较大偏差,与义务教育的目的相背离,因此必须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民主性和全面性能够更好地保证农村儿童的学习权利,解决农村小学教育中只重视知识理论传授的缺陷,促进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的终身性和个性化也有助于农村小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想使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得到开展与实行,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家庭以及教育管理者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影响。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素质教育,改变以考试、学习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强化对农村素质教育的管理和检查力度,为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能力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在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各方面能力素质。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素质和能力,从以教课为主的教学人员转变成研究性的专业教师。有关部门应明确农村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工作,并与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此外,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到城市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观摩学习,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方法。强化农村教师的引入,为农村的素质教育注入新鲜的教育力量。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发挥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农村孩子的学习与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3.推进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农村小学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是实现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课程改革有助于转变教师以及学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村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为此,因积极推进农村课程和教学改革,实行新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使农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4.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家庭教育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农村小学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育目标,找到合适的方法开展素质教育。学校教师对家长进行教育,使家长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转变教育观念,更好地配合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素质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全社会力量支持和辅助,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家庭、社会通力配合,为素质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要使农村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比较艰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教育部门应给予农村小学一定的政策扶持,吸引优秀教师或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多给予农村教师关心,为农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农村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和设施的改善是以当地的经济基础作为先决条件的,因此,要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城乡实现协调发展,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农村学校才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四、结语
开展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6
结合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情况,总结出提高学科馆员素质和加强与辅助学院教师教学两条途径,并提出了采用与学院互动沟通、虚拟课堂等方式辅助进行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
关键词: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7902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在高等教育领域,信息素质教育逐渐引起更多教师的关注,部分院校展开了学院与图书馆合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式。因而,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也应提供更多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不仅要向教师提供单向参考咨询服务,同时也应与教师开展多层次的合作。
1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
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以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为核心,采取的主要方式有文检课、培训讲座和在线的信息咨询工作等。但所讲授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等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学术科研需求,而是更多涉及科技趋势的分析、潜在知识的挖掘、科研线路的设计、复杂数据的处理、高效传播的利用。因此,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模式作为一种融入过程、面向问题的教育模式被提出来,由学院教师和图书馆学科馆员合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科馆员在长期为学院提供参考咨询工作中积累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结合学院教师专业的信息源和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不仅要为全校师生提供纸质和电子资源、建设图书信息系统,同时也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任务。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很好的完成了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工作,但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部分图书馆没有意识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意义,另一些图书馆虽然有所意识,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建设和保障,并未真正开展学科服务。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层次及水平,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高校图书馆为了解决这一新问题,采用了学科馆员制度。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主动向师生开展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工作,改变了以往图书馆被动服务的模式,是教学、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为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得到了自身的发展,文献检索、获取和服务等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更好的开展信息咨询和服务等工作。
2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
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学科馆员可以以助教等身份加入到学院的教学工作中来,将信息素养课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能力、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资源熟悉能力和获取能力等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通过和专业教师的合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近年来,图书馆届也开展了一系列嵌入式信息式样教育研究和学科馆员与教师合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既有理论层次的基础研究,也有基于理论的实践探究,如袁玉英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研究的思考》一文中,概述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并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张东荣在《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服务》一文中,分析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服务体系及哈佛大学教学支持服务这两个典型案例,认为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是一种融入过程、面向问题的教育模式。何秀梅在《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独立学院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新途径》一文中分析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并探讨了独立学院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3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探讨
目前高校图书馆采取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式只要有开设文检课、新生入学教育以及定期的举办读者免费培训。这些传统方式都是由图书馆自主进行,缺乏与学院教师的合作,没有很好的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随着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将会成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趋势。
3.1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培养高素质馆员
采用这种途径进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以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为主导方,不仅是要对师生进行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还要对信息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进行挖掘,引导师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收集、分析和利用。这种方式对学科馆员要求高,需要了解合作开展教学的课程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学习的重难点所在,熟知相关专业学习的信息源,并可以检索和组织有效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师生试用。
因此,学科馆员在进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时,除了需要具备图书馆专业技能外,同时还需要对相应的学科有深入的了解,了解其学科背景、专业课的设置和相关的学科知识,才能对师生提供专业的、对口的信息咨询和服务。
一般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有两种模式,一次性合作或全程式合作,需要根据教师的专业需求来决定采取哪种方式来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同时也要跟专业教师讨论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可采取一次性合作的方式,学科馆员根据院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收集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源和信息资源,将信息源和信息检索技术等信息素质教育内容适时地嵌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全程式参与则需要与院系教师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在课程开设之时共同设计专业课程大纲和内容、教学活动开展的中期设计期中及期末考试试题并进行卷面和课后作业的评阅等。
3.2辅助学院教师进行教学
进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也可以以学院教师为主导,学科馆员与学院教师进行合作,将信息素质培训内容嵌入到院系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这种途径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由学院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科馆员负责对专业的课程进行信息源的推荐,课程相关视频、论文和文献的搜索和整理,最后提供给教师加以利用。
这种模式下图书馆员作为教学助手嵌入到课堂或者教学平台,将信息素养教育,如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发挥信息的效益等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体系中,如在讲授《web前端技术开发》这门课时,可以在教学过程由图书馆员来承担2个课时的教学,向学生介绍跟web前端技术相关的信息源,以及如何获取跟课程相关的文献及视频资料,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扩展学习,对专业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自学。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丹尼尔韦伯斯特学院人文学院的助理教授Alexandria Peary将学科馆员嵌入到英语教学中,学科馆员负责三个课时的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书目和数据库检索、信息咨询服务和信息资源评价等课程。
汕头大学在病理教研室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中,也请文检课教师结合专业内容讲授三至五个课时的文献检索课程。
4我国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4.1与学院教师加强互动沟通
由于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与学院教师接触机会较少,互动沟通的机会也较少。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对学院和图书馆来说是双赢,既可以帮助图书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又能帮助学院做好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所以学科馆员要加强与学院教师的沟通,主动配合教师的专业授课内容,为其准备丰富的相关资源,让其意识到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这样有利于图书馆的各学院的合作,更好地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关于与学院教师加强互动沟通,可采取以下途径:第一,定期将图书馆书单发送给学院教师圈选。在将书单发给教师圈选时注意将书单加以分类,将专业相关的书单发给专业教师圈选。这样不仅有利于专业书籍圈选工作的开展,也可以采购到更符合专业需求的书籍。第二,当图书馆有新的资源采购或者试用时,要向学院教师推送,便于教师了解图书馆资源试用或者采购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向他们收集采购意见。
4.2利用虚拟学习环境辅助教学
目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当面授课,面授的形式教师与学生互动性更强,也更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但在课外的时间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不足。虚拟的学习平台和环境开放、交互性强,为学生在课余时间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科研。因此,采用课堂教学和虚拟学习环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能相互补充,发挥两种方式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除了虚拟课堂之外,图书馆员也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虚拟学习平台延伸信息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嵌入到读者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中,为读者提供随时随地均可学习的泛在化服务。如将最新资源、数据库等信息编制成图文信息推送至图书馆微信、微博等平台;在学生用户比较多的社交网站建立图书馆的公共主页,定期分享信息素质教育的资料;利用各种即时通信如那件开展嵌入式的网络咨询,使学生随时可以咨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结语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和学院的和教学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高等教育除了教会学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之外,更要注意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探索信息素质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有效的加强了图书馆和学院之间的互动沟通,共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51713].http:///20020610/3058180.shtml.
[2]袁玉英.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研究的思考[J].图书馆界,2013,(5):2123.
[3]张东荣.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