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教育方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学的教育方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学的教育方针

教育学的教育方针范文1

[关键词] 诗教 实践 诵读 领悟 练笔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屈原到李白杜甫,从唐诗到宋词元曲,可以说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教也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沿袭千年。“诗书传家”——不但可用之与家,还可用之与国。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可以说,诗,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部分。可是,现代人却越来越远离诗歌。长久以来,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得不到重视。

目前,已有相当多的语文教育专家、教育理论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育论坛、报刊杂志上纷纷撰文,呼吁诗教的回归,要求语文教学的诗性,因为我们今天的诗教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诗教不是为了培养诗人,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是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里,让他们读诗、爱诗,让他们的心灵倘佯于诗歌的海洋里,吟咏在文学的殿堂中,放飞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让这种对美的追求和感悟成为他们的本能,变成一种素养,贯彻于他们整个生活乃至生命当中,这才是诗教以及整个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在目前这种呼吁诗教回归,诗教也亟需改革的阶段,我认为在诗歌教学实践中,除了以往人们已讨论的各种教法之外,还应该强调三个方面:

一、抓诵读,潜移默化

诗歌具有分行排列,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含蓄,讲究音韵节奏等特点,因此最适宜诵读,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诵读教学应是诗歌教学的基本环节,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非常重视诵读的。史载苏轼在翰林院诵读《阿房宫》至四鼓,老吏苦之,他却全然不觉倦意。为何要如此诵读?他在一首诗里曾经形象地道出读的作用:“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朱自清也曾说过:“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是节奏的,同时直接诉诸感觉;又是最经济的,语短而意长。具备这些条件,读了心上容易平静轻松”。读诗既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教会学生正确地去读诗,必定就会对诗义的理解,心灵的陶冶起到重要的作用。

了解了读诗之重要,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读诗的技巧。可自读、齐读,也可范读、分角色读。选择有著名播音员、配音演员所朗诵的优美的配乐诗歌播放,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朗诵技巧的同时,受到美的启迪、熏陶和感染,很快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起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经常性地举行诗歌朗诵会,新诗推介,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诗歌朗诵的积极性,培养、锻炼他们诗歌朗诵的技巧,在朗诵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美育教育。

当然,光“读”也是不行的。在目前这个阶段,•学生还应该多“背”,通过背诗,储蓄、积累。古人就特别重视背书的作用,现代教育家对背诗的作用之大也多有论述,因为背不是单纯的累加,而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还可促成人们在某种机遇或外界刺激下的“顿悟”,以领会诗的更高境界、更深内涵。因此可以说,背、记忆是理解、感悟的重要前提,这种与潜移默化中提供给人的影响和教育是深远的,可用之一生。而我们的诗歌教学首先重视的就应是读诗与背诗。

二、重领悟,自然陶冶

诗情的消融,诗歌的衰退,还应该与以往不合理的诗歌教学方法有关。诗歌教学不能过分追求字、词、句的讲精、讲细,而应从整体上把握,重在一个“悟”上。

首先就要创好情境,让学生自己感受。因为诗歌教学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提高学生情绪、活跃思维、展开想象、强化效果有很大作用。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诗文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或运用名诗名句,或激感,或渲染气氛,或展开优美意境等等。总之,从一开始就造成一种浓重的情感气氛,让学生立即进入情景,同时诱发了兴趣。如教学《琵琶行》一诗时,第一步可在学生自读、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给学生放自制的幻灯片,展示“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特定环境,同时配放精选琵琶音乐《西江月》,让学生有所感知;第二步可以播放配乐诗朗诵《琵琶行》,让学生小声跟诵,进一步体会其意境;第三步可引入影视,播放电视剧《琵琶行》的片段,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图片展示──音乐配放──引入影视──综合感知几个步骤,就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真切感受到诗之美,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提高学习鉴赏效果。

其次还要选好角度,让学生自然悟其神韵。在诗歌教学中,只有选准角度,抓住特点,才能领悟其神韵所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诗歌中的语言艺术,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以达到美育教育之目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描写就是脍炙人口的一段,诗人用了大量的比喻,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又用“嘈嘈”、“切切”等叠音象声词,借助了语言的音韵,给人以强烈的音乐美。我们就可以选取这个语言描写的角度,体会诗作中表现的错综变幻、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的美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受。总之,整体感悟在诗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既符合诗歌本身的特点,又符合学生的审美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积极运用。

教育学的教育方针范文2

近年来,学生自杀、自残、吸毒、伤害他人等校园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处在花季年华的生命在一瞬间消失,令人触目心惊,让人心痛。药家鑫的事件,马加爵的悲剧,不由不让人引起深深的思索。究其原因,有学生本人、社会、家庭、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多种因素,而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令我们遗憾的是当今的教育没把生命教育摆在合理的位置上,缺乏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缺失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教育氛围。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还左右着我们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为了追求升学率,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当学生的情感、心灵受到挫折,就出现冷漠、孤僻的性格特征,就会陷入精神的迷惘、情感的危机,就会出现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一幕幕学生轻视生命、推残生命的悲剧,引起我们的沉痛深思,在当今的初中教育中,要高度重视生命教育,各学科任课教师必须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生命教育呢?

1.在语文教学的载体――教材中挖掘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的主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教育"以人为本",就要凸现生命教育。初中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学科,也是综合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而生动的生命教育的资源。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生命教育的历史重任。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提炼语文教材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初中语文课文《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也是一首赞美生命的颂歌,曲调优美,节奏欢快,扣人心弦,发人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上,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感受春草生命的活力,感悟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珍惜人生的美好时光,奋发向上的情感。

1.1 创设感悟品味的情境。 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让学生感悟海伦凯勒那种强烈的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对光明的渴望,她觉得林中的树,空中的鸟,地上的草都是那么的清新,有活力。假如给他三天光明,她会像迫切吮吸母亲乳汁的小婴儿一样把这些都看清•看细。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悟品味会体会到,一个健全人是多么的幸运•幸福,从而激起对生命的珍惜•热爱。在阅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如在《小巷深处》的教学活动中,创设这样的问题:瞎眼的英姨为什么收养弃婴?当你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遇见了弃婴,你该怎么办?通过问题的引领,认识生命犹可贵,千金难易买。 理解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我们的责任。 在"提醒幸福"一文中,作者对幸福的情景是这样描述的:即使我们的父母垂垂老矣,即使我们的父母一穷二白,就是他们病瘫在床,我们仍可以说,我们是幸福的。因为,在他们百年后,我们可以骄傲的说,当初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的快乐。人生苦短,让我们大家都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活出精彩,活出意义。

1.2 朗读感悟。"朗读"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是语文学习的法宝,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的艺术。其作用在于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思想感情,在朗读中培养说话能力,加强记忆,加深对语文的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说明朗读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通过朗读这一扇窗口,体会作者的神思匠心,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加强朗读是一种重要的策略。例如,我在九年级语文下册《石缝间的生命》的教学中,利用范读、赛读、小组朗读,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抑扬顿挫,体会石缝间的生命的顽强,体会生命的本能是如此的尊贵,生命就是拼博,就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锤炼自己、成长自己、完美自己。感受生命的意义就是给荒山枯岭的世界装点出层层葱绿。

2.通过写作教学,让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

写作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是充分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释放灵气、真诚袒露心迹,表白思想情感、真实反映自己的需求的过程。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依据生命教育的资源,从关爱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写作,领悟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受,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机制,应用赏识评价,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优秀的习作,张贴在学习园地上,或者推荐到报刊杂志上发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3.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

教育学的教育方针范文3

关键词:英语单词;学习困难;教学方法

英语学习困难一直是我国学生学习困难之一,这与英语本身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大环境有关。经过相关调查,笔者发现,英语单词学习困难,具体来说是单词学习与单词记忆,这是造成学生英语学不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就两名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了深度调查发现,英语单词学习困难是导致其英语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原因。结合理论知识,笔者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了克服英语单词学习困难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英语单词学习的重要性

单词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单词是基础,同时也是构成英语其他方面的基本。随着词汇量的加大,学生不仅能够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目标水平,而且还可以渐进式的对相关的英语听、说、读、写进行技能训练。词汇量的积累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在的学生除了要学习单词的发音和意义外,还需要在习得的基础上将其运用起来。伴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单词变得更加抽象和复杂,这些因素都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困难。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制订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二、学生英语单词学习困难的表现与原因

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既有家长、家庭的,也有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原因。具体到英语单词的学习也是同样的。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为期一年以及半年的观察,总结发现英语单词学习困难者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

1.注意力不集中。这个问题普遍的存在在单词学习困难者的身上,他们在学习英语时,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呈现出一种身犹在而心已远的状态。此种英语单词学习困难生其实往往已经认定了自己的英语是学不好的,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这类归因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实,问题的根本是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不感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导致在学习英语单词时,注意力不集中。

2.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转换。笔者在观察和交谈中发现,学生存在着这样一种问题,即无法将短时记忆转换到长时记忆中来,具体表现为单词字母记忆顺序颠倒,中英文意义对不上号,记住了、会写了但很快又忘了等。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学习者没有把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记忆。而之所以没有转换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进行有意识记,而是在机械的无意识记。有意识记的最佳途径就是语音识记,可是绝大部分学困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语音训练。有研究表明:“在拼音文字中,语音意识对帮助初学者识别单词起着重要作用,对单词拼写和阅读也有很大帮助。学困生语音意识的缺失导致他们读不出、记不住、听不懂,严重阻碍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没有有意识记,短时记忆就无法形成编码进入长时记忆,这就造成了学生不断地重复无用功,又怎么能学好呢?

3.不良的学习习惯。英语单词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提到英语,他们的自控能力就比较差,较随便,粗心大意,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这与之前的缺少学习兴趣有关,但是同时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因此,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针对英语单词学习困难的教学方法

1.教师要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先对他们有信心,这是因为学生往往是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中来评价自己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符合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刚开始时对其要求要低一些,步子小一些。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建立了自我效能感之后,就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这里有两种教学法可以运用,一种是情境教学法,另一种是游戏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实现在对话中学习英语单词的目的。运用游戏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挑选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通过学唱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有关词汇。

3.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英语单词的学习来说,预习和复习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授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单词学习习惯。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不能以权威的形象左右学生的学习,而应该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指导帮助英语单词学习的困难生。教学方法要轻柔、缓和,深入学生的内心。

总之,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方法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要求学生造句,阅读英语文章,或者完成相关练习来巩固学生的英语单词学习。教师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单词,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只有将基础打好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摆脱词汇的困扰,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雨璐.英语单词教学方法探析[J].新西部,2009(10).

[2]陈俭贤.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2).

[3]寇柏玲,张俪馨.英语学习困难生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教育学的教育方针范文4

关键词:诊所式法律教育;民事诉讼;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74-02

一、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及其特点

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法律道德和专业责任感为核心的法律教学模式。其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传统的判例教学法不断发展的产物。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借鉴和发展了判例教学法的经验式教学方法,而且还借用了医学领域的临床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对实际案件的具体运作过程来指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把课堂上理论知识贯彻到实践中去,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真正地锻炼了学生的法学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法学教育中经典的教学模式 [1]。与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相比,其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上强调实践性。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内容有很多,但实践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强调学生从经验中学,从实践中学。诊所式法律教育通过指导学生真实案件,真实参与到从事法律职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法律技能,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最终作出恰当的诉讼或非诉讼实践活动。这样就给了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了解和掌握法律的实际运作流程,避免了传统的法学教育只停留在书本上的被动的识记模式。

2.方法上突显互动性、技能性。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教学方法有课堂和课外两种形式,课堂内采用角色模拟训练、互动式个案指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和课堂游戏等;课堂外采用法律咨询、案件等。诊所教学超越了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改变了知识从老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给予了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和实际演练的机会。同时,通过诊所教育,学生们能够切实地掌握重要的专业技能,如法律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事实的调查能力、与当事人的交流、法律咨询、谈判、诉讼等各种法律服务所需要的必备技能。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效果注重启发性。以学生为主角是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重要理念。在诊所式法律教育课堂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师生均是具体案件的承办人。学生们扮演不同的法律角色,教师甚至只担任次要的指导角色,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法律基础知识,紧紧围绕所承办案件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并且按照自己喜欢的办案方式和程序来进行处理。教师只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宏观的指导和监控,并且在案件讨论的过程当中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4.评价方式独特。传统的法学教育以单纯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呈现出一种应试教育的特征。这种教育模式无法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很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诊所式法律教育根据教学目标创造出一套全新的与传统教学评价方法不同,同时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成果进行评估的方法。在诊所式法律教育中,学生更加关心的是他们所承办案件的成败与得失,更加关心当事人对案件结果的感受,学生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教师对他们进行评价时所关注的焦点。案件的成败固然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考核学生是否在承办案件的过程中真正地学会运用法律并认识到法律精神,是否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

二、中国传统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传统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传统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式采用“填鸭式”,只重视理论灌输,而不太重视司法实践和民诉法的关系。这种方法产生并延续至今的原因在于:第一,许多政法院校专门设立诉讼法教研室,阻断了其他法学课程与民事诉讼法学的联系和交流,使得民事诉讼法学日益成了一门枯燥学科,只能从理论到理论。某些从事民事诉讼法学教学研究的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更加加剧了“书院式”教学方法的采用及流行。第二,“书院式”教学方法,一般都由主讲教师讲台上讲,学生则在下面记笔记,到考试时,学生只要背住即可。考试评一个简单的分数而学生往往在考试完之后就将知识还给了教师 [3]。这种教学法特别强调教师的作用,而不能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法律教育应当以职业教育为目标。如前所述,传统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司法实践的职业要求。民诉法学教育缺乏相对成熟稳定的运行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理念落后。目前中国法学教育的思想很大程度上还属于应试教育范畴,忽视学生个人特长、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法学教育一直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2)“学院式”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仍有很大差距。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大多数学生不能形成主动性,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办案的能力。尽管在民诉法学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学生毕竟没能真切地参与到案件的处理过程,所学的法学理论并未经过实践的检验,法律技巧并未得到运用,学生毕业之后往往要适应很久才能独立办案,这与法律职业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三、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理念对民事诉讼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启示

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法学学科,对于本学科的学习,不仅要有系统的法律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参与到法律实践中去,把理论贯穿到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传统的民诉法学教学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实战训练,因此,实践性教学一直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上述诊所式法学教育,在实践教学上的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到民诉法学教育中来。笔者认为,民诉法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立法律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我们应当改革现行法学教育中还或多或少存在的以应试教育考试为主的教学现状,创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考核模式。要把考试从考记忆、考模仿力转到重点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实际需要的考试考核标准,重视诊所式教学法的推广与应用。

2.完善已有的案例教学法,推广双师同堂解析民事疑难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式教学方便实用的优势。案例教学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选择案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目的;第二,选择的案例应当真实,切忌空穴来风,闭门造车;第三,案例的选择要典型,所谓典型即是指案例具有普遍意义。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对于启蒙学生运用诉讼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非常重要。此外,也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如程序法结合实体法解析民事案例的方法。双师同堂解析民事疑难案例是对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和发展,应当继续推广,惠及更多的学生。

3.细化模拟法庭的实训内容和环节。在以往的模拟法庭训练中,重点往往集中在开庭审理阶段,而事实上一个民事案件从、受理、答辩到审理前的调查取证、证据开示、调解等程序也是处理民事案件的重要环节,笔者建议在今后的模拟法庭实训中应当重视庭前程序,给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民事案件处理过程。

四、法律诊所教育视角下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为了实现中国高等法学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法律专业人才的任务,必须进一步推广能够提高实践能力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方法。并以这种新型教学方法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推进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顺利移植诊所式法律教育,中国必需从思想上到具体制度保障上作一系列变革。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广大法律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把法律教育的目标定位为职业教育,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顺利推行。只有观念转变了,我们才会有勇气制度创新,为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国的推行提供制度保障。

2.资源保障。(1)专项经费。应充分发挥各法律院系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各方面社会资源的支持。如呼吁政府、社会以及各界人士建立法学实践教育公益基金,号召投资者与法律诊所协会建立友好互助关系等。(2)师资。一方面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律师或法官担任诊所法律教育的兼职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本校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3)案源。可以通过走进社区进行法律宣传,社区法律咨询等方式与老百姓接触,使法律诊所在群众中获得一定的认知感。

3.加强制度建设。(1)培养模式。可将法律诊所教育的对象限定在大学二年级以后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法学基础知识。没有任何理论指导的实践必将是盲目的,我们应当遵循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原则。(2)评价制度。法律诊所教育由于其实践性,其评价标准不应只是简单的成绩单,而是通过学生的实际工作所反应出来的综合素质。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法律诊所应当建立起学生自我评价、客户评价、学生办案小组内互评与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此外,还可以以承办案件的成败,当事人的满意程度以及学生在办案过程中所积累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等诸多因素来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刘晓善.诊所法律教育模式与中国法学教育改革[J].法制与经济,2009,(2):112.

教育学的教育方针范文5

【关键词】 化工仿真;教学;原理;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笔者自任教以来,多次担任学校的化工单元仿真实训教学,就我校两年制高技的学生为例,两年的学制中,四周的化工单元仿真,5周化工大工段仿真,两周的技能鉴定仿真培训,可以说占整个教学的25%左右,所以如何抓好仿真实训教学,直接影响的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何让校门准确的与厂门对接,不能不说化工单元实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校采用的化工软件出自东方仿真软件公司,在该公司出品的单元仿真模块中,又分了5大模块,分别为反应器,动力设备,传热设备,塔设备和复杂控制。在5大模块中我校重点选取了反应器模块中的固定床反应器单元,动力设备模块中的离心泵单元和CO2压缩机单元,传热设备模块中的管式加热炉单元,塔设备模块中的精馏单元和吸收解吸单元共6个单元进行教学。下面我就化工单元仿真实训教学提出几点我的建议,也可以说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在我看来仿真实训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方面,在实训之前一定要准备充足,包括实训过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全角与半角的识别,精馏塔压的超压处理,吸收解析的前后阀的打开顺序,泵的入口管线堵塞等等,不能为了某个单元实训而准备,因为化工本就有“大化工”之说,换而言之任何一个单元不能独立存在。学生学不好不能都怪教师教的不好,但是肯定有教师方面的原因。我想有的老师实训之前临阵磨枪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要上好一堂实训课,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堂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我们一直向学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却往往犯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错误。在对待知识的问题上,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预习,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实训内容的不淘汰性,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性。

2.抓住在岗每一分中

学生进入机房,就如同进入车间,进入工作岗位,分秒间都关系到生命,财产的安全,要把这种意识自始至终的贯彻到整个实训过程。

仿真实训教学的重点不单纯在开停车的操作上,可以说开停车的操作仅仅是一个载体,我们要由浅入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教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要教给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的包括该单元的原理,设备,流程,以及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这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理论实践双到位,切实的做一个双师型的教育工作者。

我想很多教学工作者始终秉承中国的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并且完好的把该理念运用于化工单元仿真实训教学过程,忽视了化工单元本身的基础知识,而一味追求操作上的高分,甚至本末倒置不惜采用违规操作,钻化工单元程序的空子,但事实上却反制了我们该项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开设化工单元仿真实训的目的是为弥补化工专业学生实习的不足,通过化工仿真软件的模拟现场图,DCS控制图,辅助控制等增加学生感官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3.实训后的反思

单元仿真是一门理论模拟实际的特殊课程,遗忘周期可能较纯理论要长一些,但是不回顾,复习,学生还是会最终忘掉所学的知识。课后作业也不可或缺,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单元流程图的绘制,单元工作原理,单元操作事故的判断和处理等等。

(1)能力拓展

每一个操作单元都有正常开车,正常停车,事故,正常运行等项目,我们就是让学生能够及时判断事故,并作出准确的处理。在这个环节,教者要沉住气,让学生自己观察,一次次的摸索,总结,最终得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并回顾自己错误的原因。可以3-5人一组,大家讨论,尝试,通过操作验证,并自己实现理论上的论证。

(2)适时回顾

如何检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考试当然是一个好方法。

虽然这不能说明一切,都是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采用循环式考试,保证学生能真正掌握该单元操作。

下面我就吸收解吸单元实训教学为例,简单说一下仿真实训过程的注意事项。

笔者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把教与学分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将吸收解析的基本概念进行回顾,穿插实例,并将单元实训的知识点穿插其中,然后以简单的流程(见1-1)为例,首先认识流程中的主要设备,并且总结各设备的主要作用,并回顾设备的种类,比如最常用的塔设备为板式塔和填料塔,吸收操作常用填料塔,以此扩展到不同种类的填料。

最后介绍总结该流程。引入基本概念像洗油,富气,贫气,富液,贫液等,通过对流程的观察,得到有利于吸收的条件是低温,有利于解吸的条件是高温。根据对此流程的介绍,由易到难,再开始我们本仿真单元的引入。

本单元正常开车操作一共81步,其中操作评分64步,质量评分17步,操作界面有4个,还有两个参数界面,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单元,大部分的学生刚接触的时候首先被如此繁多的步骤给吓倒,不知从何下手,这个时候教者一定要明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如何操作,如何学习,如何吸收新知识,方法最重要。

已经明确吸收解析的流程,并总结低温高压有利于吸收,高温低压有利于解吸。那么操作顺序应该是先做好洗油的初期准备及冷循环,然后调控操作条件,各工艺参数稳定后,进原料气,采出产品。然后再进行操作,和总结的步骤进行对比,找出不同,并找出原因,最终完成正确的操作,由此一来,操作讲完了,该单元相关的仪表类,化工原理类,生产技术类,化工制图类的相关知识也贯穿其中。同时要留下作业让学生画出本单元的操作流程图,并思考该单元的事故,并写出书面总结。以便于第二天讲事故的时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仿真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异常重要,因为我们的学习载体是电脑,所以对于学生来讲,诱惑也就更加大。笔者认为,责任到人,是最切实有效的方法,一人一机,一人一凳,全部落实到个人,加上电子教室,还原卡的双层监控,就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电脑上胡乱设置,或者安装游戏程序,保证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另外,规章制度要完善,奖惩情况要坐实。光有制度,不执行的话就是空制度。学生从进入仿真室,穿着,言行举止全部要按照一名真正的化工工人来要求自己,教师要三令五申的强调,进机房,如同进工厂,出现任何问题都是生命与财产的直接损失。笔者将自我管理引入到仿真实训,教师统管全局,班长是执行者,下设各班组长,分班,在管理,学习方面采用激励对比式,使班级内呈现你追我赶的喜人景象。

教育学的教育方针范文6

【关键词】仿真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实训

化工原理是我校药物制剂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化工传递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方法论为两条主线,系统地讲授了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工作原理、相关设备的工艺结构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1-2]。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化工原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在进行着新的尝试与改革,把计算机仿真实验运用于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3]。

化工仿真实验利用现代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对生产过程系统进行数字仿真,建立虚拟的操作环境 ,同时营造类似于工厂控制室的教学环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故障处理的能力,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1 仿真实验的优点

1.1 直观性

仿真实验可以模拟实验实训全过程,形象逼真生动、简明易懂,既有科学性又富有趣味性,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实验单元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4]。通过模拟开车、停车、正常运行以及发生事故时所涉及的参数及数据的变化,明白正常状态、事故发生状态以及事故处理的规律和方法,加深学生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过程的了解和对其功能把握,巩固所学知识。

1.2 可操作性

由于实验室的设备的规模及内容有限,同时受教学时数的限制,很多情况下一些实验被简化、调整甚至放弃。有时某些实验采取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看或者几个学生一组的合作实验,每个学生得到单独操作练习的机会很少,这样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动手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甚至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仿真实验,学生可以在仿真软件上反复进行设备的开、停车及事故处理训练,直到操作技能达到要求,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和实验室中是难以实现的。

1.3 安全性

对于化工原理课的一些实验,学生由于之前预习不充分或者课堂上开小差,经常会出现由实验操作失误现象,轻则影响整个实验教学进度,重则还会危害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例如:离心泵的启动或关停的误操作会引起离心泵电机的烧毁;吸收塔操作失误则会引起氨气泄露等安全事故。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仿真实验,即使学生在仿真计算机上进行误操作时也不会发生人身危险,同时也不会造成仪器设备、仪表、元件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经济损失。

1.4 经济性

化工原理实验设备一般价格高、体积大,而仿真实验只需将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即可运行,且在使用过程中,仿真实验没有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实验药品的消耗,在达到了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教学投资,节约实验场地。

2 仿真实验的不足

任何事物具有双面性,仿真实验应用于教学有利也有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仿真实验有以下三个不足之处。

2.1 真实生产与仿真实验存在较大差别

仿真实验操作的模拟性和程序化与生产现场操作的灵活性、不可预见性还有相当的距离。以仿真实验过程的离心泵操作实验为例,仿真软件可以模拟离心泵的操作顺序,在操作顺序出错时,软件会报警提示,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泵在启动前要盘泵,检查密封装置及油的液位等,而仿真系统中这些操作步骤是没有的。同时真实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可预见性的问题,需要操作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迅速反应并及时果断处理,而仿真实验只是实际生产装置的简单化处理。

2.2 减少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机会

而在实验实训中遇到仪器故障、突发问题等,会使学生增加克服困难的训练机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仿真实验室的条件相对理想,减少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排除故障及对实验仪器的常规检修的机会,又由于仿真实验所得到的数据也是程序设置好的,也减少了使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这一环节体验,同时也减少了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反思及寻找可用的经验和过失机会。

2.3 不利于学生安全生产观念的培养

仿真实验带有游戏色彩,学生在电脑面前通过鼠标和键盘来操纵生产过程时没有压力,完全可以处于轻松的心理状态,操作失误时可以通过重新再做来弥补前次操作的过失,很难体会现场实际操作的紧张及工作压力,不利于增强学生安全生产的高度责任感、紧迫感。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化工生产操作技能,了解化工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的问题的能力,还必须与实训实验相结合。

3 结论

化工仿真和实验实训相结合,既可以在仿真中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对化工操作的感性认识。通过仿真训练与真实操练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既节省成本,又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有效性,更加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绍义.化工原理[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倪献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观点和方法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07(3):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