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素质教育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素质教育的看法范文1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
我是一名基层体育工作者,从事体育工作近二十年,担任教练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感基层教练员在选拔、培养、输送运动员的过程中,思想教育工作确实占有很重的位置。
一、思想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体育运动的训练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体生理承受能力才能完成。特别是有些运动项目表现得更为突出:如长跑、马拉松、举重、越野等等,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周而复始,显得枯燥无味,既劳累,又艰辛。这就要求被训的运动员,既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又要有坚韧不拔的斗志,敢于克服困难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下经受考验,坚定自我,勇往直前。
二、从运动员的思想基础和心理个性考虑
在长期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对自己带训的运动员,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喜怒哀乐、生活起居等多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我强调的是要着重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
体校的运动员虽然同时进校,但因渠道不同,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镇;有的家境好,有的家境很困难;有的本身条件较好,父母亲很支持,有的条件一般,父母持观望态度。通过一段艰苦训练后,会发生两极分化,一些人感到自己身体素质好,成绩出得快,可望留校作为正式队员,或被上级学校看中将来可进专业队,前程似锦,会情绪高涨;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成绩太差,不是这块料,前程无望。当然还有一些处于中间状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得过且过。按照金字塔成才原则,最终只有屈指可数的运动员继续从事体育事业的工作,大部分都会改行到各行各业之中去。
三、针对思想细致教育方面
针对队员的具体情况,在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于新学员,要向他们毫不保留的介绍竞技体育训练之艰辛,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或借助于开展的各项活动、游戏等形式,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
2.对于运动成绩一时上不去的队员,要鼓励他们经得起磨练,同时要开动脑筋,找出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对于那些运动成绩不是很拔尖,或者说不能继续在专业上深造的学生来说,要和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语言交流。比如说:他们的前任,有少数深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投身各行各业,并且是因为体育方面的特长才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要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充分认识“条条大路通北京”的道理。只要努力奋斗,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道路,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四、从一言一行到品行如一说法制观念
要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和了解各种法制法规,如:《运动员守则》,不要被社会上一些坏的现象所迷惑、上当、受骗,更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利用贴切的举例,使他们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得到洗礼,行动受到警示,并自觉地去防止侵蚀,勇于同一切不良行为作斗争。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他们严格行为规范,增强法制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从积极因素着手,巧用激励法
首先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严格出勤、纪律组织性、讲卫生、团结关爱等,去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和他们打成一片的同时,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行为突出的要在墙报上及大会上予以宣传和表彰。
其次抓住他们竞争意识强的心理,多利用竞赛游戏的形式,联系着日常生活规律进行,给他们营造表现自我优势的机会,获得自己胜利的成就和内心的喜悦感。
再次,团队中树立训、学、形的典范,养成敢于拼搏,勇攀先锋的性情,把每个人的优点、优势联在一起,形成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真正达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之要求。
最后,充分利用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把在训练课中对运动员的一些要求,转化为自己主观的目标和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正确的思想,由量变到质变,由低向高,使自己成为一名思想素质优良、运动技艺优秀的运动员。
六、和家长、教师齐抓共管
对素质教育的看法范文2
一视角的调整
素质教育并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完全陌生的教育,并不是一切重来的一种教育。实在说来,过去的教育亦必然对学生素质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我们看到吴文俊素质很好,黄昆很好,王选很好,然而,他们不也都经过小学、中学的培养吗?那时的教育不也对他们形成良好的素质产生过良好的作用吗?他们都受过知识教育,难道知识教育对他们良好素质的形成不曾有过巨大影响?问题在于,虽然无论何种教育都会对学生素质有这样那样的影响,但素质教育所寻求的是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此其一;其二,这样那样的影响往往是自觉或不自觉发生的,我们所寻求的是自觉的有意识进行的素质教育;其三,确实出现了妨碍学生素质朝着积极方面发展的障碍,从观念到机制上的障碍都有。当人们对消除这些障碍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越来越希望自觉地推进合乎我们理想的教育的时候,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这些人也是十分明白知识教育意义的人,但他们对这种意义有更深层的理解。所谓视角的调整,即教育着眼点的调整。大家都明白,教育的工具理性曾经是十分明显的。行政当局着眼于经济发展和为政治服务,这是必然的、合理的;受教育者当事人(包括相关的教师、家长)着眼于升学、就业,这也无可厚非。教育有没有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功能呢?有没有成就就业和升学的作用呢?都有。
但是,这类着眼点却可能忽视最基础的东西,忽视前提,因而也忽视一个更具根本性的方面:人自身的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社会自身也有个素质问题,社会状况如何,经济状况如何,都取决于一个基本的东西:人的素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的发展,同时,最终都应是为了人的发展。从出发点到过程,到目的,人自身的发展都是根本的方面。人的素质决定了社会的素质,从而决定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们不是早已有全面发展的方针并且就是讲人的发展的吗?事实上,这一方针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并没有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把全面发展首先视为人的权利,而往往只作为外在的一种要求,并没有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自己真正获得解放,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①那样来理解。人的发展即人的解放,人的发展即外部世界为个人本身所驾驭,这充分表明了教育对人自身的价值占有优先的地位。教育可能带来的升学(深造)机会的增加、就业(择业)能力的增长,教育可能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一切都应是基于人的发展的,因而优先的是人自身的发展。然而,一旦说到人自身,那主要就是指人的素质及其发展。素质教育要解决的是一个基础性问题,素质教育是要将教育的着眼点调整到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关注人的发展和解放上来,它并不排斥功利性目的。我们是否把知识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了呢?这是应该主要思考的问题。
二目标的调整
一旦说到为经济服务,为就业作准备,就容易想到学知识,学哪些知识,怎样学好这些知识。然而,如果只想到这一点,只想到这里为止,就有问题了。教育总是离不开知识传授的。素质教育能够抛开知识教育吗?素质教育是与知识教育割裂开的一种教育吗?德育中少不了道德认知,虽然不只是道德认知;美育中少不了审美知识的传递,虽然还有审美情感的陶冶;体育中少得了相关的知识教育吗?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素质教育绝非孤立于知识教育之外的一种额外的教育。素质教育不仅不轻视知识教育,而且希望把知识教育做得更好,进行更有效的知识教育。知识教育中的一些必要手段,包括考试,也绝不是素质教育所要摒弃的。然而,知识教育的目标需要调整。比如说德育,我们常常只是偏重于德育知识的传授,并且把德育知识考试的成绩看得特别重要,这就走样了,这就不是在优先关注素质了。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是“行为原则和规范”②。道德问题主要讲的是善恶,求真、求知之中也有善恶问题,但求知本身并不直接是善恶评价,所以德育并非一般的知识教育。并且,道德主要是行为准则和规范,主要靠践行,而行为则直接依靠情感和意志的支持,培养了良好的乃至高尚的道德情感,就会很乐意去从善;有了坚毅的道德意志就会从善如流,矢志不移;有时违背了能及时反省、改正。有了道德情感的陶冶,有了道德意志的支撑,就会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养成坚实而良好的道德习惯,最有利于他/她一辈子的端行。
德育中少不了道德知识的传授,但与此同时,把目标重点要调整到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锤炼、道德习惯的养成上来,这就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这样说来,素质教育也不是道德教育之外的一种教育,亦非额外的一种教育,而是其目的和目标均应作一些调整的教育。学生要大量学习的还有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不应削弱,还应学习得更有效,更合理。就知识与受教育者个体的关系来说,一种是他记住了的知识、理解了的知识,还有对其思维发展起作用的知识、使其产生过一些感悟的知识、使之感动过的知识、久久不能忘怀的知识等,甚至还有能使受教育者自己悟出新知来的知识。上面就受教育者主体而言将知识分成了五六类,然而,现行的知识教育大多只走了一两步,只停留在记住和理解了的知识,有时甚至理解还不充分。至于改善思维方式的知识、在感悟之中融入情感的知识、尚能悟出新知的知识,时而被知识教育有意无意地忘却了。比如说,把考试搞过了头,变成应试乃一切,便是属于这种只走了一两步的知识教育,因而也是较为肤浅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对知识教育所关心的问题就集中在这一点上,就是希望调整知识教育的目的,希望特别关心能与受教育者情意相融合的知识教育,使知识不只浅存于记忆之中,而是要使之深进于心灵之中,使知识成为受教育者主体心灵的一部分。素质之质,即心灵,知识教育应关注到学生的心灵。无论是社会知识还是自然知识,抑或是人文知识,在教育中均可达此目标,所以,素质教育对知识教育的这种祈盼是合理的。
三结构的调整
素质教育不是额外的一种教育,其重点在于改善知识教育,不仅要调整知识教育的目标,而且对知识结构也要作一些调整。有人以为,素质教育就是要增加一些音乐、美术知识的教育,增加一些体育活动,甚至以为多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就是加强素质教育了。这可能是一种表面的看法、片面的看法。表面的、片面的看法虽与错误的看法不是一回事,但若只停留在这一看法上,就很难理解素质教育之真谛。音乐、美术知识对人的素质确实有很重要的影响,原因就在于它属于人文知识,是直接表现人的心灵的知识,它能唤起心灵的震撼,能更直接地进入心灵。
从性质上说,它属于美学领域,它更能吸引人。面对音乐、美术,受教育者除了认识之外,通常还会有体验、感受和欣赏,也就是说,它能焕发出综合性很强的心理活动。幼时学的一个数学定理,不多久可能就会忘记;幼时学会的一首歌,可能终身难忘,哼唱一世,吟诵一生,因为它成了心灵的一部分。如果不停留在以上的分析,就可以追问:难道数学、科学中就没有美学吗?数学、科学之类的知识教育可不可以像艺术教育那样给学生以美感呢?能不能够像艺术教育那样吸引人呢?能不能不只是让学生认识而且也让他们感受、体验和欣赏呢?能不能也像美妙的音乐旋律那样伴随学生的一生呢?虽然不一定是背诵和吟唱,但能不能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感染和印记呢?艺术教育并非一切,然而它给我们的启示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正是所谓“应试教育”最易忽略的。为什么它具有普遍的意义呢?因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③,按照美的规律既构造对象,也构造自己,这是人的特性。当教育明白人的这一特性时,便会明白美育的重大意义。艺术教育不等于美学教育,各类科学教育中都存在着美学教育,但艺术教育有较为直接的美学教育效果。美育普遍存在且具有普遍的意义,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注意到。艺术的教育并非一切,但是,教育的艺术应是一切教师所要追寻的。这与素质教育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马克思说得好,人“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在他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③。这里所说的就是美学的尺度,既被运用于对象,又被运用于自己。正是“内在的尺度”把主客体联结在一起,而“内在的尺度”正可被理解为主体的心灵。人用心灵去作用于对象,也构造着对象,构造着自己。知识在它尚不真正属于受教育者的时候,它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只有在它逐渐成为一种内在的尺度时,其作用的性质就会起根本的变化。可以说,素质教育就在于寻求这种根本的变化,而美学因素在这里起着特殊的作用,起着让知识进入心灵并成为心灵的一部分的特殊作用。
近一二十年来,人们特别关注艺术教育,这本身亦有其特别的历史背景。美育曾经受到极大的挫伤,曾经被大大地削弱,1956年美育从教育方针中消失。为何消失?众说纷纭。但是,艺术教育被大大削弱的事实,则是尽人皆知的。直到1999年,美育才正式地再度出现在我们的教育方针④中。为何出现?相信看法是很一致的:美育的重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艺术教育当然也不是与知识教育不相干的教育。音乐教育,要识五线谱,要学如何发声,如何把握旋律,如何表达感情有很多很多的知识,但不只是知识。当素质看重艺术教育的时候,艺术教育也不是额外的一种教育。但是,人们观察它的时候,视角调整了,目标调整了,调整到关注人的内在尺度了,关注情感,关注命运,关注心灵。而艺术教育的这一要旨,对于其他种类的知识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所以,在知识教育的结构上作一些相应的调整也就是必要的。从微观上看,每门课程都可以考察一下各自的教育资源结构;从宏观上看,适当加强人文课程(通识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及其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也是需要格外考虑的。
四角色的调整
这里,我们简单地叙述一下教育者角色的调整问题。需要优先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1教育者同时视自己为受教育者
教育者不应仅仅是教育者角色,亦应是受教育者的角色。主体性教育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主体性教育的实现恰在于主客体的融合,而非主体与客体的分割。然而,教育者过强的角色意识正有碍受教育者主客体的融合。所谓“过强”,指的是这种角色浓重的外在性。换句话说,教育者明显地站在受教育者行列之外,或者说他与受教育者保持着明显的距离。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者是个客体,当这一客体远远地位于另一地方时,其拥有的教育资源就很难成为主体受教育者的“内在的尺度”了,就很难有主客体的有效融合了。毫无疑问,当教育者在受教育者面前多说“我”、“我们”而少说“你”、“你们”的时候,效果是不大一样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最好站在这个教育之中,也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力求与学生在这一点上是零距离的。任何优秀的教师在任何时候也不能说自己不再需要这样做。
2教师是知识传授者,但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认识到,而且是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到、欣赏到,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与学生心灵相通,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美好的心灵。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映照。为了学生的美好,教师常常更愿意反身思考自己,也在学生身上“直观自身”(马克思语),这往往就是终身从教的人可以获得的取之不尽的活力源泉。“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⑤,教师角色的意义亦在于此。
对素质教育的看法范文3
摘 要:化学式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学校的课堂教学。本文主要论事素质教育以及化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化学教育;作用
一.浅谈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寻求在考试制度下教育的素质教育化,也正是立足当前中国现实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立足点。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化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换新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化学教育者必须研究如何让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教育体现素质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辅相成,发挥化学实验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实验教学。
总之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深入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基础的化学知识,在经过解释、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实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成才渠道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化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保证。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兴趣小组、社会调查、阅读科普读物等。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
加强化学实验室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所选的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三)养成思维习惯,学会思维方法
21世纪更需要能力型人才,因而我们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一些定型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必须以师德素质的提高促进自身教书育人素质的提高,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创造出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学法,加强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关心最新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对素质教育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根据素质教育的含义所谓素质主要由内在的素质和外在的素质两部分组成。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从根本来说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教育形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特点就在于在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相关技能,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一定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完成对初级和中级操作人才的培养输送。因此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水平决定未来基层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对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由于各职业院校迅速发展,面对扩招很多学校生源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素质较低,面对这一现象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素质教育显得非常的必要。教学活动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如何有效开展素质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教学的素质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职业技术学院当中很多学生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对各类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也是一项基本的素质。
1.1 培养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这对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现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年轻人或多或少的懂一些电脑操作常识,但是这些操作都是一些基础和普通的操作,只是懂得皮毛而已。要全面的掌握计算机运行的原理需要深入的了解计算机运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让学生知道理论知识的重要,对于自身懂得一点操作是微不足道的。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各种事列和现象说明计算机是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事物,不能有效的使用计算机就是新时代的文盲,让学生重视计算机课程,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1.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一全新学习环境。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方式方法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适时的改变。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收,这样对操作性强的计算机课程就显得非常的枯燥。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各种课件,融入声音、视频、图像等要素,创造一种新颖、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计算机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准备,为学生自主学生创造条件。
2.1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体现,通过自我学习解决学习生活当中的有关问题。在计算机课程当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可以从多种途径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利用计算机教材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特点就是,理论知识的一致性和操作的多样性共存。比如在WINDOWS 使用操作的教学过程当中,文件的复制就涉及到剪切和鼠标拖放的多种方法,在上机的过程当中,各种情况都会出现,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演示和引导。另外在WINDOWS系统当中有一个“帮助教程”,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教程引导学生自我摸索,在教程引导下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2)通过合作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当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将各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在合作性学习模式当中,学生没有太多的顾虑,对学习任务可以尽情的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有关计算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3)适当的举办比赛活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适当的举办有关活动,如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等比赛。通过比赛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信息搜集和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信息社会时代,网络为主的信息媒体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显得非常的重要。所以在计算机教学当中要注意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时刻的提醒学生应该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常用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处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说学习了上网这一课程后,教师可以布置某一课题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信息,用文字和图片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过来。又如学习Word的文字处理后,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份小报,对指定信息进行编辑处理,最后放到磁盘当中通过网络或是打印出来。这样通过这些活动都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 改革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实际操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在将来的工作当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在计算机教学当中要强化各种实际操作的环节,注意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实操性很强的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和强化学习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之一。
3.1 任务驱动,让学生主动实践,乐于实践。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各种任务,有目的性的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了WORD的排版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一份自荐书,对字体和格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并要求在多少天内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目标明确、效率也较高,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示范带动,增强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单一传统的“讲授—接受”式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课并不适合。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对操作性强的内容就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演示功能,采用“示范—模仿”式教学。即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按照示范的步骤去操作,这对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很有效。增强了直观性,能迅速的、准确的让学生学会操作。
在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不是瞬间实现的,它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素质教育的有关文件深入研究,将有关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为社会培养出各种高素质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军.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职业,2011,(03).
[2]钟振宇.创新型社会背景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素质教育[J].职业,2009,(33).
[3]谢永生.对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2).
对素质教育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生物作为一门重要性愈加凸显的学科,已经纳入了学生考核的体系之中,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如何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重视起生物课程的同时,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进而爱上生物,学好生物,这是我们生物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的方向。笔者已经从事了多年的生物教学工作,见证了生物学科的变迁和不同学生的特点,仅就如何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改进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谈一谈看法。
一、在互动教学中让学生变“被”为“主”
提高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探究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教育教学中增加师生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逐渐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会急于见解知识点,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引入当天所学内容,并通过简单实验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探究生物问题;在课下,我会通过一些生活现象和学生沟通生物知识。在这样的互动中,师生互通有无,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在夯实生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其他教学
对素质教育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教学;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30-01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怎样在新课程标准下贯彻实施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我在这里谈几点看法。
一、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二、强化德育功能,培养现代意识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标志
进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1、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建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通过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树立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培养学生的联系转化的观点;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主观能动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二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迅猛发展,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这样,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点燃学生的爱国之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三、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新教材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传统知识同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理论概念的难度,删去了繁杂的化学计算,加强了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列出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