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范文1

1.采用“探本溯源”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不妨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进化发展内容时,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资料、参观动植物园,了解自然界生物间的有趣联系,之后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及其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产生生物进化思想的过程。这样通过“活动-体验-评价”的教学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2.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

3.优化习题和试题,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因为考试是衡量和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调整命题方式和考试形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许多知识只知其皮毛,而其中包含的“道”和“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习题和试题入手,大胆改革题型,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内容时,都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子女与父母的长像、性格的异同)、对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的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范文2

>> 略论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化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论中国设计的系统化发展趋势 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外语微课与翻转课堂研究回顾及发展趋势分析 简述生化分析仪标准物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学结合研究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信息分析与预测课程发展趋势初探 高校图书馆读者荐购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客户服务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 动漫广告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 信息安全管理方案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 煤矿设备技术与数字视频技术联用系统化分析 淘宝网店与微信网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现状、发展趋势及与APP的区别分析 主动配电网与微电网发展趋势研究 动物学Zoology主题研究发展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微电影广告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微博问政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微电网项目建设及发展趋势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4] .

[15] .

[39] 张金磊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0] .

[45] .

[46] 桑新民等. 21 世纪: 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 开放教育研究,2012,(2).

[47] 樊文强. 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 远程教育杂志,2013,(03).

[48] Hattie. 可视化学习:800多个与成绩有关的整合分析汇总. 江南大学内部研究资料,2008.

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应有之义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相对健全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扎实培训的基础上,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体育教育作为一门专业课之外的学科,对于挖掘学生自身发展潜力,开发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当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开展现状与其应有之义的实现还存在一定距离,转变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传统,未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实践,对于体育这种综合性开发课程的创新能力不足,内容上仅仅是配合教育大环境之下的课程安排。因此,重技术、轻理论、内容竞技化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通病[1]。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现有的体育教学仅仅延续了一种课堂教与学的传统模式,并未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专门性的教学内容,使得体育教学内容上过于粗糙。

(二)教学方法陈旧,忽视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时期的特点,互动性不强,有应付之嫌。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与之前教育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变化,对于体育在其学习和生活当中的需求也相对出现变化,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学习接受方面有着消极的影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沉闷的课堂气氛,无法起到有效的过度衔接作用。

(三)体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计划安排不合理

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急功近利,不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过于追求对专业技术的教授而忽视体育教育等其他综合素质的养成,使得体育教育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很低,部分体育工作者及管理者在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上停留在为教学而教学的误区内,对终身体育观、素质教育观等先进理念理解不够深刻[2],一方面造成体育教师的懈怠情绪,另一方面也在学生的观念上形成体育课堂可有可无的消极观念。

(四)体育教育物质支持不足,欠缺创新因素

对于体育教学科研的物质支持欠缺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开展困难的一大重要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因在资金来源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加之对体育教学科研潜在价值创造的预计不足,使得大部分院校都难以在体育教学科研上投入大笔资金,这无疑对引进优秀的师资,改善运动条件,创造良好体育环境产生羁绊。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发挥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为高等职业学习打下基础

体育对于学生来讲的基础便在于强身健体,一方面缓解繁重的学业压力,另一方也可以以体育的趣味性来促进学生的能动性,使其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来维持学习的耗费,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内容与专业课程较为不同,因此,应让学生在枯燥无味的专业学习之外,使得体育课堂成为一个让学生放松心情,转换思维的平台。

(二)发挥体育的精神启迪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育课堂关注的不能仅仅限于教学计划的安排,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所担负的功能不仅在于健体和娱乐功能,还应当体现体育背后的价值,以体育精神促进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以更高更快更强等精神品质的自我转化,坚定人生信仰,辅之以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不断突破,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有针对性的体育学习,为专业技术建立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应当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注重区分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实验,能够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体力、智力及心理等方面的潜在能力,为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基础性保障。同时,也应当区分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真正的为同学服务,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

(四)完善体育教育体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素质教育目标

体育教学的完成必须在教育计划和大纲内完成,而其实际的教学应当有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参与和完成,体育教育的这种互动性与实践性特征,要求要对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外部环境和内在机理都进行分析和总结,克服教育体系当中所存在的困难,弥补教育体系当中的漏洞,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体育教育的多元化,重学生发展,重学习过程,向着差异性教育转变[3],从而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伟.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职业.2011(10):143.

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老师;高中学生

新时期我国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已经确立为培养全面发展或者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其中高中学生所接受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教学活动,在属性上是一种素质教育,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性质的教学,更是一种艺术性质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我国教育教学部门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及改善,所以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在整体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的主要方法或者措施。但是由于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现状以及我国基本国情的限制,使得国内高中学生的语文审美教育工作并没有顺利地进行,这样就可能使得审美教育工作在整体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有所缺失。

一、高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情况分析以及研究

我国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善或者转变,使得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发展以及进步,特别是高中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正式的教学内容出现在教学工作中,使得其语文的审美教学工作发展或者进步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作用以及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现在,尽管我国开始关注素质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开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来说,我国在升学考试以及各种等级考试过程中,仍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这样的现状就使得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甚至是家长,他们所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程度,决定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情况还不是特别乐观。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实行的各种措施以及具体策略

1.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相应的情境,从而改善语文审美教育工作的现状

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创建不一样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分布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喜好,结合这些因素营造审美教育工作的相关情境。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创建合适的审美情境,这样就可能使得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或者感受,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审美情境的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及美学教育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构建出比较合适的审美情境。

2.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语文包含着很多美的元素,但美的元素不能够非常容易地显现出来,也就是说语文审美教育需要通过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分析,最终发现或者探索到美的元素。再加上不同的学生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内容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或者疑问,从而激发出学生具有独特性的审美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审美教育的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具有新颖的特点以及概括性特点。这是由于新颖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从而使得同学们的审美思维变得更丰富或者更活跃;而概括性又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所提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针对性,从而提升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3.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教学的工作中,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作文知识的教育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作文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其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相对来说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工作中以及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时刻进行作文知识的教学。在审美教育以及作文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有很多交叉或者重复的知识点,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作文知识的讲解,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审美元素可以来自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以及工作,这样就能够避免学生对审美教育工作产生距离感。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阅读方面的教学工作与作文知识的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或者相互渗透的,尤其是著名的作家或者文学家所写的文章,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感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讲述自己对文章的真实感受或者体会,还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感受或者体会进行评述,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作文训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钰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09):23-32.

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中学生素质发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审美创造;劳动技能;身心健康

我国著名教育家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从目前学校教育来说,素质教育是大家公认的良好的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一提法非常及时,各个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同。

一、关于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综合来说,它就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

从素质教育的目的来说。是为了促进人协调全面发展。稳定持续发展,主动终身发展。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答记者问时,明确阐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特别强调素质教育内涵的三个方面: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二、现实对素质教育的呼吁

现实是“素质教育喊得凶,应试教育抓得严”。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谓是千头万绪。会引起惊涛骇浪,但这不能阻止时代对此提出的要求,虽说提出素质教育已经20多年。但成效甚微。“钱学森之问”带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今日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胜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因此,许多仁人志士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事。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协调媒体等社会部门优化育人环境。

2. 成立专门研究、实施、督促、评价考核的机构。

3. 依学校情况,各学段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4. 落实德育与教学渗透的具体内容。

5. 编写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教材。

6.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奖励力度,从根本上落实教师的待遇问题,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7. 从学校到班级都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

8. 创造素质教育条件,完善设施设备,提供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等场所。

9. 注重形成素质教育的特色和品牌。

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策略

学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笔者在基础教育工作近20年,提供以下策略仅供参考:

1. 课程施行。课程体系要灵活多样地开发和全面施行,特别是思想、心理、身体等方面的素质教材严重缺乏。

2. 环境改善。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尽量去创设社会支持、家长配合、学生接受、老师乐教的条件和氛围。

3. 观念转变。素质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着眼于民族发展,着眼于国家强盛。争取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培育出民族林立的英才栋梁,为国家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第二,还要有全面兼顾的理念。不怠慢任何―个学生,任何―个年级,除了注重“两头”的起始年级,中间有“动荡性”的年级应更加关注。

4. 考试改革。这项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敢不敢、愿不愿、能不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问题。考试远比其他方式公正,也能有效遏制腐败等不良作风,但考试不等于应试。目前,考试依然是有效检测素质教育成效的必要手段。这就给考试内容、形式等提出极大的挑战。考试内容要深化、细化、全面化,考试形式应灵活多样,能达到高效检测学生素质发展情况。操作性强。可以在各省成立考核小组,全省流动监考,学校也可以成立自测小组。

考试形式根据考试内容来确立。1.按德、智、体、美、劳分板块,设置电脑题库,这样可以随机选题进行测试。也可把相关内容纳入中考、高考范畴。例如,广东省中考就要考体育,分值占50分或60分,这一改革得到了家长、学校的广泛支持。2.操作、运用型内容,宜现场操作进行。例如,深圳中考就有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3.实物制作类,也应在限定时间内现场完成。4.口头表达类,现场录音后,多人一起打分,此类主观性强的内容,尽量做到公正,减少误差。5.评价多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以素质教育的成效为主。而不是以升学率为主。对学生的评价也应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主要评价内容。6.招生自主多样。义务教育严格按照区域划片招生,均衡教育环境、师资力量,最好能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实施素质考核和专业考核来录用人才。7.德育与教学渗透。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中,德育为首。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8.跟踪关注发展。主动跟踪毕业后典型的学生,关注其素质发展情况,以他们作为参照物,随时调整在校时的素质教育情况。

四、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策略

虽然素质教育要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其实施内容和步骤要有针对性,宜简化不宜繁杂,宜操作不宜空谈,宜灵活不宜僵化,宜自主不宜逼迫,宜落实不宜作秀,宜严格不宜含糊,宜开放不宜保守,宜合作不宜独干,宜平等不宜压制,宜个性不宜片面,宜尊重不宜放任。

林崇德教授说:“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适应于多变环境的多元素质的人才。”而人的素质有先天和后天之分,是经过教育、训练、熏陶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品质。因此,一所学校要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应该提升教育实施者――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是直接影响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下面七点:(1)注重学习理论,敢于探究实践,及

时反思总结,要在专业上不断成长。(2)教师角色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服务型转换,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3)善于运用多种载体,巧借身边的有力资源,开发学生潜能。(4)多增长才艺,与学生一起成长。(5)在这个功利、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能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楷模作用,把总书记的话“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6)充分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在教育教学上做到因材施教。(7)上好一些特色课,如劳动课、艺术鉴赏课、制作创作课、专题研究课。

其次,理念上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中国的学生与发达国家的学生比较,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据素质教育的内涵,我们要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审美创造、劳动技能、身心健康五个方面采取具体的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五、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的策略

《荀子・强国篇》中提出,国威之一就是道德之威。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至关重要的。品德教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品德教育主要从两方面来抓:

(1)树立学生道德信念

道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树立做―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的意识。继承传统的美德。如:儒家的君子人格、刚健有为、追求群体和谐;道家的人格独立;墨家的节俭、人格平等;法家的遵法守纪、公平竞争等。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座谈、讲座、团队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有了自我的道德意识,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教育。

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方面,学校教育应以社会性的内容为主。如:利用国旗下讲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带学生下乡去参加生产劳动或进工厂打短工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举行文体比赛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在思想政治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义务感、正义感、责任感等。

(2)培养道德习惯,即养成教育

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主要靠养成教育。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任务,以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活动,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品德上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具备了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就能保证人有毅力地做到言行一致。

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实践和训练是养成教育的主要手段。从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来说,军事训练对规范学生行为、严明学生纪律、练就学生钢铁意志等方面效果比较理想。诸如其他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依据不同的主题组织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好的效果。

专家研究表明,一种习惯的形成需要重复20次以上,这说明反复训练对行为规范执行的效果有及时的强化和巩固作用。有一位博士提出,巩固学生好的习惯用加法,修正学生坏的习惯用减法。实践表明,这方法很有效果,笔者在2006年专门上了一堂“好习惯终生受用”的主题班会课,要求学生一个月增加一种好习惯,减掉一种坏习惯。一个月后,采取观察、调查、小组评议等反馈手段考核学生的习惯。达到预期效果的学生有80%以上。

我校实施的学生素质教育“八个一”制度,即:一身正气,一颗爱心,一份各科优良的成绩单,一副强健的体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语,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一项文体科技或劳动特长。在品德方面的素质具体落实于两点“一身正气,一颗爱心”,-多年实践表明,“八个一”考核全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是动荡的、易变的、不成熟的。具体表现为:道德动机逐渐理想化、信念化,但又有敏感性、易变性;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点具体经验的特点;道德情感丰富、强烈,但易冲动;道德意志虽形成,但很脆弱:道德行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但愿望与,行动总有一些距离。因此,在这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让他们作出正确的抉择。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可见,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是慢的艺术,不能一蹴而成,不能急功近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少年的自制力还很薄弱,易动摇,老师的提醒、督促、鼓励显得非常重要。组织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集体讨论,相互进行监督。也能起到促进部分学生品德形成的作用。所以,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发展要从日常行为抓起,以活动的形式来呈现,让其渗透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正确认识品德形成过程的特点,正确把握学生年龄特征,是深入学生心理、作用于学生意识的基础,在品德教育方面起关键作用,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上面具体谈了思想道德方面素质实施的内容与策略,其他四方面略作阐述,在此就不赘述。

六、科学文化、审美创造、劳动技能、身心健康四个方面的策略和措施

1. 科学文化方面

英国达尔文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者结论。”

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律或者结论,还要注意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让学生拥有理想的知识结构,必须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素养,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学会自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在思维训练方面注意思维的概括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应试教育往往扼杀学生的想象,泯灭他们的灵性。我们要反思,要赶快纠正,真正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在思维的创造性方面,应成为我国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在《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选自《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57页)这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我们的角色要注意转换,理念要更新,这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吕洞宾给人金子。可是人家不要,却要他的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可见培养学生智能。关键是要让他们掌握“点金术”。有时也可借用榜样的力量,如校友的学习习惯、方法及成就等来触动学生。或

借助同学的“点金术”。

有效的教学法千千万,但要着眼现实,心中永远要有学生,正如赞科夫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 审美创造方面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因此,许多学校纷纷成立兴趣小组,分类分层推进审美教育。我校还以文化节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创作,感受各种艺术氛围。如:服装设计、水果拼盘、小制作、班级合唱、歌手、演讲、书法等比赛活动。

3. 劳动技能方面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成大火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的话,生动阐述了劳动技能在人激发智慧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很丰富,如“下乡进厂”社会实践活动,让城里的孩子从事生产劳动,让乡下的孩子进工厂工作,学生受益匪浅;“小铁人”自行车中国行,不但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特别有效地锤炼了学生的意志,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4. 身心健康方面

台湾高震说:“学生的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习生活的知识,二是学习生存的技能,三是学习生命的意义。”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发展的质量水平,甚至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实施素质教育时,必然突出心理素质教育。以便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当今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我们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任重道远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这样他们才能热爱自己的生命及他人的生命。才能热爱生活。

健康心理的培养宜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如推行导师制,成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网站互动。专题演讲,开展主题班会等。我校对“问题学生”“潜能学生”较有针对性地推行导师制,由学生选择自己的导师,定期进行活动,有时也会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安排。

身体素质方面,广东的改革步伐比较大。体育纳入中考,可以说是一大进步。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活动范围小。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少,呆在家里的时间多,泡在网上的时间长,体育锻炼显得尤其重要。让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值得全社会关注。当然,除了上好体育课,大多数学校特别重视体育竞技比赛,如能以班级总分来评比,学生锻炼面更大更广。我校结合运动会还搞一些趣味体育活动,特别受学生青睐。我校教师起模范带头作用,经常跳健美操、打太极拳、打球等,让校园充满活力,营造了良好的锻炼氛围。

七、关于素质教育考核的形式

1. 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学生素质,以比赛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素质发展情况,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活动是载体、平台,并不等同于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离不开活动的开展,如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综合实践、冬令营夏令营、社团活动等。

2. 健全考核制度。

(1)定期考核。如,我校学生素质考核制度“八个一”:一身正气,一颗爱心,一份各科优良成绩单,一副强健的体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语,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一项文体科技或劳动特长。“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语”,“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在期中、期末各考一次,以等级形式评定。(2)场景考核。一位特级教师提出的“十学会”: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如“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的考核宜于创设一定情境来观察判断。(3)评比法。(4)实地考察。

3. 值日监督制。班级值周、老师值日、学生干部值日等形式,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校的住宿生管理就是采取德育量化评分的形式进行的。

4. 集体评议制。学生分小组相互评议本组成员的素质发展情况,并做好记录,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追求进步。

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教育理念;物理教学

“普通物理”是理工科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将“普通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发展对物理教育改革的要求,近几年国内的许多高校都对“普通物理”教学进行了改革,如物理教学内容改革、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等,这些教学改革极大地推进了“普通物理”教学的发展。

我校在“普通物理”教学改革开始,就把课程改革的目的定为:根据物理教育学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有关原理,改革和完善物理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普通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普通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院校的改革经验,并将“普通物理”改革的重点归结为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等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的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加强,有些传统的“普通物理”教育理念,已不适合教学改革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教师只注重“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只注意传授知识,不分析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常常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和能力培养。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是“普通物理”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注意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和“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1.教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从分析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还应该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认知水平、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找出适合其个性差异的物理学习方法。

2.分析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在教学中提倡科学的教学设计。在物理教学中,重视现代的物理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和物理方法的学习,注意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根据大纲和教材,教师每节课教学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复习提问、讲授新知识、巩固练习、总结新知识等教学要尽量完整。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要符合媒体的使用规律。教学的重点、难点认真分析要透彻,应注意因材施教、及时提问、讲练结合,及时反馈等教学原则的采用。

3.积极学习和研究“掌握学习”、“探究学习”或“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并尝试着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科学事业的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科学美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把“普通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必须使学生在系统地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物理知识结构,学习物理学中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这就要在“普通物理”教学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注意与中学物理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感觉到“普通物理”中力学的开头部分与中学物理有重复,学生容易厌学或误认为物理很容易学。而由于中学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对三维空间、矢量计算、变量的微积分等内容不易掌握,教师必重视这些问题。在内容的衔接上要避免与中学重复,力学的重点应从牛顿定律转移到三个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条件,突出相对运动、刚体模型、矢量计算和微积分的运用。热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建立起大量粒子组成系统的统计研究方法,要强调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意义等,适当增加近代物理学的内容,在机械波部分引入孤立波的思想;在讲光电效应时,简述多光子吸收和电离的基本观点;在讲氢原子的能级时,简述一下虚能级的思想;在讲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时,概述一下超光速的讨论;在讲原子的波尔模型时,提一提薛定谔、狄拉克的根的研究等。这些内容的插入,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也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学术气氛。

2.注重物理学方法教育,并适当增加物理学史的内容。学科间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相互联系的。物理学的观察、实验、模型方法等一般方法,光谱分析、干涉等特殊方法其他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物理研究由“提出问题一形成假设一研究假设一形成结论”的一般科学研究程序,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物理学发展史,不仅包含着物理概念、规律的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也包含着牛顿、爱因斯坦和许多物理学家的动人故事,反映出科学家们的创新、求实、刻苦、合作、奉献精神。教师在讲课时,注意有机地加入物理学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物理研究的过程和科学探索的曲折,学习科学家的执著追求、认真探索的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3.有机讲授物理在当代科技、生活中的应用。航天飞机、超声波、核磁共振、激光、等离子体、新型能源、新材料等现代科技都与“普通物理”基础知识有关,把物理基础知识与当代科技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如高压输电节能、家电的工作原理、地球的自转等都是很好的物理现象,在教学中有机地讲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物理教学有时还可以根据“时事”和专业进行教学。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科学性事件或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磁悬浮列车、太阳黑斑、宇宙的形成等。有机地讲授相关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理工科的专业很多,在系统讲授物理知识的同时,不同的专业讲授的重点也不同。如在机械专业多讲授刚体内容,在电子专业多讲授电磁场理论,在化工专业多讲分子与原子物理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

传统“普通物理”教学具有知识体系严谨、讲究逻辑推理等很多优点,也具有教学方法古板,讲授不够生动形象等缺点。于是掌握学习、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多种教学手段应运而生。

1.教学方法改革,如掌握学习、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不是否定物理知识的讲授。但是物理知识的讲授,不能“满堂灌”和“一言堂”,要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要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讲变为积极地思考。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让绝大多数同学掌握所讲授的物理内容。不仅注意知识的传授,更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习题课或讨论课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讨论、交流为主,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展讲座、探索实验、撰写物理小论文和参加物理课题研究等活动,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提高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是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的“普通物理”授课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电子教案的显示规范、清晰,物理内容的动画演示生动、有趣,电子课件可以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自学,这些都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优点。但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大量物理信息,如何同教师的讲授配合,师生间如何实时展开交流,都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再如,不考虑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方式和时机,容易超出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所以必须借鉴传统的板书、教学经验,克服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