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

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范文1

关键词:外宣媒体;深度报道;经济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202-01

在全球性重大事件中,承担着对外传播功能的主流媒体,对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人民日报海外版承担着对外传播的功能,分析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报道,可以一窥宣传策略对于外宣媒体的重要性。

一、站在高度,全球视角

外宣媒体在对金融危机进行报道时以全球视角,面向世界传递信息。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对金融危机进行报道,不仅传播金融危机如何发生,还剖析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阐释其对世界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其利弊,并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报道不是局限于传递信息,还体现出一种倾向,引导国际舆论,呼吁全世界联合起来,以饱满的信心克服危机。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24日发表文章《华尔街给我们什么警示》,10月16日报道《看好中国2条理由》,10月22日报道《全球金融体系当推倒重建》,10月27日报道《恢复信心 从何着手》,11月14日报道《“金砖四国”打造全球经济之锚》等文章客观反映国际金融危机的健康状况,详细阐释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引导国际舆论,解疑释惑。

二、全面细致,形成体系

金融危机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外宣媒体围绕金融危机展开多角度诠释,使世界全面了解金融危机。

(一)关于金融危机本身的报道传播信息是媒体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最初阶段,人民日报海外版主要报道了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的表现、各国的应对政策等基本情况。2008年9月17日发表了《雷曼公司破产预示着什么》,10月24日发表了《亚欧携手应对挑战》等报道,主要介绍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历史原因,导火索以及各国面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二)对金融危机的深入解读,外宣媒体更加注意宣传专家的观点。2009 年2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全球金融危机何时现曙光》一文,主要内容是专家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解读,解答它正处在一个怎样的阶段、何时结束、今年全球经济形势如何、怎样评价当前各国的经济救助措施等问题。2008年10月7日发表了《我们如何吸取金融危机教训?》、《金融危机两面看》等一系列解读性质的报道。总结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客观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因素。深度报道成为媒体对金融危机进行解读最常用的报道方式。这是由于金融危机专业性极强,而媒体报道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进行舆论引导,尤其是外宣媒体,对外传播代表着国家形象,这样只有权威人士、专家对其进行解读才有更高的可信性。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和成效,我国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在实施的举措和取得成效方面,外宣媒体的报道主要涉及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四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实行的政策调控、大规模的财政投资激励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优越性、国有骨干企业的社会责任机制等;二是地方开展的好的活动,出台的政策等,比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在 2008 年 12 月 10 日发表的《金融危机给广东上了生动一课》,通过报道广东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指明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是回避金融危机的一项有力措施;三是展现我国企业在国际性金融危机中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对外报道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外传播首先应该力图融入读者群体所在的区域,做到“入乡随俗”。外宣媒体的传播理应做到,与当地受众的文化背景、信息需求、生活规律、收视习惯相接轨,增强节目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同时,要摒弃传统上中国媒体倾向于“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平衡报道,既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成就和对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贡献,同时也要报道我们经济效率不高、市场调控手段有待更加科学等一些问题,摆脱“宣传”的痕迹,增强“客观报道”的分量,这样才能逐渐赢得更多西方受众的认可。

总之,媒体报道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我国外宣媒体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为展现国家成就、提升国家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对外传播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路子,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逐步实现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表现形式;对策

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中,金融危机居首位,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金融与经济关系紧密联系,经济越来越容易受到金融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概念与特点

金融资产或金融市场的危机称为金融危机,常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股票债券市场暴跌等。根据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将金融危机进行分类,如货币危机、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等。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出多种危机形式混合的特点。

二、金融产生的原因

诱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如信用风险、经济政策等。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为例,美国社会住房需求逐渐降低导致银行提高短期利率,造成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不断提升,无形中增加购房者的还款负担。住房需求降低,买房者数量变小,使房屋难以出售,以抵押住房进行融资的方式变的难以实施。大批还款人不能按时向银行还款,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情况,只能宣告破产,大批金融机构倒闭成为金融风暴形成的导火线,随之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尽管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但是金融危机还是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使国内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大。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危机下,其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从美国次贷危机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信用风险,因此必须从金融危机中总结经验,对我国金融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改革。

三、金融危机的危害

金融危机犹如狂风暴雨,毫不留情的袭击着所有的金融市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层面上遭到波及和影响。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实业在很大程度上遭受损害,而伴随经济危机而来的却远远不止这些,许多国家的公民没有了消费信息,不敢再消费;一些中小企业因为信用不够而拿不到贷款,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本就是势单力薄无法同许多大型企业相抗衡,此时无法从银行贷款来缓解资金链的压力,更使他们举步维艰;根据实际调查,公民的生活受经济危机的损害也较为严重,生活质量下跌,个人幸福指数降至冰点,这些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打击与危害。我们所看到的金融危机,犹如不知餍足的野兽,时时刻刻准备侵吞国家、企业、个人的金钱、精力、时间,甚至一切。由于金融危机破产的企业和个人数不胜数,倾家荡产生活无以为继的的人也不胜枚举,各个企业单位的裁员风波不断,这些因素和问题也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而已。看不到的还有更多,数十年经济发展如霜打的茄子萎缩,这对国家、社会和整个世界的负面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

四、化解金融危机风险的具体对策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政府调节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可以人为的调节市场供应与需求,确保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可以采取许多宏观调控手段,例如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以化解金融危机风险。经济手段方面通常可利用价格、税收、信贷及工资等调控经济。法律方面可以制定相关的经济、金融政策,维护市场秩序。行政手段方面可以采取强制性命令直接控制市场,宏观调控是控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2.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市场的自由性和调控能力,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能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各方商业人员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有利于打开市场,扩大内需和外需,对中小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只要市场活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金融风险的到来。健康有序、活泼自由和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市场对化解金融危机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由此可知,政府要根据实际国情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有效地利用货币政策来化解难题。

3.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生产力

经济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成为一切的焦点,如何规划经济、搞好经济、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都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经济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经济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满足是其他任何事物都难以替代的。而发展经济当务之急和必经途径就是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大幅度上升是经济健康飞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上去了,经济就搞上去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都要清楚的认识到,谁都离不开谁,二者密切相关、互相作用。

五、结语

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影响 启示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变引起了全球各国的普遍关注,不管在哪一个国家,金融危机都使其经济社会当中的热点话题,可以说金融危机带给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冲击是巨大的。而时至今日,尽管很多国家的经济水平都在渐渐的回暖,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没有“烟消云散”,其依然在不停地蔓延与扩散。部分经济学家预测,今年,金融危机有可能会再度爆发。不难看出,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及金融的影响依然在继续。再次条件下,要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通过对金融危机给我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地研究,并从找寻求一定的启发,以便于为我国未来经济及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可以说是尤为必要的。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不可否认,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及金融行业的影响与冲击相对较小一些,但结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我国经济社会还是收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增长的放缓。一直以来,出口贸易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我国对于贸易的依存度也要高于其他的国家,而且在我国出口贸易当中,中美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当中比重最大的组成部分。然而金融危机使得美国财富缩水严重,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也因此大幅降低,这使得我国的出口贸易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2009年来看,我国当年的出口额下降了16%,成为近30年来出口额的最低点。尽管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出口贸易开始慢慢回转,但欧美等国对我国的进口增长远不及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金融格局,使得金融危机的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因此,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金融市场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也未能幸免,因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也因此而加剧。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金融市场也形成能够了消极的传导作用。就2009年1月份来看,全球的股票市场当中近5.2万亿美元的市值被蒸发掉,其中发达国家的市值跌幅为7.83%,新兴市场跌幅为12.44%,而我国A股更是以21.4%的跌幅居于全球跌幅的前段。

(三)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从就业方面来看,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就业情况出现大幅的萎缩。以上的分析中已经提到,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的出口行业收到很大的影响,这就使得那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的经营受到较为严重的打击,随着企业收益的不断减低,裁员或者加减薪则成为出口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在此环境之下,很多企业开始纷纷地裁员,原有的招聘需求也不断减缩,而一些依赖于国外订单支撑的中小型的企业也都开始减产甚至是停产,尤其是像电子产品、家具以及纺织品等这些行业,甚至出现企业倒闭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原有的用工水平大幅降低,在职职工留职停薪、下岗失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走低等,都造成我国的就业的萎缩。

(四)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是绝对不容小觑的。在金融危机之前,随着美国楼市的整体上涨,使得我国及其他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很大的鼓舞与信息,多数业内人士及消费者都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房价只可能上涨而绝对不会下跌,所以那段时间,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的发展,而房价也宛如脱僵的野马一般,一骑绝尘,各种调控政策也是屡屡落空。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我国房地产行业及我国居民敲起了警钟,人们开始意识到,房地产行业并不是只升不降的,这时,一些投资开始不断撤离,居民也都持币观望。尽管房价的整体水平依然存在小幅的上涨,但是一些楼盘在价格上的明升暗降的现象却是不断的出现。一直到我国经济振兴政策的出台,才使得房地产行业又回到往日的繁荣。

不难看出,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与冲击也是较为严重的。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慢慢褪去,但这并不代表未来经济环境会是稳定的。那么,从金融危机的爆发、其主要影响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结合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冲击来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几点经验教训与启示:

首先,要维持经济及金融行业的稳定,我国应当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并依此创造出更多工作岗位;

其次,要对经济及金融行业进行规范,就必须强化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督与调控,对行业市场当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治理,有计划性的进行住房攻击力的提升,对各种投机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打击与控制;

再者,要避免国际经济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的较大冲击,我国还需要对当前对外贸易的基本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鼓励企业在出口场频的创新与研发方面进行着重提升,通过提升商品的竞争力来保证出口额的稳步提升;

另外,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此次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主要是由于美国次级抵押机构对风险防范的疏忽,所以,通过此次金融危机我们应该意识到加强对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断对银行内部风险的控制工作进行加强与优化,避免为危机的形成而埋下隐患。

三、结论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各国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是较为严重的,此次金融危机不管是波及的范围还是影响的深度都较大,但着力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这一问题的探讨,最关键的还是要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与教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以避全球动荡的经济环境再度对我国经济形成影响。

参考文献:

[1]高砚竹.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才智,2011,(03).

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范文4

内容摘要: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尤其是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学术界兴起了对巩固经济和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热潮。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的主要形式—投机冲击,然后构建了金融危机传导的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框架,最后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危机传导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金融危机 投机冲击 传导

金融危机最开始表现为固定汇率的瓦解,而后则呈现出外汇市场、银行、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同时出现崩溃的复杂症状。为什么追求经济自由化和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框架反而导致了金融系统的危机?金融危机理论由此应运而生,其研究的主要范例包括20世纪80年代初拉美的债务危机、1994年到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同样难逃金融危机的厄运,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欧盟各国之间所组成的最优货币区域也时常受到投机商的攻击,而频频告急(时寒冰,2011)。

鉴于金融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对于金融危机国际冲击传导机制的研究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的主要形式—投机冲击,然后构建了金融危机传导的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框架,最后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具体途径。

金融危机投机冲击的经济学意义

(一)金融危机投机冲击存在的意义

金融危机所受的投机冲击往往与国际上的大量游资直接相关。国际游资的特点是流动性强、善于投机;通过左右外汇、期货、证券等市场的行情获利。国际游资是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潮流发展起来的,其中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离岸金融市场是其产生并不断壮大的市场依托,而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则正是国际游资经常性的、最具典型意义的载体形式(李小牧,2001)。

对于索罗斯的金融投机活动,应该从经济学意义上加以理性的分析。由于具有鲜明的高利驱动、高流动性两大特征,国际游资的资金运作较之其他市场势力呈现出更加浓厚的投机色彩。在任何一个货币、证券市场,只要存在交易,就必然存在投机,并且投机是活跃交易市场的“剂”、“兴奋剂”,只要不过度、不违规,投机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中,只要有“机会”谁都会想方设法地乘机介入。索罗斯曾告诫说,“市场中留有投机空间是各国政府的错误”,“我只能一而再地对盲目信任市场的魔力发出警告”。这就说明,是各国政府自己创造了市场投机机会,谁都会看到机会进行投机去赚钱,不同的只是程度大小而已。与此相对照,在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中,与美元挂钩的货币中只有港元依然汇率相对稳定,就连索罗斯也不得不承认市场压力不会动摇港元的地位,而冲击港元的投机者不会因此致富。其原因就在于中国香港地区经济状况良好,正处于回升阶段,金融体系较东南亚各国健全、银行能自律配合,加上中国香港发行港币现钞有充足的美元储备作保证,而且在管理机制上,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更加完善,可及时掌握炒家的动向,因此所受影响较小。

投机与投资作为两种交易行为,二者不仅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组成一个完整市场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否则将极大地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二)金融危机投机冲击的负面效应

国际游资的投机操作也明显地存在着可能增大市场价格波动幅度的负面效应。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下,国际游资的外汇投机活动实际上取代了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活动,它们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测来进行即期以及各种衍生工具的外汇交易,从而在客观上或是维持了汇率的稳定,或是加速了汇率的变化。在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都要或多或少地利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影响本币汇率的走势。这样,在外汇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个针锋相对的博弈局面,一方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掌握国家外汇储备资金的一国货币金融当局,另一方则是以牟取最大风险利润为目的、拥持庞大国际投机资金的国际游资,双方较量的结果表面上看是取决于资金力量的对比,而在更深层次上则受制于双方市场交易行为所代表的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或预期与客观实际的距离。

在本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有关东南亚国家在集中于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累积了许多被各国所忽视的问题,诸如经济过热、持续性通货膨胀、外债总量与结构不合理、外汇与金融监管弱化、经济结构失衡等,实际上已经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在此背景下,这些国家的金融当局坚持高估本币的汇率政策,并且不切实际地加大开放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力度,这又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于是,在外汇市场上,极善捕捉时机的国际游资不仅以其惯用的“高杠率”的操盘手法调动了巨额投机资金,而且更以其比较贴近客观经济实际的判断和预期赢得了其他主要市场参与者的认同,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就是其例证。

金融危机传导的时空层面框架分析

(一)时间层面

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在时间层面上有一个产生、发展和传导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表明,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失衡,包括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和外部经济结构的失衡等,当一国经济处于这种失衡状态中时,一旦面临外部冲击,如投机冲击等,或者受已有金融危机源头国的影响,通过贸易传染、金融联接以及示范效应等外部因素的触发,通常率先爆发货币危机、银行危机或债务危机中的某一种或两种。而率先爆发的危机,很快会诱发其它种类的危机,由此使得三种危机可能同时交织在一起,造成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而且这种过程还会以同样的方式传染给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二)空间层面

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范文5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投资管理;风险;市场分析

在美国爆发次级贷款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金融进入到一个寒冬期,特别是整个世界的金融秩序都转入到一种新常态之中。而随着当前资产逐渐走向证券化经营,金融风险也就随着市场的演进和变化而产生。因此,不管是进行资产经营,还是投资管理,实际上都应该关注后金融危机时代出现的新动态。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经济触底,而且在下一轮的经济发展增长周期到来之前,世界的经济正处于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投资管理应该充分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特别是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当前的市场行情,从而做出更适应当前后金融危机条件的投资决策。投资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工作,应该全面分析当前的企业发展状况,并且结合后金融危机之后的市场投资规律,谨慎做出投资方面的决策。因此,投资管理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行为,作为后金融危机条件之下的投资方,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推动自身的投资发展。

1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管理挑战分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其表现出的资本市场特征,不同于以往的资本市场表现,特别是从本质上看,其资本的特征也有一定差别,所以在投资过程当中,投资方应该全面分析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全方面分析当前的市场主要表现,抓住契机推动自身的投资项目得到增值。而后金融危机时代,投资管理也需要重视对其面对条件的解析,才能够把握住市场趋势,最终拉动自身发展。从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上看,投资管理所面对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当前整个世界生产和商业格局正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经济结构上的调整将会深刻影响整个市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基本正处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之中,但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存在发展停滞问题。贸易保护主义对当前资本在整个世界各种市场当中的流动已经造成了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已经形成了贸易壁垒,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往往是质量较低,而且价格也相对低廉等,这些都对整个市场的投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第二,整个世界的金融投资市场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美国当前已经在世界经济总量当中的占有份额不断下降,而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美元地位也逐渐动摇,这些因素都导致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金融投资市场出现比较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中的地位逐渐突出,所以当前市场金融投资管理面对的挑战更加复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盲目发展资本行业,特别是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充分支持,金融不断扩大缺乏实体经济的充实基础,因此,投资方面的监督管理的强化,对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管理造成了一定挑战。第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革命也成为一项重要补充。金融危机和次级贷款危机等都充分表明,对于金融危机的监督和控制,实际上不能够仅仅依靠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也不能够仅仅依靠投资者或者资本运作的相关单位出现的道德自觉,而是应该采用各种科学技术和金融监督之间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作用。此外,从当前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当前科学技术未必能够满足当前的社会生产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科学技术的革命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也必然会对金融投资领域的稳定带来一定影响。第四,当前经济也从过去的污染性逐渐转变为低碳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过去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之所以有部分企业出现了投资方面的快速提升,是因为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牺牲了大量的自然环境以及资源。但是,当前世界实体经济已经逐渐趋向于绿色和低碳的理念范畴当中,特别是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方面,全世界都正在付出努力。这也意味着当前的投资者应该充分看到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状况,从而把握住当前的发展趋势,从而真正把握好投资的方向性。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投资方在把握后金融危机时的投资方向,以及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方面的一些管理调整上,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相对较多。特别是对于经济状况的把握,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抓住当前后金融危机的发展契机,特别是没有根据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具体趋势进行投资调整,就可能给当前的投资行为造成损失。因此,投资方对于后金融危机条件的分析应该是真正到位的,投资行为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2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投资管理的主要对策

后金融危机条件下的投资方管理,应该还是围绕投资行为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管理,也就是后金融危机的风险规避应该放在首位。一旦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能够有预先的措施降低投资方可能出现的损失。所以金融方面的安全是整个后金融危机条件之下的投资管理重点和难点。从后金融危机条件之下的投资管理风险类型上看,主要包括市场上产生的投资风险,以及被投资方的信用问题、投资操作方面的风险这三方面。从本质上看,当前的投资管理应该充分分析市场和自身存在的风险,特别是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自己的预测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推动自身的科学发展。投资方需要围绕当前市场的价格波动状况进行管理,并且要对多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避免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和冲突,这样才能够推动投资管理的科学发展。从当前后金融危机的条件看,投资管理的主要路径和对策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投资方应该对当前的金融投资市场状况有自己的评估体系,特别是根据当前后金融条件之下的金融市场环境,适当地调整和优化投资方的融资结构以及投资产品优化等,提高整个投资方的投资效率。因为在投资管理的过程中,投资方最大的目标实际上是实现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投资方的损失,或者利润的减少等。因此,投资方应该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状况来看,将当前的融资渠道进行充分拓展,将直接融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优化投资方的资本来源渠道等。资本市场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已经出现萎缩,所以资本市场已需要进行转型,很多投资方实际上都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融资,而这样的一种融资结构并不是直接融资结构。对于投资方而言,应该解决单一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要从多元化的融资格局出发,开发一些直接投资渠道,真正意义上将投资行为的资本直接管理作为核心部分,降低银行内部出现的资金效率相对矛盾的状况,真正让投资方的资金得到活化。第二,投资方也应该对自身做空以及做大的工具进行优化和完善,以适应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资本市场特征。从当前的资本市场状况看,股票市场也经常会出现相对比较大幅度的调整状况,尤其是国内的金融市场也处在一个波动期,这些都要求投资方要根据投资的法律以及相关的法规规定,调整自己的做大和做空工具,让自己做大和做空行为更有依据,真正符合投资方的基本利益。特别是当前投资方应该完善自身的做大金融衍生工具,只有投资方都具备了完善的做大和做空工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稳定整个金融市场,避免各自受到局部金融因素的波动而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对于未来金融市场而言,企业应该全面分析当前金融杠杆的规律和表现,抓住金融杠杆的基本特征,全方位地推出全面性的金融投资工具体系,从而更好地平衡投资方在进行金融市场投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而拓宽金融投资渠道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当前的融资方而言,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也应该相对应地提出一些配套的创新金融产品,避免当前整个资本市场出现金融产品同质化的状况,真正意义上保障投资方和融资方的利润和效益。因为当前很多金融基金产品,特别是投资或者融资类的产品其同质性问题比较突出,很多投资方都没有什么真正的选择性。所以面对当前状况,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推出更多新的金融产品,扩大基金产品的投资范围,以及银行业也应该创新自身的中间业务等。从金融茶品的创新角度上看,应该从防止整个金融市场出现失衡状况作为基本条件,从优化当前的投资和融资工具,推动当前信用贷款工具的证券化等方面进行防护。尤其是当前信用贷款方面,鉴于之前金融危机爆发时出现的次级贷款问题,所以应该强化信用贷款资产的流动性,真正转变当前投资者的资金质量等,以此更好地规避当前市场可能出现的金融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也可以适当推出一些人民币的衍生工具,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第四,投资方应该对风险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不能够盲目相信投资过程当中的低风险。一些融资和投资者往往推出所谓的低风险债券,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低风险。投资方应该分析各种债券和基金的风险状况,从金融市场和整个实体经济的状况看,真正将主线投资和当前辅投资划分清楚,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整体的投资利润率,规避风险。当前的金融脱媒化已经是必然趋势,特别是银行对于债券的持有也会进一步增加。所以对地方债务或者是传统的低风险国际金融机构债券等,投资方应谨慎持有,不能盲目相信其没有风险,要强化自身对于债券风险的判断和鉴别能力等,真正做到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3结语

当前金融投资环境日渐复杂,特别是当前投资方所面对的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现的经济现状和问题,所以应该更加审慎地处理当前的投资需求,要形成科学的投资策略和模式。投资管理的模式应该和投资方的自身发展状况相结合,也应该和当前投资方所面对的市场状况充分融合,只有把握住风险的种类和来源,才能够让投资方的投资行为更加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避免在投资过程中出现危机。防控投资风险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特别是投资方应该形成风险评估团队,对于当前市场所推出的各种金融投资工具进行甄别和分析等,只有具备真正具备实践意义的投融资判断力,才能做好后金融危机条件下的投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卢文雯.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2]高晓雪.入世以来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演变[J].中国证券期货,2012(07).

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范文6

作为虚拟资本的有价证券不是劳动生产物,自身没有价值。作为所有权证书,能够给其所有者带来收益,收益便成为它的“价值”的内容。马克思指出:“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当作资本化。”其资本化的基础就是有价证券的收益,其资本化的尺度便是市场利率,其资本化的结果便是虚拟资本的量。虚拟资本市场价格的变动及其决定方法有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它的市场价格是由证券的定期收益和利率决定的,不随现实资本价值的变动而变动;其市场价值与定期收益的多少成正比,与利率高低成反比;其价格波动,既决定于有价证券的供求,也决定于货币的供求。马克思指出:“在货币市场紧迫的时候,这种价证券的价格会双重的跌落:一是因为利息率提高;二是因为这种有价证券大量投入市场,以便实现为货币。”这表明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落,取决于有价证券与货币这两种资产的相互替代程度,而导致它们相互替代的因素,是人们的资产选择。

二、虚拟资本发展与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

虚拟资本存在内在矛盾,随着虚拟资本积累形成虚拟经济,这种矛盾的影响也日渐扩大,凸显为虚拟经济的二重作用。虚拟经济的负作用会引致泡沫经济,最终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发生。

(一)虚拟资本的二重性虚拟资本的内在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虚拟资本是以现实资本为客观基础的;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增值过程与其所对应的现实资本运动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价证券的贬值或增值同其所对应的现实资本的价值无关。由此可见,虚拟资本具有二重性的特征,即客观衍生性和相对独立性。虚拟资本的客观衍生性表现在:一是虚拟资本的规模具有衍生性。作为虚拟资本载体的有价证劵的发行规模是由现实资本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有价证券的发行规模又直接决定了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模。虽然一些金融衍生工具与现实资本并没有直接产生联系,但是它要依托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它的发展规模自然也要受到现实资本的规模所制约。二是虚拟资本的价格具有衍生性。虚拟资本本身只是收入的资本化,并不存在价值,其价格运动受相应的现实资本价值的制约,现实资本的价值是虚拟资本价格波动的轴心。三是虚拟资本的运行具有衍生性。只有现实资本正常运转,为虚拟资本提供良好的衍生基础,虚拟资本才能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虚拟资本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一是价格变动的自由性。虚拟资本在交易所可以不停地交易,其价格的变动不需要有现实的对应物。二是行为主体的投机性。虚拟资本的多数行为主体通过预期价格的涨落,把通过交易获取一定投机利润当作主要交易动机。三是财富积累的虚幻性。虚拟资本一旦进入交易场所,其价格的波动往往与现实资本的价值相脱离。在交易过程中,虚拟资本的价格上升,不等于财富的实际增长,只是财富形式的增加。虚拟资本投资过程中增加的财富具有虚幻性。

(二)虚拟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二重效应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简单地说,虚拟经济是直接以钱生钱的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虚拟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正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优化社会资本配置,增加社会资本总量。在当代信用经济中,投资所需货币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虚拟经济交易。通过虚拟经济的各种融资方式,在较短时期内,能最大限度地对社会资本总量进行调配,聚集大量资金并满足资金短缺部门的需求。二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引导要素合理流动。虚拟资本的交易机制能引导投资者向那些信誉好、效益高、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投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三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防范投资集中的风险。虚拟经济具有对经济风险转移和分散的功能,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四是扩大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对经济发展也有负效应。一方面,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会大量挤占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是现实资本的投资。虚拟资本投资,只有通过其筹集到的资金真正地进入生产领域,并真正地促进了生产资本的形成,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虚拟资本与其衍生基础严重背离,就会造成大量资本运转在虚拟资本的领域,而不能进入现实资本的领域。当虚拟资本占社会总资本的比例过大时,虚拟资本不仅不能够真正促进现实资本投资,还会挤占经济发展所需的现实资本的空间,导致现实资本的投资得不到满足,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还会引发并放大经济风险。虚拟资本的相对独立性,将金融资产以及金融交易活动与其对应的现实资本是否实现增值进行了分割。因此,在虚拟资本运动获得大量收益的同时,会使业已存在的经济风险放大,甚至引发新的经济风险。

(三)虚拟经济的负效应与金融危机的发生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滋生经济泡沫,并最终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高度投机下的虚拟资本交易行为造成的经济虚假繁荣。泡沫经济的根本成因就是虚拟资本的二重性矛盾的无限扩大,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价格剧烈波动,严重背离其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经济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泡沫经济过度发展,资本过度集中于虚拟经济领域,挤占了投入到现实资本领域的资本空间。当再生产的规模不再扩大,现实资本的收益向虚拟资本转移停滞,信用会剧烈地收缩,投资主体对虚拟资本需求急剧下降,虚拟资本价格直线下滑,经济泡沫随即破灭,经济泡沫破裂可能造成金融危机的发生。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现实启示

虚拟资本的二重性决定了只要发展以虚拟资本为交易物的虚拟经济,就存在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近年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绝好案例。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与衍化国际金融危机的萌芽。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初步爆发。这一阶段的危机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都没有产生太大的冲击,人们对危机的严重性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美国政府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2007年6月后,次贷危机深化,次贷危机逐步转化为金融危机,金融市场开始做出剧烈的反应。在这一阶段,股票市场的波动加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越来越悲观。为了应对可能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实施了总额达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2008年3月后,金融危机恶化并迅速地向全球蔓延,股票市场反应强烈,许多非美元货币开始大幅贬值,投资者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这一阶段,美国金融危机迅速转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尤为突出,不仅股票市场大幅下跌,欧洲货币兑美元汇率也大幅下挫,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危机的衍化。2008年底至今,欧洲部分国家和美国的金融危机衍化为债务危机与财政悬崖。债务危机与财政悬崖实际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和深化。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诱因金融衍生工具种类多样化。金融衍生品作为虚拟资本的高级形式,使虚拟资本的独立性日益增强。20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的虚拟资本快速发展,债券、股票、外汇、股指期货、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大量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等逐渐成为美国人创造新的货币财富的重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虚拟资本的独立性快速扩大。金融衍生品投资短期化。随着金融市场逐渐成熟,产品层次和结构日益深化和复杂,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金融投资机构逐渐从关注单一投资品种转向整体投资组合,并更加注重收益与风险的匹配。最初,发行金融衍生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散风险。然而,美国金融衍生品发行者的投机套利动机明显强于分散风险的目的,金融衍生工具分散信用风险的基本功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被其投资套利功能无情地弱化,导致金融衍生品投资短期化。金融政策和监管错位。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下,美国政府在危机之初对金融机构的救助和金融市场的干预十分犹豫,既担心金融危机继续恶化,又顾忌政府的干预适得其反,违背其自由主义的精神。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联储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金融市场的泡沫,为金融危机发生埋下隐患。实体经济发展缓慢。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运行方式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其典型特征就是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无论是在国民经济的产值中所占的比值还是在就业贡献率上都逐步提高,而传统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20世纪初,美国从事制造业生产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近2/3,21世纪初下降到21.8%;农业就业人口占比从38.3%下降到1.6%,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从33.2%上升到近80%的水平。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伴随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现实资本占社会总资本的比重越来越低,现实资本投资的GDP占比大幅下降,由1950年的37.1%下降到2009年的17.8%,与此同时,虚拟资本积累的GDP占比大幅上升,由15%上升到33.6%。当前,以金融房地产业为主的虚拟经济占据了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客观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