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校企合作

广东是我国四大制鞋基地之一,位居沿海发达城市,地理位置的优越,省外、海外品牌纷纷入粤,使广东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鞋都和鞋业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有“中国十双鞋,广东有其五”“全球十双鞋,广东有其三”之称。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广东鞋的踪迹。但无须讳言的是,广东自主品牌及产品的研究及创新工作做得相对有限。近些年来,广东制鞋行业正奋起直追,着力加快品牌发展。要发展,就要有创新,要创新就要有新的技术和艺术灌入其中。非遗创新,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聚焦非遗与时尚融合之美,推动非遗活化传承、价值转化的过程。作为时尚之都的广州,助力文化产业新发展是当下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省级非遗工作站申报工作,其中服装服饰工作站落户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非遗工作站(服装服饰工作站)应运而生,将深度整合时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通过非遗文化赋能,优化提升全产业链,促进跨界合作,形成多业态、跨区域影响力,推动湾区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制鞋行业作为服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品牌建设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1价值所在,引领国潮

1.1应用价值

要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融合,以文化产业为载体,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式,提升广东制鞋在中国乃至世界制鞋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使我国制鞋行业一改往日低端、廉价的加工状况,能够健康、飞速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以传统文化催生经济转型发展,在弘扬传统文化上具有很好的现实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近几年,随着我国在传统文化的大力推广下,国潮品牌应运而生。其设计理念将本国文化、元素添加在设计中从而形成。广东制鞋紧抓社会发展命脉,经过多年发展和培育,现已形成非常完善的皮革、制鞋产业链。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的中国女鞋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7年)显示,虽然我国制鞋行业受欧美市场受金融海啸影响进口数量下降,而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日益旺盛,所以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制鞋市场仍将呈现迅猛上升的趋势。而广东,作为我国制鞋行业引导国内潮流的重要基地,接受最新国际流行讯息以及时尚元素的重要城市,企业对设计水平的发展非常重视,品牌建设更是行业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展趋势。产品升级、品牌转型、发扬传统文化,无疑未当今鞋类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灵感,产品遵循在不同品类或风格的鞋产品当中,融入中国元素,既展示出新时代鞋靴个性的一面,又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1.2学术价值

目前在全球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融入各行各业。广东制鞋产业链以达到全国领先的生产制造水平,年产品出口总值远超越其他生产制造国家,如印度、越南、巴西等国。而在设计与文化引领方面,国外一线大牌仍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制鞋业没有形成属于本国独特的文化创意,加之当前本土鞋类优秀设计人才紧缺,中国鞋类设计环节较国际一线品牌有明显欠缺。如何打破设计环节,打造属于中国的鞋类世界品牌,广东制鞋行业的转型与升级是发展必然趋势。提高整体制鞋产业链,向全球制鞋产业链上游迈进,是广东制鞋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品牌建设、产品研发设计是目前广东制鞋企业迫切需要加强培育的方面。随着新时代文化创意全球发展的步伐,呈现以传统文化为主导,以产品创新创意为主要导向的发展现状。本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的宗旨,以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传统制鞋行业转型升级,对广东制鞋行业的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文化素质提升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非遗文化传承下广东地区制鞋行业设计目的、开发方向与工艺技术等问题,行业、企业以及高等教育制鞋专业进行研究探讨,有利于转变当今制鞋行业“模仿”设计现状,努力推动和发展广东制鞋行业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同时,依据企业、社会需求,对高等教育鞋类专业提供行业需求,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质量,有利于高职、本科等鞋类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培养适合新时代企业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

2行业快速发展,引导新型人才

制鞋行业属于工业密集型产业,而中国在全球制鞋行业中一直处于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其鞋类产量、出口产量和消费产量分别接近全球的60%、70%和20%。中国鞋业的发展,可以说为全球鞋业消费市场提供了来源稳定的产品供给,与此同时,中国鞋业发展的外溢效应,为周边国家依托中国鞋业强大的供应链从而实现鞋业快速崛起,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但中国鞋业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其自主品牌及产品的研究及创新工作做得相对有限。基于此种原因,借助文化创意的全球化兴起,越来越多的原创品牌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兴起,而要独特,就要创新,要发展中国制鞋行业,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两者紧密结合,提升广东制鞋业的同时,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水平,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就要了解鞋靴,了解鞋的各个构造以及从鞋类演变的历史开始。要发展就要创新,无论是从工艺技术创新,还是造型设计创新,只有根植我国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华,才能彰显中国鞋靴设计师的人文情怀,并由此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鞋靴品牌文化产物。目前,国内对于鞋靴文化的整体发展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学者,以及研究纺织服装学的学者对此都有一些研究成果,例如:《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鞋履艺术在现代鞋靴设计教学的应用研究》温州大学,刘阳,硕士论文,2018年;《论鞋靴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温州大学,顾任飞,中国皮革,2013年06期;《继承传统文化与鞋类时尚创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彭艳艳,西部皮革,2011年21期。但专门研究非遗文化并应用到鞋靴产品当中的机构、学者或企业还相对较少。在企业方面,设计师具有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社会使命,是一切文化作品的创造者。只有顺应时展,不断通过新品理念、产品质量、产品特色、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升品牌产品价值,这就要求鞋类设计师既要有丰富的鞋产品技术设计能力,又要掌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审美,同时,鞋类产品必须符合当下时代的审美产物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处理好技术与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现代科技等之间的关系,设计出代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潮品牌产品,向社会展示创意转型成果。在院校人才培养方面,随着市场整合、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使得制鞋行业从早期的培训机构上升到中专层次的《皮革制品设计专业》、高职层次的《鞋靴与工艺设计方向》等,以及本科层次的《皮革专业》、《鞋靴与皮具设计方向》,至现今《鞋屡设计》研究生方向等。教学层次不断提高,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逐步细化,涉及鞋靴工艺制作、鞋靴款式设计、鞋靴样板设计等分门别类的进行高等教育教学。依据不同层次鞋类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从技能型专门人才到设计类创新型高级人才,通过院校理论教育,让学生掌握该层次教育教学过程中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素养,加强非遗文化知识,以及在鞋靴设计当中给予创新,为根除中国鞋靴设计的一味模仿、抄袭现象提供有力依据,为高校鞋类专业及制鞋企业培养具有强烈民族意识,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新一代鞋类设计人才,给予有益意见。

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赴新时代

企业发展是高校教育的风向标。近年来,职业性院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高院校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增强高校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方位合作办学等模式。如:企业管培生合作、学生就业合作、订单式培养、冠名班合作、名师工作坊等。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劳动者。对于广东制鞋而言,早期的样板师已退出时尚设计舞台,成为幕后支撑的主力军,而鞋靴设计师更多为年轻、潮流的90后、00后,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时尚新理念,将制鞋行业引领国潮达到创新设计新高地。

4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也是一个国家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在研究和传承前人文化的同时,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然而即便如此,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遗资源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因此,在加强保护非遗工作的同时,各行各业也将非遗文化资源、文化传承引入行业建设当中,力争通过自己行业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现我国特有的文化底蕴。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广东制鞋行业着手,挖掘并深入中国非遗文化特色,结合院校人陪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努力推动或发展广东省乃至中国制鞋行业的发展里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凤华.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形成命运共同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

[2]高鸿.企业举办和参与是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

[3]覃大立.传统手工艺自主创新之我见[J].新美术.2012(03).[4]徐燕琳.广东传统非物质文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08).

[5]郑士林,张冬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高校素质教育对接路径新探———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两型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经济作用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113-02

1 “两型社会”的提出及其内涵

2005年3月12日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2007年1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各自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该《通知》的下发,标志着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

从《通知》中可以看出,所谓“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获得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社会发展模式。它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既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又要保证全社会较高的福利水平和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建设“两型社会”的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加强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控制,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尽快发展节约资源、环境友好产业体系。

2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对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作用分析

2.1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湖南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确实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同时也衍生了资源瓶颈、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5.5%,却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能源。而且水污染、空气污染、酸雨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如何走出一条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如何实现产业从“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到“三低一高”(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益)的转变,是中国当前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两型社会”建设的提出,实际上就是为破解这个难题而存在的。而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文化创意产业因其资源消耗低、对自然环境影响程度小、产业带动能力大而必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突破口。

文化经济理论家凯夫斯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会全面影响当代文化商品的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当今经济的竞争,早已不是谁比谁的机器更先进、谁比谁的技术更高明,就能决定胜负的竞争时代,而是创意制胜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起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作用,能在“两型社会” 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决定的:一是创新性,二是高附加值,三是强渗透性,四是强辐射性。以上特点说明,创意产业商品的核心是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是知识和文化,是一种无形产品。其本身是不需要消耗任何原材料和能源的,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更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物质,只是有的需要一些有形载体作为传播手段而已,而同时它又能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从产业发展的层面来看,它属于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可持续产业,而这正是实现产业升级、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目的所在。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以其环保、低能耗、经济拉动力大的特点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新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峰也指出,“我国的制造业缺乏品牌和技术含量,价格便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制造业水平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2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经济作用显著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我国正在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新一轮地区和城市竞争的首要目标,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等众多地区和城市都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列入“十一五规划”。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36条扶持政策,启动10亿元资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六大创意产业中心,争取3年内实现创意业占GDP的比重达到9%的目标。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超过960亿元,其增加值占北京生产总值的1 4%以上。按照目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年均增幅计算,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上海到2010年实现创意产业占GDP的10%,产业总值达500亿元左右的目标;重庆市计划“十一五”期间投资3.5亿元重点发展三大类创意产业。到2010年,重庆市创意产业增加值约占该市GDP的6%,达到300亿元左右。

近几年来,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在湖南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显著:一是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截止至2006年6月,湖南省已初步确立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旅游为先导的产业主体框架。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十五”以来,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8%,占全省G0P的比重由2000年的2.5%上升到2006年的3.8%。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目前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中业已形成了包括出版业、影视文化产业、歌厅文化产业在内的、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产业。2006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总资产达到64.04亿元,已连续5年入围中国企业集团500强;动漫产业总产值达53.7亿元,原创动漫3万多分钟,占全国三分之一强。“十一五”期间,湖南将重点发展媒体传播、出版发行、文化旅游、文娱休闲、卡通动漫、文博会展、文化体育和民间工艺等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实现总产值70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12%以上。

3 发展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加快发展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紧扣湖南特色,发展重点行业

强烈的湖南地域特色和不错的产业基础给湖南的文化创意产业构建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基础。因此,在湖南推进文化和旅游、科技的结合,优先发展数字娱乐业、现代传媒业和旅游文化服务业大有可为。目前的难点是准确找出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口,即选择什么样的产业门类来作为支柱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来培育,这也是研究培育和发展支柱性文化创意产业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要继续保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演艺娱乐、报刊业“四轮驱动”和旅游业和会展业“两翼齐飞”的良好局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发展。同时,政府部门要重点支持广播电视、出版、报业、娱乐等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柱行业,进一步打造“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报业湘军”,扩大其影响力,增强经济拉动力。

3.2 弘扬创意文化,培育创意人才

人才,特别是创意性人才,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其重要性尤为突出,甚至成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成为创新源。英国将文化创意产业称为创意产业,正是基于个人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可以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最关键。对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即使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果没有人才做支撑,也是一句空话。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在人才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大学周围,容易形成了各种创意工作室乃至创意群落,政府可以顺势推动,促成产业集群。目前,我省长沙等大部分城市市已建立大学城或大学园区,已经累积起了相当雄厚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政府在此可以大做文章,促使大学园区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同时,政府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创意人才培养、招揽、引进和使用机制。

3.3 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由于目前技术创新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创新成果又非常容易被盗版、流失,使得技术创新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比其它投资要苛刻得多。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指出,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条件,最重要就是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尽管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进步,但如何保护创意、创造等知识产权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在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政府应加强政策宣传,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政策,加大打击侵权、盗版的力度,积极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和完善产权交易体系,构筑产权流转顺畅和交易自由的平台。

3.4 强化服务意识,构建高效政府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政府是推动创意产业的重要力量。运用国家的力量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对于湖南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来说,政府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至关重要。强化服务意识,构建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关系到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全局。目前,政府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是制定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二是出台优惠政策。有效的政策可以催生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三是提供公共基础服务。政府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必须建立诸如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大剧院等设施,累积文化存量,以催生文化企业。四是综合协调政府管理部门与文化创意企业之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间,园区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政府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调控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很强,园区的产业集群具有“溢出效应”,因此,政府应当充分利用这种关联关系。

3.5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渠道改革

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创意市场化和积极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其核心是在投融资领域导入市场机制改变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投资格局,放开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准入限制,形成社会资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投资社会化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的前提。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具有高附加值、高赢利性的经济领域,只有大量吸纳社会资本,走投资社会化的道路,才能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渠道改革,主要是要重视民营资本的作用,积极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充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文化项目,形成以国家投资为主体、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此外,还必须注重文化创意企业集团的打造,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完善大型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支持大型文化创意企业(集团)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强联手,增强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生延超.两型社会建设研究述评[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2).

[2]洪艳.“两型社会”视角下湖南产业集群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8,(3).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 两型社会 科技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

0 引言

我国正在向着知识经济不断地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近年来,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为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首次实验,为我国的“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两型社会”的概念以及其发展现状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节约资源为目标,即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都采取资源节约的有效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破坏生态环境。“两型社会”就是结合这两种发展的特点,实现城乡统筹、人地协调。

在十七大会议之后,“两型社会”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试点,“两型社会”建设的开展全面提高了两大城市圈的整体素质,也加速了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公民的生活水平。

2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两型社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也保证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上的提升,对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1 “两型社会”有助于节约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

如上述所说,“两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结合,也就是这两种社会的扩展和提升。长株潭作为“两型社会”建设下的产物,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具备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两型社会”建设的开展,使人们加强了节约社会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这种意识越是深入人心,“两型社会”的建设就会更加顺利,从而也就带动了社会的发展。

2.2 “两型社会”有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就是资源和环境,我国正在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所以“两型社会”的开展,无疑是一大推动力。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么离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更近了一步。

2.3 “两型社会”有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社会资源的节约,降低了我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逐渐走向强盛。从而保证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3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理解不清,影响了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长株潭得到实行,但文化创意产业至今没有一个明确并且被广泛接受的界点。因为没有认识到创造力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导致了在长株潭的发展无从下手。

3.2 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缺乏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在于创意,但是我国出现了一个与之相反的现象,也就是所做的产品和节目越来越相似。我国虽然有巨大的市场和劳动力,但是缺乏创新意识。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所以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应该以人为本,要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转变发展观念,使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更加快速地发展。

3.3 我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对“两型社会”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与支持,随着长株潭的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也被提上日程。但是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制定合适的政府制度来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缺乏资金和服务方面的支持,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无法发挥其对长株潭发展的功能。

3.4 人们对“两型社会”建设的认识不深

“两型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在我国全面实施,导致人们对“两型社会”建设的认识不深。现在社会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解决,我国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地方。这个问题使得我们在缓解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缺乏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所以在提倡“两型社会”建设时,人们会觉得我一个人的行为并不能改善这个社会的发展,从而认为此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然而如果有一个关于这方面的长效机制的形成,那么人们就会更好地约束自己,也更加重视“两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 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以及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4.1 科学制定行政决策,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

“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当然也需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决策来使其更专业化,更规范化。有了合适的行政决策,长株潭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就如同有了保障和规定,这样既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又可以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

4.2 建立和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的绩效考评制度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民营企业;创意产业;SWOT分析

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20世纪90年代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自2002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文化创意产业未来要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做大做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因此,在文化市场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但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也一直面临融资难、与国有企业同业竞争等问题,本文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北京市民营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分析,以期对民营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北京民营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1.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状况

依据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数据测算,可以获知以下情况:

2008年民营企业(包括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已达到29.9万家,占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数的三分之二;从业人员数达400万人,超过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半数。2008年北京民营企业从事创意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398.6亿元。可以看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民营企业不但企业数量规模庞大,而且所实现的营业收入也非常可观。民营经济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

2.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发展状况

民营企业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9个大类、27个中类、88个小类的所有行业都有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既有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旅游休闲娱乐等传统文化行业,同时也有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网络游戏、相关数字内容产业等新兴行业(见表1)。但从产业结构来看,民营经济在个行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民营企业发展比较好的行业有: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民营企业发展较弱的行业有: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以及新闻出版。

二、北京民营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特性适合民营经济发展

创意存在于民间。中国文化大发展,关键在于如何使民间的力量能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自觉与创新。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小型企业,更适合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从创意到理念,从构思、设计到产品的生产,许多情况下,由少数几个人甚至是个人就可以完成,不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成本。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如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的地方。

我们通过对一部分从事文化创意的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图1),员工人数最多的2500多人,员工人数最少的只有1个人,超过60%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其中1人到50人的企业占43.38%,51人到100人的企业占18.64%,是被调查企业中比例最高的,这充分表明目前小型民营企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而这种情况也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的需要。

2.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多个行业占有突出优势

随着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目前在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行业,民营资本投资活跃,所占比重较大。民营企业在设计服务,广告会展,软件、网络和计算机服务,这三个行业发展较好,优势地位突出。无论在企业数量、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以新闻行业为例,由于北京拥有全国最集中的作者资源、媒体宣传资源和市场影响力,近年来,相当一批外地的民营图书公司将企业总部迁往北京或在北京开展业务,如山东世纪天鸿、广东天时音像、福建厦门光合作用书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3.城市功能调整的内在需要,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根据北京市颁布的《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把全市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功能调整既避免各区县的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又使各区县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确立优先发展产业。例如,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及数字内容产业;以雍和宫文化科技园、大栅栏—琉璃厂文化商业区、国际传媒大道、民俗特色街区为载体,大力促进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由此可见,城市功能调整,使各个区县更明确自身产业定位,集中发展相关产业,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4.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动及民间资本注入

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一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具有经营机制灵活、成长性好等特点。如果有合适的创意人才,中小民营企业更能提供活跃的创意来源。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创意产业强调个体的创造性和智慧成果开发方式的特征。另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民营经济的实力已经壮大,存在大量的民间资本。通过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文化精品、文化惠民、文化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等重大文化工程。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劣势

1.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总体发展偏弱,个体规模也较小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显示了民营文化企业所具有相当突出的发展潜质。以从事多媒体和软件开发的企业数量为最多,以18.75%的比例排名第一。但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人数等指标综合来看,产业规模还比较小。通过对一部分从事文化创意的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员工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下,其中11人到50人的企业占32.81%,是被调查企业中比例最高的,这充分表明目前小型民营企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但整个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不均衡,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中,最能体现创意性和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收入占比较小(前三项合计仅为16%左右),而且发展速度缓慢,远落后于整体的平均增速,与之相反,那些文化相关性较弱的领域,如软件、网络与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及其他辅助服务等领域,收入占比较大(三项合计将近70%),而且发展速度较快。耐人寻味的是:那些文化性较强的行业,几乎都为国有资本所垄断,民营企业几乎无立足之地。

3.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缺乏品牌效应

目前北京已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部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2006年,在文化创意产业,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被评选为“北京名牌”产品,这代表了北京民营企业在品牌培育和培养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但是,目前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亮点还是不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产品和产业特色仍不够突出,还缺乏品牌效应。即使一些优质项目集中在民营企业中,与之相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也还不能很好的体现,使得一些优势项目逐渐失去优势。城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需要建立一种具有不可代替性的区域品牌,这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三)机遇

1.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北京中关村软件产业先导基地、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等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成为北京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环境。

同时,成熟的文化企业应担负起北京文化发展的社会责任,为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孵化,扶持和帮助。例如,由北京金昉华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的北京首个民营创业孵化机构——“金昉华视创业孵化中心”日前在京成立。这是以北京金昉华视文化产业发展公司为母体,以国家级大型企业——江苏金昉集团为投资背景成立的,主要通过科学地引进人才、项目、资金,来整合资源、孵化创业项目、培养创业领军人才,采用股份制为主成立事业部或合资成立公司等模式,保证各项目的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实现各方资源的良性、协调发展。

2.政府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

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积极促进非公有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另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了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种类,从而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些措施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各种类型所有制企业提供了公平的发展环境。

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多元化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目前,民营企业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行业中都有所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北京政府现已批准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聚集区涉及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全部九大类中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其中几个重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民营企业是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的重要主体;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聚集区,已经成为个体画家为主体的聚集区;由于大量个体艺术家和文化艺术类机构的入驻,798已经成为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可见,民营企业为北京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威胁

1.投融资环境

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方面,还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充盈、融资很容易;另一方面,作为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却是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十分困难。另外,文化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投入,但这个资本必须有文化资本的属性。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而且需要一个长期投入才能获取回报的行业。目前国内的资本均较为投机,他们往往需要短期内获得丰厚回报,这使得文化与资本的对接出现比较大的障碍。缺乏“文化资本”,文化产业大发展就有些遥不可及了。

2.国有与民营同业竞争问题

虽然,政府已经对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非公文化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并加大对民营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融资。但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领域仍然存在文化内容创意和交易传播环节的审批和管制的束缚及国有资本的垄断,将阻碍社会资本进入这些行业。

三、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民营企业发展维护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但是,显而易见,总体而言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威胁。可以说,文化创意行业本身特点,民营企业在某些行业的突出优势,多元化发展状况以及民营企业的灵活性,都为其在文化创意行业发展奠定了绝对优势;同时,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城市结构调整,均为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实践机遇。然而,民营企业总体偏弱,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缺乏品牌效应等制约其发展的条件也依然突出,而融资困难、与国企竞争问题也应引起关注。

参考文献:

[1]刘连斌,莫梅锋.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重要议题[J].管理现代化,2009(6):

18-20.

[2]吴烨,陈志超.制度变迁与安徽文化强省战略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3):44-46.

[3]徐信贵,陈伯礼.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中的政府角色与功能[J].管理现代化,2010(2):41-43.

[4]王世崇.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6):39-44.

[5]姚腾霄.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08(9):324-325.

[6]周经,刘厚俊.世界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研究[J].软科学,2011(6)

[7]朱学义,董靖,于泽.我国文化产业投入的促动效应研究——兼论文化产业的经济支柱性地位[J].管理现代化,2012(1):12-14.

[8]Garnham,N.From cultural to creative industries: An analysis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creative industries’approach to arts and media policy mak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05(11):15-29.

[9]Lim,Lorraine.Creative economies,creative cities Asian-European perspectives:the GeoJournal Library Series Vol.98.[J].Cultural trends,2012(21.2):181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范文5

此次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浙江省绍兴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主题:梦想·路径

“‘中国轻纺城杯’2013中国国际面料创意大赛”(以下简称“创意大赛”)的主题为“梦想·路径”,即实现梦想的路径。主题旨在通过创意大赛强大的平台不断挖掘出一批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可造之材与能人志士,不断地带来关乎行业发展、企业发展方面的新启示、新方向、新机会、新合作、新路径,并以鼓励创新、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来推动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以重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成长。

此外,创意大赛致力于培养中国纺织行业的新生代创意力量,倡导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源于生活的创意理念,关注面料设计、花样设计作品对时尚的独到理解和市场的趋势把握,关注创意设计与产业应用的价值延伸,并立足产业集群,从企业、设计师和行业组织三个层面来建设新型人才平台,为行业创意人才培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指导性思路及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是实现纺织“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并对大赛主题“梦想·路径”进行了深度诠释和解读。他指出,纺织行业的“中国梦”就是中国纺织行业要“由大变强”,实现由大到强这一梦想的路径是从最大化向最优化的转变。人才的培养、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序市场竞争氛围的形成,也都是实现纺织行业“中国梦”的路径。路径可以不止一条,但方向只有一个:即从规模增长方式向内涵式价值增长方式转变。国内政策的不确定性与市场竞争的无序、科技与产品开发水平上的差别、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别,都是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做好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和改进方向。

孙瑞哲还指出,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国纺织工业社会化生产方式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纺织产业集群的定位、一举一动,都关系到行业的发展和目标。同时还总结了以绍兴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存在的差别。他认为,产业集群如何在与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行业地位、产业地位、行业导向方面缩小差别,需要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劳动关系和谐、环境友好、公平竞争体现等以社会责任的方式发挥出来,通过凝聚更多的企业加入来发挥作用、释放正能量,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此外,孙瑞哲还表达了内心的祝愿,希望中国国际面料创意大赛不断发挥平台优势,创造新路径,汇聚一批才华横溢的新生代设计人才,为中国纺织梦想的起航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希望区域纺织产业能够更加深入、有效地与专业赛事平台实现创意资源的深度捆绑,依托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将创意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美化生活,美丽中国。

行业平手为梦想“开径辟路”

主持人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乔艳津在会上介绍,2013年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绍兴县人民政府、中国轻纺城管委会携手、合作共同举办创意大赛走进的第六个年头。绍兴柯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面料采购基地,集合了中国30%的印染加工能力,在产品研发、上下游产业链集成创新、面料设计创意人才培育、纺博会和创意展示中心推广平台建设等综合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在节能减排方面树立了行业样板和行业典范。而创意大赛所倡导的设计文化,对产业集群地所属企业在创意开发能力与市场开发意识上行之有效的积极引导作用,都是促成绍兴柯桥与创意大赛“专业联姻”的重要原因。

创意大赛不仅成为纺织面料产品开发方向的风向标,也借此平台培养了大批纺织面料专业设计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工厂;济南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的重要产业。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增加传统文化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发展

(一)概念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其产业范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

弗罗里达认为,在美国,社会分化成四个主要的职业群体:农业阶层、工业阶层、服务业阶层和创意阶层。创意设计人群定义:

1.在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创意行业从事创意和设计的专业人士。2.在专业设计制作公司从事创意和设计的专业人士。3.在传统行业相关部门从事创意和设计的专业人士。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在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趋势带动下,国际创意产业的发展出现了重要的趋势,即追求规模效益、优化资源、互动渗透和空间聚集。人类经济结构从农业到工业时代,再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人类对精神的需求一直提高的产业结构变迁创新产值与营收,将创意概念转化为创新的价值,不只是可以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创意产业的精髓是人的创造力,探讨为何全球各大企业不惜以重金网络人才,意图一手打造创新带动营收的目标,不言可喻。

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在文化建设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对工作、休闲的态度,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创造文化传播的新的飞跃,带动了文化的消费市场的活力,进而转变产业结构与当代社会的消费内涵,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及国家的发展有了重要意义。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性分析

“创意产业”特别强调开发人的创造力和技能潜能以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四个层面来讲。一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二是对其它产业的影响,即每投入一块钱在文化产业里,它可能在其它产业领域获得的收益;三是文化的投入可以增进其它产业的竞争力;四是文化的投入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的品质,改良文化形象。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成立,将使投资方在房产、艺术品流通、艺术活动策划、艺术家经纪等方面产生巨大收益。

三、济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济南从2006年开始,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构筑十个平台,并提出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其中包括:

1.开通济南文化产业网,构筑信息平台。充分借助济南文化产业网这一平台,全面展示济南的文化产业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活动;及时提供国内外最新的文化产业资讯、各地文化产业成果、专家学者文化产业理论;有效畅通文化产业的信息交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2.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构筑推介和投融资平台。通过定期征集论证、对外公布、招商推介等形式,吸引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要素的积极参与,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机制灵活、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体系,将文化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济南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推动文化济南建设。

3.建立经营管理人才体系,构筑智力平台。在人才培养上,一是从业内进行选拔,借助驻济高校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吸引一批国内外的文化高端人才来济南发展和创业,对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文化产业高级人才,实行特殊政策给予引进。三是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文化产业人才信息库”,定期召开文化产业人才供需洽谈会,开通文化产业人才绿色通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文化产业人才资源。

4.整合文化社会资源,构筑物质平台。筹备建立济南文化产业协会,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文化产业行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作用,通过行业自律、行业研究、行业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制定出台鼓励投资的促进政策,让大量的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文化产业,真正实现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

四、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定位

这里的艺术机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需要注册、不带有经营性质的艺术家工作室,它们纯粹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场所;另一类则是需要注册、从事经营的公司,包括画廊和艺术公司。

1.绘画艺术的工作室包括油画、水墨等多种绘画艺术,强调油画、新材料绘画等现代艺术在所有的工作室中所占比例。2.平面、建筑、服装、摄影等艺术设计工作室。3.画廊4.从事与艺术有关业务的商业公司,如美术用品公司、艺术书店、包装设计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图文设计公司等。

五、筹划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工作程序

1.选址。2.在经营许可、场地、管理等方面,申请政府的政策支持。3.确定投资方与合作方,建立股份制合作方案。4.对场地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并开始初步的市场推广。5.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对产业园区进行整体的形象包装与推广。6.招商。7.加强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8.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演艺活动等形式提高其知名度,逐步形成园区品牌。

六、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困难预想与前景分析

2005年有关专家在肯定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分析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了六个方面,相关内容对我们发展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未尝不是一些启示:

一是对创意产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内涵界定不是很清楚,研究如何界定创意产业的门类,然后建立它的统计数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二是创意产业单独的发展很快,但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自身的产业链还没有能够有效的整合和延伸,因此还不能充分实现它的价值。三是从行业管理来看,当时上海的创意产业分散在三个不同的主管部门,一个是经委,一个是信息委,另一个是宣传部,协调不是很好,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利用。四是园区的管理,虽然上海有很多创意产业园区,但是园区管理有一些刚刚搞起来的,还只停留在做房地产和物业管理上,重形态而轻视业态,不仅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划,而且内部的协调和交流也还不够充分。还不善于策划和举办各种展示、推广、交流、交易等活动。五是从发展的环境来看,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创意产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居多,虽然他们有潜力,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都很小,需要社会加以关注,需要激励,需要扶持。

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泉城首家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投资方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园区规划、行业发展、业户管理等方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将其建立其像北京798艺术工厂、上海莫干山路50号艺术仓库一样的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并逐步发展为集艺术、商品、旅游为一体的园区品牌。

参考资料:

[1]《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吕学武,范周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2]文化创意产业译丛-文化产业.大卫・赫斯蒙德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