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传播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传播论文范文1
主办单位:《音乐研究》、《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音乐传播》
面向国家社会音乐文化建设和音乐传播学科及学术发展的现实,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本届活动以“音心相印,乐至道存”为宗旨,以激发更多的音乐传播学术思想和追求,呼吁音乐传播研究的价值理性,倡导音乐传播的积极社会效应和人文精神价值,顺应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律、文化自强的时代潮流。
一、征文对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及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等),科研院所的青年科研人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媒体等领域的音乐传播从业人士等。
二、参考选题:下列为本届征文的参考选题方向,投稿者也可以此为提示,围绕活动精神自拟论题方向。
音乐传播理论研究 理论建设与学科建设;学术史与学术群体;传统文化思想与音乐传播等。
社会音乐文化建设 大众(社区、社会群体等)音乐文化生活调查研究;音乐文化产品创作品格、品位的社会导向;音乐文化特色城市/乡镇/社区建设等。
传媒音乐教育 音乐传播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传媒与音乐研究 各类音乐传播媒介(报纸、广播、影视、网络、演出等)的运作特点和规律;各类媒介音乐产品(如影视剧音乐、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的生产、传播。
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 各民族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当代传媒音乐产品中的传统音乐元素等。
音乐文化产业研究 音乐文化产品创意;音乐文化产业链及各要素;音乐商品及市场的历史与现状等。
中国(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 高校音乐类社团建设;特色音乐类公共选修课;校园歌手和音乐比赛;音乐演出进校园等文化活动与现象的调查与解读。
音乐期刊研究 音乐期刊编辑;音乐期刊的历史与现状、社会活动;期刊评估等。
流行音乐传播研究 流行音乐的生产、批评、接受(尤其是青少年)等方面的实证与文化研究等。
三、稿件要求:必须为首发原作,否则取消获奖资格。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0。来稿务必齐、清、定。
1.请使用Word文档标准格式(扩展名doc或docx,推荐存为doc格式),文件名须包含作者姓名和论文标题。
2.首页首行请写“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字样,论文标题写在第二行(黑体三号),第三行起写作者简介(宋体四号,包括姓名、性别、单位、专业、研究方向、电话、E-Mail、地址和邮编等,在职人员须写明职务或职称,在读人员须写明当前学习阶段和入学年份)。
3.论文摘要:100—300字,楷体五号;关键词:3—7个,楷体五号,用空格分开;正文:宋体五号;文内若有各级小标题,酌情使用其他字体和稍大字号以示区分。
4.文内注释:一律使用当页脚注,宋体小五号,每页另起编号(注释序号使用圆圈数字,如①②③等)。
5.参考文献著录:须包括主要责任者(作者、主编等)、文献题名及版本、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或刊期等(报纸文献须有版面号),外文文献和互联网文献著录可参考MLA规范。
6.按A4幅面排版,页面下方居中插入页码。论文若含照片、图表、谱例、附录,请分别按类编号以便指称。
四、投稿方式与截止时间:应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投稿,方为有效。打印稿请寄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70号信箱(邮编100024)。另请在信封正面写明“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论文征集”字样。此稿恕不退还。电子稿请发往本活动专用邮箱。邮件的“主题”中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文章标题。联系人:韦杰、魏晓凡;电话:(010)657837102.投稿截止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五、征文评奖与使用:1.本次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15—25名; 2.获奖者可获得主办单位等机构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等奖励;3.主办单位享有所有参加征文作品的出版权、使用权,可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或公开出版;4.经专家组评审后,组委会将于2013年12月公布获奖名单,并以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通知获奖者。
音乐传播论文范文2
一、拓宽了对音乐传播特征性研究的新视野
对音乐传播特性的思考成为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亮点,备受关注。这一点非常明确地体现在曾遂今教授的《音乐传播的时空关系研究》及薛艺兵教授的《流动的声音景观――音乐传播与地域分布研究方法新探》两篇论文中,曾遂今的论文中对于音乐传播中的时空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归纳出了音乐传播的四种模式:音乐的“零信道”传播、“信道”传播、“盲信道”传播和“网络信道”传播四种模式,并揭示出音乐传播的“时空同向效应”和“时空反向效应”及两种时空效应观念。薛艺兵教授从“声音是一个流动变化的景观”这个新视角来思考,突破了以往静态研究的局限,以时间和空间双维度动态变化的角度审视在历史过程和地理分布中流动变化着的“声音景观”(sound scape)。他提出的“声音景观”这一概念在音乐的传播空间与历史流变中,对于音乐传播学和音乐地理学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此外,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张谦的《论音乐传播中的现场互动行为》及博士生陈镇华的《论流氓学视野中的音乐传播》等论文对音乐传播在传播途径中的特征提出了新观察与新思考,拓宽出较新的观察视野。
二、丰富并呈现出对音乐传播思考多元化的新景象
在当代社会的音乐文化生活中,音乐传播作为一项重要的人为活动贯穿整个过程。音乐传播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会涉及到更多的内容。在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发言和分组讨论上就可以听到来自各方面关于音乐传播各领域的诸多表述,表达出更为多元化的理论思考。比如,在第一分组讨论会场,在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志安和中央音乐学院宗晓军两位老师的主持下,沿续第二届音乐传播论坛中关于艺术院校中“艺术管理专业教育与音乐传播和谐关系”的议题,会议代表们对几年来的艺术管理专业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来自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蔡丽老师和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蔡美娟老师对艺术管理教学模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议题。蔡丽老师指出目前我国的艺术管理教学仍存在局限性,无奈的“拿来主义”只是单纯地借用经济、工商管理以及音乐、美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拿来讲授,缺乏二者的良好结合,使得目前没有一套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艺术管理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其次是艺术管理师资力量的缺乏,依靠外聘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是不足以满足学生需要的。除此之外,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青年教师周烨通过《由南广模式引发的思考》一文对音乐编辑、音乐传播等专业的具体教学活动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及中国传媒大学的两位音乐社会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姚慧和韦杰分别表述了她们对国外关于音乐传播的相关译著的见解,强调了外文学术著作翻译及阅读的重要性。比较应时的论文比如天津音乐学院潘海啸的《3G音乐手机传媒――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音乐媒介诠释》、天津音乐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生姜萌的《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构成要素》一文、武汉大学程晓婷的《Web2.0时代的网络音乐传播》、天津音乐学院教师赵良云的《浅析中国婚庆演出市场》等文章从音乐传播的实践应用层面进行了多元化思考,立题新颖,具有启发性。
音乐传播论文范文3
关键词::流行音乐,文学,“谱曲可唱”,社会生活
朱谦之先生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平民文学,即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学。”[1]所谓平民的音乐文学,当是普通人民大众以视听即能轻而易举接受的文学。既称音乐文学,必当以合音乐传唱流行为标征。纵览国史,音乐文学不鲜见:诗、骚、乐府、词、曲、山歌等便当仁不让是各领一代的音乐文学。[2]那么,时至而今的代胜音乐文学又当为何物?其实有目共睹,无论是从流传形式、传唱方式,还是流传广度、影响深度,而或是歌词内涵,肌理蕴藉等各方面讲,流行音乐都当之无愧为今天的音乐文学。
然而时下,随着社会的纵深发展,流行音乐在整个文化产品越来越市场化、商品化的大背景中,“迎合着某些肤浅的需求而忘掉对人们的深层关怀;只注重审美形式的铺就而忘掉审美内容的讲究;在商业原则与市场原则的左右下,忘掉了艺术的原则与尊严”[3]。从而,爆发出的种种弊端已不能不深省。较之前代音乐文学而言,现代流行音乐所缺失的,恰是我们现今词人曲人应拾遗补阙的!略陈管见,供方家参详。
(一)落墨多言情
无论是骚赋还是诗词曲的前代音乐文学,都显见“一代之所胜”的音乐文学兼收并蓄社会生活各层次、各方面之态势。科技论文。而音乐文学发展至而今,似乎对爱情一系情有独钟,诸如《那一夜》、《老鼠爱大米》、《香水有毒》等等擢发难数的所谓网络主打歌曲,无不如此,连以正统自居的央视国际流行音乐排行榜也概莫能外。而歌唱其他社会生活的却屈指可数。流行音乐说起来,确是百花齐放,全面繁荣,也有一些反映政治生活的。然而这些在流行音乐中所占的比重及其流传与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与爱情主题的曲目相较,简直无足轻重。
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流行音乐文学大有不如人意之处!
首先,落墨多言情。为什么爱情主题的歌曲会一枝独秀、独领呢?徐文在《为谁欢喜为谁忧》中说:“现代社会(尤其是都市)的人们,物质富足,精神空虚;身体舒适,精神高压”[4],而作为弗洛伊德所谓人类发展永恒主题的爱情,却能弥补这诸般的“空虚”,缓解这诸般的“高压”。因而徐文说:流行爱情歌曲恰是“在强烈疯狂的肉体刺激和甜腻颓靡的精神麻痹”上取胜,这是颇有见地的。于是,操纵流行音乐发展方向的看得见的手---词人的手,与看不见的瞄准流行音乐市场利益的商人的手,紧握起来。他们共同作用,投消费者所需,批量生产发行。当然,如果单是言情,倒也无伤大雅。关键是所言之情已由通俗而媚俗,转而至庸俗、粗俗乃至颓靡鄙陋。而现今的年轻人对明星的盲目崇拜,恰给娱乐业带来了高额利润,而为此眼红的其他资本也铺天盖地而来,不辨牛马、不论雌雄,黑云压城城欲摧,弄得满楼风雨!终于,“在商业气息越来越浓郁的唱片市场上,垃圾和无病就像一对双胞胎”[5]。
再者,音乐文学在商业的铜臭气息里扑朔迷离,不知所踪。发展至今,早使本身的“谱曲可歌,离谱可赏”性大打折扣。说“它们是垃圾”,绝非信口开河。吴广川先生在《中国歌词走向之我见》申斥道:“(流行音乐中)有相当一部分歌词令我费解,令我忧愁。这些歌词或是语法不通,句子生僻;或是词义朦胧,晦涩难懂;或是内容低俗,充满矫情;使我简直难以找到半点艺术美感。科技论文。”[6]一语中的。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流行歌曲文本一旦风靡起来,对人的性格塑造、对社会民风世俗地形成发展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不难揣见。因而,我们不得不慎之又慎,这就要求我们更应该为我们肩头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有所担当!
众所周知,流行音乐的受众以青年为主。科技论文。青年正处在心理学家所谓青春期到青年期这一段“心理断乳期”,而此时却正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之关键时期,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求舆论要科学引导和积极向上。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培养理论”说:“现代社会的拟态环境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社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大众文化的某些倾向性,必然导致人们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出现很大的偏差,同时,这种偏差地影响又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趋向”[7]。而流行音乐中的“垃圾”里充斥太多格调低下、情趣庸俗至消极颓废的内容。这些东西提供了一个“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话语环境,而恰是这个“拟态环境”正使年轻一代日益“培养”出幽怨缠绵、多愁善感而或放荡不羁、荒嬉不忧,从而至思想消沉,功业荒废者比比皆是。
而这种前仆后继,周而复始的剧幕,商业性的流行音乐正在上演着的。这样的循环如若任其自然,音乐文学不光毫无代胜可言,可能丧失“谱曲可歌,离谱可赏”之特征,而且极可能沦为“靡靡郑音”。这样的拟态话语环境能让年轻一代“培养”出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敢妄自揣度。
(二)端履步正宗
历览历代音乐文学,惟其对社会生活广泛而生动细腻的反映,才具有了动情的感染力、强劲的生命力,为时人、后人广为传唱,才以其强劲的生命力经受住千年蹉跎地淘渌,百代流传,经久不衰!
乔羽先生主张写词:要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真堪金石之论!我们的词曲作者要有走向群众响亮于万口的自觉,不能仅仅停留在高歌于庄重之场所的一席之地。中国新诗,其实是最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因为谁都能就自己生活的所思所感抒发上两句。新诗刚刚出现时,不乏意境深远节奏鲜明能和乐而唱的精品,而今出现更多的却是断章取义晦涩难懂大玩文字游戏的诗歌。新诗歌成了部分所谓文人圈子里自赏的圈内文化。金伟文先生就新诗的“失去读者”痛心疾首地为文《新诗的出路---能诵能唱的新歌词体》,明确提出新诗应向流行音乐歌词方向迈进,走出一条“诗乐双馨”的道路。[8]音乐为诗歌插上飞翔的翅膀,诗歌为音乐注入鲜活的灵魂,使诗与乐共同发展,新诗自然能赢得读者,而流行音乐之词色也必然为之焕然一新。
相信,取优秀的新诗作品之长与自觉求发展的词曲作者之力,流行音乐定能走出藩篱,抒写华章,畅响于万口,端履步正宗,走上良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李建林、崔小娜:《雅俗共赏---当代音乐的走势》 [j]
《艺术教育》2006年第9期
[3]:马树春:《中国流行歌曲文学研究论》[j]《学术论坛》2004年第2期
[4]:徐文:《为谁欢喜为谁忧》[j]《美与时代》2005.2下
[5]:陈鹏:《中国流行音乐20年》.《嘹望新闻周刊》2006年9月25日
[6]:吴广川:《中国歌词走向之我见》.
[7]:格伯纳(美.传播学家):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转引自《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8]:金伟文:《新诗的出路---能诵能唱的新歌词体》[j]新疆职工大学学报
1997年9月第五卷第三期
音乐传播论文范文4
【关键词】音乐;网络;传播;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传播的全新形式。互联网以完善的功能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交换,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各种资源得以共享。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改变。互联网音乐资源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既有突出的积极作用,又有其局限与缺陷。
一、网络与音乐传播
“音乐是这个声音世界的一部分,一种基于时间上的声音组织艺术。”[1]“音乐是感情生活的音调摹写。” [2]音乐传播是指音乐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传播媒介来构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桥梁。可以说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其功能的一种社会行为。由于传播,使得音乐从自己到他人,从个人到多人,属于信息的共有化过程,具有交流交换扩散的性质 ,传播离不开社会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传播必定是一种互动性的行为活动,传播要达到效果必须要双方都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传播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传播、综合性传播手段、整合传播模式、多元化传播者以及跨国传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文化理念。音乐网络传播在传播中除了传播音乐作品外,还传播音乐的创作、演奏、制作技术,传播各种音乐新闻、学术论文、创作思想,以及提供各类音乐软件的共享服务等。这种音乐的传播方式,把每一个人所面对的计算机世界,变成了一个音乐的虚拟大社区。 音乐的网络传播,既具有上述传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即即时性、反复性、时差性、主动性、交流性、自由性。由此必然带给人们音乐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并最终使得整个音乐艺术范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给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音乐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相比以往的传播方式,网络音乐具备无限的可重复性,这是电视等其他音乐形式所没有的。网络中的歌曲可以被反复欣赏、下载、复制、传送,网络音乐的反馈不仅是及时的,更是双向甚至多向的,这使得网络音乐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互动性,音乐制作和传播的成本也较以往大大降低。
二、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网络传播的高速、广泛和即时性,导致了音乐创作观念的丰富和前瞻性。互联网络为人们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现实”世界和信息宝库,使得艺术创作可以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迅速获得当今世界不同风格、各种类型的艺术信息和音乐作品。可以说,当今艺术创作者的视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开阔和广博。反过来,音乐艺术作品一旦问世,就有可能随着网络和其他媒体传遍世界的任一角落,艺术创作者可以很快收到受众的反馈评价,与他们展开双向的交流和艺术观念的碰撞。
其次,网络传播推进了音乐创作的个性化、自由化。网络是一个自由空间,网络的创作和传播具有极大的自由度,每一个创作者都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艺术激情,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创造并直接进行自由的传播。传播中的人为导向、人为干扰基本消失了,创作者也不必考虑某些组织、个人的肯定和爱好,其个性化创作思想、创作观念得到极大解放,从而创作产生大量不同特色、独具一格的网络原创音乐作品。
再次,创作观念的生活化、娱乐化。作为大众传播的强势媒介,网络传播在引导大众的艺术接受、消费过程中,促进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相互亲近,艺术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精神领地,而成为当代大众可以共享的日常生活对象。这种艺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广泛对话,直接促使音乐创作走向生活化、娱乐化。多数作品以通俗易唱的生活化曲调和趣味幽默、娱乐搞笑的歌词为主,表达的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自娱自乐,展现的是艺术的消费功能和大众娱乐功能。从宏大叙事到日常生活、从心灵审美到感官消费,音乐艺术的创作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互联网对于音乐传播的作用与价值
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地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构造出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成果,并允许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任何人,无论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他都可以参加,互联网永远不会关闭。而且,无论你是谁,你永远是受欢迎的。你不会由于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穿戴、不同的而被排挤在外。在当今的世界里,唯一没有国界、没有歧视、没有政治的生活圈属于互联网。”[3]通过网络的传播,使更多更好的音乐得到最大限度的扩散,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美好的音乐,使音乐创作、表演、接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音乐的发展突飞猛进,促进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音乐属于精神生产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物质材料的运用,技术结构的掌握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向,亦显现出它的较为复杂的精神创造价值。网络传播对音乐创作观念带来的变化具有普遍的意义,这种从经典到通俗、从审美到娱乐、从精英到大众的变化,已逐渐成为当代音乐艺术的基本现象,为此我们必须要在理论上重新审视,在实际上做出更为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罗杰・卡曼.音乐课[M].海南出版社,2004.3
[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6
[3]赵宋光.论音乐的形象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1987.2
[4]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研出版社,2004.10
[5]戴里克・柯克.音乐语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3
音乐传播论文范文5
课题名称:浅论音乐表演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姓名:
系别:音乐系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开题报告参考:
谈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要求及方法
摘要:开题报告是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检验论文写作者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选题价值、获取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年来在论文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音乐论文开题报告中主要内容的写作要求及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给撰写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同学们以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开题报告;写作;要求;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60-03
开题报告,也叫开题申请报告(或选题设计书),它是检验论文写作者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选题价值、获取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开题报告就是科研施工的“蓝图”,是一份周密详细的研究提纲。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虽然各个高校有关开题报告的形式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开题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却大同小异。笔者在近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不清楚开题报告的具体写作要求及方法,因此,在开题论证阶段递交的开题报告中常存在各种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正常写作。本文将根据开题报告中所涉及的论文题目、选题依据、研究方法及手段、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写作的阶段计划等内容,结合目前音乐专业学生撰写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开题报告写作要求及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给撰写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同学们以启发和帮助。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名称,在写作时应注意论文名称一定要准确、简练,即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对象、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常存在的问题有:论文题目不准确、选题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选题难易不合适。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确定论文题目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选题时应对自己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选择适宜自己完成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一定要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解决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或方法问题,要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应用性研究中的问题,才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3.论文选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大小适中。如果论文题目的研究范围太大,将不适宜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所以在确定论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论题的创新性、严谨性,还要考虑论题完成的可行性。
因此,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的论文题目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能力与水平,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二、选题依据
开题报告中选题依据主要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1.选题的来源及意义。主要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且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常存在的问题有:选题来源及意义混淆;选题的来源及意义表述不清、过于简单;语言组织口语化严重,书面用语表述能力欠缺。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撰写选题的来源及意义时参考以下方式进行写作。如:××现象是当前音乐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本人大学期间或实习期间对该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或是对该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想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最终确定××××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选题来源及意义。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演奏能力及水平进行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价,将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因此,在教师命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钢琴学习中的感受,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最终确定《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本人的毕业论文题目。又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选题来源及意义。视奏能力是检验手风琴演奏者演奏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视奏能力不仅影响手风琴演奏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还制约手风琴演奏者技术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手风琴教学中学生反映最强烈和最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本人自幼学习手风琴,也对手风琴演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之后,决定以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培养的方法,为今后自己更好地学习演奏手风琴提供技术支持。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般是指与该论题相关的文献研究,包括论著、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从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而确定本论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常存在的问题有:文献资料收集不充分;所列著作或文章与论题联系不紧密;语言组织缺乏概括能力,对相关文献中的观点表述不准确。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参考以下方式进行表述。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内外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如:国内的马永霞著的《教育评价》一书中以教育学的一些新学科新论点为学科研究的理论依据,指出我国当前音乐教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建议;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谈到,美国八年研究报告中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被人们接受之后,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为了使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以上文献资料都为本论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虽然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尚未见到对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所进行的专门性研究。
3.本选题的研究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常存在的问题有:研究目标不明确;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无法实现。关于论文的研究目标,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论题,用词准确、精练、明了。确定论文研究目标,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自己今后从事钢琴教学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4.内容创新点。论文内容创新点主要是论文写作中与相关文献中的出发点、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的不同之处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是每篇论文都有创新点。常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创新点不明确;没有创新点。关于论文的内容创新点,写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角度来谈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创新点。本文的内容创新点是结合自己在手风琴学习中的切身感受及认识,对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5.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文的作者通常在选题、实验研究、资料整理及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参阅和利用一些文献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创新。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遵从科学性、真实性及新颖性的原则,即: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常存在的问题有:引用文献数量过少;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按照学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每篇论文至少有10篇、部参考文献,而主要参考文献应在6~8篇、部;其次,在论文中所列参考文献应符合相关格式要求,即: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社信息。如: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常存在的问题有:有些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无相应的解释说明;个别学生选用的不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法。一般情况下,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写作时应注意结合自己的论题对选用的研究方法做简要解释说明。
四、论文的框架结构
良好的结构层次可以帮助作者明晰构思、贯通文脉,同时也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言之有序”的问题要靠结构层次来保证。强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标题之间条理不清,缺乏逻辑性;标题概括性不够。一般情况下,关于论文的框架格式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论文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因为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所以在写作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一级标题);1.2(二级标题);1.2.3(三级标题);1.3.4.1(四级标题);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可用(1)、(2);①、②的形式表示。其次,要衔接自然,用语精练,完整统一。关于论文框架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让人一目了然。因此,在设计论文框架结构时一定要讲究层次、精心策划。如:论文《在乐谱上挖掘情感——谈视唱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的框架结构。
引言:
1.音高动态感。①同音进行;②级进;③跳进;④曲折进行。
2.节拍、节奏律动感。①注意乐谱中节拍的基本规律;②特殊对待乐谱中的非常规节奏;③特殊位置的音符特殊对待;④重视休止符的重要作用。
3.力度、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①力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②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4.音色、音量适应感。①音色适应感;②音量适应感。
综上所述,一份写作规范的开题报告不仅是对自己所选论题的初步研究,更是对所选论题是否具有实际写作意义的检验。如果同学们在撰写开题报告中能够认真完成每一部分的内容,必将会为后期论文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使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有助于作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第一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陈智慧(1971-),女,昌吉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音乐传播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周杰伦,歌曲叙事意象,叙事主题,叙事语言
长期以来,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稍纵即逝的快餐式文化,难有深刻的内涵,所以它在音乐领域并不曾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但是,它作为当代最为普遍流行的音乐形式,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所追捧,对社会的影响力实在不容小觑。因此,当下流行乐坛以周杰伦为代表的一批歌手掀起的“中国风”对寻找、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流行音乐作为回归传统文化的力量在两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是以流行音乐作为工具,用它的创作与传播对背离传统文化而产生的种种不良社会现象与文化现状提出抗议,另一是某些音乐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展现,通过传统文化自身独特的魅力赢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度认同、热爱与追随。从叙事的观点来分析周杰伦所演唱歌曲,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歌曲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非常注重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叙事意象
意象作为一个生命力极强的诗学范畴,在各种艺术领域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周杰伦演唱的歌曲中跳动着多个鲜活的自然意象(、稻香、芭蕉等)和蕴含丰厚民族特色的文化意象(炊烟、阁楼等)。
以《青花瓷》为例,瓷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使西方认识中国的一个特殊名词。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工艺、书法、绘画的精髓。青花瓷以其稳定的色泽,明净素雅的画面成为瓷器中的珍品。歌曲中的青花、檀香、烟雨、锦鲤、汉隶、宋体等对青花瓷的描绘完全展现出了青瓷洗尽铅华、古朴典雅的那种“自顾自美丽”。再加上古筝叮咚,牙板清扬,琵琶淙淙和周杰伦柔情而古朴的唱腔,构成了一阕佳作。
《东风破》中孤灯、圆月、烛火、酒、水东流、古道、荒烟等意象音乐论文,很容易令人想起《相见欢》或《天净沙秋思》等诗词,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深化了歌曲的内涵,而且重复渲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上海一九四三》中泛黄的春联、黑白照片、雕花的门窗、斑驳的砖墙、豆瓣酱、旧皮箱等都是显明的传统文化意象,它们能够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因为大家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或有相同的文化浸润。 二、叙事主题
对于文艺作品的主题,当前人们比较通行的一种看法是,它属于文艺作品的深层意蕴,它常常透过形象、意境而表达出包含某种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从具体作品来看,周杰伦的歌曲数量庞大,主题多样,但从众多而多样的歌曲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所演唱的歌曲主题大多不离传统文化。
爱国主题是周杰伦歌曲的第一大主题。广为传唱的《蜗牛》于2006年被上海市教委列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100首》的推荐目录论文开题报告。《本草纲目》迫不及待地要向国外输出中国传统文化,他说我们民族曾经创下了古文明,因此要“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希望“华佗再世”,医治“崇洋媚外的病症”,并且要把我们的中华文化传播出去,甚至还要让“外邦学汉字”。《双截棍》一歌中以武林绝技将“东亚病夫的招牌”“一脚踢开”,歌中的“仁者无敌”、“一身正气”既是中华武术的精髓也是中国人立身与处世的根本所在。《龙拳》豪情万丈的宣告:全世界的表情/只剩下一种/等待英雄/我就是那条龙!这里的叙事者是一个自信、骄傲以及充满尊严的中国英雄。
“百行孝为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爷爷泡的茶》讲爷爷在主人公小时候泡茶的生活情节,那就是家的味道。《外婆》告诫当今的人们孝顺长辈不但要给予物质上的赡养,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关爱。《听妈妈的话》通过与童年时自己的对话教育现在的孩子要爱自己的妈妈,要听妈妈的话,让她少操心。
当下社会竞争激烈,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剧,人们充满焦虑,再加天灾人祸不断,很多人陷在了困难的负面情绪中,针对这样的现实,《稻香》表达了对单纯、原始生活的向往,其中虫鸣鸟叫的乡村能够使人想起庄子的文化,它的主题是什么?知足。而“知足常乐”也是被当下人们所遗忘了的一种可贵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周杰伦的歌曲中大部分常常表现出对过去世界深情的留恋,时间在他的歌曲中成了一个能指的符号,过去是充满意义与价值理想、美好的所在地。
三、叙事语言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当下流行音乐的歌词以直截了当为风尚,浅白易懂到无味地步。而周杰伦的歌曲语言却能以中诗的委婉胜,这在于它的叙事不但十分注重琢词炼字,而且大量出现传统文学中常见的比喻、拟人、引用、通感、用典等叙事手法,使作品体现出了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风格与神韵。“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的黄”与“笑容的黄”一起呈现音乐论文,使人感到曾经温暖甜美的笑容已逐渐淡离远去,令人无限伤感。同时,这句又令人想起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名句,真是更添思念哀伤之情。“只恋你化身的蝶”(《发如雪》)用的是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的典,《发如雪》歌题本身对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转化,《《四面楚歌》歌题用是项羽的历史典故,这些切题达意,浑然天成的用典或转化以古喻今,使歌曲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体现出以少胜多的简约美,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根基。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同时,语言又表达着文化,可以说,语言能够反应一个人特性,包含着一个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与反映着人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态度。
结语:周杰伦的歌曲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所喜爱的原因究竟何在?用精致的笔触、流畅的叙事营造出古典诗词般的意境,体现中国特有的文化色彩,可以说是周杰伦歌曲的制胜法宝。同时,通过周杰伦的歌曲流行,又为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