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素质教育的意义

浅谈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106-02

艺术素质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至于整个青年学生成长过程又是重中之重,并始终扮演着巨大的激发因素和原动力的角色,是一种能推动大学生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发展与加剧,身处校园的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而最直接的就是外在压力如学业与就业,当这些转化为内心的压力时,各种心理问题就会不断暴露,如较突出的焦虑、郁闷、忧郁等情绪反应,消极、逆反、失眠等表现症状,如果在此之前或此时能充分发挥出艺术学习与教育的心理治疗作用,那么这种不良表现或许将远离学生。艺术可以陶冶性情、缓解压力、提升修养,当大学生参加艺术教育的活动时,其自身的紧张心态将得到调整,日常生活中压力与困惑,也可得到释放,从而逐渐平复心态,充实心灵,以一种更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面对诸多的社会、生活的挑战。艺术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大致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陶冶情操

情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美好的情感,不仅能带给人们积极的生活心态,更可以使人们有稳定、协调的生活情绪。而艺术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别的根本在于其能够培养人的善良、爱和亲情等情感元素。在当今物质条件相对丰盈,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大学生的精神层面的需求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而适时适当的艺术素质教育在此种情况下就起到极大的弥补和丰富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调节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和情感,更可以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如当你聆听或演奏不同情感色彩的音乐时,内心会随之产生一系列相应的情感反应;当你进行绘画创作时,作品本身就折射着你自身的某种内心争斗,而表现于绘画中,流露出一种潜意识的情感。如此种种,艺术欣赏与创作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宣泄感情,更可以使一定时期或状态下的心情得以寄托或完全放松,于人于己不无裨益。这是任何其他形式无法取代的。

2.完美性格

人的个性和人格不是先天附带的,而是后天环境塑造的。在贫困、责备、苛刻、压抑、愚昧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很容易形成内向孤僻、抑郁、自卑、急躁、固执等性格,此种现象表现在个人欲望强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感情脆弱等。研究资料表明,性格偏执、情感偏激是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健康的个性、良好的人格不论是与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还是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都能很容易为环境和大众所接受,试问有谁不愿与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乐观向上的独立性、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现实的生活态度的人打交道呢?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人们的防御心理较少,极易将人生过往的各个时期的压迫情感,或忧郁记忆,或不良情愫等内容释放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构建,以展现对生活、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所以说艺术素质教育能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素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塑造完美个性。因此在校开设艺术课进行艺术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感化、培养大学生的心灵和人格,更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美的享受,促进脑机能的平衡健康发展。

3.全面提高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使他们感悟生存压力,具备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明白做人,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作为美育核心的艺术教育,理所当然成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必不可少的组成,而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艺术素质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集体观念、团队合作与认知能力、心理素质等都较弱,他们在面对异常现象时所表现出的恐怖、焦虑、强迫等症状较为严重。这一群体出现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引进艺术素质教育治疗方法。

许多在家庭生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学生,在素质艺术教育活动中,他们反而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艺术追求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并进行分工,在他们成功时会相拥以泣,失败时彼此勉励,通过平时的一些工作和观察,发现积极参加各种艺术类教育活动的同学性格更加开朗,更善于与人交流,几乎在这类人群中未发现有心理疾病。艺术素质教育对情绪情感、心理困惑与失落等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调节性,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多数不健康的心理均可在艺术的感染、熏陶下得到改善。同时艺术教育也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功能,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心理医疗的实践也证明,艺术活动对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精神分裂等都有很好的疗效。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美感及创造力,而且会逐渐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健康的心态。艺术教育辅助总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其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三、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实施的途径

当代高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但活动目的单一,就心理谈心理,为活动而搞活动,导致大部分学生害怕参与这类活动,并使他们感到厌烦。而艺术教育的特点在于其自愿和引导,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你愉快地接受教育,所以通过艺术活动对大学生实施心理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内部艺术团体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各类高校组建的合唱队、舞蹈队、礼仪队、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学生社团在吸纳诸多有艺术特长或艺术兴趣的大学生而组建成立后,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极大地调节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活状况。近年来,高校艺术社团发展呈现出综合型与生态型相结合的新视野与新趋势,不仅包含了多种艺术种类如舞蹈、合唱、乐器等部分,还在多种艺术种类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生态关系,形成一个动态整体,参与其中的学生不再局限于接触一种艺术形式,更可以扩大感知与体验,培养更加开放的思维与通达的心胸,这样的群体不仅可以给予参与者更多的心理归宿感和安全感,其中同伴教育也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深入思考艺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深入挖掘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学生潜能,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静.浅谈普通高校艺术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

浅谈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高职;礼仪教师;素质;培养;提高

高职院校中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不少是从其他专业或者其他行业岗位,诸如中文、两课、营销、管理调整过来授课的,尽管他们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礼仪课程内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对礼仪内涵的研究比较肤浅,缺乏礼仪规范训练的经验,因此,礼仪的知识传授只停留在理论的表层上,没有将礼仪的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礼仪教学就自然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学生礼仪知识的习得自然有限。于是,高职礼仪教师的培训、进修和学习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爱一行,干一行”到“干一行,爱一行”,体现了教师工作平凡、伟大、辛苦和欢乐。教师,是一种信仰,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事业。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条教鞭”教好学生,到培养学生过强过硬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职场的需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尤其是礼仪教师思考更多,做得更多。

1 发挥突出的育人能力

在礼仪教师身上,肩负着更多的教书育人和培养德才的责任。这首先要求我们的礼仪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育人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全方位关爱学生,要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其次,开展育人工作的时候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应该经常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育人经验入手,通过积极主动参与,使“知识为本”的旧观念更新为“素质为本”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自身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教师开展教育活动要以人为本。教师必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关心弱势群体,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视为一切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促进教师成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真正达到育人为先,育人为重。

2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于能够灵活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教书是教师的天职,知识是教师履行教书职责的看家本领。因此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学问。

2.1 精通专业理论,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的知识。

像其他课程教师一样,礼仪教师也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能够非常熟悉和讲授礼仪理论和知识,并运用专业理论于日常的教学和训练,掌握的礼仪知识应该包括个人礼仪、生活礼仪、交往礼仪、会务礼仪、办公室礼仪、求职面试礼仪、涉外礼仪等等板块内容。

2.2 掌握相关课程知识。

高职高专学校会按照要求开设一些文化素质类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很多内容和礼仪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有内在思想强化和疏导如《艺术欣赏》、《大学生美学教育》等,有补充礼仪课程知识如《中国传统文化》、《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有辅助加强训练的礼仪课程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形体训练》、《体育》等。这些课程知识有助于礼仪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2.3 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增加知识素养,强化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务必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学科知识,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实实在在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建议多涉猎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积累学科知识,提升个人内涵。

3 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

目前,高职高专礼仪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新教师是文秘专业或中文、管理类等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从校门到校门,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和教学经验相当欠缺;一是从学校或企业单位聘请的教师,行业知识丰富,岗位实践能力强,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却未能很好衔接来开展教学,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关于教师的执教能力,我个人认为具体表现为驾驭教材、驾驭课堂、驾驭教法的能力,着重专业课程教学,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创新。

3.1 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材,一般指的是教学材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从大的范围来看,教材包括课本、参考书、辅助教学的其他材料如课件、投影片等。和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一样,礼仪教师也需要在通读教科书之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和把握教科书内容,以便形成教案。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教科书着重实训环节。如有选定的教科书缺少实训环节的,也要求任课的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突出礼仪课程的实训。如此,方能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教学的授课任务。

3.2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课堂教学,就是围绕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而开展教学工作。这要求我们教师强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规范,富有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加强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的能力,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注意,妥当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3.3 驾驭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教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选择相符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法,则要求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职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礼仪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如个体姿态的训练、不同场合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多种礼仪板块内容的综合实训安排等,师生协作,共同完成课程任务。

此外,高职的礼仪教师还应当积极参加多种培训和进修。在礼仪课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组织学生把知行、说做统一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实际训练。这就要求我们的礼仪教师不但要懂知识,还要强技能。可以通过学校内部培训、请专家进校培训、送进企业单位挂职锻炼、送往专业项目和专门机构培训,以提高礼仪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4 强化科研工作能力

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是一个自我提高与发展的过程。它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和知识体系的完备,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奠定理论基础。作为高职中的礼仪教师,也必须正确熟悉和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摆正教学和科研的位置,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把自己从“教书匠”培养成为“教学·科研型”的教师。

4.1 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高校教师份内的工作。现在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高校教师尤其是高职高专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教师要明确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关系,重视科研,而且联系教学实际搞科研,真正做到“教礼仪研究礼仪、研究礼仪教礼仪”,通过科研来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2 掌握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

高校的科研工作,主要是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研究、教学工作研究、实验研究、科学课题研究等等。科研工作的关键问题是教师是否以科研的态度投入开展的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或实验、课题研究,全身心的投入,不断地调查、分析、总结和创新,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积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整理以发表。

4.3 教师要运用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

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和开展科研工作,可鼓励和带动其他教师、优秀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和其他研究;另一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思考的能力、调研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第三,把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教师指导的同时促进共同进步。

5 强身健体

强健的身体,是教师承担和做好繁重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保证。现阶段,独身子女多,伴随的家庭、社会期望过高;加之学生自我意识日益浓厚,学情日益复杂等,从而导致教师的责任和压力增大,因此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对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重要了。

坚持强身健体,树立良好形象,更能够充分地体现教师尤其是礼仪教师的榜样力量。礼仪教师矫健的身体、优雅的姿态,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再配上超强的呵护情感与亲和力,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给学生作出很好地示范作用的。而这也正完美地诠释了“师表”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兴国.教师礼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 金正昆.教师礼仪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3] 张楚廷.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7

[4] 马连华.高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5] 刘明.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建设与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1

[6] 胡建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3

[7] 温希东.成为高职院校优秀教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

作者简介:

李其军,男,1981年7月出生,汉族,广西浦北县人,大学讲师,现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人文教育与管理。

浅谈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艺术 创新 素质教育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的艺术教育体系。首先,确定明确的培养方向,把立足点放在面向市场、面向学术、面向科研的基点上,将技能型教育转换成创新型教育。艺术教育应该在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实际应用的同时,特别注重艺术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人文知识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当代教育与艺术实践,建构科学可行的我国艺术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有关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教学改革。高等院校坚持创新教育的策略,不仅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也顺应了世界各高等艺术院校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我国的艺术教育和国际接轨。

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既具有社会关联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一种教育范式的转换,就不仅仅是一项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深切体察和建构。

一、大力加强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职业化进程,强化教师的导向功能

社会分工的加剧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伴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职业化趋势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对高校教师艺术专业设定职业资格,赋予高条件的限制,意义非常重大。适应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职业化进程,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强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示范导向功能,就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在社会和高等院校中,努力形成创新素质教育的公共话语

创新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而且更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命。创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目前,在高校教师当中还没有对创新素质教育有一个较为系统明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和重视。因此,在社会和高等院校中加强创新素质教育系统理论的宣传与普及,使其成为中心话语,形成理论气候和一定程度的外在强化因素,是我们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在高等院校建立创新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系

1.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转变

学分制是和创新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使我们目前的教学制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要求有不同的教学方式:(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2)讲授教学内容,点明基本原理。(3)设立研究问题,指导学生讨论。(4)组织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

3.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重塑

传统的依附式的师生关心,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平等与民主的社会价值观,因而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人格的自由发展,也妨碍了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活跃与发展,堵塞了大学生创新潜质的迸发。在这种时空背景下,重塑高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弘扬平等互助、民主自由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价值观念,是实现创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具体而言,就是指在高等院校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心上,实现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协调一致。这就首先要求艺术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技能水平和思想品德、人格力量等,不断增强有效的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协调与学生之间的行为能力,在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上,实现情感上的沟通与融洽。

4.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并非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而是直觉思维与辩证思维,分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创新性想象综合运用而呈现的―种思维状态。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某些已知信息为思维起点,采取推测、想象等方式,让思维沿着不同的路径任意发展,重组记忆中和眼前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有中,应特别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宽容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向学生表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2)知识结构的完善。发散思维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学愈博则思愈远。”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学科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是向创新发起挑战的前提性要件。

(3)个性发展的注重。创新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诸个体呈现的多样化,而个体呈现的多样化则必须以个性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发扬学生的参与意以,合作学习意识,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地发展自我、挖掘自我、塑造自我,使每个人都平等地得到发展和进步。

(4)人文精神的熏陶。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文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格的高低、思维的聪愚、言行的文野,更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进退。因此,人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5)考核方式的重建。到目前为止,我省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然呈现着以闭卷考核为主,以开卷考核为我们的考核结构。在这种结构方式下,考核内容必然以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主,而忽略了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由目前的考核方式向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方式转变。这种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且意在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社会体验进行创新的能力。

纵观以上各点,可以看出,该培养模式在理论上反映了艺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它将对提高艺术院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方芳.试论现行高等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今日教育,2004,(1).

浅谈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中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情境;体态语言;终身教育

国家要兴旺发达,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加强基础文化教育,也就是说,要大面积推行中学生素质教育。所谓中学生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我们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力为目的。下面,结合现代学生发展情况和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与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大家知道,教师上课如果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学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这种氛围呢?首先,应“蹲下”身子来与学生说话,将自己换个角色,以好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颜悦色地启发鼓励他们,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他们少批评,多表扬。在上新课时,可能有个别学生调皮捣蛋,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可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或让其上来做一些演示实验,让他们表现表现。不要担心他们会搞砸,恰恰相反,可能会使他更加喜欢上物理。如果真的不会,也不要批评他们,而是给予一定的肯定,并说:“你如果认真听讲,一定会回答得(或做得)更棒的”。本来这是试探学生的“恶作剧”,其他学生也是想看热闹,而被老师加以肯定,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变不和谐为和谐。学生之所以调皮,就是因为学生好表现,爱出风头,也在试探老师,是否“好惹”。比如,在课堂演示“温度计”时,先让一个调皮学生上来,请他先将一手放入热水杯,另一手放入冷水杯(手不离杯)。问他哪杯冷哪杯热,然后,将他蒙上眼睛,分别用两手去感觉同一杯温水,问他,感觉怎样,他肯定会回答一杯冷一杯热,这时其他学生一定会奇怪:“是啊,怎么同一杯水会有两种感觉呢?”再请两位同学上来试试,方法是一学生将手放入冷水,另一学生将手放入热水,再将他们蒙上眼睛,分别用手去感觉同一杯温水,问他们是冷还是热?答案是相同的。“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因人的感觉错误,就像夏天感觉井水冷,而冬天感觉井水热,由于外界温度不同,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因此,人有时判断不准确。这时,就得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才会准确。”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启发了学生的思考,整个课堂气氛就显得热烈、活跃了。

二、运用活泼多样的课堂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当然,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运用好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

首先,讲课的语言要和蔼可亲,对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可用名言去鼓励他们。其次,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像说书,要把枯燥无味的定理、定律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再次,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最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体态性语言教学手段。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要点讲清楚,还须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可以采用这几种方法:(1)编顺口溜,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变活,易记易学、生动有趣。(2)缩语式记忆,它是为帮助学生记忆而加工的简明表达式缩语。(3)列表,将知识相近易混的内容列成表格。

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应接受终身教育,即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学校教育将终身受用已成为历史。如今的课改,就强调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应从初中开始,指导学生能读懂阅读材料和课本内容的几个问题就行,要求要简单。进入高中就可以直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充分展现教学的艺术性,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雪,易法健.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浅谈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素质结构;创新教育

Abstract: Ar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literacy training has become the artistic design talents training task, through analysis of art design talents of creative intellectual and crea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emphasize innovation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art design talents cultivating overall quality of important aspects.

Key words:Art and design talents;Quality structure;Innovative education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和科技不断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综合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是艺术设计活动的生命,所有的设计活动都是以创新为主的创造性活动,设计过程对创意性、创新性的依赖不言而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就是要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创新特征。而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是一种启发式教育;相对于中庸教育,是一种个性化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素质教育。因此,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已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智力特点

在创新素质结构中,创新型人才的智力特点通常包含:一是新颖及富于意味的创造性智力活动;二是较丰富的创意想象力;三是独特的创意思维发挥能力;四是分析与直觉思维统一的思维意识;五是发散与集中思维统一的思维意识。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形式大致表现为求同与求异、集中与发散、习惯与变异、循序与踊跃、试误与顿悟这五个相辅相成的范畴。在每对范畴中,前者属正向思维,后者属反向思维,或者称为“逆向思维”。目前创新性成果较多地出自逆向思维或者多向思维,艺术设计的创新更倾向于多视角、非常规地探索问题解决的种种可能。强化高校学生“逆向思维”等创新智力特点的培养,不仅能够运用逻辑的常规思考方式,更能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因此在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中,高校要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重视的统一性,避免形成从众思维和从众个性的教学模式,要用多元化的创新角度去评价和管理设计教学,以改变不利于学生创新智力特点发展的单一性教学方式,注重更多地运用讨论式、发现式和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智力特点,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个性特点

创新个性是创新倾向性的个性人格特征和人格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内容较广泛并且受个人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熏陶、个体性格倾向等现实因素的影响,这些创新意识倾向和心理特征所构成的创新个性特点是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内在素质。创新性人才的个性特点包括:知识面广,善于观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内在有深入研究的动机;有旺盛的求知欲、丰富的想像力及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常挑战智力活动;富有幽默感及艺术天赋;意志坚韧,做事专注理性,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由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更重要的表现在创新个性上,因此创新个性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创新能力的大小,创新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创新个性,给他们足够的个性施展空间。这也就要求在培养艺术类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教育中,改变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抛弃传统填鸭式教学,以创新教育主导创新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未知的自学能力;通过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引导,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三、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构成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构成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1.创新意识是指善于发现新问题,创新欲求突出,能够自觉产生创新动机,这是创新型人才最本质的素质,是创新的出发点。我们应善于利用学生个体的主观创新能动性,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及教学方式的应用,适时地增进和强化学生追求创新的意识和洞察力。创新型人才通常对新问题的敏感度较高,具有比较强的问题意识,对新鲜刺激较为敏感,能够从常规事物及普通事物中,发现其不为人知的独特性。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还表现为寻找新途径来避免雷同,对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技术较为关注,并试图把这些新成果进行创新性的运用,从而产生新的效用。另一方面,创新型人才的认识较新颖,一般不盲目接受现有结论及旁人观点。他们经常会在理解问题方面多做一些新的设想,找出更全面、科学、有效的改进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捷径。而一旦形成这种求新求异的思维模式,创新型人才在对待相同问题时,就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常常能够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

2.创新精神主要包括高度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坚韧品格以及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创新的动力源。创新型人才一般都有视野开阔的特点。创新是在综合前人经验、知识、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新实践活动,包括总结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或生产出新的产品。因此,创新型人才的视野绝不可狭隘,而是既熟知本领域基本知识又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能够融会贯通地进行综合运用。

3.创新能力方面是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设计活动能力,也包括创造性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的本质力量。一方面,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也更丰富,对同一问题能够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面去认识,思维的跳跃性极大,能够在新旧知识的交替穿插中,很快地综合已有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发散思维的活跃性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想法的产生相当快,并在出现问题后,能够快速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范围内,能够更快的产生超出原有思维范畴的新意识,并通过举一反三产生更多的想法,从而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获得新进展;另一方面,设计创新技能主要包括对海量设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加工能力,也包括突出的创新实践能力。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必须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推出更为成熟的技术和更为优质的产品。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也居于教育创新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突出实验、实践、实习及实训等环节的教学地位。

4.创新人格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独特特征而又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这是创新型人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质,是持续创新的根本保证。创新人格主要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为创新动机、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创新毅力和创新行为等,既有遗传方面的影响,也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形成。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开发,这就使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上面,使这种非智力素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创新人格既有个体的差异又有这个年龄阶段的共同特征,创新教育需要在把握学生总体个性和个体个性的前提下,力求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有目的地将潜存在个体身上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创新潜质引发出来,重视学生创新主体意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利于学生形成和发挥良好的创新个性特征。

综上所述,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艺术类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根基,需要全面重视创新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等方面的培养;深入研究学生的创新智力及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挖掘学生自身的创新素质潜能,用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念促进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的快速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0

[2]冯培等编著.创新素养与人才发展 [M].北京: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出版,2001.295

[3]张庆守.创新素质结构剖析与创新教育目标体系建构[J].

福州师专学报 ,2002

[4]美 玛乔里•艾略特•贝弗林著,孙里宁译.《艺术设计概

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浅谈素质教育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幼儿教育 素质教育 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中国幼儿教育特别强调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智力因素的培养仅仅是浮于水面的冰山一角,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是水下的冰悬。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奋。”美国幼儿教育从小就特别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充分开发幼儿的潜力, 发挥其天性,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造性人才。

对于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此时,幼儿观察的有意性较差,缺乏一定的顺序性和系统性,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易触及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有必要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去观察。比如观察大公鸡,可先引导观看鸡头、鸡身、鸡脚,以后进一步观察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异同,边看边引导,还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自答。这样就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如果爱迪生的妈妈对孵蛋的小爱迪生给予批评,对他的许多好奇心给予否定,爱迪生就不会产生众多的发明创造,更不会成为发明大王。幼儿由于知识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探索和发现。作为教育者,应当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和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行为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传说鲁班发明木船是受了鞋飘在水上的启发而想象出来的。许多发明创造,起初都源于人们的想象和幻想。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候,想象力是他们进行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扩大幼儿眼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鼓励和启发幼儿大胆进行想象,为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空间,并加以正确引导。面对幼儿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应该放弃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幼儿可贵的想象力,不能将幼儿的一些美好设想扼杀在萌芽状态,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还幼儿以自由的广阔空间。

四、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自主是健全人格的体现。自主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幼儿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心理调节和精神鼓励的强大动力,也是幼儿的一种权利。在自主活动中幼儿有着最真实的表现。幼儿教育新理念告诉我们,在自主活动中,应让幼儿自由参加与活动,而不是教师在操纵幼儿。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他们能自然发展、创造自我、展示自我。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这样的环境,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教师不仅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幼儿将自主活动拓展、延伸,而且要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

五、让幼儿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觉性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常常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事事都想占上风。如我们班的两个男孩上体育课时,同时去抢一个皮球。他们都说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让,都抱着皮球不放并用脚踢对方。为了解决争端,我说:“请把皮球给我,你们商量好谁先玩,或一起玩后我再给你们。”在这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诸如“好朋友,不该打架”或“你们谁让一让,等一会儿再玩不可以吗?”这类的说教。因为那样做并不能解决争端,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过了几分钟,两个男孩很有礼貌地要回了皮球,并决定每人拍一次轮流玩。让幼儿来制定某些规则,老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使规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实际,且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在幼儿园交往与生活是有纪律、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它们,自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而自己愿望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从而加深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提高自觉性,逐渐改掉蛮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六、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如平时淘气、不听话的廖艺,一大早就帮着老师搬桌椅。老师在上课时表扬了他,并说,如果这一天你表现好,老师在放学时就奖励你一朵大红花。这一天,廖艺的表现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