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1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有效应用
微课教学的引入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微课教学使用数字化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对传统课堂进行补充,能够提升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微课教育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小帮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微课重现地理教学过程
学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认知能力会受到限制,在学习中会经常遇到难以消化的重点和难点,这时候教师的讲解不能清晰地表达地理学科的抽象知识,因而微课的直观化以及视觉呈现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消化高中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昼长夜短”这项地理变化因素的时候,微课教学能够运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把地图做成动态三维画,学生在直观的图画中了解昼长夜短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清楚其中的原理。学生不但在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2.帮助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个性化的微课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资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昼夜交替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地球自转的知识有深入了解,了解昼夜交替是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因自转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带来白昼和黑夜。学生能系统地梳理好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微课的图形模拟中看到地球的变化,教师带领学生用兵乓球和手电筒模拟实验,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自己运用文字总结形成原因,微课在构建学生自我认知的学习体系中,提升学生对自身知识的认识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进程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网络构建。
二、微课教学的主要引入模式
1.课外辅导中主张先教后辅
课外辅导和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课外辅导是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多方教学模式,主要的作用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微课教学盛行的过程中,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束以后,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利用微课自己复习和巩固课堂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有待加强学习的部分,这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课外辅导模式的一种。
微课教学中有微视频教学,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部分内容观看,学生可以自己安排观看的时间和地点,所以,和传统教学相比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2.微课学习环境的搭建
微课学习环境的搭建是保障微课学习环境的重要基础。微课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包括:在微课中进行终端学习、搭建网络环境和技术平台。可以在生活中搭建微课学习环境,生活中对于不了解的地理现象或者地理知识都能通过手机等终端平台进行查询。比如,在学习地球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互动网络平台的应用就体现出来,学生对于不了解的内容,可以在平台上提问,运用教师回答和大家讨论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互助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高中地理的学习热情。
3.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引入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因为学习经历和学习阅历的不同,在知识理解或者分析上也不尽相同。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历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全班授课上,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很好地估量,但微课教学能完善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地理知识。例如,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球的运动》一课,传统教学中其中一个教学难点是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但这部分知识对今后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这时如果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球的运动》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教学内容反复地观看,并且图像的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学生在观看中理解和明白昼夜交替的现象,对太阳直射的规律有所了解并且了解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弥补学生基础能力不足或者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情况。微课教学满足所有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微课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微课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措施;优化教学
地理课程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我们可以发现其在高中阶段的分科划分中属于文科考试科目,而在大学地理相关专业中,往往招收的都是理工科学生。所以,我们将地理学科称之为文理综合科目,暗含的意思就是综合了文理科目两方面的特点和难度。很多高中学生文理学习上存在着偏科的情况,应对自己擅长的科目时还得心应手,一旦遇到地理这门课程就显得捉襟见肘。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老大难问题,高中地理教学应该着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们地理学习能力。
1、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1.1地理知识内容增加较快
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材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教材需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课改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因此导致高中地理课本不断改版。教材中规定的重要内容也不断增加,教材内容变换太快导致老师对教材不熟悉。改版后的教材重点难点区分不太清楚,这使得老师模棱两可,无法掌握授课的尺度。对教材的不熟悉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下降。另外一些老师对地理教学中一些专业知识一知半解,容易误导学生。
1.2学校忽视地理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高中地理属于文科学科中比较不受重视的科目,常常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很多学校多没有很好地重视地理这门课程。学校的不重视导致老师上课时处于应付状态,不会认真进行备课和讲授,很多重点难点知识都只是稍微提一下,并没有进行深入讲解,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地理成绩也不断下降。另外,学生对于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并不十分愿意主动完成,这使得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课堂气氛的形成。
1.3考试中出现更多难题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地理考试的题目更加综合化。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高中地理原本只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然而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升学考试地理题目更加专业化。对于一些地理难点考试时更加深入,比如时区的计算和世界气候的形成原因,这些考题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无法利用自身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疑难解答,影响了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
2、高中地理优化教学策略
2.1改变教学方式
比起讲解,高中地理需要更加直观的演示。因此老师可以采用“地图化”教学,选用一些直观图片,结合地球仪和挂图,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老师也能够通过教具来补充本身所缺乏的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老师可以利用电子地图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以及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学习全球洋流知识时,我们并没有相关的现成教具,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动态图片为学生们展现,教师可以制作出一张全球地图,分颜色标注洋流,暖流标注成红色,寒流标注成蓝色,利用动态图片的特点可以显示出洋流的流动方向。这样一来,学生们化死板的课文知识为动态的图片内容,从记忆上来说更加方便容易。不仅如此,在洋流汇聚处的世界性渔场学生们也能方便地一起记忆,教师在讲解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受洋流影响时也更加容易。
2.2学校提高对地理的重视
学校应该提高对地理的重视程度,务必将地理学科的重要程度与其他科目同等对待,确保老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教学实践中去。学校对地理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的重视。另外,学校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推动课堂气氛的形成,确保老师能够和学生更加直接地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校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并且针对老师地理教学和学生地理学习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2.3创设地理情境,进行情感教学
老师应该在上课之前收集好地理资料,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创设地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并加以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需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进行情感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学习地理。创设地理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为升学考试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地貌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中国范围内典型地形地貌风景图片,讲述不同地形地貌下气候条件和人文特点,这样就创造出了相关的地理学习情境,让就勾起了学生们对于中国不同的地形地貌的学习兴趣,对于其特点有了十分直观的感受,这样记忆地理知识起来也更加容易。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的授课教学中,老师必须能够利用原有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学校可以增加资金投入,为地理教学提供便利;利用直观性教具对学生进行辅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创设地理情境,帮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董泽润.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
高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3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0-0062-02[ZW(N]
[作者简介]唐新凤(1973―),女,安徽宣城人,教育硕士,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初中和高中是中学教育系统中的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高中是初中的延续和深入。然而,高中不管是教材内容的深度、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是教学方法,都较初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加之初、高中学生在身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育衔接问题由此出现。做好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地理素养的目的。
一、对比分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选择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基点
对比分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初中地理课标》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地理课标》),初、高中地理课程都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课标》在“认知目标”要求上增加了更高层次的“地理原理应用”,这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对学生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高中地理课标》提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高中地理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地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课前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必要性,在教学的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衔接。结合气候的教学,我们确立衔接基点如下:
1.知识体系:了解世界气温、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并能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三圈环流理论来解释其成因。
2.学科思想和方法:实验探究法、计算机模拟法、地图法、统计图表法、成因分析法。
3.其他:良好学习心理的调适、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从《初中地理课标》可以看出,气候教学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主要目标是基础知识介绍,只要求学生能读懂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等。这样的学习只能给学生一些零碎的知识,无法使初中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高中地理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用三圈环流理论来解释其形成原因,进而构建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建构起有关气候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在最近发展区确立高中地理教学的起点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即学生的基础水平,另一种是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即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基础为依托。
气候的教学首先要把握初、高中地理的具体学习目标,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及学习习惯,要对学生现有的有关气候方面的基础做客观评判,确定学生的现有水平,并了解学生现有水平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选择并确定教学衔接的起点。这是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
从《初中地理课标》可以看出,初中地理中只是对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的分布进行了常识性介绍,要求学生会阅读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并归纳它们的特点,能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能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等;高中地理则要求以三圈环流理论来解释、运用、拓展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气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搭建知识“脚手架”式的衔接:(1)让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其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地球上的五带,引导学生用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对气温分布特点做成因分析;(2)让学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其特点,并过渡到用气压带、风带解释其形成原因;(3)让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并过渡到用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等原理解释其成因;(4)让学生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气候类型的分布,并过渡到用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等原理解释其分布的成因;(5)让学生回忆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引导学生用初、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成因;(6)通过某一案例,引导学生用初、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思考
(一)教师要树立衔接教学的意识
衔接教学意识是指地理教师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和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层次性出发,整体把握地理教学全过程的观点和思想的总称。地理教师衔接教学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能否顺利实施。推动地理教师衔接教学意识形成的先导性力量是理论的引领,也就是通过地理课程专家的讲座从理论上引领地理教师的衔接教学意识。地理教师通过理论引领所形成的衔接教学意识在教学场域和教学实践中逐渐转化为有意义的经验,从而使他们用已经掌握的衔接教学理论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发生积极的互动,最终确立起衔接教学意识。
(二)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地理课标和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有课程标准意识。所谓课程标准意识是指教师在备课、教学及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中,对课程标准的本质与内容、意义与价值等认识和运用的自觉性,并以此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课程标准、教材、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敏感性。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区别与联系,进而从总体上把握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切实以地理课程标准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和检测教学结果的依据,以保证地理教学的连续性,顺利实现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目前地理衔接教学一直为地理教师和教育理论专家所关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工作,树立衔接教学意识,在实践中认真落实衔接教学工作,使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被中学地理教师当做一项常态工作并始终贯穿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杜环欢.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 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70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强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知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需要。转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高中地理课程属于必修课程,在学生的整个高中生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中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属于人文性和科学性相融合的学科,与历史和政治等传统文科不同,地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中生却并不喜欢地理学科,地理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做出积极的改变。
一、教师要加强对新教材的分析
新课改中,高中地理教材变动非常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虽然对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有所关注,但往往忽视了从新的地理角度看问题。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地理考试的发挥。纵观近年来各地高考地理试题都融入了多角度综合类的题目,如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评价某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等。而用不同的侧面来评价地理现象正是学生的短板,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大量的训练。
二、准确领会新课标精髓
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主要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习惯,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是,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调查中却发现,众多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领悟不到位,甚至有少数教师并不认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观念,认为新课程理念是不符合现代高中教学的。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认可新课程理念,但是却无法将新课程中倡导的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依旧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认为学生取得书面成绩的高分才是硬道理,而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都是完全扭曲的。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地理的学习绝对不能依靠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地理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感知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理清学科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知识的正确方法。
三、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在笔者的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大多是“满堂灌”的方式,试图在四十五分钟内讲最多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中地理教师还应该注重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课堂引导,试图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地理的知识点,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而不是教师一个人自说自话。
四、实现地理与现实的结合
笔者在前文在前文已经提到高中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比如在讲述某一个地理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认真的观察周围的生活和自然界,不仅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多学习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可以学习PPT的制作技巧。比如在学习喀斯特地貌的时候,教师单纯的描述往往很难让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下载一些生动的图片,将喀斯特地貌通过图片的方式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主观感受,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习的效果。笔者通过对比教学实验发现,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地理课堂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梳理清晰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知识较为庞杂,并且与初中地理知识有着较大的区别,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可以很轻松的获得高分,但是这一方法对高中地理学习则完全行不通,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仅不会活得好成绩,而且会大量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也表示,高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很多知识点都难以理解透彻。针对此教学问题,教师应该根据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教学脉络,将课本知识有系统的进行重组,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地理成绩再次进行课下辅导。学生只有具备了清晰的脉络认识,才能更好进行地理学习。
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和地理相关书籍版本众多、内容繁杂不一,其记载内容的真与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判断。高中地理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课本与讲课相照应,互为补充,而不是同一,完全照搬课本的观点。其用意在于变换观察地理的角度,引发学生探讨地理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地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缺乏立场。
八、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5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 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 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 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 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 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教学要求
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明确教学任务。
高中文科地理教学内容多:从目前高考的考纲的要求看高考内容涵盖了整个中学阶段的10本教材即初中的《中国地理》上下册《世界地理》上下册《高中地理》必修123册《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三环境保护.从知识结构看包括了世界和中国的各区域地理和高中的系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1)就高二地理学科来说,学科主干知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思想、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地理图表的识读、分析与应用。一方面要注重基础,不要讲得太深和太难,另一方面要突出主干知识,不必面面俱到,要大胆地处理教材,要把时间放在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和基本原理、规律及其应用或者迁移上。
(2)初中地理主要是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着重复习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难度,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重抓基础,又要突出重点,适当补充热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通时结合世界热点地区复习重点地区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是学会区域定位,认识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评价区域发展条件。在此,该背的就要强求学生背。如世界分区、世界主要8个国家的定位和地理特征以及中国分区地理就要采用这种方法复习。在复习中,区域地理内容的掌握要超越初中地理的能力要求,与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渗透和结合。
(3)培养学生地理能力。包括读图能力;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在复习是应重点强化提高。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要有详细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认真挖掘教材。
2. 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能使学生会学、学会就是好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倡导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学释疑、知识整理、训练矫正、迁移延伸四个环节。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地,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网络收集有用信息,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法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能力培养。地理学法的设计必须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在知识的运用上要有适当的提高,以适应高三的教学和高考的需要。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本期高二地理教学将认真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遵照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在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的统一部署下,地理教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技能与终身学习能力,力争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人口、城市、文化、旅游、世界政治经济、中国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力争使学生掌握用基础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成为有强烈爱国情操又具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学生。
三、工作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本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力争能在具有影响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四、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然后复习初中中国地理。
2、工作安排:李进廷任教241、242、243三个班并肩负尖子培优辅导,任备课组长;任爱民任教238、239、240、242四个班并负责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肩负普通培优工作。
3、课时安排:每周安排四课时,本期预计23周,实上课时18周,共计课时72课时。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五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中地理辅导方法范文6
为此,我们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在应用其他教学媒体的同时,不断地应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和应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作出了积极地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在制作教学软件,寻求一套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模式和样版及配套的系列教学软件,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
《高中地理》重难点知识,我们认为主要指那些空间动态的原理性的内容: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的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这些内容应用常规的媒体,很难有效的表达。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特别是应用画面可控制的动画影片,以适时插入的方式来揭示重难点问题,能有效地突破并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方面,应用动画软件“制作包”,完全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如绘制各种原理示意图并在其中闪烁箭头和画块,移动相对位置;显示碰撞式运动的特点,用线段或颜色指示运动循环的方向、作画面帧幅运动或图与图的转换;显示空间线段的位置及物体运动方向、相对位置等,这些以往需要专业设备、人员、较大投资,才有可能完成地教学动画影片。
如我们在制作“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节的教学软件时,用三维动画再现地球运动的景况;用几何画法的方式可再现黄赤交角及“地轴倾斜”的空间意义;用太阳光束投向地球的角度变化(动画模拟图可清晰的显示出来)充分揭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这样,在培养学生立体空间观念、特别是显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态特点,及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形态,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都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旨在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集合式”教学效果我们知道不同的教学媒体,有其不同的教学功能。如地图对于展示地理空间分布,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幻灯片在展现自然景观,有其独到之处;动画影片在揭示地理原理方面,可以说透彻而生动;电视(影)片及音响效果不仅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音响更可烘托场景氛围。正是因为有了计算机著作编辑软件系统,完全可按教学的实际需要,将不同的媒体有机的集中合成为一体,形成一幅幅叠加、整合、静动结合的画面,应用计算机超文本技术,加强对地理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综合表现能力,这是我们在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时,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
如我们在制作第五章第四节自然带一节的教学软件时,将展示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及垂直地带性的动画影片(MPEG压缩文件)设置在主画面图“理想大陆”及世界大陆自然带主复合图的功能键中,按动功能键后,马上在主画面图上显示纬度方向、垂直方向的箭头,并同时开启一窗口用影片展现此方向的自然带更替的实景情况。在此基础上,再用反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地表实况图,叠置在主画面图上,这样进一步证明“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构成了极其复杂的地理环境”(见《高中地理》课本原文)这一较为抽象、很难理解的结论性知识。通过系列“集合式”原理图组的设计和制作,使我们的教学软件,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制作平台的功效所在,它能将以往基层单位无法制作的可视教学载体,变得相对容易。
三、制作具有“智能型”的教学软件,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应该说“智能型”的教学软件,它首先必须符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在知识内容的设置上,充分利用超文本技术,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教法的教师的需要。整个课程的编排程序能适应各种课型如新课、复习课、练习课的需要。为此,我们近期设计、制作的教学软件完全是按教学大纲的知识点来进行编排的,知识内容和素材也大大丰富了。一个问题从概念到原理,我们都采用了多角度、多侧面、剖析的方式,设计制作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又互为因果的多媒体教学模块,供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使用,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我们也作了更动。如我们将原来的同步讲解配音,分离开来,设一开关键供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使用。其次,我们理解教学软件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就要遵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软件中编存一些相关知识的疑难解答及学习方法的辅导内容,使这些软件在应用时,不再仅仅是课本内容的翻版,而是源于教材、基于技能培养、开拓学生潜能的“教学专家系统”和知识学习的辅助工具。另外,在设计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时,考虑到“智能化”的问题,更要充分应用计算机本身具有的数据处理的“智能潜力”。如我们制作的“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的换算系统”;“世界时区和区时的实时换算显示系统”;“地球的公转及不同节气太阳高度角计算系统”这样一些教学软件。其共同特点是可在课堂上“随问即答”,不仅能及时反馈正确答案,更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的能力。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练习软件,对于强化学生的练习,消除教学的薄弱环节,有着难于替代的作用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由于课时所限定及会考的要求,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练习和辅导始终是个薄弱环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储量大的特点,建立了高中地理题库,按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复习考试、阶段测试、会考模拟试题几个部分,精选录入了相应的试题。这样,可以随时根据教学进度安排,选择调用这些复习考试资料为学生所用。为了更有针对性地配合各教学阶段的练习要求,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套“智能编排”软件,今后调用这些试卷还可根据测试题的难度、覆盖率和试题的题量要求,自动选择编排相应的练习题或测试套题,供师生应用。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练习效率,减轻老师的负担,为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