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情绪管理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情绪管理的知识

情绪管理的知识范文1

论文摘要 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情绪管理的知识范文2

一、 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江苏省A实验小学青年教师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随堂听课、观察等,以期了解他们课堂秩序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二、 研究结果及分析

1.学生对课堂秩序管理的满意度

随机抽样调查了A校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各3个班级的102名学生,调查“学生最喜欢哪种教师的课堂环境”,结果表明学生对青年教师课堂环境的满意度低于非青年教师。在“最不满意的教师”调查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3%,而中年教师仅占24%。并且有学生在问卷上留下了“某老师(指青年教师)凶死了,课堂上经常发火”、“某老师上课坐在那儿发短信,学生吵也不管”等意见。可见,一些学生对青年教师课堂秩序管理的满意度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一步访谈和调研发现,青年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作为小学青年教师,您目前最希望提高的是什么?”在三项选择中,30名青年教师中70%的将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的提升作为首要目标,选择希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占25%,而选择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的仅占5%。这与当前各种级别的“教科研样本校”的评选有关,与教师职称评定侧重科研、论文有关。一些青年教师认为,只有努力上公开课或者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才能奠定自身的良好地位。而赛课、公开课由于场合的特殊(经常是“借班”上课)、性质的特殊(有一定数量的观众或评委,“表演”成分增加)、状态的特殊(教师精心备课,全力以赴),所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课堂秩序管理。在诸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小学青年教师往往注重教学技巧的训练,而对课堂秩序的建立与管理关注不够。

2.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情况

本研究采用Borich(1990)编制的观察量表,该量表把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分为预防、纠偏、反应三大类。结合具体情况,在预防这一层次下增加了“来回走动”、“停顿”两个指标,在“纠偏”中“非语言”这一层次下增加了“做手势”这一指标,“语言”这一层次下增加了“故意请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2]。随机听取了20位教师的课,其中10位年龄在35岁以下,即青年教师,10位在35岁以上。其中青年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情况见表1。

表1表明,小学青年教师预防类课堂秩序管理行为共出现149次,低于361次的纠偏类课堂管理行为,说明小学青年教师课堂管理的重点在于纠偏,而不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积极防范,更多的是在问题发生后再采取措施。从纠偏类课堂管理行为分析,小学青年教师语言类纠偏行为共262次,占纠偏类课堂管理行为总频次的72.6%,表明小学青年教师偏向于使用语言类纠正课堂的不良行为。同时发现,在语言类纠偏行为中,“故意请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达82次,其次是规则提醒、点名提醒和表扬其他同学。教师通过语言类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控制,如“眼睛看黑板”、“不要随便讲话”等,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则习惯使用“坐正”、“不讲话”等直接指令。频繁的语言提醒不仅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时间,而且与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不相适宜。相比而言,间接暗示的效果要好些。这种方法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需要,又能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如接近学生、眼神接触等间接暗示行为,相对而言却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课堂经验不够丰富,“眼神交流”、“手势”提醒却要求一定的技巧,这可能是他们使用较少的原因。

表1表明,反应类课堂管理主要是警告(14次)、移走诱因(13次)、惩罚(延迟性)(11次)、剥夺某项权利(3次)。从预防、纠偏和反应三类管理分析,反应类使用频次最少。教师对课堂上出现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主要采取警告措施,惩罚主要是扣星、摘掉小红花之类,而采取剥夺某项权利的情况则很少。但是这与对学生、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有些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有听课教师在课堂上,任课教师则较少采取惩罚类管理行为。但在日常教学中,一些青年教师缺乏一定的耐心,相对容易使用惩罚等反应类课堂管理措施。总之,上述分析表明青年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行为重纠偏轻预防,重直接指令轻间接暗示。

三、 建议

1.管理理念从“师本”走向“生本”

“以生为本”的课堂管理追求课堂的和谐、生动、高效,关注师生的生命体验,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秩序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环节和非预期性事件,达到师生双方互动成长。因此,首先要求小学青年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充满魅力。教师要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注学业不良和行为不良的学生,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二是课堂秩序规则的制定要注重民主性、明确性和教育性。民主性是指课堂管理制度应由班级成员共同制定。明确性是指课堂管理制度要简洁,指向明确,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教育性要求课堂管理制度的制订必须要尊重学生,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为目的。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学生搭建自律的舞台,让日常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师生共同讨论并在班级内设立各种不同的由学生担任的“督查员”岗位,如“课桌凳督查员”、“有效合作督查员”、“作业收缴督查员”等,做到各项事情有专人负责,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提示开展自律和他律。

2.管理手段从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的课堂秩序管理侧重于纠偏,并非是对各种课堂问题行为的积极防范。及时预见并排除各种干扰课堂活动的不利因素,对有效维持正常的课堂活动秩序有重要意义。一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有针对性地预防不良行为。教师应对学生形形的课堂行为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学生头、眼、耳和嘴等部位的体态动作进行分析,结合情境作出大致判断,以便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二是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学生。如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在地上,他也能听出来。”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3]实物奖励法——“教师课前准备五角星、小红花,课堂上发给维护课堂秩序的模范学生。”三是科学布置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室里贴上学生的照片、展览学生的作业等,使教室成为师生交流的有益媒介。而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

3.“对症下药”加强管理

在课堂秩序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不良行为的学生。首先,如寻求关注类学生。受到挫折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自尊,并错误地认为只有成为注意的中心才会体现自身的重要性,因此可能会使用各种办法来吸引别人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谈,在合适的时间给学生以关注,这样会促使学生重新评价自己的行为。其次,如力量抗衡类学生。如果教师长时间没有满足受挫折学生关注的需要,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避免正面冲突,允许学生作出一定的选择,切勿采取攻击性的行为,以一种相互尊重、友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再次,如报复类型的学生。失败的学生可能会进行报复,他们把报复当作证明自己的重要性方式。针对这种情况:一是避免惩罚以防止循环报复的产生,教师可以有策略地作出适当退让,退让并不意味着放弃,退让有助于保持师生之间积极的关系。二是尽可能防止伤害其他同学或破坏周围环境。三是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通过持续的公正、诚恳、接受、以身作则来获得学生的信任[4]。

4.进一步深化家校沟通

深化家校合作,对加强课堂秩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多样化、高效的沟通途径:一是家长会,家长会上任课教师可以分析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与进步、优缺点等。二是任课教师主动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三是可以采取电话访谈或利用家校通短信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问题。家校沟通前尽可能掌握准确的信息,避免对学生的不客观评价。反馈的信息应科学、简洁,便于直接解决问题,以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艳茹.以课堂秩序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1.

[2] 江路华.新课程理念与课堂管理重构——基于一所小学的课堂观察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05(9).

情绪管理的知识范文3

  近几年来,本市房屋拆迁工作在广大被拆迁居民和单位的理解支持下,经过市和区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了首都城市建设发展。但是,因为一些单位拆迁工作不细、方法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本市拆迁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拆迁纠纷突出,拆迁上访增加,影响了首都安定团结局面。为加强拆迁管理,遏制野蛮拆迁等违法行为,规范拆迁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拆迁当事人权益,保障首都城市建设顺利进行,按照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文件的通知》(京政办发「200348号)要求和市政府部署,决定在全市开展全面清理整顿房屋拆迁市场秩序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整顿的主要内容:

  (一)全市拆迁单位资质情况和依法拆迁、文明拆迁情况。

  1、按照市局今年4月16日修改印发的《北京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审查全市各拆迁单位的资质情况,主要包括:

  (1)注册资金情况。

  (2)拆迁工作人员情况。

  (3)内部管理制度。

  (4)办公场所情况。

  2、按照拆迁公司所承接项目,审查其近年依法实施拆迁情况(重点是在拆项目),主要包括:

  (1)有无野蛮拆迁、诈骗拆迁款等严重违法拆迁记录。

  (2)有无转包拆迁业务、越级承接拆迁业务等情况。

  (3)所承接项目走户情况、上访情况、裁决和强迁情况。

  (4)拆迁现场工作情况,包括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公示情况、持证上岗情况等。

  (5)社会反映情况。

  (二)各拆迁评估机构依法评估、文明服务情况。

  对从事房屋拆迁评估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依法评估和文明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和整顿,主要包括:

  1、评估机构资质情况。

  2、评估机构承接拆迁评估业务情况。

  3、评估机构对被拆迁人提供咨询、接待上访情况。

  4、评估争议及处理情况。

  (三)各区县拆迁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情况。

  对各区县拆迁管理部门依法实施拆迁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整顿,主要包括:

  1、对本区县违法拆迁行为的查处情况。

  2、拆迁中各项政策和标准公开、公示的情况。

  3、依法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情况。

  4、依法裁决情况及诉讼、强迁情况。

  5、拆迁招投标制度落实情况。

  6、拆迁许可证备案情况。

  二、自查:

  (一)各拆迁单位应按照本通知要求进行自查:

  1、凡拆迁单位现有资质情况不符合规定的,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补充或完善;

  2、拆迁单位自查发现有违法拆迁、不文明拆迁等情况的,必须尽快进行整改。

  各拆迁单位应在10月底以前,向市局提交《房屋拆迁单位资质情况自查表》、《房屋拆迁单位实施拆迁情况自查表》以及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已建立拆迁单位项目考核制度的区县,要提供《北京市房屋拆迁单位项目考核表》。)

  (二)各拆迁评估机构应按照本通知要求进行自查:

  1、拆迁评估机构自查发现有不依法评估、不规范服务等情况的,必须尽快进行整改,并在10月底以前,向市局提交《拆迁评估机构自查表》以及自查、整改情况报告。

  2、市局对从事房屋拆迁评估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实行资质备案制。各拆迁评估机构应在10月底以前将《北京市房屋拆迁评估机构资质备案表》及要求的相关证明文件送交市局。

  (三)各区县国土房管局应按照本通知要求进行自查:

  各区、县国土房管局自查发现有未依法行政或拆迁管理有不规范行为的,必须尽快进行整改。各区县国土房管局应在10月底以前,向市局提交《区县拆迁管理部门自查表》以及自查、整改情况报告。

  三、检查和处理:

  (一)市局组织区县局在12月中旬以前对全市拆迁单位资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并根据清查情况和拆迁单位自查、整改情况,清理拆迁单位资质。

  (二)市局配合区县局在12月中旬以前检查全市所有在拆项目,对拆迁单位和拆迁评估机构依法拆迁、依法评估、文明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和拆迁单位、拆迁评估机构自查、整改情况,依法处理拆迁单位和拆迁评估机构。

  (三)市局根据区县局自查、整改情况以及社会反映情况,对区县局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情况进行抽查。

  (四)市局在12月底前对清理整顿拆迁市场秩序情况进行总结。对拆迁单位、拆迁评估机构资质和拆迁服务情况检查和处理结果,纳入该公司的资信记录,并在网上公布。

  四、其他:

  1、市局设立清理整顿拆迁市场秩序举报电话(010-64409883),并设专人接听和记录,受理对拆迁单位、拆迁评估机构、区县国土房管局违法违纪情况的监督和举报。

  2、市局建立拆迁管理系统网站,及时公布清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并接受网上投诉。拆迁单位、拆迁评估机构、区县国土房管局自查和整改报告等文件,也可以通过网上报送。

  3、清理整顿期间,市局暂停审批房屋拆迁资质。

  房屋拆迁工作,关系到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各区县国土房管局、各拆迁、评估、拆除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都要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学习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文件的通知》精神,正确处理首都城市建设发展大局和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清理整顿拆迁市场秩序的工作,并通过这次清理整顿工作,规范和净化拆迁市场秩序,树立拆迁行业的良好形象。

  特此通知

                                二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附件:1、《房屋拆迁单位资质情况自查表》

          2、《房屋拆迁单位实施拆迁情况自查表》

          3、《北京市房屋拆迁单位项目考核表》

          4、《拆迁评估机构自查表》

情绪管理的知识范文4

抑郁症是一类以情感障碍为主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情绪低落;其二,精神意志减退;其三,思维迟缓;其四,对未来充满绝望;其五,孤独感和绝望感充满内心。部分抑郁症严重者会出现自杀想法,抑郁症严重者会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治疗抑郁症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92例,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实验组中有16例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98±2.49)岁,平均体重为(68.12±5.55)kg。对照组中有17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01±2.52)q,平均体重为(68.36±5.48)kg。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实验组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开展机体讲座,讲述抑郁症出现发展以及治疗效果、康复措施等,目的是为了让病人熟悉抑郁症,同时熟悉个体的应对方式、看法以及态度,鼓励病人和病人家属积极的面对疾病;其次,帮助病人识别自动思维和歪曲认知的基本模式,积极有效的指导病人坚持记录自己相关的感受、活动以及想法,特别要详细的记录病人抑郁情绪时间、自动想法以及行为反应等。作为治疗师可以从病人之前处理生活事件的习惯等研究病人常常使用的应对方式;其次,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将病人出现的负面事件实施情景模拟,同时治疗师要指导病人通过一种或者多种的解释来模拟之前的认识。

1.2.2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仅仅采用个体化运动疗法,在专家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和身体基本状况来进行合适的运动项目,每一种运动项目都达到一定的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

1.3 观察指标

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依从率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量表评分、抑郁评分量表评分等参数指标。

依从性判定标准[2]:住院期间高度配合医生的相关治疗且高度配合心理护理为依从性高、住院期间屡次外出且拒绝服用相关药物等为依从性差。

焦虑评分: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抑郁评分:50分-59分为轻度抑郁,60分-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患者依从率为93.48%(43/46,43例依从性高、3例依从性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78.26%(36/46,36例依从性高、10例依从性低),实验组患者依从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6.25±6.25)分、(65.14±6.18)分,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5.99±6.33)分、(65.28±6.15)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0.00±1.15)分、(42.26±0.08)分,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6.87±5.48)分、(57.12±5.51)分,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相关研究证明,让抑郁症患者保持轻松且愉悦的情绪能够帮助其树立强大的治病信心[3]。合理运用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通过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够建立起战胜疾病的I型内心,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继而督促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那么,相对于抑郁症比较轻的患者,采取功能锻炼方法能够起到有效作用;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加上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依从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张阔,王春梅,王敬欣等.抑郁症患者认知重评和分心情绪调节的有效性:ERPs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6,36(3):245-250.

情绪管理的知识范文5

论文关键词:卓越计划;大学生;情绪管理

“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大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在企业学习一整年,这就意味着此类学生比普通的大学生提前进入到社会环境中,企业与校园的环境有较大差异。来自于工作环境和精神层面的双层压力需要学生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掌握自我调节、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使大学生能客观面对工作环境、快速适应环境,是顺利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个性化都较强。突出的个性是创新的基础,但也是难以融入团队,与人相处合作的基点。因此怎样在一定程度上柔化其个性,使学生遇事冷静、不冲动不产生激烈行为,是当前学生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对情绪管理的认识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情绪管理则是用正确的方法认知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调节自我的情绪,放松自我情绪。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个人较好的融入团体,实现和谐共处。

1.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校园里的一般大学生从未离开过校园,始终在比较单纯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稳定,生活经验比较少,面对复杂紧张工作环境的心理素质较弱。容易出现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好,人际关系紧张。往往遇事烦躁,不冷静,稍有刺激就产生过激的行为;或者怀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出现沮丧、消极行为。这都是不会情绪管理的表现,不能清醒认识自己的情绪,不会运用适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2.情绪管理对“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大学生的重要性

“卓越计划”要求学生要在大学阶段就到企业工作,并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进入企业之前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从容应对即将要面临的全新环境。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标志,积极的情绪对学生的生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学生掌握了正确情绪管理的方法,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在工作生活中就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去积极面对。在面临高压、紧张、快速的工作环境时,会进行适当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同时也会合理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对融洽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这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有重大的意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

1.学校教育体制忽视对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依存环境,当前大多数高校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专业能力的培养等,对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与之相比,当前教育体制下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历练却显得不足。尤其是在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没有较好的体现对于学生情绪管理的培养,没能较好的做到人才培养的全面平衡。如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缺乏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心理辅导的教师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等方面没有突出的地位,有些高校甚至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专职人员等。

2.企业缺乏对学生的情绪管理

“卓越计划”提出之前,企业较少的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即使有参与的,也多数局限在接受部分大学生实习,由于这类实习具有短暂性(几周到一两个月不等)和临时性,企业只能提供一些非重要的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锻炼十分有限,更谈不上对学生情绪问题、心理问题的管理了。

3.家庭对学生情绪管理认识不足

家庭虽然是学生依存的主体,在上大学之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程度会逐渐弱化,特别是心理的依赖。加上多数学生到外地就读,使得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也变得间接化了。多数时间只能通过电话、视频等间接方式进行沟通,当学生有了情绪问题一般都不会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一方面他们认为告诉家长只会让家长担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另一方面认为家长的思想老了,即使告诉他们,家长也不能提供更好的办法。因此,多数学生都是抱着“报喜不报忧”的态度与家长沟通的。有些家长没事时不闻不问,出了事情就将所有责任都推卸到学校一方,这对于学生情绪管理都是十分不利的。相比之下,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社会就业状况等,对学生情绪管理认识不足。

4.学生轻视自我的情绪管理

由于高校较少开展心理学的课程,使得大学生们在遇到情绪问题时,轻视情绪管理,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情绪问题,或不能准确的看待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不懂得怎样应对。一般自己忍着,受着,久而久之使得情绪严重积压,当时虽然不爆发,但长期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个别学生当时可能就爆发了,出现出格的、激烈的、报复性的行为,严重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甚至影响高校的声誉,危害社会。

三、“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多方面的,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需从学校、企业、教师、家庭及学生个人等各个方面着手。

1.学校将学生情绪管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要在学校学习3左右年时间,学校担负着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锻炼心理能力的使命。因此高校在制订各项制度时都需要全面考虑,将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彻其中。尤其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中要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对于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将情绪管理的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一入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大二大三阶段,第三阶段是即将进入企业进入社会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情绪状态,相应展开形式多样的教育和管理。可以运用演讲、讲座、专题、影评等方式进行模块化教学,突破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的环境中教会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

除此以外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在学生入校时向家长宣传心理教育知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运用心理知识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入学后保持与家长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情绪管理动态,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

2.企业开展专业与情绪管理双重考核

“卓越计划”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配合,这就意味着企业也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高等人才培养的使命。企业在承担这一使命时除了要注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升华培养外,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和历练,特别是对于学生自我情绪管理和识别他人情绪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团队中与人相处,在团队中被领导与领导他人的能力。在考核中要有专业绩效和协作心理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3.教师以自我为榜样,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

教师作为校园内外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在“卓越计划”背景下,除了专职在高校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外,还包括在企业工作承担学生教育的企业导师。在校教师和企业导师本身工作的压力都很大,自我本身都会有些情绪,二情绪本身无好坏,关键在于怎样有效的对情绪进行管理。在校教师和企业导师首先要学习情绪管理的有关理论,并亲身实践,先做到对自我情绪进行管理,不把消极的态度和情绪带给学生。在面对学生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带着积极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生、教育学生,进而影响学生。其次要学会时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当发现学生出现情绪问题时,及早进行了解、疏通和管理,避免不良情绪积累,防止恶性情绪爆发。

4.家庭从侧面对学生开展情绪管理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家长要与学校同时承担各自在学生心理教育上的责任,要充分认识家长在学生心理教育问题上的重要性。尽可能做到定时与子女、班主任辅导员进行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各项表现,尤其要重视其遇到的各类问题,包括学习中是否遇到困难,情感上是否遇到挫折,工作中人际关系处得怎样,特别对于即将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等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安慰,使他们在心里有所依靠。

5.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情绪

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要学着自己管理自我的情绪。作为“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学生,需明确自己所肩负的使命,积极配合学校企业等各项安排,不仅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深造,也要注重对自己心理的学习。学会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并适当表达情绪,以合理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具体情绪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宣泄情绪、转移情绪、提升情绪来提高自身管理情绪的能力。

情绪管理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管理 自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42-02

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环境复杂。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大学生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能独立自主地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不断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顺利融入到集体和社会之中,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和完善自我。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此,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一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能动性,有效整合自身资源,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教育活动。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体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具有鲜明个性化,但独立意识欠缺,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学习动力不强,不善于调控情绪,自律观念薄弱。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约束、调控自己的行为,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自省自励,提高自我,规划人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掌握自己生活的方向盘,为步入社会和适应社会做准备,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健康成长。

二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内涵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生活管理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他们处于家庭的中心,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生活上依赖父母,缺少生活经验,缺乏独立性,自理能力差,一旦远离家人,失去照顾,就变得手足无措,生活混乱无序。因此,大学生要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摆脱依赖心理,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走向社会。

2.大学生的学习管理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急速发展,要求每个人善于不断获得知识。大学给予了学生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自,大学生需要学习管理,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排除各种干扰,进行自主学习。要善于选择学习内容,构建清晰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大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主宰学习生活,主动探求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具备学习管理能力,大学生才能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丰富知识技能,让自己将来处于人才竞争的不败之地。

3.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大学生的情绪易兴奋,易冲动、易波动起伏,经常因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消极的情绪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情绪管理能力是大学生未来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心理素质。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那么将来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或各种挫折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冲突,导致心理疾病。

三 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大学生拥有广阔的自主空间,拥有更多独立面对并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为一个关键的课题。

1.形成积极的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意识是实行自我管理的基础,积极的自我管理意识使自我管理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正确地对自己进行定位,确立自我管理意识,才能有效地开展自我管理。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因此,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理念,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管理意识的自觉性,树立自主感和责任感,这是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重要途径。大学校园是大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完善自我的地方,大学生应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使自我管理意识走向理性,把握好自我,积极进取,努力成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2.学会自理

作为一个大学生,只会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独立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掌握独立的生活能力是现代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条件。自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使自己的生活日常起居、个人卫生、饮食条理有序。制定一日生活制度是促进自己生活条理化的有效办法。自己给自己制定作息制度,对自己的时间有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来完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日生活有一定的规律,这既有利于完成自己的计划,又有益于身心健康。大学生在时间规划、生活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不断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生活的强者。

3.学会管理学习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课余时间非常充裕,更多的是需要自学,这就需要大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性,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要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确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总结适合本专业的学习策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广泛学习,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接受各方面的锻炼,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所学专业特点及自身特长,有选择地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巩固和拓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学会调控情绪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容易失控、极端化,呈现不稳定状态。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情绪沟通、情绪控制、改变认知、合理宣泄等方法,将冲动、抑郁、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遗忘或转移。要学会寻找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在痛苦、打击和逆境面前,有效进行自我鼓励,获得力量,在挫折中振作起来。只有通过情绪的自我管理,大学生才能增强心理承受力,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情感的主人。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人才。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生活适应、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交友恋爱、择业求职等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对于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