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1

一、食品行业质量成本管理特征

(一)具有分层核算的特点

由于食品行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比较大、质量要求比较高,而有些食品原材料容易变质。所以很多食品企业就近选择原材料的产地设立分公司,并且分公司采用独立核算的方法,质量成本的核算也是分公司独立进行,总公司定期进行汇总,制作质量成本报告。

(二)质量成本的核算、分配以食品品种分类进行

食品企业的产品品种多、批量小,质量成本的归集分品种进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分析、核算相关的利得损失。

(三)质量成本的控制以分阶段方式开展

一种食品的生产销售分为多个阶段,既包括产品生产之前的市场调研阶段,也包括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应该对产品的每个阶段点进行质量成本控制,为后期食品企业整体的质量成本控制做好工作准备。

二、食品业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成本管理缺乏正确认识,部门之间不能有效配合

完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一般由多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若不能共同发挥其作用,则企业无法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食品行业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不仅仅是管理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的工作,也是企业各个部门共同的责任,一些食品企业忽视了其他部门的责任,使质量成本管理体系难以开展。有些食品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时,各个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逃避责任,互相推卸责任,使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陷入混乱状态。在有些食品企业中,各部门收集的数据没有条理性,没有关联性,由于各个部门没有统一指导工作标准,致使其统计的数据没有相关性以及相互重复,数据的实用价值不高。

(二)没有形成完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的食品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其大多数资金的规模都比较小,经济实力也不够雄厚。有些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销售额的增长,追求利润,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够严格,忽视了产品质量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还有一部分食品企业虽然开始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但由于缺乏全面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不了解企业在整个食品行业中所处的地位,致使这些数据难以得到合理应用。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分析方法过于简单,对于质量成本数据的管理仅停留在收集和简单对比层面;另一方面,没有对质量成本的具体构成科目进行分析,很难判断其构成的比例是否合理。

(三)质量成本的核算不精确,与实际不符

质量成本管理由环环紧扣的各部分组成,其工作的大前提是对数据进行精准核算。据现状来看,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质量成本定义是导致企业管理层做出不正确决策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数据核算范围较窄,只把质量成本当作财务会计的一种范畴而忽略因质量问题导致的信誉损失,以及市值下降这种非显性成本。从另一方面来讲,质量成本科目并没有被准确定义,而是被分解成了其他的科目,从而加大了核算的困难程度,造成了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无法如实反映企业质量情况的状况。有些食品企业对一部分质量成本内容定义是不够清晰、明确、设置的质量成本科目不正确或不恰当,并且对数据的采集比较粗略,那么都会使得企业质量成本核算很难真正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

(四)进行的质量成本控制是无效的

如何有效进行控制是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大多数的食品生产企业没有发现并找到其质量成本控制的薄弱点,更没有找到关键的控制点。产品的整个价值链的断裂,使企业忽视了质量成本的全局控制,把控制的重点只放在了生产阶段,没有从开始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以及开发到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等一系列产品的价值链进行考虑,特别容易忽略产品的设计环节的重要性,而实际上有20%~40%的质量缺陷出现在了这个环节。大多数的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中只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的其他因素对质量成本的影响,这种质量成本管理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要求,继续维持这种成本管理,只会更加削弱企业在同行业间的竞争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改善质量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质量成本管理应全员参与,增加各部门的配合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带头加强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引导普通员工参与到其中,增强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把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统一起来,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企业应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行追究问责制,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深究原因,责任具体到个人,建立相关的奖惩责任制度,严格实施。管理层应对各个层次起到引导、指挥、协调作用,结合食品行业自身的特点,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利润。企业应该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形成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此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应共同发挥作用,帮助企业做好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食品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必须全面开展,形成完善的核算和统计体系,在数据的统计、核算、考核等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以后的方向和目标,要落实到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因此,质量成本管理重要的环节是改进和控制,企业需要足够重视并落实好。

(二)应形成完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食品企业应该立足企业本身,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建立相应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以促进企业高效、快速地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应将企业的质量目标与质量成本目标相结合,确定共同的目标方向。其次,应该规范员工和部门的责任、权限,增加考核条例,体现质量经济性。最后,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设置合理的质量成本构成内容及科目,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权限责任,协调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三)准确核算质量成本

食品企业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质量成本的核算工作具有标准化程序,且操作简单。企业应该归集和核算质量成本的相关数据,并且要对其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以及目标。其次,对得到的与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相关的数据进行检查,以确保正确,利用各种表格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方便核算使用。再次,应明确质量成本的项目,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忽视企业的隐性成本。最后,对质量成本进行分项统计,并分类核算。

(四)增加质量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食品企业应发现质量成本管理的薄弱点,找到关键控制点,从原材料采购的全过程、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以及销售加以考虑,不能忽略设计环节,明确降低成本并不是控制的目的。质量成本控制和核算是紧密相关的,企业应在产品质量成本的预测、核算以及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总结出企业产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各个方面总结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为企业的下一步工作明确目标。企业应当立足整体,重视不同阶段的产品质量成本的控制,并且倡导和引领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控制的环节,以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控制。

(作者单位为山东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国华,贝金兰.质量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2

被引进的同业团队主管一般是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原公司是绩优业务员或储备主管,因没有进一步上升空间或晋升难度较大而换一家公司任职主管的(也包括原公司承诺给其晋升但未兑现的);二是在原公司做得不好,被淘汰或主动离开寻找新机会的;三是之前已经离开行业但因种种原因又再次回到行业内的;四在原公司做得比较好,因原公司人事/政策或某些方面发生变动,新公司给予的名单/待遇又较有吸引力而跳槽的。以上的几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较少,不在掌控范围之内,并且对电销团队主管来说带团队成员换工作是有较大风险的,越是做得好的团队越是如此。笔者多年来也很少见到这种情况的主管平级跳槽(除非是另外给其一个更高的平台,比如原来是团队主管,到新公司后晋升为部门经理,但这种情况对于该团队和用人公司来说会面临其他的经营风险,此处暂不讨论)。综上,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同业引进的团队主管大部分还是偏弱的――这也是目前寿险电销市场团队主管的主体情况:80%以上主管所带领的团队是月业绩低于10万的“弱体团队”(具体分析见《寿险电销TL的选拔策略》一文)注1,在原本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来到一家新公司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对同业引进的团队主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就势在必行。

目前行业内很多人对“培训”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培训”就是“上课”,因此需要强调一下,本文涉及的“培训”更主要是结合受训对象的实际工作开展的“培养、训练与帮助”。按入职时间,同业引进主管的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适应期”、“发展期”及“提升期”,“适应期”对应其任职的前两个月,“发展期”对应其任职的第3-6个月,“提升期”对应其任职的7-12个月。这其中“适应期”培训是同业引进团队主管所特有的,“发展期”、“提升期”培训与内部晋升主管的“任职初期培育”与“提升培育”两个阶段相类似,但因为培训对象本身已经是具备一定从业经历的有经验人士,因此在这两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应该更短,效果也应该更好。此部分内容在《寿险电销TL的培育》注2 一文中已有详细阐述,大家可以参考应用,这里不作赘述。本文重点讲述“适应期”的培训应如何开展。

顾名思义,“适应期”是同业引进主管到新公司任职的初期,还处于适应、磨合阶段。这一时期的培训重点是使新引进主管充分了解新公司的基本情况,带领团队快速完成与公司的衔接,顺利完成过渡。在适应期对引进主管的培训应着重于四个方面,包括知识类、技巧类、规划类、沟通类,下面分别看一下。

知识类:主要包括公司/股东基本知识、基本法、产品知识、名单背景及管理规则、营运/品质管理规则等。这些内容是新引进团队主管开展工作的理论基础,必须在任职首月彻底掌握,可以通过集中授课及讲解来完成初步培训,但要注意只进行讲授类培训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还需要结合考试、通关等形式使受训人员充分掌握。

技巧类:此处主要指上述知识类内容的有效应用,例如如何持续强化业务员对公司的认知、强化人员留存意愿并有效向客户进行介绍、如何结合团队人员情况落实产品拨打安排、如何利用基本法推动业务员业绩提升、如何有效运用不同类型的名单并做好名单检视、如何按照公司要求的营运/品质管理规定开展业务……对同业引进的团队主管来说这些技巧需要新任职公司的“资深人士”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避免其完全按照在原公司的经验操作执行甚至乱做一气而产生冲突及不适应的情况。

规划类:一般来说,新引进的团队主管所带领的团队初期业绩平台不会太高,如何帮助其设定一个合理的成长路径及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而初到新公司的团队主管往往有大量的事情要去做,这时候就需要有人(一般是其直属主管)帮助其厘清重点,明晰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协助其逐步达成团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关于成长路径及目标的设定,因同业引进团队主管大部分会享有聘才或享受基本法的打折考核,在设定目标时完成聘才目标或达成基本法考核是一个基本线,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根据团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制定出既符合团队实际情况又满足公司要求的发展规划及目标。时间上,建议制定6个月的发展规划及目标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享有聘才的主管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既业绩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聘才结束后,收入不下降”的原则,否则会容易出现团队主管在聘才结束后收入大幅下降从而离开的情况。在完成了6个月的整体发展规划及目标设定后还需要帮助团队主管逐月分解核心工作,并在每月实时追踪落实,视实际情况适度调整,以确保阶段目标的达成。这项工作最好在主管任职半个月之内完成,而前两个月是目标达成及该主管树立信心、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务必管理到位。

沟通类:到了一个新环境,涉及到的人、事、制度等方方面面都会与之前有所不同,而各家公司人员的沟通习惯、沟通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一句俗语说“80%的误会都是由沟通不畅产生”,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这就需要帮助新主管尽快熟悉相关人/事,了解新公司的沟通规则,尽快适应新环境。之所以将这一部分单独一提,是因为笔者见过由于沟通问题产生的误会和纠纷实在是非常之多,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之大,轻则在后续工作中持续磕磕绊绊,重者情绪爆棚人员离职,而此类问题一旦发生也较难处理,当事双方都委屈,主管领导也为难。电销中心本来就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地方,员工又太过年轻,此类事情应尽可能避免。

前两个月的“适应期”适应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引进团队的后期发展,而引进团队在前两个月所贡献的业绩一般都不多,主要是后续持续提升后所能产生的贡献,因此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个阶段也是雇佣双方互相深入了解的关键阶段,能否把引进的团队由“XX公司的团队”变成“自己的团队”、将对方由“身在心不定”转变为“心定力一致”的状态,也基本是由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否到位决定的,因此在这一时期做好相关工作,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套用一句歌词来说,叫“怎么爱他都不嫌多”,可千万不要是“面谈时热情似火,引进后打落冷宫”,如果是这样的话,为双方着想看,还是不要引进为妙,否则一定难以达到开展同业引进这项工作的目的和效果,而且会对公司在市场上的声誉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3

关键词:食品加工;中职;教学改革

食品加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食品加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食品生产、成品分析、质量控制、工艺设计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主修课程为畜产品加工技术、焙烤加工技术、果蔬贮藏与加工、食品检测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食品机械设备、食品工程原理、软饮料加工工艺、食品标准现法规等。本文主要探讨了我校如何进行食品加工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修订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为了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科学合理地划分课程类型。以往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大多照搬普通院校的模式进行,设置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模块。这种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占主要地位,实践教学可以说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物,是为验证理论服务的,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很难办出职业特色。2.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设置课程。在设置课程时,打破学科体系,合并相关课程,减少课程门类,减少相应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不强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需、够用”为原则。如可把有机化学、食品化学和食品营养学进行有机地结合,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分析有机地结合,把机械制图、化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有机地结合等。

二、专兼共融,校企共建,打造国家一流教学团队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结合区域经济及食品加工行业的人才需求,增强专业带头人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专业规划能力的提升,使其成为攻坚克难的领头人、专业建设的领航人、教学团队的领军人、专业领域的领引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与相关的企业和单位合作,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建成“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过硬”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三、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按照贴近生产、自我发展的建设思路,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同时具备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功能。校内实训室的面积及装备能基本满足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要求,实训开出率为95%以上,实训室可以向学生开放;有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训的课程占有实训的课程总数比例的40%以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院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遵照校企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建成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实行仪器设备、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专业课程设置紧跟食品营养、食品加工发展的最新动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前四学期通过工学交替的形式,使学生初步具有专业基本技能和食品生产技术、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品质管理的岗位群职业能力。第五学期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使学生在学校“模拟岗位”获得订单企业就业岗位的基本工作技能;第六学期学生在订单企业“真实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教师辅助管理,采用校企共同考核制度,使学生达到就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五、调整课程设置

基于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现代食品企业需要,调整课程的设置,核心课程为粮油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技术、肉品加工技术、乳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技术和食品质量管理等,同时增加了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为适应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的要求,将“双证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

六、示范引领,开展合作交流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 教学模式; Oracle; PDCA; 实践教学; 提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5-44-03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Oracle based on PDCA

Ou Jing

(Concord University Colleg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15,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 center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Oracle database course teaching, the PDCA teaching idea, which takes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 and the ability as the core, is adopted. To run the PDCA teaching idea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to develop the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DCA cycle,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whole teaching activities,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are improved, and students' abilities of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rg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re improved thereby.

Key words: teaching mode; Oracle; PDCA; practice teaching; promote

0 引言

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的程度,数据库的建设规模、信息量和使用程度是重要标志[1]。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跨平台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其课程教学集理论与技术于一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属于知识型和模仿型人才,查阅资料的主观能动性差,缺乏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2]。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应探索出适应时代的新型计算机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

1 课程教学模式概述

本课题在PDCA理念的指导下,结合Oracle课程的实际,讨论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社交媒体环境,将教学过程完整纳入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协助学习方式、竞争学习方式、研发学习方式等完成教学,以期培养出计算机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该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PDCA(Plan-Do-Check-Act的简称)循环是品质管理循环,针对品质工作按规划、执行、查核与行动来进行活动,以确保可靠度目标之达成,并进而促使品质持续改善。

⑴ 规划(Plan):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提出总的教学目标,需要对现有教学方法评估和对改进行动进行规划,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比较分析和程序量化分析手段。

⑵ 执行(Do):把计划目标和措施进行具体组织实施和落实,包括修改工作流程和教学方法等。

⑶ 查核(Check):把教学的结果和预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发现问题,查明原因。该阶段需要投入人力对关键问题进行检查。

⑷ 行动(Action):根据检查的结果来改进教学工作,对成功的经验给以肯定,形成标准;对失败的情况总结教训,并提出修改计划,转入下一个教学周期[3]。

在这四个阶段中,还可以具体分为八个步骤,即:①分析现状找出问题;②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③抓住主要原因;④撰写改进措施计划;⑤执行措施,实施计划;⑥检查教学效果,发现问题;⑦总结经验,纳入标准;⑧遗留问题转入下一周期。这样循环往复,周而褪迹每循环一次都有新的内容,教学质量也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 该教学模式特点和实现方式

2.1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大环,每个教学子任务就是一个小环,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若干个子任务组成,子任务的完成质量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劣程度。

任课教师在教学任务初期就需要完成整个教学质量体系的搭建,灵活全面地设计教学子任务和巧妙设计重点知识点的问题。针对该课程的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主要有: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原理;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采用E-R图方法,完成概念模型设计;应用关系数据库理论设计,评价数据库;借助SQL语句和PL/SQL语句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并完成数据库代码设计;数据库的管理(主要是数据库对象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安全、并发控制、事务、备份与恢复等)。

2.2 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

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基础章节的完成质量影响高阶章节的教学。

根据Oracle是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特点,利用螺旋式教学法将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阶梯性提高,即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按照“课程计划”、“知识要点教授”、“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实践模仿”、“课堂实践”、“课后知识拓展”、“总结提高”的过程展开[4]。在课程计划中,通过课程内容制定课堂教授内容,并提前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上课堂知识预告信息;在知识要点教授环节,通过真实的应用场景明确教学任务与目标,展示要实现的功能;在教师操作演示环节,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在学生实践模仿环节,学生以独立完成单独任务的方式进行操作实践,教师现场指导,答疑解惑,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常见错误进行集体讲解,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积累,提供错误案例集,供学生参考,在课堂实践环节,学生综合应用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实践完成后填写每次教学单元的实验实训报告;在课后知识拓展中,通过布置和章节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互动交流完成;在总结提高环节,师生共同总结,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2.3 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

前述四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课程计划、课程教学、课程评估、课程完成不是独立的。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引入基于Oracle数据库开发的软件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掌握了数据库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后,通过实践开发巩固应用所学Orcle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以一个Oracle数据库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从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开始,介绍实体关系设计、系统逻辑结构设计、系统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系统存储过程设计、触发器设计、数据导出和初始化设计等,在全过程实例系统开发中,让学生体会数据库技术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同时掌握各个知识点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5]。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不但巩固了课堂教学知识,也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并且在实践过程能能牢牢记住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对知识点的了解不再是纸上谈兵。

2.4 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

教学是执行阶段,没有这个步骤,整个教学质量环就是空谈。

教师和学生共同通过构建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验教学、课外项目引导式大作业等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平台,充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授课、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型社交媒体,关注Oracle领域的顶尖人才,同学间通过互动,在学习过程中实时记录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其他同学参与讨论交流,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课程学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积累。

3 结束语

在Oracle教学中,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传统灌输模式,创建以PDCA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以便在教W中能有效地控制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更应该通过社交媒体与学生沟通,以充分了解教学的主体――学生,真正体现出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此外,教师还应从国家和学校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时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实施多种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并逐步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摆脱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模式的束缚,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学习情趣,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推动Oracle 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建荣.Oracle DBA工作笔记:运维、数据迁移与性能调优[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2] 李海平,刘金锋.《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2016.9:20-23

[3] 白天,杨志,邱自华.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racle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2016.9:29-31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192-02

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发展以后,电子技术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电子技术的发展解决了所需人才的顾虑,高等职业院校的应用电子专业的培养周期以三年居多,它和传统的本科段人才培养有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电子技术领域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说成了

我们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以及发展的指南针。

一、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相关介绍

(一)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应用电子技术方面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掌握设备的操作、品质管理与设备维护、电子仪器仪表应用、检测与维护,适合电子产品的局部设计以及电子工程、民用家电等行业的产品生产开发、调试销售工作,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人才的业务培养要求

1.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1)掌握基本单元电子电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掌握电子整机电路的读图与定性分析知识;(2)掌握电子产品维修的一般方法与技巧,了解电子专业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3)掌握单片机控制系统基本结构与运行原理;(4)了解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

2.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1)具备对电子元件熟练的检测应用能力,对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改进和设计能力;(2)对家用电子产品、仪器仪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一般维修能力;(3)具备电子产品生产的管理能力,在生产一线生产操作的能力和技术指导能力;(4)具备计算机操作、硬件维护和软件应用的能力;(5)具备电子产品的营销初步能力。

(三)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实训条件

参照企业的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有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EDA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电子测量实验室,摄像编辑实验室,数字声像实验室,综合实训室,彩电维修实验室,全自动生产装配线,工业级的SMT生产线。

二、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需要建立的是“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双证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毕业证书所对应的是公共基础课和基础理论课以及素质教育等培养模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则是体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职业性特征;职业技能这个模块;然而在实际教学环境里面,往往忽视双证所占的比重。

(二)高职段教材的选用需要更加细致的斟酌

目前高职段应用电子专业所选用的正规出版的教材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是本科段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以及教师自编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讲义或出版教材比例很小,高职教育与本科的教育是不一样的,不论从人才培养的年限与知识深度上都有着较大区别。高职是突出应用为主。本科以研究为主。

(三)应用电子专业教学资源整合不够到位

高等职业院校应用电子专业除了常规理解的校内教员、学生、实训设备以外。重视引进社会资源,开放办学,外字当头,围绕“特色与创新”开展专业内涵建设。给校内学生与社会培训生以交流机会,学校与企业以合作机会。

(四)应用电子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不够完善

提高高职段应用电子专业学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因此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用电子专业有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EDA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电子测量实验室,摄像编辑实验室,数字声像实验室,综合实训室,彩电维修实验室,全自动生产装配线,工业级的SMT生产线建设不到位。

三、相关建议

(一)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

高职段的应用电子专业的教育既不同于学术型的本科教育,也不是三年制专科文科专业的教育,从专业设置方面来看,应用电子专业主要是实践,强调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段应用电子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1.引进高技能人才。适时引进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强,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专职教师,进一步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素质,通过引进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加快“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鼓励每一位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践教学等,进一步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参加技术实践和学习,创造条件到相应企业或科研单位实践锻炼,加快“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并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三)高职段应用电子专业的教材选用要更具针对性

不同的教材有其科学性和系统性,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特点,它们凸现的优势、发挥的效用也是不同的。高职段应用电子专业的教材应该做到80%以上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近2~3年出版的教材,教师自编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讲义或出版教材比例>35%。

(四)加强和加大高职段应用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比重

1.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立足于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2.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除了强化常规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外,继续加大生产性实训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巩固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科研、工程等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3.建设特色实践教学。(1)实践教学紧跟行业现状,与现场紧密结合,如:实践教学与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操作资格证书的考证体系、电子设计竞赛等相融合;(2)自行开发和研制实训设备,创造特色的教学环境,在单片机技术实训室和音像技术实训室等实训室的自行研制中,锻炼了教师和学生的应用能力、节约了资金,更重要的是自行研制的实训设备更具备本专业的特色、更有利于实践教学。

(五)进一步加强高职段应用电子专业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进一步加强高职段应用电子专业的校企合作,共同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根据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岗位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教育模式。

总之,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最好的机遇点,抓住这个机遇,拿出一个完善的培养应用型应用电子专业类人才的方案应该是一件最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在“全国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上的发言[J].职业技术教育,2004,(18).

[2]吴爱华.欧盟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二十年(1980―2000)[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6

一、调研目的

找准中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方法与途径,合理、科学地编排制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提升职业学校服务学生、企业、社会的能力。

二、调研思路与内容

(一)调研思路

成立专业调研工作小组,确定本专业的调研流程、调研区域、调研对象、调研方法,收集相关原始资料。

1.确保调研工作力度

为加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调研工作的力度,提高调研的效率和质量,充分运用各校在本地区的调研优势来开展企业调研,以确保调研的广泛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调研区域及对象

调研区域为江苏省,对象为江苏省内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大、中型机电技术应用类企业及部分毕业生。

(二)调研内容

1.企业调研

被调查企业基本情况;被调查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群及对应岗位职责与能力素质要求;被调查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及课程设置的建议。

2.毕业生调研

毕业生基本情况;被调查人对学校各方面(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的评价;被调查人的工作岗位、胜任情况;被调查人对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及课程设置的建议。

三、调研方式与对象

(一)企业调研的方式和对象

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单位进行调研;网络调查、电话调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进行调研。

对象:无锡市轨道发展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压开关技术(无锡)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

(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方式和对象

方式一:实地问卷调查,或通过E-mail、QQ问卷调查形式调研不能实地走访的相关毕业生。

方式二:通过电话沟通的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调研,并填写相应调研表。

对象:本专业已就业毕业生。

四、调研数据分析

(一)机电技术应用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先进制造业将向“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高附加值创新型制造业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有一支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技能人才队伍。

为实现“两个率先”,江苏省提出了加快建成现代制造业高地和国际制造业基地的目标。2011年,江苏省装备制造工业完成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增长26.2%,对机电类的人才需求也有所增加。

(二)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表明,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岗位:智能化产品设计辅助人员、机电类设备维修人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机电产品品质管理人员、机电设备销售人员。智能化产品设计辅助人员,公司都是选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者从具有类似学习、实践经历的毕业生中选拔。机电类设备维修人员从具有3~5年设备操作工中培养,或从具有类似学习、实践经历的毕业生中选拔。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机电设备销售人员直接从毕业生中选拔。

(三)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企业调查中发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岗位需求调查

表1所示为调研企业本专业毕业生所在岗位及分布情况。由此可知:本专业毕业生涉及的工作领域包含机电产品设计、机电产品生产加工、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机械装配、电气维修、机电设备装配、机电产品检验与检测、机电产品销售、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产品设计辅助人员、技术支持、产品售后服务等。其中机电设备操作、机械加工、机电设备装配、电气维修、生产现场技术服务、设备维护维修、设备管理和维护、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多,机电设备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检验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机电产品生产加工―机电产品之电气控制与调试―机电产品之装配、检测、调试、维修―机电产品之质量检验与控制―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调研显示,企业对机电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安排变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对新进的毕业生主要安排从事机电设备加工操作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维护,工作1~2年后,其中有一部分换岗从事设备维修(包括机械和电气维修)、机电设备改造、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传统的岗位分工在现代化企业中,正逐步被灵活、整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机电综合性任务代替。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PLC、传感器检测、计算机等综合性的技术。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与知识结构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需要他们有复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1.通过表1可以看出,一线熟练操作技工、设备维修工、质量检测等岗位对毕业生需求是很大的,约占59%;一线管理、技术服务、生产关键岗位的操作者(高职大专生)的需求约1/4;生产管理、设计人员等高层次精英人才的需求约占8%。这说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中职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产品制造工、机电设备操作员、机电设备装配工、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工、设备管理员、电气维修员、质量检验检测员、班组长等工作。其他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机电产品设计辅助人员等。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

调查中还了解到,企业除了需要熟练的机电设备操作工,传统机电设备和高新技术设备维护和维修人员也十分紧缺。

调查还发现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企业对机电应用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

(1)对一线操作型和装配型的生产岗位,要求操作或装配的技术熟练,具有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判断设备发生的故障原因,避免盲目生产造成设备的损坏。

(2)对维修、调试和产品售后服务等岗位,要求仪表的使用、计算机测试、系统分析或产品故障分析的技术能力要强。

(3)中型及以上的企业对机电设备的操作工要求能熟练操作,并知道基本的维护方法。小型企业对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等设备的操作工,要求既能根据加工的技术要求进行编程,又能熟练操作。两者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型以上企业分工细,而小型企业要求技术技能全面,也就是需要多面手。

3.主要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企业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外,几乎都提到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其中以职业忠诚、团队精神、吃苦奉献精神最被企业看重,70%以上的企业认为这非常重要,30%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制图识图能力有约85%的企业认为非常重要;机械基础知识有超过80%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机电技术应用能力和机电设备装配调试能力有约50%以上企业认为非常重要;另外有70%的企业认为员工的新技术学习应用能力比较重要,要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4.企业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合计的占比70%以上,包括机械识图及CAD技术基础、钳工训练、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机电设备装调技术、PLC应用技术等7门课程。

5.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缺陷评价概括有:职校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奉献精神、责任心、上进心和主人翁意识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学习意识较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自立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强,一部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淡薄;职校的课程和实验实习设备等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不能完全匹配;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职业岗位技能还比较弱,专业技能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应用能力不够强。

对泗阳中专的调查发现:

(1)随着大量先进企业的进驻,传统的机加工逐渐萎缩,日益被先进的数控加工取代,大部分企业拥有大量先进数控设备。如苏源铁塔、江苏科盛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高,累积误差小。

(2)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例如,苏源铁塔2008年引进了150多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二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江苏科盛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每年需要30多名职校生。

(3)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而且在职业技能方面要求更高。

(4)企业一方面十分缺乏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的维护、维修人员,另一方面同样缺少传统的机加工人员。

对张家港中专的调查发现:

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面是相当宽泛的,在调研表中的自动化操作工、机电设备维修工、机械装配工、电气维修工、机电产品检验工、机电产品销售员、设备管理员、生产技术服务等岗位,有81%的企业是全选的。但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随着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应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对泰兴中专的调查发现:

江苏省泰兴市是“减速机之乡”,以机电设备、数控设备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和以电子产品、信息产品、生化产品、纺织服装产品、轻工产品、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等为重点的消费品制造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其特征都是以日益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为标志,这些设备的生产、售后服务、维修和维护都需要大量一线机电技术应用人才。

企业对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明确,操作加工、设备维护、质量检验仍将是主要岗位,但要求整体素质较高,这三个方面约占60%;管理及产品营销其次,约占26%。由此可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应该兼顾的是多方面能力。

调查发现所有企业都很愿意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合作,比较愿意接收学校选派教师跟班学习。

(四)毕业生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表2 本专业毕业生的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调查统计表

此外,对机床操作能力、电气控制与调修及单片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分歧;规模较大的企业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和发展后劲比较看重,而小型企业则普遍重视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约50%以上企业认为机械识图及CAD技术基础、机械基础、钳工训练、机械加工技术训练、电工电子、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机械拆装技术、质量管理、机床与电气控制技术、机电设备装调技术、PLC应用技术、维修电工这几门课程非常重要。气动液压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常用电机与调速技术、机电专业英语、单片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这几门课程也非常重要。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合计占比70%以上的有机械识图及CAD技术基础、钳工训练、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机电设备装调技术、PLC应用技术等7门课程。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服务于江苏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整合课程结构

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课程结构以项目化、情境化体系为结构;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选修课,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1.采用理实一体化形式,PLC应用技术与自动线的调试运行相结合形成PLC与自动线调试运行课程。

2.传感与检测技术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也可把传感器技术融入PLC或单片机技术,根据地区不同自行组合。

3.单片机应用技术可与设备维修技术相结合。根据地区需求不同(如南通、张家港、无锡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都需要单片机应用技术),通过选修课程设置弥补地区的不同需求。

4.气动与液压技术、机床电气控制、电气与电机控制为理实一体化课程。

5.增大机械方面的综合技能实训量,如钳工技术、拆装技术,并把自动线的安装调试融入PLC与自动线调试运行课程,增加知识的综合性。建议这类课程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在企业现场定向培养、有目的授课。

6.电气控制、电机控制、机床电气也可根据地区需求不同,设置成电气与电机控制或机床电气控制、常用电机与调速控制。

7.地铁轨道交通相关的机电设备维修课程安排在选修课中开设。

8.为提升学生机电产品设计能力,可增设有关特色选修课。

(二)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校内实习+校外企业实习;

3.订单定向培养;

4.教学过程与实际项目建设结合。

(三)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环节。聘请企业工程师、能工巧匠给学生授课,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管理、专业技能。

(四)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本着“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先进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把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放到企业中进行(如机械加工训练,由教师在企业现场授课),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中引入企业工作项目,聘请企业业务骨干指导实践教学。

(五)吸纳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组织协作组内专业骨干开发教学软件资源。

(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七)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1.专业师资应是具备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2.聘任校外专业技术人员为特色选修课讲师;

3.聘任校外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院校知名教师为工程训练项目的特聘辅导员;

4.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学习锻炼,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企业在使用新设备、新知识、新工艺过程中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八)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