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国民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国民素质教育范文1
关键词:教师;家庭;社会;结合;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137-01
20世纪后期,我国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引起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其实,早在20世纪初,中华大地就发生过令世人瞩目的教育大变革,著名的教育家张謇先生就是推动这一变革的功绩卓著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实现“通识”、“新知”、“通才”、“完全之教育”,培养“健全之国民”等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当今素质教育的推进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以优良的师资队伍保障素质教育
当年,张謇先生就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高质量的师资是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关键。他说:“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更要有爱心,有高尚的师德,“苟无慈爱心与忍耐心者,皆不可任。固不纯恃学业之优,为已足尽教育之责也。”他希望教师要有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有“死后求活,惟持教育”的决心,有“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高尚情操,有“孜孜向学,力求精进”的治学精神,有勇于实践、“知行并行”的科学态度,有“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宽广胸怀。这一思想精髓对于今天推进素质教育无疑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当今,搞应试教育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反倒是轻车熟路,可以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大搞题海战术,而搞素质教育不行,必须面对全体,研究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研究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树立首先教会学生做人的素质教育观。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如果不会做人,那就毫无意义,甚至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还要做大量具体的工作,自觉增强教科研意识,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何来高素质的学生,正如张謇先生所言:必须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
二、以成功的家庭教育推动素质教育
纵观张謇的家庭教育观,主要有以下特点:(1)既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体能训练和性格培养,保证孩子在各方面全面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质;(2)既重视言传,更重视身教。“既生为人,当尽其职”、“与其得贪诈虚伪的成功,不如光明磊落的失败”,张謇对孩子实施“当尽人职”的人格教育,实施“留一二有用事业”的务实教育;(3)重视良好家风的建设。他继承了张氏家族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张氏家族特有的“张氏家风”。
面对市场经济,竞争力增强,对知识、技术和能力的需要愈来愈迫切,家庭也愈来愈重视子女的智力投资,却放松了对其品德的要求。再者,市场经济重视个人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诱发了一些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受其影响,一些青少年没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没有应有的法制观,缺乏做人与处事的基本常识,这些都或多或少与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有关。再者,一些家庭对子女的娇生惯养、偏爱溺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掩其不善”、“爱忘其丑”,不但“恣其所求”,而且“恣其所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人们常说,家庭教育是基础。就素质教育而言,家庭教育确实有着学校与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以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单位,有着特别的亲情之爱,有着父母与子女血肉凝结的淳朴感情,相互之间,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感染、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更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张謇的家庭教育观启示我们: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认真抓好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最基础部分。
三、以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素质教育
加强国民素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社会性;艺术考级;思考
中图分类号:J0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自身文化艺术素养的提升越来越感到迫切。在这种迫切性不断加强的前提下,我国社会性的艺术考级事业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各行其是到逐步规范的发展过程。十几年的发展,这一事业在整个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总体上的受众数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考级,已经成为人们对自身所掌握的艺术门类的水平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艺术考级的发展情况如何?它的意义何在?目前又存在那些问题呢?如能对这些都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对有意于参与考级人员的自身学习,以及如何正确运用考级来对自身的水平进行衡量,是有很大好处的。
一、社会性艺术考级的推动因素
社会性的艺术考级是由一些在各艺术门类具有相当权威性的艺术家、理论家和评论家发起,并迅速得到社会上广大群众所响应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发起者还是响应者,其目的都是想通过这种对于艺术水平的测试及定级,来规范社会上业已存在的艺术教育活动。使这种有偿教育活动的成果,能在一种规范性的考核下接受专家及广大受众的评判。由于在相当一个时期的实践中,艺术考级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加上各方面对其深入的宣传,社会大众对考级认知度的不断增强,促使全国的艺术考级活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那么到底有那些因素在推动着艺术考级的发展呢?
1、艺术爱好者渴望得到展示与承认
毋庸讳言,每个学习并掌握了某种艺术技能的人,都十分希望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因此而使自己的水平得到相应的承认。当前这类人的绝对数量是相当大的,我们姑且称之为艺术爱好者的庞大队伍。然而相对于这个渴望得到展示与承认的庞大队伍而言,各有关方面所组织的各类艺术活动就显得极为不足了。一些政府搞的活动和比赛最短的也要两三年一个周期;社会组织的这类活动往往既零星分散又不够规范。艺术爱好者的展示愿望很难得到普遍而有一定质量的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由政府进行了必要规范的艺术考级,就显示出其独有优势。它既有着一年甚至半年一次的延续性,又有着只要是掌握了某种艺术技能的人都可以参与的最为广泛的覆盖面。通过考级活动,不仅能够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而且还能在考级过程中得到专家的现场点评。这就能充分满足艺术爱好者通过艺术技能的展示,使自己的水平获得具有一定权威性专家认可的愿望。技能的展示,专家的评点,能使考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水平及不足,从而调动起他们继续学习,不断求得进步的积极性,十分有利于考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2、社会性艺术教育十分需要得到评判和支撑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已不再仅仅局限在以客观身份对其进行欣赏和了解,而是进一步要求以参与者的身份来亲身体验和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了。这一现象,使仅仅从事相对严格的专业性艺术教育的院校教育已远远不敷需求,大量渴求学习的艺术爱好者只得另寻学习途径。于是,许多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应运而生。社会艺术教育这朵生长在具有大量需求的土壤之上的艺术教育之花,越开越茂盛。但是,众多的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可以说是高下不等,水平不齐。如何对其进行评判?一些资质优秀的机构又如何才能通过公正的评判而得到有力的支撑呢?显然,艺术考级这项活动十分胜任这一需求。目前我们所进行的艺术考级是项社会性的专业活动。一方面它是社会性的。不管应考的考生是由那所艺术教育机构培养的,也不管其主课教师为何人,都是一视同仁地对考生本人的艺术技能进行考核评判。另一方面它又是专业性的。参与考核的专家一般来说都是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权威专业人士,他们对各自专工的艺术门类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这样的两个方面,这就形成了艺术考级对社会艺术教育机构进行评判的权威性,其支撑作用也因此而具有了足够的力度。
二、政府的介入是社会性艺术考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4年文化部了名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第31号令,通过法规管理的方式将社会艺术考级活动纳入了政府管理的范畴。《办法》中对考级活动的宗旨、原则和目的进行了阐述;对考级单位和评审定级人员的资格进行了规定;列出了对在考级活动中违反《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戒的条款。考级活动的管理、审批和检查工作统一纳入了政府文化部门的工作范畴,这样就使广大的相关人员对考级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有了统一的依据。应该说,政府的及时介入对于艺术考级活动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
1、明确了艺术考级的发展方向
关于社会艺术考级的功能,一直存在着两种似乎相互矛盾的认识。有人认为艺术考级可以激发人们学习艺术的兴趣,可以使他们的艺术学习循序渐进,不至于走弯路,因此对这些人的艺术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艺术是一门个人的先天条件与严格的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的学科。客观的艺术考级除了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外,对人们的艺术学习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如果我们不完全从顶尖人才的培养这个角度,而是主要从全民素质提高这一角度来看待艺术考级的作用的话,就可以看出它对艺术教育的辅助功能所对应的,主要是社会性艺术教育这一块。我们知道,社会性的艺术教育虽然也有为培养顶尖人才进行基础性教育的性质,但更主要的是以艺术这一具有广泛整合功能的学科为媒介,从审美陶情、增知益智、养性健体等诸多方面,对社会上更多数的人进行艺术素养的培育,是为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实施的教育。辅助社会艺术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这个大的方向确定了,那么艺术考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很明确了。
2、规定了考级机构及考评专家的必备资质
《办法》对考级单位的资质进行了相关规定,这就有效地杜绝了社会上不具备考级资格甚至怀有不良目的的单位和机构参与到考级中来;《办法》还对担任考评专家的资格也设定了严格的要求,这更使社会上那些不具备考评资格,甚至以欺骗为能事的不良分子被摒拒在了考级活动之外。这从根本上保证了艺术考级的质量。因为要做到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评价公允,定级准确,需要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上需要的一是考评专家的专业水平,二是考评专家的道德水准。这要通过有关方面对考评专家的选择、监察,以及考评专家本身的行为自律来解决。这些在《办法》中都有具体的规定,从而使之得到了应有的保证。客观上需要的一是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二是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这在《办法》对考级单位资质的规定中也是有章可循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能够确保《办法》中的所有规定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使所有艺术考核机构的考评符合广大应考人员、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真正体现出社会艺术考级的价值来。
三、当前社会艺术考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事物都是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的。社会艺术考级这一诞生尚不很久的事业当然也不例外。十几年的实践与发展,使我们取得了相当可喜的经验和成绩。我们不断加强艺术考级制度的规范化,以求建立合乎要求的运作机制;我们不断提升艺术考级人员的专业水平,以求提高对参考人员定级的准确度;我们不断强化对艺术考级的监管督察,以求杜绝不正之风的滋生漫延;我们不断健全艺术考级机构的网络链接,以求加强和优化其覆盖的合理性。这些经验和成绩的取得是与政府的积极介入和社会各界对考级活动的支持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艺术考级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正视与思考,并拿出积极应对的办法来。
1、应最大程度地统一考核定级的标准
虽然在《办法》中对相应的定级标准已有所规范,但过于原则,不够具体。现实的情况是,尽管都是获得了资格批准的考级机构,其规模、条件、甚至资质仍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一般来说,各机构都会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制定一些适合自己的对参考的要求和评级的标准,并分别根据自定的标准进行运作。同一专业,有的考级机构以十级为最高级,有的以九级为最高级;某些不同的考级机构在定级标准上的差距之大,是足以形成混乱的。相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定级标准,致使一些参考的艺术爱好者在报考某一级别时,在一家机构可能通过不了,而在另一家机构却能顺利通过,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属于同一家考级机构而在不同的地区进行考级活动时,定级标准也不一样。这样往往使参考人员在选择考级机构的时候存在着抉择的困惑。也在总体上影响着社会艺术考级的声誉和权威性。因此我认为,所有合法的考级机构,应该在政府的介入下坐到一起,对所有专业的各个级别制订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这个标准越具体,越细化越好。这个标准一经制订,就应该得到所有考级机构的尊重和执行,并成为政府对考级机构进行核查的主要内容之一。
2、应建立考级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全国现有的艺术考级机构共86家,其中具有跨省考级资格的11家。总体数量的众多,加上有些地区的扎堆现象严重,使得不少地方形成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如此多的考级机构在本身的性质上也不尽相同,有艺术院校、艺术表演团体、文联系统、群众文化系统等等。不同性质的考级机构所实行考级的艺术门类又各有不同,有的只限音乐,有的只限舞蹈,有的只限书画,而有的则兼而有之。更有一些考级机构在下属承办单位的选择上原则性不强,不恰当地选择一些商业性很强的琴行、私人培训机构进行考级承办工作。如此复杂的考级机构情况,本身已让考级的参与者们难以选择。加上某些机构的不够自律,或拉关系说情,或不恰当地强化商业意识,甚至对竞争对手进行不择手段的打击和诋毁,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状态,这就更加使参考人员在考级机构的选择上无所适从。为了扭转这种情况,变恶性竞争为良性竞争,我认为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以《办法》的内容为原则进行必要的督察、奖惩,直至淘汰一批劣质的考评机构。另一方面还是要靠各考评机构自身通过学习,提高对艺术考级事业的意义及自身责任的认识,相互理解,为建立起一个原则统一、优势互补、健康和谐的艺术考级环境而共同努力。
3、社会艺术考级机构本身要加强自律
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艺术考级机构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这是因为作为有偿性的社会文化艺术活动,艺术考级活动本身也牵涉到经济效益的问题。不可否认,有一些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其艺术考级的运作中更多地掺杂了市场效应和商业目的,甚至受到一些腐败风气的侵蚀,使其对参考人员考核定级的准确性失去了公允。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政府要尽快出台考级机构的准入制度及其具体而详细的标准外,主要的还是要靠机构本身的自律。我们要在深刻认识艺术考级的重大意义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社会艺术考级所负有的责任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对广大应考的艺术爱好者负责。考级机构的鉴定不仅是对应考人员当前专业水平的一个评价,而且往往还关系到他是保持还是放弃那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专业信心的问题,这无疑关系到他将来的发展。其次是对施教老师其教育机构负责。如果考级机构的鉴定失准,就会使这些教育机构的质量受到不应有的贬低或误捧,影响到他们声誉的准确度。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对社会负责。艺术考级是对社会人才进行认定和甄别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清正廉洁的风气,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培植匡正,这显然是一个牵涉到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艺术考级机构所应承担的这些责任,都充分说明了他们自身进行严格自律的重要性。
4、应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强国民素质教育范文3
关键词:管制员;质量评估;高等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99-02
管制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民航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职业技术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与生产的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展开,作为民航运输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管制员,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航空安全和民航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空管人员的培训质量已经成为民航界所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将对空管人员的培训起到规范和保障作用。
一、管制员教育质量评估的必要性
1.教育评估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推动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评价的意义日益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无论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推行教学评价都有深远的意义。对学校而言,教学评价是教学坚持素质教育方向的根本保证,是加强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的前提,是寻求最佳结构模式反馈教学信息、发挥调控功能的一种手段。为教学管理部门获得关于素质教育的全面信息,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对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是激励教师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具体学科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地获得反馈情况,及时地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把握教学价值情况,从而激励教师自觉发挥自身优势,对原有教学活动进行扬弃,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教学评价是增加师生凝聚力、检测学科学习效果的一种监控手段,学生通过比较能较为客观地了解自己学习方法的优劣,及时调整、改进不适的思维方式,也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通过评价体系学生也能获取最直接的信息,在评价信息的引导下提高自己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2.管制员学历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管制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民航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职业技术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民航运输服务与生产的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展开,作为民航运输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管制员,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航空安全和民航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空管人员的培训质量已经成为民航界所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将对空管人员的培训起到规范和导向作用。此外,空中交通管理教育,最终体现的要求是一种综合素质,其应当是一种真正国民素质教育。高等教育之所以高等就在于奉行这样的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多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民航空管教育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职业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组织各项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实践环节,都要致力于研究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等问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让学生心智得以成熟和稳定。
3.空管人员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从空管人员培养院校的生存来看,教学质量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线。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而对空管人员培养院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师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民航运输服务大发展以及“建设民航强国”的方针指引下,空管人员学历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但正如大量已有研究报告指出的那样,在飞行安全中,人的因素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变量,缺乏受过严格训练、具备足够指挥技能的空管员对以安全为第一要素的行业来说就意味着灾难。因此,空管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应该放在整个民航运输行业的战略性要素来考虑。
二、管制员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和作用
1.有利于空管人员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空管人员学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航空运输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很强的职业或岗位针对性。这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考虑到我国整个民航运输行业的发展轨迹(特别是整个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历程),可以说,当前我国空管人员学历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特别是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空管人员学历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训练组织以及空管人员教育定位都很模糊,存在着明显的效仿普通高等教育的问题,没有根本突出空管人员学历教育以职业为本位的特色。这就迫切要求对空管人员学历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空管人员学历教育教学计划、教学训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效果及毕业生质量等。构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指导和促进高等学历教育建档发展,无疑有巨大促进作用。
2.有利于加强空管人员学历教育院校的教学管理。对空管人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科学的评价,以及用科学的手段收集、分析、处理所获得的资料,将结果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用人单位,能够及时正确、主动的采取有力措施对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发挥管理功能。建空管专业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是实施空管专业教学评价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落实这项工作既要考虑到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我校空管专业建设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使对教学评价科学客观,富有针对性。
三、管制员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员培养的特殊性,其教育教学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时所涉及的内容也较多,而在这些内容中,有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符合,而有些内容是管制员教育所特有的,在诸多内容中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评估,即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养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毕业生质量。这六个方面既能够体现普通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又兼顾了管制员培养的特殊需求。
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任务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制定教学大纲及其他教学文件的主体。它具体规定学校应开设的课程、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以及教学实施过程编制。空中交通管制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培养掌握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领域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空管事业的发展,管制单位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校空管专业教育改革应从行业需求出发,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实现院校空管专业教学与管制单位实际工作的有机衔接。因此教学计划必须符合管制专业教学特征并发挥其指导作用,以民航发展对管制人员的要求为根本,同时要具有实际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制专业教学计划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对高等院校师资队伍进行评估是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管制员教育的特殊性,对从事管制员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空中交通管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其教育实施者不仅应具备很强的理论水平,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达到实际管制工作的要求。这更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有利于理论教学成果向实际工作的转化,因此“双师型”特点是现代空中交通管制教育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农艺师、会计师等)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
3.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目前我国管制员培养领域所普遍采取的培养方法为课堂理论教学与模拟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模拟机实践教学环节在管制员素质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得到了局方及一线管制单位认可的。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改进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学生管制基本意识培养及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为学生将管制理论应用到实践环节以及初级管制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但院校的管制实践教学毕竟是在模拟环境下进行的,与一线的真实管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各管制单位在管制员模拟机培养方面所反映出的最大矛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于缺乏对实际管制工作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对于管制规则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同时也使学生在思想上对于管制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模拟机实践教学在我国管制员初级培养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缺陷,这也是我国管制员学历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管制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民航发展的高级空中交通管制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管制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管制岗位的实际需求为主要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的各方面都应体现实际应用性的特点。在模拟机训练模式上也应该突出管制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上。对管制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应基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方面(用来实施模拟培训的设施),二是软件方面(包括模拟机培训的计划、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随着空管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的新技术与新设备不断应用到一线管制工作中,因此在管制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对管制单位新设备与新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学生在院校培养阶段就能够对将来工作中所使用的设备有足够充分的了解。目前我国管制员培养中所使用的模拟教学设备普遍落后于一线管制单位所使用的管制设备,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使得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践教学过程是进行管制实践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管制实践教学环节应始终以实际工作的需求为目的,建立严格而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教学过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对实践教学的计划、目标、组织与实施等各个方面。
4.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质量是评估一个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管制学员进入一线管制岗位是采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供需双方均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能够满足双方的最大需求。而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选择时所依据的标准就是一线管制工作对管制人员的能力需求标准,管制员培养院校也可以借助这一标准来审视自己的教学系统。一个人的成材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因此对管制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应该包括毕业生的社会评价、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和院校对毕业生的评价等三个方面: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就是一线管制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单位对毕业生的社会评估不仅仅包含该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同时还包含其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健康状况以及纪律作风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一般源于其在工作中的现实表现,因此所反映出的问题也比较客观公证,因此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应以实际用人单位的社会评价为主体。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自我评估,根据培养目标和个人发展需求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
空中交通管制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有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对管制员教育质量的评估应区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在建立质量评估体系时,应结合管制员教育的特殊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高管制员教育教学质量,以全面提高管制员素质,为民航的飞行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卫贞,付令,王丰.浅谈飞行签派职业身涯设计[J].职业时空,2005,(6).
[2]夏光.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刘金华.议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建设[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3,(3).
加强国民素质教育范文4
诚信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更是国富民强的保证。而作为社会信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其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却十分严重。
一、中小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
中小企业会计做假账,最突出的表现是设置内外两套账,对内帐施行收付实现制,反映货币资金及经营真实状况;对外帐施行权责发生制,现金收入按需任意取舍,库存现金实质上是虚数,实现收入往往比对内的账金额小的多,从而达到少缴税费。这种现象反映了企业会计人员不遵守准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具体做假的主要表现如下:
1.从小集团利益出发,采取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任意隐瞒或虚列收入 ,以调节利润和税收的多少。
2.随意改变成本和费用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如对折旧等估计事项随意更改政策,预收预付账款按需掌握进度。
3.虚列关联方交易,达到凸显公司业绩以便进一步实现筹资。
4.钻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力的空子,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和分配方法,按需控制应纳税所得额,通过加大或减少成本费用手段,实现“蓄水池”效应。
5.一些儿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个别企业会计人员利用专业技术造假,进行贪污、挪用公款等犯罪。
二、中小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诚信意识淡薄
当不讲诚信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时,制假者能够获得高额 回报和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诚实经营者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于是,在各种“虚假”和“欺骗”现象充斥于社会和市场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便借助会计之手来达到制假行骗的目的。
会计人员是经济人和理性人的统一,他们本身就具有对利益的追求。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和完善,当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一些企业的管理层私欲膨胀,不顾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进行会计造假,造成了经济增长虚高现象,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2.会计工作基础比较差
在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会计机构不够完备,一人多岗、一岗多职的现象普遍存在。稍好的中小企业一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出纳。较差的企业则不配备会计机构,会计出纳一人担任。甚至由于部分中小企业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结果造成账目混乱,账实不符,数据差错严重,使会计造假有机可乘。
3.企业造假账的违规成本过低
虽然《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且《会计法》和《公司法》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负责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相对动辄几十万元的逃税金额,区区数万元甚至几千元的罚款显然不能对造假者起到任何威慑作用。而因弄虚作假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2014年上市公司新中基因在2006-2011年期间连续虚构购销业务,累计虚增收入6.6亿元、虚增利润2.2亿元,证监会对新中基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同时对相关个人处以罚款3万元到30万元不等。使会计造假的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利得,造假者有恃无恐。
4.企业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工作的诚信不仅仅依靠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也需要内部的监管,也即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企业的会计工作控制管理体系很不完善。首先表现在控制制度上,虽然一些企业比较重视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但却没有着手制定监管制度,使得监管工作没有工作依据,导致控制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展开,或者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监管效能;其次是在控制制度的落实上,一些企业固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但却没有认真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便成了走走过场,有名无实,使得监管制度仅仅停留在了纸面上。内部控制管理的失效,使得会计工作失去了强大的约束力量 ,直接造成了大量会计工作诚信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建议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处于成熟期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首先,组织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需要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即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规模、管理理念、经营战略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在职责分明的同时搞好整合,使整个企业的组织体系在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协调、高效的运行。其次,再重新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即要做到家族成员不能担任关键管理岗位;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决策层人员、决策执行人员和监督及审计层人员彻底分离等。总之,要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提供更为良好的制度环境。
2.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
会计工作的执行依赖于每个工作人员的素质。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明确自己工作所处的重要位置和责任,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另一方面,必须具有与自己的工作相适应的工作能力。在业务出现不正常迹象时,应能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因此专业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及时应对客观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政策的精神,切实贯彻相关的制度,把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做好。一是深入学习《会计法》,使内控主体熟悉《会计法》,宣传《会计法》,确立全员性和全程性的会计诚信意识,;二是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管理机制。控制是对舞弊的防范,控制是对人的行为约束、对人的权利的限制。要使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因此,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建立有利于录用和培养符合会计诚信的德才兼备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管理机制,从而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地提高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使之真正负担起会计工作的重任。
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企业诚信作为一种行业道德需要,在最大范围内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才能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政府要让诚信的理念要深入各级会计工作人员的内心,使他们对政府的一切承诺和行为言而有信,为全社会诚信观念和意识建立起率先垂范作用。政府应大力支持事业单位、社群组织、社会个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活动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诚信进行全方位监督。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道德责任意识,树立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在面对失信时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发挥自身的社会作用,重视自身信用的社会评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杜绝企业失信现象的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