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1

一、生活导入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与生活相结合导入教学。七年级学生在刚接触地理时,教师可以把一些生活现象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如,为什么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呢?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为什么有的地方常夏无冬,有的地方常冬无夏?有的地方会有春夏秋冬的变化?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人种?为什么先出生的双胞胎是弟弟,后出生的是哥哥?以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导入地理学科,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为进一步地理教学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二、歌曲导入

挑选合适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的氛围,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及时转移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习。例,在《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中以歌曲《爱我中华》导入,依据歌词“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提出问题:“从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方面有什么差异?”导入新课。在《地势和地形》教学中以《好汉歌》歌词“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提出问题:“歌词里为什么说我国的大河向东流呢?这跟什么有关系?这些大河又发源于哪里?”导入新课。在《长江的开发》教学中以歌曲《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提出问题:“歌词唱的是哪一条河呢?从歌词里我们可以知道它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导入新课。

三、故事导入

教师可利用学生普遍爱听故事、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很强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引入新课,是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例,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可结合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导入,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该故事,顺势提出问题“诸葛亮是如何借到十万支箭的,他是在什么天气情况下去借的,这说明天气具有什么特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七年级下册《印度》这节知识可以借助电视剧《西游记》导入:“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说的是什么内容?唐僧去的西天是现在的哪里呢?”引出印度。

四、诗句导入

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把地理教学与诗词、谚语等结合起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中国的气候时以诗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等诗句、谚语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温的变化?引导学生得出地形、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在讲解中国交通运输这节内容时可引用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和“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的崎岖和闭塞,而如今宝成铁路像一条银色的钢铁巨龙沟通了巴山蜀水,成为我国一条重要的铁路运输大动脉,使艰难险峻的蜀道变成了坦途,从而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讲解《多民族的大家庭》时可结合诗句“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在讲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内蒙古高原时,可引用《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

五、时事导入

近期国内外或身边出现的新闻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也是迫切想多了解的内容。利用同学们好奇心强的特点,有效地利用地理新闻引入新课,很快就能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如,在《西亚》学习中,结合美伊战争的时事,可这样导入:先请一位学生介绍战争的现状,然后向学生提问:“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积极回答后,在突出“石油”答案的前提下,再点出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而顺理成章地、自然贴切地引出新课。在学习《日本》时可结合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引入新课,“为什么日本会被称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导入新课。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2

一、图像色彩亮丽,变化多样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地理图册多色彩、多色差的调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增加美感,也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世界色彩图”,蓝色代表大海,使人联想到蔚蓝色的大海,绿色代表大地,充满了一片勃勃生机;山脉、高原用褐黄色,突出了高俊、雄伟。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非洲主要动物”图除形象逼真外,色彩上更接近动物本身颜色。这样配色,使学生就会建立起整体概念,同时又表现出地理事物的差异性。如,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上的“地球公转与四季(北半球)一图,地球图像呈立体感,突出了季节的变化,沿着公转的轨道,一次标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而且每季之间都配有一幅精美的彩色图片,每幅照片上面都有根据景观内容加上的优美文字说明,如春季——“桃花时节”,夏季——“荷花竞相开放”,秋季——“金秋时节”,冬季——“冰天雪地”,精美的图片加上优美的词语说明,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就会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但慢慢地对地理图册产生了好奇心,而且对学习地理教材知识更有信心。

二、图文并茂,珠联璧合,与课本互联互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能力

地理图册是地理教学的辅助教材,是地理教学的显著特色。文字内容和图文配合很密切,有的文字是对比较专业地理术语、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表述或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的补充。其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难度有所降低,使学生学起来更容易些。有的图像周围的文字是教材文字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和地理图册互相紧密联系。地图册上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一图,标明了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也标明了板块运动方向,板块的边界,同时又介绍了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今日的喜马拉雅山脉;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间发生张裂运动,形成了今日的红海,这样板块之间层次更加清晰,使同学们看了一目了然。还有能起到归纳和总结作用的有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有无数条、长度不等,赤道最长,越往两级逐渐减少。纬度自赤道向两极各分90度,数值递增。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形,长度都相等,经度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各分180度,数值递增。这些文字与七年级课本中的活动思考题相联系,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就可以找到思考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驾驭地图册中的文字内容,协调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阅图过程和方法,就能培养学生的阅图能力。总之,使用地理图册,大大降低了难度,学生就可以以地图册的图像和文字为载体,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爱好都有所帮助。没有文字说明的地图,难度较大,有的学生无从下手或启而不发,产生畏图的心理。时间一长,学生对地图和地理学习缺乏信心,他们就会失去兴趣。

三、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一图多思、多图并用,不拘泥于教材,敢于提问,主动探究,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创新实践的精神将大有好处。如讲“大陆漂移学说”,是由“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着手,让同学们看教材中的相关阅读材料,让同学们了解魏格纳的故事后,给学生树立创新精神的表现,激励学生只要自己勇于探险、肯于钻研就可能有创新。另外,在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上,让学生先看图册上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示意图,然后再对照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文字说明来了解麦哲伦是怎样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遇到了哪些困难?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环绕地球一周的路线是什么?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坚忍不拔的勇士,他们追求真理的曲折过程,可以激励学生勇于探险、勇于创新去寻找真理的决心。这样经常用图启发和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境界,开拓新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热情高涨。

四、地理图册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学生自学的必备帮手

初中生模仿能力强,如果教师经常边讲边画黑板略图,使教材内容逐渐出现,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学生就会在长期的读图、疑图、绘图的认识环境中受到熏陶,久而久之,一幅幅图像储存在大脑中,学生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自然地出现一幅幅相关图像。古人说:“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善教者“引”而不善教者“灌”。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必须从以往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创新。现代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信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创造各种教学情境,促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地图是地理的第二教科书,指导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手中的地理图册来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涵。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单纯接受式学习为主,走向自己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主动参与性就会大大增强。读图与析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地理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分析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学生如果想学好地理知识,就需要用好地理图册。因为地理图册是学好地理知识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理图册色彩鲜艳,联系生活实际,文字浅显易懂,结构紧跟教材编排,每当上课时,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想拿起来看看,就好似童年的一本彩色图画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都称地理图册是他们的好帮手。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3

丽江市古城区金虹学校坐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古城之北的金虹山麓。学校依山而建,整个校园因山取势,依坡造型,学校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金虹学校由大东中学、金江中学、金安中学等三个山区中学撤并,在城区新建而成,于2010年10月18日正式开学,目前,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分成21个教学班,其中九年级5个班、八年级6个班、七年级10个班,分别是来自金安、大东、金江三个乡镇、外地务工子女及城区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呼声中,初中地理的教学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从客观上说,地理学科是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很密切,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学好地理对于学习其它科目都是很有帮助的;然而从主观上来说,初中学生学习任务相对于小学比较重,且丽江从去年开始地理才成为中考学科,很多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主动性弱等状况比较普遍。

金虹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接触到的新地理事物并不多,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关注程度较弱,学习动力不足。作为本校唯一的全职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性。因此,利用教学空隙,我对金虹学校的200名学生进行了地理学习兴趣情况的调查,以期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三、调查时间

2011年9月15日―2011年11月29日

四、调查报告

1.提出问题

为了了解我校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情况,特编制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分析。本次调查我主要从学生对地理的感兴趣程度及其原因、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情况、日常生活中接触和应用地理的情况等方面对金虹学校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行调查,想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现状,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本次调查对象为古城区金虹学校七年级17、18班和八年级11、13班的200名学生。

2.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金虹学校学生现在的地理学习兴趣的状况基本良好,但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对地理的感兴趣程度及其原因:只有19.5%的同学对地理很感兴趣,53.5%的同学表示比较有兴趣,有3%的同学对地理不感兴趣。其原因:57.5%的同学喜欢地理广博的自然、人文知识,48.5%的同学认为地理在日常生活中很实用;而10.5%的同学不喜欢地理是由于地理教学专制、不民主、有压抑感,13%的同学是由于不能发挥自己的积极参与性。92.5%的同学觉得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其他学科有关。

(2)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情况:有高达52.5%的同学花在地理的时间比较少,甚至更有16%的同学很少学习地理。有53%的同学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55.5%的同学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

(3)日常生活中接触和运用地理的情况:有98%的同学觉得学习地理知识重要;53.3%的同学有但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例如看电视、外出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情况中运用到地理知识,82.5%的同学有时会看有关地理方面的书籍、电视节目或网络信息,63%的同学有时关心身边和世界的地理环境。

3.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措施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地理学科文理兼备,涉及面广,地理知识丰富多彩,地理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知识中的趣味点,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情境导入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开端是教学走向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情境导入和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从而使学生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将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运用生活,联系农村的实际,奇妙设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金虹学校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少的可怜,对地理课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缺憾。但金虹学校位于丽江城区古城进口,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到城市里的地理事物,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地理学科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大力挖掘生活实际,通过提供更多的与课堂所授内容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等资料,或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等,吸引他们,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地理课上打开眼界,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地理课成为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3)运用教师或学生的亲身经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时,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让课堂学习变成学生的愿望,那么学生便能自主地学习。而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假如教师或学生叙说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自身经历的故事,更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4

【关键词】地理课,新课导语,方法

新课程强调“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地理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格为己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精神的独立性,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地理教师必须革新课程理念,把新理念应用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新课导语是授课的起步环节,具有酝酿情绪、点明主题、引导思路的重要作用,所以新课导语是教师上课抓住学生的关键之一。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着学生的心,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新课导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1.联系生活,通俗易懂

实际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有很多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学生熟悉甚至亲身体验过的,将这些事象引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讲七年级地理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羊杂碎’吗?我们榆林的‘羊杂碎’已纳入中华名小吃,为什么榆林人喜欢吃‘羊杂碎’呢?这与榆林的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地理包括哪些内容呢?这正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承上启下,温故引新

新课程教材内容有着严密的逻辑系统,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深化。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不仅使教学任务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而且由于引导学生从已知着手去探求知识,既减小了难度,也容易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如讲述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一节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气温和降水结合起来构成气候,那么气候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气候的有关知识。”

3.图像导入,生动形象

新课程的初中地理教材图像丰富,种类众多,若巧用图像导课,既形象直观,又吸引力强。如讲“美国”一节时,我先展示美国国旗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国旗图案并加以思考,然后提出质疑:“同学们,图中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左上角的50颗五角星代表什么?星区以外的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什么?要想回答这些问题,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共同学习美国的有关知识。”

4.巧用歌曲,创造意境

歌曲语言优美,气势宏大,充满激情,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恰当地巧用歌曲导入新课,会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意境。如讲八年级地理上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节时,可以用歌曲《爱我中华》来导入;讲八年级地理下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节时,可以用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来导入。

5.引用资料,激发兴趣

歌德认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杨振宇博士更明确地指出:“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将讲授内容有关的资料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引用资料有说段趣闻、讲个故事、解释典故、引用俗语等等。如讲高中地理“地下水”一节时,可引用俗语“井水不犯河水”提出质疑;讲“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节时可引用“一山不容二虎”这一俗语作为引入新课的资料。

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方法如何,新课的引入一定要突出新课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新课讲授的顺利进行。导语设计是否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授课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已成为我们广大地理教师的当务之急。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5

关键词: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多样性;情境;体验

一、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可或缺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毋庸置疑,新课标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培养学生的观念之一,是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的。因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是知识教育,也是思想观念的教育。正如帕克・帕默尔所说:“如果一位学生在完成教育时变成一个只会接收信息的内存,这位学生已经受骗了。”作为地理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地理知识的生成,更要注重是否在学生的心田上种下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种子。

例如,关于水污染,关于自然资源,教师决不能止步于知识传授这一层面,要充分利用投影、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收集来的有关图片和信息资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作细微的甄别、诊断和梳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与自然不协调造成的可怕后果。可结合实际事例和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防止水污染有哪些措施”,“如何开发利用本地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等等。如果地理教学给予学生的不只是感官上的,更是心灵里的、精神上的,那这样的课堂和教学必将是厚重的、立体的,也是以往常规课教学所不能企及的。

二、方法:多样性教学方法不可或缺

地理教学不像语文教学,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理课堂就是沉闷单调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挂图、辩论、参观等多种方式,激活学生、打开学生、提升学生,让学生的已有经验,情感、思维能够在更大的层面被打开。

例如,可以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经纬网内容的教学,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类似“设计出行路线进行救援”的任务,提出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解、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还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的教学中,可以开展辩论活动,围绕“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好”等辩题组织辩论,以此归纳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自主学习法、整合热点法、构建知识树等方式方法都值得大胆一试。正如余光中所说,“教师教学应该‘左右逢源’,不该被规范绑得死死的。”地理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让孩子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收获方法、智慧和情感。

三、情境:体验活动不可或缺

课堂教学是否有最动情的触点,关键在于一种好的氛围。好的课堂与适宜的情境密不可分,能够紧紧吸引学生眼球的课堂离不开这样一些因素的参与:教师的机智幽默,情境的绚丽多姿,神态、眼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渗透和影响……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降水和风向,收看(听)和记录天气预报内容,模拟预报天气。

还比如,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绘制家庭的平面图,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体验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对家乡土地调查。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了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理念、方法、情境方面更加灵活,更加大气,更加科学,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范文6

一、巧妙地导言

开始上课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要精心设计好导言。(1)直接导入。在讲七年级地理下册的“极地地区”时,我用了这样的导言:在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地球上,有一个神秘诱人的地方——南极洲,这不仅是人类发现最晚的大陆,还有严酷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淡水资源、石油煤炭资源、金属矿产资源、企鹅等生物资源。(2)故事导入。讲新疆时,教师讲孙悟空和唐僧经过火焰山给铁扇公主借宝扇的故事进行引入。(3)情趣导入。在讲新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时,我编了一句顺口溜:“温差大,日照长,新疆瓜果多含糖。”引导学生了解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根据本课时授课的内容特点,有时用歌曲,有时用谜语,有时用读图,有时用提问。总之,导言要设计得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必须借助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2)画示意图,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示意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真实地理事物,如电影、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软件。多媒体地理教学媒体,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经过特定的软硬件获取、制作、编辑和储存等处理后,以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具有速效、动态、变式、交互、扩缩、广泛等多方面的特点,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的综合能力,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地理教学媒体,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难于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解决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联系实际,感知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就会启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知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因,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节时,首先要求学生联系当地气候情况思考并回答赤峰地区冬、夏季各主要吹什么方向的风,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根据亲身体验说出季风气候的概念,以及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教师应给予正面鼓励、补充和引导,使学生从自己生活的环境出发理解掌握地理知识。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地理知识

在教学中,将竞赛形式巧妙地引进课堂教学,适时利用竞赛促使学生快速思考,抢先回答,寓教于乐,使学生兴趣盎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学期组织几次地理知识竞赛,竞赛的方法不拘一格,发动学生进行地理小制作,他们的兴致很高,想象力也非常丰富,制作的作品质量也比较高,如学生制作的地球仪,标注了经纬线、七大洲、四大洋,既漂亮又实用。在开展第二课堂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追求成功的需求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

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当导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活动,认真倾听,适时辅导。在学生交流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当好裁判,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学习能力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对于学困生一旦发现其进步的表现,更要“夸大其辞”地及时表扬,这可增强学生争取学习进步的信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良表现,要及时通过私下谈话进行评价,要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要求和期望,既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知道改正的办法,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挫折中产生不服输的学习动机。给予学生“体验自我,走向成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切实激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