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方略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在我国企事业单位领域得到了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在越来越多的企事业中得到应用。成为企事业会计工作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伴随着会计电算化产生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也成为了会计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而对企事业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会计学术研究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磁光介质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随之而使会计档案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笔者根据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具有的特点,具体如下:

1、会计档案的载体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物理性质与传统手工会计档案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档案不仅是通过打印输出的纸质会计档案,更重要的是有磁性的介质或光盘。备份或者复制会计档案都非常容易。

2、载体的性质变化的新特点。传统手工会计档案是纸质的,具有直观的可视性的特点。

3、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光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也才具有生命力。即会计电算化后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

4、会计电算化后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即会计电算化后,不仅要保管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

5、会计电算化档案具有易遭破坏,难留痕迹的特点,同时他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即会计电算化档案对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

6、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实施严格管理。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方略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与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万一计算机硬件系统发生损坏,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都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并贴上写保护,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者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笔者建议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显然,其收集与管理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l)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您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2)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四、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

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2、要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存储介质和保管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储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

(2)对存放在存储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

(3)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各种备份软盘均要标明类型、备份期间、备份时间和备份人员等有关标识,以便查找;

(4)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储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

(5)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系统管理员以及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应及时制作数据备份;

(6)需要对备份磁盘进行操作而又可能危及该磁盘的完整性时,应制作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

3、要是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数据防范的管理。

进入网络以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又受到了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电脑黑客、病毒、一些网络管理不善和硬件自身的损毁等问题上。在会计领域中电脑黑客主要是指竞争对手和专门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它们通过捕获、查卡、信息轰炸、电子邮件轰炸、违反义务条款等方式非法侵入网络,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

因此,电算化网络系统必须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电脑病毒除了通过软盘、光盘、磁带等途径进行传播外,还大量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在网络环境下,电脑病毒隐蔽性更强、破坏性更大、传播速度更快,不仅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毁灭性地破坏,甚至破坏电脑硬件。

四、结语

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会计数据的比较,从而为本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得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再利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日常的事务外,还应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做一定的工作,如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做好了以上工作,有理由相信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也一定会更出色,会计电算化事业也将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 张予宏 李莹:《2004年~2012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研究综述》,《档案管理》,2013年04期

[2] 沈跃:《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形成与管理》,《兰台世界》,2009年10期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范文2

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增强企业信用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场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以下称信息提供单位)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及企业在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在行政区域内,级行政机关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公布和使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企业信用信息的主管部门,负责企业信用信息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信用信息征集机构,负责全的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处理、公布,为社会提供服务。

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法归集和企业自主申报的信用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向信用信息征集机构提供。

第六条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使用,应当遵循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不得妨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得泄露企业商业秘密。

第七条企业信用信息由企业身份信息、企业业绩信息、企业提示信息和企业警示信息构成。

第八条下列信息记入企业身份信息: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名称、登记注册类型、注册地址、经营地址、成立日期;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成员、经营范围;

(三)企业资本情况、增值税纳税人类型、组织代码;

(四)企业取得的专项行政许可、资质等级;

(五)企业纳税等情况;

(六)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或周期性检验的结果;

(七)其他应当记入企业身份信息的信息。

第九条下列信息记入企业业绩信息:

(一)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受到各级行政机关或行业组织的表彰、授予的荣誉称号;

(二)企业在信贷、履约、纳税和产品质量等方面诚信经营的信息;

(三)其它应当记入企业业绩信息的信息。

第十条下列信息记入企业提示信息:

(一)企业因违法行为受到警告、罚没和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

(二)企业未通过法定的专项或周期性检验;

(三)企业生产或销售的批次产品不符合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被依法检验定为不合格;

(四)企业未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未依法履行合同;

(五)企业有制假售假行为;

(六)企业拖欠税款、税务非正常户、发票流失;

(七)企业逃废各类债务;

(八)企业拖欠水、电、气费;

(九)企业拖欠法定社保费、住房公积金;

(十)企业排污超标;

(十一)其他应当记入企业提示信息的信息。

第十一条下列信息记入企业警示信息:

(一)企业偷、逃、骗、抗税款;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因违法行为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企业被撤销或者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

(四)企业因同一类违法行为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

(五)企业产品不符合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而造成不良后果;

(六)企业恶意逃废债务、骗汇;

(七)企业合同欺诈、商业欺诈;

(八)企业出具虚假资信、审计和有关证明文件;

(九)企业未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故意拖欠保费;

(十)企业未按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账户、故意欠缴住房公积金;

(十一)企业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

(十二)企业排污严重超标;

(十三)其他应当记入企业警示信息的信息。

第十二条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者政府指定的其他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开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三条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应当客观、准确、公正,保证所披露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

第十四条单位或者个人可以通过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取得相关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在作出下列行政决策前,应当根据需要使用相关企业信用信息:

(一)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和征地审批;

(二)资质认定、年审、年检、评奖;

(三)审批财政支持的项目及其资金补助;

(四)向企业出借资金或者物品;

(五)与企业签订合同;

(六)审查股票、债券发行;

(七)其他需要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

第十六条企业身份信息中的信息记录期限至企业终止为止;企业业绩信息、企业提示信息、企业警示信息中的信息记录期限为5年,5年之后自动解除记录并转为永久保存信息。

第十七条信息提供单位提交的信息确有错误的,该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在知道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信用信息征集机构提出修改、删除的书面意见,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应当在收到书面意见后3个工作日内更正该信息。

企业认为信用信息征集机构的信用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可向信用信息征集机构提出书面异议申请,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可暂停该异议信息,并在接到异议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向信息提供单位核实,信息提供单位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信用信息征集机构作出书面答复。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在收到该书面答复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更正,并告知该企业。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 会计电算化 档案管理 问题 方略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应用数学方法,围绕以创造价值为主要目标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所开展的重要管理活动,而会计电算化档案则是反映和储存会计资料的一种载体,即将所有与会计有关的信息通过档案的形式反映出来。当前,会计电算化档案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企业单位的关注,然而,由于这种档案形式的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普及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会计电算档案在企事业单位普及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问题的症结制定了解决方案,以期为提升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效能和提升会计工作质量而献计献策[1]。

一、企事业单位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含了多个项目的开发与应用,以及一定的成本投入。如硬件平台的建设、财务软件的选择与开发、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的素质配置与分工、运行规程以及相关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等等。普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障碍一部分来自这些项目,同时也受到了人力因素的影响,综合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问题

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大都经过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企业决策者的艰苦奋斗,才开创了今天的局面。这些优秀的企业家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独特的战略眼光,然而老一辈企业家在当代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与时代脱轨的迹象,他们的管理理念是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普及的主要障碍。

(二)形式化问题

受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成功个案影响,有些企事业单位不结合实际情况,不进行现状剖析,盲目的投入资本实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而在引进项目之后却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发挥其最大功效,最终使得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流于形式。此外,财务软件被当作打字机、储存器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软件无法为单位提供财务信息方面的数据支撑,造成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错误的认为其不能为单位发展服务,最终使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逐渐的荒废,会计管理工作又回到了原始的起点[2]。

(三)财务软件问题

当前大多数单位应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软件通用性能差,集成化程度低,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会计人员仍要做大部分辅助工作。此外,各核算管理模块缺乏衔接,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问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储存上的先进性。

二、强化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效能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认识

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要让单位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就必须借助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以便为及时与准确提供相关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而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宣传,更重要的是对各级主管部门及单位领导宣传,使他们正确认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单位负责人应亲自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统一规划,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其快速发展。

(二)解决形式化问题

各单位在应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单位的实际状况,对单位当前的规模、经济条件以及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分析,避免盲目跟风,重视会计电算化档案建设的实际效益。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开展电算化档案建设工作,是单位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决策。要在手工会计归档与电算化档案管理之间择取适合当前单位发展状况的管理模式,正视会计工作对单位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避免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形式化,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单位发展服务[3]。

(三)解决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普及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保障,因此,在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时,应注重培养“会计――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对工作人员进行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培训的内容,普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水平和整个理论结构体系,既要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又要随时更新其知识储备,以期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其中尤其是作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实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计算机的操作及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是培训内容的重中之重。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效能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数据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具有耗时、耗力的缺点,因此,在落实网上预立卷归档工作的前提下开展档案管理,需要首先将有价值的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采用档案管理软件实现档案归档,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软、硬件建设。首先,在硬件建设方面,企事业单位应全面更新现有设施,建立一个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档案管理平台;其次,在软件建设方面,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局域网计算机组,利用局域网中的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等功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机械化”。此外,在管理软件方面,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档案管理软件有易度和金锐,而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也可以利用Excel、Foxtable等系统自主制作档案管理软件[4]。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国企事业单位普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着重依靠人才,对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其次,单位要健全管理制度,为开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单位内部都应该增强对会计软件的使用意识,加大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效能和质量,并让良好的会计工作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其中,田婧.我国企事业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之方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231-232.

[2]陈新.对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4(1):174-175.

[3]吴琴.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J].祖国:建设版,2013(8):336-337.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范文4

总经理徐龙对此非常关注。在他的支持下,广东移动成立了集团客户部,并任命徐刚为集团客户部总经理,专门负责集团大客户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为了推行集团客户协同运营知识管理项目,广东移动成立了以徐刚为组长,华国晖、郑任、钱鹏等为小组成员的项目小组,试图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融入到集团客户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沉淀最佳业务推广方法,完善集团客户线条内的知识经验分享。因此,广东移动与上海源天软件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集团客户协同运营知识管理平台(Corporate Customer Dept. Co-Oper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CCOS)。该平台系统管理全省的集团客户,在广东移动范围内首先试行,并逐步在广东各个市公司推广应用。

在企业生活中,即使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它也只是个体的老师,而不是集体的老师。组织中的成员总是集体行动,却单独学习,这是目前组织学习的重要特点,也是最大的障碍。

下面,我们来看看广东移动如何解决业务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两张皮”的问题,实现“流程管道,知识活水”,从而构建可积累的管理体系。

三思而后行

在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之前,首先需要想清楚下面三方面的问题:

1.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会决定究竟什么知识才是企业需要的,关乎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究竟有哪些。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策略已经十分明确:从单纯的话音服务提供商――“移动通信专家”,转变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提供商――“移动信息专家”。

2.企业有哪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知识?

集团客户部管理的对象是集团大客户以及相应所产生的项目、项目跟进的不同阶段的产品以及行业解决方案。集团客户部在实际运作中,按照职能的划分,以为客户提供整体移动信息解决方案为导向,将售前经理分为产品经理、行业经理和客户经理。客户经理负责客户的需求沟通,行业经理根据客户所在的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经理根据解决方案配套相应的产品。此外还有综合业务经理分析业绩达成和企业经营目标之间差异,并提出改进意见。

集团客户部服务的对象主要有跟进阶段固定、跟进周期相对较长、不稳定因素较多等特点,适合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集团客户的管理。每次集团客户跟进过程中的各类文档以及解决方案便是与集团客户部核心竞争力相关的知识。

3.如何积累核心竞争力知识?

集团客户线条内的很多工作具有项目的特点,以项目管理的思想对工作进行管理,能够更好地掌控工作的进度、资源的投入,促进工作中经验的沉淀和人员的协作交流。目前,项目小组已经为客户销售项目、产品开发项目、资费制定项目、营销策划项目、行业信息化活动项目、重要活动项目制定了项目的计划任务模版。

对于集团客户线条内的知识沉淀与共享,广东移动建立了以“四库全书”为代表的知识体系,四库包括客户需求库、信息化专家库、解决方案库、合作伙伴库;同时建立岗位类、产品类、业务流程的知识地图体系,将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集,从而保证获取到最新的知识点和最佳实践经验。集团客户部还提出了以行业经理应用为核心的“动静结合的知识地图”的知识分类管理体系。

同时,集团客户部还进行了一些把部门管理工作用IT实现的新尝试,将工作周报管理、新员工入职指南放到CCOS中进行记录。

两阶段实施

知识管理理念的提出和知识管理系统的推行在业界已经有数年的时间,但在行业内成功推行并产生实际效果的并无太多先例可循。因此,为了使知识管理的实现更有针对性,项目小组采取了以下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是咨询起步。在建立“四库全书”体系的指导意见下,项目小组首先通过《集团客户线条知识管理》软课题的研究,对集团客户线条内的知识要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了CCOS的建设模型:在全省集团客户线条内,以“四库全书”的知识共享应用为基础,用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来提升销售、行业拓展等各类工作的运作效率;同时建立行业的虚拟团队,加强省市公司专业队伍的沟通学习和团队凝聚力。

第二阶段是CCOS系统的开发实施。首先进行需求访谈,细化业务需求,明确核心的系统功能需求点,然后完成知识文档、项目管理、虚拟团队管理模块的二次开发工作。开发成功后,先在广东移动层面试用,再进行全省推广。

仅靠激励无法持续

但是,如果仅仅是引进一套系统然后靠激励制度来引导大家分享,业务管理和知识管理终究会变成“两张皮”。

员工在做完日常工作的同时,不得不需要再找些文章录入知识管理系统。这种游离于日常业务之外的知识管理最终只会让办公室的文员或者文档管理处的职员成了知识管理的最大贡献者,让知识管理系统成了文档管理系统,而这些文档往往跟实际的业务运作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员工不能从系统中得到对日常业务的帮助,又如何能有持续的热情来对待知识管理系统建设?

这种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思路最大的问题点就在于把知识剥离于实际业务体系之外。要让员工愿意用并且想用,一方面要让知识管理系统首先是业务系统,日常的工作必须要靠它完成;另一方面就要让知识管理系统里面有不断积累的受控资源可以让员工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把知识管理系统当成一套业务管理系统来建设,那么同时沉淀下来的知识便是与员工自己业务息息相关的知识,也是真正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至于系统建成以后是否还叫知识管理系统,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帮企业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所要寻找的知识管理是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能够有助于核心竞争力持续增长的咨询和系统方案。

从业务出发 拉动式管理

广东移动业务过程中的知识管理,主要是通过实行集团客户销售项目管理,应用虚拟团队管理、知识地图、移动终端来实现的。

集团客户销售项目管理

集团客户销售项目是一个涉及进度、质量、人员、风险、解决方案文档等多方面的工作。

项目管理的优点在于对一项具体的工作可以从目标、进度、质量上进行有效的控制。集团客户的销售项目同样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了解销售的推进情况,了解一个具体销售项目的开展过程,还可以促进客户经理与行业经理的协同工作,沉淀客户销售过程中的文档与经验。

虚拟团队管理

虚拟团队管理是集团客户线条走向专业化的一种新尝试。

广东移动的集团客户主要是广东省的集团企业或单位,在客户应用推广时经常会面临跨市或者跨区域协调的问题,这时候就必须要协调省市公司来共同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涉及到的售后服务。但由于省市公司在地域上的分散性、组织上的松散性,导致很多信息传递产生偏差或者遗漏,致使内部沟通成本增加或者无法对客户提供统一高效的服务。而虚拟团队就是将这些同时连接起来的新模式。

虚拟团队的支撑内容包括了基本信息、知识库、团队协作、专家问答、报表统计、团队维护等。“基本信息”主要描述团队的目标以及基本职责,建立与本团队相关的项目,储存与本团队相关的文档;“知识库”则是建立本虚拟团队的“动静结合的知识地图”;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专家问答”就相关项目涉及的专业问题向专家进行咨询;省市公司行业经理通过“团队协作”可以与本团队相关的公告、通知或召集会议,实现资料采集任务的短信发送;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人员变更等维护则在“团队维护”中进行。

知识地图实现知识沉淀

在日常业务工作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提供的方案文档的格式无法统一;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每次都要找不同的人协调,客户经理把更多的时间耗费在内部的沟通而不是客户上。

如何更好地对现有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始终是集团客户部在知识管理建设上面临的大问题。

知识分类体系的建立梳理了业务经理日常所需的各类文档,但如何让行业经理以客户的行业移动信息化应用为导向,在客户跟进的各个阶段都能快速找到所需的参考解决方案?集团客户部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行业经理应用为核心的“动静结合的知识地图”分类管理体系。“静态知识地图”主要放置行业经理在销售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行业解决方案模板,这类相对比较静态的文档,一般隔一段时间或者有变动的时候才进行更新;而“动态知识地图”则实时收集与行业经理相关的点击率最高或者最新的各种文档(如行业最新动态等),让知识来找到人。以行业经理的纬度进入系统后,接触到的相关文档都是与本行业相关的文档,以此来确保获取最新的知识点和最佳实践经验。

和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的结合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与集团客户协调运营管理系统结合,能充分发挥信息源的共享,也是管理工具的延伸。该系统以集团客户协调运营管理系统为后台,通过安装在手机终端的软件,实现与后台系统信息共享、互通、输入等功能。

传统的知识管理目的是为了梳理并沉淀与企业相关的文档以及自身的经验积累和沉淀。其核心理念是从企业的自身需求出发,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我们称为推动式的知识管理。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服务客户过程中的问题为指引进行的拉动式知识管理,是我们此次知识管理建设的整体思路。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 知识需求;企业知识管理;知识匹配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159-02

1 企业知识需求与知识需求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下,知识资本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本,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知识,知识的作用已远远超过机器、资源、厂房等实物的作用[1],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市场和更多的财富,因此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有效管理知识资本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不是有形的物品,但它是形成企业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的主要源泉。企业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经济学上的商品有所相同与不同,知识如一般的商品,其市场价格也是时间的递减函数,但它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而传统商品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因此知识的使用者越多,越能体现出其价值。企业知识管理势在必行,现代企业,如果不进行知识管理,将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需求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之源头[2]。知识需求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目前企业对知识需求的管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或者轻度自觉状态。很少企业在进行某项事务之前会正式地、完全地评估知识需求,也很少有组织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2]。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其存在与发展所必须的完备知识,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知识现状与知识缺口,明确企业内部优势与外部条件,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为企业更好地配置知识资本这一无形资本,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知识冗余与浪费。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一般要引进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一旦知识需求分析出错,等到系统实施时,再修改,将使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非常高。因此知识需求分析势在必行,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2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把需求分析纳入知识管理流程,作为一个主要的步骤,并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企业知识缺口,考虑知识供需匹配[3],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纳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流程如图1所示。

2.1 企业知识需求现状分析 不同的企业拥有的知识以及需求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在这个变化的世界,知识出现的速度远远大于企业员工吸收的速度。作为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自己企业有什么知识,也不明白自己企业需要什么知识,势必导致知识的浪费,在竞争中也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首先要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分析企业当前的核心业务以及即将拓展的项目或业务,从而预测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知识;其次将企业的知识汇总分类,分出企业内部知识需求与企业外部知识需求。内部知识需求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如扩张、发展、优化、结构变革等过程中产生的知识需求以及企业在运营中出现问题时产生的知识需求。企业外部的知识需求也可分为两方面[4]。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某些机会时产生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应对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威胁时产生的知识需求。最后,依据不同的业务及项目,分析和预测出企业知识需求。企业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还必须注意及时更新。

2.2 企业知识缺口分析及对策 企业自身有的知识与企业需求的知识并不总是吻合,因此知识供给与需求之间总是存在差异,即知识缺口[5]。针对不同的知识缺口,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弥补措施,以达到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的匹配。知识供需匹配良好,可以减少企业关键流程的时间和成本,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柔性和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2.3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新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工具越来越丰富。企业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要依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核心的知识流程、知识管理战略及企业知识需求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或知识管理系统。

2.4 实施知识管理 不同的应用模式有特定的需求,能解决特定问题,所以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前,首先要思考应用模式,然后再思考功能上的解决方案,并配套以管理机制、知识梳理方法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施一般有五个步骤:认知,规划,试点,推广与支持,制度化。通过员工培训、咨询,试点管理系统,逐步实施企业的知识管理。

2.5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并为后续行动做出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管理这项工程做得更好。

3 案例分析

需求管理在软件研发部门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完整的需求分析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深圳某软件公司是2007年开始运营,是一家跨国公司,早在2008年成立了知识管理部门,有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的获取、编码、存贮、分享、转移等。但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导致知识收集过多过杂,员工要搜索需要的信息时,要么花费太多时间,要么找到一些不需要的知识。这样信息不能充分共享,造成了很多知识的重复投资开发与知识传播的失败,甚至很多隐性知识流失。公司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员工为了工作安全感、升迁,不愿意分享知识,也不愿意花精力去创新。知识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0年企业实施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后,注重知识需求分析,并及时更新,改进知识管理系统,努力营造出共享知识的文化。然后针对知识缺口,寻找弥补措施。基于员工和软件项目的需求的系统,员工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项目管理人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员及知识,以配合项目快速完成。改进后的知识需求分析,如图2所示。

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考虑公司及员工当前和未来可能的知识需求,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提高了知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满意度。将知识需求分析正式纳入系统后,之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表1所示。提升了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员工及软件项目管理人从中感受到了知识共享的喜悦,为知识管理的全面推广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及管理层的满意度、公司的业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4 结语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该方案包括五个步骤: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缺口分析,选择知识管理工具,实施知识管理,评价知识管理绩效。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进行知识需求分析时考虑知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为企业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实例证明需求分析应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可降低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

[2]袁静,郑春东.组织知识需求的诱发与知识需求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3(10)98-101.

[3]贾璐,樊治平,沈凯,徐宝福.知识服务中的供需双边匹配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97-301.

企业知识管理方案范文6

知识正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性因素。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放弃了知识管理就等于自杀?

在当今中国企业里,不知道知识经济这个词汇的经理人恐怕已经不多了。但是,很理性地对知识进行管理,并建立了相应战略的企业绝对不多。知识正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性因素。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放弃了知识管理就等于自杀?!

本文就企业如何制定正确的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战略模式,即编码战略和个人化战略。其中涉及到企业的总体竞争策略、企业的知识特性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相信本文的探讨为正在寻求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经理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知识管理绝非新生事物。数百年来,家族企业的商业智慧世代相传;工艺大师们呕心沥血授艺于徒;工人们在一起交流心得和技艺亦由来已久。但直到本世纪90年代,企业领导们才开始谈论知识管理。现代经济的基础已从自然资源转为知识资产,这种变化迫使经理人返身审视企业的知识基础及其利用情况。与此同时,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也使人们能更加便捷和经济地进行知识的编码、存储和共享。

一、两种战略模式

对一些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战略的核心是电脑。经过精心编码的知识储存在数据库中,企业员工都可方便地调用。我们称此为知识管理的编码战略。而在另一些企业,知识跟开发知识的人员密不可分,知识主要通过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共享。在这类企业中,电脑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交流,而非储存知识。我们称之为知识管理的个人化战略。选择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并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考虑企业服务客户的方式、企业的经济状况以及员工的具体情况。

一些咨询公司研究发现,如果企业在知识管理战略方面重点不当,或试图同时推行两种战略,则企业实力很快就会受到削弱。

安达信咨询公司(AndersenConsulting)和峨扬公司(Ernst&Young)等一些大型咨询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遵循的是编码战略。在过去五年中,它们开发了多种精妙的方法来进行知识的编码、存储和调用。知识的编码是通过“人员到文档”的方式实现的,即知识首先从开发者那里提取出来,使之与开发者分离,再被广泛用于各种用途。峨扬公司商务知识中心主任RalphPoole(普尔)指出:“我们删除那些只适用于特定客户的信息,然后从文档中抽取面谈指南、工作日程、借鉴基准数据、细分市场分析等关键知识,把它们存储在电子数据库中以供调用,由此建立知识‘对象’。”这种做法让许多人能搜寻并调用经编码的知识,而无须接触该知识的最初开发者。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通过知识再用实现规模效应,并由此使企业得以发展。

与此相对,贝恩(Bain)、波士顿顾问公司(BostonConsultingGroup)、麦肯锡(McKinsey)等战略咨询公司则强调知识管理的个人化战略。它们注重的是人员间的直接交流,而不是数据库里的知识对象。未经编码,可能也无法编码的知识通过脑力激荡和一对一交谈得以传播。咨询师们就所需解决的问题一起反复探讨,共塑洞见。

为使个人化战略在知识管理方面行之有效,贝恩等公司投入巨资构建人员网络。知识的共享不仅可以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实现,而且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实现。麦肯锡公司也通过许多种途径来培育人员网络,如相互调动异地分部职员、倡导立即回复同事电话的企业文化、建立专家目录,以及利用公司内部的“咨询督导”来帮助咨询项目小组。

这些企业同时也建立了电子文档系统。但其目的不是提供知识对象,而是让咨询师通过查询相关文档,迅速掌握特定领域的相关知识,并由此了解公司内部谁曾从事过某一课题,然后直接与其联系。

二、如何选择知识管理战略

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应该反映其总体竞争战略。比如,企业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如何把该价值放入一种经济模式,企业员工如何实现这种价值和经济模式。

作为企业经理人,必须能够清楚地阐述顾客为什么购买一个企业而非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顾客期望从企业获取什么价值?企业中内含的知识如何为顾客增加价值?如果企业对上述问题尚无明确答案,就不应该急着确定知识管理战略,否则容易误入歧途。

如果对企业的竞争战略已经了然于胸,经理人还需考虑下列三个问题,以帮助自己选定基本的知识管理战略。虽然答案的含义似乎不言自明,但经理人很有必要非常明确地指出公司的竞争战略与利用知识支持这一竞争战略之间的关联。

你提供标准化产品还是定制产品?提供标准化产品的企业,销售的产品几无变化。尽管戴尔(Dell)按订单组装的电脑比大批量上市的产品差异要大,但戴尔公司的产品仍可视为标准产品。对于生产标准产品的企业而言,采用基于知识再用的知识管理战略较为合适

提供定制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其工作重点在于满足特定顾客的独特需求。由于这些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编码知识的作用对它们很有限。采取定制产品策略的企业,应该考虑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

你的产品是成熟产品还是创新产品?基于成熟产品的商业战略,通常从再用模式中受益良多。成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过程包含多种为大家所熟知的工作和能够编码的知识。反过来,建立在产品创新基础上的战略,最好配以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战略。在寻求创新的企业中,员工必须共享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往往会散失在文档中。

员工靠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解决问题?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编码的知识,如简单的软件代码和市场数据。如果企业员工依靠显性知识完成工作,“人员到文档”的方法最有效。相反,隐性知识很难用书面形式表述,需要通过个人经历来获取。它包括科学专长、操作诀窍、对行业的洞察力、商业判断力以及技术专长。如果人们最常利用隐性知识解决问题,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方式绝对有效。

有时侯,经理人试图把本是隐性的知识变成显性知识。这样做会带来很大麻烦。例如,施乐公司(Xerox)一度尝试把服务和维修技师的相关技能植入专家系统,安装在复印机上。他们希望,接到维修服务电话的技师可以在该专家系统的指导下远距离完成维修任务。但最终结果是,技师们光靠该系统无法解决问题。复印机设计人员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技师们是通过分享自己维修机器的实例互相学习。专家系统并不能再现面对面交谈过程中的微末细节。

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往往可以预示应该采用哪种知识管理战略。但有时候,另外两个因素往往使问题复杂化:即公司内部多个事业部的并存和知识的商品化。让两种知识管理模式共存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事业部中,是一种诱人的设想。它们的确能共存,但只限于各事业部象独立公司一样营运的企业中。比如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它的汽车事业部与信贷金融事业部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在这种企业里,各事业部实际上可以施行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但是,在各事业部密切整合的企业中,应该只采用一种知识管理战略,或者将不适合既定知识管理战略模式的事业部分离出去。

一些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业务流程重组咨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渐成熟,逐渐演变为大众化产品。在一开始,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需要独特的解决方案。但不久后,便需要一种按部就班的解决方法。CSCIndex(编者译:CSC指数咨询公司)一开始用个人化的知识管理模式支持定制产品策略,这种组合是正确的。但随着业务流程重组概念的演变,这种做法就逐渐变得不合时宜了。这时,公司面临抉择:要么改变知识管理战略,要么退出业务流程重组咨询业务。该公司在两个方面都无所作为,最后面临时日困难只能以破产告终。

在高效企业中,尽管新的产品和服务日渐成熟,知识管理战略模式仍能保持不变。对致力于提供高度差异化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来说,明智之举是在解决方案变成大众化产品之前,退出业务流程重组咨询这样的领域。重复利用知识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则刚好相反。这类企业可趁方法成熟之机大加利用。峨扬公司的合伙人PeterNovins(诺文斯)说道:“我们尽可能迅速地使某个领域的技术专长变成大众化产品,使其达到一定规模并重复利用,客户和我们都能从中得益。”

三、不要孤立看知识管理

一些公司的行政总裁极为重视知识管理,另一些企业则不象对待成本削减、结构重组或全球化扩张那样予以重视。在后一种企业中,即使有知识管理,也只存在于人力资源或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然而,孤立对待知识管理的企业有可能收不到效益。只有当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竞争战略相协调时,企业才能受到最大效益。

要实现这种协调,需要有总经理的领导。如果行政总裁和总经理积极投入,选择知识管理策略以支持明确的竞争战略,企业和顾客将共同受益。如果高层管理人员未能相应选择,则企业和顾客双方都受损。结果,顾客花钱购买定制方案,而其实一个标准化方案就已足矣。要么是,客户在面临特殊问题需要帮助时,只得到万金油式的建议。在企业组织内部,员工没有了轻重缓急。问题很快演变成权力斗争,人们为争夺资源而不顾大局。这时,只有强有力的领导方能指明企业的前进方向,带领企业克服阻力、选定和实施新的知识管理战略。

四、有效的激励

人们需要激励,才会参与共享知识的过程。两种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要求不同的激励体制。在编码模式的知识管理战略中,经理人必须建立制度,鼓励员工写下自己了解的东西,并把所生文件存入电子数据库。要促使人们采取这些行动,需要真正有效的激励方式,而不是小刺激。实际上,员工向文件数据库所供内容的水准和质量,应该成为他们年度绩效评估的一部分。比如,峨扬公司就是这么做的。在它们的绩效评估中,咨询师要接受五个方面的考评,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公司知识资产的贡献和利用。”

在采用个人化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中,鼓励知识共享的激励手段不尽相同。经理人必须奖励那些直接与别人共享知识的员工。在贝恩公司,每年都会在各个方面对合伙人进行考评,其中包括他们给予同事多少直接帮助。公司合伙人高达1/4的年度薪酬,取决于他与公司其它人员进行了多高质量的人际对话。

五、相应的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