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1
关键词:主问题;困惑;策略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很大。通过专家现场“同课异构”课堂实录、讲解、点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界定“核心目标”有了很深的印象。我明白了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主问题”设计。对语文课堂教学“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语文教学的“主问题”设计是集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语言的表达、思维分析和创新思维、写作、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教学指导于一体的重要教学过程。我以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较琐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也很短暂,学生的应答大都不外乎“是”或“不是”,不仅如此,由于所设计的问题过于零碎,不便于学生把握阅读要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导致学生的思维缺乏连贯性,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下面谈谈本次培训的收获与体会,把学到的新方法、新理念运用到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一、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主问题”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华老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问题”教学设进行了诠释。所谓“主问题”,就是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王老师以《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为例,就如何设计这篇课文的主问题深入浅出。可以说,王老师着眼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使课堂有一个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的“问点”。她把握好了课文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的“时空交叉”,真正做到了问点的优化。我以往的语文教学,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对文本进行“逐段串讲”、“逐句讲析”,把血肉丰满的课文肢解成七零八碎的大杂烩,破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好胃口”。
又如谭燕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她首先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其次让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随着情节的一步一步的展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等“主问题”设计。学生不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了如何阅读“讽刺作品”的文章。然而,我以前的语文教学“满堂问”教学模式,是把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教学、引发兴趣、引导理解、指引运用等细节都以提问的形式出现,这一模式严重耗费了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围绕“主问题”即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我的语文教学与困惑
王兰在《可爱的动物》习作课教学中,利用简单的课件,展示了可爱的小动物的性格特点。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小动物的可爱之处。由于王老师的教学中善于抓住动物特点的几个动词“趴、跳、抓、扭、偷”等,引导学生些片段作文。训练过程中运用“慢镜头、抓动作、猜想法”等,使学生训练有法。新课程实施以来,虽然我们开始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独特体验。但是,不难看到有的课堂上还会出现一些有违新课程改革初衷的课堂。我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根本没有抓住习作教学的“主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讲授如何选材、如何详写、如何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而学生往往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如同记流水账。
三、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68-01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蕴含的智力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不恰当,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小学生心身发展规律,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也不一样。自身的素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兴趣后,自然能学好这门学科。学生在性格的形成期,非常相信甚至崇拜自己的老师,往往会将教师作为榜样来学习和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表扬时会更加自信,学习热情也会高涨,而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否定时会感到失落和不自信,对语文也会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学生对自己不自信多是因为教师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鼓励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赞美和表扬,期待和肯定。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已的这种信任、赞许和期待之后,会更加相信自己,努力的朝教师期待的方向奋斗。
二、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和发展,具体形象思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该把这些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可以将抽象出来的汉字还原到更具体、更形象的状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来学习汉字,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如在学习“人”“水”“火”等字的时候,可以先写出象形文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想象现实生活中人、水、火的样子,让学生将汉字所承载的含义与实物的形象连接起来,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汉字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汉字中的每个部分都有其相应的作用,或示音,或示义,或示形,或能起到区分标示功能,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换偏旁或者加减偏旁的方式,分析每个构件的意义,帮助学生识记,让学生不但掌握这个字,而且在拓展中学会其他新字。例如“胡”,加“水”为“湖”,指“湖泊”;加“火”为“煳”,指“烤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和信心,还可以掌握汉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三、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
爱玩游戏是低龄学生的天性,在课外活动和课间十分钟期间,他们就像脱缰的野马、天空中的流星,迅速的投身到各式各样热烈欢快的游戏中,精神焕发。但是在上课时,他们总是不由自主的走神、打瞌睡。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用游戏的形式教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识别汉字的时候,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游戏,鼓励学生根据字的结构特点、字形、字义,把字或词编成谜语,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在玩耍中识字,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动作,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如“打、拨、踢、扛”等字,让学生做动作、读字音,说一说为什么“踢”是足字旁,而“打”字就是提手旁,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3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语文在小学阶段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语文的学习甚至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素质提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在这个彰显个性、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获得语文知识学习、自主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氛围,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出充分民主、平等、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心理,从而推动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进行。
所以,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抛弃自己的“权威”,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让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进行提问。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较低,需要教师进行不同层次和方面的指导与问题解决。这要求教师必须耐心、一视同仁地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1.问题引导,创设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性格特征,所以教师可以提出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语文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比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文《四个太阳》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我们知道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为什么这里要写四个太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课文的好奇心和热情,使其在欲望和热情的带领下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因此,教师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如今,多媒体依托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呈现技术,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和图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让学生领略庐山瀑布的奇伟和雄壮,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人会怎样用古诗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从而让学生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拥有学习的欲望,进而实现古诗的自主学习。
三、结合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事实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的教学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更多的还要通过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获得。由于小学生的经验和阅历有限,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观察、实践、练习和讨论,同时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语文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举例而言,教师在讲解《火车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对火车的认识、自己坐火车的经历,并通过选派代表的方式讲出自己知道的关于火车的知识。之后,教师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探究,使其感受到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在小学阶段,哪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再丰富详
实,教师也不能忽视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更加广泛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巩固。这绝非单纯地通过家庭作业或课后练习实现,而应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并使其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举例而言,表演课本剧是一个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针对《从现在开始》《晏子使楚》《金色的鱼钩》等表演性较强的课文布置课本剧表演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剧本改编,并且可以在不改变文章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增删和更改。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一起排练和表演。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表演,并评选出表演最佳、最具创新、最接近原文的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课文和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思维发散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使语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创造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另外,教师应当注意的是,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做好教学的引导和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拥有探究和创新精神,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4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初冬》这节课时,在大雾蒙蒙的清晨带领学生出去观察雾中、雾后的美景,使学生对课文里的语句“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阳射出光芒来”等有深刻的印象,在充满浓厚趣味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感性地融入对本课思想内容的更深一层感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从而更容易理解并背诵课文。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会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而且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拨。如在教学《穷人》时,我们就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启发学生设疑、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在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在揭示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时,就可以指着画面问:“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兔子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请一个同学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他的“邻居”上来教育他。这样就形成了众人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形成了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场面。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四、积极评价,给学生成就感
学生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如我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教师的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
五、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习创造力的始发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以作文教学为例,谈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培养观察习惯。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常为“写作文”而发愁。其实,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等,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看图说话是作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培养观察力的极好途径。在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而使他们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不拘形式,自由表达,使他们体会到观察成功之后的快乐,从而更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观察力。
2.观察要辅之以联想。联想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如通过人物的外表和所作所为,联想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联想到其所处的环境和相关的人物、事件。通过语言的描写联想其所表现的景物、动作、情感,通过听音乐联想到音乐所反映的故事、风景和情节的发展变化。
3.观察要讲究条理。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写作文时有条理地表达。以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到人或由人到景,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观察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六、多角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
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文本细读上是存在不少问题的。①有的教师还不会细读文本。他们一般都按照教学参考书建议去进行解读教材,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细读研读文本。②有的教师不能独立细读文本。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有文字的,如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有音像的,这个更多,只要在百度一下,许多资料都跳出来,供你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老师来说是双刃剑。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在没有独立细读文本前就参考许多资料,就会使自己在文本前迷失自我,也迷失学生。
(二)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忽视了语言的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够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范文6
关键词:自主评价;自评;互评;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23-01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活动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评价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评价意识
小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是建立在教师有目的培养的基础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开辟评价机会,鼓励学生学习自主评价;通过自主评价,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再次尝试的欲望。在这方面,我主要运用三种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
1、激发内部动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会自主评价的好处,才会促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些同学之所以学习成绩优秀,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发言、勇于表现;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别人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自己以及学会探究事物规律的正确方法,扩展创造未来的力量。”
2、创设和谐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回答了问题,又懂得怎样审视自己结论的对与错,学会反思。
3、鼓励自主评价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当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应及时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的说教,用成功感作为催化剂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评价的意识,并逐步养成“好之”“乐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指导评价方法
要让学生正确参与评价,促进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法的指导,使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评价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1、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评价是让学生对他人或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评价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人口服心服。
2、一分为二,客观评价事物总是存在着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指导评价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客观地评判他人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既要看到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正视存在的缺点,对他人、对自己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在促进他人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调控评价过程
自主评价旨在引导学生依据理性要求,客观地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了保证自主评价能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学生的自主评价中要适时适度地做好调控工作。
1、及时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发言应及时引导同学们做出评价,教师则运用激励性语言引评,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造成学生失望倦怠情绪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把握课堂自主评价的一般策略。
2、延时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开放性话题或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后,我往往采用延时评价策略,通过调控,暂时延缓评价,使学生能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诱发新颖而有意义的独特想法。
四、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态度和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敢于表达。
1、会倾听。只有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才能增长鉴别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课堂上,当学生在做出评价时,教师应认真倾听,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发言的同学。当同学讲得好时,给予肯定,鼓掌表示赞扬;当同学讲得不好时,不要取笑别人,要学会分析原因,从中得到启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注意扬清激浊,防微杜渐,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良好态度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