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折病人护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折病人护理问题范文1
骨折病人住院后常因检查、手术、转科等进行反复院内运送,在运送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甚至影响到骨科的医疗质量和医院的信誉。我院骨科从2005年1月以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1 251例骨折病人进行了3 516例次院内安全运送。现分析如下:
1 运送骨折病人引发风险的原因
1.1 质量监控管理因素:质量管理体制是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不重视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或管理制度不完善, 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质量监控措施不力,对骨折病人运送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将会出现护理的不安全结果。
1.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常因搬运骨折病人方法不当或运送中不注意保护病人导致再次损伤。
1.3 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低年资护士对骨折病人的搬运操作程序、搬运手法、管理要求及注意事项不了解,导致操作方法错误,不仅会增加病人痛苦,还有可能导致患肢疼痛,甚至出现骨折错位、出血或内固定物松动的现象。
1.4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未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不能很好的配合,甚至在病人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引起病人不适,使病人及家属不满而导致投诉。
1.5 病人因素:骨折病人大多卧床时间长,而且目前高龄骨折病人逐渐增多,骨折后限制病人活动,护理并发症发生率高,加上骨折后由于病人手、脚制动或活动受限,在运送途中发生险情无自我防备能力。骨折病人大多由于车祸伤、高处坠落伤、不小心摔伤等意外伤,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易发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的心理现象[1]。不配合操作,从而引发人为的不安全因素。
2 防范对策
2.1 完善骨科护理安全性管理的措施
2.1.1 制定规章制度:针对骨科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结合病房实际工作,我们制定了《护理人员各班职责》、《骨科应急抢救程序》、《骨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院内运送病人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等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通过考试人人过关,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2.1.2 病房备齐各种专用物品:轮椅、平车、氧气袋、约束带、出诊箱及骨科保护用具等,放固定位置,指定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平车、轮椅的性能,护士长随时抽查完好情况,对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 要求搬运人员执行任务前再次检查搬运器材,通过层层把关,避免或减少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保证病人运送安全。
2.1.3 制订护送急危重病人的服务流程:联系相关科室病情综合评估排除危险因素确定途中发生危险时的处理方案通知电梯控制中心携带必要的急救器材转送观察病情做好记录。
2.2 强化安全护理教育,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 增强法律意识,提升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利用晨会、护士会、查房、安全护理会议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学习落实规章制度相结合。护士长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 加强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和差错事故隐患的管理。使全体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2.3 重视专业技术的培训:运送骨折病人,搬运技术的要求很严格, 付丽华[2]曾对骨折病人的搬运工作,从操作程序、搬运手法、管理要求及注意事项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被列为骨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第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对骨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了搬运技术操作的培训,对新转科、新毕业的护士指定有经验的老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培训,同时进行搬运病人的配合训练,为安全护送病人奠定了基础。
2.4 综合评估病情,做好充分准备:决定病人能否转送的基本条件是在搬动及运送途中病人不会因此而危及生命和使病情急剧恶化[3]。对伤势严重的病人运送前进行病情评估,严格掌握出室标准,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建立静脉通道,携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必要时请医师陪同护送,通知相关科室及电梯中心作好准备,尽量减少护送途中的时间。
2.5 加强途中监护:虽然在运送病人过程中不可能很全面地测量生命体征,但病人的意识、呼吸、面色、末梢循环等情况仍然可以观察,因此,途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排除险情,是确保病人途中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在运送过程中给病人取舒适的:(1)休克病人采取头低脚高位,保证脑部的血液供应;(2)脊柱损伤的病人,严防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应使脊柱保持伸直[4];(3)四肢骨折病人,要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损伤血管、神经;(4)烦躁不安者,妥善约束,防止跌伤。
2.6 正确搬运病人,避免再次损伤:搬运骨折病人的过程虽然简单,但如果方法错误不仅增加病人痛苦,还有可能因此导致患肢二次损伤。搬运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托起肩背部和腰臀部时,应保持病人身体轴线平直不致扭曲,避免加重损伤;搬运颈椎骨折病人,应由专人用手固定病人头颈部,防止搬运时发生危险;在搬运四肢骨折病人过程中应负责保护患肢并给予适当的牵引,以减少骨折面所承受的压力,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路途中,在求快的同时,保持平稳,将路途的颠簸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付丽华.安全护理意识在搬运骨折病人中的体现[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3):212.
[2] 刘均娥.急诊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在学出版社,2000.16.
[3]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7.
骨折病人护理问题范文2
目的 探讨骨折病人用酥油预防褥疮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高原骨折患者采用酥油涂摩并作相应护理。观察防护骨折卧床病人压疮效果。结果 除2例是入院前褥疮即存在外,未见入院后褥疮发生。结论 用酥油预防褥疮的护理措施在高原寒冷地区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肯定。
【关键词】 高原;骨折病人; 褥疮;预防
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病症,在骨科病房中,骨折病人多,大多需要卧床休息,多数病人还需行持续骨牵引,骨折病人褥疮的预防和护理已经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我院地处滇西北高原寒冷地区,骨折病人在缺氧环境下,愈合较慢,更易发生受压部位溃烂,近两年来,我们结合高原地区特点,采用酥油外涂局部结合按摩受压处皮肤的方法,对120例易发褥疮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2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06例,女14例,年龄6~83岁,平均44岁,其中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81例,脊柱骨折4例,骨盆骨折7例,肋骨骨折8例。
2 预防方法
2.1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1)未骨牵引患者,应经常更换卧位,使骨骼突出部位轮流承受身体重量。帮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在全身褥疮易发部位涂摩酥油,并进行按摩,翻身应避免推、拖、拉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持续骨牵引者,在其骶尾部及腰背部轮流放置软枕、棉枕、海棉垫,以减轻局部受压。
2.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防止组织营养不良,每天给予温水擦浴两次后涂擦酥油并进行按摩,按摩时自下而上,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2.3 床铺应保持平整无皱折,清洁干燥无渣屑。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更应保持皮肤和床褥的干燥整洁,及时更换尿垫,局部用温水清洗,涂擦酥油以保持皮肤。
2.4 增加患者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保持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考虑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以增强患者全身的看病能力,促进伤口愈合。
3 结果与体会
除2例在住院前就有褥疮外,其余患者在住院治疗后经用酥油局部涂擦按摩等护理后未发生受压部位溃烂现象。
3.1 酥油是从本地高原地区的牦牛鲜奶中提出来的脂肪部分,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C,不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具有皮肤、防止水份及水溶性物质的吸收能力,并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和消散硬结作用,并可形成一层封闭性油膜,防止细菌的侵入,减少摩擦力,延长翻身间隔时间。本组120例易发褥疮患者由于采用酥油外擦按摩受压处皮肤取得了显著的预防效果,近2年来我院采用此法护理无一例发生褥疮。但酥油只是在勤翻身,间歇性解除局部压力的基础上预防褥疮的一种辅助措施,营养与支持疗法也是预防褥疮的根本措施,对于多处骨折或持续骨牵引患者,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热原蛋白质,以增加机体自身的抵抗力,注意纠正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质不足所导致的负氮平衡。
骨折病人护理问题范文3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踝关节;骨折;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68―02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是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最先提出的,是由医护人员对某一种疾病的检测、治疗、康复和护理工作制定的适当、有序和严格执行的计划,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的护理工作模式,该路径有利于满足病人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健康教育需要,可以帮助病人尽早获得康复从而减少住院时间,避免护理资源的浪费,并且使病人可以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1-2]。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缩短病人住院日期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势在必行,而临床护理路径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改善服务质量及控制医疗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构成。在日常生活中踝关节骨折较易发生,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关节为负重关节,压力在关节面上呈较大载负并保证均匀分布、若骨折后对位效果不理想,易造成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会出现伤踝僵硬、行走困难、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2012年7月,我科开始将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踝关节骨折病人,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踝关节骨折病人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17~73岁,平均43岁。按入院先后顺序,上半年病人为对照组,下半年病人为观察组。入选标准: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人。病人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但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排除标准:除外病理性骨折。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即疾病知识的宣教,对肢体活动功能进行指导。观察组则由经过临床护理路径统一培训的护士将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发给患者,并对患者按照表中的内容详细地进行介绍,解释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其次每日每班分管床位护士按照当日临床路径表中的内容进行病情观察,对于每次所完成的饮食、护理、检查、监测等内容需用“√”标识,保证以患者为中心,做好细致、具体的骨科专科护理工作。床位护士按照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在对患者进行评估、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效果评价的过程中发现病情有特殊变化时,则用“×”在路径表内注明,并向床位组长及护士长汇报,并通知医生,同时要在护理记录栏内记录、分析出现的相关问题。然后护士长及床位组长随时对每日工作进行检查,以考核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出现的变异,由医生、护士长、床位组长及负责该患者的床位护士共同参与分析研究,找到解决方案,力求使病情发展回到路径上来。对照组则按照骨科常规护理方法。
1.3 评价指标
1.3.1 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采用科室设计的问卷(共20题,每题1分,计2O分)在患者出院前进行书面测试,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认知水平越高。
1.3.2 患者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3]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评定,评分小于7分为无焦虑,7~13分为轻度焦虑,14~20分为中度焦虑,大于2O分为重度焦虑。
l.3.3 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护理质量满意率=n(很满意+满意)/N×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的焦虑、认知水平、满意度对比
2.2 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情况
2.3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
因两组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其所选用内固定的种类、材质不同,而内固定物在整个住院费用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故两组患者的住院费为 6734.32~19855.24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缩短了住院日,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在对患者实施期间护士把已经完成的用勾打好,这让下一班护士对患者的情况了解更清楚,可及时地解答患者疑问,进行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贯彻于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当中,使患者对疾病治疗、功能锻炼等有正确清晰的认知,从而使焦虑情绪明显得到缓解,同时对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检查都能合理地进行安排[4]。
3.2 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规范了护士行为,护士清楚地知道所有护理内容和具体执行时间,从而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提供个性化、人性化、优质的服务。以人为本,与病人建立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病人参与到自身的护理中来。护理人员更加注重病人的感受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满足了病人的健康需求,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总之,临床路径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缩短住院日,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崔丽华,王凤霞,李丽,等.临床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8):162.
[2] 李新姣.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急诊,2009,18(3):489-490.
骨折病人护理问题范文4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护理要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3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93-02
股骨干骨折是指小转子下2~5cm起至股骨髁上2~4cm之间的股骨骨折。股骨干骨折多见于车祸伤。由于股骨干内侧有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骨折时可出现大出血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近来,我们对我院骨外科之股骨干骨折病人实施了积极医治及护理,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科收治股骨干骨折病人102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3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29岁。致伤原因:其中车祸45例、砸伤35例、跌伤22例。开放性骨折39例、闭合性骨折63例。稳定性骨折36例、不稳定性骨折66 例。
1.2 临床表现。局部剧烈疼痛、肿胀、患肢不能活动;患肢成角、短缩和旋转畸形;其中有失血征象并发休克患者3人(患肢出血可达500―600ML);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1]。
2 护理方法
2.1 临床观察及护理。严密观察患者足趾活动、血运、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感觉等情况。发现患肢剧烈疼痛、皮温降低、肢体麻木、足背伸无力或足背动脉搏动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警惕失血性休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还应观察伤口渗血及引流液的情况,若发现患者意识淡漠、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尿量减少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应立即取中凹位加快输液速度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有床边引流的患者注意保持引流装置的通畅,切勿受压、扭曲、打折,妥善固定,移动时 留有足够的长度或者夹闭,防止牵拉、脱出。引流管的位置应低于引流 口的平面,防止发生逆行 感染,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做好记录[2]。
2.2 饮食护理。由于骨折疼痛,长时间卧床,加上年老体弱,消化功能不良,应给蔬菜水果、豆浆、排骨汤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增强营养。嘱患者多饮水,保持清洁口腔,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的发生[3]。
2.3 疼痛护理。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术后 24 h 内患者疼痛尤为明显。镇痛药的合理 使用,可减轻 患者痛苦,帮助患者康复,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分解代谢,减轻心血管负担,避免由于怕痛怕动而导致的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栓形成。因此,术后给予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及心理安慰,使其树立战胜疼痛的信心。患者疼痛难忍时指导患者合理按压止痛泵(芬太尼),遵医嘱合理口服止痛剂,如泰勒宁。必要时遵 医嘱给予止痛剂肌肉注射,如高乌甲素[4]。
2.4 心理护理。股骨干骨折发生后,病人多出现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要针对性地做 好患者思想 疏导工作,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做好各种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2.5 便秘护理。股骨干骨折的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及骨牵引等因素限制了肢体活动,常导致胃纳差、肠蠕动减慢,食物在消化吸收过程 中运行时间较长,水分过多吸收,造成大便干结导致便秘。入院后即指导患者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必要时应用润肠通便食疗处方,如 蜂蜜60g,麻油30g,加糖或盐少许,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同时结合腹部顺时针按摩疗法,便秘的问题一般都能很好得解决。
2.6 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减少肌肉萎缩,减少关节僵硬和畸形的发生,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正常进展和塑形。护理人员教会并指导患者有规律地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3 结果
本组股骨干骨折患者102例均经过医治及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其中膝关节活动功能优63例,良30例,中5例,差4例。除7例合并多发骨折不能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外,其他患者膝关节伸屈范围达90°以上,优良率达92.8%[5]。
4 出院指导[6]
4.1 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讲究 个人卫生,防止感冒。
4.2 指导双下肢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及负重,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术后3个月根据复位情况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杖一单拐杖一 弃拐杖。
4.3 3个月内应平卧或半卧位为宜,不盘腿,不坐矮凳子,站立时患肢外展。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 内旋动作。
4.4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避免体质量过度增加。
4.5 每2-3个月回医院复查患肢D R 片,视病情决定负重及取出内固定时间。
5 体会
作为医护人员中的一员,只有当病人真正的从病魔中康复才是对我们最大欣慰。也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只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的开拓进取才能让病患及家属对我们充分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7]。
参考文献
[1] 林霞.股骨干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319
[2] 张朝霞.中西医结合护理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1:200
[3] 王亚鸣.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2856
[4] 谢志伟.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8:1002
[5] 司瑞.老年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14
骨折病人护理问题范文5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62-01
股骨颈骨折病人无论采用关节置换术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由于病人及家属对骨折后预防并发症及康复锻练的相关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健康教育作为病人术后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愈来愈被重视,已成为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对164例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实施规范化、循序性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4例,男76例,女88例,年龄42~93岁,平均年龄68岁,行关节置换术112例,闭合复位内固定术52例,住院时间8~29d,平均16d,本组164例,其中除2例因年龄较大伴老年痴呆症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健康教育转向陪护人员外,其余均能正常实施。结果显示病人遵医率有85%上升至96%,对护士满意率由92%上升至97%以上,对治疗满意率由82%上升至95%。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4.3d,其中1例发生肺部感染、余无其他并发症。
2 健康教育前的评估
通过与病人的沟通,结合病情,分析病人状况,提出护理问题: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假体的保护等,制订护理计划,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予以及时有效的正确的指导。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宣教: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接待病人,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同室病友,作息与探视制度、卫生宣教,使病人尽快熟悉治疗环境,同时告知病人家属,亲情是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心理护理:由于骨折突然发生,病人无应急心理准备,手术创伤较大,假体价格较高,病人对手术的过程、效果、费用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告知术前应做的准备,手术过程及如何配合,术后可能要注意的问题,介绍成功病例,解除顾虑及恐惧心理。增强术后康复信心,主动参与落实康复计划。
3.3 饮食指导:根据骨折病人的代谢与营养特点,告诉病人骨折早期饮食以理气通便、消肿止痛为原则、宜食清淡、低脂、高铁、高维生素、味鲜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骨折中后期由于骨折处血肿开始吸收及软骨细胞经过增生变性,钙化为骨质,需要大量的钙、锌、铜的参与。所以宜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磷、锌、铜的饮食如:牛奶、豆类制品,鱼、瘦肉、木耳、新鲜蔬菜、水果等。对有糖尿病、肾病或肝病等疾患的骨折病人,饮食原则必须兼顾,合理禁忌,避免诱发或加重内科病。
3.4 术中教育:告知病人要及时应答医生问话,真实反映麻醉效果,放松心情,及时说出术中不适,以便解决。
3.5 术后教育
3.5.1 护理:本组病人均采取后侧及外侧切口,术后侧方切口,抬高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防止外旋。后侧方切口患肢平放在床上,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最好行下肢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防止足外旋,避免髋关节脱位,术后6h起,每2~3h变换一次,预防压疮,注意禁止侧卧于手术侧,以防疼痛或脱位。
3.5.2 康复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早期(术后2~7d),术后当天指导作屈伸踝关节,踝旋运动,术后第一天开始作直腿抬高动作:抬高≤30°,保持时间10~20秒,并做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方法是病人平卧背伸踝关节,尽量伸膝,绷紧大腿肌肉,持续5-10秒,再放松5秒,重复20次(组),每天2~3组。一般指导患者2~3次后,就能很好掌握动作要领,然后进行主动的练习,术后第二天可行CPM功能锻炼,鼓励病人每天与CPM机交替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术后第3~7d,进行站立锻炼,嘱病人患肢向前伸直,只用健侧着地,患肢不负重,用双手撑住助行器,身体稍向前倾,站立10秒(组),每天2~3次。中期(术后8~15d),练习行走,行走时应扶双拐不负重行走,方法是患足及双拐同时伸出,再伸出健足,注意患者旁边要有专人保护,每次20秒,每天2~3次。术后6~8周后可部分负重,术后3个月内需扶拐行走。
3.6 出院指导: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同时做好假体的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次嘱病人在术后三个月内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躺在床上时,不论仰卧或侧卧,两腿之间要夹一软枕,以防止手术后的髋关节内收内旋;②坐着时,应将膝盖的高度保持在髋关节以下,不要将身体往前倾、不要盘腿、跷二郎腿;③蹲下时,请弯曲健侧的膝盖,而将患肢保持伸直在后面;④上厕所时,应使用坐式马桶;⑤平时要穿软垫的平底鞋,要拾地上物品,请用一些方便装置代劳,不可随意弯腰拾物,不过早弃拐行走;⑥禁止病人跑步、跳跃和举重物,禁止病人做这些动作并不代表病人无此能力完成这些动作,而是为了保护假体,延长假体的寿命,必要时可做这些动作[1]。最后交代病人手术后1、3、6个月来院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终身随访,并行随访记录。
骨折病人护理问题范文6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84岁,诊断:右股骨颈闭合性骨折。患者于2006年3月22日晚7时跌伤髂部,伤口肿痛剧烈,不能活动,急诊来我院。经x线片提示:右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疼痛剧烈,家属强烈要求急诊手术。经查,患者无手术禁忌,遂在持硬麻下行股骨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疼痛明显,血压持续升高。经治疗,血压控制。1周后患者心情烦躁,情绪波动较大,血压再次升高,并伴有头晕、耳鸣等症状。经用药及有效的护理,血压下降,症状缓解。3周后患者经复查x线片骨折对位好,生命体征平稳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正确估计病情,严防合并症的发生 此例患者因病情估计不够,以致术后血压升高。(1)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之所以骨折,除局部因素外,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骨折只是外在表现,所以术前要对病人健康有准确的评估,监测血压、血糖、心、肺、肝、肾功能。在选择手术最佳时期的同时,控制合并症。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适时调整降糖药用量;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合理应用降压药,减少外界刺激,避免情绪激动等。(2)协助医生做好术前检查,为正确评估提供可靠依据,警惕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并及早处理。
2.2 准确评估患者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老年人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等心理,表现为抑郁或烦躁。wwW.133229.CoM对于这些反应护士应有足够的把握应对。术前、术后分别进行有效的护理。术前,主动亲近病人,尊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对手术的畏惧、焦虑心理,并请曾在本院成功治疗过的患者现身说教,以消除顾虑,增强信心,同时讲清手术方式、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的应对、整个病程的时间、对术后卧床期间的不方便的问题,予以充分的照顾,提供必要的支持,并丰富其精神生活,提供电视、书报等,使患者不觉枯燥,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术后疼痛的观察及处理 此例患者对其术后疼痛的预见性不足。术后24h,患者疼痛剧烈,老年人对疼痛耐受性差,术前应讲清,并与麻醉师一起征求患者的意见,使用麻醉泵,或及时用止痛药,防止合并症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慌等。术后3天仍疼痛者,注意调节患者,保持正确、舒适的。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避免肢体膨胀而引起的疼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在早期行功能锻炼前,使用止痛药,以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通过以上措施,减轻疼痛,从而避免诱发血压升高。
2.4 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有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