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
发生心衰后,病人应该正确对待,首先要认识到心衰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疾病,既要积极治疗,又不要悲观失望。除了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利的治疗措施外,心衰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必须掌握一系列自我保健措施,以带病延年,最终战胜疾病。
适当休息
适当休息,是根据病情的轻重,决定休息的程度与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肌耗氧量。例如,心功能2级(明显体力活动如上三四楼层时,出现胸闷、心悸、气急等症状)的病人,应限制体力活动,尤其是较剧烈的运动,如跑步等;午睡时间应充足,下午卧床数小时,促使下肢水肿消退;晚上睡眠的时间应比正常人适当延长。心功能3级(轻微体力活动如走平地时出现胸闷、心悸、气急等症状)的病人,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进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可自理;夜间睡眠应用高枕。心功能4级(休息时也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完全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专人护理。
值得一提的是,心衰较轻的心功能1级(平时无明显症状,体力活动不受限)病人,不宜长期卧床休息,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感染、肌肉萎缩、胃纳减退等副作用。
饮食调理
饱餐与高盐饮食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衰。所以,心衰病人应选食易消化的清淡食品,每日少食多餐,以4~6餐为宜。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应补充高蛋白饮食及多种维生素。另外,心衰病人要根据病情限制盐的摄入。心功能1级的病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心功能2级的病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克左右(中号牙膏盖装平约为1克);心功能3级的病人,每日盐的摄入量为1克左右;而心功能4级的病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应少于0.5克,可以增加不含钠的调味品,以增进食欲。在心衰得到控制后,食盐的摄入量可略增加,但仍要坚持低盐饮食,否则会导致心衰复发。在此还需提醒病人禁食高钠食品,如重盐调味品、松花蛋、腌制食品、海货及含钠的饮料。一般可选食五谷类、豆类、各种蔬菜、水果、食糖、无盐调味品、鲜肉、淡水鲜鱼(每日不超过120克)、牛奶(每日不超过250毫升)。
自我观察
大多数心衰均为慢性,病情相对稳定,疾病的进展缓慢。因此,病人有必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时发现自己的病情变化:如原来睡眠时枕一只枕头,现在需高枕或两三个枕头才不致胸闷、气急;下肢出现轻度水肿;无其他原因引起的体重增加,或走路时两腿有沉重、乏力感;原来没有胃病的出现上腹饱胀、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必须引起警惕,及时上医院诊治。
及时就诊
心衰病人在某种突发因素影响下,病情会突然加重甚至急性发作,这类突发因素称心衰的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有:① 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气管炎、肺炎等;②劳累、激动、饱餐;③输液过多或过快,摄入食盐过多;④心律失常,如突发的快速房颤;⑤气候、季节的急剧变化;⑥妊娠或分娩、突发甲亢、贫血等;⑦ 其他,如药物使用不当。心衰病人应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一旦病情发生急剧变化,应立即去医院急诊。平时病情稳定时,应每隔两三周到专科或专家门诊随访。
心衰急性发作时,如果救护车或急救人员暂时不能赶到、病人又无法及时就诊,可采取下述自救的办法:①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②吸氧,可以增加心脏的供氧量,减轻缺氧症状;③立刻停止活动,以尽量减少心脏的耗氧量;④口服快速利尿剂,如服呋塞米(速尿)1片;⑤如果心率很快,原来停服或服用少量(半片)地高辛的病人,可即服地高辛1片。
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益心胶囊/西医疗法;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3
自2010年4月~2012年5月对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118例,采用护理干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自2010年4月~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CHF患者2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18例,男67例,女51例;年龄52~78岁,平均60.6岁;病程2~6年;冠心病22例,高心病21例,肺心病30例,风心病7例,心肌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心功能分极(按NYHA标准):心功能Ⅱ级24例,Ⅲ级38例,Ⅳ级24例;左心衰竭21例,右心衰竭36例,全心衰竭29例。对照组115例,男65例,女50例;50~76岁,平均60.8岁;病程1.4~6.3年;冠心病21例,高心病18例,肺心病29例,风心病7例,心肌病3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3例,Ⅲ级34例,Ⅳ23例;左心衰竭30例,全心衰竭29例。两组病例病程及轻重程度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两组年龄、病程、中医辨证分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先行西医治疗常规给予吸氧、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合理利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口服消心痛15g tid地高度0.125~0.25mg qd;开搏通6.25mg bid;速尿40mg qd;丁尿胺1mgqd,安体舒通20mg bid;缓释钾0.5g tid。并运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在以上西医用药的基础上,加服益心胶囊,其处方组成:党参30g 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15g、熟附子10g、当归15g、丹参30g、泽泻20g、车前子15g、制香附15g、广木香10g、炙甘草15g、人参15g、桂枝12g、白术15g、茯苓15g、赤芍15g、益母草30g,将以上中药18味先行炮制,按处方配料、烘干、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取上述药粉装0号胶囊,做成每粒重0.4克即得,一次4粒,tid饭后服用;对照组只用上述西药治疗。全部病例均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6周)观察疗效。
1.3 护理措施
1.3.1 一般护理
(1)卧位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这样可使肺的扩张较大,氧合作用增加,同时可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也可使用床上桌,让病人的头伏在小桌上,手臂放桌两侧休息。如果病人要下床坐在椅中休息,应双脚抬高,以减轻下垂肢体的水肿。
(2)活动与休息
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及病人基本状况决定活动量。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活动目标与计划,坚持动静结合、逐渐增加活动量的活动原则。
1.3.2 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忌饱餐。
(1)限制盐的摄入
限盐限钠,可有效控制心衰引起的水肿,限制的程度视病人心衰的程度和利尿剂治疗的情况而定。轻度心衰病人,每天可摄取2~3g钠,严重心衰病人,每日摄食的钠为800~1200mg(1g盐含钠390mg);应注意病人用利尿剂时容易出现低钠、低氯,此时不应限盐,可能还要适当补充。
(2)限制水分
严重心衰病人,24小时的饮水量一般不超过600~800mL,应尽量安排在白天间歇饮用,避免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3)少食多餐
由于心衰时胃肠道黏膜淤血水肿,消化功能减退,宜进食易消化食物,且少食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等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因为胃肠胀气会加重病人腹胀不适感。
(4)忌饱餐
饱餐导致膈肌上抬,可加重病人的呼吸困难;同时,由于消化食物时需要的血液增加,导致心脏负担增加。
(5)多食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心衰时,病人由于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部分病人不习惯床上或床边大便,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易发生便秘。护理时,应注意预防便秘的产生,积极处理便秘,可指导病人顺结肠、直肠方向环形按摩腹部,给予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用手掏出大便,以防用力大便加重病人心衰或诱发心脏骤停。
1.3.3 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2)水肿。(3)疲倦、乏力心衰时心排血量下降,循环减慢,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同时代谢后的废物排泄速率降低,乳酸堆积,病人会感到非常疲倦与软弱无力,经常在端坐时瞌睡。要让病人及家属知道疲乏产生的原因,以利病人身心休息,注意病人的安全,防止瞌睡时坠床。
1.3.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压疮
右心衰和全心衰的病人,由于体循环的淤血,身体下垂部位(骶尾部、会、双下肢)明显水肿,有的病人可出现注射针眼处渗液。同时,由于肺循环淤血,病人呼吸困难,长期处于端坐位或半坐卧位,在皮肤受压处容易发生压疮,最常见部位为骶尾部、足跟、坐骨结节处及两侧骼棘。应协助病人经常更换;嘱病人穿质地柔软、宽松、无松紧带的衣服;保持床褥柔软、平整、干燥、清洁;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气圈或气垫床防止皮肤长期受压。协助病人排便时,一定要注意防止损伤皮肤,这类病人皮肤抵抗力低,表皮与皮下组织结合疏松,稍用力摩擦皮肤即破,一旦破损,创面很难愈合。
(2)血栓性静脉炎
右心衰及全心衰的病人,静脉回流受阻,且长期卧床,血流缓慢,容易发生静脉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一旦血栓形成,肢体肿胀会更加剧烈并伴有疼痛,血栓脱落时栓子可随血流进入肺,引起肺栓塞。所以,心衰病人在卧床期间,要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静脉输液时应尽量避免在肿胀的肢体穿刺以免加重肢体的水肿,防止某些药物(如多巴胺)外渗引起静脉炎和局部组织坏死。
(3)坠积性肺炎
左心衰病人,由于肺循环淤血,肺静脉压升高,使肺毛细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致气体交换障碍;其次,心衰病人长期卧床,呼吸功能减退,不能有效地咳嗽、排痰,易产生坠积性肺炎。应注意协助病人进行有效地咳嗽和排痰,定时翻身拍背,病人进食和饮水时要防止误吸。心衰缓解期,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1.3.5 用药护理
治疗心衰的主要药物包括3类:强心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过程中,个体差异较大,需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1)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轻度中毒剂量约为有效治疗量的2倍,用药安全窗很小,而且个体差异大。一旦出现中毒表现,应立即协助医生进行处理:①停用洋地黄。②补充钾盐,停用排钾利尿剂。③纠正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的预防包括:①给药前仔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尤其是新入院病人。②给药前,准确测量病人的脉搏(时间不能少于1分钟),注意节律和频率,并作好记录。如果病人的心率太快或低于60次/min,或者节律变得不规则,应暂停给药并及时通知医生。③掌握病人的进食情况,注意观察有无低钾表现,必要时建议医生测定血钾浓度。④同时使用利尿剂的病人,严格观察病人的尿量,尿多时,遵医嘱及时补钾,并协助病人服药到口。
(2)利尿剂
电解质紊乱是长期使用利尿剂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特别是低血钾和高血钾均可导致严重后果,应随时注意观察。
(3)血管扩张剂
①在使用硝普钠时,要严密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节滴速,开始滴速为每分钟12.5μg,最好用微量泵控制,以后每5~10分钟递增5~10μg;注意避光,现配现用,液体配制后无论是否用完需6~8小时更换;应交待病人不要自己调节滴速,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发生;长期用药者,应监测血氰化物浓度,防氰化物中毒。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老年人易出现精神方面的症状,应注意观察。②硝酸甘油:临床上用药的个体差异较大,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现头胀、头痛、面色潮红、心率加快等副作用,改变时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应注意防护。用药时从小剂量开始,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取得配合。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统计学处理,参数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t’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心功能进步两级以上,而未达到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一级而未达到I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或死亡。
2.2 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3 治疗前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参数比较(见表2)
2.4 安全性评价
由于CHF的发生机制与发展过程极为复杂,有些问题迄今也未阐明,致使部分病人症状持续而对各种治疗反应不佳。成为难治性或顽固性心力衰竭,令人困惑而棘手,本证用西医治疗,只是对症处理,控制急发症状,复发率高。该研究力求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理论,辨证论治,以益气温阳,化瘀行水为法则,达到标本兼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的作用。观察组采用纯中药制剂益心胶囊再配合西药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黄芪等可改善周围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从根本上改善心功能。泽泻、车前子等利尿可缩短疗程,使洋地黄用量减少,毒副作用减轻,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中药制成胶囊剂较水煎剂更易于服用,质量易于控制,尚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远期疗效比较,亦说明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性心功能障碍,即使发挥代偿能力,所排出的血液仍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为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综合病症[1]。
CHF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但90%见于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其他常见病因有瓣膜病、心肌病、肺心病和先心病等。据Paul等估计,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约半数以上最终发展成CHF,且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
近10年来,缺血性心脏病之死亡率明显下降,高血压之控制率明显提高,但CHF之发病率与死亡率却未见降低。据国家健康统计中心估计,从1992年至2002年,我国CHF患者增加近三倍,截止到1999年,我国CHF患者每年多达680万例,每年新发病例约60万。CHF发病后5年存活率不足50%,10年生存率不足20%。CHF发生后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年龄高低及心功能状态,严重心功能障碍对其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心功能(NYHA)IV级之CHF患者一年存活率尚不足50%,其中猝死者占1/2。在治疗上单用西医或单用中医治疗效果都不很理想。
该研究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先用西药控制急发症状而治其标,再用中药按照CHF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以治其本,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就中医而言CHF属祖国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病范畴。由慢性迁延、心气亏虚、心阳不振、久则脾肾俱损而致气滞、血瘀、水停。形似有余、内实不足[2]。若单用行气破瘀逐水,则犯“虚虚”之戒,虽可取效一时,旋即可致阴竭阳亡而使病情危笃。益心胶囊以补气温阳养阴、行气活血利水为立法基础,重用党参、黄芪、熟附子等温阳益气、扶正克标,配用当归、丹参、泽泻、车前子活血利水,佐以五味子、麦冬滋养心阴,香附、广木香理气宽胸以助血行、化水湿[3]。诸药相伍,寓攻于补,通补兼施,寒温并用,而达通阳复脉之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休息原则:一度心力衰竭病人可参加轻度活动,但应注意休息;二度心力衰竭的病人则需限制活动,延长卧床休息时间;三度病人以绝对卧床休息为主。
卧床病人并发症的预防:(1)由于心力衰竭病人常伴有水肿、呼吸困难而表现为强迫,病人不能活动或活动受限,加之缺氧、末梢循环差,极易发生褥疮,故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对伴有高度水肿的病人,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的同时,注意避免划破、磨擦等,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防止皮肤破溃、感染不愈。水肿较重的部位如会,可用50%硫酸镁湿敷。(2)长期卧床病人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每日按摩下肢,鼓励并协助病人在床上做主动或被动的肢体伸屈活动。尽量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注意观察下肢皮温、颜色,有无肿胀和疼痛,如有变化,提示有血栓形成,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病人应绝对卧床,肢体抬高于心脏平面以上,避免大幅度活动、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以防栓子脱落而引起肺栓塞。(3)卧床病人由于改变,活动量减少而出现便秘,因此应食入含纤维素较多的食品,多食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服用缓泻药物。饮食原则:限制钠盐的摄入,心功能Ⅲ级时,限制膳食含钠量为1.2g-1.8g,心功能Ⅳ级时,含钠量应小于1g。但限制过严可引起低钠血症。当合并稀释性低钠血症时,应限制水的摄入。另外,为避免增加心脏负担,需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心理护理:病人常因病情反复而表现烦躁不安、紧张恐惧及悲观失望等,以致病情加重。因此,应帮助病人认识本病的特点,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方法,介绍如何予以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及饮食原则等。多给予病人鼓励和支持,讲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子彬.心力衰竭[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2.
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衰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94-02
慢性肺心病是指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造成右心室肥大,而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急性发作时,易合并多脏器损害,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周到细心护理,就会危及生命[1]。因此,掌握肺心病并发呼衰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心护理,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提高肺心病急性发作治愈好转率,减少死亡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我科从2010年以来,收治肺心病急性发作合并多脏器损害的患者98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入选年龄>60岁,肺心病诊断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标准。均为急性期发作患者,男62例,女36例,平均年龄69.5岁;肺心病病程10~20年,平均14.5年;出现心衰后病程5-14年,平均6.5年。本次入院时心衰为I°25例,II°20例,III°22例。导致心衰加重的因素多数为感冒受凉或劳累过度,少数无明确诱因或因停药引起。
2观察
2.1呼吸功能监护: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主要由于感染,使肺泡的通气功能低下,肺通气/血液比例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容易并发呼吸衰竭。因此,要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SPO2、SPCO2以及神志的改变。
2.2心功能监护: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于肺动脉高压,心脏负荷加重,容易出现心衰和心律失常,应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及下肢是否水肿。
2.3一般检测:注意患者的神志改变、有无烦躁、嗜睡、昏迷,是否胃肠道反应,体内水电解质稳态,周围皮肤情况、体温是否正常等。
3护理体会
3.1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时,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重,此时陪同来院的家属,大都是急切要求喊赶快抢救。此时作为第一接诊的急诊护士必须沉着冷静,应立即安置在抢救室(或CCU),让病人坐位或半卧位,安置吸氧,立即通知医师按医嘱予药物治疗、利尿,并进行针对性的正确处理,让病人首先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并仔细的监测生命体征。
3.2老年人患有多种综合性疾病,病情变化,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神志不清、烦躁、嗜睡或昏迷、紫绀,反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如患者从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嗜睡,若伴有紫绀加重则可能是二氧化碳潴留过多,痰液引流不畅所致,要及时吸痰和勤翻身拍背,将痰液排出,可明显缓解;若紫绀不加重,则可能是肺部感染或脑缺氧导致继发性脑功能障碍。脉搏与心率增速、体温升高往往是感染的征象之一。但亦要注意由于心脏本身引起的心率增快。对于以上症状要注意观察并作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和报告医生,避免意外发生。
3.3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病人因水肿体内常伴有钠潴留,应限制饮水并给低盐饮食,但易引起低钠血症而诱发肺性脑病。护理中应重点掌握观察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变,如患者出现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紫绀加重,表浅静脉扩张多汗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4纠正低氧血症,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根据血气分析调整给氧浓度。一般以氧流量2-4L/min,纠正低氧血症。注意保持呼吸道、氧气管道的通畅,由于病人呼吸困难,痰液多且粘稠,在使用祛痰药物的同时,定时更换,鼓励病人排痰。如无力咳痰或口腔有较多分泌物者应用电动吸痰器及时吸出。昏迷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5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保持体内稳态。由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呼吸困难,有时呈张口呼吸,水分散发多,且病人食欲不良,进食少,而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需补充液体,维持体内稳态,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输液的速度、保持输液管道的通畅。老年人因有多种复合性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器官衰竭,用药较复杂,故注意配伍禁忌,用药前要核实清楚,按医嘱要求给予输液,控制好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免诱发心衰,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3.6心理护理。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急诊护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循。从以疾病为中心,只重视病人的病理生理上转为同时要注意心理状态和社会因素的参与,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把心理和社会因素列入急诊护理内容[2]。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复杂、需要长期治疗。患者除了面临着疾病的巨大压力,同时还要面临经济、家庭方面的压力。此类患者都不同程度上存在心里上的问题。因此,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护士,帮助病人树立去乐观的生活态度、战胜疾病的决心,对于患者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4小结
慢性肺心病急性并发心衰病情复杂而多变[3]。在急诊科就诊时,急诊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按医嘱用药同时掌握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毒副作用。对于出现的新症状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护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生;对各种并发症及时预见及处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与决心。总之,对于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那丽秋,吴立静,邓淑仙.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201
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0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46-01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种慢性疾病,多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常反复发作。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时,身心极度痛苦、日常活动力的下降、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慢性疾病的长期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我科住院的20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根据其心理特点,针对不同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心力衰竭患者40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60岁,平均70.5岁。经有关检查确诊为高心病15例,心肌病8例,冠心病10例,肺心病7例。其中I度心力衰竭12例,Ⅱ度18例,Ⅲ度10例,病程4~18年。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差异无显著,具有可比性。
1.2心理特点:①烦躁、恐惧: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病程长,病情好转缓慢,会产生各种顾虑,情绪易激动,好发脾气,气量狭小。②焦虑、忧郁:常见的症状是失眠,有时需要借助镇静剂方能入睡,常并伴头晕,表情淡漠,情绪低落或不稳定,胸闷、心悸加重等表现。③绝望、紧张:由于病人患病时间长,发病时剧烈的胸痛、气促、胸闷、心悸等症状,迫使病人产生濒死感,心理极度紧张、绝望,有时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能配合治疗。
2.护理措施
2.1解除紧张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心衰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此病反复发作容易造成心理负担,所以很多病人丧失信心,对此病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心衰发作,出现情绪反应敏感。对于此类病人,要热情、耐心地护理并加以安慰。为病人讲解心衰的医学知识,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情绪镇静、不急躁,从而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及配合治疗。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2积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心衰病人常常由于自信心的降低和依赖感增强而导致患者需要永久的药物治疗。因此需要与病人建立共同参与的护患模式,让病人参与治疗和自我护理。要经常听取病人对治疗、护理的意见和对治疗的要求,让病人感到人格也受到了尊重,共同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这样不仅调动了护士积极性,而且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对护患关系的融洽以及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2.3做好情志护理,搞好护患交流。护理人员要耐心聆听患者的讲述,应针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和意见给予正确指导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加强与患者的思想交流,保持以乐观开朗的情绪、态度去感染患者。有效地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鼓励使病人感到有人在关心、同情和帮助他;通过我们对健康的保证,唤起患者的希望和信心,但我们在进行保证和安慰时既要坚定有力,又要以事实为依据。
2.4营造和谐的环境,巩固治疗效果。让患者和家庭成员共同了解心衰的知识,以便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可以避免诱发作因素,影响疾病的康复。患者的家庭成员共同帮助患者树立起坚持治疗疾病的决心,给予病人心理支持。鼓励病人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调动生活情趣,使病人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可以减少心衰的发生。
3.结果
3.1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行X2检验。以P
3.2两组好转人数、稳定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和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注:两组的好转人数、稳定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和有效率(%)差异显著(*P
4.讨论
心力衰竭发作时,患者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同时压抑、焦虑和孤独等心理因素,在心力衰竭恶化的临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目标是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并防止综合征的进展。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护理,护理人员以热忱、耐心和蔼的态度对待病人,经常巡视病房,护理过程中做到态度诚恳、语言文明、服务周到、观察细致敏锐、处理果断及时、操作轻巧熟练。护理人员在抢救病员时保持情绪镇定,使病人对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到信任和放心,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心理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维护病人身心健康,使病人在精神上得到支持,改变了其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取得最好治疗效果。只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有的放矢的护理,就可以减轻心力衰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 无创辅助通气; 内科常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1)01-0087-02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1.01.省略
急性左心衰或心源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内科常规治疗(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联合无创辅助通气对此类病人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作者对我院无创辅助通气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失败的48例病例(所选病例均符合急性左心衰[1]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无创通气失败(我们把在治疗急性左心衰时无创辅助通气过程中低氧血症不能纠正,需改行有创辅助通气者称为失败病例)的原因,以便更有效地使用无创通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2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无创辅助通气联合内科常规治疗急性左心衰失败病例共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5~85岁,平均65.5岁。48例急性左心衰病人的原发病分别为:肾功能衰竭1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高血压危象30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
无创通气失败情况为:肾功能衰竭1例(占2.08%),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有泵功能衰竭2例(占4.16%),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腱索断裂1例(2.08%),伴有肺部感染痰液及分泌物较多14例(29.16%),鼻面罩通气漏气10例(20.83%),出现人机对抗10例(20.83%),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腹胀、呕吐后影响呼吸需有创通气3例(6.25%),面部皮肤破损4例(8.33%),恐惧不肯使用3例(8.33%)。
治疗结果:4例治疗上尚无良策的病人出现死亡,其余44例无创通气失败后改行气管插管有创辅助通气后,心功能改善42例,2例死亡。
1.2 治疗失败原因
急性左心衰行无创辅助通气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失败的原因有病人病情过于危重,病例选择不合适,或者病情出现变化不再适于使用原有无创通气模式。
(1) 客观原因。1例肾功能衰竭病人因就诊过晚,未有足够的时间行透析治疗而使尿毒症不能纠正,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有泵功能衰竭及1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腱索断裂因病情过于危重而死亡。以上几种情况治疗上尚无良策。
(2) 询问病史不够详细,对患者基础疾病及此次发作的诱因没有全面地了解,忽视了肺部感染的存在,痰液较多导致无创辅助通气失败。
(3) 未充分合理使用现有的检查手段及实验室检查。因左心衰竭病情危重,未行胸部X线检查,以致漏诊肺部感染延误诊治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治疗失败。另有治疗后未及时行动脉血气分析,未能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导致治疗失败。
(4) 临床医生未掌握无创辅助通气的适应证,对接诊的急性左心衰危重病人均先采取无创辅助通气,导致失败例数增加;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及无创通气的依从性未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数例神志不清病例导致无创通气失败;未注意患者脸型的个体差异与面罩不匹配,通气时大量漏气而失败。
(5) 予呼吸机治疗前未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未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患者表现极度不配合;调节呼吸机参数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没有适应的过程,不能耐受无创辅助通气。
(6) 无创通气时,护理工作未能细致到位,没有及时帮助患者咳嗽排痰,导致患者窒息,后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得以改善。
2 讨 论
通过对48例急性左心衰无创辅助通气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吸氧、强心、利尿等)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急性左心衰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病因及去除诱因,只有做到这一点,无创辅助通气才能发挥作用。临床医生诊治病人应该详细询问病史及做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对采集到的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无创辅助通气。总之临床医生应该掌握急性左心衰无创辅助通气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作者认为只有意识清楚且无大量气道分泌物的急性左心衰患者适合行无创辅助通气。
无创辅助通气的绝对禁忌证[2]为:(1) 心跳或呼吸停止;(2) 自主呼吸微弱或昏迷;(3) 循环呼吸不稳定;(4) 误吸危险性高,呼吸道保护能力差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5) 明显不合作;(6) 面罩与脸型匹配不好;(7)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的心率失常、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严重脑部疾病等)。相对禁忌证[3]为:(1) 气道分泌物多或排痰障碍;(2) 严重肺部感染;(3) 病人极度紧张。
对有绝对禁忌证者,应直接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避免呼吸心跳停止,增加死亡率。临床近几年有意识障碍病人行无创辅助通气成功的病例报道[4],但作者认为急性左心衰伴意识障碍者绝大多数伴有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或伴有Ⅱ型呼衰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呼吸道保护能力丧失,加上大量气道分泌物,更容易造成窒息,应尽量避免使用无创辅助通气。无创辅助通气是一项需要患者高度配合的治疗措施,使用呼吸机前必须做好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争取配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告诉患者尽量不要在行NPPV过程中讲话。如果患者出现急性胃膨胀,可以给予胃肠减压,能明显降低腹胀、呕吐的发生率[5]。无创辅助通气无论选择何种模式,开始时均用较低压力[6]:吸气压6~8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压4~8 mH2O,逐渐增加吸气压至10~25 cmH2O,直到患者能耐受的最高压力。吸气压和呼气压在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数值,不仅需要患者能耐受,而且要保证患者的循环稳定,即个体化调节呼吸机参数。呼吸机治疗期间应做好护理工作,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给予24 h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时不仅要观察血氧饱和度,而且要及时复查血气分析,防止出现因鼻面罩使死腔量增加,有可能造成二氧化碳充分吸入而致二氧化碳潴留。
无创辅助通气联合内科常规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肯定。总结48例失败病例,有超过30%的病例能通过以上措施避免失败,从而减少或避免使用麻醉剂、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减少病人的痛苦[7]。另有50%的病例直接行有创辅助通气,可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64-1366.
[2] 邱海波,黄英姿.ICU监测与治疗技术[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49-51.
[3] 陈荣昌,罗群.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5):331-333.
[4] 罗婧.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17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2-43.
[5] 葛伊丽.无创通气胃肠胀气问题的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35-3136.
心衰病人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阻塞 便秘 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常因用力排便,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或突然死亡,为此,本文重点谈谈急性心肌梗塞可能发生便秘的原因和不良后果以及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易发生便秘的原因
1.1 急性心肌梗塞后,由于剧烈疼痛和过度紧张与恐惧感,常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抑制规律性的排便活动。
1.2 某些药物的应用,如止痛剂(吗啡、杜冷丁等)神经阻滞剂和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抑制或减弱胃肠蠕动,促使排便困难。
1.3 长期卧床休息,促使胃肠蠕动减弱,腹肌及膈肌松驰无力,排便时腹内压不足,也增加排便困难。
1.4 由于排便方式的改变,多数病人不习惯旁人观看及在床上排便,以致强迫与克制不排便,亦是形成便秘的原因。
1.5 因心肌缺血,缺氧及坏死,心功能减弱,心搏出量减少,常使消化机能低下,进食减少,尤其是粗纤维食物少,致使肠腔内容物不足,以致不能有效地刺激直肠粘膜而引起排便反射。
1.6 中老年人各种机能逐渐老化,结肠、直肠肌肉萎缩,肠肌肉紧张力减低,排便能力较差,加上胃肠粘液分泌减少,大便容易秘结而形成便秘。
2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用力排便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
2.1 用力大便时可使右心室压力增高,造成舒张期血流速度下降,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
2.2 用力大便时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及脉搏增快,心脏负担增加,对心肌梗塞病人极为不利。
2.3 长期便秘可引起腹胀及直肠充气,致使膈肌抬高,反射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变化,增加心脏负荷和加重病情变化。
2.4 长期卧床或心衰病人,血流速度减慢,致使下肢深部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栓形成,由于大便过度用力,使周围静脉血栓脱落而引起肺动脉栓塞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甚至可引起心脏骤停或心室颤动而死亡。
3 急性心肌梗塞便秘的防治与护理
3.1 首先向病人宣传便秘和排便用力的危害性,提高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床上排便习惯的,消除病人的过度紧张与恐惧心理,解除大脑皮层抑制排便动作的影响。
3.2 加强饮食护理 急性期宜少量多餐,每日总热量一般控制在25~30卡/日/公斤,宜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选用适量蛋白质,充足纤维素(蔬菜、水果等)和维生物食物,避免食用辣椒,浓咖啡、酒精饮料等刺激食物,以保证足够营养供应和提供足够食物残渣刺激肠壁,促使肠蠕动加强而有利于排便,具体安排如下,心梗后2―3小时以流食为主,如菜汤、肉汤、热饮料等,每天6―7次,每次100ml~150ml,梗死后3小时酌情逐渐增加为半流质消化饮食为主,通常发病6小时后逐渐过度至低盐低脂饮食,患者病情平稳后,可于每日清晨饮一杯白开水或蜂蜜水,起到肠道刺激排便的作用。
3.3 对长期卧床或有便秘习惯病人,应慎用止痛剂,神经阻滞剂或抗胆碱能药物,以防抑制或减弱胃肠蠕动。
3.4 对必须卧床休息的病人,指导与训练定期在床上排便的习惯,防止过度用力或屏气动作,对无并发症病人,可在医护人员严密监护下,允许早期在床边坐便,但必须做好防止意外发生的一切措施,严禁病人自行下床大便,尤其禁止自行去厕所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