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1
要 合理恰当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至关重要的途径。练习是要有针对性的,要全面权衡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要坚决杜绝题海战术与单一的机械训练。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通过新型的多媒体教学的辅助,精心揣摩练习设计,有利于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练习;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1-0057-02
教学练习的设计和布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练习的完成情况亦是对教学效果的有效反映。因此,教师对习题的设置要用心、精心,意识到练习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改精神的不断贯彻和落实,对教学效果的高标准、严要求体现在教学的各个层面,也逐渐扩展到每课时的练习环节。在新的标准、新的要求指引下,教师要将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贯彻到练习的设置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教学效果的高效性。下面笔者就如何有效设计练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原则
1.1 设计要联系实际
在实际训练中强化理解。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而小学数学内容的设置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就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要以实际应用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全面应用于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例如,在完成“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授课后,笔者安排了习题:“我们班打算本周末将教室四周墙壁及棚顶贴上壁纸,现预计每张壁纸用1.5平米,同学们计算一下需要多少张壁纸?”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其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计算方法。笔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独立完成对教室的测量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而且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源于实际生活的深刻内涵。
1.2 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引导学生领悟知识的本质要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做综合知识训练时,往往不能很熟练地将各部分知识整合到一起。做综合应用问题时,有很多学生无从下手,这便反映了学生没有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对新旧知识没有进行很好的串联。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从各个知识点进行击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在每一大章知识讲解结束之后,笔者都会针对最近一阶段的学习设计相应的练习。比如:在学习乘除法时,笔者就多准备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在学习完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形表面积时,笔者就多准备一些图形面积的计算练习;并且在学期末的综合复习前,也会选出每章节重点的例题进行针对练习,帮助学生在学习完知识点后进行巩固记忆,避免学前忘后的事情发生。
1.3 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针对小学生贪玩儿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智趣练习或数学游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例如,在完成“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后,笔者设置“手拉手,丢手绢”的游戏:根据每个学生的序号,进行相加减,然后将手绢丢给下一位同学,计算出错的同学就要为大家表演节目。
针对低年级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趣味的练习或游戏,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不会分散,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设计一些在课前几分钟进行的简短易行的趣味练习,这样一是可以调动学生对本节数学课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简短的回忆,对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2 多媒体教学辅助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
2.1 开放课堂练习
很多教师平时很少设计开放型、发散思维型习题,经常将练习集中于学生学过的知识,几乎都是只有唯一答案的,这样的练习思维空间很小,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在设置复习阶段练习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又要注重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王老师买18支相同的彩笔,共付269元;如果王老师还想再多买22支相同的彩笔,她一共有600元钱,够吗?这样变换了以往应用题的出题模式,出题也不再是教师的口述或者板书,而是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借助于多媒体,教师可以上网搜集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练习内容,并且不需要打印或者板书,直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放映给学生,而且可以进行反复练习。如前文中提到的针对性练习原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实现。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主练习,比如一些数学练习软件和练习题库等,都可以为学生的数学练习提供一个平台,让其自主选择时间进行数学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与兴趣。
2.2 师生互教互学
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图像和声音技术设计了“转转盘”游戏,使学生抢答6×6、6×4、6×2等乘法,每次回答正确,都有个阿凡提来揭示答案,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具有趣味性。进而,笔者引导学生说一说与6有关的生活现象。这样学生视角和思维拓展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身边。这样互动的教学中,学生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可以放松身心,激活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而且笔者还自主设计了一些数学练习的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生动的卡通形象穿插在练习中。这样以一种学生愿意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数学练习,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与数学学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数学科目的热爱。并且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练习,大大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以前不经常问问题的学生,现在变得十分活跃。笔者认为,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数学练习,让学生练习对问题的理解与消化能力。
2.3 练习设计生活化
小学生善于解决模仿型的练习,而对于实践型、开放型的练习则独立完成的能力较欠缺。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在练习的设置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建立成数学模型,进而以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学正方形周长时,运用多媒体的图像技术,在正方形上等距植树,让学生计算一下可以种多少树?将内部等距种满树需要多少树苗?以身边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单一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对于课后的一些趣味练习,有些教师往往只是公布一下答案就敷衍了事,笔者则认为这些练习恰好是引导学生热爱数学的媒介,只是传统的练习模式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借助多媒体练习模式,就可以根据课后练习的内容,绘制图像或者制作一个简短的Flas,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笔者则在一边给予其适当引导与鼓励。这样,学生在完成练习后,会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增加对数学这个相对枯燥的科目的热爱,同时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3 多媒体辅助下进行数学练习的要点
多媒体教学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当也会背离运用的初衷。所以,需要掌握好这个度,掌握好练习要点,不要让学生的兴趣被多媒体所吸引,要让其将兴趣转移到数学练习中来。同时要控制学生课堂上的活跃度,不要致使场面失控。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练习,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改进的。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求知过程,又是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过程。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成了一线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此谈谈体会和见解,供大家参考与指正。
一、积极发挥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新课标相关理论分析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学法和进行有效评价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要遵循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并融入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有效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具备设计的一般特点和遵循教学规律,还要充分体现教师的聪明智慧。
二、积极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甚至会使教学有重大的发现和创新。好奇心不仅是学生走上高效学习之路的诱因,更是促使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动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使其向求知欲转变,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做到促进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三种心理因素的平衡发展。这样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效果才能有效增强。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无奈地接受灌输,机械地记忆数学知识。要有效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要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情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愉悦地学习氛围中高效学习。
三、注重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如何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我们要善于创设形式多样、高效有趣的课堂导入,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生活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达到使学习兴趣贯穿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例如: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松鼠玩陀螺的情境”,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了游戏氛围中,同时把学生带进了“圆锥的认识”中。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日常生活中圆锥形状实物的图片,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圆锥体就在身边,调动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
四、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迁移
课堂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通过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并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探究活动。小学数学逻辑性较强,知识衔接密切。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迁移,科学地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缩短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距离,给他们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又如:在讲《圆锥的认识》这一部分时,导入新课后,我问:“谁能讲讲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这一问题,不仅复习了圆柱的知识,而且在学习圆锥时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认识圆锥时,我问:“各小组同学拿起桌上的圆锥,说说它和圆柱有什么不同?”各小组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动手摸、观察、比较和小组交流,很快说出了圆锥和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下一阶段学习圆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在思维受阻时积极引导启发
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有时会遇到思维受阻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过程,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例如:在讲《圆锥的认识》这一部分时,学生对圆锥高的认识感到有些茫然,有的学生把圆锥的母线当做是圆锥的高,有的学生能指出圆锥的高,但是总让人感到似懂非懂。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看到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学生恍然大悟。
六、有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3
一、重情境创设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反复应用,从而不断丰厚数学知识,推动自身潜行发展。学习数学离不开生活体验,学生要想将数学学好,必须将数学学习与自身生活实现对接,达到理论与实践互补并重发展的状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要对教学设计全程进行统筹考量,根据教学内容模块的配置和模块之间的联系节点,在现实生活中截取一个学生相对熟悉的桥段,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富于艺术气息,这样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生活场景的简单再现,更重要的还有触动内心灵感的艺术审美享受。在如此的情境演绎中,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会更进一步,学习兴趣也会出现一定涨幅,求知欲与探索欲旋即幻化成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就会自然走向重合或相交,教与学浑然天成的课堂面貌也会长久不衰。
如,“简单的统计”这一课就很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一个汽车贸易公司准备引进一批最新量产的汽车迅速占领销售市场,但在购买何种品牌上,公司内部出现了一些分歧,董事长为了谨慎起见,打算亲自在公司附近的公路上做一次简单调查。假如你是董事长,你准备怎么做?学生在初次见到这道题时,就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没等老师做必要提示,孩子们就陷入了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教师里就像炸开了锅。见此情形,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在任由学生继续“混乱”的同时,在黑板上用打字写下了几个字:“第一,独立思考;第二,小组合作探讨”,因为这是我们探究问题的常规方式,所以学生们马上就心领神会了,由之前的“混乱”渐渐转化为有序的讨论。这是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必要干预和有效优化,在如此激情澎湃的情境创设中,学生的心境被“石头”瞬间打破, 思维进入亢奋的运行状态中,对自身生活的认识也开始“数学化”了,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体验。
二、重动手操作
小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在动手实操时,思维表现的异常活跃,想象力处于最佳的表现状态。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多多渗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施以适度的活动创设,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的整体感官处于兴奋联动中,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发展,对学习数学的乐趣感知更趋于积极主动,学习数学也比以前轻松多了。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如果教师仍然按照常规讲法先演示后练习再回顾的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局面也很难掌控。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从学生的好动特点出发,“顾左右而言他”,拿出若干大小一样的磁砖分别铺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地块”,这两个“地块”分别由王大妈和李大嫂负责大嫂,请问谁打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如果你是老板,你打算如何合理为她们支付工资?我并不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提示学生可以用动手剪拼的方法将两个“地块”图形进行转化,即平行四边形能否转化成长方形,反过来呢?在动手拼接过程中,学生渐渐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立刻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同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也自然引出,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重自主探究
在小学生心理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自主探究、主动发现是他们的内在需要,其实岂止是特指小学生的内心需要,从宏观角度讲,这更是人类的内心需要。在小学数学教改实践中,笔者巧妙将学生的这种本真需要作为激活其学习需要的战术支撑点,在教学设计中精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安插到教学环节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和研讨间幻化游走,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数学,勇于创造数学,逐步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笔者至今还清楚记得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了圆周率的喜悦情景,其兴奋的表情虽然过去多年,但仍然历历在目。
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可先荡开一笔,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分数比的关系对比的性质进行大胆猜想,再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进行举例验证,在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规律的总结。整个过程学生是全程参与的,而且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了外围指导提示的作用,学生经过自主探索,自己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这是不是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昏昏欲睡的听,效果要好很多?
四、重实践运用
新课标自出台时就已经明确提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须的数学技能”。可见,实践是数学学科的最本质功能,新课标把“学以致用”治学理念贯穿其中,更凸显其时代应用特性。换句话说,小学数学的学习首先应该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将数学的价值在生活中彰显。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4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优秀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数学素养是不可或缺的,两者相辅相成,而其中的基础正是教师个人的数学素养。新《课标》对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量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教师的数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如何提升自我数学素养,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
一、深化理解新课标
首先自己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理清数学课程每个领域的核心目标及其相应的数学内涵,以及每个具体数学内容的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备的手册,同时再通过学习专家或名师一些关于新课程标准的论文,观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来理解新课标的“新”,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些数学内容的深广度及相应的数学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提升自我数学素养。
二、研究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难点、偶发事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我们在学习研究案例时,不能单单把重点放在教学行为上,还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产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等。体现数学教师良好数学素养的教学案例很多,有的从数学史的角度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文化熏陶,有的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的奇妙,有的从数学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准确,严谨等等,每一个案例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内容。通过研究学习这样一些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的实例,联系自己的教学,可以更好地让我们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数学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数学思想系统理论化,提升自我数学素养。
三、知识体系的完善
首先要清晰了解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要有清晰的了解,知道每一个知识领域层次划分和目标要求,熟悉每一个阶段对学生的方法与过程,情感的发展的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是能用承上启下的眼光来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是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及相关数学历史。有人总是这样认为:“小学知识很简单,还需要教师去学习吗?”职业特性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比学生懂得更多,更广,更深,不能只是单掌握小学书本上的东西,我们更应该多掌握更高层次的相关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本质。一句老话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们作为教师,不仅需要重视以往尚未系统学习过的数学内容,例如统计、概率等方面的知识,更不要忽略曾经自以为熟悉、而当前变化较大的数学内容,例如现在的解方程方法就和原来有了较大区别,在这一点上,越是老教师越是要注重自我数学知识理论的更新和学习。
另外,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作为教师对于知识内容和技能的相关历史及都应该有所了解,借助这些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数学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这方面知识的弥补。比如准备教学小数的意义与认识时,教师了解一下小数的发展历史;在准备分数认识时,了解分数产生的历史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来掌握更多的教学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最后重要一点是完善自己的数学思想。优秀的教师都善于利用数学思想来处理教学内容,从数学思想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对于教参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对于其扩展内容也应该有所了解。例如在准备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习一下祖原理或积分的思想,在准备教学加法交换律的时候,学习运算的一般意义及不完全归纳的思想方法。另外,教师对于奥数类的题型也应该有所练习,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这也是对自己数学思想的一种有效完善方式.这样坚持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出发,不断深化,不断拓展,并逐步深入相应内容的广阔背景,并不断挖掘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及人文内涵。长此以往,教师的数学素养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四、广泛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是解决当前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系统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认定教学要求,确定教学方法,选定教学手段,并策划自己执教课题的教学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编拟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行性的教学方案”。①它与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息息相关的。构建高效的课堂一定会依赖于教学设计的优化。
一、制定多元的教学目标,分层次解决教学任务
按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应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提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制定本年级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做到“术业有专攻”。同时,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模糊,过于抽象。就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来说,按照教学大纲的提法,应分为四个层次——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师在讲授每一种知识时,应明确要求学生达到哪一种水平。比如,人教版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角”的知识部分,老师只能对学生提出达到知道的水平。到了第八册“角”的知识时,学生应达到掌握、应用的水平了。因此,教学设计应是整体性的、系统性的、立体的。
教学目标是否能实现,就要看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在多元、立体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可以分层次解决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进而记住所学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此外,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深度,选择什么样的深度往往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的。例如,低年级教学加、减法的认识,只要通过操作、直观教学使学生了解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算。到高年级教学加、减法就可以采用定义的形式说明加、减法的意义。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与教师站在同一层面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份子。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只注重“讲”和学生只机械“学”的局面。因此,学生和教师可以形成很好的互动,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最希望出现的景象。那么,教师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也可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同《礼记·学记》中提到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众所周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性的课堂很可能在进行中不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很可能打乱教师头脑中原有的思路。所以,教师应当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来随时调整教学步骤,在此条件下,教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就不能过于死板,既要挖掘数学教材,追求知识的深度,又要在其中穿插数学领域的综合知识。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课的类型、学生的实际等具体情况,准确而灵活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会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而灵巧地运用实际操作、谈话、讲解、练习等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环绕本节课的重点,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让学生主动地获取了知识,掌握数学的思考方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例如,讲授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课前可以给每个学生准备好全等的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一般梯形各2个,半张蜡纸,上课时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剪刀自己想办法联系已有的旧知识,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这样的设计可以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很浓,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结果想出了八、九种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事实证明,让学生以很高的热情参与到实践中来,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探究的视野
教师在进行教学手段的设计时,也应熟悉各种教学媒体的功效和特点,根据目标、内容、课型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并体现适时性、同步性、实效性。传统教学过程由于受到教学媒体的限制,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计算机不仅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从动态图形中理解高度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改善认知环境,使数学对象形象化、直观化。“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已经普遍被接受。因此,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课件设计时,需要整体把握多媒体手段,演示仅是辅助教学,不能冲淡主题。设计的课件画面更不能太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因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必须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就有赖于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所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争取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① 王辅湘.《小学教学数学设计简论》[J].小学教学教师.94(3)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学习能力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学习数学存在困难,成绩下降,情绪低落,甚至失去学习的自信。因此,我从低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入手,利用小学生敢做敢想敢说的特点,为他们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使学生走进快乐的数学课堂,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好习惯是奠定人生的基石,能力的形成源于养成了好习惯。小学一二年级是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在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一年级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上课养成倾听的习惯,课堂上我把算式题目读一遍之后,接着问:“谁算出了这道题?”举手的学生不到半数,此时,我给举手的学生每人奖励一朵小贴花,告诉他们这是由于认真听讲才获得的奖励。当我读到第二个算题时,几乎全班的学生做对了这道题,我再次奖励他们小贴花,他们感到了认真听讲之后收获到教师的奖励很快乐。其次,教学设计中常常以故事情境的形式出现例题或者练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垫脚石。新课标教学理念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每天下课前我提醒学生:“明天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呢?谁又会在明天的课堂上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讲解呢?”学生急忙查阅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预习课文,为第二天争得出彩的机会,数学课上很多学生站上讲台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得到了我和全班同学的肯定。
三、帮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轻松解决数学问题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阅读要求读写结合,认真细致。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常言道:“题读三遍,其意自显。”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将题读三遍,引导学生一读发现题(图)中的数学信息,画出要解决的问题,再读从获得的数学信息中圈出与问题有关联的信息和问题中的关键词。细读、思考解Q问题所用的数学方法。经常会有学生说“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我说“你读三遍后再来找我”。一般学生三遍题目还没有读完,就说“老师我会做了”。可见,阅读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现在的小学生读题丢字落字,会做的题也会出错,问题主要出在读题、审题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读题意识,看看谁找准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学信息。长期坚持下来,学生遇到题目能主动地读题、审题,充满了自信和自豪感。
四、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成就,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