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新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发展新思路

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1

关键词 栾川模式 河南 农村旅游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凭借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农村旅游,是当前河南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栾川模式”的提出,为河南农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思路。

一、河南农村旅游概况分析

(一)河南具备发展农村旅游的丰富资源

河南是农业大省,全国第一乡村人口大省。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为976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499万人,占69.35%。河南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省内农村地域特色鲜明,农耕文明与民俗风情保存相对完好,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河南发展农村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在国家旅游局2005年公布的首批总数为20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河南占有12个。一些拥有较好生态环境的农村和特色农业正逐渐成为发展农村旅游业的载体,各种形式的“农家游”、“农家乐”、“近郊游”等旅游形式正在迅速发展。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为河南开发农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农村旅游开拓了河南农业发展的空间

河南全省耕地面积7179.2千公顷,人地矛盾极为突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小,农业经济效益比较低下,河南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十字路口。根据国内发展农村旅游的经验来看,农村旅游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对农村的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发展农村旅游业对促进河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农业大省,大力发展农村旅游是河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和旅游经济新突破的必需。

(三)河南农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旅游在河南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以点状开发为主,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线”和“面”,存在着旅游观念意识不强,基础设施不全,旅游产品单一,管理水平差等问题。

1.农村旅游开发观念滞后

在河南部分地区,缺乏开放理念和对新兴市场的正确判断,表现出对农村旅游开发自觉性低、顾虑重,不愿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农村旅游;片面认为农业旅游效益差,不如搞工业开发见效快;只重视经济收入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

2.农村旅游产品单一,服务粗放

目前河南农村旅游大多属于“农家乐”旅游,产品比较单一、服务粗放,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少开展农村旅游的地方,由于缺少规划、标准以及相应的政策激励,农村旅游发展尚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有的乡村在开展硬件设施建设时,一味追求光鲜和标准化,丢弃了农村原有的风貌和各地丰富的民族特色,在规划设计、建筑形式和材料、设施设备、管理服务等方面简单地学习城市,使得最受游客青睐的乡村风貌、乡情野趣大受影响。

3.农村旅游管理人才欠缺,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知识贫乏

农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据统计,河南省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人数占农民总数的77.3%。文化素质偏低,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也导致农村旅游的管理队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贫乏,形成农村文化素质与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的断裂。

二、“栾川模式”的提出

河南省栾川县位于豫西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两个国家4A级景区―――鸡冠洞风景区和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有道教圣地老君山、北国水乡重渡沟等50余处各具特色的景点。近年来,栾川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级贫困县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2005年,全县接待游客389万人次,比2000年翻了三番,旅游总收入10.8亿元,是2000年的14倍,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提高到23.9%。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和县域主导产业。全县20%以上农民依靠旅游业脱贫致富,创造了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奇迹,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被业界誉为“栾川模式”。“栾川模式”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化发展开发旅游的工作经验。

“栾川模式”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发展经济的典型。1994年,栾川县第一个旅游景区鸡冠洞对外开放,直到1999年,栾川旅游仍然是接待型的,景区都是国有企业单位,门票收入连职工的工资都难以维持。栾川县委、县政府科学分析研究,提出了“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采用“党政主导,建立高效发展机制”,县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带头抓旅游业的决策和协调,全县各单位、各乡镇、各旅游企业,围绕“旅游强县”目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部门联动。全县各单位共在全国50多个城市召开旅游推介会100多次,散发各类宣传材料50多万份,并先后成功策划举办了中原滑雪节、伏牛山红叶节等活动,在大江南北叫响了栾川旅游品牌,在短短5年间旅游业异军突起,打造出一个包括山水游、农家游、溶洞游、森林游、温泉游、滑雪游在内的休闲旅游品牌。栾川旅游坚持市场运作,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水平。县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投资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个人投资旅游业,先后吸引北京、上海等地企业在栾川投资开发了13个重点旅游项目;靠社会投资,先后建成四星级宾馆1家、准二星级宾馆13家,全县家庭宾馆的床位也由最初的300多张增加到目前的1.7万多张;开发出高附加值旅游商品80余种,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旅游专业购物市场。

在开发景区的时候,栾川还想方设法让当地农民参与进来,利用居民散落的特点搞起了农家宾馆,旅游的拉动作用、扶贫作用日益显现。位于栾川县境内的重渡沟村,旅游开发前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经过几年的开发,到2004年,重渡沟门票收入800余万元,农家宾馆收入1500余万元,其它服务业的收入3000余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其它相关社会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栾川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社会主义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全省经济发展环境50优、全省最佳人居环境等5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以旅游业为纽带,栾川由一个交通闭塞的山区县,迅速走向全国,融入了现代文明的潮流,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为河南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三、栾川模式对河南发展农村旅游的启示

“栾川模式”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实践中,探索出的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他们的实践给河南省发展农村旅游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加强政府引导

“栾川旅游模式”在短短的四五年当中成功的将旅游市场全面打开,其工作经验就是加强政府引导,采取政府各部门联动,实行部门包干、分头促销的做法。实践证明,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模式。许多研究表明,一般性的农村旅游很难带来高收益,因此政府除给农村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农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农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河南省农村旅游开发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各地政府部门应以市场为风向标,引导农村旅游的开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同时银行提供低息贷款为当地农民建立各种观光农业形态提供便利,加强对农村旅游业的引导与扶持。

(二)进一步开展独具特色的农村旅游活动

目前河南农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于突出地方特色不够。要借鉴栾川发展旅游的经验,认真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栾川在龙峪湾森林公园举办形势新颖的音乐会、引进草地滑车旅游项目等,吸引了许多城里人前往休闲度假;在旅游淡季,开发了中原地区独有的冬季滑雪项目,增加了淡季旅游的新亮点。河南各地一定要根据各自地域资源特点,开展适合不同季节的旅游项目,以拉长农村旅游时间链,强化农村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农村旅游。

(三)形成全民参与的合力

栾川全民参与、办大旅游的实践表明:任何一项工作,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要把农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因此,河南各地在发展农村旅游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农户体验到发展旅游带来的效益,形成全民参与发展旅游的合力。

(四)提高农村旅游接待的整体水平

农村旅游业经营者多数都是当地农民,限于其文化素质影响,在经营旅游的过程中普遍缺乏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经营管理与营销等技能。因此河南在发展农村旅游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旅游接待的整体水平,首先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借鉴栾川模式,通过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评定考核,具备条件的颁发“旅游接待许可证”;推行评优活动,对条件较好、服务质量优秀的农户进行星级评审;通过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资助,鼓励中介机构或教育组织培训,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旅游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并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石强,钟林生.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黄郁成,黄光文.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J].旅游学刊,2003;(2)

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2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创新发展;思路;粮食;可持续;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可以看到,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的挑战,粮食安全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日益威胁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和进度,从而不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长远发展,加强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粮食生产,不断提升农产品可持续供给水平

对于农村和农民发展,发展是基本核心问题,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我国近年来虽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加强农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规划化发展水平,但是也可以看到,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挑战,出生人口也在不断增多,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所带来的效益,如果不能满足预期,将会难以提高其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所以政府也应当提高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既要想法设法结合农村实际不断加大产品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产量,又要从宏观角度加强管理,维持稳定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供应结构,才能更好地缓解供需矛盾,避免农产品生产不足或者过剩,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加强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问题,加大粮食生产供应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切实提高粮食安全生产水平,还要妥善处理好农产品供求平衡问题,既要加强宏观管理,又要适度放权,避免过多干预市场价格,从而影响农民收益,激发矛盾,对农产品生产结构积极引导和调整,积极探索转方式调结构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村提供更多的科学生产信息,不断提升农村素质和对市场的敏感性,进而基于市场供给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有效平衡农产品供给结构。

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调度,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最重要的因素,政府要全面加强市场监督和宏观调控,既要看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管理模式带来的好处,又要和宏观调控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平衡,妥善处理各方面的矛盾。一方面可以不断借鉴和学习国外在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结合我国国情,提高政府补贴力度,完善相应的补贴政策,创新探索政策补贴多元化的形式,从而实现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大形势,进一步突出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积极探索农业发展转型的新路径,激发农民就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农民家庭收入,促进第三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新模式,加强对农业资源的调度利用和宏观管理,探索组织化经营新方法,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源集中最优化利用水平,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更好地促进粮食安全。

三、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足。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要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来进行探索,推行更加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督机制,推动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要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而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水平,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模式更加优化,要对中东西部地区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加强资源统一调度和分配,在中西部地区增加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引导农村劳动力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有序维持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就业中心也逐渐转入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优化产业发展格局。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巩固农村农业发展基础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但是也可以看到,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相对缓慢,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阻力和障碍,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所以一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地区结合实际完善相应的落实政策和实施细则,实行问责制,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尊重农村意愿,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不同地区农民精神文化建设需求,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家乡村与村之间的资源协同利用,加大对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基础设施应有的功能,提高资源最大化利用水平,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3

一、基本情况

太原市近几年农村新能源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秸秆集中供气工程、乡村服务网点、节煤省柴炕(吊炕)、生物质炉、太阳灶、太阳能路灯等项目。目前,全市共有户用沼气2万余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8处,秸秆供气工程17处,乡村服务网点90个,节煤省柴炕(吊炕)6000余户,生物质炉200户,太阳灶700余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主要特点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新能源建设和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方便实用的项目比较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近几年新发展的节煤省柴炕(吊炕)、生物质炉和太阳能路灯项目,一是符合新农村发展方向,二是使用效果好,三是使用起来简洁、方便、快捷,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建设指标供不应求。

2、运行良好气站的特点

从全市大型沼气运行情况看,使用较好的气站有共同的特点,一是企业或集体的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较强的把气站管好用好的意识,能够克服遇到了种种困难,坚持大中型沼气正常运行;二是企业或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向农户收取的费用较低或不收取费用,其余部分由企业或村集体补贴,不存在运行费用的困扰;三是“三沼”综合利用率高,太原绿森养殖有限公司气站自己组织周边农户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培训,向农户传授“三沼”综合利用的知识,激发农户使用“三沼”的积极性,气站也变废为宝,从中受益。

3、沼气乡村服务网点普遍面临生存的困境

网点服务人员没有工资收入,服务费用又难以收取,靠沼气服务不能保证平时的生活需要,大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致使大量的沼气服务人员流失,从而导致网点不能正常运行,网点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

4、农民对户用沼气的热情逐渐开始降温

户用沼气的建设速度与后续服务衔接不紧密,农户在使用2~3年后,由于粪源、劳力、搬迁、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开始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再加上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替代产品日益增多,电磁炉等使用起来方便快捷的电炊具逐渐成为新宠。

三、存在问题

1、户用沼气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户分离。子女上学、青壮年进城务工、城镇化建设搬迁等造成部分沼气池被弃用;二是粪源缺乏。养殖业逐渐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分散的庭院养殖已经逐步被淘汰,沼气池缺乏足够的发酵原料,农户外购原料,既嫌麻烦,成本又偏高;三是替代能源方式较多。电磁炉、液化气、生物质炉、大型沼气或秸秆集中供气,代替了户用沼气;四是技术服务不配套。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难以解决。

2、大中型沼气的主要问题

大中型沼气工程在运行中,一是运行成本较高,有些气站因运行费用太高,达不到收支平衡而停止运行;二是向农户收费困难较大,收费高则农户不用,甚至出现私改管道偷气的现象,收费低气站则亏损,无法维持正常运行;三是消防问题本地无法解决,有些气站因不能取得消防许可被当地消防部门强行停止运行。

3、服务网点技工收入没有保障

因技工收入没有保障,影响日常生活,造成技工流失严重,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成为影响我市服务网点正常运行的最主要因素。

四、合理化建议

1、完善服务网点运行机制

沼气乡村服务网点运行上,一是加强对沼气服务网点的投入,以多种形式对服务人员进行补助,使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能够达达当地平均收入水平,使其能全心全意从事沼气服务工作,为农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二是正确引导,不搞行政强迫。对有使用意愿的农户,以优质的服务激发其自觉使用的积极性,对不想再使用的农户,不强迫使用,允许其对沼气池进行填埋、报废或其它无害化处理,降低空池率,消除安全隐患。

2、完善大中型沼气工程补贴方式

大中型沼气工程投资大、社会效益明显,对养殖企业的环境治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成的大中型沼气停运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增加养殖企业的排污压力。建议适当完善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补贴方式,可考虑几种方式:一是建设补贴与建后运行补贴并用,二是变建设补贴为运行补贴,合理计算出不同体积的工程一年的运行费用,同时参考带动的农户数量,对正常运行的气站每年进行一定数额的运行补贴,减轻企业运行压力,激发企业使用大中型沼气的积极性,效果会明显好于建设补贴。

3、大力扶持和鼓励开展“三沼”综合利用

沼气的更深层次的开发价值在于“三沼”综合利用,既能增加气站的经济收入,减少农户在农药、化肥上的投入,又可以降低农药、化肥在农产品的残留,改善农产品品质,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一是政府要在“三沼”综合利用这一块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三沼”综合利用的试点示范工作,支持养殖场和农户对“三沼”深加工项目引进和开发,对自己投资搞沼肥深加工项目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补贴;二是加大对“三沼”综合利用的宣传,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宣传带动,农业部门要从上到下,利用中央、地方的重要媒体上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宣传,让全社会对沼肥都有全新的认识,为沼肥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市场。

4、增加农村能源项目推广种类,提高补助标准

农村能源项目日益增多,其中节煤省柴炕、太阳能利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生物质炉等普遍推广价值较高,社会效益显明,深受农民欢迎,目前这些项目推广的数量较少且补助标准偏低,不能满足农民的建设需求。

5、完善审批项目和补助标准。

大型沼气项目审批上,应增加养殖园区自身循环运行模式(养殖园区本身已形成的集养殖、种植和加工于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对不带动农户的项目也应有补助标准,满足远离村庄的大型养殖场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的需求。

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4

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进一步落实政府在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机制,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融入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大局,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转变发展观念和创新发展模式,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主要任务,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努力促进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

今后5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全面普及和巩固9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的农村文化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明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应把握的原则:一是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树立社会公平的理念,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切实转变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确立政府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主导地位,从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农民自主参与。以满足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在政府支持、引导下,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充分激发农民在公共服务决策、投入、管理、监督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是坚持统筹规划。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以规划为先导,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统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二、主要发展任务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一是继续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在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普及”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的条件下,应把着力点放在“巩固”和实现全面普及的目标上。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在实施西部“两基”攻坚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础上,将全面推进农村初中改造作为“巩固”的核心工程,集中力量解决辍学率高、“大班额”多和寄宿比例低的问题。二是突出抓好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大举措,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000所县级职教中心,形成一批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的职业教育骨干基地。三是加快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把农村教育正常运转经费和农村学生就学资助作为巩固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明年实行西部农村地区免除学杂费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贫困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公平。四是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把培养农村合格教师作为保障农村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实施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工程,力争在五年内对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普遍进行一次专业培训。鼓励和引导教师及具有教师资格的其他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二)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把农村卫生作为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手段。一是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到2010年,基本完成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包括县医院、县中医院(民族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村卫生室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医药管理体系和医疗服务规范,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切实减轻农民就医负担、公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保障农村卫生机构有效运行出发,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根本性制度加紧建设,中央和地方财政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实现基本普及。三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疾病。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四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采取特殊的资助政策,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等方式,培养面向农村的适用卫生技术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稳定卫生技术人员留在农村为农民服务。进一步落实城市卫生机构人员对口支援农村等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农村卫生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提高运行效率,保证需要的人员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员出得去。

(三)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满足广大农民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加大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争取到2010年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三是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并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四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巩固和推进农村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建设,着力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五是推进农民体育健身运动。加强乡村体育设施建设,为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条件。

(四)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促进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重要任务。一是完善现行生育政策。消除低生育水弹的各种隐患,落实目标责任制度,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过快增长。二是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免费制度,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积极扩大试点范围。三是实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工程。以中西部地区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形成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中心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四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倡导优生优育,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近万家活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

(五)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救助等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建立与农村经济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支持在农村开展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救助活动。

三、政策措施

(一)建立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财权事权,按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原则完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和省级政府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确保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逐年增长,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公共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社会救助和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形成稳定的社会事业建设投入保障机制。调动省以下政府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加强“乡财县管乡用”的改革试点,合理安排公共支出,有效提供农村社会事业服务。

(二)创新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继续深化改革,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活力和效率。完善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重点巩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加快落实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划归县级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多种形式兴办农村社会事业,扩大筹资渠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管理和运行模式。政府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社会事业,对于满足不同需求的其他经营性事业单位,加快推进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深化社会事业运行机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服务效能。

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5

人生是一个过程,每个岗位和机会都是一段经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可以在大城市、大企业、科研院所,同样也可以在基层、在农村。要想走好村官路,扎根农村,"三气"或不可缺——"地气"、"正气"、"锐气".

脚踏实地接"地气".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深入基层不能浅尝辄止,贵在脚踏实地,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站在自身工作岗位想问题,更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干事情。要从看病、上学、致富等方面了解群众的所需。以留守儿童为例,他们的父母同样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接受与城里的孩子平等的教育。在这方面我们是否可以做出一些积极的探索,如:进一步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发展项目,不断加强与志愿者协会、相关部门的合作,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介入,健全留守儿童的心质、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接地气,就是需要我们把多走访群众,多关注基层弱势群体,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愿作为工作之本,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公道正派树"正气".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村干部是村民的主心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除了卓越的工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能廉洁奉公,一碗水端平。而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多因利益分配中的冲突引起,这也是农村工作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媒体上并不鲜见这样的报道:有的以各种名义虚报冒领土地征地补偿款;有的利用独揽集体资产的权力,收受贿赂;有的违反财务规定或财务管理混乱,私分公款。这些违纪违法行为,经济上给集体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政治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定期将村务进行公开,以财务收支为重点,及时公开粮食直补、土地补偿款、贫困户低保资金发放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树正气,就是需要我们做到对己要严、头脑要清、法律要守、做事要实,然后才能由己及人,引领感召群众遵纪守法,构建和谐文明村风。

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6

从××年月我市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至今,已近两年。两年来,全市各镇(区)紧紧抓住新一轮区划调整的机遇,积极破解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加速磨合,加快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六个特点:一是综合实力实现了新提升;二是发展后劲有了新增强;三是城镇建设拉开了新框架;四是资源整合产生了新成效;五是老百姓生活质量有了新提高;六是镇村干部队伍展现了新风貌。但是,回过头来看一看,在同样的形势、同样的条件下,镇与镇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宏观调控期、社会的加速转型期、矛盾的累积凸现期,镇级经济社会如何科学发展,新的思路是什么,重点抓手在哪里?这是全市市镇两级干部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今天,市委、市政府在金港镇召开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现场会,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要在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要求下,推动乡镇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全力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可以讲,这是在关键的时间,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意义非同一般。

最近一段时间,我短平快式地对各镇进行调研,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区划调整以后,面对严峻的宏观形势,面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艰巨任务,作为镇一级党委、政府、总公司,应该如何面对现实、着眼未来,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切实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奋力开创乡镇工作新局面,再创新辉煌。今天我把这个问题带给大家,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发动大家一起研究、思考并解决好这个问题。

刚才,我们看了金港镇的工业投入、服务业项目、标准型厂房和社区建设,听了根法书记的专题发言,通过实地“看”、“听”、“议”,大家一定感触很深,震动很大,启发也很多。并镇之后的两年时间里,金港镇在以根法书记为班长的领导班子带领下,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创新思路抓发展,在“富民强镇”的大原则和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大前提下,不断瞄准更高目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金港特点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金港镇的实践证明,新思路,才有新出路、新作为;重实干,才能有实效、出实绩。本着“破解难题,寻找答案”的目的,今天会议的总要求,就是要突出“一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个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下面,我就各个镇在破解难题抓发展,迎接挑战抢机遇的过程中,如何学习借鉴金港镇经验做法,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快发展提五点要求,然后再请各镇(区)党委书记谈谈感想和下一步的思路打算。

一、进一步激发率先发展的动力,要争先进位,攀高比强。

乡镇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政区划调整后,工作范围更广了,群众期望更高了,发展难度更大了,但越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就越是要弘扬张家港精神,树立率先创业之志,谋划率先创优之策,闯出率先创新之路,努力使乡镇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要解放思想,把率先发展的干劲鼓得更足。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地方发展的速度。我们张家港每一次大发展都印证了这个道理。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我们既较早地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也先行进入了“矛盾凸现期”。总的看,在压力和挑战面前,全市各镇始终保持了拼搏争先的锐气,坚持加快发展不停步,坚持率先发展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为全市的快速发展、协调发展挑了重担。特别是金港镇,把区划调整作为一次规模、实力、名次“重新洗牌”的良机,始终把争先进位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敢想,敢试,敢做,保持了发展的强势。当前,各镇要深入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努力冲破一切有碍于发展的思想观念,变革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摒弃一切落后于时代的陈规陋习,支持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创新实践,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率先发展的干劲。

二要比学赶超,把率先发展的标杆定得更高。近两年来,我市各镇(区)的经济发展,纵向比形势喜人,去年全市个镇中已有个镇销售超百亿元,今年杨舍镇销售将突破亿元,最小的大新镇也将突破亿元。但横向比又压力凸显,与东莞的虎门镇、中山的小榄镇这些全国排名前位的强镇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所以,我们要不断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敢于否定自我、敢于超越自我的进取意识,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率先意识,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高的工作标准,开展比学赶超。既要与市内各兄弟乡镇比,又要与市外各强镇比,既要比规模、指标,比速度、水平,又要比精神状态、工作思路,做到不比条件比能力,看谁加快发展的办法多;不图形式图实绩,看谁富民兴镇的贡献大;不争是非增后劲,看谁抢抓机遇的本领强,从而在全市上下形成你追我赶、奋发争先的生动局面。版权所有

二、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要放大优势,培育特色。

思路决定着出路。近两年来,全市各镇发展各有千秋,而金港镇之所以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关键是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既看到自身与先进相比存在的差距,又看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潜力,从而在工作中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保税区的大量拆迁安置,这可能在其他地方看来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在金港却变成了一个工作创新的“突破口”,农民社区建设搞得有声有色。比如,双山岛限制工业发展,却促成了双山经济薄弱村工业发展全部实现了“离岛上岸”,进入园区。比如,当我们一些镇还在为“村村冒烟”伤脑筋,土地瓶颈、财力匮乏难发展时,金港标准型厂房建设却在快速推进。所以,我们今天看金港、学金港的目的,就是要使大家有所启发,既要肯干事、敢干事,又要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当前,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矛盾多,要求高,理清思路,狠抓关键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放大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发展定位。比较优势是挖掘和发挥出来的。比如,杨舍镇作为城关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发展基础比较厚实,社会资源比较丰富,一方面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积极服务和参与城市及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要主动与城市建设接轨,抓好城市外延,接受城市中心的辐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当然,由于各个镇的情况条件不同,不可能有统一的发展思路,在这里,我就有关镇的发展重点再提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塘桥镇工业基础好,城市建设也有一定规模、档次,应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城市品位;锦丰镇的特点是规模企业多,临江优势明显,应研究如何依托规模企业,呼应冶金工业园的发展,加快实现区镇联动;乐余镇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已经拉开,与市区、常熟交通接轨的效果也已经显现,要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片区中心镇的带动作用;凤凰镇要研究如何抓好韩国工业园的投资环境建设,继续保持招商引资的好势头;南丰镇要研究主动接轨大片区,发展好现有产业;大新镇在继续打好五金品牌的同时,要研究主动接轨、服务保税区、冶金工业园的问题;农场管理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声势,大交通体系也正在加快构建,要研究如何加快发展,尽快缩小与全市的差距。

二是始终着眼未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没有经济,就没有一切;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受到资金、土地、审批等要素的制约,但宏观调控是“紧中有活”,乡镇工作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我们要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先进位,实现“两个率先”,就必须在有效投入上加大力度。各镇不仅要比现有企业的有效投入和产出水平,而且要比外资民资项目开工的数量质量。今年年底,市委扩大会议还要搞一次大的现场交流活动,到时,希望各镇(区)都能拿出好的项目、新的亮点来看、来比。

三、进一步突出集约发展的重点,要创新创优,攻坚克难。

两年前,我市大规模的并镇,引发了新一轮的区域大整合,目的就是为了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提升集约发展水平。现在,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更要提升开发的集中度和发展的集约度。金港镇积极推进“三个集中”,即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对全市各镇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参考,这也是今天会议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目前,金港镇以上的新批企业都落户在工业集中区,上半年全镇已投入近亿元建成标准型厂房万平方米,到年底累计建成面积有望突破万平方米;镇区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已达到余万人,城镇化率提高至;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已初具规模,中德中南小区居住人口达到了万人以上。各镇(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城乡一体化和产业集聚化的发展理念,围绕“三个集中”做一些深入思考。版权所有

一要以新型工业化的标准建设园区。对于各镇工业集中区,要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水平,严格按照投资强度、产业目录招商选资,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要争取早开工,早投产。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很好地发挥并调动各方面(镇、村、企业、个人)的积极性,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建设进度。尤其要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型厂房的设计建设,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出租率和利用率。

二要以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安置农民。目前,全市镇村规划已基本确定,鼓励农民集中居住的相关政策也在抓紧研究拟定之中,各镇作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主体,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启动、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归并及集中居住工作。由于各镇的情况不同,条件不一,市委、市政府对农村住宅区建设模式不做统一规定,只提两点要求:一是农村宅基地拆迁安置小区一定要按照城市现代化的理念来建设,有条件的要“先安置、后拆迁”,规划水平要好,建设档次要高,配套能力要强。二是农民集中居住一定要坚持“不刮风、不搞形式、不搞运动”的原则,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在此基础上,各镇都要从实际出发,抓紧推出一批象金港甚至超过金港的安置小区。

四、进一步落实惠民发展的举措,要以人为本,讲求实效。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广大群众得到的实惠不断增多。比如,杨舍镇积极配合市区建设,加大拆迁力度,不仅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立了大功,而且认真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既增加了地方财力,又促进了群众增收。全面实现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是增加群众收入。我们要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紧紧依靠工业化来致富群众,依靠城市化来带动农村,依靠产业化来提高农业,加快构建群众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要找准切入点,切实破解“三农”难题。农民想什么,农村干什么,农业抓什么,各镇主要领导任何时候都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护农村稳定,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当前,尤其要创新思路,深化完善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合作),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思路,真正做到该给的给到位、该减的减到底、该放的放到边,使农民得到长期的实惠;要重视进镇农民的就业培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使农民成为社会文明进步成果的享受者。

二要抓住着力点,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是财力经济、就业经济、增收经济。金港这两年可用财力不断增加,与他们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分不开的。各镇要认真分析自身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结合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壮大传统服务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切实提高群众资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比如,我市工业经济比较发达,可以在生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领域大胆突破;比如,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可在完善商贸服务以及打工楼建设方面大胆突破;有的可依托规模企业,采取多元投资、配套延伸等多种形式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等等。

五、进一步增强和谐发展的合力,同心同德,再创辉煌。

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镇一级在落实政策、推进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任务日益繁重,全市上下必须同心同德,共同参与并全力支持好乡镇各项工作。

一要从机制创新入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势在不断变化,工作标准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各镇在领导班子建设上、组织经济社会发展上也要不断创新、全面提升。要研究并镇后管理方式、运行方式的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制度、激励措施,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乡镇工作新机制。

二要从最基层抓起,配优配强村组干部。今年,要圆满完成较高水平小康、全社会小康、全方位小康三个层面的建设任务,核心在镇,关键在村。需要我们的村组干部从源头抓起,从基础做起。一个镇,如果村组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水平上去了,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抓手,发展才能有活力,稳定才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