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的水平,更好地使用财政资金就需要利用预算会计,但是预算会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其更加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具体来说,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经费开支标准方面的问题。各单位的经费支出往往有一定的开支标准,这样是为了使财务工作更好地展开,但是现在很多预算单位都有自己的经费开支标准,这种标准并不统一,这样就造成了管理和交流上的混乱,甚至有些单位并不制定相关的经费支出标准,这样就给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会计中心在报账业务审核方面就出现了问题,由于缺乏一定的标准,预算单位请求指出的往往会计中心却拒绝支付,这样就造成了双方的矛盾,这样对于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2)对经济业务缺乏控制。单位在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的时候,往往是报账员来完成相应的操作,但是其却不参加账务的处理,而提交单位领导的月报表资料中对于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能及时地理解。而单位的领导想从会计中心了解详细情况的时候,其也不能说清相应的问题,因为经济业务的处理是报账员处理的,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流程上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将对单位的结算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3)会计监管不到位。原始的凭证在处理和反映相关的经济业务的时候往往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原始的平整却缺乏必要的监督,这主要是因为在事业单位里面,会计中心的相关人员并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具体业务中,其结算往往是以相关的票据为准,只要这些票据有完备的手续,并且规范合法,其不对其真实度进行必要的监管,就直接予以报销。由于会计监管不到位,就导致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难把握,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使事业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4)预算治理不健全。在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中,其预算治理体制与预算监督机制都还不是很成熟,缺乏科学系统的支出预算治理体系。此外,事业单位在部门的预算规范化方面也缺乏必要的经验,在预算的指出方面也缺少必要的限制。由于上述这些预算治理方面存在的问日,导致了预算会计对于支出的约束和控制还不是很到位。(5)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在事业单位中,会计中心起到的是集中的作用,其将一些账目进行集中来进行记账以及算账,并形成相应的报表;而那些具体的工作却交给了单位中的具体部门,其提供那些客观经济事实部分。而一些单位的员工对缺乏法律意识,在提交相关的账目的时候没提供真实的情况,这就使得会计中心不能及时掌握单位资产的情况。会计中心往往会对固定资产的一级总账科目进行核算,单位只保管的一些明细,而相关的物资的管理还是交给原单位,这就造成了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的状况。

二、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措施

(1)加强预算管理。在编制的预算的时候,应该把部门作为单位来进行划分,在部门的年度预算中要将性质不同的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将其进行统一的整理。在预算编制的形式上,应该采用综合预算的方式,要将单位的各项资金统筹,统一纳入到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之中。(2)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虽然在事业单位中实行了预算会计,但是这比各位改变会计的责任主体,相关部门的财务职能也并未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的部门预算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政策的不断颁布,一些部门的职能还得到了一定的扩展。要使预算会计更好地实行,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相关的会计必须有资格证书,要记录会计台帐,并及时与会计中心核对,对相关会计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必要的说明,之后才通过会计中心保障。此外,还需要加强监督考核体制,对相关的票据和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要进行一定的监管,这样才能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3)国库收付与集中核算融合。在财政部门中,国库集中收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已经成为了其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会计监督的效果,合理利用相关的财政资金,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财政资金的集中调度,才能减少相应的运行成本,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的效率。(4)完善稽查监管体系建设。财政的监督对于预算会计十分重要,只有建立相关的稽查部门,加大对违法份子的威慑,加法处罚力度,才能更好地提高财政监督的效果。对那些经费支出数额比较巨大的项目要进行重点监管。

参 考 文 献

[1]王晓岩.试谈我国预算会计工作问题及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范文2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信息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筹集以及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工作中,虽然流程以及分配标准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析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也符合单位各部门对资金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拨款过程中以及资金细节问题方面,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从而使会计信息出现透明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不完整的现象。预算材料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收入与支出,导致民众怀疑政府财政审计报告的真实性,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对我国政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核算结果不正确

部分财政部门实施预算编制时,并未科学合理地分析政府的实际支出以及资金总数,在核算时过于草率简单,没有经过复查,也没有与实际相结合,最终导致财政部门所计算的结果与政府实际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仅如此,预算会计在计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时,没有将市场经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故而,预算会计无法准确及时地对自身的预算结果进行调整,从而使预算结果偏离了实际情况,影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

(三)预算体系存在问题

现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体系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健全加强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过程当中,问题尤为明显。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部门与其他部门出现工作重叠或者毫无作用的现象,预算报告体系缺少真实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报告出现偏差,从而使预算报告体系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使得财政部门的工作受到较大阻碍。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预算会计的监管制度本就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可借此逐渐完善、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若要加强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便需先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以及收支约束体制,严格要求预算会计按照体制进行预算。预算会计在完成预算后,也需有明确的负责人对预算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对预算结果进行核查,并由负责人进行批复。所有流程完成后,方能按照预算进行拨款,使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部门使用资金的情况了如指掌,令政府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金出现浪费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标准,从而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可在设立监管部门专职负责审核预算结果,要求监管部门人员对预算全程进行监督,并对预算会计提交的预算结果进行审核。监管部门应联合实际情况以及会计数据对预算进行复查,从而保证预算结果的正确性。监管人员审查无误后,在预算报告上签字,并跟踪记录各部门的实际开销。若预算报告出现较大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应将审查人员以及预算会计一并处罚。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监管制度,能够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从而避免预算结果错误,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造成阻碍。

(二)完善财务状况报表

财务状况报表表示企业在一定周期内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能够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该周期内所有资产、负债的详细信息,从而令阅读者以最快速度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以此作为分研究预算会计活动的基础资料,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会计的管理效率。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状况报表的建立,要求预算会计在具体工作当中,完善财务状况报表,完整、准确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务收入与支出,作为日后预算的研究资料。同时,预算会计还应具有预估潜在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之前的财务状况报表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避免某部门应突发事件而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指定固定的时间,要求预算会计提交完整的财务状况报表,并对财务状况报表内容进行审查,看是否存在数据漏填、误填的现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不定期检查财务状况报表的记录情况,并抽查某一部门的收支情况,同时联系部门实际的收支情况,观察是否相符。某城市行政事业单位曾因长时间未对财务状况报表进行检查,加之预算会计对工作疏忽怠慢,导致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与实际状况无法对应,为该行政事业单位造成恶劣影响,民众对政府财务状况提出质疑,使政府陷入信任危机。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财务状况报表的建立,以此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会计制度 对策

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我国财经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在预算编制上,还是在预算执行上都发生了改变,同时预算会计所运行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我们知道,预算会计主要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与结果的会计体系,并且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提供基础的会计数据。因此,为了保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有效进行,管好、用好财政拨款,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计工作者必须要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适应政府融资、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融资、投资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在加深,其融资与投资行为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公共领域投资的不断开放,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所出具的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事业单位出具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参考性与可比性;二是社会各界对这些信息来对自身的成本进行核算、定价。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就意味着,预算会计水平要与国际接轨,要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要求企业参与到竞争中来,同时也要求政府提高办公效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事业单位要向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公共管理的需求,必须引入权责发生制,以绩效为导向,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会计信息体系有待完善

会计体系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财务报告作为机构利益相关者了解机构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必须要得到有效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同样也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而存在的,所以,它的设计必须要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为目的。但是,目前事业单位所提供预算会计报告,还存在着不够全面、不够透明、不够准确的现象,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必须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三)预算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预算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预算监督体系的建立也不够完善。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规范化方面,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的一面,而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绝对不能一蹴而就。而在费用支出方面,事业单位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因此,直接导致了预算编制对于费用支出方面的约束力还不够。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对策

(一)采用权责发生制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财经体制的改革呈现出了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进。首先,引入权责发生制,这一制度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运作情况,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体系的全面性与完整性,进而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权责发生制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外部与内部资金的流向,令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更加清晰、透明,从而减少会计违规行为。最后,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而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单位每项经济事项的完成状况。

(二)完善会计信息体系

要在对事业单位现行会计报告项目、指标进行改进的基础,增添事业单位整体合并会计报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等,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体系必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提供反映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的准确信息;二是能够把会计系统与预算、规划、债务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系统结合;三是能够进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并且编制相应的审计报告;四是能够报告出有关政府产出以及政府方针政策推出之后后果的相关信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加大监督力度

一是要针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既可以避免重复编制,也能够保证预算的可行性;二是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高预算编制的权威性;三是对各会计事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预审,并且在单位内部建立制度准则,规范会计人员行为。

(四)提高预算治理水平

预算在编制时,必须要涵盖单位每一个部门的公共资金,要采用综合预算形式,将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资金全面考虑在内,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体系之中。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治理工作,提高预算的权威性与执行的力度,完善预算编制的科目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我们不但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同时也要稳步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现阶段,虽然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如无法适应政府融资、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会计信息体系有待完善;预算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广大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预算会计制度必然会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瑞雪.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2]李晨霞.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范文4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预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一、前言

目前国内所有的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工作方面需要遵循收付实现这个财务原则。目前国内整体的会计工作氛围都出现了转变,在转变过程还暴露出了比较突出的弊端。为消除这些弊病,事业部门以及相关单位需要对权责发生制进行探究,并逐步将这种机制落实到财会系统中。文中作者立足多个层面探析将权责发生机制落实到事业部门内部财会系统的必要性,同时依据事业部门落实财会工作的现状,研究让此类部门和单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实际方式。

二、将权责发生机制落实到事业部门内部财会系统的必要性

(一)为顺应事业部门内部预算结构改革需落实权责发生

建国至今,国内开展了公共财政系统的构建,在事业部门推行了预算工作,同时还构建了与事业部门对应的采购系统、并形成了集中支付模式。推进上述革新策略令事业部门中的各种财会项目工作出现了多重转变,这些转变使事业部门的会计结构发生改变,同时还影响了财务信息报告编制的方式。然而,许多事业部门未曾根据这些转变对机制实施调适与改良,导致制度无法跟上实务工作的变化进程。尤其是目前主导会计工作的仍然是常规的收付实现机制,所以进行实务工作会呈现某些尖锐的矛盾和根源性问题,所以为顺应事业部门内部预算结构改革需落实权责发生。

(二)优化事业部门的服务业绩需要依靠权责发生机制

在现行的收付实现机制中,处理全面预算时,对投入环节的咨询信息进行处理是关键步骤。比如要调查款项具体应用在哪个项目,并确定不同项目所约束的实际支付规则及标准。在这种常规的会计机制中,支出的实际控制环节以及使用环节存在矛盾。其中公共性的资金资源将被二者相互抢夺。在运用款项时,事业部门如果得到了相应的资金,其使用过程将被资源所制约和管控,导致使用环节不能自主,欠缺机动性。而过渡到权责发生机制之后,事业部门的会计资讯信息将重点放在费用资金的分配、提供服务和相应成本的关联上。这样可以让事业部门的实际业绩能更为透明,让大众能公开对事业部门践行职责的水平进行评判,以此使事业部门的实际服务水准得以提升,所以优化国内事业部门的实际服务业绩,就需要依靠权责发生机制。此外,为了促成融资模式的革新也需要推行权责发生机制。

三、使事业部门和单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的实际方式

(一)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进行过渡

由于传统的机制在财会系统中生成了庞大而复杂的根系,所以要想清除旧机制并向新的机制过渡必须逐层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国内在实现某个项目或全面性的机制改革时,中央政府一般会安排几个典型的试点,并将新机制放在这些试点进行实验,通过验证探索新机制是否成熟,并对该机制进行调适,随后才能面向全国大面积推行。同时,对于某些根源性的机制革新一般可以通过两个方向进行改革,如从中央或省会逐层向各地实施推广,或者由各地先落实再逐步深入中央实现改革。所以在事业部门内部的财会系统推行权责发生机制时,同样需要循序实现改革的传统模式,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让财会系统在一段比较长久的时间中慢慢适应新机制,这样这种机制才可以真正扎根于事业部门,完全替代原本的财会机制。

具体而言,事业部门在开展内部预算工作方面,为了达成理想的会计核算目标,并让上层管理人员掌握收付环节的信息资料以及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的相关财会信息资料,以此提升事业部门承担工作的能力,令事业部门内部资金使用情况更为透明,部门内部的预算效率得以显著提升。从国内事业部门的情况看,可以沿着两个步骤对权责发生进行落实:先从当前正在使用的常规收付实现制着手,对常规机制的内容进行调整,逐步淡化收付实现,然后再尝试对权责发生机制进行推广,使两种机制并行,让事业部门的财会人员可以慢慢对新机制进行适应;当事业部门对权责发生这种新的机制形成认知并能够接受这种机制之后,再转变新机制与常规机制之间主次地位,将权责发生机制推上主导会计工作的首要地位,并进一步对收付实现机制进行淡化。

(二)在预算工作方面可维持原机制

在财务系统中,预算工作所涉及的信息资料与财务报告所涉及的信息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预算来说,需要先对财务工作的方案计划进行编订,但对于财务报告来说,详细的会计资讯信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交易项目或财务活动事件之上,其真正反映的是事件取得的结果。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的有关财务工作报表,尤其是债务的相关报表能够证实过去推行财务决策所达到的结果,同时还可以对目前做出的决策进行结果分析。把预算工作涉及的财务报告资料与建立在权责发生机制之上取得的财务报告信息相互的联合,就能达到互补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财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事业部门内部的财务运转情况。同时,联合两种财务报告信息还能对预算工作进行检验,确定预算的编制以及落实是否科学。将预算所产生的财务信息账目和财务报表资料进行对照,能够让这两种资料相互衔接,使二者逐步达到统一。同时对照两种资料能够使达到验证与核对两种财务资料信息的效果,以此判断出两种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同时开展对账工作还可以判断使两种财务资料产生区别的根源,给事业部门带来了确定会计政策的依据。

(三)先落实支出的环节再处理收入

通过权责发生机制不但能对收入环节进行验证和计算,还可以对支出环节进行确认以及计算。但根据西方事业部门推进会计机制的经历我们知道利用新机制对收入环节进行验证确认,其困难程度会超过支出环节,同时验证和计算收入环节难以达到理想的适应性[4]。这是因为,在不可控制性方面,支出受到的影响比收入环节低。所以,在落实权责发生机制时,需要先对收入环节进行处理,令收入能得到准确计算以及验证,随后再处理支出环节。此外,对收入的详细类别进行确定时,也需要遵循从易入难的方向落实权责发生制。比如,在对缴纳税款的相关义务进行处理时,要分析收支环节多个项目受不可控因素干扰的程度,先处理干扰最小的项目,随后再逐步对受干扰较大的项目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上文作者对于将权责发生制落实到国内事业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具体必要性实施了探究,同时在分析当前国内事业机构内部会计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详细落实权责发生制的科学策略,如通过逐层渐进的形式进行过渡、在预算工作方面可维持原机制、先落实支出的环节再处理收入等,妥善实施这些策略能够让国内众多的事业部门及单位能尽快过渡到权责发生制中,使该机制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为会计工作发挥辅助及促进作用。

作者:徐亚军

参考文献: 

[1]路军伟,殷红.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与分析模型——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J].会计研究.2012,(02):425-437 

[2]张琦,张象至,程晓佳.政府会计基础选择、利益相关者动机与制度环境的影响——来自中国的问卷数据检验[J].会计研究.2010,09(07):786-788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范文5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动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政府开始对财政资金管理加以改革。本文基于此背景,将事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对该部门的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问题和对策进行重点研究。按照逻辑分析法的分析思路,从现阶段存在问题入手,对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对策,分别包括有改进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设置、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完善预算审核制度、规范财务预算的阶段性批复工作。通过探究旨在为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财务会计;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20世纪末一些发达国家将政府部门内部的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完善,逐步形成为较为成熟的制度。而我国在同一时期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改革,随后加以实行。新时代,该体系受到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新时期探究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概述

(一)财务会计的概述

财务会计是指利用会计准则相关的规定,对主体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资金流动、负债、盈利等情况定期以报告的形式加以记录,由此报告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主要反映部门财务活动的基本情况,形成的财务报告主要用于事业单位进行的信息披露等。

(二)预算管理的概述

预算管理是指对事先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不间断地、系统地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在此内容中预算会计是中心。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对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但单独从此方面入手无法真正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需要与财务会计结合,真正反映出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存在问题

(一)两者之间明细科目不对应

相关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依据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提交的预算相关资料,按照一定的要求和会计准则进行财务预算。目前部门事业单位出现了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两者之间科目无法一一对应情况,即两个部分包括的相同科目内包含内容并不相同,如“办公费”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包括的范围要大于预算管理的内容。因此,目前两者之间的无效对接使得两项工作出现了分离,由此进一步延伸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即预算执行后期过程的跟踪和监督不到位等。

(二)预算编制不够合理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不合理是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我国在预算编制方面采用的方法一般以传统方式为主,然而这些传统方式缺少一定的科学依据。如使用的预算基数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导致编制出现不合理情况等。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采用的预算基数不够科学,那么预算很难反映出经济的正常运行。另外,我国多数事业单位部门领导对此方面的认识和意识不够全面,对全年支出等没有进行合理性的规划,导致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三)预算审核机制不健全

纵观目前多数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等方面管理过程均出现有预算审核制度和程度不规范的情况,加之预算审核机制不够健全,导致预算执行过程无法进行及时监督,使得预算执行的盲目性大大增加。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经上级批准后,便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后期随意变动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执行力度。另外,事业单位预算经费并没有制定出更为细致化的审核机制,多数情况下预算审核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发挥审核功能和作用。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的策略

(一)改进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设置

由于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两项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以上两项工作的结合还需要科目设置趋于一致性。如对某一项经济活动进行预算,需该项经济活动归类对应到会计科目中并参照与该项经济活动有关的其他预算项目的项目编号,对该项经济活动进行实际指标衡量,进而确保预算管理系统中的每一项能够与会计科目准确对应,使得进行核算活动时两者保持一致。

(二)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现阶段,受到使用方法的限制导致预算编制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大于形式的会计原则。预算部门要进行综合性的预算,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金流动情况。由于预算编制工作的复杂性,需要提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为后期预算编制提供充足的资料。另外,变革零基预算,从增量预算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要确定预算指标,计算公式为基期实际指标×(1+/—%)。如某部门2015年实际支出印刷费3万元,考虑2016年业务量增加20%和节约10%,2016年的印刷费用预算应为:300000×(1+20%)×90%=32400元

(三)完善预算审核制度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内部对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的要求逐步提高,审核制度完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和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提高审核质量。会计核算中融入了高科技网络技术,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将此与审核制度相融合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失误。

(四)规范财务预算的阶段性

批复工作预算审核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编制环节。财政部门应在事业单位上报预算报表后及时给予批复,按照上报时间制定出具体的批复时间段,便于事业单位部门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到批复相关信息,便于事业部门及时了解预算编制情况。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强化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之间的结合不仅是事业单位部门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行政、教育等诸多行业的发展需求。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推动事业单位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同时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部门注重财务会计工作,完善与预算管理之间结合的制度,能够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相关经费的使用效益,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艳蓉.新视野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6):45—46

[2]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78—79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范文6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重要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将其有效地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够有效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促使财务资金的使用率有效提升,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而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经济体系中重要部门,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要更有效的落实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获得更好发展。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影响分析

(一)对于部门预算改革产生的影响

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实现了由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的财务管理模式,并完成了从收付实现制向责权发生制的改变。纵观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则一段时期后,发现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那么对于产生的新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管理,比如可以引入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即互相衔接又适度分离的管理原则,也就是说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功能进行适度分离,旨在对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进行反映,该模式既可以对编制责权财务报告的要求进行满足,同时也兼顾了现行决算报告的具体需求。

同时,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工作要以每一个部门为基础,而不是以往的由整个单位做出的预算报告。那么这就意味着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每一个业务部门都应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根据业务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预算报告的编制工作。以每一个部门为基础做预算报告能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更加详细,使预算工作涉及范围更广泛,并且还能够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中每一个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而在以往的以单位为整体的预算报告中只是将单位中各个部门的预算运用叠加的形式形成总体的报告。另外,在单位中以各个部门为个体的形式能够更加有效地针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使得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有效提升。

(二)对于政府采购制度产生的影响

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来说,采购的事项非常多,那么以往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大规模的采购之前要将详细内容上报到财务部门中,然后得到财务部门的审批合格之后进行采购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工序较为复杂。而政府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大量的预算资金,并且还需要其他支出资金,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资金在预算部门中流动到财务部门中。而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构建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在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的背景下,当政府需要大规模采购的过程中就不需要层层上报以及财务部门进行审批的环节,实际大规模采购是由国库的单一账户直接将需要货款打给销货方,这种情况下就使得资金向财务部门流入现象有效减少,实現了管理与执行权力分割,还能够有效地减少财务部门有关资金的腐败现象。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到的是国库的单一账户,而国库的单一账户中具有统计功能,能够直接地呈现出资金的来源以及去向,为总结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真实的数据。

(三)明确了未来预算会计制度发展趋势

要想真正地落实预算会计的改革制度,那么就必须要创新以往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进而促使以往的行政单位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发生一定的改变,更加明显地体现出非盈利形式以及公共性质,为社会提供更加具体以及便利的公共服务。而为了能够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作效益有效提升,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以及创新提供保障,使其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能够更好更加顺利的开展,那么就一定要与责权发生制结合,以此构建与国际社会预算会计制度相统一模式。换一个角度来说,责权发生制符合我国的实际发展需求,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公共资金监督效率以及管理效率,促使我国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利用效率有效提升,还能够使得公共财政更加具备透明化以及规范化特点,进而促使我国会预算会计制度更好地改革。此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加入了责权发生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从事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工作能力上还是在工作水平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别,也存在着经验不足以及能力不足的问题,很难为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保障。又因为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正处在发展阶段,不具备良好的透明化以及规范化,并且专业程度以及科学程度也较低,因此,这种情况下就更加需要责权发生制。

二、责权发生制带来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预算会计的认知还不够充分,更多的认为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组成部分,事实上,预算会计是一个单独并且完整的体系,在预算会计中需要进行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控制等最终总结出一份预算报表的整个过程。另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并不完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相关报表使用人员对于政府整体的财政情况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另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因此,单单仅是凭借着预算会计制度中的基础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对于资金预算的实际需求。而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之后,在原有的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增添了责权发生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却也有一定的区别,而在两种核算制度的基础上既要实现双功能以及双报告,又要实现要素、报表以及账目之间对接。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增添责权发生制不仅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经济业务的发展,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加以完善,还使得核算范围得以扩大,更加详细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资产管理工作力度以及长期资产管理重要性

预算会计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地加强资产管理工作力度,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更加重视资产管理工作,采取有效合理的管理措施提升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十分重要。现如今在我国社会经济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中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差异形式的变化,这就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应紧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创新优化以及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使得会计核算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重视长期固定资产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并且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法规法律的相关政策制度,对于触犯法律法规的要进行严厉惩罚,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虚报的现象发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得到保障。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重视定期针对财务信息数据进行更新处理,大程度减少会计信息的纰漏,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保证,并且更加完整、更加可靠,能够使得编制报表质量有效提升。

(二)开展会计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工作能力

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后预算会计制度的落实以及会计工作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在落实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的同时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培训以及考核进行,这是提升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主要以及重要途径。首先,加强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的培训,更要重视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提升工作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培训班以及开展培训讲座的形式对会计工作人员开展培训,这样能使得会计工作人员获得最新的知识,有助于会计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会计工作方式。而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重视改革后预算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培训教育,并且还要建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上,这样能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对于改革后预算会计制度理解更加深刻,提高适应能力。其次,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同时也要结合会计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与会计工作人员的绩效奖金紧密相连,这样能促使会计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落实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能够全面地提升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并且还能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对于落实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更加重视。

(三)创新会计方法,促使会计方法多元性

在以往的行政单位会计工作中通常情况下都是运用单一的会计工作方法,而单一的会计工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落实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单一的会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与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更好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那么就必须要在以往会计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建立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上,这样创新后的会计方法能更加具备灵活性,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方法的实际需求。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现代化信息建设来创新会计方法,现代化信息建设能够使得会计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并且在现如今时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将现代化信息建设融入会计工作中是必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重视现代化信息设备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使得现代化信息设备真正的发挥作用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以及奖罚机制,充分地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落实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