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范文1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 关系模型 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05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图书管理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因此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图书管理系统是现代图书管理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力求开发出一套严谨、可靠、功能完整的管理系统。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图书管理的问题.人员需求能够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管理更加便利。
一、系统介绍
此图书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VisualStudio2008做为前台开发工具以及SQL Server 2005做为后台支持。以操作便捷、界面友好、灵活、实用为出发点,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系统实现了以下基本功能:
日常操作:此功能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
读者管理:可以实现读者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图书管理:实现图书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系统管理:实现了对管理员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C#) 和SQL Server 2005。
图书管理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方便性:读者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图书情况,以便完成需要的工作。
稳定性:系统性能稳定。
操作性强:由于系统及面简洁,使用容易很便于用户操作。
二、系统分析
1.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要求系统需要有以下功能:系统登录;管理员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日常操作管理系统退出.
2.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系统化管理道路。
2.1经济可行性
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极大的节约图书管理工作的运行成本。主要体现在: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减少工作人员数量,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实用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对管理资料维护的成本
2.2技术可行性
目前国内外软硬件产品和技术发展迅速.服务器,操作系统等相关资源技术容易获得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在本系统软硬件要求适中,因此现有条件在技术层面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三、系统设计
1.设计目标
本系统是针对图书管理工作过程进行设计的,主要实现如下目标:合法用户可以登录此系统;读者可以查询图书、查询借阅记录; 工作人员可以对读者、图书进行管理和借书、还书操作。
2.数据库设计
把上面的概念结构转化为关系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各实体的关系模式(关系的码用下划线标出):
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出版社,页码、图书价格、图书总数、现存总数、借出次数、ISBN、备注、条形码、书架、图片)
读者(读者编号,读者名称、院系、类型、性别、证件编号、可以借阅数量、电话、备注)
用户(用户编号,用户名、用户密码,真实姓名,性别,电话,年龄)
以下关系模式为读者――图书的关系模式:
借阅图书(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应还日期,归还日期,是否归还)
从以上的关系模式我们可以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为了优化数据表结构,部分字段采用代码形式,以便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对应起来。根据以上分析,需要设计数据表来存放数据信息,这些表分别为图书表,读者表,用户表,借阅表。
3.总体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两部分构成。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主要包括登录,用户信息,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管理,借阅图书,综合查询,退出系统几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 数据库负责对图书信息,用户信息等数据的管理。
四、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1.登录界面
进入系统必须经过登录,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查询数据库中的用户表,如果用户存在且密码正确,系统只有管理员。
2.主控制界面
此界面是进入相应功能模块的入口。
3.图书信息维护
在此界面用户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含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
4.图书借阅界面
图书借阅界面使用户完成图书借阅归还的操作。用户输入读者证件编号后单击[查询]按钮查出读者信息。输入图书ISBN编号好,查出对应的图书信息,当读者的可以借书量为0时,提示不能借阅,当图书的库存量为0是提示不能借阅。借阅和还书需要同时操作三个表,因为需要用事务来操作。
5.读者信息管理
在读者信息管理界面,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三种操作。注意证件编号不能重复添加
五、设计总结
本文重点讨论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过程。在本次设计的全过程中,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设计中我才知自己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不是理论没掌握好,而是光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多做多练,才可以把理论的精华发挥出来。知识不是知道,了解就好,一定让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从而解决一些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虽然我按部就班的完成了设计任务,但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设计时间又较短,所以该系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用户界面不够美观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维杰,孙乾君.SQLServer200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简明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范文2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B/S架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3-02
近年来,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图书数量倍增,高校的图书馆也不断发展,但由于学生和图书的数量太多,图书的借阅及图书的管理越来越不适应学校规范管理的要求。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运用计算机管理图书成为可能。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人数日益增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变得繁琐,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数量巨大的图书和其借阅信息的管理要求,经详细分析有以下缺点:(1)图书和学生信息不易维护,数据量大;(2)查询起来不方便,借阅和还书速度过慢;(3)各种信息的记录还主要靠手写,数据容易丢失。为了弥补上述缺陷,便于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维护和借阅工作,提高其借阅和还书的效率,开发了此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以解决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如今,有很多的高校图书馆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高校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基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本文介绍了以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馆管理系统为背景,提出了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馆系统的思想,总体上介绍了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馆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设计所采用的技术等。
B/S模式体系结构介绍
B/S模式体系结构即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与中间层通讯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民数据库进行交互。在基于B/S的三体系结构中,表示层、中间层、数据层被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1、表示层(Browser)位于客户端,一般没有应用程序。借助于Javaapplet、Actives、Javascript、vbscript等技术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客户端处理逻辑。它负责Web浏览器向网络上的Web服务器(即中间层)发出服务请求,把接受传来的运行结果显示在Web浏览器上。
2、中间层(WebServer)是用户服务和数据服务的逻辑桥梁。它负责接受远程或本地的用户请求,对用户身份和数据库存取权限进行验证,运用服务器脚本,借助于中间层把请求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即数据层),把数据库服务器返回的数据经过逻辑处理并转换成HTML及各种脚本传回客户端。
3、数据层(DBServer)位于最底层,它负责管理数据库。接受Web服务器对数据库操纵的请求,实现对数据库查询、修改、更新等功能及相关服务,并把结果数据交给Web服务器。
在三层结构中,数据计算与业务处理集中在中间层,只有中间层实现正式的进程和逻辑规则。B/S结构的优点在于:客户端采用Web浏览器就可以访问应用服务器,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且对客户机性能要求不高,降低了系统成本,维护升级方式简单,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整体性以及可扩展性。
我们开发的图书管理系统,是基于Web的,没有复杂的图形处理,客户端只需要简单的查询界面和维护界面,只需要简单的浏览器用来显示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打算采用基于B/S架构的开发模式。
二、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为了适应高校图书馆的需求进行设计开发的,系统的特点是基于现在高校的图书管理现状,实现图书馆内部信息和业务处理信息的流转。
1、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对项目的可行程度进行分析,管理层根据可行性分析决定是否开发此系统。其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营运可行性。通过对需求分析的研究,对本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如下:图书是高校学生和高校教职工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随着学生和书籍的日益增多,对高校图书的管理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实现图书的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1)论文的编写目的:从现有技术及图书馆需求等方面研究该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为上层决策提供依据。(2)论文的提出背景: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馆;系统用户是该校的学生用户及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2、需求分析
图书馆是衡量一所高等院校办学标准的三大支柱之一,为了使我院越办越好,图书馆的发展也成为了学院发展的重点对象。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本校图书馆的管理信息化,提高借阅工作的管理效率,更好地维护图书的信息,为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带来方便。因此,为了能更大的发挥我院图书馆的作用,必须研究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全面实现图书的信息化管理。
3、图书馆管理系统应用需求
图书馆管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用户端
(1)查询图书,学生和教师用户可以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查找,以便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即图书检索)
(2)预约图书,如果想借的书已经借出,可以再次进行图书预约。
(3)学生和教职工可以进入系统,查询自己的基本信息(比如当前借阅和历史借阅等信息)
(4)挂失图书,图书如果丢失,可以在学生用户端进行挂失。
4、管理员端
(1)学生管理,对学生信息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2)图书管理,包括对图书的增、删、改等。
(3)管理员管理,有权限控制,分为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管理员。
三、系统功能结构的介绍与实现
1、系统功能结构的介绍
本系统包括学生端和管理员端,学生端能进行简单的查询和修改密码等功能,而管理员则有很多项管理功能。
学生端:通过该功能模块,学生可以登录系统、修改个人密码、查询自己借阅图书的信息、查询历史借阅信息、图书检索、预约和挂失图书。
管理端:通过该功能模块,管理员可以登录系统、修改个人密码、图书管理(包括对图书资料的增、删、改等)、学生管理(包括添加学生的姓名、班级、年龄、性别等信息)、给读者办理借还书、读者缴纳罚款。
2、系统部分模块的实现流程
(1)学生端书刊借阅模块
本模块学生可以查阅图书,实现续借和挂失的操作,还可以在此模块下,查询当前借阅、历史借阅、图书丢失,罚款记录,欠款状态,读者挂失的操作。
其部分代码如下: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k”%〉
href=”images/div.css”type=”text/css”rel=stylesheet>
当前借阅
历史借阅
图书丢失
罚款记录
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范文3
关键词: 图书管理 效率 途径
图书馆作为学校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组织必不可少的部门,其藏书较多、信息量大且集中,能为不同读者提供大量信息,同时能为读者提供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是师生学习、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而就现在图书管理现状看,图书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相对薄弱,管理方法和模式、服务模式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针对图书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策略,以此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和图书资源利用率。
一、图书管理中影响图书管理效率的因素
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学校图书管理带来了新篇章,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在给图书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新技术在管理上应用并发挥作用,需要管理人员和读者的共同努力,而就目前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状况看,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在图书管理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1.一些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制度上,尤其在借阅规范数量、时间和书记丢失和损坏上未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图书使用效益得不到提高,同时给图书馆和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需要对图书管理制度进行规范。2.一些管理人员在图书管理上还存在凭借个人经验的现象,手工操作为主,利用简单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文献采集、收集和整理等辅工作,而现代化图书馆要求高校图书管理必须改变现有的管理方式,全面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藏书作用和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现有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显然与现代化需求不符,需要对图书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进行创新。3.管理体制主要以集中式管理为主,服务对象仅限于本校师生和员工,还未形成完整高层次的图书管理部门或管理系统,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较为常见,不同学校图书馆封闭和半封闭状态较为常见,甚至相邻学校之间因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在自动化和数据库建设方面未建立起有效的共享平台,使资源出现重复浪费现象。
二、提高图书管理效率的可行性策略
1.规范图书管理制度
图书馆主要是为师生服务的,有无规范的管理制度直接关系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从图书馆管理现状看,还存在一些只借不还、借阅数量过多、借阅时间较长的读者,或丢失、损坏期刊的读者。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借阅数量、借阅期限、丢失图书罚款的规定,出现此类问题后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通过制定图书管理制度,提高现有图书利用效率。相关管理制度后,当读者中有借阅不还、借阅时间量大和时间久现象,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对读者进行提醒或以耐心教育的方式督促读者及早归还图书;对于丢失或损坏图书的读者,应视情况给予纪律处分或一定的经济惩罚,使更多读者能按照图书馆规定借阅书籍,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减少图书损失。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作为图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素质如何对图书管理效率有直接关系,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服务师生和服务教学研究的意识,对学校学术交流、信息资源开发和启发学生的智力有重要作用。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始终以图书馆服务性质、管理内容和工作要点为依据,做好如下工作:1.要紧随时展潮流,以时代需求为己任,开拓创新,每一个图书管理人员都应该对自身素质进行完善,培养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为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而不懈努力。2.要不断钻研管理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图书管理人员作为连接图书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要求图书管理掌握文献采集技术、分类分编技术、向读者宣传的技术、文献检索和利用技能、信息资源协调技术,以便读者有需求时对其进行指导并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查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3.图书管理人员工作和学习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师生动态要求出发,明确自己工作、学习的研究方向,当读者有问题时,管理人员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及阅览室现有资源,对读者进行具体指导和推荐,这样不仅能提高读者满意度,还能吸引更多读者,同时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增强管理人员的信心。
3.改变传统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图书管理系统必须遵循的原则,管理人员要以该原则为依据,打破传统管理方法和服务模式,不断对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创新。首先,在管理模式上,管理人员应在原有大众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和经营特色项目,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改变之前各图书馆之间的独立模式,并注重与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使各图书馆协同发展。再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研究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服务职能体系,并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图书管理方法,要求管理人员平时善于总结出现的问题,积极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听取并采纳读者的可行性建议。如向读者征询图书采购、分配和借阅方面的意见,根据获得的信息对现有管理制度和管理政策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在确保图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促使图书管理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4.改变传统服务模式
图书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服务型工作,图书管理人员作为图书服务的主题,需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图书进行管理,不断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以确保图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网络信息技术、信息检索技术是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用于图书管理,能减轻图书管理人员的负担,节省读者查找书目和阅读的时间。为了使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在图书管理中发挥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务机制,实现图书资源网络化管理,将不同电子文献资源分享在同一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全校联网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网,并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规范,以满足本校和其他学校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其次,全面实施网络信息导航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种类繁多且形式多样,需要一个统一的、有针对性的网络导航服务系统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工具,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同时对网络服务功能进行丰富和拓展,使图书管理网络化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5.对图书管理环境进行创新
对图书管理环境进行创新,主要是对图书管理的软环境和硬环境进行创新。图书馆的软环境主要指整个图书馆里比较和谐的文化氛围;图书馆的硬环境主要指图书馆中的所有硬件设施,特别注重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首先,通过对图书馆的软环境进行创新,为图书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读者在图书馆中亲身感受知识给予人的力量。例如,图书馆拥有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源、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浓厚的书香气息,让读者沉浸其中,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愉悦身心,使读者从紧张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得到释放。因此,学校应该在图书馆的设计上下工夫,例如可以将优秀师生的书画挂在图书馆的走廊,当读者走进图书馆时,会感受到书香浓郁的氛围,让读者全身心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和美的召唤;在图书馆采光和通风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让读者在图书馆中找到归属感,同时对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进行创新,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服务手段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其次,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可以跟随信息时展步伐,将现代图书馆管理设备应用到图书馆中,为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可以在图书馆就近的功能区域放置扫描仪和服务设备,分别为学校师生借阅提供便利的条件;再次,当学校师生需要借阅时,可以给师生办理好图书借阅手续,并且将各种比较完整的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准确储存起来。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以往比较传统的手工劳动方法,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最后,师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和网上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不仅拓宽师生的学习视野,还能使图书馆吸引更多读者,达到图书馆读书育人的目的。
6.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要在图书馆中建立健全完善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并鼓励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进取,同时在图书馆管理人员选拔上面按照各学科基本设置问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划分,明确图书馆馆理人员的责任,同时明确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对象。另外,还要在人员选拔的基础上,根据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要求,对图书馆管理人员掌握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方法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日常工作技能。因此,只有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有效培训,才能树立图书馆管理者的良好形象,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结语
原有的图书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更无法提高图书管理效率,而以信息化、网络化为主的现代化图书管理已经成为新时期提高图书管理效率的关键途径,依托于信息和网络的图书管理方式不仅能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源,而且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促进图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咏梅.高职院校图书馆现刊阅览室的管理现状与发展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1):277-278.
[2]陈金平.采用有效手段提高图书馆现刊管理效率[J].华章,2008(16):117-118.
[3]林毅成.浅谈高效图书馆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02):192-193.
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范文4
一、搭建平台,把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逐步建在“云端”
为了推行“泛图书馆”管理理念,实现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我区从2005年开始着手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具体来讲,平台搭建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建“烟囱”, 建构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烟囱”模式阶段。
所谓“烟囱”模式,简言之就是建构各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单机版模式,各校单机版信息化管理系统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各冒各的炊烟,各发挥各的作用。2005年,我区5所试点校开启了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这是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进入我区学校图书馆的雏形阶段。2009年完成了20个校点达49%的学校配备量,至此,建构起了区域内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烟囱”模式。
二是破“壁垒”,建构区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社区“云”模式阶段。
所谓图书馆管理社区“云”模式,就是引入城域网或互联网对学校、区域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它是单机版的升级换代,可以实现馆与馆信息的互通互联、区域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区域职能部门对学校图书馆的在线管理与监测。
我们建设社区“云”模式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源于两点认识、一个追问:
两点认识:(1)当图书信息化管理“烟囱”模式在区域内达到一种普及状态后,我们发现,各自为政的“烟囱”也只解决了各学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单线问题,对学校来说是鸟枪换炮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区级职能部门却无法实现对其应用效益的有效监测和对应管理,信息化深度应用效益又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2)在“烟囱”模式下各校数据必须随时备份,遇到突况,数据维护存在的较大麻烦和风险,给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者带来新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一个追问:我们能否打破“烟囱”各冒炊烟的孤立状态,实现区域职能部门对学校图书馆(室)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在线管理呢?
因此,不管是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数据的安全性角度来看,都十分需要进一步建构新的模式。“云”计算技术和“教育云”等新概念的出现,为我们的追问找到了答案,我们确信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为打破“烟囱”模式,建构一朵小小的区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云”奠定了技术基础。于是,我们在与合作伙伴多次沟通的基础上,于2010年,为教育局电教馆配备了教育局城域网版本的“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将已有的各校单机版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第一次全面升级。2011年,又新装备23个校点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为各校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第二轮升级,使区域内配备量达到97.7%。进而很快将图书信息化管理教育局城域网版升级为互联网版。这样,通过破“壁垒”,使“烟囱”模式的图书信息化管理模式过渡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社区“云”模式,建构起了高起点的区校互动的区域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
现在,全区新增图书全部实现数据编目入库,绝大部分旧有藏书实现数据入库上架,图书信息化管理后的流通工作开展顺利,实现了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在线管理。
二、创新机制,保障区域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始终行在“地面”
锦江区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平台的成功建构,使区域图书管理工作发展有了高平台,但我们深知,再高、再现代化的平台最终是为应用服务的。如果没有配套的机制来保障,信息化平台为应用服务就会显得空洞、不实在。我们的机制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
1.实施“三化”装备机制,为“云”环境下的图书应用工作提供更优质的物质基础
针对我区学校图书装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这一实际,为进一步提高藏书质量,改善藏书结构,提升图书馆(室)装备水平,并消除原有图书集中招标采购的弊端,我们提出了周期化、个性化、集约化的“三化”图书装备机制。在新的图书装备机制中把集中指导性采购和学校自主采购有机结合,既符合装备的规范程序,又利于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服务。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是科学有效的装备机制。
(1)周期化装备。主要指周期更新性装备,目的在于增强新书补充的常态化、针对性、高时效性和高循环更新度。我们要求学校每年必须将区教育局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的2.5%用于本校图书周期性更新并纳入考核。对未按规定更新图书的学校在目标考核中适度扣分;并对全年未购买图书的学校,由区教育局分管领导约请校长谈话。在周期化装备过程中,电教馆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以及省、市相关业务指导部门下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指导学校进行藏书结构调整,按“进三剔一”,即购入3本新书剔除1本旧书的原则,逐步改善藏书结构,使其日益科学、合理。
(2)个性化装备。主要通过图书设备个性化、环境氛围营造个性化、藏书补充个性化充分满足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其中在改善藏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方面,电教馆负责指导学校根据各自办学特色进行个性化新书装备,如:成都三中的办学特色是“艺术”,重点进行艺术方面新书的补充装备;成都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在美容美发、幼教、旅游方面,重点进行相关图书品种补充;龙王庙小学一直致力于“绘本阅读教学”研究,重点突出绘本方面的新书补充等。
(3)集约化装备。集约化实际上就是资源的共建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重复投入。现在,我们正在试点由区教育局领导提出的“六二二”图书装备机制:即学校负责自购60%的图书 ,区教育局电教馆负责配备20%的工具书,各校拿出20%的图书用于馆际流通。这种配备机制中的第三点就重点体现了集约化装备思路。我们同时也在广泛调研、论证“六二二”比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总之,不管制定多少比例,“教育局统一配备一点,学校自主购买一点,校际之间流动一点”是我们践行“三化”配备理念,实现图书装备机制创新的大方向。
2.实施“三评”工作机制,为“云”环境下的图书应用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活动载体
“三评”即星级图书馆(室)评选、优质阅读指导活动课评比和根据实际需要的专项督评。
(1)星级图书馆(室)评选。我们从2011年起,通过锦江区教育技术在线考核平台、对口联系人制度和区域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学校图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开展全区学校的星级图书馆(室)评选活动。尤其是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从基础条件、管理、应用效益等方面设置具体的参数,对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为星级图书馆评选提供了可靠、科学的依据。
(2)优质阅读指导活动课评比。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小学课程也进行着相应改革。我区因时应事, 于2008年在全区启动“中小学图书馆(室)应用效益解决方案”之“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项目,要求全区各中小学将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纳入课程计划,并按学年选送1~2节录像课到区上参加优质课评比。经过近年的强势推进,现在区内各学校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程基本做到5个“落实”,即计划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5个“落实”及系列举措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读者的到馆率和图书的流通率、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学生课外阅读流于形式,使图书应用落到实处。
(3)专项督评。我区自从实现了图书信息化管理后,将提高书刊的借阅流通量,提高图书馆(室)应用效益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启动了“节假日图书借阅高峰期达标暨流通统计” 和“中小学图书周期性更新落实情况”专项督评工作。一方面要求各校利用寒暑假、节假期、双休日合理增加个人单次借书数量,使节假日图书流通达到一个高峰期;另一方面监控学校按照新的图书装备机制进行藏书结构和藏书质量的改善,专项考评成为促进各校图书借阅流通,提升图书应用效益的有力措施。
三、着眼培训,促进区域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在“云端起舞”
建了先进的云平台,就犹如买了好车,这个时候最需要技术过硬的驾驶员。驾驶员从什么地方来?—通过办驾校、考驾照。这两年我们就是借鉴培养驾驶员的思路,让各学校的图书管理员熟练掌握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区域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在“云端起舞”。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展“两培训”和“两检测”。
1.两培训
(1)信息素养能力专项培训。这里特指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城域网版本和互联网版本的操作技能专项提升培训,除进行集中性和供应商入校一对一培训外,还利用区域“书香漫步”QQ群平台促进区与校、校与校、信息化平台供应商技术顾问之间的互动交流,适时解决疑难问题,有效促进了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及时运转和深度利用。
(2)“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执教能力培训。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三章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图书馆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览系统。而开设“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图书管理员的执教能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10年起,我区开展了“锦江区中小学图书馆(室)课外阅读指导”之“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专题培训暨展示汇报活动,图书管理员“图情知识教育指导能力培训”成为本系列培训主题。除个别即将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外,其余管理员均要在这个培训过程中行走一遍,既充当参培人员,又充当主讲人和评论人,互动性极强,电教馆负责全程指导和引导。
2.两检测
(1)图书管理员信息化技能检测。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应用效益的提升,是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也是目前我区中小学图书工作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我区电教馆于2012年上半年在区域内开展学校图书管理员“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技能水平检测”工作,全区各校图书管理员均必须接受检测,检测合格发放新的图书管理员上岗合格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目前全区51名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接受了严格的上机检测考试,现场抽取考题题签,限时完成操作。从检测成绩汇总来看,操作水平优良者居多,优良率占74.5%,还有少数图书管理员不太熟悉业务,需个别指导,二次提升。
(2)“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执教能力检测。此项检测工作与我区“中小学图书馆(室)课外阅读指导”之“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专题培训暨展示汇报活动同步进行。除个别即将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外,其余管理员均要接受检测,检测的方式就是每名图书管理员上一节“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的区级展示课,完成我们总结出的“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教学内容板块结构中的三个板块的书面教案各1份。这项检测是一个耗时比较长的动态过程,目前已经有部分管理员接受了这个检测项目,我们将在2012年年底完成全部检测工作。
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范文5
【关键词】RFID,网络,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
2010年长沙职业教育基地正式竣工,标志着长沙市拥有了一个集教学、实训于一体的专业职业教育基地。项目教育教学用地1103亩,规划在校生规模2.8万人,总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长沙信息技术学校、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长沙市美术学校、原长沙铁路职业中专学校、原长沙商业职业技术学校、长沙市汽车工业学校等8所院校入驻基地办学。
将8所院校相关专业进行整合,整合划分为相对独立的6个校区,基地内教育资源特别是大型的图书馆、游泳馆、体育馆等均实行资源共享。基地图书馆设计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共5层。经长沙市教育局研究决定,基地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由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负责,上级领导反复强调基地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要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水平。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因此,职教基地图书馆需要构建一个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的基于网络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以满足整个园区读者和师生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需求。
1、主要研发内容:本系统包括:运用RFID设计和建立的标签转换系统、自助借书系统、自助还书系统、智能查找系统、推车式盘点系统和安全门检测系统,并基于网络将这些系统进行有效和快捷地交互和联动作用。
(1)研发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实现智能化识别:读者将要借或还的书籍全部放在自助借还机读写 器可识别区域内,读写器自动扫描图书里的RFID 标签,一次性读取多本RFID 图书标签的信息。
降低使用成本:将非接触芯片嵌入到低成本的介质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解决方案的需要,应用这一先进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设备的投资和维护费用以及硬件磨损的成本。构建人性化界面:读者在自助借还书机的触摸屏上独立完成借还书过程,操作界面提示读者按步骤进行,并且有详细的注意事项说明,借还书过程简单快捷。
提高设备灵活性:自助借还书机高度能由读者通过按钮进行调节,以方便师生或其它人群使用;还书箱箱内底板可随书的重量自动调整其上下位置,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系统安装和调试非常简单,后期的使用和运营维护也十分便捷,查找、识别图书档案速度很快。
确保系统安全性:按照TCP/IP 联网协议,通过SIP II 标准协议接口与图书馆终端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确保系统安全。
(2)研发系统的总结构。系统总结构:RFID图书馆系统由硬件、计算机集成设备、软件组成。通过网络连接或者数据拷贝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终端软件与图书馆管理系统服务中心的连接遵守图书馆业内相关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协议。系统拓扑结构图如下:
(3)研发系统的软件结构。软件构成: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定制研发软件两个部分,系统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中间件和文字识别OCR软件。
(4)研发系统的硬件件结构。计算机主机网络设备:系统包括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系统,需要部署在服务器,本系统需要服务器用于系统运行。对于在书库内的RFID标签数据回传利用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结合的方式实现。安全监控设备:为对进入图书馆人员进行图像监控,本系统采用红外半球网络摄像机设备进行安全监控,网络摄像机布设在天花板顶部,通过有线网络回传中心控制室。RFID图书管理系统包括:标签转换系统、自助借书系统、自助还书系统、智能查找系统、推车式盘点系统、安全门检测系统。RFID相关设备:系统中针对RFID标签,有图书RFID标签、架标、层标等多种类型,同时需要标签打印设备。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1.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目前较为流行的MIS开发方法是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地自上而下对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与设计。
2.原型法。原型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也得到不少应用。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开发人员凭借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通过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构造出一个实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协商,反复修改原型直至用户满意。
3.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基本思想是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2)技术路线。第1步进行商业建模及系统调研 ;第2步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第3步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第4步进行系统实现;第5步进行系统测试;第6步进行最后系统部署汇集成文档。
(3)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系统为C/S模式采用Java技术架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SQL,分为服务器、客户端子系统和RFID设备,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与RFID设备相联的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
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范文6
关键词:程序开发;实例教学;VB教学
“实例教学”是VB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将知识点贯穿在实例中,通过实例的讲解达到传授知识、技能的目的。实例教学法体现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而“程序开发”是一种创新型、思维开拓型的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以开发程序为目标,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通过单个窗体的任务探究,达到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程序开发”教学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特点。VB是一门实践性强、技能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实例教学”和“程序开发”结合运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导入教师在还没有讲授新课之前,向学生演示几个用VB开发出来的小程序和系统。要求这些程序和系统不仅要有代表性,还要有吸引力。并告诉学生这学期学习VB的最终目的:要以一个系统程序(这里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为主线,通过多个实例教学最终完成这个系统的开发。目的明确了,在学生心目中就会产生学习的原动力。
第二阶段: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程序开发的目的就是使工作变得更有效率。应让学生理解到程序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开发出来的,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对图书管理系统做测试,即管理者要能对书籍信息、读者信息和借阅信息进行增、删、改、查及对系统进行管理,还要满足使用者对书籍进行有效的查询。综合起来就是看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不能还要补充哪些功能。让学生根据实际补充和更正,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教学更加顺利和流畅。这一阶段要让学生懂得开发程序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程序不是以做完为目的,最终要投入到使用中。
第三阶段: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即教师要将这个大工程细分成一个个子窗体,明确每个子窗体的作用并安排布局;详细设计,即根据每个子窗体所含的知识点选择典型实例和设计任务进行系统教学,让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系统中。在以上两个设计中,主要工作是通过“实例教学”来讲解VB中的知识点,开始时先让学生以设计窗体界面为主,了解属性、方法及动作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这一块内容时有一个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授课的内容不能脱离例题系统的界面,即要以例题系统的界面为中心,围绕它展开学习。调动学生将学过的内容运用于开发图书管理系统中去,学生会有非常大的热情开发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系统的功能并不是越多越好,能满足需要就可以了;设计时的布局要讲究合理搭配,界面的设计要让使用者感到舒服。对于代码的编写,这一过程要分三个阶段:(1)要让学生对原系统中的代码有所掌握和理解,知道每个语句代表的意思;(2)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原代码进行适当改写以观察产生的效果,并从中得到进步;(3)以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实践,使他们在尝试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这期间,学生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各不相同,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查阅图书、网络、杂志去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学进程中是一个热烈的期。
第四阶段:程序的测试由于工作量大,难免会在程序的编写中出现问题而导致不能正常运行。要举例让学生知道一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如产生“变量未定义”的原因就是控件的属性名称与代码中引用的名称不相符。可修改属性中的Name属性,也可修改程序中的代码。在这个阶段的初始,学生不会修改错误,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说明,并统一讲解出现的共性错误,得出正确结果,让学生记忆深刻。当然错误的原因很多,不可能一一举出实例,这就要求学生互相帮助,解决更多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程序开发和实例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程序开发是个大框架,离不开实例的讲解,实例的讲解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乃至整个系统的完成。所以要不断收集学生在完成实例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从而动态地调整两者的使用。
程序开发与实例结合教学法的优势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在VB课程中采用程序开发与实例结合的教学方式效果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这种教学法,摆脱了以往单纯以实例教学为主出现的不足。学生不再对程序开发感到陌生,他们能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产生更多的想法和新念头,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铺垫新路。(2)采用这种教学法,使教学以现实目标为中心,具体、生动,学生目标明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开发程序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在整个的开发过程阶段,学生除了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外,还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沟通,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和敢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4)学生在学习途中遇到困难时,可通过查找书本、网上资料等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多、更深,知识面更广,提高自学能力。
运用程序开发与实例结合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选好例题系统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若干个子程序串联而成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系统展开。因此,系统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系统选择时要注意两个问题:(1)选择的系统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对其了解、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由于学生是技校生,系统的选择不能太难、太大,要兼顾基础性和研究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获,让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有可开拓的空间。
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系统为中心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要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过程、结果和质量上,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桥梁;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