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46-01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要求学生学会关注自然,关注身边小事
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例如,一年级的韩老师在带领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这是学生都感受到的,韩老师抓住了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韩老师神秘的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板书“风”,接着问:“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风特别大。”“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有的同学说:“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有的说:“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有的说:“刮的我走不动了。”……“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小诗人。自然界带给我们花红柳绿,送给我们风雪雨露,春天,我们走出校园寻找春的清新、赞美春的温暖;秋天,我们在《美丽的树叶贴画》《秋韵》《落叶情》中,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冬天,我们和孩子一起站在雪地里,欣赏雪的舞姿,感受雪的快乐。
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例如,老师发现讲桌上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就“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他指着这些铅笔对学生说:“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诗中写到“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这样的作文还有许多,像《进货》、《带你走进卡的世界》、《老师视线之外》等等都是学生关注身边小事的杰作。
三、培养三种习惯
1、背诵的习惯。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2、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第一,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涵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第二,可以避免遗忘。第三,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运用表格的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疏理成体系的过程。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审美 兴趣 功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同时也是一个很讲究逻辑的学科,它首先依靠表达而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与别人交谈和讨论,这些都离不开语文的表达作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就是说语文是一门相当实用的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这些都是循序渐进的,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规律和常识,以此来提高语文的水平和素质,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但是如果小学阶段忽视了对于语文的教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不去,就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领悟真善美,奠定学生的美学基础。语文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通过语文教育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和情操,让学生去追逐内心的美丽,对于奠定学生的美学基础是极为重要的。“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语文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语文知识和理论的教育,而是对于语言、情感、德行、认知的教育,让学生各个方面的软实力得到更好的锻炼,这将是学生今后一生的财富。
3.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等学科,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二、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
1.活化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是学生入门的先导。特别是小学生,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从语文中找到乐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快乐成长。
2.注重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还要将课堂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语文不是上层建筑,不是空中楼阁,它与我们平时的生活很接近;加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活为载体、还原生活场景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导入和教学,对于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野外郊游,给他们讲解一些小知识,怎样认识自然事物,如何描绘眼前的景物,词语使用上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语文学习和语文素材的直接来源。因此说,小学语文不能过多地拘泥于课本,而是要走出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语文。
3.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悟性。扩大语文的阅读量,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悟性。可引导他们多读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红与黑》、《傲慢与偏见》、《飘》;多阅读语文杂志和优秀篇目,比如冰心的《再寄小读者》、泰戈尔的诗歌、纪伯伦的诗歌。阅读是一个较长较慢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一旦积累量达到了,就会厚积薄发,这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4.有目的地让学生吟诵古诗词,加深语文功底。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古诗词,不仅能够让他们充分地领略我国古典文化的美感,同时也能够在无形之中加深学生的语文功底,对于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他们的经典广为世人传颂,这些经典篇章字字珠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营养品。
三、结语
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意义,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领悟真善美、奠定学生的美学基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学好小学语文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将是开启他们一生情感之路的金钥匙。在进行小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活化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悟性,有目的地让学生吟诵古诗词,加深语文功底。总而言之,语文学习是需要实践的,不能空谈纸上文章,要让语文的学习真正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应维英 让影像资料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助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2]王世建 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J].《电子制作》,2014,(03)。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范文3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这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我们要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影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教师的评价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精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够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评价语,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对问题的回答等,所进行的语言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语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我们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评价语,以获得课堂的最佳效应。
一、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发展、张扬个性,燃烧起创新的火花。我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做到亲切、温和,课下多与学生谈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充分尊重学生。我在教学中,不但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不讽刺、挖苦学生。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不断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小妹的学生举手了,我请她起来,她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小妹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小妹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向书本质疑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我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
例如,教学《我的战友》这一课时,讲到烈火在他身上燃烧,生命危在旦夕,这时,我问到:“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为了不暴露目标”,有的说:“遵守战地纪律……”,有的说:“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他们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设想都给予了肯定。
另外,我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合教师意愿的看法,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有的说:“您关心我们。”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四、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我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如在教完《我的战友》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尊重、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有效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素质教育的推行更加强调了小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综合能力,小学生语文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的劣势被不断的发现并修正,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并且小学语文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改善。小学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教育地位逐渐平等,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强,但是在不断的发展与改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未解决,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理念还未转变。面对新的教材与教学方案,教师们纷纷制订了全新的教学计划,但在这些教学计划中依旧存在过去语文教学的影子。虽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已经与其他学科增强了联系性,但这种关联性并未得到实际的应用。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了丰富,但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未实际应用在课堂中。语文学习的魅力在于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其丰富性的体现,当代语文教育过于单一化,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目的。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准备很充分,但是在充分的准备下,也将语文学习的内容死板化,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科之间的交流。
其次,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存在巨大的不平等。语文课堂是一门开放的教学环境,只有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的减小才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表现自我。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而教师处于主动地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最后,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死板的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讲述。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点科目,受到了家长与教师的重视,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家长与教师纷纷做出了努力。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对学生的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教育。小学生的人文能力主要来自于语文教育,因此,语文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根据本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与分析,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阐述。
小学生语文教育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对语文的学习保证了学生在生活中活动的顺利进行。语文素质是一种与人交往的必备素质,在这种素质的保障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才能变得和谐。语文教育的开展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文化,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素质修养。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小学语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文化的传承,面对社会的逐渐进步,人们的心理情感逐渐开拓,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丰富的生活中迷失自我,进而影响到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了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要求,也对小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要求。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小学生的必备知识储备,也是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的途径之一。小学生语文素质教育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与发展能力,只有在良好的小学语文教育环境中才能实现我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教育也在飞速前进,但在前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了实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提出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当代教师与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开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丰富化。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将美术与语文相结合,在课堂中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图画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将美术与语文相结合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不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也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铺垫。语文的学习相对较为枯燥,将其他学科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其次,小学生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知识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要求教师进行讲述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出现了较多的弊端,学生的情感难以融入课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语文教学要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利用情感教学可以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将学生的情感置于文本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课程的开始以小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情绪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上。课程内容与其他参考资料的整合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阅读兴趣,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人文教育。
最后,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不应当局限于课堂,应当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语文是一门使用最为广泛的学科,生活学习中处处离不开语文,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出现在生活与校园的各个角落。局限于课堂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失败的,学生只会在表面上接受语文教育带来的素质教育,在行动上依旧处于认识阶段而不会真的付诸于行动。只语文教育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开展。仅在课堂中开展的小学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形式,在小学校园中设立语文教学任务点是较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一、推行研究性教学,调控教学过程
研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教学的确加强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但是却没有削弱“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对于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掌控主要有: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的把握和随机应变、巧妙创设学习情境,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调节课堂气氛,正确指导学习方式等等。其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越突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越高涨。随着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启发者”、“鼓励者”和“促进者”。使小学语文教学向着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二、加强“说”的训练
重视“说”的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课题。如何改革语文教学,加强“说”的训练呢?我以为必须重视采用“复述课文”、“课堂答问”、“口头作文”、“演讲比赛”、“即席答辩”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说”的训练。
复述课文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由“读”到“说”的桥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或简单复述,或详细复述,或创造性复述。课堂答问是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而有效的方式,可是现在有些学生胆小、腼腆、不肯答问,课堂里常出现“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局面。我们可以把发言答问是否积极,列为学习态度评定的依据,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我们还可运用“讨论式”,开创学生积极发言的新局面,口头作文是训练“说”的能力的基础形式,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认为小学阶段必须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甚至很有必要开设口头作文课。有一位语文教师,每次上课前,都拿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命题口头作文训练,结果他教过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强,整体语文素质较高。“演讲比赛”侧重训练议论能力;“即席答辩”使学生无法事先准备而必须即时迅速构思腹稿,立即有条不紊地说出来,这对于训练学生说话出口成章,大有裨益。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如果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就会尽力求索、知难而上,就会视学习为乐事。既然兴趣对学习者来说如此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其所学的语文知识是“很有用”的。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所以,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语文与日常的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四、改革考试制度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也必须进行完善。合理评价学生小学语文水平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创造力的有效手段。评价体系要修正传统的、仅看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定高低的单一考核评估方式,应综观日常学生作业质量、语文水平、完成写作的思路及能力等设定若干评估指标,同时结合课余扩充知识的阅读和实践进行考查,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尽量避免考核结果的片面性,力图真实全面地反映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此检测教学效果和鞭策学生。
五、多媒体引进语文课堂,扩充知识容量
粉笔、黑板教学的模式传承悠久,边板书演示边口述的,配合以教师眼神表情和语言交流,使教学节奏调控灵活,达到真切的“教”与“学”的情感交流与互助。教师可全面监督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反映,适时变化教学的程序和模式。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他的出现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对传统的“一口、一手、一黑板”的教学模式提出极大的挑战。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发挥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方面的优势,再配合教师画龙点睛的点拨和升华,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活泼、生动、丰富多彩,既减少教师大量的板书时间,又增加课堂讲授的时间含量,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重视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意义兴趣模式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与教育方法也进入一个新的挑战时期。语文课是我们的母语课,然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授教好我们的母语课呢?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这些经验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及建议。
一、学习语文的意义
⑴激发浓厚的兴趣
激发浓厚的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这种个性倾向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且具有向往的心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精神饱满而又心情愉快的去学习探究。培养兴趣的方法有:
①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信任、期待和鼓励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给学生一种“器重”的暗示,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语文自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中,教师热切的希望、期待的目光都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乐学”之中。
②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当一个人的进步和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和表扬,他的学习兴趣就会得以充分的激发。例如:在“知”环节,当学生对学习收获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其理解程度哪怕是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或不够深刻,教师都不应指责,相反,应从“微小的进步”或“微小的收获”的角度给予认可、肯定或表扬,为他们创造最佳心境。激励其树立信心增强兴趣。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去体验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愉悦感,进而对学习产生持久的深层次兴趣。
③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它不仅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而且也具有审美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变为一种审美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从而激起心理愉悦,激发学习兴趣。
⑵强化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自身活动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情感可以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活动,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情绪倾向是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积极和稳定的情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催化剂”。
⑶锻炼坚强的意志
小学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必须在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使他们的兴趣稳定起来。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用调节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心理状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预定目标。
⑷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对自学能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终生受益。首先,要培养学生专心认真的习惯,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对每个学习环节,学习内容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马马虎虎。二是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读平面的语言文字,从抽象的语言符号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获得清晰的表象,建立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读懂课文,而不能“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三是要手脑并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学习与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应有自己的学习与教学方法,这就是启、读、练、知、结。
⑴启,就是启发,即在上课时教师先面向全班启发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自学方法。“启”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自觉学习,让学生知道这一堂课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去完成。在这一环节中,除了教师必要的讲解外,课文中的思考题也承担一部分“启”的工作。
⑵读,就是让学生自定步调去阅读课文,凡是课本上的文字,包括课文、课后习题等,都要求学生认真地读。学生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默读、朗读、泛读、精读、速读等,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口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在自读训练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读的主动性和稳定持续性.要保证课堂上所必需的自读时间以及自读时间的完整性。
⑶练,就是学生按教材或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课堂上的练习,接受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练”一般来说与“读”同步进行(这与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读”也是“练”的一种形式。此外,“练”还有读中练与读后练之分,而读中练又是大量的、经常的。
⑷知,就是在全班学生完成规定的自学任务之后,让学生当堂知道自学的结果,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这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即时性反馈,是一种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议论,均属“知”的教学环节。
⑸结,就是最后小结一下这次自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克服什么,有时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这一环节所用时间极少。
三、思想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