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科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科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科学论文

科学科学论文范文1

    科学论文是对科学领域的现象进行研究并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它记载科学工作者探索未知的过程,反映科研工作的水平和价值,也是科学家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记录。 

    医学的任务在于认识疾病,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寻找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医学科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在医学科学实验或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一、医学论文的性质、特征和要求 

    科学论文的特征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造和无止境地探索未知的过程。 

    它的显着特征是 ①系统性 ②客观性 ③继承和创造性 

    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问题的提出 — 假说的形成 — 假说的验证 — 现象事实资料的收集分析 — 结论的得出 — 形成科学论文 

    论文的形成也是科学研究基本程序的描述、概括和反映。 

    论文的特征是:1、高度的科学性 

    2、严密的逻辑性 

    3、语言文字的准确、客观、概括性 

    4、理论性(由感性上升至理性) 

    5、规范性 

    二、医学论文的类别 

    1、按专业性质分: 

    医学论文:A、基础医学论文(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B、临床医学论文(临床经验体会、临床总结报告、专题研究总结、新技术新方法报道、病例分析、病例报告、病案讨论) 

    2、按研究性质分:A、探索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 

    3、按科研手段分:A、调查性研究课题 

    B、观察性研究课题 

    C、实验性研究课题 

    D、总结经验性研究课题 

    E、整理资料性研究课题 

    4、按功用分:A、学术论文 

    B、学位论文:学士论文 5000~10000字,反映作者学识水平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论文 1~5万字 

    博士论文 >5万字 

    硕士论文的要求: 

    ①反映着者专一专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②反映着者已能独立从事该专业的研究工作 

    ③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新见解 

    ④对该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博士论文的要求: 

    ①对某学科某领域有深入广博的学识 

    ②能对某学科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③对该学科的研究水平有重大突破和重要推动作用 

    ④能独立选择具有创造力的研究方向,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医学科学论文的体裁 

    1、论着性 

    2、学术讨论性 

    3、综述性 

    4、交流性 

    5、评论性 

    四、医学科学论文的评估 

    1、内容的独创性 

    2、资料的正确性 

    3、结果的确证性 创新、求是、达理 

    4、成果的应用性 

    5、文章的可读性 

    五、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 

    ㈠标题(题目) 

    要求:1、能揭示论文精髓(研究目的、对象、指标、效果) 

    2、简明、醒目、新颖、准确、生动、富有吸引力 

    3、<20个字,尽量不设副标题,需要时用破折号分开 

    4、缩写和原形不宜同时出现。10以下用汉字,11以上用阿拉伯数字(十二指肠除外) 

    ㈡署名 

    作用:1、成果的归属 

    2、文责的归属 

    要求:1、单位左侧,姓名右侧 

    2、个人成果属个人姓名,集体成果按贡献大小排序 

    3、着者工作单位一般只列出单一作者,余可作脚注 

    4、确认他人帮助可用致谢 

    ㈢目录:对长篇论文而言,起提供作用,供读者了解论文内容梗概及各论点之间的联系。

    ㈣提要(摘要) 

    要求:1、字数250~500字左右 

    2、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原由、目的、范围和重要性;研究内容和方法;突出成果和成果的价值和意义;阐明结论(结论的提出有三次:提要、前言、讨论)通过阅读提要可获得本文的概念、论点、准确数据和基本结论 

    3、文字简明扼要,独立完整 

    4、忠实原文,不加评论,不与其它研究工作对比关键词:不超过5个,列于摘要之后 

    ㈤引言(前言、导言、序论)是论文的开头、总纲,扼要点破论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内容包括:论文的主题、目的和范围、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起点,阐明本课题希望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2、防止“夜郎自大”和“过度谦虚” 

    ㈥材料与方法是论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说明试验和观察所使用的材料方法、研究过程、测试方法,以便重复验证和估计其可靠性。 

    要求:内容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和观察所用的材料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可借助图表、实物照片来表示。 

    ㈦结果——主要陈述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结果 

    要求:1、客观、可靠、准确 

    2、不要主观臆测,任意取舍 

    3、主要是摆事实,不必分析评论、评价 

    4、必要是用统计图表、实物照片帮助陈述事实结果 

    ㈧讨论—根据“结果”提供的事实,探讨主题的一种研究方式 

    内容要求: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估计结果的正确性,评价其意义,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与前人的工作联系起来,比较其异同,解释其因果关系或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 

    3、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大小,应用价值如何 

    4、实验过程有何经验教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 

    5、引用文献要注明出处,避免与自己的结果混为一谈。 

    6、避免主观臆测,自圆其说。对结果进行深入广泛的分析和综合,提高对结果的认识,为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㈨结论(小结)说明论文阐述的主要发现所能说明的理论认识,是全文的概括和总结。 

    要求:1、同研究目的保持一致与前面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 

    2、把讨论分析得出的认识,以简明扼要的论点形成表达出来,结论应能 概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科学科学论文范文2

在很多学生看来,科学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在学生初学之时,教师一定要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各种自然现象的呈现、讲解和揭秘,让学生在感受科学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科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它蕴藏在生活中的各个不同层面,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以学生科学经验的形成来看,他们在课堂学习之前了解的科学知识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孩子在潮湿的天气下偶尔发现了蚯蚓,他们会对其外形以及其行动进行观察,从而形成基本的科学经验。儿童形成科学素养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在现实生活中随机感受,引导他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及时进行感知了解。这样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鉴于此,作为科学老师,就不能死守着一本教材,按照固有的课表和内容进行教学,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体验他们的生活经历,从而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科学,从而形成最为有效的科学体验。例如,在姹紫嫣红的春天,柳絮漫天飞舞,这些就会引发学生的科学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如果这些生活中的资源与教材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和顺序,不拘一格地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二、体悟自然是小学科学启蒙的关键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给学生发放各种实验材料。但事实上对于学生而言,最为贴切有效的实践材料不是教师精心制作的,也不是随教材发放的,而是源自于自然。只有源自于真实自然状态的资源,才是学生最佳的实践操作材料。但这些对于城市中的学生而言,却又是非常难得的。曾有有识之士指出:自然社会才是学生学习科学,感受科学的最佳课堂。科学教学就必须链接学生生活中的自然社会,感受自然生活中最纯粹的科学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而在科学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和善于想象的,面对大自然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善于从自然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入手,将学生的思维和关注力聚焦到自然生活之中。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可谓丰富多彩,从天气谚语中感受不同的自然现象所蕴含的天气预征,从仰望星空引导学生思索宇宙的无穷魅力,从天气的变化中感受四季的轮回……

三、学会探究是小学启蒙教育的保障

科学科学论文范文3

1.传统教学法教学理念忽略了“学为中心”。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强调课本的重要性和教师的重要性,将教师讲授课本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把握,这在教师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都能体现出来。传统教学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导了整个教育界,对于教育的发展也做了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理应避免“老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灌输方式,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尤其是小学科学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的课程,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开设教学任务,完成教学计划。

2“.学为中心”符合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我国长期以来强调的“以教为中心”已经不适应当今形势下的教学目标,而应该转到“以学为中心”。“学为中心”符合了新课标形势下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应从转变自身观念出发,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起到辅导作用,指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教师以学生的需要制定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深入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只有对于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驱动力,学习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之后,学习效率自然会随之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学习课本知识,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主动获取知识、汲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以学定教、学为中心”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课程设计中要明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课件设计上就要明确体现出来这一特点。课件设计时应预留出尽可能多的学生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的时间,课程设计时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以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到课堂上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已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小学科学四年级的课程中关于花、果实和种子这节课,老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去观察各种花和果实,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自组的收获,通过各个组的分享学生初步掌握了花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这时候,老师可以将各个组的讨论结果汇总,纠正其中错误的地方,并进一步讲解花、果实与种子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2.强调情境在课堂中的创设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新型教学方法,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下“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强调课堂上情境的创设,老师有目的的引入一些含有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以启迪学生心理机能,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为目的。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有开展情境教学法的有利条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尽量多用一些图画、图形等来演示,将课本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教师可利用课本插图、剪切画、挂饰以及生活中的实物来进行演示,如讲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就可以利用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生电的原理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而在讲授花、果实和种子时,不仅可以通过PPT展示各种花和果实以及种子,还能采集真实的鲜花和果实给学生加以展示。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和暗示作用,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正如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所说的那样: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科学科学论文范文4

小学科学是从小学自然发展而来,其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是对常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教学。因而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突出学科的科学性特点,做到精确表述,规范操作,让学生扎实基础,形成习惯。

(一)科学的理论讲解

科学课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能够用科学的方式去表述生活中的现象,因而其理论知识中包含了很多专业的词汇,教师在教学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去除表述的“口语化”。仍然以《自然界里的水循环》为例,该单元的内容对水的变化表述就与我们生活中常使用的动词不一样,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使用“遇冷”、“受热”、“蒸发”、“液态”等词汇来进行表述,可以多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二)规范的操作演示

科学实验中的器械操作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精神的重要部分,任何的一个操作不恰当都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造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偏差。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在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前给予规范的操作演示,讲清楚注意事项,并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控,表扬规范操作、纠正错误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如:在学习《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一课时,我们会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植物的切片,在实际操作前教师就应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让学生弄明白如何放置载玻片、如何调整镜头、区分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的作用,以保证学生正确操作,达到理想的观察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后,科学的探究精神和较强的探究能力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推动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并主动思考探索方案去证明自己的猜想,并教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探究方法,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样今后再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学生就会产生迁移,自主解决问题。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猜想、发现问题

新课标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倡导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要构建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营造问题情境,并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如:在“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时,我就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展示了沙尘暴、雾霾等的漫画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图片猜想沙尘暴和雾霾的产生原因,分析其可能会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学生的猜想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其积极探索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只认真做一个倾听者,不对学生的猜想发表评论,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做准备。

(二)引导小组间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科学科学论文范文5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课程,各种各样的科学现象是无法以无声或静止的状态呈现出来的,所以文本化的知识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引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多媒体的优点与小学科学的课程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荣共进,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宜作为课程资源来源的新通道。电化教学辅助手段除了包括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以外,还包括了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和整合功能,小学科学的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强大功能作为教学的资源支撑,如近期的新闻材料、科学竞赛、实验演示,等等来为科学教学作辅助,给予学生不同的视觉冲击,从多重感官增强学生对既定科学知识和现象的理解。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科学事件的纪录片和科学家的视频材料给学生观看,比如《科学记录》、《走近科学》、《决战量子之巅》、《科学家》,等等,让学生对科学活动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为他们开启走近科学世界的大门。当他们感叹科学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的时候,就能很好地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能够充分地利用课堂上的知识来学习科学世界。再到六年级下册的“神奇的能量”的学习,教师依旧能够依靠强大的网络搜索为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能量利用资料,并通过投影仪展现这些能量的发掘过程和使用过程,增加视觉效果、拓展课本知识。这也正是小学科学与电教资源整合的首要目的———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

2.宜用来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容易被新奇、绚丽的东西所吸引。而多媒体技术恰恰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可以用来创设绚丽的屏幕效果,还原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再加之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有比较新奇的现象和知识,所以如果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制造出强大的“合力”,营造小学科学课堂热闹活泼的气氛,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之外迅速聚集起来,为高效学习奠定基础。但怎样才算有机结合,就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选择合适的资源和形式呈现到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电与磁”这一单元时,教师若截取周星驰的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中零零发用磁铁与无面人周旋的那个片段来展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这个诙谐幽默有略显浮夸的电影场景相信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记忆教学内容。学生们会根据这一现象来思考教学中应用的模式。思维模式会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像这样以此夸张的电影手法对科学现象进行表述的方法来导入教学,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抗拒感,这是小学科学与电教资源整合的第二个优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宜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新课程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本质特征,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之下,去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学生也只有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才能逐渐实现科学素养的提高。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背景之下,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也应当成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以及形成科学素养的新载体和新工具。例如,小学生在试验中要亲自动手才能体会到实验的乐趣,结合课本的知识和亲身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乐意去学习。将小学生课堂中的知识转化为动手实验操作的活动,能够让小学生更加快乐的学习。小学科学的实验探究不仅需要学生结合本课新知,还要充分连结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自身探究的载体,帮助自己更好更快地完成探究任务。这也是小学科学与电教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载体。

二、“三忌”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但其功能虽然强大,也为学生提供了多重的感官刺激,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我们在运用时还是应当有所取舍,不可盲目嫁接。使用不当不仅有可能损害课堂教学的正态化,甚至还会桎梏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小学科学课堂运用多媒体要切忌以下三点。

1.忌以课件演示代替实验操作。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的主要教学途径,但有一些科学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制作高水平,或是嫌设计实验和做实验太麻烦又浪费时间,于是就直接在上课时以课件演示取代了实验操作的过程,使学生根本无法体验到亲身进行实验操作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这一单元时,教师若只是通过多媒体演示蜡烛燃烧、钢铁生锈的过程,虽然学生能更快速更全面地观察到蜡烛和铁的变化,但是却无法在脑内形成一个物质变化的具体过程,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且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不进行实验和探究便根本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也无法真正理解科学的奥义。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只是让学生观看一些没有实际性操作的课件,学生们根本就学不到什么,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学习的乐趣,他们会更加乐意去学习。因此,动画演示是完全不能和动手操作所带来的学习效果相提并论的,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得用多媒体技术全部代替实验操作,要学会合理运用。

2.忌以图片和视频代替实地观察。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良好的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且能快速掌握知识,同时发展其理性思维的水平。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实物观察和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加速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减退。例如,认识岩石与矿石的教学,若只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岩石与矿石的区别,学生虽然也能掌握知识并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没有对实物的近距离观察和比较,学生无法对两者形成一个实际、直观的印象,知识记不牢实。这样的教学不仅缺乏说服力,也不利于对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所以课堂上应当多让学生接触实际能摸到的物体,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本质。小学生在课堂中如果只是用眼睛观看图片的话,就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再如“植物的一生”的教学,有些教师觉得让学生亲手种植植物进行观察太麻烦了,耗时也长,所以索性就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只短短几分钟就把植物从发芽到结果再到凋谢的过程展示得清清楚楚。像这样以观看视频来代替学生的养殖观察,虽然方便快捷,学生也能从中学到知识,但是只用到眼睛的观察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观察,忽视了多感官和情感的参与,弱化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得不偿失。

3.忌以课件呈现代替课堂教学过程。网络上的课件资源极其丰富,有的教师就直接按照课件上的程序来实施教学,自己不备课,也并没有以自己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件内容进行修改。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严重弱化了教师设计教学的能力,也违背了电化教学的初衷。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不到更多的丰富的知识,只能死板地学到书上的基本知识。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不应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学程序还是应跟着教师的预设走,而不是课件的顺序走。而且科学的课堂是变化莫测的,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层出不穷,课件很难预计到突发的状况,不能对学生的提问一一作出解答。因此,教师不要过分依赖网络课件,多花点功夫自己制作课件,把个人的想法和见解写进课件,以及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有一定的课堂预设,把课件结构设置成版块结构或是线性结构。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备课,以适应课堂的变数。总之,这种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课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

三、结语

科学科学论文范文6

1.从对课程的理解方面。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对课程意义的传播。不同教师保有不同的课程视界,面对相同的教材内容截取的课程信息和教学需求就不同。经调查,农村九成以上的科学教师是非科学教育专业背景出身,而且只是兼教科学课程,因此,他们习惯于运用主要任教的语文、数学等课程视界来理解和解释科学课程世界,科学课程是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复杂性的课程,要在教学中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真谛,运用理解原有学科的程序与方法,必然会限制教师对多元化课程的理解和认识,75.62%的教师表示不能全方位挖掘课程信息,加上科学课程又是副科,教师们大多疲于应付,追求知识数量而忽视质量能力。

2.从教师的教学定位看。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身份定位与规范课程的过程。每门课程都有特定的课程教学规范以及要求教师扮演的课程角色,不同教师的现实自我与课程的教学规范之间存在大小不同的差距。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教学的核心,科学活动与实验是科学探究的载体,农村教师生活在相对比较闭塞的地域环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不能适应以做中学为中心的课堂形式,其中更为细微的教学原则与要求不能灵活运用,譬如学生的前概念转变(49.86%,百分比代表不能灵活运用的教师百分比,下同)、课堂问题的提炼(40.53%)、知识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53.47%)、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64.23%)、探究过程的把握(60.37%)、学生问题如何转化为教学课题(67.18%)等,这些教学知识的较多欠缺使得53.84%的教师们产生自弃心理,教师自我的身份感脱离了科学课程的自身功能定位。

3.从发展资源的角度讲。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外在资源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手段。75.93%的农村教师认为开展课程活动所需的教学设备与实验用品等非常欠缺,自己动手为学生设计制作实验用品的潜能又有限,科学课程的教学仅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育部门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所提供的财政支持也非常有限,50.64%真正从事科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从没有参加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大都属于培训“专业户”,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培训完却没有从事科学课程的教学;从科学课程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所依托的外在的信息与现代技术基本限于互联网的相关信息,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深入研究,只有四分之一的所属的区、县有配备专职的小学科学教研员,但仍需要对基础培训与学科教研活动组织的真正落实下番工夫。总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组织以及提供给教师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有效利用和开发才能实质性地影响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4.从教师专业自主来说。

教学成就感与自我被肯定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成功的教学使教师个体得到学生、校方及其他教职工的认可后,教师服务他人和支配他人的权利和愿望就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进行专业发展的动机也就不断增大。反之,就会削弱其发展的积极性,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农村科学教师的专业自主现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据统计,校方领导受科学课程的副科地位及评价体系的影响进而对科学课程的轻视态度成为教师个体能否实现教师专业自主的最大的影响因子,77.24%的科学教师激发不起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能动力,认为在该门学科上下工夫属于“吃力不讨好”,提高支配他人的权利应体现在语文、数学课程上才能真正彰显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而从调查中看出其中49.06%的教师长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思想、“享受着”简单、粗糙、低水平重复的教学,只有20.65%的教师因动机来源明显,希望得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欲与愿望很大。

5.教师群体的归属感看。

提高教师的群体归属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之一。科学教师群体的归属感包括教师与所在学校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教师与科学学科团体之间的“融为一体”。教师的归属感越强,教学责任心就越强,教师专业发展动机就越积极。反之,就会削弱其工作情感,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难度就会增加。与所在学校之间的关系方面,73.85%的农村教师期待自己的学校应提高自身的办学地位与工作氛围,77.04%的教师认为要提高教师参与学校制订、规划、实施整个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而不是搞学校“话语霸权”;与科学学科团体方面,93.02%的教师认为学校内部基本没有形成科学学科教学共同体,甚至单枪匹马的不在少数,其余忙于其他主科的教学任务,所谓的教研活动只流于形式。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培训等方面,有54.82%的教师近乎没有。这样,教师个体所能体验到的群体归属感比较微弱,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就会比较低,教育部门及学校所要求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就较难以实现。

6.从教师的期望回报讲。

教师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是教师愿意从事其专业发展的最现实和最根本的动机。根据投资学理论,教师所得到的期望回报超出其投资成本的话,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动力就会很强。反之,就会瓦解教师对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对农村科学教师来说,影响他们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职称角度来说,80.03%的教师属于兼职教师,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上将不会给教师带来正职学科教学上的更专业、更精深的教师素养,得不到自我“事业高升”道路上的收益。第二,从教师教学工作量上来讲,一节好的科学课,需要充分准备探究实验活动材料(材料包括易耗品或者可累积品),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课后付出更多的义务劳动来完成,75.82%教学任务本来就繁重的教师认为投入与回报比例失调。第三,从家长、领导等外部支持方面来讲,以家长、领导为主的外部力量只注重评价体系,与主科明显造成评价等级差距,而忽视科学课程本身的教育功能,79.13%的教师感到不公平进而对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消极情绪。

二、农村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研究

通过以上对农村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调查与讨论,结果不容乐观,总体上呈现出盲从、倦怠的负能量,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先进教育下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小学科学教师承担着培养具有此科学意识的未来文明人的艰巨重任,农村科学教育又是我国科学教育的软肋,必须针对性地提出保障农村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顺利进行的机制,才能保障农村科学教育健康、科学成长。

1.教师自我对科学学科认同感的提升。

教师对科学教育理念、科学专业知识、科学教学知识等方面的认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它可以促使教师认清其专业发展的方向。培养教师自我对学科的认同感,需要从激发教师的学科认同意识、认同情感、认同行为三方面入手:

(1)在学科认同意识方面,农村科学教师对科学学科的自我认知意识比较单薄,意识决定行为,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科角色、学科使命、学科行为等方面进行批判反思、理性分析、创新与超越后才能自明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身份,不断调整、改进、建构自己的教学行为。

(2)在学科认同情感方面,农村科学教师存有信心低迷体验、强化积极情绪有限等心理反应。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譬如教学目标的达成、科学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与实施等方面)都需要纳入积极的情绪情感来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批判,才能保障学科认同的形成过程有效、顺利。

(3)在学科认同行为方面,教师对科学学科的认同感最终会映射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农村教师的教学现状表现出消极、应付的行为,教师与教学活动之间是双向的实践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科的认同会影响教师是否会主动地、深层次地开展符合科学课程要求的教学实践活动,相应的,教师的学科认同感也会在实践问题中不断重构、内化,从而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化与成长。以上教师的认同意识、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培养需要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氛围才能真正的落实与提升。

2.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氛围的营造。

要使教师能合格地投入科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农村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来看,除了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发展外,必须综合考虑问题,通过学校、教育部门、社会、主管部门等为专业发展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努力借助外部因素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具体表现在:

(1)培训机制的建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利用视频、讲座、办班等多种形式,为提高科学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而努力;

(2)发展制度的保障,需要主管部门下决心利用法规、政策(如考试制度、证书制度、职称制度等)约束使得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稳定、有序地进行;

(3)管理机构的统一,需要从教师的任职、升职、发展、业务等方面入手,严格要求各级各类教师管理机构必须有一致的培养和发展标准;

(4)物质待遇的配备,农村大环境总体还比不上城市,需要加大教师们的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特殊关照,农村教师才能无后顾之忧拥有真正的归属感;

(5)社会环境的配合,农村开展科学教育有其劣势也有其优势,通过循环播放科普影片、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向农村人说明科普的重要性,创造农村爱科学的氛围,尤其家长要支持科学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完成教学任务。

3.探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模式。

进行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必须符合农村地方特色、考虑农村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认证机构(一般由大学研究者和优秀的教研员来承担)来验收教师的发展情况并与教师评职称紧密挂钩,本着农村教师专业自救、外部机构支持的总体原则设计了以下三种发展模式:

(1)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模式。农村学校分布广、地域形式复杂,最现实的发展模式是激发教师个体的意识,实现教师自我教育。具体途径有:教育管理部门与大学教育机构要录制一套供农村教师个体发展的视频光盘,内容包括典型的学科教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探究实验活动的开展、农村教师开展讲课、说课、评课的现场实况等科学教师教好书必备的知识光盘配套给农村教师学习,学习情况由校长监督、落实。最后,教师要录制一节结合光盘知识所上的科学课与学习感悟供认证机构检验并作为评职称依据。

(2)进入城区小学实习的发展模式。城区小学师资力量较强、实验活动配备较好,是农村教师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好场所,教育管理部门与农村、城区校长要从工资待遇、教学任务、岗位填补等方面协调并提供条件让教师就近到城区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向城区小学科学教师学习他们从讲座、培训、自我反思等方面积累来的教学经验,期间做好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并有一次参加市级以上科学课程教学比赛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