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素质教育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素质教育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素质教育现状

国内素质教育现状范文1

国内艺术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的很快。90年代中期,大批的综合大学、民办院校以及设计学院开设设计专业,促使艺术教育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办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国内现有的几所设计院校学科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比较高,在国内外的影响比较大。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都较早的引入国外先进的设计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结合自身的现实环境,创建出各具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为市场培养了优秀的现代设计人才。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具体的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a.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专业定位、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高等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b.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二、国内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要建设文化强国,就不能不大力发展与繁荣民族文化,通过艺术教育来发展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搞好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发展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瑰宝需要探寻者、搜集整理者,需要有一大批懂得艺术价值、有眼光与心智判断民族艺术瑰宝与矿藏的人投入艺术研究队伍。这些人要有宽广的学术胸襟、敏锐的学术眼光与深厚的学术功力,让他们把民族常态生活表象背后蕴涵着的那些民族特有的真、善、美发掘出来,与世界民族之林大家庭中的成员既平分秋色又共同分享。说到底,繁荣民族文化,除了外部条件,最核心的问题,便是培育出与建设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国家只有具备这样一个数量庞大、训练有素的艺术人才队伍,才能更迅速的发展成为文化强国。

三、国内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1.提高对艺术教育作用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迅速兴起。尤其是创意产业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的转变。而且,高校艺术教育经过密切参与社会生活与生产和学科交融,逐渐摆脱了以往的边缘化地位,成为高校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我国在全球生产力竞争分工中我国尚处于低端地位,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参与世界高端产业分工。政府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决定加快文化建设,这一战略决策为国内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虽然国内高校艺术教育还落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较好的发展基础,也能使国内艺术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储备。

2.重视我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在民族经历长期的历史积淀后,使文明逐步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我们认清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在艺术教育上面,要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使艺术人才能够扩宽视野,洞察未来社会对艺术的需求变化,推动艺术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在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3.重视普及教育

普及是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在我国一直受到很高的重视。高校艺术教育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又要立足当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实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重视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发挥出艺术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在20世纪九十年代,教育部制订并实施《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认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且特别强调加强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人文素质教育。最近,教育部又制订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方案》中要求普通高校应将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学生至少要选修一门艺术课程且通过考核才能毕业,教育部的这一新规定,为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吹来了一股春风。

四、结语

国内素质教育现状范文2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29-02

一、前言

高职教育以满足各种岗位要求为重要目的,但是当实际教学片面强调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意识时,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全面的发展机会。为此,教育部高教司于1998年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1998]2号)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自此,高职教育的科研教学工作者们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现状与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改善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途径与对策。经过高职教育界多年的努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科研与教学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进一步细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即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标指导下,继续深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毫无疑问,深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有必要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分析方法的角度对我国已有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进行评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逻辑中,分析问题处于联结位置,选择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于描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阐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其次通过文献回顾梳理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方法,最后展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趋势与前沿。

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高教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结合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特征,本文认为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存在四个层次:核心利益层、关键利益层、重要利益层与一般利益层。其中,学生与院校为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为关键利益相关者,家庭、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为重要利益相关者,社区、媒体等为一般利益相关者。在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院校与学生为教学关系;在更大范围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院校与企业为合作关系,学生与企业为实习或就业关系;在重要利益相关者范围内,家庭能够监护教学与就业关系,教育部能够监管教学、就业与合作关系,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要监管就业与合作关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可以从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展开。例如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可从各个利益相关者多个侧面展开综合分析,也可以分别从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与校园环境等方面展开分析;或者从学生的人文知识、艺术素养、道德观念、人际交往、心理与人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还可以从家庭、企业、社会大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对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已有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一般从高职院校树立人文教育理念,明确人文教育目标,设置包括人文课程的培养方案,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改革人文教学模式,加强隐性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国内目前文献看,已有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主要针对核心利益相关者,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还有待深入分析。

三、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方法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大量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即研究者根据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对被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与规律作出判断、描述与论述。此外,研究者还经常运用问卷调查这一定量分析方法,并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运用。例如,夏剑萍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与个别访谈,在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基础上,将制约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因素归纳为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教师人文教育能力的不足、高职自身教育条件的限制,以及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阻碍,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在问卷调查结果与其他数据基础之上,相关教育研究通常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客观事物中的多个变量(或多个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的统计规律性。常见的多元统计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上述分析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例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孔斌,吴轶勤与卜晓燕分析了影响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主要因子,提出了专业结构优化设置的对策;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黄会明,鲍海君与赵匀评价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黄会明等评价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许志军分析了辽宁省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并根据结果指出其中不足、提出改善建议。方向阳和莫华善运用因子分析的赋权功能,对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评价指标进行排序和分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以此设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赵章彬通过对高职在校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因子分析,找到了隐形变量和相应的公共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和均值分析方法,得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特征,从而提出了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建议。与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过程中均产生新变量不同,聚类分析是按照多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分组,从而获得某种内在的数据规律。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杨丽红、黄会明,鲍海君与赵匀评价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陈跃夫、廖燕玲,以及黄会明等评价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刘康宁和董云川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指标的归类属性与整合等问题,并分析了各项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性。除了多元统计方法,相关教育研究中结构方程模型的运用逐渐增多。杨雪和刘武、刘武,李海霞与杨雪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学生满意度指数模型,分析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改进措施。叶映华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构建了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创业社会资源、创业先前知识、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模型,对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测试。徐大伟等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揭示大学生群体效应与个体环境行为存在相互影响,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这种影响作用,提出行为矫正的具体建议。张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教师学习调节方式、学习策略、适应性绩效、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邢周凌和李文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员工满意度、教学科研绩效、社会满意度、财务绩效四个维度构建了组织绩效评价模型,并以中部六省“211工程”大学为样本,验证了组织绩效四个维度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述研究表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属于相辅相成的两种方法。在经验与理论模型基础上,定性分析探讨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现状与趋势,以及探索其规律性;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定量分析运用数学工具度量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构建有关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验证经验判断的规律或发现新的规律;而在定量分析结果基础上,定性分析的经验判断能够更有科学的依据。以国内目前文献看,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已有研究成果中定量分析有所不足,多元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还有待更多的运用。

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趋势与前沿

按照高职人文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划分,相关研究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者们对高职人文教育现状的持续关注,并且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展开探讨;(2)以高职院校角度,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人文教育的实践;(3)以学生角度,从人文知识、人文行为、心理与人格等方面探讨人文教育的互动和个体效果;(4)以企业角度,从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等方面探讨人文教育的社会效益。从高职人文教育研究的分析方法角度看,相关研究前沿属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综合运用,并在实证分析上应有所加强。首先,根据已有的定性分析结果上,在经验与理论模型分析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其次,根据调查结果与其他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等明确问题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问题要素之间的由可观测变量,或不可观测变量所指示的因果关系,以及明确单项要素对总体的作用和单项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验证与优化之前的经验判断与理论模型。深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对于增强院校的人文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企业与社会对具备人文素质基础的人才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阐述了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从分析方法角度梳理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从分析框架与分析方法两个维度探讨了相关研究趋势与前沿。总之,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学者投入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研究领域,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赤弟,田玉梅.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0,(6):15-19.

[2]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302(3):38-46.

国内素质教育现状范文3

关键词:学生发展理论;高校;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3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及十报告都对推进高校素质教育以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分析学生发展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为基础,探讨高校如何基于学生发展理论开展素质教育。

一、学生发展理论研究

学生发展理论是指以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为基础,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的教育理念。学生发展理论来源于美国,美国学界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积淀。美国的学生发展理论包含社会心理、个体与环境、认知和价值观、整合型理论四个基本类型,以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的理论为基础解释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综合培养。近年来,美国理论学界针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重点也有一定的转移,从研究某个学生发展的某一特定方面逐步转移到研究学生群体的总体发展上。学生发展理论指导了美国的大学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实践,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宿舍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管理理念。国内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目前主要成果集中在美国学生发展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将美中学生发展理论对比,以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将该理论本土化,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及以学生发展理论研究教学、研究系统、考核教师和辅导员,以及以该理论为标准考核高校相关具体工作等方面。近年来,根据我国教育的发展基本情况,学生发展理论有着很多本土化的软着陆,学生发展理论的强调大学期间的学生发展具有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阶段性、个别差异等特征,包含认知结构发展、社会心理发展、职业发展三大理论。研究学生发展理论有助于学生工作从业者把握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学生所面临的成长与发展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工作的专业化。

二、学生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内涵

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该决定首次将提高全民素质定义为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是《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回应了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以期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近年来针对素质教育的讨论更趋理性化,口号性的、形式上的讨论和实践减少,多偏向于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来解读素质教育内涵,指导素质教育开展。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该研究成果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指导原则,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了界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官方层面,首次将学生发展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学校的教育提出指导意见。学生发展理论要求高等院校教育理念和措施应遵循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反映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理论认为,教育工作要把握学生智力和道德发展的规律,将每个大学生都视为完整的人,尊重每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标,使大学生在社会定位、智力进步、身体健康、情感成熟、职业规划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得以提高和完善。虽然学生发展理论没有直接提出素质教育的直接概念,但是学生发展理论的强调大学期间的学生发展具有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阶段性、个别差异等特征,正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学生发展理论解释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涵盖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科学内容,这些均与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学生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三、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素质教育的措施

学生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新局势新情况下开展素质教育的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意识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新要求。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下称“建工学院”)在落实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上开展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措施包括:

1.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意识层面上革新教育理念。首先,加强理论研究,掌握学生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就是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一个借鉴和本土化的过程。不仅要研究学生发展理论,也要研究和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生涯发展等学科门类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加强理论研究,有助于教育者和管理者提高理论素养,更好地掌握教育规律,也是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建工学院注重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教育,依托工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交流活动,对教育工作者的自行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给予相应的支持。其次,淞⒁匝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工作者转换教育培养观念,回应学生发展诉求,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取代以维稳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在教学之外,首先追求的是减少安全事故,无事故就是有成效。这种教育理念是管理为主,解决的往往是表面的问题,起不到根本上教育引导学生成才的目的。而学生发展理论回应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诉求,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教育效果。建工学院在校师生有4000余人,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院,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摒弃了以维稳为本的学生发展观,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追求,开展学生自治,真正关心学生需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2.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层面上革新教育方法。首先,做好大学生发展问题的全面评估。通过各种渠道,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媒体、新观念层出不穷,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都有着新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准确掌握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此,加强针对大学生发展规律的调查和研究,是把握学生发展规律、掌握学生性格特征的前提,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基础和应有之意。建工学院依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每学年都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情况摸底,根据结果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助措施。不定期根据年级特征设置调查问卷,作为重要参考开展学生教育。此外,通过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落实教育实效。其次,要全面落实因材施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要形成合力,从管理制度上到具体工作的开展,都要根据目标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建立健全学生培养教育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以学生发展理念为指导,各部门通力配合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具体工作开展上,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理念、知识和技能,有技巧、有方法地开展大学生教育。建工学院以学生发展理念为指导,建立了教学、科研、学科部、行政、学生工作部门通力配合的协同机制,各部门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为共同目标,共同致力于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发展理念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指导理念。开展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目标的重要指导方略。以学生发展理念指导素质教育开展,是时代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期望,也是我国由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的突破口和落脚点,更是教育工作者培育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丁・仁.学生发展理论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美国学生发展理论简介[J].李康,译.高等教育研究,2008,(03).

国内素质教育现状范文4

【关键词】高等学校女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05-0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把握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还要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因性施教。由于当前我国在一些学校教育中仍存在性别歧视,在教学实践中忽视性别差异,阻碍了女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实现男女教育的平等化,首先要针对女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与男生不同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出女生的优势。[1]

一、加强女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998年3月,国家教委在湖北武汉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会上,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同志指出:“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中,理工科大学生要加强人文、艺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各理工高校顺应时代要求,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校园环境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而大力推进理工类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并不排除高素质高能力的女性人才的存在。但是,现实中,大部分女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缺乏应有的能力。很多女生缺乏政治热情,对当今时事漠不关心,活动范围狭小。缺乏与社会接触,接受的信息量明显比男生少,而且许多女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再者,自古女性就受到社会的压制,易产生自卑感,认为女生没有男生聪明,自信心不强。

我们对我校女生做过一次调查,在学习方面,有76.01%的女生努力学习知识,锻炼各种能力;有68.3%的女生感到知识面不够广;对待挫折方面,有63.5%的女生自感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有46.5%的女生感觉自己缺乏交往能力。虽然我们并不能用一个调查结果以偏概全反映社会现状。但是,从这份报告中,我们能够看到,现在女生已俨然成为弱势群体,提高女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她们立足社会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已迫在眉睫。

二、当工类大学生文化介质的现状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使人才培养的内涵更加全面,层次也更高。这对于一向只重视科学素质的理工科大学生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一直以来,理工科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有诸多欠缺。表现在:[3]

1.缺乏人文知识,导致文化素养较差。

据报载,某工科院校在校内推行汉语水平测试,主要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基本常识,内容比较简单,测试结果却出人意料,参加测试的700多名学生,实际通过率仅为36%,有的学生写一份简单的请柬,在格式用语上也出错,不难推测,严重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养较差的学生不在少数,许多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

2.非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工具化。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理工类院校,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比较严重。事实上,这种片面强调自然科学教育的出发点,可能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工具人”,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3.缺乏人文精神,导致性格上的“残疾”。

人格,即人的信仰和情操、态度和兴趣、气质和素养以及价值观的总和,是人的内在素养和外在素质的有机统一。人格的培养,应该以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和基础,人文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人文价值的提高,将会造成人格境界低下。人文素质差的学生,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条件不足;有自我奋斗的愿望又缺乏人生理想;祟尚实现自我,但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有通过加强人文教育,我们才能避免这样的学生步入社会,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加强女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1.在思想道德培养中提高女生的人文素养

在人文素质结构中,思想道德素质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个人智力非常高,但其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就不可以称其为人才,可见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加强女生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加强她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到育人与育才同步。

2.加强心理、生理素质教育

加强女生的心理、生理教育可以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例如,我校每年都会对大一女生开展生理教育课,并在公选课中开展针对女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并且学校还设有心理咨询中心,这些措施得到了众多女生的好评。学校还应开展多种知识讲座、学术讲座等活动,提高女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其健康的心理。

3.素质拓展训练提升人文素养水平

现在,素质拓展训练成了大学里的时尚名词。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学生感到来自社会的压力,素质拓展训练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眼球。女生的耐挫折能力明显低于男生,例如,许多女生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容易产生失落情绪,容易在做事遇到困难时轻易放弃。对女生进行挫折教育,以名人事例进行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女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达到自强的目的。女生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无论出于什么环境,都能自强不息。

4.增加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人文知识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女生接触信息较少的现状,开展人文知识普及活动,经常开展热点时事讨论活动,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扩大女生的知识面。所以,在社会倡导和谐时,女生们只有成为一个和谐的人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是人的一种理性觉识、理性阐述和实践规范,它是多方面的集合。培养女生人文素质也需要多方面开展,并且,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持续不断的教育培养,使女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这对女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付新新、周 颖.素质教育要关注女生的全面发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

国内素质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都认识到了景观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均把改善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景观效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人文素质教育被忽视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在认识上的偏差,或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于学生道德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所教学生创新能力差,不能设计出具备较高水准的作品。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摆正人文素质教育的位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1.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导致文化素养较差

很多高职院校将人文教育停留在表面上,内容上较为空泛,学生学习人文知识也往往只是应付了事。学生缺乏基本的知识和精神沉淀,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2.人文教育功利化趋势较重

高职院校是一种职业教育,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及就业率,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景观设计方面比较机械,创新能力较差,不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3.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

一般高职院校的人文教师数量比较少,同时因为高职院校比较重视专业教师,导致无法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适应高水准的人文素质教育。

二、培养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是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

助力

景观设计专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十分看重,但是只注重专业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景观设计较为机械,难以满足现代化、个性化的需求。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可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加强其思想境界的感染和领悟,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建筑种类和业主层次、人们独特需求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设计思路,综合性地提高其职业的创新能力。

2.人文素质教育是继承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需要

当前世界各国都对本国大学生进行了人文素质方面的训练,人才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国家外部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高职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人文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对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程度,并且决定未来国

家的传承和走向,是绝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三、提高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1.提高人文教育的比重,迫使学生重视人文教育课程

学校要提高人文教育课程的比重,加强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

2.加强校园人文风尚建设,形成浓厚的人文精神环境

学校要加强校风文明建设,将道德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3.培养学生的生态观与人文观的结合

景观设计离不开自然环境,它注重对于自然景观的搭配,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

四、总结

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职业

生涯和人生态度起着巨大的影响。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技术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关注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让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趋向德艺双馨。

参考文献:

[1]李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0(7).

国内素质教育现状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探讨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在这个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高校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但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多元化趋势使高校大学生处于国际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荡漾的背景中。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能否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成败。笔者从探讨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出发,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一己之见,以共同促进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入研究。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和特征

人文素质是价值性极强的跨学科的复合性概念,人文素质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管理学、语言学、环境学等关于人文科学中的价值取向,是在人文知识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品位价值境界和深层次品行底蕴的人格修养、心理素质、精神态度、气质情操。

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历史性、科学性、价值性、社会性特征。人文素质的历史性特征在于它是对人文遗产的扬弃,人文素质的科学性特征在于它是对人文理性的应用,人文素质的价值性特征在于它是对人文旨归的守护,人文素质的社会性特征在于它是对人文关怀的践行。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方法

2013年6月,笔者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66份,实际有效问卷160份。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占30%,女生占70%。在调查时,按照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的专业进行,同时按大一、大二、大三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年级的问卷均为60份,按男生和女生进行调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第一按专业调查,可以详细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差异;第二按年级调查,可以详细了解各年级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差异;第三按性别调查,可以详细了解不同性别的学生人文素质的差异。

三、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缺乏人文知识,如对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管理学、语言学、环境学等人文书籍很少主动花时间去阅读,他们手上捧着各自的专业书籍或是计算机培训书籍。各种专业书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无暇阅读其他人文类书籍。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浪潮的冲击下,实用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明显抬头,大部分学生对金钱和房、车过分追求,而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精神之追求却出现了精神真空。大部分学生重专业、重功利、重物质、重个人,轻人文、轻理想、轻信仰、轻集体、轻组织,道德水平滑坡,只讲个人奋斗,不讲集体协作,对他人漠不关心,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缺乏担当心和责任感。一些大学生行为举止、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不同,思想境界低下,自律意识弱化,诚信品质欠缺,不善于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人格扭曲。

四、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前在校大学生多属于“90后”,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对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形势让大学生不再考虑个人理想信仰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而是把大量时间用在学习各自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千方百计取得资格证上,忽视了对自我人文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对基础的人文学科的学习。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上很少有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人文素质提出明确要求;人才市场的各种招聘信息和各种媒体的招聘广告都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努力方向。一些大学生为求一个好工作,拼命学习考试,只是想着如何做事,而如何做人渐渐被忽视。再者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丰富,而人文课程设置较少,甚至是空白。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必修课占用大部分时间,都略显力不从心,没有时间再去顾及别的活动。学校自身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文化建设管理措施。大部分学生误认为人文素质不如分数、奖学金、资格证等实际,他们自身提高人文素质意识较弱。再加上社会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放弃了原本就不多的人文课程的学习,转而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

五、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改革

在教育理念上始终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正如世界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办学宗旨所说的那样:“我们需要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创造更好的联系,其目的在于把二者融合为一种以科学和人文学科为基础而又不削弱任何一方的广泛的人文主义,从而从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所形成的障碍中找出一条道路来。”在教育模式上构造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格局,始终坚持各门专业课程与人文学科课程一同规划,一同设计,一同安排,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具体的教育模式至少应包括课堂教学、实践体验、环境熏陶、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在教育措施上始终坚持构造立体化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具体包括构造多层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显性课程模块构造和隐性课程模块构造)、多渠道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开拓网络教学)、全天候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下(营造校园人文环境氛围、优化社会人文环境氛围、改善家庭育人环境氛围),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人力保障、理论支持、物质资源保障)。显性课程包括公共人文课程模块结构和各个专业的人文社会课程模块结构;隐性课程包括显性课程中所隐藏的隐性课程、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物质性课程,学校文化心理环境构成的精神性课程,学校组织和运作机制构成的制度性课程。组织保障包括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管理体制。人力保障包括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重中之重是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教育素质的培养。理论支持包括从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三个方面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研究。物质资源保障包括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建设、加强人文图书资源建设、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另外,在评价体系上还要构建多角度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这是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在评价时要始终坚持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内容重点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结构制度化。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多的要求。因此,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科学研究和探索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相一致的、具有特色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等,总结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经验,对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素质教育政策支持系统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