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一体化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一体化教学

机电一体化教学范文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发展;实训教学

1前言

随着全球化以及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机电一体化专业也要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变,学校要增强实训教学的综合水平,提高学生的技能。而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产业问题、机械化问题以及技术问题也越来越显著,这些问题的严峻化给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现实思考的方向。社会经济的转型必然会推动产业模式升级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2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意义

2.1实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技术环节十分繁复。从专业学习以及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专业发展不是仅仅靠理论知识就能支撑起来的,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更需要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而在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现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育的转型和飞跃,更需要依托强有力的社会实践以及产业需求。学校要做的就是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全方位飞跃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在专业建设中,要从各个角度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将技术运用到实践中。2.2专业实训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技能与职业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当今就业压力白热化的时期,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今后的就业情况。因此,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强化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在实训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职业发展的进步;实训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技术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机械操作以及机械控制能力,在相关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能够树立更全面的发展意识,培养更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专业技能与职业规划的结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到专业技术与现代机电技术的关联程度越来越深刻,就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的意义而言,机械自动化、电气化、电路系统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也能在实训教学中得到非常显著的提升,而学生的职业发展更加离不开社会实践、理论学习以及实训学习的指导和提升。

3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3.1专业实训教学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往的专业实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评价机制也不是很完善。在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都没有在实训中得到长足的进步,专业技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实训教学过分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发展没有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评价;在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学校也没有意识到职业意识、专业技能自己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新模式,就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和发展机制,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例如,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学校可以建立网络评价机制,通过自评、互评以及指导老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在反思和评价中不断提升。此外,在评价标准上,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可以将技能发展水平、职业操守自己责任意识等纳入到评价标准中,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全方面的素养的提升。3.2建立“合作式”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在应用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普遍应用到生产环节的时代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模式,实现工业现代化、多元化、实用化的现代产业发展的综合模式。建立“合作式”的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最终要面向社会,最终要进入企业,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学校加大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合作,能够优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能够借用企业的机械设备、电气化设备来提升实训教学的效果,并且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规划职业生涯;另一方面,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训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每个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一系列实训任务。建立实训教学的合作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总之,这些合作模式能够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最终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

4小结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要从学生的技能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和指导。学生的自身条件自己专业发展定位各不相同,社会资源自己学校教学质量也有所差异。因此,要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育的水平,就要优化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指导性、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实训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作者:赵文正 单位:中捷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钟波,陈容,冯云.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6,06.

[2]韩培庆.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

机电一体化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探 机电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37-01

所谓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指的是对于专业建设的核心进一步的加强,同时这个也是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一个主要关键。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有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指导之下以就业作为教育的向导,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本位,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职业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职业的教育特色相当鲜明,这样的运行机制才能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给社会还有相关的行业对提供素质更高的技能型人才。

一、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基本做法

1.教训内容模块化

所谓的教学内容模块化指的是就根据教学订下来的培养目标,把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之下都会划分为三个模块,也就是文化基础、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这三个不同的模块。在这三个模块之中,文化基础还有专业素质模块是由很多的学科课程还有活动课程所组成的,专业技能模块则是根据不同专业技能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由许多的子模块进行组合而成,其中又是一些列的教学内容组成了子模块本身的体系。在本文当中所要说的教学内容模块化主要针对的就是专业技能教学内容模块化。这样划分的好处在于能够让专业技能模块变为教育的主干内容,而文化基础以及专业素质这两个模块就成为了两翼,这是一种新的课程体系。

我们把传统教学当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以及生产实习课,在新理念还有一体化教学思想的要求之下进行重新的整合,这种整合出来之后的教学单元就是专业技能模块。这样的教学单元我们也称之为模块课程。

2.核心为专业职业技能

在这个新的体系当中,存在着横向还有纵向两个轴承:其中横向轴承是按照一定的职业等级,对这个等级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所构成的模块,具体表现为技能模块一、技能模块二、还有技能模块三等,每一个模块里面的技能都需要呈现出一种递进的关系,这样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而且在每一个模块之间,都是有许多的等值交叉链状的教学课题来进行支持的;而纵向轴承指的就是在同一个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当中,从中级职业资格开始,慢慢的增进到高级或者是技师职业资格,在这个轴承当中模块的分类就是中级技能模块、高级技能模块以及技师技能模块等。

在每个模块之间还有模块里面每一个课题之间,在对内容进行安排的过程当中,主要是按照专业的基础知识,再加上工艺知识与技能训练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原来自成体系的理论教学进行分解,而这些分解之后的教学理论会在模块还有课题当中体现出来,这样能够更好的使得理论还有实践两者之间能够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专业课程模式,这个模式一般如下:专业入门-知识准备-工艺训练、生产操作-技能鉴定。

3.贯彻工学结合课程原则

所谓的工学结合,这个原则针对的就是当前比较普遍的学校教育和企业严重脱节的问题。在每一个模块当中,不管是基础的技能训练还是应用技术的学习,本身的教学课题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针对的就是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有很多的课题直接就是来自于企业生产的过程还有通用的产品工艺,这样做是为了更大程度地保证学生对于企业的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还有匹配。

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议

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想要建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一个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现在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大多数的中青年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更不要说是企业的一线生产经验了,而那些来自于企业的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却已经到了可以退休的年龄,当前的教师组合可以说是一种学科组合,理论教师还有实习教师想要承担一体化的教学重任越来越有难度。所以我们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体制让双师型的教师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进行有序的培养,让教师能够健康的成长。

2.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明显已经不能够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在对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合理改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够跟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学校的课程能够跟企业的生产工艺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当前这依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已经有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就是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写一套能够适合本校所需要的一体化校本教育材料。

3.进一步加强实训平台的建设

要实现一体化教学,就需要有足够的设备,要跟企业的生产内容有所结合,也需要运用现代企业当中正在使用的相关设备。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先进的设备都是一体化教学必须要具备的,而这样对于资金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但是在目前资金的来源却是不能够得到保证。所有需要通过校企两者的合作,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企业和学习之间的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也可以让企业把自身的设备以特别的形式赠与学校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教学范文3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水平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是社会中仍然非常缺少一些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性人才。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相比理论知识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也要求机电一体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机电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教学问题;改革措施

0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将应用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进行结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综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感测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应用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机电一体化对于人们日常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也造成了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非常大的需求,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技术院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课程,但是用人单位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比较高,需要拥有非常综合的能力,但是在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主要是以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性的教学比较缺乏,因此应该适当地对机电一体化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1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课程种类较为繁多冗杂,培养目标模糊

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技术学院以及高校相继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都是院校之间相互参考,导致院校之间的课程虽然名称上有所差异但是课程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课程的种类也是比较繁杂,忽略了用人单位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另外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虽然说各个院校之间培养目标总体来说比较良好,但是相比之下,同类院校之间的师资力量、硬件设备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整体的专业定向以及培养目标之间雷同的地方比较多,培养人才的目标也比较模糊。

1.2学时较少,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课时被明显的缩减,普遍造成了教学内容多,但是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所以说,这一问题成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重要的矛盾。另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的重视。比如说在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分析、基本控制环节的设计、设计思想的叙述中,会比较容易,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接触不到实物,一般来说都是教材上的文字叙述,所以学生普遍会感到比较枯燥和乏味。

1.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由于投入经费不足等各种原因造成了院校之中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或者是缺乏,这就直接地造成了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由于较为缺乏硬件设施,不能够满足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的需求,所以理论知识的安排比较多,而实践操作教学安排的就比较少,也造成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相脱节。

2促进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

2.1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的比例比较大,理论性也比较强,再加上理论知识又比较抽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非常枯燥非常乏味,也正是因为如此,机电一体化教师应该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在新的时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应该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以学生为主,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使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体会出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快乐,让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对于教学方式还是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创新,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2重视实践操作教学,加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由于机电一体化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再加之现代社会用人单位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适当的减少对理论知识的课时,增加实践操作的课时,这样学生在学到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之中,还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为此,院校应该建立一个校内的实训基地,并且增加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资金投入,使其配置一些比较先进的硬件设备,要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深入的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一些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并且按照这些需求设置和调整实训计划,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应该增加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定期安排本校的一些学生进入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了解真实的工作场地、工作顺序以及加工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毕业之后的社会竞争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2.3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是在毕业之后直接任教的毕业生,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实际操作环境等也不是非常熟悉,另外现在社会发展的非常迅猛,教师拥有的一些专业知识已经落后,这对学生的教育也非常不利,所以应该加大对师资建设的力度,定期的举办一些教师交流会,请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座谈会等,共同进行经验交流,并且安排教师进行进修,提高和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会是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学校应该不断的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加大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以及学校实训基地和基础硬件设备的建设,全面推进院校中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为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培养更多更好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性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璐.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技展望,2015,05(30).

机电一体化教学范文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困境;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工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地加快,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社会发展的人才缺口不断增大,而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就是为社会不断培养人才,为了企业发展的的需求培养新型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了解市场发展需求,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人才进行培养,进而弥补社会人才的缺口,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困境的分析

对于目前机电一体化教育的发展现状,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地方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境,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与工业技术发展不匹配

就目前发展现状,对于职业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从机、电两个方面出发,对于电的关注着重重视,以往的机电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以机、电、计算机三个方面发展,对于这种发展方式,不能适应我国新型工业的发展需要,我国的新型工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对于技术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型人才,对于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机械加工、机械制造、电气控制、计算机应用等相关课程,对教学专业进行调整,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2教材落后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对于现阶段的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多数教材都是可以在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适用,部分教材不能适用的原因是,教材内容与现代化机电工业的发展不同步,对于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作用,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这类教材的内容里不但没有对新时代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国外的机电工业的发展趋势也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缺乏对国外机电一体化的教学的研究。所以,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没有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发展的目标。

1.3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

目前的职业教学多数职业教学方式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效果,教师通过备课的方式来应付学校的教师课程检查,在上课的过程中,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是否全部接受、理解置之不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职业学校的学生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特别地表现出学生自己的优势,对于学生的发展趋向一直都是统一发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老师教学费劲、学生学习困难的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学上的问题还有硬件上的不足,学校在实践设备上准备不充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的地结合起来,缺少实践能力。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阻碍了机电一体化快速的发展。

2机电一体化教学策略

对于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在对困难的解决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几个策略。

2.1构建适应市场发展的教学体系

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教师不断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指导相互结合,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要想更好地培养人才,需要建立与市场需求相符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而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的保障。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要考虑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市场发展的趋势,同时,还要结合地区工业的发展特点,所以在建立的过程中,要求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特色、个性化、多样化等特征,进而可以更快地培养出适用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2.2重组教材,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依据职业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对教材编制的过程中,要适用本校的学生,在教材整合的过程中,要突出教材的针对性,就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而言,很多职业学校都是使用通用性的教材,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不明确。所以,需要编写合适的教材,学生通过针对性的建材引导,进而学到专业知识,通过老师对学生的不断激发,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加快学生的专业化培养,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在对学生进行校外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保持密切的联系,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要考虑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企业的先进设备、企业文化,同时邀请专业的技术骨干参与教材编写,并对教材进行严格审核。在对课程体系编写的过程中,以实践理论学习相结合为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学生发展的目标。对课程进行深入探讨设计,防止出现内容重复的问题。文化知识以够用为编写目的,对专业化的知识进行模块化的编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就业,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需要以企业明天发展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学生在实践中要了解企业的先进设备、生产技术、方法,进而扩展学生的视野,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不断地去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2.3加强实践教学,与就业相接轨

对于职业机电一体化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可以直接在生产一线进行工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的主体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更大的提升,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加强了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创新。学校在置备实训设备的过程中,由于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单一性比较强,都是以单个的课题为主,综合性很差,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综合性的设备,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降低了对学生的培养速度。所以,在构建学校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综合性,把气动、传感、电机传动、自动化装配、物料输送以及人机界面等为一体的综合实训体系,只有这样的教学体系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专业化能力,学校教学可以更好的与企业同步化,完美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从课堂到工程实现零距离接触,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专业就业能力。

机电一体化教学范文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就目前而言,独立学院的的培养目标大都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适应。机械和电子制造业快速发展,生产领域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大,使得企业需要大量既懂机械又懂电子的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因此,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现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做一些探讨,并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以期能逐步完善本课程的教学系统。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教材数十种之多,在对教材的选择上应把握以下几点:(1)实用性,教材避免纸上谈兵,避免冗长的理论推理、介绍,要突出实用性,更多介绍实际设计。(2)系统性,教材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展开,因此,对于每一环节都要强调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系统其他要素的关联性。(3)先进性,介绍最新技术前沿,让学生了解最新发展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学习方向。

在此基础上,选择张健民编写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为教材。在选择教材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内容也应作出相应的选择与调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涵盖知识面宽,包括机电一体化相关概念、机械机构、执行元件、微机控制系统、检测传感装置、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典型案例分析等。如果一一介绍,授课学时有限( 48 学时),势必造成每一知识点都点到为止,学生只能了解皮毛,而无法深入本质。

考虑到我校学生机械方面知识掌握较为良好,而电的相关知识则较为薄弱,因此,独立学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所侧重。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 对于机械系统部分知识点到为止,只重点介绍其中典型的、先进的技术的应用。对于与电结合的部分知识,则重点介绍。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教学手段的灵活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具有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抽象等特点,内容比较枯燥。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讲授知识的精华、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实例为引线, 从系统观点出发,增加课堂讨论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考虑并发现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总结系统的应用场合、控制方法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2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等。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综合性强的特点,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课程设计可利用实验室的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 MPS) 教学设备,该系统囊括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中所涉及的诸如电机驱动、气动、PLC( 可编程控制器) 、传感器等多种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综合科技环境。通过完成系统故障检测试验、站点间联网程序控制实验等,使学生曾学过的诸多单科专业知识在这里得到全面认识、综合训练和相互提升。

创新实验,可利用慧鱼模块,任意搭建各种机械模块,如起重机、挖土机等, 在构建机械模块之余,完成电机、传感器的选择、安装,程序的编制等。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学习和实践,并从中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2.3教学场所的多样化

教学场所作为教学手段应用的环境,不必总是拘泥于教室。实验室和学生生产实习的工厂都是良好的现场教学手段,让学生走出课堂、步入工程现场,让理论联系实际。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来自观察,来自实践,可以有计划地设置主体(例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引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一主体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进行应用型学习。我校新引进了慧鱼的一系列产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拼装各种模型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不断创新。

4考核方法的改革

为了更好落实本专业 “一线工程师” 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势在必行。在考核方式上,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50分的平时成绩中,改变过去以点名和教师对学生的大概印象来评分的模式。即:出勤考核占10分,回答问题和作业占10分,实验占10分,课设占20分。操作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课设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熟悉和深化某一专业知识点大有益处,同时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明显。

5结语

只有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教学改革应用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教学范文6

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学科,其教材主要是由国内学者结合本科教材和现代工矿企业机电操作规程编著的,教学内容理论化,没有很好地结合我国工矿企业机电操作的实践要求,课程设置主要为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要求较少。在教学方法上,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相对比较成熟,基本上达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式的学习模式;尽管国内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增加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实验实训等教学方法,但由于制度、观念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仍然更多地运用讲授式教学,总体效果并不显著。上述分析表明国内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在网络智能化背景下,企业的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地改变,这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迫切地改革需求;同时,网络技术的运用也为教学方法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网络智能化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1.在网络智能化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亟需变革与创新,这是一个新形势下的新问题,现有的研究借鉴较少。本文通过文献阅读整理、企业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明确了网络智能化背景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新问题和新特点,以经典的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新形势下中国企业的生产实际,丰富和拓展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理论,完善了现有的教学体系。

2.网络智能化背景下新问题不断涌现,对教学内容的完备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互动的方式,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3.网络智能化这一新形势,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应是独立的,只有形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互动才能保证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接轨,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接轨。

三、网络智能化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互动的具体方案

1.分析网络智能化给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带来的新问题,并结合经典理论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第一,分析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的出现与应用,对企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探讨企业生产模式变革后带给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第二,针对网络智能化给企业生产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拓展、丰富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内容。(1)网络智能使得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批量式生产、统一规格化生产变革为按照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理念也需进行相应地变革,突出个性化、定制化的思维;(2)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我国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的智能化,使得企业更加注重低能耗与高效率的有机结合,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传授知识的综合性与全面性;(3)网络技术将持续推进企业生产模式的变革,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要更加重视人才的适应性,培养人才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2.针对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多样化、互动式的以研究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1)多层次。一年级的新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互联网、物联网将不断推动企业生产模式变革的理念,并建立一种问题导向的学习观念,夯实机电基础知识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属于提升阶段,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网络智能化背景下的工矿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年级的学生,属于成果转化阶段,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将形成的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理念运用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实现质的飞跃。(2)互动式由于教师与学生都已经具备一定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研究与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安排教师与学生通过互联网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和解答,从而延伸书本上的内容。(3)多样化①结合传统的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提炼教学内容;②通过软件、网络以及模拟实训室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③通过应用新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多种现代化分析工具;④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网上自学,以作业的方式回馈,扩充学生知识量。

3.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互动式发展。(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需要匹配与之相适应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如配合网络上机模拟、网络实训等教学手段,同时网络智能化背景下,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也为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2)通过互动式的以研究为基础教学方法,使老师和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总结、提炼等方式不断丰富、扩展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