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1
生态立旗
绿色创建实打实
党的十以来,克什克腾旗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强化源头管控,严格环境准入,划定生态红线,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以生态旗建设为契机深化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创建国家生态旗被写进旗政府工作报告,定为全旗“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克什克腾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2010年,克什克腾旗对创建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成立了国家生态旗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形成旗、乡、村三级联创工作机制,制定了《克什克腾旗建设国家生态旗实施方案》《克什克腾旗国家生态旗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国家生态旗创建考核、奖惩机制,将生态保护指标任务按各职能部门进行分解,与各苏木乡镇、旗直相关部门签订生态旗建设目标责任状,将生态旗、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纳入全旗苏木乡镇、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围,生态保护和生态创建任务完成情况成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点内容。
描山绘水
满园春色关不住
“十二五”期间,克什克腾旗建立完善了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相继完成了兴安银铅冶炼公司烟气提标改造、大唐国际煤制气动力锅炉脱硝等工程项目,实施水源地项目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等,推动镇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旗政府先后颁布5个禁牧令,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保持、草畜平衡、封育禁牧、污染防治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53.3万亩,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总建设面积74.9万亩,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687.3万亩,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 8.97万亩。在修复治理的同时,克什克腾旗更加注重对现有资源的保护,现已成为内蒙古拥有自然保护区最多的旗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占全旗总面积 25% 以上,受保护地区占48.02%。
此外,克什克腾旗以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牧区环境为目标,重点推动了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以实施改水、改厕、垃圾和污水治理、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目前,全旗 14 个苏木乡镇(开发区)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
严守底线
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2
1.以农村社会学视角看“三化同步”问题
2.超越直觉经验:农村社会学理论创新之路
3.再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4.中国社会学的学术成长与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5.半工半耕:一个农村社会学的中层概念——与兼业概念相比较
6.一本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农村社会学著作
7.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第七届农村社会学论坛”观点综述
8.我国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村社会学研究述评
9.农村社会学与农村
10.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11.提高农村社会学授课质量的对策研究
12.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3.中国农村社会学十年:课题与观点
14.发展与滞后的并存:中国农村建设60年——一种农村社会学的视角
15.杨开道先生与他的农村社会学工作
16.农村、乡村概念比较的社会学意义
17.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新篇章——读《中国农村社会学》
18.学生编演教学案例小品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农村社会学》课程为例
19.农村社会学在中国1989——1992年
20.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21.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22.关于农村社会学教学体系的探索
23.多媒体课件的实效性研究——以《农村社会学》课程为例
24.刍议乡镇研究与农村社会学范式的扩展与创新
25.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社会学》课程改革探析
26.“农村社会学”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浅析
27.《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8.论农村社会学的现实功能
29.乡村调查与郑杭生农村社会学思想研究——基于理论自觉的视角
30.日本农村社会学概述
31.新颖别致,透视"三农"——评刘豪兴主编的《农村社会学》
32.论农村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33.参与式教学在《农村社会学》课程中的实践及其效果
34.华中农业大学成立社会学系及农村社会学研究所
35.农村社会学与农民
36.农村社会学及其发展
37.农业社会学:一门新的农村社会学
38.第七届农村社会学论坛在我校举行
39.交互式教学在农村社会学课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40.印度的农村社会学
41.苏联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情况
42.四川“农村社会学”理论讨论会综述
43.关于农村社会学的几个问题
44.政治社会学理论范式下的农村教育分析
45.“中农”阶层:当前农村社会的中间阶层——“中国隐性农业革命”的社会学命题
46.农村社会学与农业发展
47.“农村社会学”理论讨论会综述
48.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学专业
49.历史与文化视域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启示
50.国外农经和农村社会学主要检索刊物简述
51.农村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
52.从农村社会学的发展看社会学中国化道路
53.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近20年来社会学相关研究的回顾
54.中国农村社会学发展的新篇章——从梁漱溟、到辛秋水
55.再论中国农村区域差异——一个农村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
56.首届农村社会学教学研讨会综述
57.农村土地货币化模式分析与效应研究——基于生态经济学、农村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的思考
58.苏联农村社会学的客体、对象和任务
59.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农村社会学教学研讨会”综述
60.农村社会学学术讨论会在武昌召开
61.三十年代初苏区农村调查与社会学的中国化
62.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读陆学艺农村社会学理论有感
63.农村社会学建设是科教兴农的重要基础工作
64.法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及防治路径
65.生态社会学视阈中的新农村建设
66.重视农村社会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67.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
68.农村社会学研究初探
69.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困境的社会学分析——以文化资本为视角
70.关于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71.农村体育发展滞后的社会学因素研究——基于江西赣南的实证分析
72.农村社会治理的本土资源初探——从乡规民约的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价值出发
73.东欧七国农村社会学家在苏联会晤
74.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制度社会学思考
75.农民收入与农村消费市场的社会学分析
76.我国农村地区彩礼的社会学分析
77.社会学视域下农村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研究
78.温州农村“会”的社会学分析
79.社会学视野下农村公路与文化变迁研究
80.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分析
81.乔启明及其农村社会学思想
82.农村合作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83.农村男性偏好现象的社会学解释
84.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困境的社会学思考
85.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农村大学生困境分析
86.转型期农村家庭冲突的社会学解读
87.农村丧偶妇女社会生活的社会学分析
88.农村职业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社会学分析
89.农村邻里吃请行为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
90.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学分析
91.对传统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变迁的社会学思考
92.农村教师脱岗的社会学分析
93.家庭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9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解读
95.新形势下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社会学思考
96.农村民间组织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97.湘西南农村婚俗的社会学分析
98.对农村基层社会矛盾的法社会学分析
99.陕北农村民间信贷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100.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101.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思考
10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探析——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
103.影响农村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104.新农村建设中家族问题的社会学透析
105.贪困、贪困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型——对我国农村贫困的社会学思考
106.农村教师补充困境的政策与社会学考察
107.农村贫困地区民办学校师资的社会学分析
108.农村居民消费心理的社会学探析
109.困境与抉择:苏北农村体育发展滞后的社会学研究
110.关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经济社会学思考
111.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路径的社会学考察
112.社会学视野下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探析
113.农村流动劳动力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114.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115.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社会学审视
116.对当前农村犯罪控制的社会学思考
117.社会学视野下的近年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浅析
118.农村教师低职业吸引力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平安和谐供销”为目标,牢固树立“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为第一要务”意识,按照市委、市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破难,在新形势下提升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始终坚持把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作为市社机关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工作任务,在制度建设和保障建设方面狠下功夫,推动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3年要完善和落实各项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化解不和谐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防止严重危害广大群众安全的重大治安问题及预防和减少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完成市委、市府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向纵深发展,巩固市供销社的平安稳定。
三、工作措施
(一)严格执行责任制,自觉担负起维护片区的社会稳定和任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把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各科室年度目标考核,齐抓共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对各科室、每个领导干部、职工签订“安全、综治、平安、普法、计生”责任书,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对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扬奖励,工作不力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综合性会议,利用多种形势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精心组织,落实工作,为市社机关创建安全和谐的良好环境。
(二)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着力解决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预防、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预防和减少“民转型”案件的发生,防止矛盾激活,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在预防和治本上下更大的功夫,确保本单位无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公民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机关干部职工道德素质,强化管理。
四、加强领导,取得实效
(一)法定代表人是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科室的负责人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安全担负起责任,严格履行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通过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解决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确保2013年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取得好成绩。
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4
1、推进教育强县建设,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2、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
3、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创建教育强县目标。
4、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现代化教育强县建设!
5、树终身教育理念,创现代化教育强县。
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遂昌建设成为浙江省教育强县而努力奋斗!
7、人人参与,大家努力,为创建教育强县添砖加瓦。
8、树教育品牌,谱写遂昌教育新篇章。
9、创建教育强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0、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加快遂昌教育发展步伐。
11、创建教育强县是遂昌人民的共同心愿!
1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县!
1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14、实施素质教育,勇立时代潮头。落实科教兴国谱写绚丽华章。
15、全力争创教育强县,全面促进教育发展。
16、创建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7、实践成功教育,提升教育理念。
18、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共建现代化教育强县!
19、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
20、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21、全面推进“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建设。
22、创教育强县,建和谐遂昌。
23、建设教育强县,给教师用武平台,给学生美好未来。
24、振奋精神,团结务实,向现代化教育强县的目标前进。
25、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6、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县!
27、动员起来,为把遂昌建设成为浙江省教育强县而努力奋斗!
28、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29、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创建教育强县!
30、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遂昌教育事业新局面。
3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全力推进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
32、创建教育强县,促进遂昌社会全面发展!
33、务实求发展,齐心共创强。
34、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共创现代化教育强县!
35、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36、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县!
37、举全县之力,创教育强县。
38、尊师重教你我他,教育强县靠大家。
39、社会发展教育先行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40、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4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42、创建省教育强县,提升遂昌综合竞争力。
43、创建教育强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4、务实敢为,励精图治,为创建教育强县而奋斗。
45、创建教育强县,造福遂昌人民。
46、热烈欢迎教育强县评估验收组领导专家莅临指导。
47、秉承汤公兴教遗风谱写遂昌教育新曲。
48、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县,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49、以教育质量为生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50、教育强县―――――托起明天遂昌的太阳。
51、重德重才,潜心造就新一代。重教重学,全面培育栋梁才。
5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53、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创建教育强县工作!
54、齐心协力共创教育强县,为全面构建文化名县作贡献!
55、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师群体。
56、遂昌的明天靠教育,教育的明天富遂昌。
57、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58、十年树木,今朝教育创强群策群力。百年树人,他日桃李满园争妍斗艳。
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5
凯里地处黔东,东临铜仁和湖南怀化,西接贵阳和都匀,区位优势明显。相较于省内周边这些城市,凯里是一座最为年轻的城市,但凯里的发展速度却引人注目。60年前,凯里被决定作为州府所在地时,城区面积仅3平方公里,人口1.3万;2015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
随着沪昆高铁、凯里黄平机场和沪昆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的形成,凯里由一个僻壤小镇发展成如今黔中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城市综合实力方面,2015年在全省31个经济强县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排第七位,今年上半年名列第二。2014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成为全省市州首府城市中首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是领跑全州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发动机”。
凯里被誉为“苗侗明珠”,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使其享有“百节之乡”“芦笙的故乡”“东方斗牛之乡”等美誉。在生态方面,随处可见山水田园风光,森林覆盖率高达56%。浓郁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凯里的“两个宝贝”。
生态为底、文化为魂。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市的管理者运筹帷幄,将其定位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并确立了建设黔东经济增长极和贵州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这是基于自身实际和对城镇化规律的深刻把握,使其在区域发展中不断赢得主动。
以创新驱动引领城市转型升级,为凯里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注入不竭动力。凯里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城市试点,以此为契机,凯里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智慧城市一卡通正式接入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大平台,成为全国35个互联互通城市中在大西南的关键点。
以产城景深度融合增强城镇吸引力,缔造宜居宜业宜游滨江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中,凯里因地制宜规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重点发展大数据、大健康、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进由山地城市向滨江城市转变,初步形成“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的山水田园城市格局。
以传承文脉留住美丽乡愁,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凯里将苗侗为主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风貌改造的同时,加强民族文化宫、非遗馆、文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同时通过举办“凯里原生态文化旅游节”、“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等文化品牌活动,让文脉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有序传承。而下司、炉山、舟溪等特色小城镇也深挖文化内涵、历史传承、民族特色等元素符号,形成了特色鲜明、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的美丽城镇。城镇发展一旦留住特有的文化“基因”,其内在的气质便自觉彰显。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发展的成果应与人民共享。凯里市新型城镇化正经历从“以城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同时也彰显出在全州实现“两个率先”、推进“三城建设”的底气和自信。
社会治理新篇章范文6
2017年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一
通过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建设富裕和谐美丽陕西,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成效,总量突破3万亿元;民主法治建设持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治污降霾实现突破性进展;管党治党更加有力有效,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追赶超越、五个扎实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陕西的具体化,追赶超越是科学定位,五个扎实是根本路径。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要始终把发展抓在手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不断筑牢追赶超越的坚实支撑;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就是要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巩固追赶超越的重要基础;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不断增强追赶超越的精神动力;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面向大多数、关注最底层,尽心竭力做好民生工作,不断彰显追赶超越的价值追求;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切实夯实管党治党责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不断强化追赶超越的根本保障。
2017年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心得体会二
全面建设西部强省,文化建设是引领。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实施文化强省工程,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增强机遇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盯着排头学先进,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展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加强党的历史和形势政策教育,精心组织党的十精神宣传活动,发挥主流媒体导向作用,用好管好新兴媒体。大力弘扬陕西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将心比心、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二是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覆盖面,强化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社会服务功能,健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长效机制。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强大遗址和重点文物保护,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二为方向和,加大文艺创作生产扶持引导力度,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气派、陕西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打造文学陕军、西部影视、秦腔戏曲等特色品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借鉴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积极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