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管理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管理相关知识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35-03
一、时代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到我们的面前,瞬息万变的信息给了学生更多更广阔的空间,但同时网络空间的自由性让学生更容易陷入表面的谜团中,网络的自由与开放让渴望展现自我的学生更加的肆无忌惮。同时,面对知识的碎片化、信息超载以及信息的惰性化,学习者心浮气躁容易养成浅薄阅读的习惯,怎样进行有效的知识信息提取和管理成为了当前亟待关注的问题,而通过集体知识共享化增强学习者的意识形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洞察力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是网络时代学习者减少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知识惰性化的“法宝”。[1]
二、知识管理
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看知识管理,是指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集体智慧,通过头脑风暴将每个人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然后再经过知识的共享推动信息价值的提升,促进学习和交流,提高交流能力、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而我们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从下面途径分析。
(一)信息来源的选择
学生的网络选择渠道可以多样化,博客、新闻、网络视频、数字图书馆等,但是选择的渠道一定要具有权威性,包括权威性专家学者、核心期刊、专业论坛等。
(二)学校创建人性化网络管理
网络的超文本结构和超链接组织管理的非线性使得信息横向与纵向交错,非正式人员对原始信息的篡改和有意模糊删改使得很多有价值的原始信息失去了本源,信息价值的缺失,冗余信息的泛滥,造成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不信任,最终导致人们对互联网的信任危机。因此,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创建人性化管理,营造学习型氛围,进行有效组织文化的建设,开展积极有效的引导,对信息重组,对信息源所含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提高信息价值,实现对学生进行二次引导。例如: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教师要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进行正确的引导,利用各种策略帮助学生进行交流共享。
(三)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知识共享
共享是将学生获得隐性信息知识显性化后,在进一步内化信息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共享和讨论,能够将碎片化信息进行汇总,同时,学生可以获得多渠道的信息进行评价,然后完成最终的筛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获得信息知识写进自己的博客中,然后定期进行个人反思、小组评价和教师审阅等来对所学知识和所获得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也可以利用概念图对信息知识进行管理,增强信息的直观性和逻辑承接性,即学会对信息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因为,个人知识管理和学以致用的实践是减少乃至消除知识碎片化和惰性化的必然选择。
三、集体知识共享化的理念与方法
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是激发集体的智慧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2]其强调的是团队知识的共享,是一种促进知识与绩效提高的手段,根本目的在于创新。同时,共享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数字化学习一种新思路,与笔者认为的集体知识共享化的应用观本质上是一致的。而概念图和博客是通过集体知识共享化促进学生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针对课堂内外的特点,在课堂上主要采用概念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共享,达到个人知识的完善和深入的理解,调动集体智慧使知识显性化。课堂之余,学生博客是一种非常有助于团队知识管理的工具。[3]通过博客,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是反映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超越了传统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学生个人将知识显性化,共享于他人。博客充分发挥了时间和空间管理上的优势。
(一)概念图
1.概念图涵义
概念图是组织知识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是一种知识与知识之间关系的网络结构图形化表征,可以通过主题概念、命题、连接、层级结构等来进行思维知识可视化分享。在运用过程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节点关系间的指示方向,连线间可以用词语标注进一步描述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利用概念图促进知识管理
概念图的提出者美国著名学者诺瓦克,认为通过概念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者对中心概念和相关事物的理解程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设计出来的活动制作一个可以全局预览的概念图,了解他们整个学习中知识结构的缺陷,从而进行及时补充和指导,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这样既达到了加深学生们对学习建立一个概念性的全局认识又能让教师把握学生的制作思路进行及时教学调整。此外,还能将学习者的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知识的共享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即先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求筛选信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使得整个学习过程由显性化知识经过思考后成为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头脑风暴利用概念图将个人知识显性化、集合化,然后达到多元化的共享,最后个体再根据共享的知识信息建构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达到知识转化的双赢和互惠原则。具体环节如图1所示:
3.案例展示
笔者根据一些研究经验进行了个别教学主题设计。例如:在引导初中学生设计“饮用水安全”的项目学习中,先在生活中找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水龙头中潜伏着多少危机?”[4]的相关新闻,水是生命之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水质污染事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且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其他学科内容都涉及到了水资源问题,因此,这样的话题既让学生们能很好参与到讨论当中,激起学生们的热情。最后在充分讨论后提出问题“我们的饮用水安全吗?”
然后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知道我们家庭现在的饮用水是否安全对初中学生们来说有一定的挑战,因为这一主题要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现阶段很大一部分初中生对水只有常识性的了解,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11岁以上的儿童或青少年能够根据可能的情景进行思维,能够在头脑中设想出没有自身经验的许多可能的想法,开始学会思考抽象的社会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们进行思维发散,尽可能罗列与饮用水安全相关的知识,然后建构初步的概念图(如图2所示)。
通过概念图的帮助将学生讨论的意见和想法进行外显共享,利于直观教学同时有助于理清操作步骤和思路,让学生不断对自身信息知识结构进行修改完善,然后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水平,这也是通过教学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一个教学理念。在这些环节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提高。
(二)博客
1.博客涵义
博客由“Blog”一词翻译而来,意指在网上发表日志或感想,分享经验思想等,但没有具体明确定义,除了涵括个人日志变体外,也是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成为集体知识管理沟通的桥梁。
2.利用博客促进知识管理
庄秀丽认为“博客是以个人感悟为主,从整个互联网络的视野,精选和记录个人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的有价值的内容以及个人的所思所想,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博客让网络世界有了知识积累和文化志向,由粗放的数字化生存到个人化精确的目录式生存。博客使这个混乱的网络世界第一次出现了思想共享。”可见,博客有助于知识共享,打破传统时空间隔的弊端,提供思想交流的自由平台。另外,通过博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和扩展学生知识面,积累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写作功底。因此,积极倡导学生运用博客进行学习思考,是使知识显性化、共享化而完善自身知识,促进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直接关注学生的博客,筛选学生一些精华博客日志进行点评,由于话题的提出者是同龄人,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引导其他同学加入阅读和讨论,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思考和评价总结,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和团队学习意识。
其次,教师也可以将课堂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延伸到博客中,围绕学习主题对有关文章进行转载交流、学习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更新信息知识,避免课本知识老化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弊病,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框架上进行知识补充,对疑惑的知识点在吸取其他学生的观点上加以重组和整理,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
最后,学生可以定期通过博文回顾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中存在的“缺失”和“问题”进行审视和修正,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博客及时记录并日常思想,便捷提取并链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学生更多的时候是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他人共享的知识和思想。学生博客日志既可以使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协作和交流,也便于学生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从而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
四、总结
通过概念图和博客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拥有自身独立思考空间,尊重学生个人观点、立场等;另一方面,可以让集体知识显性化,突破学生孤军奋战的局面,形成相互学习支持的团队意识。通过交流和分享,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团队知识共享化,让学生可以对原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二次构建。
[参考文献]
[1] 郑小军,张霞.高效网络化学习:理念、路径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42-45.
[2] 李文庭.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2):99-102.
学生管理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知识共享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知识管理是通过组织的知识共享,将集体智慧进行汇聚。以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知识管理的成败。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管理中的知识共享,以为提高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增添筹码。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知识共享内涵和基本特征
高校作为集知识、应用和创新于一体的人才高地,也是进行管理理论探索和实践的主战场。在新形势下,高校对学生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必然的选择,高校运用知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高校的知识管理是指将对政治思想教育、学习督导、行为引导等各种工作的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进行整合,将集体智慧的结晶转化为可以共享的知识的一种管理方式。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核心的目标是知识共享,这也是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热议的课题。那么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共享到底是什么呢?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它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通过综合不同角度知识共享内涵,集合本校学生管理中知识共享的实际,认为知识共享是指组织的某些个体或某些部门将自身拥有全部知识通过口头交流、电话沟通、会议讨论、网络联系等交流方式转变为本组织的共同知识并且进行分享的过程。在实践中,知识共享通常按照这一过程进行的:首先是知识的拥有者运用某种方式并通过某种途径,将自己拥有的知识向接收者传递,然后所传递的知识被接收者接受。经过多为学者对知识共享理论的研究,认为知识共享包括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传递和组织知识向个体知识传递两个过程。高校知识共享是指大学教职员工将自己的全部知识通过口头交流、电话沟通、会议讨论、网络联系等方式分享给组织其他成员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教职工间所掌握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间的转换。第二层次是个人与学校间知识的流动。三是实现大学生对所共享的知识的应用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知识共享呈现出主体二重性、成本复杂性、内容衰减性、知识增值性、效果不定性等特征。但不论如何,实现知识共享是确保高校核心竞争力螺旋上升的有力保证。
二、影响高校学生管理中知识共享因素分析
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共享主体、知识共享对象、知识共享手段以及知识共享环境中所包括的影响因素,不同层次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
1、影响知识共享主体的因素主要包括:思想障碍、心理障碍、知识私有的价值观!、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知识共享风险的存在、成本收益不对称、沟通编码能力、沟通解码能力吸收能力、保持能力等因素。
2、影响知识共享对象的主要是某些隐性知识收集、储存并传播共享给别的个体的难度较大,正是这些潜在障碍的存在使得隐性知识的共享困难,容易造成知识垄断。此外,由于隐性知识的产权界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它的共享。
3、知识共享手段受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系统的可操作性差等影响。
4、此外,某些高校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激励机制不健全,组织的有效性差以及制度管理陈旧等都会对知识共享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
总之,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较多,涉及到知识共享主体、知识共享对象、知识共享手段以及知识共享环境任何一个层面的因素都会对知识共享产生影响。在实践中,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小组间必须有充分的信,这样才能为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尽可能多地采取多种交流方式进行公开的经验交流。三是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汲取新知识,保持竞争优势。四是要实现个人与组织间知识的共享。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如何加强知识共享
一是牢固树立知识管理意识。目前,高校对学生进行知识管理的观念还比较淡薄,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管理中知识管理观念,结合实践中学生管理的特点,合理运用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并通过不断总结学生管理经验,不断完善知识管理措施,从而科学开展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二是理性分析对待高校学生管理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高校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通过深刻剖析,认清影响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知识共享的因素,理性分析对待,科学认识知识共享,并将共享成果巩固下来,不断优化,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知识共享。
学生管理相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学术导师领导力;创造力;研究生;曲线相关
一、前言
《同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了贯彻《纲要》精神,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其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是两大重点。毋庸置疑,构建、保护和发展研究生创造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标,学术导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责任人和操作者,研究生教育改革要落到实处,深入研究学术导师如何影响研究生创造力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学术导师领导力是最直接影响研究生创造力的组织因素。创造力是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相互作用于探索性任务(heuristics)而产生的新颖、原创、有用、正确的结果(outcomes),如知识、思想、产品、流程、工具、办法、答案等。创造力通常是创造者在自由探索和独立思考过程中进发的火花,是创造者专心致志和不懈努力的回报,是创造者在知识或技术上做出的勇敢突破,是创造者对兴趣和困惑狂热追寻中梦想的实现。学术导师领导力是学术导师通过授权、关怀、发展和激励行为,构建、保护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过程。学术导师的授权行为赋予学生学术研究的自由和自治权,提供创造力所需的自由和独立;关怀行为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生活需要和事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保障创造力所需的专注力;发展行为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认知技能和引导情感倾向,奠定创造力构建和发展的基础;激励行为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好奇心和热情,提升创造力的内部动机。所以,从逻辑上推断,学术导师领导力有利于创造力的生产和发展,与创造力呈正相关。迄今为止,不少研究工作为这一假设提供了一定的证据。然而,有些学者却认为,创造力影响因素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并非正相关和负相关这么简单,可能不是线性关系,而是曲线关系。遗憾的是,在现有的文献中,创造力影响因素和创造力曲线关系的检测工作寥寥可数,领导力和创造力曲线关系研究非常罕见,学术导师领导力与研究生创造力曲线关系检测更是无人涉足。然而,可能存在的曲线关系,如果按照线性关系开展实践的话,领导效果极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开展揭示学术导师领导力和研究生创造力关系状态的研究工作具有如下重要意义:弥补相关理论缺失,为学术导师领导实践和高校创新教育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下文首先基于自我决定论、认知评价理论、创造力构建要素理论、动机理论等理论前提和相关研究工作,提出关于学术导师领导力和研究生创造力关系状态的研究问题;然后对677个调查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等级回归分析,探究学术导师领导力和研究生创造力之间真正的关系状态。
二、理论基础和研究问题
自我决定论认为人具有自主需要,自主需要的满足可以促进人们迎接挑战、超越自我。生产创造力是人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典型行为。学术导师的授权行为具体表现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和设计课题;鼓励学生自我管理研究课题;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允许学生尝试自己的想法;实验室的重要事宜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共同决策科研工作有关事务等。这些行为赋予学生学术研究的自由和自治权,满足学生的自主需要,进而驱动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对创造力勇敢挑战和不懈追求,在这种情况下,创造力易于进发。创造力的研究者还指出,自由是发散性思维以及灵活多元的观察视角的前提,自治是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保障,自由和自治有利于创造力的生产和发展。所以,授权行为对创造力具有正向效应,Zhang和Bartol,Zhang和Zhou,Cekmecelioglu和Gtinsel的研究工作为这一假设提供了证据支撑。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境因素具有支持和控制两个功能。当情境因素的支持功能显著时,个体感知到首创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开展首创行为没有外部压力,个体内部动机得以保护和提升,创造力呈现高水平状态。学术导师的关怀行为具体表现为:当学生情绪波动时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帮助学生稳定情绪状态;当学生个人或家庭出现困难时伸出援手;为学生个人和职业发展提供实质性支持和帮助等。这些行为不仅让学生感知到情境因素的支持功能,从事创新任务的内部动机水平升高,而且保障学生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使其能持久专注于创新工作。所以,支持行为对创造力具有正向效应,Amabile等人,Oldham和Cummings以及Kim,Hon和Leera的研究工作从一定程度上为这一假设提供了支撑证据。
创造力构建要素模型理论指出,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创造力的基础,创新相关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是创造力的钥匙,而教育和训练是获得它们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术导师的发展行为具体表现为:传授学生专业领域内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普遍观点以及发展现状;教授学生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思维模式;与学生一起探讨、思辨;对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顾问服务;支持和鼓励学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大胆设想和冒险尝试,并为他们承担风险等。这些行为一直是学术导师的角色任务,奠定了科学创造力发展的基础,使得创造力生产成为可能。所以,发展行为对创造力具有正效应,Chen等人,McMahon和Ford,Hemlin和Olsson,以及Zacher和Johnson的研究工作从各自的角度为这一理论假设提供了支撑证据。
动机理论之需求理论认为,为社会做出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是人们的高层次需求;动机理论之期望理论认为,对成就和奖励的期望是人们努力工作的原因;动机理论之强化理论认为,人们继续努力的行为是该行为得到鼓励和支持的后果;动机理论之社会认知理论指出,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内部动机水平。学术导师的激励行为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强化学生发现新事物的乐趣;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奇心;认可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理想。这些行为让学生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做出贡献感到自豪,为自己的学术身份感到骄傲,让学生感知到对于成就和奖励的期望是现实可行的,让他们对科学研究工作充满热情并持之以恒。所以,激励行为对创造力具有正效应,Tierney等人,Wang和Zhu以及Gong等人的研究工作为这一理论假设提供了证据支撑。
根据上述对学术领导力的四种行为与创造力关系的论证,可以假设学术导师领导力对创造力具有正效应。然而,以往的研究虽然指出学术领导力对创造力具有正效应,但均没有指出在什么情况下正效应才能发生。此外,以往研究中也少见对研究变量进行曲线拟合,直接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状态。不少学者认为,领导力与创造力之间不一定就是简单的直线相关,曲线关系极有可能存在。Kozbelt,Beghetto和Runco就高度强调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应该适度,过多或过少可能都会阻抑创造力,正如自由有利于创造力的生产和发展,但是过度的自由可能会让创造者失去方向、难以聚焦。同样的情况可能发生在竞争、挑战、专注、经验、发散性思维、专业知识等影响因素上。这种理论观点提示领导力和创造力之间可能存在曲线关系。Lee,Yun和Srivastava就发现领导的苛责行为和创造力之间是倒U型关系――适度的苛责行为帮助下属全身心投入工作、优化利用认知资源、调节情绪,进而提升创造力;而过多或过少的苛责行为降低下属的工作投入度和认知干预度,从而降低创造力。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提示学术导师领导力与研究生创造力水平之间不一定是线性关系,而极有可能是曲线关系。然而,目前还未有研究工作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揭示学术导师领导力如何影响研究生创造力水平,我们提出并回答如下研究问题:
学术导师领导力与研究生创造力之间是直线关系还是曲线关系?如果是曲线关系,是何种曲线关系?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调查过程
回答研究问题的数据来源于重庆市高校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流程如下:第一层为重庆市设置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且具有硕士和博士招生资格的大学;第二层为隶属于选取大学,并以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实验中心或研究所;第三层为选取机构中从事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并在现任导师指导下学习六个月及以上的全日制研究生。依据上述流程,重庆市两所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部和两所“211”综合性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约1250名研究生符合调查条件。调查时间为2014年1月10日至2014年4月10日。在此期间,四个选取调查机构的研究生管理人员有偿协助研究者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815份,回收697份,有效问卷677份,有效回复率为83.06%。参与者平均年龄为26.54岁(S.D.=3-21),跟随导师平均时间为22.67个月(S.D.=13.02)。其中,男生占49%,女生占51%;博士生占28%,硕士生占72%。
(二)研究工具
1.学术导师领导力量表
学术导师领导力的测量采用自制的学术导师领导力量表(ASLS:Academic Supervisor LeadershipScale)。ASLS包括四个维度25个项目(a=0.941),即授权维度6个项目(a=0.949),关怀维度7个项目(a=0.949),发展维度7个项目(a=0.949),激励维度5个项目(a=0.949)。ASLS为李克特5点评分量表(1=完全不典型,2=有点典型,3=中等程度,4=典型,5=非常典型)。调查参与者对量表项目评分的均数测量研究生对其学术导师领导力的感知程度。ASLS项目示例:他给我足够的自由做重要决策;他指导我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了解学科进展;解决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他鼓励尝试不同的方法。
ASLS开发流程如下:(1)依据学术导师领导力概念,从五个成熟的领导行为量表中筛选出30个项目。(2)对30个项目进行翻译一回译,以保证概念的一致性和表达的准确性。(3)邀请五个专家和两个研究生小组对筛选项目进行修订、调整和补充,形成包含27个项目的学术领导力初始量表。(4)对初始量表进行试测。181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学术导师领导力的结构由授权、关怀、发展、激励四个维度25个项目构成,其中授权维度6个项目,关怀维度7个项目,发展维度7个项目,激励维度5个项目。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形成学术导师领导力量表(ASLS)。(5)对ASLS进行测试。677份有效问卷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分析以及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L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创造力量表
创造力的测量采用改编量表CM(CreativityMeasurement)。CM以Tierney,Farmer和Graen开发的创造力量表及Zhang和Bartrol开发的创造力量表为基础修订和改编而成,包含6个项目(a=0.933)。为保障概念的一致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研究者对量表进行了翻译一回译,并邀请五个专家和两个研究生小组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CM为李克特5点评分(1=几乎没有,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调查参与者对量表项目评分的均数测量研究生自我评定的创造力水平。CM项目包括:提出原创且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建议从新的视角解读研究问题;发明或巧妙运用研究技术、研究工具或实验设备;提出突破研究困境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流程、新手段;在研究工作中,发现回答研究问题的新证据;归纳研究发现,提出可以推广的新理论。
3.控制变量
Zhang和Bartol以及Gupta和Singh的研究工作指出,调查参与者的年龄、性别、学习阶段和跟随导师时间与个体创造力相关,在本研究中作为统计控制变量。年龄为连续性变量,以年为单位录入;性别为二分类变量,0=女,1=男;参与者的学习阶段为二分类变量,0=硕士生,1=博士生;跟随导师时间为连续性变量,以月为单位录入。
(三)分析策略及分析过程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如下统计分析:(1)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变量的均数和标准差;(2)斯皮尔曼相关分析(Spearman's rho)检测数据是否适合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3)曲线拟合(Curve estimation)对学术导师领导力和研究生创造力的关系进行直线、对数、倒数、指数、二次项估计,比较复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校正的决定系数R2,发现最佳模型,估计学术导师领导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状态;(4)等级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学术导师领导力与研究生创造力的关系,验证曲线拟合结果;(5)采用Igorpro(WAVEMETRICS)软件为学术导师领导力与研究生创造力的回归方程作图。
四、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分析
表1显示了研究变量的均数、标准差、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各变量的偏度系数介于-0.91至1.94之间,峰度系数介于-2.01至5.00之间,均在合理范围之内,数据基本呈正态分布。
(二)相关分析
表2显示了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其中学术导师领导力(r=0.49,p
(三)曲线拟合
表3显示了学术导师领导力的曲线拟合模型比较结果。其中,模型4的复相关系数R=0.50,决定系数R2=0.25,校正的决定系数R2=0.25,均大于模型1、2、3、5的相关系数,而且模型4的F值统计显著。因此,模型4为最优模型,学术导师领导力与研究生创造力之间是二次方程关系。
(四)等级回归分析
学术导师领导和创造力的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二次方程关系。表4显示了研究生学术导师领导力行为对于研究生创造力的等级回归分析结果。模型3通过学术导师领导力行为平方值的回归方程验证曲线拟合结果,学术导师领导力行为平方值对创造力的效应为正相关(B=0.86,p
图1清楚地显示了学术导师领导力行为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状态:当研究生对于学术导师领导力行为的感知度低于中等程度(李克特5点评分低于2.5)时,其自我评价的创造力水平随着领导力感知度的升高(1至2.5)而出现小幅降低(3.1至2.8);而当感知度高于中等程度后(李克特5点评分高于2.5),自我评价的创造力水平随着领导力行为感知度的升高(2.5至5)而出现大幅上升(2.8至4-3)。可见,学术导师只有让研究生强烈感知到授权、关怀、发展和激励的领导行为,才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五、讨论
(一)理论启示
本研究旨在揭示学术导师领导力和研究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状态。调查数据曲线拟合和等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术导师领导力与研究生创造力曲线相关,呈/EU型曲线关系。本研究对相关理论的发展有如下贡献:首先,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导力研究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但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大学校长、学院院长和系主任等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担任比较高级别的正式管理职位的人群。例如:Hesburgh的研究甄别了大学校长不同于商业领导和军队领导的领导特征;Spendlove的研究探究了英国10个大学研究机构前任所长的领导能力构建;Bryman的研究界定了大学系主任有效领导行为。学术导师作为培养创造者和生产创造力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的贡献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创新绩效,这一点却一直被研究者所忽略。本研究关注学术导师领导力,拓展教育领导力研究范畴,有助于教育领导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次,依据Kozbelt,Beghetto和Runco提出的创造力影响因素应该适度的观点,可以假设创造力影响因素和创造力之间具有曲线关系,但是现有文献中相关研究却是匮乏的。本研究揭示了创造力影响因素和创造力之间复杂的关系状态,响应了创造力研究者的号召,填补了创造力理论的缺失。而且,学术导师领导力和研究生创造力之间正U型曲线关系的发现,更新了领导力一创造力的相关理论,为领导力一创造力之间复杂的关系状况提供了新的解释。
(二)实践启示
本研究发现:研究生对于学术导师领导力的感知度低于2.5时,其创造力的自我评价随着感知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感知度超过2.5之后,随着感知度增加,其创造力增加。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对于学术导师领导力感知度为3.5时,创造力自我评价为3.1,与感知度为1时在同一水平。也就是说,如果学术导师领导力的运用让研究生的感知度达不到典型程度的话,还不如采用放任自流的领导行为。因此,学术导师在督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虽然应该运用构建、保护和发展研究生创造力的学术导师领导力,即如前所述的授权、关怀、发展、激励行为,但是在运用时需要谨慎,要让研究生强烈感知。只有感知度超过中等偏上强度(3.5),学术导师领导力才能真正发挥提升研究生创造力的作用。
如表l所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对于学术导师领导力感知度的均数为3.87,高于3.5,创造力均数为3.32,情况不算糟糕。但是,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出研究生创造力水平并不容乐观。袁本涛和延建林[41]2006-2009年间进行的三次较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研究生缺乏高水平创新性成果。朱红、李文利和左祖晶对“首都高校发展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也显示:研究生读研期间生产的学术成果的比例较低,在SSCI/AHCI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比例低于2%,在SCI国际期刊上发文的比例为8%,在中文期刊上发文的比例为16%。
如前所述,学术导师领导力能够提升研究生的创造力水平,但关键点在于研究生的感知程度。为了提升研究生对学术导师领导力的感知度,我们建议学术导师采取如下行动:(1)为了提升学生对授权行为的感知度,学术导师在与研究生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首次会议上,明确告知学生选择课题、设计课题和管理课题的权限自由;在课题进展汇报或课题例会等会议上,除了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外,还需明确告知学生他们的观点、看法、意见和建议在相关事宜的决策中做出的贡献,并提出表扬。(2)为了提升学生对发展行为的感知度,学术导师需要努力成为学科领域的专家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3)为了提升学生对于关怀行为的感知度,学术导师需要进行情商训练以提升同理心;还需要甄别学生的真正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帮助,关怀行为可以不用面面俱到。(4)为了提升学生对于激励行为的感知度,学术导师应该给自己的学生塑造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正直、勇敢、自信、热情、坚忍不拔的科研工作者的形象。
为了保证学术导师领导力的有效实施,我们建议高等院校采取如下管理举措:(1)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组织环境,减少对学术导师的行政干预,为学术导师提供必要的权力和学术资源,保障和推动学术导师领导行为的运用;(2)学术导师的遴选和评价,既要考察学术导师的专业能力水平,还要考察学术导师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与职业精神;(3)在各个高校现行的研究生导师手册和管理文件中,补充学术导师领导力的相关内容,学术导师在任职教育中需要学习和熟悉这部分内容;(4)在开展强化学术导师责任和提升指导能力的教育培训中,将行为反思、情商训练、道德修养等纳入培训内容,指导学术导师有效运用学术导师领导力,更好地完成培养创造者和生产创造力的双重任务。
学生管理相关知识范文4
1.思政教育过于重视理论致使管理工作问题凸显
通过对现代高效的教学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得知,目前的高校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课本教学,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导致很多高校仅仅进行填鸭式教学,但是并没有相应的思想教育。很多思政教育都在课本中进行,脱离了现实,使得很多现实的思政问题成为纸上谈兵。很多学生在进行思政学习后,对于思政本身的要求和变化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导致学生自身的思政教育效果很差,不能够达到思政政治教育的真正目标。由于很多高校?τ谒颊?教育中学生的主要地位没有全面的认识,导致不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政教育分析,为学生的思政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导致问题频发。
2.教师工作开展不深入,自身的素质不达标
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来说,目前进行思政教育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素质偏低的缺点。而且从很多教师对职业道德操守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无法做到言传身教,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认知程度较低。很多教师甚至讲课和教授相应课程的时候,都受到学生的排斥。目前的高校对学生的成绩具有绝对的重视,导致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认知较差,教师自身的素质偏低,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无法和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对接。
3.教育工作与实践脱轨,进而致使管理工作止步不前
在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时候,需要将教育工作和实践经验进行相应的结合,以此实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灵活运用。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从我国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情况来看,目前无法实现对学生的良好经验指导,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创新和融合实践所导致的,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一般比较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相应的理论课程无法做到结合实际,导致工作方式比较传动,无法满足学生的时代要求。
2 思政教育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促使学生全面且健康的发展
高校是学生迈入社会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对其未来的人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今又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类型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观念。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就需要有正确的政治理论作为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具备抵制社会不良信息的能力。
2.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发展
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积极面对生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美好的生活。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磨练自身的意志,树立坚定的目标,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实现自主发展。
3.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创新观念、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1.基于思想教育的内容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体系
学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于一个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有了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才能使各项管理工作在具体运行中规范化、科学化。而任何制度的完善都需要科学的理论起支撑,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用于学生管理制度中,将有利于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管理制度在政治方向中的正确性。
2.强化思政教育导向功能的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各项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引导,正确的思想观念对实践活动的进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思想观念则会将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在学校教育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就要用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端正思想,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观念,从而有利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
3.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个性的生命个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经历。当今时代各类信息事件充斥着人们的视听,对于还没有迈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强化校风,建设学风
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能够体现一所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的情况又直接受该学校的精神文化面貌的影响。强化学风、校风建设,创建一个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5.管理人员要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并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学生管理工作的落实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工作,其中,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效果。学生管理工作是同学生打交道的工作,学生既具有共性,同时又具有个性。因此,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时,就需要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素养,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处理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相关知识范文5
一、项目式管理的内涵
“PMI-PMBOK”中关于项目管理的定义:将知识、技能、工具、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期满足或者超越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的本质就像其字面上所体现的一样,就是“项目(过程)”和“管理(过程)”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市场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以目标导向的价值观指导管理活动渐渐被人们所推崇,项目管理方法符合这种要求,因此在传统的项目行业之后,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广泛应用项目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基于项目的管理(Management By Project,MBP)”的理念成为了企业管理发展的主流方向。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企业以及企业运营的知识,南信院引入了联合公司的新型创业教育体系。
其主导思想就是把任务当作项目以实行项目管理,即“按项目进行管理”。基于项目的管理就是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对联合公司中各种各样的任务实行项目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方式,其核心是以“项目团队”作为相对独立的组织单元,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配置和协调人力、原材料、设备、资金及时间等资源,通过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基于项目的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基于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当前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建设存在必要的缺失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且具备较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形成经营管理和综合性的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但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明确的专业和学科的现实,造成一些高等院校仍停留在“理念”层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体系、教学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建设,甚至存在着“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比不上本科的学生”、“高职没有那么多可供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环境和机会”、“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意义不大”等错误认识。
(二)教育思想受传统束缚的较大
目前,高校团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创业教育的团工作者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大多数人缺乏对其广义内涵的了解,以至于把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理解为鼓励学生创办企业,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与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化培养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教育,也不是一种理论教育,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实践教育。
(三)重创业计划大赛、轻创业指导教育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重视实践项目申报和答辩,缺乏对实践项目的指导、服务、管理与跟踪机制。多年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举办了多届创业计划大赛,也评了很多奖,还提供了很多的实践场所,但是对入驻的项目指导和实践的太少。学院设置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但仍有为响应号召而被迫开课的现象,并没有将这门课程看作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部分,缺乏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和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
(四)缺乏与社会企业、公司的有效联合
目前,由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涉及企业管理、经营类方面的课程,需要大学生就业、企业管理、税务、媒体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任务,以讲座、兼职授课等形式讲授创新创业知识和指导学生实践。另外,学校建立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应与社会企业、公司、俱乐部等单位合作,这些具有实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模式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锻炼场所。
三、基于联合公司模式创业教育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
未来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应该是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面向未来,营销管理面向成果,项目管理面向过程。在企业发展中,如果说战略管理是核心、营销管理是命脉,那么项目管理则是企业发展的主体。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项目为主的发展模式。
学生管理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方法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高校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在新阶段,社会已经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学生事务管理作为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理念和观念,使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服务理念增强,提升专业素质,促使教育和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够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发挥思政教育功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就管理理念而言,学生事务管理意识薄弱是各大高校广泛存在的现象。首先,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认知中,注重行政和政治性,忽视管理性。其次,在事务管理工作内容中,行政性事务种类多样,没有将专业的事务从其中分离出来。再次,配置的管理人员,在聘请、培育、评估和奖励机制上没有突出管理的专业化,影响事务管理工作向专业化发展。第四,大部分学校只空喊“以学生为本”的口号,没有落实如何改进工作模式和方法。
另外,就组织部门来看,管理真空和权责不明的事情经常发生。当前,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建构呈现低效性。其一,学生事务管理的职能不是集中在同一个部门,而是分散在多个部门且层级分类多,职能部门通常是将管理工作内容分布到各个系别,造成责任不明、互相推诿、管理效率较低、服务质量较低、服务面较狭窄等问题。由于学生事务管理中出现这些问题,也导致思政教育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根本无法落实到学生当中。其二,职能管理部门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处理学生具体事务中去,过多的重视管理,忽略在事务管理中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且针对事务管理中的思政教育研究十分有限,从而不能使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到学生事务管理中去。
二、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树立学生本位观,提升服务意识,强化人文关怀
就学生事务管理而言,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解并明确学生为本观的深刻含义,创建恰当、科学的管理方法体系来当作开展管理工作的导向,并且使服务意识增强,在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将一个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营造出来。学生事务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主张教育中占首要位置的是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根本,对学生个体特性以及个体间的差别进行充分的考量,使学生主体性在管理中更加突出,切实使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
将“以生为本”的观念贯彻落实在学生事务管理中,主要是重视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行学生事务管理、评估管理活动、拟定规章制度均是从尊重学生利益入手,把学生利益作为价值标准。以生为本则是要对学生合理需要给予尊重和满足,尊重学生的人格,考虑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共性。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政策、计划、制度的制定,使学生管理工作达到人性化目标,将学生主体地位呈现出来。总体来说,学生事务管理应当以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为依据,对学生合理价值需要给出充分肯定和重视,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发展独立健全的人格。
不管是管理还是教育,一旦脱离了学生,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那么就会丧失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开展思政教育也只是空谈。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管理人员应当对学生的权益给予高度重视,即相关人员展开事务管理工作时,要让学生拥有参加权、知晓权、投诉权,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工作中来,群策群力提出合理、恰当的意见,实现学生事务管理水平提升的目标。此外,要建立健全事务管理中的各种制度和举措,加大力度为学生创造优质的人文关怀环境,改变以往的工作理念,使学生事务管理真正将管理和教育达到有机统一。
比如高校的宿舍中被盗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某所高校就有一个女生宿舍发生一起盗窃案,此案涉及笔记本电脑五台和苹果手机两部。发生此案之后公安机关也介入调查,不过失窃的学生还有一年就要毕业,因此情绪十分焦虑,担心在短时间内不能破案,就,并且向学校提起赔偿要求。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积极处理该事件,并尽最大程度的安抚这些女生的情绪。学校保卫处也主动与公安部门沟通,积极掌握破案情况,这样才稳定了学生的情绪。这足以说明,各大高校应当创建处理和赔偿的相关制度,完善硬件设施,明确管理责任,使学生的权利得到维护和尊重,使职能部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展开思政教育铺平道路。
2、提升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水平,使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想要使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主要应从客观环境和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两方面入手。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应当做到:一是要创建长久、系统的专业培育体制,在上岗前、从业中都应当给予不同的培训,使他们拥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制定职业准入标准。二是使教育管理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切实掌握专业、科学的工作技术和能力,具备协调、引导学生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生活自理等能力。三是使管理、教育的研究力度得到提升,善于从理论方面探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思路,并且在实践和探究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使事务管理活动的品质得到提升。四是要树立从业人员的责任和服务理念。从业人员不但要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还要创造能够保证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环境。这包含健全的培训体制,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薪资、职称、身份以及发展途径等等权益,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交流和进修的机会。比如湖北交大为了能够强化指导员间的沟通和交流,特意在2014年推出指导员“下午茶”活动,使不同学院的指导员能够坐在一起交流有关学生事务管理相关经验,为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事务管理中提供了保障。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遵循着各自的规律。要使思政教育融入到事务管理中,就要求在其中包含教育学、思政教育以及有关学科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扮演着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和教育者三重角色,只有从业人员的相关管理水平较高,才能够将行之有效、人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提供给学生。因此,要打造一支专业从事思政教育的班主任、辅导员团队。同时为了确保该团队工作的高效性,学校应当在工作、政治和生活上给予人性化关怀,并且在薪资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鼓励。班主任和指导员是学校事务管理中直接面向学生的主体,因此促使他们的专业水平提高,夯实思政教育基础,了解和掌握在管理工作中如何运用思政教育的方法,在管理活动中将管理学生事务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来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真正落实在事务管理活动中,使学生的偏差思想和理念得到扭转,使其行为得到规范。同时处理他们实际生活中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已经成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肩负的使命。需要相关工作者加大重视力度、积极付诸行动、努力完成目标任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学校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的考量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感受,建立健全相关的培训机制,真正将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教育落实到工作当中,才能够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真正使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承浩.基于学生事务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 徐士元,梅苏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之关系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5)105-108.
[3] 刘红梅.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7)30-31.
[4] 承浩.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4(1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