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营管理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营管理常识

经营管理常识范文1

1.1活禽市场的密度设计不合理

一些活禽市场的面积过小,在一些活禽购买的高峰期,人员密度过大,市场的通风条件不好。不仅如此,由于市场的面积过小,活禽市场在经营的时候为了扩大盈利规模,对活禽的饲养密度也过大。活禽是一些病毒的传播源,根据有关规定,活禽市场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利于通风,避免造成感染。最重要的是活禽的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家禽的体质下降,造成交叉感染,人们购买的活禽也处于亚健康状态。

1.2活禽市场检疫存在问题

市场应该注重检疫问题,这是因为一旦发生活禽卫生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一些市场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直接从一些农家进行活禽的购买和宰杀后出售,这些活禽完全没有经过市场的检疫,这种做法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活禽市场的综合经营管理,更是存在极大的公共卫生隐患。一些活禽经营者长时间不清理活禽集装笼,造成活禽栖息环境差,这不符合活禽市场的检疫制度,也很容易出现卫生问题。

1.3活禽经营不符合市场管理

活禽的血水和内脏以及排泄物都是病毒的寄生源,如果不及时对这些污物进行适当的清理,将会吸引很多蚊虫,不美观更不卫生。可是人们在活禽市场购买活禽时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就地宰杀,一些活禽经营者长时间不清理这些垃圾,经过蚊虫的吸食和叮咬,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并且,某些活禽经营者对活禽的喂养也是极其不规范的,喂养一些价格低廉难以消化的食物,容易造成活禽的死亡,经营者会将这些死亡的活禽销售给不知情的顾客,这完全不符合活禽市场的经营管理规范。

2加强活禽市场经营管理的措施

活禽市场的经营管理首先就要遵守我国《动物防疫法》的法律要求,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我们一定要做好活禽市场经营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抵抗突发性公共卫生对人们的伤害,也能实际性的维护商贩和消费者的利益。

2.1对活禽市场进行科学规划

当地有关部门要对活禽市场进行一个调查,总结高峰时间段中活禽市场的人数密集度,并且对贩卖活禽的商家进行一个统计。这样的做法是为活禽市场的科学规划进行市场调研,对于人口密度过于拥挤,活禽商家过于繁多的小型市场,相关组织要重新科学规划活禽市场。在规划活禽市场时既要考虑到市场的承载量,更要考虑到活禽市场的通风和卫生条件。在新型的活禽市场中,要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建设好排污系统,有利于及时清理活禽污染物,确保活禽市场经营管理中的卫生安全。

2.2做好活禽市场检疫准入工作

一是活禽市场的管理者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对于进入市场的活禽商贩,管理者一定要仔细检查活禽是否已经进行检疫,对于合格检疫的商家可以放行进入市场进行贩卖。如果发现不明活禽并且没有进行检疫,那么管理者一定要监督商家对活禽进行检疫,否则不准许进入市场进行流通;二是采取市场办公,在市场中专门开设举报的地点,当消费者发现不合格的活禽时可以向市场的管理者进行举报;三是市场管理者可以对信誉好的活禽商家进行表扬,以榜样的作用加强其他商户对活禽检疫的积极性。

2.3制定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是活禽市场加强经营管理的有力措施。一是市场管理者和每个活禽商家进行管理协议的商谈和签署,这个协议既要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要考虑到活禽销售者的实际承受能力,管理协议一定要具有实际操作意义;二是活禽宰杀地点的商贩要身穿统一的防护服装,做好安全和卫生的防护工作;三是活禽商贩要定期清理活禽集中笼,每隔一段时间对活禽宰杀污物进行清理和消毒,并且还要做好活禽的饲养工作。

3结语

经营管理常识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理;市场开拓;调整策略

如果企业只是单纯的注重市场开发,那么这个企业仅仅是个销售型的企业,它达不到营销型企业的标准。销售型的企业:这种企业不会考虑到企业的长久发展,只是为了获得短期的利润,而只是把产品通过手段销售出去,这样简单的销售模式,其实就是产品观念与推销观念。

1 销售型企业的弊端

(1)企业只是追逐短期的利润,从而就放弃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2)销售人员为了得到销售提成就轻易的出单,从来不会考虑经销商和商销售货物的质量,只是想保证自己有提成可赚,这就导致了销售人员只是为了获得提成而卖产品。

(3)销售人员没有保护品牌建设的意识。

(4)由于企业只是单纯的注重销售,销售人员开拓的市场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监督和指导,这就导致了部分市场在几个月就走向死亡。

(5)没有市场的维护,反馈信息就会无法汇报给总部,这样企业的部分决策就会失效。

(6)销售人员没有意识保证商品的品质和质量,有人买就卖,不看商品的质量,也不管商品在市场上引发的反应。

2 市场经营管理

2.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在做管理提升的工作时,首先做的就是及时检查“以往的工作,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再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将原有的管理体制加以修订和完善,总结出与企业本身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可以在实行的管理制度中设立奖罚机制。要想建立符合企业本身特点的经营体制,就必须将企业信誉作为重点,将社会公共关系作为经营要素,从而建立企业的管理系统。制度、规章、程序要与经营工作都有一个融洽的平台,从根源保证经营工作应有的规范性和持续性,让企业在有秩序的情况下发展。

2.2 着重培养素质

人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企业的原动力。培养出做事能力强、人员素质高的营销队伍,是一个企业的基础与保证。队伍的能力是整个企业在市场中最有利的竞争力,是企业要长期发展的重要工作。企业应该从经济、技术这样的专业人才中选择培养经营管理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人才,处理公共关系,以更好的实现方针、提高营销能力、发挥企业的经营能力。

2.3 建立责任人制度

(1)责任人不仅要知识面广还要视野广阔,能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游刃有余,掌握全面与系统的分析能力。

(2)责任人要懂法律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可以准确的了解公司规章制度,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对问题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3)责任人要勇于开拓市场,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是责任人必须具备的,要能果断的作出决策。

虽然很多企业建立了责任人制度,但是,这些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实施。企业掌控不了动态市场,造成营销与编制脱节,不但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还让企业的营销市场价值降低。

3 市场开拓

3.1 拓展市场

经营市场的最终目的就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如果企业的项目可以顺利的实施,这会为企业带来丰硕的成果。所以,项目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点,它的成功与失败关乎到整个企业的商信,还会让以后企业在进行经营时处于被动的状态,甚至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加重对项目的管理,不仅能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为以后的经营工作打下基础,将企业的信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一个营销企业来说,项目文件很好的履行是企业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的正常履约是企业诚信的根本之处。很多企业都在履行“今天信誉,明天市场”的原则,如果从经营这个观点来分析的话,企业要保证能做到:

(1)企业要统一贯穿“内抓现场、外抓市场、用市场促进现场,用现场保护市场”的发展思路。

(2)企业的配备一定要能满足项目及时的履行合约,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能顺利的进行。

(3)企业要认真履行合同上的承诺。

(4)企业要项目和社会公共关系两手抓,只有抓好了项目经营,才能赢得商场的信誉,从而达到扩大市场的目的。

3.2 经营方针

企业的经营方针,会体现出企业的经营智慧。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做一个详细的评估分析,将策划与运作分配明确,主要分清主次、把握时机,明确对策。放弃市场前景小和不能提升企业利润的项目,还要放弃风险大和利润薄的项目,实现企业量和质的统一,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3.3 扩大市场

企业要更好的发展,扩大区域经营是最好的选择。

(1)区域经营具有长期性

可以很好的对项目信息持续长期追踪,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展,保证经营可以有效、连续的发展。

(2)区域经营具有持续性

可以很好的对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进行了解,把握好市场脉搏,在最快的时间作出判断,掌握市场。

(3)区域经营具有持久性

可以让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这对企业获得市场认同是最有利的条件。

3.4 合作经营

不同的企业将要适应不同的市场,这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不可能说企业做的大,它的管理就是完善的,企业想要生存就必须找对市场。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资源,做好对不同地域、领域的市场分析,尽量避开竞争严重的项目。选择前景大的领域,做好企业的切入点,掌握好不利因素,把握好经营方向,实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优势。

市场竞争越激烈,合同的单价也就越低,企业的利润也就会逐渐减少,技术、经济、管理、信誉相继都会受到影响。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联合,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公担和利益共享的目的,达到共赢的丰收。

3.5 打造品牌

品牌经营就是文化经营,这是高层次经营。品牌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具有价值的体现,更是企业文化的反映。像知名企业家说的那样:三流企业做事,二流企业做市,一流企业做势。一个企业成功,就会反映出企业在市场中人们对品牌的认同。如果企业抱着:走路子、钻空子这种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经营,

那么企业必将会被市场淘汰。企业应诚信履约保持良好信誉,从而取得商信,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这样的经营方式,会使企业向更高层次的经营文化迈进。

4 总结

目前,企业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将每一个系统都完善,但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这每个程序又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企业经过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完善,企业品牌也会在激烈的市场中更具有影响力。

销售额逐渐的提升,企业的规模也就会不断加大,如果企业只是单纯的用销售来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那么企业必定会面临很多市场的问题。除此之外,如果企业没有将市场管理、指导和约束做到反馈,那么市场就会像一盘散沙似的,企业的市场管理就会不受控制,最终导致企业成长速度缓慢。如果想要打造一个世界的知名品牌,企业就要保持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在了解企业发展的同时,早点对问题做好规范和准备。

参考文献:

经营管理常识范文3

开拓国际石油市场,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国际石油钻井市场作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了石油企业尤其是石油钻井系统的高度重视。海外钻井工程存在着大量复杂和不确定因素,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如何将钻井过程中的各类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钻井获得最大收益,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由于钻井工艺和钻井场所的特殊性,在海外钻井作业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困难。

二、钻井企业目前在海外遇到的管理困境

1.对国际市场的考查力度不够

面对日益激烈的石油市场竞争,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开发石油资源的热潮,大量的中国公司也涌向了石油开发市场,尤其在钻井行业,有许多的中国企业。在对项目所在国家的基本情况尚没有做全方面的了解和考察,对境外施工的复杂性、不确定的因素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不十分了解当地钻井现状的情况下单凭个人的简单了解和对市场的懵懂认识就盲目进行项目运作,自然也无从谈及规避风险,这样就在国外项目的运行初期就埋下了隐患,很可能在运行中与甲方要求差距过大、到处碰壁,最终惨败而归。

2.国内技术与国际技术存在脱轨现象

很多的中国企业在跨出国门之前,并没有对其技术方面做全面的了解和自身技术的对比工作。在国外,很多地方会有自己的一套设备要求规范,技术操作要领,施工设备保养,工程质量检验等等方面的具体而不同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比如机井钻头的大小、长度,设备保养时间都会有所不同,甲方也非常重视钻机的可持续运作能力,有没有足够的材料、配件能够保证生产的连续运行。因此会导致钻井企业在技术上很难满足甲方的要求,可能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这些因素其实在管理上加强是可以避免的。

3.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钻井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越来越快,出国钻井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然而国外市场的扩张,却遭遇了人才匮乏的尴尬。市场范围的扩大势必就需要更加宽泛的人才资源,技术尖端的不断突破,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的补充。在国外有很多的例子,例如科威特:甲方从合同中就明确提出对不同岗位,不同学历的人员工资标准进行了最低限定,而且我方必须提供专业相关人员的学历公证、认证书、无犯罪记录证明等。不仅如此,甲方验收时还要求提交人员的各种资质证明、各种培训证书等资料,且只承认国际认可机构颁发的证书或认证(如:国际防硫化氢证、国际井控证、国际电焊工证、国际消防证等),有关的资质也往往需要国际认可的机构签发。因此,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能够真正把握海外市场,企业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的战斗水平。

4.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签定的合同就是准绳和根本依据,它是按照要求运作项目的游戏规则。但现实企业中,我们还有许多人对合同的严肃性没有深刻的理解,抱有侥幸心理,总是认为可以协商、可以“处理”。诚然有些是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的,但我们由于没有满足合同要求、达不到合同规定的条件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教训也是惨痛的。非洲某国的钻井项目,就是由于我方没有按照标书、合同要求配备甲方所需要的设备类型,导致甲方放弃接受钻机,最终丧失了该国的钻井市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钻井企业摆脱海外市场困局的措施

1.加强对国际海外市场的考察,搞好前期摸底工作

在国际市场的复杂情况中,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全世界的优势钻井行业的激烈竞争,所以我们必须在国际钻井项目运作初期详细全面的了解项目所在国家人民的生存状态、钻井行业的整体水平、设备要求、管理方法和日费标准;了解我方钻井项目在所在国家暂时或可能长期占有的份额及行情;全面搜集该国所有国际钻井承包商的相关信息及份额,通过对比,深刻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情况,掌握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这样我们在项目进行时就可以有意识的偏向、选择我们的优势项目或者工作目标,发挥我们的优势,强化运作、站稳市场、保有我们的长期份额,同时才能进一步的制定出统一、长期的战略和经营规划,实现海外市场的规模经营和持续、稳定发展。除了一定要对自身的钻井设备、人员状况、成本费用等有个最根本的认识外,更要做好国际市场的战略研究,加强对具体项目的基础研究,了解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海关手续、税收、财务政策、当地的可操作实力、钻井设备、工具服务商的种类、水平等,真正让我们做到以“局外人”的眼光来运作“当局者”的项目,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实现技术指标国际化,装备后勤保障化

面对技术在国内外的差异性,要快速作出应激反应,对于先进的技术我们要快速引进消化吸收,对于不同的技术指标我们要对此深刻理解,在改进的同时既符合甲方的要求又符合我方的利益。同时,建立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以保证钻机的连续运转,建立项目所在国或地区的后勤保障和支持基地,通过海外基地寻找接续工作量、负责人员的接待和中转,同时处理各种甲乙方及第三方关系,让工作一线的井队全力以赴做好生产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海外市场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我们的企业应该努力造就一支精通国际钻井业务、了解国外钻井习惯的人才队伍,同时陆续培养储备国际钻井、财会、贸易和其他业务的复合型、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各个层次的人才梯队,要认真筹划,对有资质、有潜力、有水平的人员提前进行培训、培养,而不能再沿袭过去低层次的管理:重复培训、重复培养、人才流失。只有这样当国际市场有人才需求时,我们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统一调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降低项目的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4.提高重视合同管理的意识

合同是我们各项合作的框架标准,研究和执行合同是一项业务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今后我方顺利执行项目、保证我方权益、校核甲乙方争议的重要手段。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合同文本,吃透合同内容,全面了解合同规定的甲乙方权利和义务,才能正确分解合同条款、层层细化落实。

四、结束语

总之,钻井企业做好海外市场必须立足自身情况,内外结合,做好自身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团队等方面的充分准备之后,必须要认清国际形势,对于项目必须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参考文献

经营管理常识范文4

市场营销理念是指企业经营行为,策划市场营销的基本思想出发点,也就是企业的宣传哲学。它是一种方法,一种理念,或者是企业的思维方式,它是以市场或者说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的一种指导思想。实现市场营销理念的核心在于准确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和定位,并比竞争对手更准确、更有效的表达自我优势和对市场需求的最大化满足的信息。

二、市场营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无论你是买方还是卖房,只要参与经营活动,都属于营销行为。营销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市场需要是营销的起点,满足市场需求则是它的目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引导消费者,创造出新的需求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达到消费行为的产生,这种引导消费的理念是市场营销的高级模式。所以市场营销是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以经营手段为途径,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和服务从而实现利益的过程。市场营销活动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发展息息相关,一个时代的信息化水平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市场营销发展水平。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增多,市场营销行为也会快速发展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市场经营的各个环节,市场营销学适用于所有具有商业目的的企业,只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合理的分析预判,把握消费者心态,市场的蛋糕一定会掌控在自己手中,企业的发展也会有长远的保证。

三、新型营销四种模式

1.服务营销:它是企业在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增加消费者满足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经营活动。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营销要素,真正走进人们的眼球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这个时期学科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企业产业的拓展和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使服务比重在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比率大幅度增加。另外,随着社会进步,物质极大丰富,市场有原先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收入、消费需求、和消费理念的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也想多元化发展。

2.网络营销: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与软件策略,满足企业与客户之间交换概念、产品、服务的过程。通过在线行为,宣传、创造、传递消费者信息,并对消费者进行管理,以达到经营目的的新型营销活动。

3.概念营销:指企业将市场需求趋势转化为产品项目开发的同时,利用说服与促销,提供近期的消费走向及其相应的产品信息,引起消费者关注与认同,并唤起消费者对新产品期待的一种营销观念或策略。

4.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整合就是把各个独立地营销综合成一个整体,以产生协同效应。这些独立的营销工作包括广告、直接营销、销售的促进、人员推销、包装、事件、赞助和客户的服务等。战略性地审视整合营销体系、行业、产品及客户,从而制定出有关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整合营销策略。包括旅游策划营销、事件营销等相关的门类。新型市场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之间比较,新型市场营销是消费观念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把市场看成生产过程起点,企业的职责着重进行市场调查,了解顾客的实际需要,从而生产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传统市场是生产观念导向,以生产为中心,把市场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企业的职责就是直接将产品推入市场。新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性使得原来只注重眼前效益的传统营销模式受到冲击,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新型营销管理模式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及发展演变,已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根据其特性和规律,制定市场操作规范,完善运营机制,重点围绕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激发营销队伍的创造性来开展科学营销,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经营观念。由此看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应该把如何创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结合现代企业运行状况,新型营销管理模式的融入与运用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按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要求,让客户得到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通过改善服务,大力开拓了市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主要着重从产品研发方面、营销管理方面、生产制造系统等方面进行调整,抓好营销策划,提升企业的营销策划能力。抓好市场营销策划,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营销政策、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研究企业的产品市场定位、价格定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策划和实施。

1.1围绕市场步伐,满足顾客要求,把有效的技术资源配置转移到能给企业增加利润的环节,适当的时候要研发出一些具有优势又能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使企业在国际市场占有领先水平,同时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的产品。

1.2不同阶段要对内部管理进行完善与调整,打好管理的基础。将营销系统专业管理上的水平,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来稳步推进。要有意识的完善营销激励机制,还要培育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为营销骨干提供施展与发展的平台,打造出一个强大的营销团体。

1.3以满足顾客要求,让顾客满意为目标,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提升企业快速应变市场的能力;严格内部管理,简化、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用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不断增强企业赢利能力。

2.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加强服务管理。加强营销服务监督和协调。按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要求,让客户得到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通过改善服务,大力开拓了市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经营管理常识范文5

摘 要 高校体育场馆是为满足学校师生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日常的体育活动建设的体育场馆,随着高校的日益社会化,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逐渐多样化,在高校体育场馆作用不断增加的同时,其经营管理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拟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分析各种经营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旨在探究高校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其不足之处结合各种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势提出相应的运营与管理策略。研究得出以下对策:(1)整编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进行理论创新;(2)增强经营管理培训,提高体育场馆工作人员自身素养;(3)改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有效性;(4)确定合适的收费标准,制定可行的开放计划;(5)须以长远的观点来经营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场馆 经营管理 模式

一、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基本模式

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或组织经营管理的方法论。是在企业或组织内,为使生产、营生、劳动力、财务等各种业务,能够按照经营目的顺利地执行、有效地调整而进行的系列管理、运营活动的方法。目前总体来说,我国公共场馆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即行政管理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的区别主要是行政型管理模式的经费来源是由国家统一下拨,而经营型管理的经费来源是多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的业务活动由上级下达,经营管理模式是完成任务后可多种经营;行政管理模式的分配方式是固定工资和福利,而经营型管理模式的分配方式是工资加奖金等。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主要采用行政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以满足学校师生教学、训练、竞赛的需要为前提,并不是单纯以经营为主体。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在行政管理模式下又主要分为体育部门管理模式、物业化管理模式、单位协作管理模式等多种方式。体育部门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体育部门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最大程度的满足部门教师的体育教学、运动队的专业训练以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缺点,体育部门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训练任务之余,还要兼顾体育场馆和人员的管理,工作难度系数较大。

物业化管理机制,高校成立专门的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实行专职人员负责制。这种管理机制同样首先把满足学校教学训练放在首位,然后适当的对外有偿开放。这种管理机制的优点是专业化、规范化;缺点是管理部门为了平衡体育场馆的运行成本,会进一步强调创收,与体育部门之间由于体育场馆的使用造成协调不顺的问题。

单位协作管理模式,也称混合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体育部门与物业共同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的一种模式。除了上述三种场馆管理模式之外,有些高校也用集体承包或者是个人承包的方式等,学校与承包方就体育教学与经营创收之间的问题进行协商沟通,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与社会中的体育场馆相比较,资源较丰富,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人均占有率都较高。但是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关于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较差,缺少专业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总体学历不高,对体育场馆管理缺少理论支撑,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场馆管理。第二,体育器材设施的耗损,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范围增加,会导致体育器材设施受损程度增加,运动器材的使用不当是很经常的问题,经常是修好后时间不长又被损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维护费用的增加。第三,经营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较差,虽然在体育场馆中都会有管理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的自主性较差、可操作性、规范性有待提高。第四,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校外的活动群体的复杂性,校外的社会人员自身人文素养、道德情感等等参差不齐,这样就会对校园文化和安全存在不好的影响。

三、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优化对策

(一)整编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进行理论创新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应与体育场馆的作用相一致。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学校师生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也应积极对外开放,满足社会成员需求,这应该是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公共体育设施的一种基本功能。另外,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需要更为先进的理念,我们应该解放思想,不断进行理念创新。

(二)增强经营管理培训,提高体育场馆工作人员自身素养

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应该立足于科学规范的管理,这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对场馆管理人员的管理,管理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好坏。基于此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应该寻求一批能够兼容体育与管理的全方面的人才,采用专业的管理模式,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转。

(三)改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高校体育场馆中的管理制度应该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依托于体育法规制度,使得学校的体育场馆管理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结合学校的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多角度的考虑,多层次的分析,形成综合的管理制度,以便更好的对体育场馆进行经营管理。

(四)确定合适的收费标准,制定可行的开放计划

因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与社会中的商业经营存在很大的差别。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时应该考虑自身场地的基本情况、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面向社会群体成员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收费的标准应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制定可行的开放计划。

(五)须以长远的观点来经营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体育场馆满足于学校正常的教学、训练、比赛的前提下,努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收益,做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同时还应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服务。

四、小结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丰富,但是现在大多数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充分的利用高校体育场馆,现行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亟待解决。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在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来经营管理体育场馆时,不能够主观的、机械的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而应该从体育体制、本地区的特点、学校的特点和场馆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从实情出发,找到符合规律、又尊重体育规律的管理模式,以求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张宏.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4:413-415+460.

[2] 邱贵红.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 刘学谦,冯云辉.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J].体育学刊.2010,07:109-112.

[4] 傅振磊.绍兴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及其价值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01:137-141+145.

[5] 王永伟.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9:96-97.

[6] 殷亮.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

经营管理常识范文6

随着市场的波动,利率的价格波动也加大了,而且逐渐开始实现市场利率化,也就是说,银行业由原来的国家垄断变成市场主导了,这引起了各大商业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所以,各大商业银行应该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谓利率就是资金的“使用价格”,而利率的价格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合理的利率可以让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适应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相反,不合理的利率则有碍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市场利率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意义,市场利率化下商业银行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在市场利率化下商业银行应该如何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这三个方面,旨在对市场利率化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创新带来一点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市场利率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开始出现商业银行,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为了让加大群众的参与性,以及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国家加多了对于商业银行建设。商业银行不同于普通银行的一点是它更注重于盈利,而不是为了给民生提供便利,它具有更多的金融业务和各种融资等等,它的业务更加综合全面。市场利率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它会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且,市场利率化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好时机,它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更加自主地调控利率,从而谋求更大地发展,这个发展也是需要建立在以市场为主导上的。本文探讨了在当前经济形式变化的情况下,它给各大商业银行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并提出了商业银行该如何来进行创新管理,从而更好地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

1、市场利率化的含义

市场利率化的意思是说利率的价格变化不再由国家决定了,而是由市场来调控和决定。它不同于传统的利率,市场利率化使得主要调控机制由原来的国家调控变成了现在的市场和经济发展状况来调控。因此,很多商业银行开始主导市场的利率价格和变化,它首先由国家银行决定最基础的利率,之后商业银行再根据自己的融资情况和发展方向来对利率进行调控,使得它跟自身的发展目标一致。这就让金融机构更少地受控于国家的调控机制,而是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方式和发展理念来进行金融融资活动,从而创造出国家和金融机构共同调控利率的新的发展体系。

2、市场利率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意义

市场利率化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它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还可以激发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创新等等,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下面就其中的两点意义进行简要的说明。

2.1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很多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就是个人借贷款或者企业借贷款以及其他的一些金融方面的业务,市场利率化后,经济市场比之前开放活跃了很多,所以,去银行办理金融业务的消费者也多了一些,需求量有所增加了,因此也会加大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市场的利率化是由市场不断变化而形成的,所以必须要建立市场监督管理机制。

2.2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

市场的利率化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市场利率化给各大银行带来的压力。因此,银行为了增加收益,就必须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其次,加强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才能让商业银行得到发展和完善。目前,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非常传统,而且单一,无法适应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必须创新发展模式。

3、市场利率化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3.1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积极影响。

(1)增加银行总收益。商业银行主要发展金融业务以及证券业务,还有一些借贷款业务,市场利率化可以激励更多的股民对股票证券的投资,这会加大商业银行对于市场利率的调控空间和力度,从而刺激消费者的投资,获取更大的利益,这样可以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市场利率化主要是以市场作为利率调节的主体,结合市场的变化,从而建立起有效地金融体制,使得商业银行建立起符合自己发展的金融体制和管理机制,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不仅有更大的活跃空间,还能对市场进行更严控的监管,推动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利益。(2)加强银行业务多样化。市场利率化的应用和发展,从积极的角度上讲,它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得金融行业的竞争变得异常凶猛,商业银行要想在这样的激烈的市场背景下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在同行中的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获得稳步的发展。市场利率化的出现与实施,对于市场传统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完全不同于之前的调控机制,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发展方向,发展多样化的业务,摒弃从前单一的管理经营模式,跟上时代的进步,适应新时代新型金融行业的发展。

3.2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消极影响。

(1)加大银行利率风险。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同样的,市场利率化对商业银行既能带来发展和好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正如人们常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利率化全面实现,给银行带来了发展的空间,但是同时也要面临很大的风险,比如说它会加大银行的利率风险。因此,由于市场变动引起的利率波动也会随之而起,变化必定会带来风险,波动越大,风险指数也便越高,所以说,市场的利率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利率风险。因此,当市场发生较大的波动时,商业银行应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小风险的损害程度,做好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渡过经济危机。

(2)影响传统存贷款业务。存贷款业务对于各大银行来说,是最基本的业务之一。很多银行依靠借贷款来盈利,它是一种非常稳定而传统的银行业务,没有什么风险,基本上都是处于盈利状态的。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出现,因为银行若没有很好地应对这一状况,银行将会面临很大的损失和危机,在市场上便无法立足。

4、商业银行面对市场利率化的创新对策

4.1利率风险管理的创新。

(1)组建科学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机构。市场的全面利率化,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进程中受到市场的很多变化因素的影响,这会使得银行的业务发生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和影响,因此,银行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构,它可以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面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保证银行在市场的不断波动中,勇敢面对风险,稳定地走下去。

(2)加强银行风险识别能力。相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在风险来临之前,准确地预测和识别风险这是很有必要的,无论什么行业,前瞻性很重要,所谓“未雨绸缪”就是这样。在风险还没有发生之前,银行对它进行合理地预测和识别,然后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应对它,尽量减小风险带来的危害,确保银行稳固发展。所以,商业银守要想在市场利率化下得到逐步发展,就必须加强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有效规避风险。

4.2运作模式的创新。

(1)市场营销战略改变。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盈利,所以在市场利率化下,商业银行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对于市场的营销战略必须适应现在这个市场的发展和要求。首先要在适应市场的基础上做到让客户满意,从而赢得一批稳定的客源,这对于银行的长期发展有利。

(2)建设网络银行。在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同样,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设网上银行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比如一些转账业务或者支付业务等就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来完成,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最后,要提高客服的服务水平和耐心,对待消费者要有耐心,要给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氛围,给客户一次良好的体验,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办理该银行的业务。

4.3人才战略的创新。

在服务行业,一直都要秉承顾客至上的原则,因此,在商业银行也是这样,首先要加强他们的服务水平,加强他们服务客户的能力,要对他们进行定时的培训,要懂得微笑服务的宗旨。其次,还要加强他们办理业务的能力,在顾问咨询业务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立刻就能很熟练且流利地给顾客讲解这个业务,给顾客带来一种很专业很正规的感觉,这样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顾客。最后,国内的各大银行也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办法,引进优秀的人才,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并创新服务模式,使商业银行更能适应市场利率化,提高在同行中的竟争能力。

综上所述,在市场利率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竞争的同时也会有很多机遇,所以,商业银行应当创新其管理模式,及时判断市场的波动方向,识别风险,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从而取得更加稳定长期地发展。

作者:蔡东苍 单位: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锦江支行

【参考文献】

[1]苟甜玲.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

[2]赵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