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评价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评价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评价体系

社会治理评价体系范文1

一、重庆市家庭服务业品牌化评价指标体系构架方法与依据

通过前期对于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当中,家庭服务业品牌化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建设相关问题的假设,运用品牌之父戴维?阿克的品牌理论模型,将本次研究内容分为下述四部分,即: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感知质量、品牌联想。分析四个层次之间内部因子之间关系,使之条理化、科学化,从而避免由于人的主观性导致权重预测与实际情况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克服了决策者的个人偏好,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

二、重庆市家庭服务业品牌化指标体系构架步骤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W(k),其基本步骤: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弄清问题的范围和目标、问题包含的因素、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2.构造判断矩阵。对每一层次中的一系列成对因素进行判断比较,根据一定的比率标度将判断定量化,形成比较判断矩阵。3.系数一致性检验。为了测试评判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引入一致性比率CR=CI/RI作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当CR

三、重庆市家庭服务业品牌化指标体系权重值确定

利用Excel计算权重值,确定品牌忠诚度、品牌知名度、感知质量、品牌联想中各因子的重要性,并进行矩阵演算,最终确定各指标权重值。

基于现有的各项评估指标,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的系数与一级指标的权重值相乘可计算出二级指标最终权重值。最终家庭服务业品牌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如下图:

四、总结与启示

社会治理评价体系范文2

关键词:公司治理;治理评价;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61-02

1 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实践意义

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实践意义主要在于:(1)对于外部投资者决策的指导。公司治理评价使投资者可以了解各个公司的治理状况,比较不同公司的治理水平,通过评价指标的对比以把握对公司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2)对于公司自身的影响。现有公司管理层和公司股东会考虑到公司治理评价结果会受到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关注,从而对公司从外部获取股权和债权融资直至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使公司自身可以通过对公司治理评价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及主要问题,为公司改进治理提供方向,利于公司建立实施公司治理战略,努力去改善治理状况,提高治理水平。(3)对于证券监管机构和交易机构的作用。客观的治理评价可以使证券机构和交易机构对于各个公司的治理成效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行动对公司进行监管和指导。

2 国际主要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

2.1 标准普尔治理评价系统(Corporate Governance Score, CGS)

标准普尔于1998年初开始研究确定上市公司治理标准的方法,并于2000年开始用这个方法进行治理评分服务。标准普尔将治理评价分为国家评分与公司评分两部分。

国家评分结果实行三级评价:强支持(strong support)、温和支持(moderate support)、弱支持(weak support),表示一国外部环境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衡量的是该国法律规则、法律实施和监管对公司治理要求和约束程度。公司评分结果则采用公司治理分值(Corporate Governance Scores, CGS)来表示,值域在0和10之间。总的CGS分值是由四个维度综合得出:(1)所有权结构及其影响;(2)金融相关者关系;(3)财务透明与信息披露;(4)董事会的结构与运作。此处的金融相关者包括了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1]国家评分与公司评分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但不能互相决定,所以两项评分可以分开在国家之间进行比较。

2.2 戴米诺公司治理评级(Corporate Governance Rating, CGR)

戴米诺公司从1999年开始将其建立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对欧洲的上市公司进行治理评价。该体系是从股东权利与义务、接管防御范围、公司治理披露以及董事会结构与功能三个维度衡量公司治理的状况。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对一股一票一息原则、选举权限制、选举问题、股东提议和选举程序等方面的标准;接管防御策略的范围,调查被董事会任意用来保护公司被敌意接管和剥夺股东权利的反接管计划;关于公司治理的披露,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非财务方面的定性定量的评估,分析公司的透明度;董事会结构及作用,调查所有与董事会治理有关的问题。

2.3 里昂证券评价系统(CLSA)

里昂证券(亚洲)在2001年对25个新兴市场国家的495家公司进行公司治理评价,主要内容以纪律(management discipline)、透明度(transparency)、独立性(fairness)和社会责任的认知(social responsibility)等七项原则,判断公司治理的优劣。评价指标包括57个,比如公司透明度、对小股东的保护、核心业务是否突出、债务是否得到控制、对股东的现金回报等。里昂评价系统从公司透明度、管理层约束、董事会的独立性与问责性、小股东保护、核心业务、债务控制、股东现金回报以及公司的社会责任等八个方面评价公司治理的状况,评价结果给予0-100的评分,评分越高说明公司治理质量越高,它注重公司透明度、董事会的独立性以及对小股东的保护,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

3 国际主要治理评价体系的比较

一个科学的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对各个国家的治理状况进行评级(Mallin,2000)。在上述的治理评价体系中,只有戴米诺、标准普尔和CLSA是面向多个国家而制定的。在有些评价中使用的标准都很相似,戴米诺评价服务包括一个由法律分析和特定国家范围内的公司治理实务组成的国家分析报告;标准普尔提供了关于法律、监管、信息披露和市场基础4个方面有效程度的评估;CLSA主要利用与管制和制度环境有关的宏观公司治理决定因素来对各个市场进行评级。各评价体系的具体评价内容见表1。

比较各个治理评价体系具体使用标准有以下4个特点:(1)各评价体系均是由一系列详细指标组成,且均包括三个因素:股东权利、董事会结构及信息披露水平对单个国家进行评价的体系则存在较大的差异。(2)在所有的评价体系中,评分方法基本是相同的。总体而言,较低的得分意味着较差的治理水平,较高的得分意味着较高的治理状况;绝大多数评价体系都使用权重评价方法,根据治理各要素重要程度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4)获取所需评价信息的方法是一致的,均来自公开可获得的信息,其他信息是通过与公司关键员工的访谈而获得的。[5]

4 小结

综上所述,从各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实施看,主要是由商业机构来操作,其优点是,市场竞争和信誉机制会促进评级质量的提高和客观。标准普尔、戴米诺、里昂等都是由商业机构来操作的,对于这些公司来说,上市公司治理评价实际上是一项盈利性业务。而由非盈利机构来操作的优点是,在某些国家在竞争和信誉机制未臻良好的环境下由非盈利性机构操作可以提高可信度和客观性,及避免商业机构为盈利损害评级公正性的行为。

参考文献

[1]Standard and Poors'Company. Standard & Poors'Corporate Governance Scores: Criteria, Methodology and Definitions. 2004, Revised.

[2]李亚静.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6(3):180-182.

社会治理评价体系范文3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06-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高校开设这一理论课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而教学质量的好坏需要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制定并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技术手段对思政课的过程及其结果做出某种意义上的价值判断,它是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由于思政课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就成为摆在众多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点

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不同,高校思政课在知识传授、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自身内在的特殊性,因此其教学评价也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意识形态的鲜明性。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目的是使大学生掌握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个理论去解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意识形态居于首要地位,而评价标准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与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

(二)评价目标的复合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教育教学的目标有三个方面: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由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目标);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等目标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知觉、行动、体能、交际等目标层次)。按照这种划分方式,高校其他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技能。但是,思政课教学不仅涉及到认知与动作技能领域,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情感领域。这种高度的复合性目标,要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对教师教学的考察不仅要考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还要考察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传递的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考察不仅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思政课思维、行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三)评价过程的复杂性。高校思政课教学从本质上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塑造大学生灵魂工作的直接成果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产品,这种内在的、无形的精神产品要通过大学生外在的日常言行表现出来,由于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其效果未必能立竿见影,这是其一。其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要受学生、教师、同行、专家及管理者共同评价,更要到社会实践中接受社会大众和社会生活的评价和检验,这样的评价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评价过程更为复杂。

二、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评价主体不完整。从现有的评价来看,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他们在教学评价中起决定性作用,因而教师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一方面,由于学生是教学的主要接受者和参与者,学生在评价主体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学生受自身知识水平、身心发展成熟度等方面的影响,对教学的评价水平尚有争议。另一方面,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是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者,他们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评价指标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致使评价指标失去其学科性特点,直接后果就是评价信度不高,结果让人难以接受。

(二)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价指标不科学是影响思政课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既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又具有自身的科学性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评价体系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侧重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而是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但是,目前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采用的是与其他专业课程相同的教学评价指标,这样的评价指标虽然便于操作,但不能体现思政课自身的特点。评价指标一经采用就固定下来,很少进行更新、补充或完善,思政课的内容在不断地变化、更新,教师的教学也在适应这一变化而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但是对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却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评价指标能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评价方式简单化。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采用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两种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听课的方式。调查问卷主要适用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每学期期末前两周组织学生到网上针对各项指标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辅之以教学督导、领导听课评价。由于学生网上评价占总教学效果评价权重大,因此,不少教师为了在评价中得高分,就想方设法迎合学生的口味,导致那些在课堂上东拉西扯、讲笑话、思想偏激的教师得分最高,成了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这显然有失偏颇。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的方法进行。其中,平时成绩流于形式,而期末考试大多采用开卷考试,教师各出各的试题,导致学生不上课,上课不认真也能轻松过关。这种只注重知识记忆的考核方法,既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因为“信念”这种东西单单靠背诵、记忆是难以进头脑的。

(四)评价结果处理不当。思政课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是整个教学评价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其结果处理得当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思政课教学评价不仅仅是通过评价使管理者掌握评价结果后改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机制来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使教师了解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评价中,教师只知道自己这门课的评价得分及在同行中的排名,至于哪些方面不符合各评价指标并不清楚。专家、管理者也并没有把听课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思政课教学评价很少与教师的薪酬、职称挂钩,教师的教学薪酬仅仅与教学课时量成正比,与教学效果无关。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考核教师的科研,教学只需要达到基本课时量即可。致使教学评价结果流于形式,既得不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注意,也无法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以前怎样教学,以后还会一如既往地这样教学,导致思政课教学评价实质上是走过场罢了。

三、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已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笔者致力于寻找解决上述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使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化、合理化。

(一)建立完整的评价主体。现有的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管理者、专家和领导,忽视了对教学评价具有决定作用的思政课教师及同行。教师本人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和负责人,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不断在实践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因此思政课教师这一评价主体不容忽视。同行教师之间学科背景大致相同,教师之间互评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相互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因此他们在教学评价中也有发言权。思政课教学评价由于自身的复杂性,教学效果的显现具有长期性,教学效果还要接受社会大众和实际生活的考验,因此社会大众、学生毕业后所在的用人单位等也应该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包括学生、教师及同行、管理者、专家及领导、社会大众及用人单位在内的完整的、全面的、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主体。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组织教师及同行参与评价指标的构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及同行因为对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最了解,是学生的学习最为贴近的观察者,也最有可能成为自己教学的有效评定者和改革者,所以在解决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因此,高校应创造教师积极参与构建教学评价指标的有效环境。教师及同行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能根据思政课自身的课程特点,设计符合思政课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并且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评价指标。第二,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现有的评价指标中更多的是定性评价指标,比如学习能力强与弱、学习兴趣高与低、学习动机好与差等,这些指标虽然能够形象地描述人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特征,但是这些语句存在模糊性,难以操作,无法用精确的数字表达,因此不能清晰地将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别明显地显现出来。定量指标可以弥补定性指标的这一缺陷,把这些模糊性的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以便从数量上精确地描述评价结果。因此,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加强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恰当比例,让他们有机结合,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三)健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第一,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思政课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系统,,其教育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心理产生认同,能够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而现有的学生评价、管理部门评价和领导专家评价这些传统的、常规的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已满足不了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在这些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注重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教师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它面向全体教师,重视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帮助教师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第二,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社会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的教学也要随社会的变化而迅速变化,而教学评价体系却有一定的惯性,为了赶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需要将校内评价与校外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依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追踪评价,达到间接评价其教学的目的。因此,实施校外社会评价,就需要学校与社会大众、社会各机构、用人单位积极合作,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定期对学生进行追踪评价,及时总结评价结果,以加强对思政课教学的改革。

(四)建立对评价结果科学的处理方式。思政课教学评价不管是学生评价、专家领导听课,还是管理者评价、同行互评,其评价结果都应该在本部门内予以公开,以增强透明度,接受全面监督。对教师的评价,应该让教师知道每一项评价指标的分值和等级以及教学优劣势,作为教师改进工作的依据。教学评价结果要分等级,以等级为依据,在教学薪酬、年度考核及职称评定方面予以倾斜。

参考文献:

[1]李晶,李海峰.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浅议[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62.

[2]舒永久.对构建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1):53.

[3]周伟.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的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116.

社会治理评价体系范文4

关键词: 多元文化背景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效性 评价体系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多元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日益明显。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方面,多元文化呈现出的较多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理性判断力和创新精神,能启发和提高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从而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容易造成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弱化,容易使高职学生出现信仰危机、道德失范和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带来冲击和挑战,影响高职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多元文化的背景,使研究构建适应多元文化背景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凸显。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内容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是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和高校师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多元文化背景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特性,考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伴随着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的复兴和全球化的不断演进,社会日益多元,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的趋势也进一步增强。较之一元文化不同的是,多元文化呈现出较多开放性和包容性,讲求思想的兼容并蓄、和充分交流。而一元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是受到禁锢的,在我国这种一元文化与皇权相对应;在西方,这种一元文化与神权相对应。皇权下禁锢的主要是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等人文思想,对民众实际需要考虑少,更关注政策的推行,士人“言必称孔孟”;神权下禁锢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科学思想,宣扬信仰高于一切。奥古斯丁直言不讳:“我信仰而后才理解。”那些推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信条、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人则受到思想禁锢。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多元与文化多样不同,文化多样是同一性质的文化体系中,可以有多种多样不同的表现形态,如儒家学说中的古文学派、今文学派、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等等,而文化多元是建立在不同哲学观、历史观、价值观、美学观等基础上的不同文化形态。

当前,中华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及其他类型的民族国家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总态势下,各擅其长,各有其位。与此同时,尽管民主、法制、人权、平等等经过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检验并已成为人类基本精神的普世价值得到更多认同,尽管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依然凭借其发达的技术和成熟的大众文化制作经验横扫全球,凸显其文化强势,不断挑战着的主流地位,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内容的教学带来冲击,容易使高职学生出现信仰危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应考察高职学生认同和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并内化为自己道德行为准则的情况。

还要看到的是,高职生受到来自社会上鄙薄高职教育的观念和就业现实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加上自身素质相对较低,自我定位存在的偏移,自卑感、失落感和焦虑感时刻缠绕着他们,在多元文化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容易出现道德失范和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增强学生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能力,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思想侵蚀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实效,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新要求。评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就应考察教师按照教学对象的思想、行为和发展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的状况。

另外,高职教育具有的职业性、应用性和面向地方性的特点,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与普通高校一样强化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教学内容外,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要在高职教育“必需,够用”原则的基础上,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这三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在追求理论深度上下工夫;特别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让学生走出“象牙塔”,主动贴近社会,涉足不同行业,深入企事业单位,通过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应社会需要,服务地方发展。因而,评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还应考察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在推动高职学生各项活动开展和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情况。

在对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进行评价时,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对教学对象接受教学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从横向的角度对教学对象和未接受教学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但主要还是应从教学主客体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效性的评价内容来进行。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目标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和言论自由,各种思想观念、文化相互激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愈显重要。在教育领域,我们耳熟能详的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学生为本”,高职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以他们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发展就应该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目标。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他们的责任。从事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高职院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有好的发展。把高职学生培养成具备职业技能、职场应变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则是历史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不仅如此,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目标还应强调对教师影响高职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进行审视、分析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建立起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能够进行自我激励并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和得到帮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使学生都有成就感、责任心,都有上进的欲望、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学到扎实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培养创造精神,不断发展自己。

三、建立适应多元文化背景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的主体地位提高,需求也各有不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在保证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同时,应明确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和保持教学对象个性的多样化,改变依靠教师的业绩和能力来评价教师和采用考试、考核、测验来评价学生的传统方式,以全面的评价原则、合理的评价方法、创新的评价机制共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适合多元文化背景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应严格遵循评价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动态性与静态性等相结合的评价原则。既要使评价体系构建、评价方案制订、评价活动开展符合高职教育特性和高职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具备科学性,又要使评价指标可测评、方法可操作,体现可操作性;既要对教师有步骤开展教学状况、高职学生认同和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政治观点并内化为自己道德行为准则情况、高职学生各项活动开展和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情况的整体认识,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又要对教师的业绩和学生的成绩进行数值量化评价;既要有对教学实效性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静态描述,又要有对教学实效性过去、现在情况的了解,并研究分析未来趋势,在纵向的比较中全面、客观地做出评价。

其次,建立适合多元文化背景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还应采用立足过程评价,坚持全面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提倡多次评价的评价方法。评价时既要有某个时期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期中、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又要有平时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理想道德和遵纪守法情况,以及平时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方面的形成性评价;既要有教师业绩和学生成绩的评价,又要有教师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和学生自身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评价。除此之外,应淡化评比与排队,可以通过纵向比较,从师生发展、变化、进步的角度进行评价,还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应该看到的是,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高校教师,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而皮格马利翁效应和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了教学中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进步、成绩的提高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要让学生都树立一个信念:“我能行!”另外,当学生对测试成绩不满意申请重考时,教师可推迟判断,多次评价,把重考分数记入成绩表,使每一位学生都领略成功的喜悦。

最后,建立适合多元文化背景要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应构建把师生的自我评价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及学术中介评价机构等社会力量的评价有机统一起来的开放、综合的整体评价机制。在评价时,应鼓励师生自主提交评价材料,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师生对自身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形成清晰的认识,提高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切实发挥评价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和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听取汇报、访谈、观摩、考察、阅读原始档案等方法全面客观了解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状况,指导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并推动考试制度改革,杜绝考试出偏题、怪题,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负担,重视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别不同评价对象、明确各类评价目标、有着严格的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及具备动态专家库的非政府性的学术中介评价机构则应推动建立,并通过立法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使社会各界广泛地参与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活动中来,确保评价客观、公正、科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刘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效性的评价标准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4).

[4]李伟东.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J].茂名学院学报,2008,(05).

社会治理评价体系范文5

关键词:会计诚信;治理体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在我国经济活动中,会计诚信的缺失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国家在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经济生活中的腐败现象,这就要求从国家和企业角度出发,进行必要的会计诚信治理体系的建设,推动全社会监督下的会计诚信工作。采取自律、法规、政策等各项手段措施来加大会计工作的诚信度,在系统的会计诚信治理体制下达到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目的。

一、会计诚信缺失现现状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会计造价事件,例如财务报告的造假等,这造成了大量的财务陷阱的产生,使得我国经济和股市出现了信用危机,很大一部分原因离不开会计失信问题。注册会计师的造假原因与会计师的个人职业道德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经济活动中的诱惑利益因素。对于会计工作中的精确、严谨、进取等职业精神没有很好的贯彻,责任感的丧失造成了一大批的会计从业者在会计职业道德上出现了严重偏差,直接影响到会计诚信问题。

二、会计诚信治理体系的建设

1.进行诚信评价体系科学化建设。对于会计诚信治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诚信评价体系,以此为会计诚信的评价尺度,更具有公正性。可根据我国经济现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出发,从主观和客观上建立诚信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在既定范围内综合考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评价影响,确定最终的诚信标准。以实际量化的定量分析和主观因素考量的定性分析相结合,在2:3的分析比例下,建立百分制的会计诚信评价系统,以定量的加分和定性的扣分制度为基本得分形式,在科学化的思想下达到诚信评价的目的。按照评价结果,可指定优质、守信、警示和失信四个评价等级,以此为标准进行各企业的会计诚信等级评定,评估机构制定进行相应的政府监管建议。

2.进行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在国际上存在很多的信用评级机构,与上文的诚信评价机构不同,这些机构带有一定的商业性质。就我国目前经济状况而言,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具有权威性信用评级机构很有必要。尽管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机构已有一定的发展年头,但然要与国际资深专业信用评级机构进行战略合作,通过先进的信用评级理念和评级技术手段,建立我国经济类信用评级数据库,其中针对会计信用的部分要进行重要标记。在与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合作的同时,应借助有利条件培养本土人才。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内地不少见,但权威性上的缺乏使得其不能很好的发挥信用评级的功能,鉴于此,以政府牵头,建立全国性质的信用评级部门,明确信用评级的部门的职责所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中增加对其会计诚信的评级内容。同时,政府也可以有国家性质的信用评级鉴定部门对委托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资格鉴定,再由被委托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工作。

3.进行会计诚信奖罚机制的建设。并不是所有的会计都有诚信缺失行为,在很多的企业中还有很多坚守在各自岗位,兢兢业业为会计工作奉献的工作者。所以,建立一个会计诚信奖罚机制,以此来激励那些有突出工作成果的会计人员,并为那些失职者敲响诚信警钟,这种机制建议在各大企业、单位中进行试运行,以此建立会计诚信的良好工作氛围。可由政府牵头,严惩上将行政惩处与刑事处罚相结合,奖励上则对会计守信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活动优惠政策,以刺激更多的企业单位加入到诚信奖惩机制中来。这样的奖惩可以是会计人员以自律的形式来实现会计诚信的治理建设目标,从根源上实现会计诚信的全方位化。

4.进行会计诚信公示制度的建设。会计诚信治理要秉承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在参与到诚信评估和信用评级中企业结果进行公示,对违反相关诚信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公示。公示的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对内部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进行整改,所以要有一定的度量,不能胡乱公示。那些设计企业商业机密的内容须核实后选择性公示,不能在公示中掺杂个人感情,要具有足够的失信证据,客观权威的评价事实,并对典型事例重点公示。公示的内容有激励企业的正面内容,也有违法乱纪的负面案例,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调动社会舆论进行企业诚信监督,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问题在治理上有更大的突破。

5.进行诚信立法、执法的法规建设。我国目前缺乏针对会计诚信问题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关立法部门可以对信用评级标准的制定、信用数据的管理办法的制定、诚信评估规范法规的制定、相关责任人的诚信失信惩处规范的制定以及在刑法上的失信惩戒和受害保护的法规制定。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制定的意义,关乎经济内容的会计诚信法律法规,需要执法部门制定严格的执法流程,培养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执法人员,排除扰乱执法的外在因素,对触犯诚信类行政、刑事法规的企业和当事人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以使会计诚信治理体系在法律建设方面能够实现既定目标。

综上所述,会计的诚信缺失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依次进行的会计诚信治理体系的建设也具有了其历史必然性,以健全的诚信建设平台将会计诚信问题进行常规化,从企业、政府、法规等处下手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诚信治理方案,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完善的法规制约机制等手段激发起会计工作者的经济责任心,从根本上杜绝会计失信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蒋义宏,陈高才.会计诚信的判断与诚信危机治理[J].财会月刊(会计),2005(5).

[2]袁梦博.重塑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2).

[3]岳上植.会计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4).

社会治理评价体系范文6

关键词:高校 经营性资产管理 绩效评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颁发以后,高校的经营性资产已经改由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进行监督与管理,建立起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校对资产经营公司的债务只承担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较好地解决了高校在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中比较突出的投资风险问题,也增强了高校及其资产经营公司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然而,两者分离以后,如何构建、优化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使之符合高校经营性资产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独有的社会效益,助推高校使命、价值的实现,成为高校资产管理的新课题。

一、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质量的核心环节和重要保障。在高校经营性资产建立起新型法人治理结构之后,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主要转化为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绩效评价。笔者深入分析了这方面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后发现,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绩效评价主体亟待明确。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由于缺少独立、权威、统一的管理绩效评价机构,评价体系碎片化问题严重,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评价体系。当前,高校应进一步将经营性资产从国有资产、整体资产中剥离出来,明确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管理主体责任和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评价主体责任。

(2)绩效评价目标尚需厘清。在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很多高校只是被动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没有从思想上深刻地理解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先天不足,无法真正、高效地推进高校经营性资产支持科技转化和保值增值等目标。

(3)评价指标体系还待完善。在现有的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评价要素薄弱、结果评价指标较多、过程评价指标少,而且现有评价指标的选取比较随意、单一,尚未将科技成果转化、内部制度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等形成一个明确指向的多元体系,内涵、指标、方法和程序需要形成一个专业、完整的评价体系。

二、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优化方向

笔者认为,构建、优化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该坚持三个基本方向。

第一,有利于反映绩效评价与战略目标的达成度。高校经营性资产首先也是资产,要受市场机制、规律的制约,对其的管理首要目标是保值增值,其次才是体现“高校”的特征,体现高校的高科技特征,基于高校学科水平、科研成果推进产业化,孵化新的科技企业,提升原有企业的科技含量,同时为教师、学生创业提供平台,而不能市场需要什么,就投资什么、经营什么。绩效评价体系要达成战略目标,就是要依据总体战略目标,选取有效的评价内容和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在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基础上形成引导性发展指标,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校自身的内涵建设互促互进,体现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整体效能。

第二,有利于反映绩效评价指标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绩效评价体系对内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性。一方面要重视目标制定的过程,改变简单分配任务的方式,而要进行目标先自上而下分解、再自下而上汇总的过程,有效、通畅地了解环境的变化和资产经营公司以及校办企业的思考,实现学校资产整体目标与企业自身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新标准、会计核算的新变化等,及时更新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内的各项指标内涵,综合考虑一年数据和历年数据,以消弭偶发因素的影响。

第三,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公司引领企业发展的多元态。①综合考虑经营绩效与运营架构。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当是企业战略管理、法人治理结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制度等企业内部管理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②与前述相关,综合设计绩效定量与贡献定性。无法直接量化、体现科技发展、与高校良性互动的很多内容,如果单纯使用定量指标,容易影响评价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增加一些定性指标,形成定量的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与定性的社会绩效评价指标。③综合考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无论使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投资回报率等利润指标还是经济增加值(EVA)来进行财务评价,都过多强调短期经营、事后评价,需要加强资产战略目标实现过程的评价和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监控,引导公司形成、实施长期的发展战略。

三、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策略

基于当前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依据以上基本方向,在实践中促进绩效评价体系向多元化、综合化转变,进而提升评价的质量与效果。

(1)评价重点转向资本经营。在新形势下,高校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变成两个法人实体之间的关系,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已经由行政管理下的无限责任演变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经营公司承担的有限责任,高校关注重点已经从资产安全性、完整性转变为自身权益的增长。高校应由此及时转变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管理资产转变为管理资本,通过资产经营公司这个资本运作平台,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通过股权套现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并同时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效果与质量。这就意味着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思维的一个重要转型。

(2)评价指标增加过程考核。从评价结果维度来设计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结果性财务指标容易选取,也易于有说服力,但往往具有滞后性,也比较适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对各企业的评价。对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评价,考虑到其作为经营性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身份,主要代表高校行使出资人权利而其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应该增加决策、监督机制等过程性指标项的比重,形成从决策―计划―实施―监管―评价的完整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内部控制、科学决策水平,防范企业风险。

(3)绩效评价体现社会效益。对高校经营性资产无论是按照资产进行经营、管理还是按照资本来运作,其首要目的就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高校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增强高校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教育和科研提供更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但是,高校的使命、价值需要资产经营公司引导企业做出更多的社会贡献,也应将社会绩效纳入评价体系之中。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可考虑细分为科研成果收益率、师生平台利用率、学校公益出资率等小指标,促进其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也是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终极目标。

(4)评价指标坚持完全穷尽。完全穷尽且相互独立原则(MECE)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思维过程的一条基本准则,其实质就是在分析和评价某个重大议题的时候,有效把握问题核心,将问题进行细分,变为不同的互不重叠的子问题,同时做到分类不重叠、不遗漏,并使各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全面周密。在建构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时候,应充分考量所有影响绩效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从各个角度来评价管理绩效,同时确保同一层次的各个指标其评价内容应当是彼此独立的,指标定义明确,不存在重复或重叠,确保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具有独特的属性,不同高校、同一高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性资产管理面临不同的任务和功能,对其的绩效评价也永远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对此绩效评价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是一个对高校经营性资产本质认识、规律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助推高校经济实力增强、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的过程。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2016年度立项课题“高校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研究”(ZJK169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歇尔・W.迈耶.绩效测量反思:超越平衡记分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严轩琳.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江苏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