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范文1

在此指导意见下,专家们提出了中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方面: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所以围绕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和教学理念。下面就本人在核心素养体系下的4个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1.初一教学目标 “如何介绍一个人” 。This is Tom . He is my father. He is a driver. 根据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会this is的句型或者he和she的语法区分,而是介绍一个人时的思维框架序列――这个人的名字、与我的关系以及社会形象。如果延伸到文化角度,在中国介绍一个人时思维框架序列一般是相反的――先介绍社会形象、 再是与我的关系, 最后才是姓名。 这个过程便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社会常识。 因此, 教师应该建立思维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二是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教师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2.初二的Unit4,讨论after-school activities时,由于课外负担太重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减压,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然后再进一步讨论,如果不能及时减压,压力过大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3.初三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谈到学生在走廊上不能跑,除了要学生学会be allowed to do sth.的句型结构,同时还应讨论为什么不能跑以及撞到人以后怎么做,这样就把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

4.教课外阅读文章Just One of Those Things, an Accident时,让学生提前阅读最近一周的报纸,找出类似的关于意外事件的报道,课堂上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作简要地介绍。这培养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完文章后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警方、Timmy的邻居或老师,询问他们对此事件的感想。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交谈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会对学生的行为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就文章中出现的或未出现的人物,确定谁最应对Timmy的不幸身亡负责,并说明理由。这个环节把学生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非常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合理地改变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范文2

摘 要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号召,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文就从学生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的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入手针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

2014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为了响应《意见》的号召,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文就针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意见》中虽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但是却并没有对其做出具体的概念界定。然而,随着我国学术界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开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也开始逐渐的清晰。概括来说,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应该是涉及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离开了学科教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无源之水,相应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各学科中的具体化实际上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由于每个学科的特点和性质不同,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到体育学科而言,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归结为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以及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三个主要的部分。所以,本文在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问题时,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的。 二、学生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情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态度等方面,例如:是否喜欢体育活动、热爱体育运动等等,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就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的,学生体育情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相较于学生的体育情感而言,体育品格则更倾向于体育精神,例如: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持不懈、团结协作和奋斗拼搏等均属于体育品格的范畴,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就是围绕上述内容开展的。

在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有效培养,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要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在开展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挑战类的项目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在集体合作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中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二是,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来开展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的培养工作。例如:针对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采用情境教学法往往会取得更理想的成效;针对中学生采用竞赛法则更为适宜。 三、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培养

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等三个主要的方面。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实现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的有效培养,主要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一是,要注意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因此,要确保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培养,必须首先要注意明确培养的目标,并根据培养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二是,要注意构建家校联动的机制,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配合来切实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四、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

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上。由于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存在不同的缺失。所以,目前我国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要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有效培养,一是要注意健康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在开展篮球传接球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中手指挫伤的预防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够避免手指挫伤问题的出现;再如,在开展正式的练习之前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让学生了解哪些问题是导致运动伤害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排除等等;二是,在学校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应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学生健康行为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立德树人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基于此,体育核心素养应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着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质三大方面,从日常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上的体育技能项目中,选择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几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塑造和培养自己的体育品质,健全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道德和意志等。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内容的选择欠合理

受“技术中心论”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层面上,忽略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核心素养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涵盖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内容。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不能像过去一样,以选用运动技能类项目为主,而且要摒弃过去那种过分注重和强调技术细节传授的做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情感需要,避免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讲解示范,然后练习,最后纠正错误。这种套路式的教学,虽然对学生的动作技术学习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激发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并不理想。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课堂练习氛围比较沉闷。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为此,小学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

3.教学场地有限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体育教学也不断受益,许多小学都配齐了必备的体育器材。但由于许多学校占地规模偏小,体育教学场地有限,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无从着手,许多有趣味的体育活动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4.运动负荷不够

体育教学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要求,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既学会动作技术,又保证体能的锻炼。但受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运动场地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有时顾此失彼,学生的运动负荷达不到标准,体育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二、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为了达到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学要不断创新,取得实效。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的弹性空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发校本教材,加大选修教材的比重,使之更加适应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需要。如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改造:(1)降低动作难度。如在攀爬类的体育活动中,适当减低障碍物的高度,以方便学生跨越;加大栏架高度,让学生更容易钻过。在支撑跳跃类的体操中,不强调第二腾空动作技术。(2)简化、修改比赛规则。如在篮球比赛中,降低规则要求,对不明显的走步、二次运球和犯规动作等不予以判罚,使比赛能顺畅地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提高了运动负荷,也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3)改造场地、器材。如在篮球投篮练习时,把篮筐加以改造,使之能够上下升降,便于学生练习扣篮动作;在篮圈摘套外放一个直径更大的篮圈,以增加投篮的命中率,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4)创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游戏。如抖空竹、轮滑、玲珑球、投掷沙包、花样跳绳、球类活动、毽球、民间传统武术等,都可以进行改造和创新。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区别于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方式,只有对生活中的体育资源加以筛选、理性改造和加工,赋予体育教学内容以新内涵,如规则意识的培养、优良品质的塑造等,才能实现对生活的再超越,生成体育课堂的亮点。

2.以游戏创新学习方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改变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的情况,使学习气氛变得活跃和浓厚。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和易疲劳、易恢复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体育运动的特有规律,在体育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游戏活动环节。如通过游戏比赛的胜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念,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扮演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磨砺他们的意志,从而感受体育课的无穷魅力和乐趣。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练习氛围。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课堂教学的控制者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过去单纯的“跟我学”为“自主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会、会学、乐学”。在教学评价上,应该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有一个科学的评价。

3.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

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理位置或校园场地、面积的制约,导致无法在短期内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特别是城区学校,尽管有较为充足的体育器材,但由于校园面积小、在校学生规模大,导致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在短期内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对此,学校只能面对现实,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开展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如在足球传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充分利用学校的各个角落空地,让学生围成几个圈,互相练习传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还提高了学生的足球基本功。当然,所有的这些练习都要在教师可控和视野范围内进行活动,以确保运动安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用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如自制沙袋、铁环、陀螺等,既丰富了教学设施,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文化

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的体育教学内容并不单纯强调强身健体等方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文化教育相融合,在提高体育教学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加强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包括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与欣赏能力培养。随着体育文化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体育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体育课程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社会的不断发展是文化进步的一种直接体现,在传统文化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也在进行着自我发展与创新。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西方文化思想与我国传统思想进行融合,体育课程文化逐渐成体系发展,新的体育课程文化不断被发现并融入该体系中。大学体育教学是我国体育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融合了国内外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我国大学校园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成以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为核心,弱化体育竞技性的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体验与感受,真正实现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大学体育课程中体育文化定位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大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它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极高的系统性与目的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其预定的教学目的,广大体育教师往往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课程进行统筹安排。通过系统的体育教学,使大学生在身体素质得到加强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知识的不断丰富。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相融合,不仅增加了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更能够使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更加全面、健康的人格,培养其体育能力。

1.文化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产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体育文化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设计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文化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安排,体育课程虽然强调以竞技、锻炼为主,但也无法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其次,大学体育课程的设计受生态、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在体育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与地区文化、传统等因素相适应。最后,大学体育课程与体育文化要相吻合,不同类型的大学体育课程对文化内容的要求也不相同,不同发展程度的大学体育课程对文化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文化水平与大学体育课程之间既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是大学生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的另一种途径,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更能够得到体育课程文化的精神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有着两种不同的解释,分别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是传统大学体育课程中一系列的制度、政策等,是在长期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而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则倾向于精神层面,除包含大学体育课程的人文素养、体育课程思想外,还有着对体育课程价值观的引导,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内涵

(1)人文文化。作为体育课程文化的基础,人文文化在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应提高聆听自己内在感受的能力,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通过自身感知明辨对错、真假等,强调了人对自身价值取向的自我认识,是对人类自身内化过程的强调。体育课程的核心是人,而人则是体育课程文化所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参与体育课程人员的尊重、关心、理解,实现对人的培养,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体育课程参与人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建立以体育课程和参与人员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大学体育课程内在活力的不断加强,最终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预期目标。

(2)体育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导人类行为的重要依据,而体育课程文化所对应的价值观则为体育价值观。人类是文化的直接创造者与传播者,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类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大学课程的直接目的则是通过将课程内容设定为教学目标,带动学生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完成学习任务。大学体育课程就是如此,通过建立最广泛的价值目标使广大学生形成较为统一的价值观,不断凝聚群体力量,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实现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这种统一价值观建立的过程就是学习体育文化的过程,通过价值观的约束与指导,规范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行为,是体育课程文化的精髓。

三、结束语

文化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而人类的发展形成了文化;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文化也在改造着人类。大学体育课程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是人类进行自我学习与完善的重要过程。强调体育课程文化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对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意义重大。而大学体育课程文化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影响深远。

作者:马玲 周斌 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范文5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教学优化

一、树立“以人为本”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现实意义

1、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基础

树立人文体育观,是哲学价值的回归,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价值基础。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有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就是要把学生的生存发展需求当作根本,帮助学生养成适度锻炼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促使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培育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教学实践表明,落实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有效预防各种疾病,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生理学保障

柏拉图认为,塑造和谐、完善发展的人是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苏格拉底也指出,要想高效工作、敏捷思考,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以拥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优美的身躯。亚里士多德认为,身体部分最早产生的是植物灵魂,即生存、发育等生理技能,动物灵魂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情感、欲求等,人的思维是最后产生的,如判断、逻辑、理解等。总之,古希腊哲学家把生理方面的发展放在了突出位置,认为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此观之,落实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有助于对学生开展身心教化,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为高校体育教学打下坚实的生理学基础。

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终身性欠缺

受课程本位体育教学旧思维的束缚,部分高校过度强调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视学生个性化体育能力的塑造,不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陈旧,未把实现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当作课程设计的目标;一些高校体育课程单一,仅仅是关于竞技体育相关的课程,轻视身心健康的锻炼,不注重娱乐、终身体育精神的培育,限制了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制约了学生体育交际、创新能力的提升;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忽视学生作为青少年的身心特征,搞统一化的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程度不够。

2、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当前,不少高校体育教学仍然采用旧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仅仅把学生当作体育教学的被动接受者,不注重学生的自由、个性化发展;把规定的技术动作当作教学核心,过度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苛求动作的准确性,使得学生对课堂中的反复示范、练习产生了厌倦心理,造成了体育教学沦为体育项目的机械式训练,剥夺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快乐的权利;体育课堂沉闷、乏味,把原本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演变成为机械操练,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3、教学评价片面强调技能量化

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依然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尚未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度强调数量化的考核,侧重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程度,轻视体育学习的过程评价。该评价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不注重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身心差异,不重视学生为体育项目所付出的辛劳,一味的强调体能、技术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把体育教学评价限制在狭小的生物学范围,把体育对人心理、终身健康的培养置之脑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该教学评价方式,搞一刀切的考核,把终结性、过程性评价割裂开来,不注重现实性、发展性评价的紧密结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不能产生有效激励,在公平体育方面有所欠缺,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是着力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保证。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把学生当作体育教学的核心,促使教育目标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促使教学内容紧贴学生身体实际。把生命、健康当作体育教学的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能力、体质等方面的差异,能够因材施教,建立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强化“人文、科学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着眼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智体双修的高质素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使从事体育锻炼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终身受益。

2、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终身锻炼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应把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逐渐淡化片面追求竞技体育的负面影响,着眼于学生健康、锻炼意识的培育,帮助学生认清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自觉运用体育知识指导业余体育锻炼,从而加入终身体育的队伍。因而,要及时调整体育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吐故纳新,更加注重学生终身锻炼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讲,主要是:培育休闲娱乐体育思维,冲出竞技体育的樊笼,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易于学生接受、掌握,实现体育强身健体的目标;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的精华,充分发挥体育养生保健的作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其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树立家庭体育理念,带动家人一同参与体育锻炼,不断巩固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的群众基础;提高竞技体育教育的质量,杜绝片面追求脱离学生身体实际的竞技项目,多选择学生喜爱、符合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竞技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积极开展体育竞赛,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自信心;更加注重体育欣赏教育,讲授体育比赛常识,引导学生观看各种赛事,使其在观看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拉近体育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深入普及人体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掌握身心健康和体育锻炼之间的联系,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使其从体育锻炼中受益。

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高校应树立学生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意识,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入人文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体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一方面,积极推广分班授课制,设立高级班、初级班,根据学生身心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目标,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也兼顾了体能较差学生的实际情况,彰显了人文关怀精神。针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应着重讲授体育保健养生方面的课程,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开展个性化体育教学,建构和谐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应及时转变思想,彻底扭转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兴趣、人格,做其良师益友。逐步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促使教师掌握学生的体能特征、心理特征,使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促使体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作者简介】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范文6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体育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体育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体育思想和方法。体育思想是对体育和它的对象、体育概念,命题和体育方法的本质的认识。体育方法是解决体育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体育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体育方法、感悟体育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体育思维、体育手段和体育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体育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体育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体育教学的本质要求。体育思想和体育方法是体育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体育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体育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体育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体育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体育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体育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体育的眼光看待事物。身边的事物体育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体育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体育的发展史,多参加体育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体育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体育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体育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