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1

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判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重对话中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这一角色很像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自己并不滔滔不绝地发表见解,而是千方百计地让现场的来宾和观众畅所欲言,而且也不追求最终形成统一结论。当然教师的角色与主持人也有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与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二、在新的学习方法上注入人文精神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于是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现场表演等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流行,然而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赶潮流而追求形式。那么我门的教育应该寻求一种怎样的方式?我们把目光转向了――人文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初中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

三、注重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更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一般学生对它的兴趣不高,认为只是单纯的记忆课本知识,没有情趣,教师也只是讲解课文内容,没有新意,学习兴趣极度低下。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运用新颖教学策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头就用别出心裁的方式引出课题,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学生被深深的吸引,好奇心增强,有了探索知识的渴望,怀着一种高昂的激情去学习,学习效率提高。教师在讲课时同时要注意教学语言。语言要幽默风趣,充满激情,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素质。学生们听着教师有趣的讲解,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四、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新课改

初中阶段对于中学生认知世界和认知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语文教学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科目,以往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情感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还较少,这也给学生人格的完善、德智体美的发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

1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在设计课程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对学生情感素质进行开发,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1]情感教育对于新课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改要求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所以,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和学生价值观养成结合在一起,新课改也说明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语文教学本身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人文性体现了出来,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将情感教育运用进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的同时,帮助学生身心更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合理利用课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质。[2]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1)通过情感教育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中,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为了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必须让学生探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够在教材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增加对于语文的兴趣。此外,学生还应该重视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我,将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具有的魅力和乐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思考语文,激发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丰富自己情感的同时,切实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成绩。

(2)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对于初中语文情感教育非常重要,而想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重视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语文情感。[4]此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挖掘和分析哪些情感因素丰富的素材,只有教师具有情感,才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出来,从而推动语文教学创新更好的进行。

(3)进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更好的交流沟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愉悦感能够将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若是学生产生了愉悦感,学习的时候便能够在一种比较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思维状态也会更好。所以,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和谐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在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也能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5]比如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应该带有自己的情绪,带着愉悦的情绪来进行轻松的诗句的阅读,这样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克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主动积极的讨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学生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感悟。

(4)认识到课文朗读的重要性,将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出来。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若是课堂氛围比较好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能够成为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标准。若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那么学生学习和回答也会更加的积极。一般情况下,课文文章朗读能够将学生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朗读那些包含情感的诗词,通过朗读的过程,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5)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运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课本剧表演、朗诵、讨论等方式运用进来,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真正的激发出来。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更好的掌握合作的技巧,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在和其他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完善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指定问题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确保分工的合理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互相配合和支持,从而更好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进行答案的探索。比如,教师可以提问,雪融化之后,会有什么,有些学生会说带来了水,也有的学生会说春天到了。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应该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畅所欲言。

(6)通过真情实感将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出来。语文本身便是一门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目,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和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学习到《我的母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也会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学生内心情感因素的激发,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情感。

3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愈加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也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方式非常多,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的特点,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将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情感教育才能够落到实处,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卢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4):108.

[2]李秀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简析[J].山西青年,2019(24):160.

[3]王菊香.孕育情感,丰富思想——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18(06):118.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3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整体创新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就是看他的讲授艺术。良好的授课方式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树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处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人格修养之间的关系。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

语文在各科的学习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进行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把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果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够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成为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以讲授课本上的知识为主,注重字词句的讲解以及对文章的分析,课堂也是围绕教师的活动展开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既没有发挥出语文学科的特色,也没有调动起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

在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它独有的特色,要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观念指导行动,在教学中要想使课堂教学紧跟时代的潮流,符合时代的发展,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一切教师说了算,学生没有发言权。在新的教学形式之下,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做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应该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当中,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引之下,教师要做到角色的转变,发挥好自己课堂教学指引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受到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教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不敢和教师亲近,也不敢和教师进行交流。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新课改之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和学生多交流、沟通,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才会乐意和教师亲近,才会对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W生对语文课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就会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升学的压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尽失。在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教育形式之下,教师要改变原本的应试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上课时,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善于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语文中的文章多种多样,表达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因此,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富有情感,做到以声传情,用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尤其是在进行文章的朗读时,教师要富有激情,要善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同时,要指导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除了善用教学语言之外,还要结合肢体语言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3.利用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因素、语文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新课标中强调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4

新课改 初中语文

一、感悟课程,形成新理念。

语文新旧课程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旧课程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教师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应付大大小小考试。而新程课堂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那么,什么样的初中语文课程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呢?

1.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即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课堂要有开放意识。

只有开放的中学语文课堂才是有活力的中学语文课堂,才能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良好方式的形成。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的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4.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二、加强新课程课程教学探究,驾驭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

1.要有民主的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

如果教师能带着这样一种认识走进课堂,那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属于师生双方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得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2.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程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3.要有充分的读。

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笔者认为学生充分地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要有自由的表达。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不是老师单一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在课堂中师生应有充分的交流,学生应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和机会。

5.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的讲授为学生学习的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交流互动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6.要有客观的评价。

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法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可以起到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只要教师的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而且兰时体现了一种师爱、一种民主的话,即使是指出学生的缺点的评价,学生也是会乐意接受的,并且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啊7.要热烈的讨论。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评价 基本原则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为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语文教学要彻底改变那种教师独掌评价人权、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繁琐机械的状况,真正让评价成为改进教师教、学生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理解为:第一,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传授知识,训育人才的重任。第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场域,它包含许多学习方面,诸如听、说、读、写。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的语文实践,打破以"读、写"为中心的语文评价体系,拓宽语文教育的视野。第三,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用现代的评价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又关注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才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部。具体而言,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提出了如下基本原则:

第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要"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包括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无疑是评价中的重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能力的评价方面注意了不同类型的差别,这三种能力既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他们经过循序渐进的努力能够局部达到的具体目标。这种思想体现在阅读领域,便形成了阅读的三个层次,即独立(理解)阅读──鉴赏阅读──探究(研究)阅读,标志着阅读能力的发展由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探究(研究)能力逐层递进。独立阅读,主要立足于理解能力的培养,包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鉴赏阅读,特指对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旨在"注重审美体验"和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类文本中"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探究(研究)阅读,包括通过学习探究性阅读、开展"文化论著研读"、鉴赏"诗歌和散文"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研究)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评价基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保证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最低目标,同时又是对优秀的承诺。课程标准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而这预期的结果应是可观察的,因此,标准也是我们教学评价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在抓住关键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第三、评价功能

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就要兼顾语文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从目标分类来说,分别属于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领域。相应的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这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应当兼顾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此外,教学目标不但有不同的类别,也有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的目标均应有机会被抽样出来加以评价。例如,认知目标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层次,所以在评价认知教学结果时,决不可只偏重识记层次的评价,而应当兼顾其他层次目标。语文教学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四、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并尽可能进行多次评价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6

教学思维 教学评价 机械模仿【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51-02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我们广大教师应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而我们初中语文的教学也是新课改的重头戏,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的课程改革,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本文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1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1.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1.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进一步做好两个优化

2.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

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3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