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

对于糖尿病知识的缺乏

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由于对于糖尿病有关知识的认识不足而导致忧心忡忡,焦虏不安甚至悲观失望。

对于以上的相关因素我们做出以下护理措施: ①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有关糖尿病知识和治疗方法。 ② 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根据体重、食物的热量来计算饮食的摄入量,教会患者合理安排膳食结构。③向糖尿病患者讲述使用胰岛素的指征及意义。 ④指导患者监测血糖,尿糖及怎样预防和处理低血糖。

潜在并发症――感染

感染会导致各个系统感染,如呼吸系统会合并肺结核,肺炎等。泌尿系统会导致肾盂肾炎。及其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对此设定以下护理措施:

① 合理地控制饮食,防止过高血糖是关键,因为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另外适当地锻炼能够防止感染机会的增加。②严格遵循抗菌技术操作。③指导病人皮肤保健,足部保健。a.用中性无刺激肥皂及温水洗澡。 b.糖尿病病人皮肤干燥切勿抓伤导致感染不易愈合。c.足部每日温水洗脚。由于糖尿病病人末梢血液循环差,禁用过烫的水,以免烫伤。d.穿清洁、棉线袜子,鞋袜宽松为佳。

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①由于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断或用量不适而导致疲乏,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②过肌或过饱饮食不当可出现酮体,恶心、呕吐等。③感染以及如创伤、分娩等应激情况导致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出现呼吸深大,烂苹果味,意识模糊以至昏迷。

对于上述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应做出以下护理计划措施: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无误地监测血糖、尿糖、血钾等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数值。“三多一少”症状是否加重,病人呼吸频率及深度。 ②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③控利病倩稳定后,指导病人合理安排饮食摄入量,避免饮食不节所造成酮症酸中毒。④防感染。

健康状况改变及角色改变而导致患者失眠、疲劳、血压增高、恶心、尿频等。

环境及日常生活的改变使患者感到忧虑无助、恐惧、易怒、丧失信心。

长期检查及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使病人不愿面对现实。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比较关键的,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面对疾病,最终战胜病魔需要以下

具体的护理措施:

①认真听取病人的倾诉,关心其感受,认识到病人的忧虑,对病人表示理解,应以朋友的身份去感受他们。② 对于陌生的治疗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与紧张度,给予患者一份亲切和谐的感觉。 ③ 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让患者了解只要坚持有恒心地治疗,可以向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 ④引导患者摆脱焦虑情绪,培养有益的兴趣和爱好,适当地户外活动等。

糖尿病其病因复杂,为终身性慢性疾病。病人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除按医嘱正规治疗之外,糖尿病的各项护理措施是避不可少的。制定一份好的护理措施对于糖尿病病人治疗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侯茗.糖尿病与微循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5.139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范文2

全肠外营养(TPN)可以广泛应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为患者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机体抵抗力,加速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科对实施TPN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本科运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病人84例,男46例,女35例;年龄28~78岁。疾病种类:急性胰腺炎17例,腹部创伤或胃肠道手术后15例,胃肠道瘘18例,恶性肿瘤放、化疗34例。均经右颈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5~20d,未发生严重的TPN并发症。现总结汇报如下:

2 护理措施

2.1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时的并发症风险及预防:在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过程中可造成气胸、胸腔积液、空气栓塞、导管栓塞、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首先要熟悉穿刺部位的解剖结构,做到知道穿刺针即将到达的结构,穿刺针周围有那些组织。努力做到一次成功。穿刺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等,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必须迅速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穿刺完成后确切固定导管,严格无菌操作,保护穿刺部位。

2.2 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风险的观察与护理

2.2.1 导管感染风险:容易产生的原因有长期营养不良所致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自身存在感染源;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等。此外TPN营养液本身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配制时未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增加了污染机会。注入导管系统如处理不当,均有污染可能。配制中严格无菌操作,输液瓶口胶塞处应用聚乙烯吡咯酮碘和70%酒精清洗消毒。对TPN外接管道系统更新1次/d,接头部分每天消毒,导管严格限定用于TPN,不外接三通管。一旦出现发热寒战时,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应考虑导管相关感染。及时拔除TPN导管,取导管尖端及血培养,根据药敏情况调整抗生素。

2.2.2 代谢性并发症风险的观察与护理:患者TPN过程中代谢性并发症主要有高血糖和低血葡萄糖两种情况。手术或创伤等应激导致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胰岛素分泌不足,高血糖很容易发生。尿糖上升导致渗透性利尿,甚至可出现严重的高糖高渗性昏迷。除应用足量外源性胰岛素外,还采取严格控制葡萄糖的输入量和速度,一般将速度控制在3mg/(kg.min)左右,3L袋总量在20~24h内均匀输入,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严密监测血糖和尿糖,依据尿糖水平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稳定后测血糖、尿糖1次/d;糖尿病病人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减少葡萄糖的输入;加强病情变化时血糖的监测,一旦病人出现口渴,多尿等临床症状,血糖升高,及时减慢输液速度并通知主治医师。对酮症酸中毒需密切观察神志和血压,按血糖、尿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补充足够液体纠正脱水,持续至酮体消失。低血糖是TPN过程中另一个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患者表现为焦急,常伴心悸,心动过速,多汗及饥饿感,重者可出现昏迷。检查可发现低血糖,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为防止发生低血糖,及时调整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

2.2.3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预防及护理:TPN病人内环境比较脆弱。同时高血糖可导致水电解质排出增加,钾转移入细胞内。因此TPN治疗时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类型。血糖偏高,可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致体液总量不足。在TPN治疗期间观察尿量及皮肤弹性,记录液体出入量,了解水平衡情况。定期测定电解质水平,根据需要补充钾、钠和微量元素。高消耗性疾病病人,为补充足够热量的氮,每天液体总量可能超过3000ml。对于年老、心功能不佳病人需要严密观察输液:速度过快,量较大,均可造成急性心功能不全。 2.5 淤胆及肝功能异常观察和护理:随着TPN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出现淤胆和肝功能异常,表现为AKP、γ-GT、SGPT、胆红素水平增加或胆泥形成,促发胆囊炎症和结石。尽早停止TPN可好转。所以在TPN期间应密切观察黄疸及肝功能变化,配合使用利胆药物, TPN过程中胃肠道功能一旦改善,应尽早恢复肠道内营养。

3 小结

随着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TPN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发生并发症也会增加。对接受TPN治疗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TPN并发症,是外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

参考文献

[1] 张英英 , 康璇 ,李建萍 .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及其护理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25):223-224.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范文3

方法:随机将81例糖尿病者分组:甲胰岛素组(41例)与乙胰岛素组(40例),甲胰岛素组行常规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乙胰岛素组行舒适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

结果: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效果比甲胰岛素组好,P

结论:在糖尿病者经胰岛素泵诊治时,给予舒适护理,具有强化治疗、提升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舒适护理不良反应护理效果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10-02

舒适护理属于新兴的护理模式,具有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性等特点,护理宗旨为降低心理与生理的不愉快程度或者让两者(心理、生理)均处于愉快、舒爽的状态中[1]。2011-01-24至2013-01-24,我院接诊81例诊疗方法为胰岛素泵的糖尿病者,为了强化经胰岛素泵诊疗的效果,我院为糖尿病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了舒适护理。护理效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人资料。2011-01-24至2013-01-24,我院接诊81例诊疗方法为胰岛素泵的糖尿病者,男性44例,女性37例;年龄:36岁至74岁,平均:40.48±9.46岁;22例1型糖尿病,59例2型糖尿病。随机将81例糖尿病者分组:甲胰岛素组(41例)与乙胰岛素组(40例),甲胰岛素组行常规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乙胰岛素组行舒适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观察比较甲胰岛素组与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效果。

1.2护理方法。

1.2.1甲胰岛素组。行常规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护理措施按照医嘱实施。

1.2.2乙胰岛素组。行舒适的胰岛素泵应用护理。①生理干预。创造舒适、美好的医院环境,病房要布置的温馨、温暖,空气要清新,使病人焦虑、紧张的情绪可以缓解。病床一定要舒适,为了避免病人间的情绪相互干扰,尽量安置单间。②生活护理。要结合病者饮食情况、生活习惯提供舒适的生活护理,为病人制定符合个人喜好的饮食计划与科学的饮食习惯。此外,根据病者的个人爱好、生活习惯,制定体育锻炼、户外运动计划。③社会干预。所用胰岛素泵要与病者的经济基础适宜,要使其经济负担尽量不被加重,增加对病者的爱护、温暖关怀,使病者可以增加信心,内心有温暖感。④心理干预。了解病者内心所想,做好沟通,向病者讲解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方式及相关事项,多开导、鼓励病人[2,3]。

1.3观察与统计。观察指标:血糖控制状况、护理状况的满意度、不良反应情况(皮肤感染、皮下硬结以及持续高血糖、低血糖)。血糖控制:显效(达标):4.4mmol/L至6.1mmol/L(空腹血糖)、4.4mmol/L至8.1mmol/L(非空腹血糖)[4]。有效(接近标准):4.1mmol/L至4.3mmol/L。无效:4.0mmol/L之下。资料录入统计软件:SPSS18.0,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形式:标准差±均值。计数资料:X2检验。若P

2结果

2.1护理效果。在甲胰岛素组中,13例血糖控制显效,19例血糖控制有效,9例血糖控制无效。在乙胰岛素组中,26例血糖控制显效,13例血糖控制有效,1例血糖控制无效。比较甲胰岛素组与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效果,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效果比甲胰岛素组好,P

2.2满意度情况。在甲胰岛素组中,34例(34/41,82.93%)满意,7例(7/41,17.07%)不满意,在乙胰岛素组中,40例(40/40,100.00%)满意,0例不满意。比较甲胰岛素组与乙胰岛素组的满意度,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满意度显然高于甲胰岛素组,P

2.3不良反应情况。在甲胰岛素组中,2例持续高血糖,1例皮肤感染,2例皮下硬结,2例低血糖。在乙胰岛素组中,0例持续高血糖,0例皮肤感染,1例皮下硬结,1例低血糖。比较甲胰岛素组与乙胰岛素组不良反应例数与相应概率,显然乙胰岛素组的不良状况好于甲胰岛素组,P

3讨论

在临床中,胰岛素泵即为人工胰腺,属于经胰岛素诊治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形式,可使高血糖现象快速得到控制,消减低血糖现象,让血糖于短时间内接近标准或者完全达标[5]。舒适护理属可使患者降低心理与生理的不愉快程度或者让心理、生理均处于愉快、舒适的状态中。本文,乙胰岛素组的护理效果比甲胰岛素组好,P

参考文献

[1]刘俊杰,刘玉辉,王瑞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4(12):96-97,102-104

[2]顾萍,王海容.舒适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1):105-107,115-116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范文4

[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于血糖调控的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ICU病房收治的80例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糖尿病病史)和对照组(无糖尿病病史),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治疗,并给予护理与血糖调控。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血糖调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74-02

危重症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均处在非常危险的边缘,是临床上非常危险的患者,患者随时都会出现死亡。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受手术应激、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很有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需要医护人员高度重视[1]。现对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于血糖调控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ICU病房收治的80例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糖尿病病史)和对照组(无糖尿病病史),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为(49.2±6.2)岁,其中呼吸系统患者14例,消化疾病系统患者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例,外科和外伤大手术患者7例,其他疾病患者5例。对照组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48.4±6.7)岁,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7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为13例,外科手术患者6例,其他疾病患者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糖的控制 两组都采用胰岛素治疗。(1)胰岛素的使用:血糖值控制在7.8~10.0 mmol/L之内。当空腹静脉血糖在10.0~15.0 mmol/L范围时,采用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当空腹静脉血浆血糖大于15.0 mmol/L,选用持续微量静脉泵(在40 mL生理盐水中加40 U普通胰岛素,依据血糖值的大小控制静脉泵入速率)对血糖进行调控。(2)血糖的监测:选用电脑血糖仪测量胰岛素使用过程中的血糖变化。使用皮下注射的患者血糖测量频率为2~4 h/次,静脉泵的患者血糖测量频率为2~2 h/次,对于特殊患者(病情危重且血糖变化不稳定)血糖测量频率前期为30~60 min/次,待稳定后,可适当改变血糖测量频率,不低于4次/d。(3)血糖的影响:要格外注意影响血糖的各种因素,如患者的饮食、营养摄入、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降糖药使用后的协同作用等。

1.2.2 患者的护理 (1)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实时监测并24 h记录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等生命体征值变化,避免水、电解质发生紊乱;做好对患者呼吸、循环、神经、消化、泌尿等系统的护理及防预并发症,做好导管护理。(2)对于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定期对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把控细节与难点。每日由责任护士负责进行血糖仪质控,确保其准确性;在进行末梢血糖测量时,需对未输液手的无名指选用针刺自然流出法进行采血,可以减少用力挤血引起血液稀释进而造成测量值降低;测量用血应弃去第一滴血,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外周循环不好的患者需测量静脉血血糖;正确掌握胰岛素皮下注射捏皮法要领,由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起皮肤,禁忌五指捏皮,防止注射入肌内;要严格控制胰岛素注入速率,防止血糖波动太大造成低血糖现象的出现。ICU重症患者常常不能正常表达自身状况,生命体征不稳定,容易忽略其低血糖表现。严重的低血糖可能造成危重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恶化,进而诱发医疗事故。胰岛素使用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慌、呼吸浅快、脉搏快而弱的症状,需要马上进行血糖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对于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及静脉泵治疗的患者,需严格床头交接班,定时查看注射泵运行状况及胰岛素用量,输注部位及患者个人体征反应(如皮肤红肿、脱出、出血、过敏及感染等);对输注部位进行管理,防止局部皮肤出现硬结、增生等;注重患者饮食的护理,对于血糖升高的患者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原则给予能量补充,对于昏迷的患者需通过鼻饲管输入特定的流食,还可匀速泵入肠内营养液,频率为1 000 mL/d,整个过程要严格控制营养液用量和滴速,防止血糖过高。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无论既往有无糖尿病的ICU危重症患者都因其存在应激因素,故而常伴有高血糖症状,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及肠内肠外营养的摄入都将引起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症状。有研究表明,ICU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症状会加速患者的死亡及并发合并症。赵京阳[2]研究发现,重症患者进入ICU时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概率高达97%,炎性介质和应激性高血糖变化呈显正相关关系,血糖升高炎性介质也会随之升高,而应激性高血糖和人体自身机体的免疫功能呈负相关关系[2]。

目前,专家学者及医疗机构常认可的ICU危重症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范围为7.8~10.0 mmol/L,其借鉴是AACE和ADA于2009年共同发表的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标准。当患者血糖小于6.1 mmol/L或大于10.0 mmol/L时都属于不正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血糖调控。

研究发现,在高血糖的ICU危重症患者中,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外科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死亡概率分别为15%和37.5%,其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分别为30%和50%,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结合对该院ICU危重高血糖患者的重症监护过程中数据值的研究,发现血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于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具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血糖的良好控制给患者带来的预后效果也不尽相同,这反应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存在着个体差异,需针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选择不同的血糖调控标准。但血糖调控标准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循证医学知识来验证。

[参考文献]

[1] 潘英彩.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2013(1):24-26.

[2] 赵京阳.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外科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52-1054.

[3] 鲍佳萍. 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33.

[4] 任晓红,刘虹.血糖控制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154.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糖尿病;整体护理

1分类

1.1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明显,有发生酸中毒的倾向,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1.2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起病缓慢,临床症状较轻,无酮症酸中毒倾向,治疗上不依赖胰岛素,但在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或存在并发症和伴发病时,需应用胰岛素。

2病因

2.1Ⅰ型糖尿病①遗传易感性研究发现,Ⅰ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因子与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基因密切相关;②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但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和自身免疫反应又都为遗传因素所决定。

2.2Ⅱ型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关系更为密切。环境因素中肥胖是发病的重要诱因,此外,感染、应激、缺乏体力活动、多次分娩等均可能是Ⅱ型糖尿病的诱因。

3临床表现

3.1糖尿病为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早期可无症状,在某些应激情况下如感染、外伤、严重精神创伤时可见空腹血糖升高,消除这些因素,代谢可恢复正常。当疾病逐渐进展时,常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

4整体护理

长期以来,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还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4],其出现的护理的问题基本相同,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组织(IDF)1995年提出的对付糖尿病的5项手段―饮食治疗、运动、血糖监测,药物应用和糖尿病教育,整体护理对策应从糖尿病教育为着眼点、合理、联合运用上述手段,以控制糖尿病病情。概括DM患者的主要护理及护理对策如下。

4.1糖尿病知识的教育[5]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吕小兰)

4.1.1教育对象糖尿病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生活,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就要参加糖尿病的知识教育的学习。因DM具有遗传性,故教育的对象须包括患者及其有关家属,使他们了解有关知识(如疾病及其治疗护理措施等),建立治疗信心,以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更好地做好自我管理,稳定控制病情,尽可能过独立舒适的生活,取得理想的效果。对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教育患者及家属明白主动积极并长期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治疗与不配合治疗的两种不同结果,有效引导病人实行自我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向医护人员提供病情变化信息,以配合制定更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争取良好的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自身生活质量。

4.1.2教育内容

4.1.2.1讲解糖尿病知识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与疾病有关的症状、诱因。例如告知患者糖尿病是因机体产生胰岛素不足,使摄入食物中的糖、脂肪利用率减低,血中葡萄糖浓度增加,部分糖从尿中排出体外,从而出现饥饿感、疲乏感等。

4.1.2.2讲解糖尿病的治疗护理措施①认识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身治疗;②了解饮食疗法的重要性,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长期坚持 ;③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如何选择运动疗法,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特别是运动时鞋袜要合适,以防足损伤;外出时随身携带甜食和病情卡(写有姓名、家庭地址、糖尿病诊断)以应急需;运动中如感到头晕、无力、出汗应立即停止运动;④了解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⑤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知道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如胰岛素的使用及储存方法,不可与其他人共用一支胰岛素及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等;⑥了解糖尿病与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及方法,学会使用便携式血糖的测定方法,自觉监测并准确记录监测结果;同时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及其评价;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高血糖症状,预防出现低血糖的方法及发生低血糖时的相应处理措施;⑦养成良好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每日作好足的护理,预防各种感染;⑧了解糖尿病治疗控制的要求,主动密切配合治疗,定期随访。

4.2护理措施患者在患病期间无法进行自我护理时,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

4.2.1心理护理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进行,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病人多出现焦虑,恐惧和失望心理。护士对病人应有针对的给予心理安慰,疏导病人,深入浅出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时纠正其认识上的误区,使病人熟知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同时指导病人以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宜的体育锻炼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4.2.2饮食治疗的护理[6]饮食治疗的护理是对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根据病人自身体重和状态,估算一天中大致消耗的热量。 一般情况下:休息状态的成人:每天83.7~125.5 kJ(25~30kca1)/kg;轻体力劳动者:每天125.5~146.4 kJ(30~35 kca1)/kg;中体力劳动者:每天146.4~167.4 kJ(35~40 kca1)/kg;重体力劳动者:每天167.4 kJ(40 kca1)/kg以上。生长发育期、孕妇、哺乳妇女、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10%~20%,过重或肥胖者相应减少10%~20%。对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脂肪:每天(0.6~1.0)g/kg约占总热量的30%;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忌食动物脂肪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其量应少于总热量的10%。蛋白质:每天(0.8~1.2)g/kg约总热量的12%~15%;每天摄取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总量的1/3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其余部分碳水化合物补充约占50%~60%。三餐分配:按食物成分表将上述热量折算为食谱,三餐分配一般为1/5、2/5、2/5或 1/3、1/3、1/3。三餐食物内容搭配要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且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防止血糖波动过大,这样有利于缓解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饮食中应增加纤维含量,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不宜少于40 g。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可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病人应禁酒。主食提倡用粗制米、面和适量杂粮。按此食谱食用2~3周血糖应当下降,多数轻症糖尿病病人,病情逐渐好转,血糖、尿糖基本恢复正常后,可适量进食水果。若血糖、尿糖控制不佳时则要注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补充,可加用药物治疗,但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为避免低血糖,应作必要的调整,可在两餐中或睡前加餐,但应包括在总热量中。在治疗过程中,常规检查病人血糖和尿糖。

4.2.3体育锻炼指导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还可避免肥胖和过度精神紧张。运动疗法应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病人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在医护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宜。一般在饭后1 h左右运动最为适宜,2~3次/d,每次30~60 min。运动方式有多种多样:站立调息运动、意念运动、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练八段锦、五禽戏、慢跑、太极拳、游泳、健身操、散步、气功及家务劳动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体育锻炼的不良反应包括:①低血糖:单纯饮食控制的Ⅱ型糖尿病人一般无低血糖发生;②高血糖和酮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如血糖浓度水平较高(>l3.3~16.7 mmol/L),在开始活动时因运动所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血糖浓度可急剧上升,当胰岛素不足时可引起酮症或酮症酸中毒;③诱发性心血管意外;④运动系统损伤:包括骨、关节、肌肉或皮肤损伤、足部皮肤溃破甚至缺血和坏疽。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有:血糖浓度>13.3 mmol/L或尿酮阳性者不宜作上述活动。收缩压>24 kpa(180 mm Hg)时停止活动。Ⅱ型糖尿病有心、脑血管疾息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按具体情况妥善安排,活动要适量,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和胰岛d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升高。活动前后检查足部,并注意活动时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避免受损伤。

4.2.4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磺脲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厌食,胃酸分泌增多,腹部烧灼感,同时服用制酸剂可减轻或防止发生。服用剂量过大或饮食不配合可发生低血糖反应。较少见药物过敏,粒细胞减少、贫血、皮肤瘙痒和皮疹等。双胍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口干苦、金属味、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上述降糖药物对肝、肾功能减退者不宜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溃疡病、胃炎病人应忌用。服用时应与第1口饭同时嚼服。4.2.5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4.2.5.1胰岛素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为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或增生致影响胰岛素吸收不良应禁止冷冻,使用前1 h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用1 ml空针抽取所需量作皮下注射。药瓶和皮肤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根据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速度、病人的病情及患者其它相关具体情况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臀大肌、上臂外侧、腹外侧等,有计划、按次序的更换注射部位,使注射点分散,可供注射范围大,在轮流注射部位有间隙期,组织受到的机械刺激可得恢复,胰岛素吸收好。避免 2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可防止注射部位萎缩或增生。当有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时,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后抽取长效胰岛素,以避免长效胰岛素中的鱼精蛋白锌与瓶中的短效胰岛素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注射胰岛索时间普通胰岛素为餐前30 min,鱼精蛋白锌在早餐前1 h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低血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4.2.5.2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I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即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 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罕见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护士应作好抢救准备。

4.2.6糖尿病足护理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其措施包括每日进行足部皮肤的清洗、按摩。修剪趾甲略呈弧形,与脚趾等缘。鞋袜平整、宽松。动态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检查有无水肿、皮损、脚病以及足背血管搏动、足部皮肤感觉等情况。有表皮破溃时及时处理。

高血糖病人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95-01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可引起多个系统的损害,严重时可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WHO预测,1995―2025年间,我国糖尿病增大幅度将达68%,增长率居全球首位,届时糖尿病患者绝对人数将达5000万人[1]。

1 护理干预的对象和方法

1.1 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的对象 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另外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是高危人群,社区干预的对象应包括家属。

1.2 方法 通过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护理干预计划。

2 护理干预的内容

2.1 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措施[2]。采取多种形式,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临床表现、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加治疗。

2.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对糖尿病患者有即时和长期改善代谢的作用,表现为改善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脂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血压,改善症状等[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的饮食。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多进食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蔬菜等。有饥饿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长期的进行饮食管理,按时、按点、按量规律进食。

2.3 用药指导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史、症状、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有胰岛素适应症的病人使用胰岛素,同时了解药物的应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及自行停药的危害性。坚持规律正确的用药,指导病人和家属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技术、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正确处理高血糖和低血糖症,外出时带些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

2.4 运动生活指导 适当的运动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调整体重,控制血糖。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应量力而行,以不感疲劳为宜,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2.5 心理干预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正确对待、保持心情愉快、锻炼意志,以消除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防止病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让病人相信,如果配合治疗,仍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3小结: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使糖尿病患者真正的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从而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减少了高危人群糖尿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降低了糖尿病给人类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常向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