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新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新理念范文1
一、学习和深刻领会执法为民理念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要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检察实践中,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恪尽职守,预防和惩治犯罪,保证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反贪部门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预防和惩治犯罪的工作,使犯罪分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惩处。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及时把握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利益诉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2、一切依靠人民
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检察工作仍然需要走群众路线。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了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和愿望,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才能使检察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才能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树立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检察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无论你的侦查设备多先进、无论你有多充足的警力、无论你有多充足的经费,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支持、不配合,检察工作就耳不聪、目不明,就无法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等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发生犯罪案件,无人报案、无人作证、无人提供线索,于是一些干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觉得群众工作不好做,甚至抱怨群众觉悟低。这说明我们的一些干警还没有真正掌握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和本领,没有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没有把群众工作做到位。我们的干警在接待当事人时,一要注意态度,二要注意方法,要将心比心,认真考虑群众的立场、观点和利益。
二、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检察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检察干警要真正落实执法为民的各项要求,要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要作到立足本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1、严格执法,实事求是
要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检察工作中,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希望什么,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指向什么;人民群众对哪些方面不满意,我们就重点整改哪些方面的问题。
2、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文明执法,有助于化解矛盾,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信任。执法工作遇到大量的问题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大多数当事人也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检察干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作做到位,多数当事人都能自觉接受和履行处理决定。反过来,即使案件处理结论是公正的,只是由于干警的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也往往会引起当事人的怀疑和不信任,从而引发上诉、申诉甚至形成上访。更有甚者,有的干警在工作中,粗暴对待当事人,不但没有实现执法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引起群众不满,影响了执法机关的形象。所以,文明执法,事关重大、意义重大。干警对待人民群众说话要和气,态度要和蔼,办事要热情,服务要周到,考虑要细致。要多给群众提供便利,不给群众增添麻烦。要注意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对待当事人不侮辱、不挖苦、不嘲讽,对当事人要耐心听取他们的陈述、申辩和申诉,不能因自己的主观好恶而影响对当事人的态度。
3、清正廉洁
社会治理新理念范文2
一、学习和深刻领会执法为民理念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要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检察实践中,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恪尽职守,预防和惩治犯罪,保证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反贪部门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预防和惩治犯罪的工作,使犯罪分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惩处。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及时把握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利益诉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2、一切依靠人民
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检察工作仍然需要走群众路线。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了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和愿望,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才能使检察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才能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树立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检察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无论你的侦查设备多先进、无论你有多充足的警力、无论你有多充足的经费,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支持、不配合,检察工作就耳不聪、目不明,就无法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等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发生犯罪案件,无人报案、无人作证、无人提供线索,于是一些干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觉得群众工作不好做,甚至抱怨群众觉悟低。这说明我们的一些干警还没有真正掌握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和本领,没有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没有把群众工作做到位。我们的干警在接待当事人时,一要注意态度,二要注意方法,要将心比心,认真考虑群众的立场、观点和利益。
二、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检察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检察干警要真正落实执法为民的各项要求,要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要作到立足本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1、严格执法,实事求是
要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检察工作中,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希望什么,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指向什么;人民群众对哪些方面不满意,我们就重点整改哪些方面的问题。
2、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检察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文明执法,有助于化解矛盾,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信任。执法工作遇到大量的问题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大多数当事人也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检察干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作做到位,多数当事人都能自觉接受和履行处理决定。反过来,即使案件处理结论是公正的,只是由于干警的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也往往会引起当事人的怀疑和不信任,从而引发上诉、申诉甚至形成上访。更有甚者,有的干警在工作中,粗暴对待当事人,不但没有实现执法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引起群众不满,影响了执法机关的形象。所以,文明执法,事关重大、意义重大。干警对(学生无忧网)待人民群众说话要和气,态度要和蔼,办事要热情,服务要周到,考虑要细致。要多给群众提供便利,不给群众增添麻烦。要注意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对待当事人不侮辱、不挖苦、不嘲讽,对当事人要耐心听取他们的陈述、申辩和申诉,不能因自己的主观好恶而影响对当事人的态度。
3、清正廉洁
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检察干警必须清正廉洁,确保权为民所用,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检察机关肩负着反腐倡廉的重任,每个干警都应该正人先正己,加强自身的修养,既注意八小时之内的公正形象,也要注意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清廉。
社会治理新理念范文3
我所积极组织全所律师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人响应事务所的号召,认真学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社会治理新理念范文4
关键词:旧邦新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思想地位;文明秩序原理;春秋繁露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2-0117-012
通行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归纳为三点:“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这个《读本》还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归纳为五点:“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发展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等等。[1]这两个方面的界定与概括,确实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承载的一些功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界定与概括主要局限于专业性的法律、法治领域。如果我们超越法律、法治的专业视界,如果我们从更宽广、更幽深的思想视野来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享有的思想地位、所承载的思想功能,也许就不止于此。
简而言之,本文的研究发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可以用冯友兰所说的“阐旧邦以辅新命”或“旧邦新命”来概括。为了对这个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证,下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为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地位建构一个简单的参照系,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古今中外的同类思想形态进行比较,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探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思想史上的位置。接下来,分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诞生的思想背景,以阐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时而生”之“时”到底是什么;也许,只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与思想背景中,才能更恰切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地位。在此基础之上,再来考察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转型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的文明秩序的基本脉络或基本骨架,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这种逐渐成型、逐渐定型的文明秩序的确认、提炼、总结,以证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文明秩序原理之地位与功能。最后,是一个结论和延伸性的讨论,旨在进一步廓清本文的观点,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诘难予以初步的回应。本文希望,通过这样的论述,有助于促成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思想地位的更深入的思考,有助于促成关于当代中国文明秩序走向、文明秩序原理的更深切的关怀。
一、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思想地位的参照系
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地位?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必要通过对思想史的重新排列、重新建构来寻找。在思想史上,有一些思想形态所拥有的思想地位,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拥有的思想地位,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因而,可以把它们作为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思想地位的参照系。
宏观来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中华文明在转型过程中诞生的思想形态。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在深度、广度、规模、影响诸方面差可比拟的历史转型主要有四次:西方有两次,中国也有两次。让我们依次分析。
社会治理新理念范文5
协同创新更有利于发挥效果
协同创新已成国际盛行的创新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协同创新已经出现许多成功案例,且受到越来越多创新主体的青睐。真正的密切协同,必须有共同的基础。一是理念相通相同。缺乏良好的共同理念,各怀心思,拉郎而配,不可能有真正的协同,只能浪费时间,无果而终。二是彼此各有互补需求。良好的协同关系往往是建立在各有短长、优势互补的主体之间。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在协同创新中也要注意做到凸显特色、“协而不同”。三是通过协同,各有所获,各得其所,共同发展。这是协同创新的结果,也是检验协同是否成功的关键。协同各方获益内容有别,获益大小不同,但都必须对自己的创新有所促进,这样的协同方能有效且持久。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管理创新。协同创新的生命力在于制度和文化。在我国,参与协同创新的各主体往往分属于不同部门、体系,甚至归属于不同地方政府,参与合作的具体人员也常因贡献大小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于是,部门或个体间的利益协调往往成为合作成功的最关键要素。因此,政府部门和单位领导一定要为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通过制度创新,破除“围墙”,形成合适的体制机制环境。在现实的产学研合作中,许多“只恋爱、难结婚”,或“能结婚、不生子”的案例,究其根子多源于此。
文化转变才是创新动力的源泉
要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文化是无形的,但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常常出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情况。举例来说,十年前,国外企业管理中十分成功的ERP软件在国内也时兴一时,广为推荐,然而少见成效。究其原因是南橘北枳,文化水土的原因。西方管理重理性、依契约,管的是事、是流程;中国是人情社会,主要管的是人、是关系。以法理为基础的ERP管理技术到了中国企业,自然会水土不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不完全是一个技术过程,更多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过程,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思想、愿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相关主体的文化差异常常很大。只有把人们的愿景、价值观、理念、系统思考等等文化因素整合在一起,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彼此文化的交融和认同,特别要破除不利协同合作的“麻将文化”和“竖井文化”,形成互补支持的桥牌文化和开放大气的海洋文化,共同营造有利协同、促进创新的文化环境,建立在技术集成之上的协同创新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模式和创新本身不兼容
模式和创新本身是不兼容的。他认为,培养创新人才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任何一个人如果在同样一个模式下面,在一个模板下面呆的时间长了,他一定会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存方式,都变成固定了,很难有新的变化,或去接受新的事物。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不要搞一个模式。
我们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理念,但是模式和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兼容的东西,人才的培养跟创新人才培养,如果用一个模式,这绝对是成功不了的。培养人才不要有模式,但是要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新人才一定是要善于提问题,一定要敢于提问题,我们这方面现在比较缺乏。但是在提问里面,敢于提问了之后,还要善于提问,提有意义的问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头脑,给他充分的阳光雨露,然后对每个人因材施教。
创新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
创新是一项涉及多种要素的复杂经济、社会现象,任何单个的创新都不是孤立地完成的。创新系统各组份之间的充分交流互动共享,是创新系统成功的特征,也是创新系统成功的保证。实现子系统间的交互、共享,要靠制度和文化。制度以硬性的规范对相关的创新要素进行约束或激励,而文化则通过对核心价值的认同实现软性的约束或激发。如果说企业、研发机构等社会组织是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硬件,那么制度和文化则如同创新体系的系统软件。在这里,文化不能仅仅理解为某种虚拟的价值与气氛,而是嵌入在组织、体系之中显示出的无形力量,时刻发挥着导向、激励功能,它与制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自主创新,不仅是指科技创新,同样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管理和市场运作的创新。没有这些创新,自主科技创新难以实现。显然,建设创新型国家决不仅是科技界的事,也是全党、全民,各行各业的大事。因此,培育创新文化,优化创新环境,同样是全社会的共同要务。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全面部署文化建设,这为全社会的创新文化建设提供了最好契机。
从社会条件讲,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必须在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创新文化的培育构筑坚实的制度基础。体制、机制是大文化概念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建设的制度手段,为文化的养成设定行为规范的底线。文化自觉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制度硬性约束。要以改革精神,构建能激励企业、院所、个人自觉创新的制度体系,要给小人物创新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制度空间,让广大群众的自主创新精神充分迸发,使真正的人才能自然地脱颖而出。
其二,要以法促德,德法并重,抓紧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创新需要激情,但须拒绝浮燥。创新追求卓越,但不能凭空臆想。创新必须务实,唯实才能求真。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创新文化的本底。虚浮者得道,造假者成风,没有基本的信用作保障,自主创新无从谈起,创新国家则更是空谈。当前,在科技、教育界,当务之急是建立处置不端行为的机制和科学规范,还科学、教育一片蓝天净土,铲除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温床。在全社会,要以有力措施,更严厉打击贪污受贿的腐败行为,以及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逐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社会秩序和环境。要在全社会加强会风、文风的改造,反对假话、空话、套话,倡导说真话、实话,允许讲错话。要从领导做起,从宣传部门做起,形成真实可信、生动活泼的社会局面。
社会治理新理念范文6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将某社区居住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98例)和管理组(112例),其中男116例,女84例;年龄60~76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6例,初中以上大专以下为109例,大专以上55例,除精神病及其他脑、肺、肝、肾等严重慢性病变及其他严重慢性病,知情同意,愿意进行管理。
方法:出院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即填写转诊单,转入某社区服务站,社区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档案记录方式(POMR),主要包括:基本资料、评估的内容、主要要健康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计划,主要护理措施,进行实施和评价等。
评估:⑴评估的内容:①饮食习惯评估:自制饮食习惯评估表列出7个项目: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不吃肥腻食品和动物内脏、采取平衡膳食种类齐全和比例适宜、膳食纤维的摄入量>35g、采用科学烹饪饮食方法不油炸、食物做到细嚼慢咽、荤素搭配等项目。了解患者“经常(>5天/周)”,“有时(3~5天/周)”,很少或没有(<1天/周),3个等级进行评估,评分高表示饮食习惯好,11分以下为不合格。②心理状态的评估: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 SDS)[2],焦虑(T≥50分)为焦虑患者,抑郁(T≥53)为抑郁患者,两种表评估后分值越高代表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越严重。③活动与休息的评估:自制活动与休息的评估表,列出户外步行、骑自行车、慢跑、打太极拳或跳舞、做家务等活动,根据活动后脉搏次数是否在靶心率范围中安排活动与休息的时间比例等项目,靶心率=(最大心率-休息状态心率)×(70%~85%)+休息状态心率,最大心率=210-年龄。了解患者“经常(>3次/周),有时(1~3次/周),很少或没有(<1次/周)3个等级,了解参加上述活动频率,9分以下为不合格。④回归社会程度等评估(社会功能的康复):日常社会活动评估表列出”看电视、电影或现场表演,到处坐坐,与朋友外出,参加俱乐部式社区组织,参加政治活动等8个项目,了解患者每个项目“经常(>5/周)”得3分,“有时(3~5天/周)得2分”,很少或没有(<1天/周)得1分,3个等级进行评估,评分高表示回归社会程度高,12分以下为不合格。⑵评估时间和频率:患者回到社区2周后,接受评估就1次,若上述4个项评估有2项不合格,2周后再评估不正常的项目,若1项以上不合格,4周后再评估,此频率一直到评估正常。评估正常后隔2个月再评估1次,持续3次,以后每半年评估1次,其他的每2个月评估1次,半年后每6个月评估1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干预:评估不合格的患者社区制定护理计划,定期实施指导,进行评价。①制定详细的饮食指导计划,进行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根据基本情况、病情、饮食习惯制订科学、合理的食谱,纠正患者不正常的饮食观念和生活习惯,加强营养咨询你的工作,使患者了解控制饮食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主动长期坚持。②焦虑或抑郁的患者,请专门的心理治疗师针对不同心理问题产生的焦虑抑郁障碍予以个体心理咨询。治疗以小组团体咨询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技术、生物反馈、精神类药物配合等手段,不间断地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的消极情绪及时调整,维持巩固其心理健康状态。③活动与休息的干预原则: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根据心率调整活动的量。④回归社区程度的干预,鼓励患者病情康复,尽早参加日常的社交活动,根据体力安排社会活动的频率和时间,尽早恢复社会功能的能力。
干预的效果测定:两组分别用生存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生活满意度测定表(SWLS)、心脏事件(MACE)的评估和住院次数进行效果评定。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其内容包括5个项目,评定结果31~35分为非常满意、26~30分满意度,21~25分为有一点满意,20分为一般,15~19分为有一点不满意,10~14分为不满意。5~9分为非常不满意。SWLS简单易行,具有心理测验表所具备的特征,而且能较敏感地反映生存状态的改变,在实际工作中被较多采用[3]。心脏事件的评估(MACE)将两组发生心脏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需住院心力衰竭、再血管化治疗),进行干预后的统计。
结 果
统计资料分析: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合并其他-性疾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干预前、干预后4个月,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评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焦虑和抑郁:尽管介入治疗创伤小,但这种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治疗费用较高,术后有支架内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可能,上述原因,可能导致介入治疗术后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障碍[4]。Le Grandea对PIC治疗6个月后患者负性情绪反应和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发现负性情绪反应患者中等的体力活动受到限制[5]。对此患者加强社区管理进行干预,能用有效地减少患者反复疑病就医、反复疑病住院的次数,并明显减少MACF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社会和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6]。
饮食护理指导: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能有效降低血脂高血脂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社区护士还应指导社区冠心病患者做到如下合理的饮食:①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盐的摄入量应在6g以下。②保证充足的钾,钙高的食物摄入。③控制体重,限制能量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改善饮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活动与休息:患者术后通过适当的活动可提高心血管工作效率和冠状动脉血流的储备能力,延续是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可以使患者心脏得到的更有效的康复和工作,体重超重的患者还需要增加活动量。
回归社会程度:老年人冠心病治疗后有着疾病的打击和介入治疗后容而产生心理疾病,加重了回归社会的困难性。我们医护人员要过早进行干预,对其患者进行评估和拟定计划指导患者,使其更早回归社会,促进社会功能康复。
通过社区的管理,使冠心病介入的老年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再次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介入治疗增多的情况下,对于介入后的老年患者的管理的社区承担重要的角色,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只从老年人冠心病介入后患者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社区管理,如何科学、规范、全面的社区管理是我们长期讨论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平,高学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黑龙江医学,2005,29(9):662.
2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1.
3 金钰梅,贾亚平,金成胜,等.居家护理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966.
4 徐海年,魏靖,赵玉生,等.60例精辟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患者情感障碍分析.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26: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