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宁城县;食品工业;发展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1]。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位于赤峰市南部,与河北、辽宁毗邻,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区位优势突出,食品工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几年,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宁城县铁矿、非金属矿等工业迅猛,致使食品工业的发展迟缓,但食品工业仍为支柱产业之一,并在产业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宁城县“十三五”期间加大力度发展健康绿色食品工业,致力于打造全市乃至全区、全国闻名的食品工业基地。
1宁城县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1.1发展现状
宁城县到2016年底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7家,实现产值35.2亿元,同比增长1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8%,主要集聚在肉制品、酒类等行业。建成食品类工业园区3处,分别为:以食品工业为主的中京工业园区,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宁城康健生猪加工有限公司、宁城县燕京啤酒(中京)有限责任公司、亿豪肉羊有限公司、腾达芦笋农业科技等多家龙头企业入驻,为宁城县规模最大的食品工业园区;塞飞亚食品工业园,以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的集肉鸭育种、祖代种鸭繁育、父母代种鸭扩繁、商品鸭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熟食加工、羽绒加工、冷链运输、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农牧结合的产业链,形成了年3000万只肉鸭养殖加工产业体系;八里罕酒业园,主要集聚了宁城县白酒企业,以内蒙古顺鑫宁城老窖为龙头,入住企业9家;建成小微企业园1处,集聚了志勇米业、一家香蛋糕等一批小微企业规模化发展,以带动、吸引更多的食品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新行业领域中的龙头企业。
1.2主要特点
宁城县食品工业发展具有中国食品工业的一些普遍特点,如产业关联性强、就业乘数高等[2],此外还具有自己的优势。
1.2.1农业基础好,规模大,农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设施农业及基地建设发展成效显著,特色作物发展稳步推进
到2016年宁城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2.6万hm2,位居全区之首,建成千亩日光温室园区39处。果树经济林总面积达1.19万hm2,建成万亩林果基地5处、千亩林果产业园35处。火龙果、大樱桃、芦笋、有机杂粮杂豆等特色种植面积达0.28万hm2。家畜出栏156万头(只),其中肉牛出栏28.8万头、肉羊出栏55.8万只、生猪出栏72.6万头,发展禽类养殖4000万只。已经申报宁城茄子、宁城粉条和宁城草原鸭(鸭雏)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待国家商标局批复;正在申报宁城尖椒、宁城黄瓜、宁城番茄、宁城茄子绿色制品认证。
1.2.2肉制品、酒类行业龙头企业多,品种全,对行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宁城县生猪、肉牛、肉羊、肉鸭、白酒、啤酒、保健酒产业不但发展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创建了名优品牌和产品。例如:塞飞亚肉鸭产品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产品认证,并被评为名牌产品,“塞飞亚及图”和“塞飞亚草原鸭”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化项目是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示范工程,速冻分割牛肉获得内蒙古名牌产品称号和国家驰名商标称号,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宁城康健生猪加工有限公司为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赤峰市A级企业;宁城老窖开创了中国绵香型白酒之先河,宁城老窖“宁诚”品牌荣膺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赤峰市神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芦笋酒酿造工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1561504号)等等。
1.2.3产品市场前景好,效益优
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部分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已进军国外市场,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塞飞亚肉鸭产品已在韩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定量销售,内蒙古东方万旗有限公司已在澳洲注册公司,视国际市场发展情况,将逐步发展国外市场。
2宁城县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
宁城县食品工业生产粗放,初级产品多,档次低、包装差,整体工业化生产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2.1.2食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薄弱
宁城县食品工业缺乏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食品装备问题突出,许多食品加工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经济效益差。
2.1.3食品工业结构、企业结构不合理
宁城县食品工业主要集聚在肉制品和酒类行业,果蔬、土特产等资源未有效开发利用。规模以上企业少,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仍占食品加工企业的主体。
2.1.4食品工业企业与农业资源不够协调,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宁城县农畜产品原料基地、食品工业和食品市场等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存在有资源、没龙头;资源多、企业少和企业大、资源少等现象。
2.2发展对策
2.2.1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
食品加工业的基础是原料,宁城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质的果蔬、生猪、肉牛、肉羊、肉驴、鸭、杂粮杂豆等农副产品资源,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使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依托,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密切关系。
2.2.2扶优做强优势产业,创建名优品牌,发展地方特色产品
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通过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打造宁城县优质特色酒系列、饮料矿泉水系列、米面杂豆系列、糕点系列、蔬菜菌类系列和肉制品系列等食品品牌。
2.2.3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走技术创新之路
加大对食品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参加多种形式的食品新技术博览会等,引进食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向企业推荐,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2.4拓展“互联网+”经济效应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2.2.5加强监督,高度重视食品卫生与安全工作
食品卫生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卫生执法工作,提高监督执法能力,逐步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誉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志雄,胡利军.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前景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食品工业与安全),2009,(1):17~21.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2
1.龙头企业不断发展,拉动作用日渐凸显
目前,全市重点“龙头”企业有30余户。其中,有亚州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吉林德大公司;世界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长春大成集团投资建设的德惠玉米工业园区;全国最大的肉牛加工企业长春皓月集团投资建设的皓德公司;全国食品行业排名首位的福建达利集团投资建设的吉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黄河集团投资建设的长春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为“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工逐步走向精深,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德惠市农产品加工业由简单的初级产品加工步入了多元化、系列化精深加工阶段。几年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按照精细、营养、安全的标准来加工农产品。该市素有“中国松花江大米之乡”的美誉,全市有以上禾、百顺、松川、绿州等为骨干大米深加工规模企业130多户。坚持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精深加工,企业的产品已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多品牌、精包装的绿色健康食品,使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吉林省著名商标6个;吉林省优质产品8个;有40多种产品打入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产业布局日臻优化,辐射效应不断增强
3.1壮龙头,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力
德惠市把建设和发展一批生产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放在农产品加工业的首位。2006年以来,全市共建设投资百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61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92个。肉鸡、肉牛、生猪、玉米、稻米、大豆、瓜菜、酒业、休闲食品、植物化工等十条龙型产业日趋壮大。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9户,其中国家级5户,省级11户,市级13户。形成了强龙引领、群龙竞舞的龙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步入了粮食产品―饲料产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健康美味食品―网络营销成龙配套的农牧工商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3.2育基地,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撑力
在全市规划建设了专用玉米、高油大豆、优质水稻、特种油料、瓜菜、林果六大种植基地和肉鸡、肉牛、生猪、肉鹅、肉羊、奶牛六大养殖基地,2010年粮食产量达到40.5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产值达到5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园艺特产业产值实现16.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30万亩。9大类79种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建成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新、经济效益好的各类园区150个。通过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目前,全市与龙头企业实现订单式管理的农户每年都在10万户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83个,经纪人8100多人。
3.3拓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拉动力
建设和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4个,“农家店”、“农资店”分别发展到149户和91户,年交易额15亿元。1998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吉林德惠绿色食品节,先后有20多个国家、40个地区的官员、商界代表参会,4000多户中外企业参加了经贸洽谈和产品交易活动,加快了德惠农产品进军国内外市场的步伐,全市每年农产品加工业出口创汇都超过1亿美元。2006年,德惠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县级城市中首个“中国食品名城”,这一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加速了德惠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目前,“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已成为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在“金字招牌”。
4.抓项目,积蓄农产品加工业的后续力
项目建设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德惠市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战略,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农产品加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举全市之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2010年引进的山东泉林集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大成公司玉米秸秆糖项目、青岛千叶集团甜玉米深加工项目、宝源丰熟食加工项目、天惠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粗粮加工项目、吉林永旭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大豆浓缩蛋白项目等50多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已建成或已在建设中,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积蓄了较强的后发能量。
5.优环境,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保障力
由市级领导牵头,成立重点项目推进组,设立了五大奖项,每年都拿出不低于200万元重奖引资成效卓著的单位和创业有功人员。43个具有审批权的部门全部派员进驻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开展了“千名干部服务千户企业活动”,实行跟踪服务,协助企业办理项目审批、征地、办照等一系列手续,保证企业项目建设全程绿灯,一路畅通。开展软环境千人评差活动,对排位靠后的部门和公务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基地中规模较大的农户在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每年都从农贷资金和农业发展基金中拿出较大比例扶持种养大户生产。对新办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市里能免的费用一律免收,并采取财政返还办法,给予一定的减免税优惠,从而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在驱动力。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3
在美国,一些大型的食品企业也在膳食标准制订方面有所贡献。著名的通用磨坊、百事、联合利华和迪斯尼等大型的食品企业制定了企业的膳食标准,在美国家喻户晓的汉纳福德超市(Hannaford)和哈里森迪特超市(HarrisTeeter)也制订了超市内销售食品的有关膳食标准,表明美国的食品工业已经意识到营养标准制定和营养信息标示在食品研发和销售中的重要性。具体见表3。健康选择项目是由科学家、营养教育家、膳食制定专家、公共健康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共同组织的联盟(thekeystonecenter)制定的(表4),这个膳食标准涵盖了19种不同食品,符合该膳食标准的食品可以在食品标签上面标注“smartchoices”的标志。健康选择项目其目的在于让消费者能够在超市买到更均衡、有益的食物,这也就要求食品生产企业要满足一定的膳食标准。健康选择项目具有以下优势:较容易和简单地帮助美国民众改善膳食,鼓励消费者做出更好的膳食选择;促进民众最佳健康,减少与膳食有关的慢性病;基于科学的一致性,与美国膳食指南一致,与现存的规章制度国家营养政策相一致;营养标签信息起到对消费者进行营养教育的补充;促进产品革新和重新配置;可持续性和灵活性。
中国膳食标准现状
中国膳食标准的制定甚少,目前中国政府与行业协会、委员会已经建立的膳食标准主要有4个:由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膳食指南、食品营养标签中营养声称的膳食标准、无糖食品的膳食标准和低钠食品的膳食标准。而食品企业建立的膳食标准几乎没有。膳食标准营养标签中营养声称的膳食标准、无糖食品的膳食标准和低钠食品的膳食标准是应用于食品行业中的。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由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第1次颁布,2007年又重新进行修订并颁布,居民膳食指南只是对居民的总膳食提出了要求。2011年版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6]共分5层,包含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如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400g。
2营养标签
由卫生部最新颁布的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对营养标签中营养素含量声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表5)。这个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布的营养标签教育法中规定的营养成分声称中低含量食物与营养素含量高低类似。
3无糖食品的膳食标准
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家标准GB13423—1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g或100mL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g)。
4低钠食品的膳食标准
由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家标准GB/T23789—2009《低钠食品》膳食标准规定钠含量<120mg/100g的食品为普通低钠食品,钠含量<40mg/100g的食品为非常低钠食品。
美国膳食标准对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
与美国膳食标准相比我国膳食标准从内容、法律效应和企业执行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借鉴美国膳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国食品工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膳食标准的制定和统一
美国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食品工业都在膳食标准制定和完善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这些膳食标准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营养素含量高低、营养价值高低、不同人群膳食要求和特殊膳食营养要求(如全麦食品)。而中国目前只有卫生部、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膳食标准的制定,而制定的膳食标准只集中于营养素含量高低,因此中国特别是食品行业应该加强更多内容膳食标准的制定,如销售给学生的食品膳食标准、糖尿病人的食品膳食标准和全麦食品的膳食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也将成为食品企业新产品研发的新方向。从美国制定膳食标准的历史来看,由于前期美国制定的膳食标准较多从而导致食品标签上面关于食品营养的信息和标示繁多,为了达到膳食标准及营养信息的统一,从美国膳食标准制定的经验来看,适合所有食品的健康选择项目需要包括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食品企业共同参与,而且任何一个部门制定的膳食标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行业性导致不可能适用于所有食品,因此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包含所有相关组织的营养联盟,其主要工作就是建立适合中国的包括食品的膳食标准。中国目前有关食品营养的组织包括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等,可以联合这些组织成立一个营养联盟。
2强化膳食标准的法律效应
为了保证膳食标准的执行,FDA制定了《营养标签教育法》。我国也先后颁布实施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食品标签相关法规、标准,2008年5月颁布实施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2011年11月份颁布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2013年1月1日强制施行营养标签制度。这些都说明我国在膳食标准的法律效应方面做得较好。为了保证更多膳食标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我国应该加强有关膳食标准法律的制定,不仅是关于膳食标准的制定,更应该是膳食标准的执行。
3提高食品企业膳食标准执行力
美国的食品企业不仅对该国政府要求的膳食标准具有很好的执行力,而且也注重本企业膳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如美国百事和联合利华。而我国的食品企业在食品标签上面标注营养标签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食品营养标签所标识的营养成分随意性较大、营养成分标识的名称、单位不统一、营养声明不规范等问题[27-3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食品企业不能积极响应并应用营养标签制度。营养标签是由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三部分组成,而我国大多数食品企业却忽视了最关键的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声称,在营养标签上面只有营养成分表,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食品企业对营养标签制度及对膳食标准不够重视,因此应该鼓励中国食品企业加强膳食标准的执行力。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4
在产品研发先天不足且科研投入面临巨大风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之路,成为国内大多数工业企业手中的烫手山芋,进退两难。而对过去没有品牌意识、以产品生产和销售作为发展驱动力的中国工业企业来讲,品牌化成为他们摆脱困境,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如何进行品牌化,品牌化包含哪些层面?张东利在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品牌是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企业经营的风险减速器、最有价值的资产,体现着产品或服务的品质、个性、信誉及消费者的认同感。一个强势的品牌就意味着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和产品的高附加值。如今,品牌化已然成为中国工业企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说到工业企业的品牌化,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只是企业形象和传播层面的品牌化,这仅是品牌化的表面现象和初级阶段。其实工业企业的品牌化,不仅是传播和形象的品牌化,更是观念和管理以及营销战略的品牌化,而这三点为中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所忽视。
张东利研究了中国工业企业品牌化的维度,总结了以下六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 观念的品牌化
品牌化的概念对于中国工业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从头到脚的彻底革新,从以往只关注生产和销售到开始关注品牌、并以品牌作为经营的核心。纲举目张,“观念”对品牌化战略而言就是“纲”。只有“观念”得到彻底的改变,品牌化进程才会顺利进行。要做到这一步,需要领导者发自内心,彻底树立品牌化意识,将品牌化作为公司的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去构建,推动内部自上而下进行观念的转变,改变以生产和销售挂帅的传统观念,代之以品牌挂帅的新观念。要建立统一的品牌识别系统,梳理品牌核心价值,树立品牌文化,借助企业网站、员工手册、海报、厂区视觉形象布置等方式进行观念的引导和传播;要不断对员工进行品牌意识与品牌观念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应的品牌导入活动,在活动互动中加深员工对于品牌内涵的理解,增强员工荣誉感,将品牌理念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第二、 管理的品牌化
管理的品牌化是指企业一切的生产、经营行为都要围绕品牌价值和品牌承诺展开。张东利认为,企业如果只是大张旗鼓地宣扬品牌理念,但在具体工作中以及在市场上却没有实现到位,没有让客户感受到品牌的承诺,那么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例如,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品牌承诺是为客户提供快速迅捷的服务,但实际让客户感受到的却是他们经常迟到的交货期。该企业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效率管理方面狠下功夫,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在管理上不断强化品牌的承诺,最终转化为员工的执行力。管理的品牌化要求一切管理行为都应围绕品牌理念而展开,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实现品牌价值而服务。品牌价值与管理执行必须完美结合,不能南辕北辙。
第三、 战略的品牌化
战略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纲领性、指导性谋略。品牌营销要求工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及实施应当以品牌价值做为核心驱动力,将品牌价值作为战略的重要构成要素来看,全面围绕品牌化来布局。因此,要求企业在战略制定、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方面以提升品牌价值而展开。如莱卡围绕“弹性、舒适、活力”的品牌价值主张来实施经营战略,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共享莱卡品牌优势。此外,通过富于创造性的品牌推广,与终端消费者建立深度联系,如赞助“莱卡风尚颁奖大典”、策划“2004莱卡我型我秀”偶像歌手造星活动,使莱卡品牌成为了活力、时尚的代名词。
第四、营销的品牌化
工业企业的营销开始由传统的以销售为导向的方式向以品牌为导向的方式转变,从而实现“品牌是弓,销售是箭”的完美结合。传统的工业品营销是一种从“我生产某产品,故我销售该产品”的单向销售过程;而以品牌为导向的营销模式表现出的则是“我能帮助客户实现其目标”的双向互动营销过程。“帮助客户实现其目标”体现的是与客户合为一体的状态。我们不难发现:著名工业品牌在营销中不会说‘我卖什么产品’,而是向市场传递“我可以为您提供什么”或者“我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什么”的信息。正如SK电讯声称:“为企业提供最佳的移动办公服务”,这一句话就足以向潜在客户传递出最明晰的营销信息,吸引那些需要最佳移动办公服务的客户的关注。SK的品牌化营销方式比那些停留在销售阶段的竞争对手可谓胜出几筹。
第五、传播方式的品牌化
传统工业品广告和传播方式多以产品和技术为诉求点,过于理性、呆板且了无新意,根本无视受众的体验。在即将到来的工业品牌营销时代,传播方式迫切需要品牌化。实施品牌营销的工业品品牌会在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甚至进行颠覆。如英特尔、莱卡等品牌一反工业品只针对行业传播的惯性,而采取了面向终端用户的传播方式,借助时尚、娱乐明星的影响力,举办时尚活动,运用感性的方式传播品牌价值。又如巴斯夫在广告策略上则采取了更加亲民、有趣的方式,以生活化、富于感情的创意,展现出巴斯夫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突显品牌形象。在传播渠道上,它们也早已突破传统的行业渠道,转而尝试运用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在社区、户外、新媒体、电视媒体等上都有广泛涉及。它们多以传播品牌理念为主,而非传播具体的产品功能。如:“徐工、徐工,祝您成功!”“莱卡:收放之间自是风光无限”“GE带来美好生活”等等,都给我们留下深深烙印,这些品牌也将成为永恒的记忆。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5
1996年3月,长虹彩电大幅度降价,最高降幅达到18%。彩电同行纷纷跟进,爆发了彩电行业的价格战,并迅速蔓延到其它行业,像微波炉、VCD、汽车、羊绒制品、商场等。值得注意的是,历来采用高价切人中国市场的外商也开始降格以求,如1997年,POS商业销售系统、收款机IBM“小银龙”、NCB的7445等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1996年下半年,美国、加拿大、韩国新闻纸商低价向我国倾销新闻纸。围绕着价格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003年左右,本土手机的价格战,使制造商可谓是春风得意,鼎盛时期曾占据国内市场百分之六十份额,排名前五名中本土品牌就占了三个。然而高市场占有率并未能帮助他们建立长久的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厂商的绝地反攻,本土制造商市场迅速下滑,到如今已丢失一半领地,目前只有可数的几家还能勉强维持盈利,而其中相当部分还是来自于海外市场。另外关于如果不能尽快在市场上立足以后将永无翻身之机的论点也是站不住脚的。还是以手机为例,作为市场后入者三星、LG最初的表现并不起眼,然而凭借持之以恒的投入和技术积累,这两家韩国制造商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如今已将原来在前面跑的部分日本及欧美厂商远远扔在后面,现在甚至已开始和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巨头平起平坐分庭抗礼。
价格战是最低级的竞争.恶性的价格战不仅会损伤到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利益,同时对消费者来说也未必是好事。因为价格降了,企业的利润自然也就降了,于是只好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打主意,降低产品原有的质量标准和服务水平,以低劣商品和低下服务来充斥市场,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获取短期利益。因此,国内企业急需树立正确的现代经营理念,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更要创造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以促进行业发展来达到企业发展,实现共赢,而不是大家争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
价格往往是最能挑动消费者神经的利器,特别是对于竞争已到白热化的市场,厂商利用降价以达到促进销量的目的更是屡试不爽的法宝。然而这种较量往往最终演变成厂商间的“贴身肉搏”,一味的降价带给消费者的往往是一时的利益,但损害的却是厂家长远的利益,毕竟厂家需要维持一个合理的价格来保证。因此,目前从价格竞争向服务\价值\解决方案转变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市场已基本由卖方市场转变化为买方市场.竞争性领域短缺经济已基本结束, 一些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产力过剩.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又面临较大的实现障碍,为争得市场一席之地,各企业间的营销竞争愈演愈烈,市场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状态.企业要在众多的市场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喜爱,必须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特色以及强有力和具有吸引力的销售策略,最根本的依然是如何满足顾客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要,而这一挑战我们在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这需要企业研究者用新的思路,大胆创建全新的企业市场模式.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叶就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传统市场营销到现代市场营销的历史性转变.即从生产者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从价格竞争转变为服务竞争,品牌竞争,从单纯追求企业利润转变为兼顾造福于环境.与此相适应,整体营销,服务营销,形象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现代营销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创新性,营销与生产脱节和市场脱节,与企业形象脱节,与服务脱节,且手段单一,能动性差.对如何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进行营销组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研究重视不够,营销管理落后.主要体现在营销组织机构不健全,营销网络不完善,营销队伍素质不高,营销机制缺乏创新,营销手段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信息时展的要求,营销策划不科学,市场定位不准,营销运作进程中控制不严,经营风险大等方面.市场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市场创新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抓好市场创新工作是关键,鉴于企业固有的弱点,在进行市场创新活动中,应扬长避短,制定自己独特的市场创新战略.
二、价格竞争不是最有效的市场竞争形式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价格竞争是最有效的市场竞争形式,甚至说成是百战不殆的商战利器,抱持这种观点是很危险的。适度的价格竞争是市场兴奋剂,而非理性的价格竞争乃至价格战则是抑制剂。目前一些行业的价格战正走火入魔,演变成一场无序混战。过低的价格不但企业不堪承受,消费者的长远利益也会受到损失,过低的利润也不利于行业技术进步和市场繁荣,以至于政府都开始干预,牵头搞什么“行业自律价”。
1. 根据“大营销”的概念,企业应该做好12个P的营销组合:战术性4P一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战略性4P——探查(营销调研)、分割(市场细分)、优先(目标市场选择)、定位;营销技巧2P——权力或政治、公众舆论或公共关系;再加上人员、包装2P。显然,将营销重点过多地集中在价格上,可能会忽视其它更重要的层面。
2.价格竞争可换来市场份额,但换不来品牌忠诚。“谁升起,谁就是太阳”这句话很有哲理。名牌应该有稳定的价格形象,过低的价格只会损害名牌的形象。从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倩况来看,它们基本上都是采用高价切人的,即使近年来一些品牌降价销售,也不至于像国内企业那样赔本赚吆喝,最多少一点暴利而已。单纯用价格战手段换来的市场份额就像是吸入了不含氧的空气一样于身体无补,同时,这种市场份额也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市场份额。
3\今天的消费时代已进入个性化消费、服务消费、品牌偏好、感性消费时代,人们对价格的敏感性逐步减退,企业营销武器库中应更多地储备这方面的武器。像目前国人对家电产品的选择更多地集中在品牌、性能、质量、规格、款式和服务上而非价格上。有的行业价格竞争甚至是完全无效的。比如说传统的大型百货商场,实行再低的公开毛利率销售也在价格上竞争不过批发市场和仓储式商店、会员商店等新的商业业态。这里的问题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业态的调整。
4.创新,也只有创新,才是竞争致胜的关键。美国人是以创新取胜的,如果她还是在家电,汽车、电子产品上与日本展开价格战,我想是很难打破“日本第一”神话的,好在她选择创新,在信息高速公路这个无竞争领域发展,因而将其它国家远远地抛在了后边。日本人则是模仿加小创新,短期抄捷径颇有所得,但缺乏后劲。中国企业则善于模仿、跟风。正像有人说的是采用“流行性经营”。这种流行性经营最容易形成“双输”竞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这是一大通病。即使一些优秀企业也缺乏持续创新的能力。目前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网络创新、经营观念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可做的事情很多。像彩电行业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已经开始认识到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是企业争夺明日饭碗的前提。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企业只有两大持久的优势,一是低成本,二是差异化。差异化来自于创新,也是较低成本更有竞争力的优势。日本的倔起是靠低成本与欧美竞争,虽然短期内获得成功,但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比日本企业成本更低,日本获得的优势开始转移到东南亚。中国较之东南亚更容易获得成本优势,东南亚低成本优势开始转向中国,而美国虽然没有低成本优势,但保持了强盛的创新能力,在差异化上形成了无与伦比的优势。以上链条关系值得我国企业界警觉。
三、发现新价值是探索的必然之路
营销并不是以精明的方式兜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一门创造真正客户价值的艺术。------菲利普。科特勒博士
在顾客价值链全过程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其增值服务是核心竞争力之一。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创新。需要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价值需求的新营销理念
工业品市场差异化营销策略创新应用是以增值服务为导向,在实践中探讨研究,对市场营销学理论发展的拓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食品工业的发展范文6
(20__年5月)
根据省农业厅通知要求和市委领导批示,为掌握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快鲁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我们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全面统计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全市国土面积1.1万KM2,总人口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万人,耕地783万亩。20__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占鲁西南五市的29.5%;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肉类产品、淡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95.14万吨、15万吨、27.8万吨、152.08万吨、75.35万吨、30.92万吨,分别占鲁西南五市的25.2%、34.7%、16.7%、18.1%、32.2%、55.0%;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列五市第三位。——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金乡大蒜、鱼台大米、北方落叶大乔木的集中产区,常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10,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4。——也是全国最大的大蒜种植、淡水产品养殖和味精、氨基酸、淀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占比水平,决定了——在鲁西南五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战略,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产品加工水平快速提升,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不断膨胀,龙头带动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据调查统计,到20__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69.7亿元,实现利税33.8亿元,出口创汇4.34亿元。其中,规模较大、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64家,企业员工6.13万人,拥有固定资产85.67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12.76亿元,年出口创汇2.51亿美元,实现利税18.86亿元。年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量的57.5%和57.8%。按加工原料来源分类,其中粮食加工13家,棉花加工5家,油料加工3家,瓜菜加工8家,造纸和木材加工7家,畜禽产品加工12家,乳制品加工3家,水产品加工3家,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杞柳等其它加工10家;按级别分类,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18家,市级40家,市级以下4家;按销售收入规模分类,1200-5000万元19家,5000-10000万元13家,亿元以上32家。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为主导,以油料、棉花、畜禽产品、水产品、木材加工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由过去以粮食、棉花、油料为主的种植业领域,逐步向瓜菜、畜禽产品、乳制品、木材、水产品以及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等特种种植和养殖大农业领域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由初级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像蒙牛、维维、华龙、华丰、正龙、白象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已进入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二是农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工规模不断膨胀。全市64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规模达到1.34亿元,平均销售收入达到3.32亿元。以菱花集团、雪花生物化工公司为主的玉米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56万吨;以鲁王集团、利生集团、鲁宝集团和华龙集团、白象集团为龙头的小麦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小麦120万吨;以利丰公司为主的淀粉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淀粉7万吨;以华仙公司、奥星公司为主的甜叶菊加工企业,年生产甜菊糖1000吨;以兖州绿食品公司、邹城呱呱鸭制品公司为加工龙头的肉鸭加工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加工能力迅速提升,年宰杀分割肉鸭3200万只。兖州市绿源食品公司今年投资1亿元新上年加工4000万只肉鸭生产线一条,使肉鸭年加工规模达到6000万只,年销售收入可达到7亿元。
三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升。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着眼市场需求,企业不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企业的产品档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山东太阳纸业集团与国际纸业巨头强强联合,投资2.6亿美元准备新上一条年产30万吨无菌液体包装纸生产线,投产达产后新增年产值52亿元,利税7亿元。山东臻嘉食品进出口公司今年投资1400万元,新上冰鲜牛羊肉深加工生产线一条,企业年加工规模达到1万吨,销售收入2.16亿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山东绿维果蔬汁有限公司投产20__万元,引进国内蔬菜和水果清汁生产线一条,年生产各类系列清汁9000吨,产品畅销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近年投资2亿元,新上GMP生产线20条,研发中心1处,生产10大类、140个型号系列中药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带动中药材种植基地5万亩。
四是农产品加工配套生产基地快速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区域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以金乡宏昌公司、宏泰公司、东远公司、华光公司、鱼台益群公司等一批大蒜圆葱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市大蒜圆葱种植基地180万亩;以邹城华源公司、普泰贝尔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带动邹城、鱼台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680万M2;以兖州太阳纸业集团、中都木业、兰氏木业、三联木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企业,带动全市速生丰产林种植基地90
万亩;以兖州绿源食品公司、邹城呱呱鸭制品公司、微山营养食品公司、湖产品经贸公司为龙头的肉蛋鸭加工企业,带动全市肉鸭养殖存栏900万只,蛋鸭养殖存栏800万只;以华仙公司、奥星公司为龙头的甜叶菊加工企业,带动任城及周边甜叶菊种植6万亩。五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植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十分注重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品牌的培育、保护和开发,通过提升传统品牌、引进嫁接外地知名品牌、培植开发新品牌,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育得到快速发展。20__年,全市有181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三品”认证总数达到300个,面积158.6万亩。农副产品注册商标达到780件,农产品著名商标认证11件,新增5件。“菱花”牌味精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华仙”、“利生”、“鲁宝”、“微山湖”等17个品牌食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产品出口创汇较快发展。金乡大蒜在宏昌、宏泰、东远、华光、山阳等一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的带动下,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迅速扩大、水平快速提升。全县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35万亩,其中有机基地1.5万亩,20__年全县大蒜出口创汇2.16亿元,占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52%。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调查情况表明,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以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为主的精深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就整体和综合水平来着,无论与外地先进水平、还是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都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金瓶颈制约突出,投入不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多数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速度慢、能力弱、贷款担保手段缺乏,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有些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建设项目,因资金缺乏不能快速上马;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性质决定的流动资金季节性需求矛盾突出,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商机错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二是企业生产规模小,档次水平低。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仍然沿用传统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产品初级加工和粗加工产品多,能够抢占领域高地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的企业为数少。在全国65家涉农上市公司中,我市仅有太阳纸业集团一家,而仅南京市就有5家涉农上市公司。
三是企业结构不合理,整体加工能力低。从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行业构成看,粮棉油和畜禽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瓜菜和果品加工企业数量少,瓜菜和果品精深加工几乎是空白。在全市64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中,粮棉油加工18家,占28.1%;而瓜菜加工企业仅有8家,占12.5%,且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像大蒜圆葱、淡水产品、果品是我市最具特色、最具规模的优势产品,但目前加工转化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够很弱,有些几乎是空白,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优势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延伸、产业效益的提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四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专门的研发经费,拥有自主产权的专利产品为数极少,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强;各级政府对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机制不完善、科研队伍人才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科研创新能力弱,农产品深加工业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据调查,全市除20家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有专门研发机构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专业研发人员。
五是市场开拓手段落后,营销方式不适应。市场营销方式落后,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的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像电子商务、连锁、产销直挂等还没有得到较快应用,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信息搜集不及时,特别是对品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特别是通过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直接进军国内外大市场、与国内外大客商进行洽谈合作的渠道不畅、实力不足。
六是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产业链条不紧密。主要表现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滞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接关系松散,“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种养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推广普及的面还很小,没有真正形成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发展,大市场带动大龙头、大龙头带动大基地、大基地联接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一方面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因缺乏稳定、批量化、标准化的原料供给,不敢接受订单和满负荷生产;另一方面,基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因缺乏龙头企业持续稳定带动,造成价格大幅度波动。这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面临的重大课题。
另外,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难度加大、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匮乏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也是制约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根据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立足现有基础,以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加快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完善政策和投入支撑体系为保障,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快速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规模、产品档次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精深加工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
(一)加强领导,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作为促进全市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突出重点和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决策指导。尽快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建议各级政府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农产品加工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决策、协调和调度、指导。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产业体系。立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制定全市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粮食加工、棉花加工、油料加工、瓜菜加工、果品加工、木材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专业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业聚集度。
(三)突出重点,积极培植农产品骨干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能力,集中资源、集中投入、集中帮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龙头企业。提升食品加工企业、优化棉纺加工企业、膨胀畜禽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瓜菜和果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业,以菱花、雪花集团公司为主,继续扩大规模,坚持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形成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基地。棉纺加工业,以樱花、德源
、双龙公司为主,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创新产品,形成年销售收入30亿元产业基地。畜禽产品加工业,以绿源、嘉隆、臻嘉、恒达公司为主,膨胀规模,提升档次,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的产业基地。瓜菜和果品加工,以宏昌、绿维、山阳公司为主,立足现有资源基地,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加快建设高水平生产线,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产业基地。(三)配套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围绕促进和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快制定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体系,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费用优价、用地优待、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