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治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治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内涵;关系

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38-01

党的十胜利召开,预示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迈向了一个新的征程。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法治观的培养。法治观念的淡薄容易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滋长,近年来频发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增多表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亟待加强法治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法治教育,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常规法律传授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具备较高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根据教育部、司法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针对现代青少年群体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在教育内容上,已经由单纯的品德教育发展到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教育体系。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作为现代大学生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只有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才能保证宏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内容的完整。

二、从外部关系看,二者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

法律与道德,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社会治理和管理的两种职能手段,本身没有阶级性之分。法律在现代社会是通过法治教育来体现的,而道德在现代社会起作用则是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的。人的法治观念需要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才成自觉遵守,而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需要强有力的法制来保障。法律作为社会道德的最底线,高校法治教育必须发挥其德育功能,包括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而我国进行的法治教育又必须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明白社会主义法律区别于资本主义法律的不同之处,明白我国进行的法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以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制教育。在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法律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遵守法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法的起源以及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道德法的成长历程,比如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在经商中的诚实守信、童叟无欺本身就蕴涵着守法的精神实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向广大学生描绘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的重要特征民主法治、是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这本身就蕴涵着法治的精神和要求。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是依赖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先导,法制教育是保障,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三、从内部关系看,二者互相补充,不可偏废

当前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包含了法治教育。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其治理手段绝对不会单一依赖法律或者是道德,必将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和补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公正观和法制观。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相互补充,不可偏废的。要让大学生树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的意识,遇见社会上的违法事件,首先想到的是违反了道德。正所谓法治教育中包含着必然和应然的道德,道德教育中包含着潜在和根本的法律。要让学生树立用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来看待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违法现象。比如某人欠钱不还而被告上法庭,这必定是自身违背了欠债还钱的道德习俗在先;童叟无欺既是美德又是守法,重婚与第三者插足既是缺德又是违法。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必须在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在重视学生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道德素质高、法治观念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2]谭来兴.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5(01):88-91.

[3]卢霖.基于多元文化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治范文2

1.社会文化、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新生代的大学生大多数是“95后”,他们从出生到考上大学的整个生活阶段,恰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思想、文化和教育也随之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潮一方面使大学生改变视角,开阔视野,促进了现代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多元价值观增大了他们对各类思潮和文化做出正确辨别和选择的难度。“95后”们是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独生子女,对于这一代学生的教育,中国社会和所有家庭给予大量的关注和期待,他们的中小学阶段开始实行素质教育,而中国的素质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的配套都不成熟,学生们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并不能掌握适应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赢得激烈竞争的真本领,这一对矛盾直接导致“95后”大学生们的迷茫和叛逆。

2.成长环境的网络化

“95后”的学生们正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成长起来的,网络已融入他们心智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们接受网络上的新鲜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在网络上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同时,他们对网络也形成相当程度的依赖:遇到问题就通过网络搜索答案;需要写文章打开网络抄袭;交朋友也通过网络寻找;甚至班级会议和活动也改为网络群聊的方式进行。通过网络可以把平时不敢说的话在网络论坛上大肆地宣泄;通过网络可以尽情挥霍看似休闲的大把时光;通过网络可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不曾体会的各种。然而,网络是一个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相互影响和渗透的空间,青年大学生在享受网络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涉世较浅,鉴别力不强,很容易被不同的或非主流的价值文化所迷惑和影响;网络的虚拟特性也容易使得学生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逃避现实,从而丧失目标、动摇信念、迷失方向。

3.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自我构建能力

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自我构建能力是关系到其心智发展变化的内因。大学生个体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选择地知觉外部信息,主动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建构自己的心理品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增加自己的幸福感,这就是心智健康发展的自我构建能力。大学生们正处在人生的转折时期,人际、就业、考研、爱情四大心病常常困扰他们,能不能适时进行自我调节,情感合理宣泄和意志力的自我构建尤为关键。“95后”大学生的视野还不够开阔,站的角度还不够高,看问题还不够全面,想问题还不够长远,有时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还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有时坏的情绪不能得到有效宣泄,有时悔恨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有时遭遇失败后不能很好地自我修复,如此种种。有些人在遇到这些情况后能运用各种方式很好地解脱出来,适应生活;有的人却可能钻进死胡同,封闭自我,消极迷茫。因此,自我构建能力是影响心智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智发展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了其对大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纪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前提和政治保证,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必须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法律有哪些规定,国家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必须做,如何正确的做,自觉将自己的行为纳入道德制约的轨道,从而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辨别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荣与辱的能力,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一个全面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进步与发展的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纪观的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要掌握与自己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不做违背法律规定的事,还包括要教育他们能够并善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重要内容体现了其对大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准确把握和恰当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保证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高校育人的手段是多方面的,是呈网络结构的工作系统。在这整个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工作的核心和指导性工作。要引导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最首要的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其思想政治素质、政治觉悟、价值取向的必要手段。“95后”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意识和权益意识都强,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运用心理技术和方法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学习和生活也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心理问题能得到专业的咨询和诊疗,思想认识问题能得到苦口婆心的开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任感会加强,容易自觉按照学校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疏导,能让大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深刻认识社会问题,正确看待热点问题,从而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高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充分锻炼自己,协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是根本性的环节。

三、培养心智成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十分重视对大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与教育,相对轻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前提。具体来说,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使学生产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有自主性;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健全自身的身心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实现高校的稳定、和谐发展。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摸清他们的思想脉以分析、引导,纠正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拨正是非观,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培养其责任意识。大学生已经是有自己认识观念的人,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可取,因为他们可能从某种情感状态上会有太多地不信任,所以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去自觉地吸收优秀文化的精髓部分。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补充鲜活的东西,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同学,用关爱的态度与学生相处,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们也能要懂得感恩、宽容、坦诚助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既能自我接受、自我理解,又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给自己合理的期望值,明确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从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出发,避免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进行教育,加强监督,指导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治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这些基本方法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基本方法主要有理论宣教法、实践塑造法、榜样示范法、激励教育法、心理咨询法等五种。

一、正确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方向性

方向性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色彩。方向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发动、团结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生命线,是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与胜利的重要武器。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二)疏导性

疏导原则,指的是在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时,为了达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目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坚持的广开言路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行为原则。它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坚持疏导原则必须发扬民主,广开言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平等,互相尊重;对教育对象要以教育为主,惩处为辅。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根本原则。人类进入了21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变革迅猛,社会实际的动荡演变都呈现出了崭新的局面。处于新的社会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则显得更加突出、更为必要。

(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靠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还是要通过人们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教育只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的外因,自我教育才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因。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就是既重视外部灌输,又重视内省修养,从内外两个方面的紧密结合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五)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人们的利益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满足人们的实际物质利益相结合,才能通情达理,令人信服。在贯彻物质利益的同时,必须强调社会主义精神的作用。没有社会主义集体义精神状态,正确的物质利益就根本无从说起。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近年来,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许多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新方法并未得到广泛运用。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选择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重整齐划一,轻分类指导;惯用传统技术手段,对现代技术手段利用不充分;重言传、轻身教的倾向;校园的公平氛围还不够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现代科技发展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信息化社会,面对自主程度不断增强的大学生,只有改变传统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才能有效发展自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不是对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简单搬用,而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不是仅仅涉及教育的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调查、收集、反馈、评估等等诸多手段的现代化。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综合运用现代化手段,才能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才能创造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育人环境。

(二)学科发展对教育方法的挑战

当前,跨学科整合成为当今科学发展的重大趋势,这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多局限于对工作经验的总结,缺乏一定的学科借鉴性。因此,从实效性角度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学科借鉴和整合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第一,重视灌输教育方法创新。应注重运用现代科技灌输手段,从争夺新世纪舆论阵地的高度出发,既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教育主网站,不断拓展教育空间,又要善于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增强网上灌输力度,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网上网下工作合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二,重视体验教育。体验教育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与思考,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教条,而是鲜活的生活、生存、生命的经验的总结,渗透在一切社会关系之中。大学生只有获得切身的体验,才能加深对生活规则和意蕴的理解。

第三,重视学生自我教育方法创新。大学生要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和参加社会实践,正确认识自我,激发主体自我教育意识,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要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不断增强控制和修正自身行为的能力,促进自我教育体系长效机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卢新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治范文4

一、理论教学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利用军训有利时机和氛围,合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向大学生传输科学思想理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世界观和方法的基本途径,其基本方法是理论教学和随机教育。理论教学应以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我国国防建设成就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为重点,由专业教师组织实施。教师首先应搞清楚理论教学的本质内容和内在联系,做到科学、理性地说服和教育学生;其次要善于把大道理与反映个别事物和局部问题的小道理结合起来,善于用大道理解释小道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再次要从军训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使受训学生口服心服,达到教育目的。随机教育是学生军训中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结合军训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利用集会、点名、教学、训练等时机,就受训学生日常学习、训练、生活、管理中的具体事例和思想状况,简要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随机教育应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切实使理论教学的大道理与军训中的现实思想表现密切配合,养成日常规范和操守标准。为此,随机教育应紧密结合军训任务,贯穿全程实施,增强渗透性;应抓住军训中带有普遍性的思想倾向特别是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增强针对性;应及时发现有价值的事例,适时教育引导,增强时效性;应针对不同的人员和事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增强灵活性。

二、关心爱护与个别谈心相结合

在军训过程中,军训教官与高校行政管理者、带队教师应加强同参训学生推心置腹地谈心,真心实意地交心,从细节上关心爱护学生,在思想上正确引导教育,这样才能做到互相知心,由知心产生信赖——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容易被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关心爱护学生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作基石,以“情感化必须以理教化”为前提;二是要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不能分亲疏、划远近。个别谈心是通过与受训学生互相沟通、了解,帮助他们认识不足、分析差距,把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进取心,渴望被尊重、被理解,通过相互谈心,增进彼此了解和感情是做好军训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运用个别谈心要预先确定谈心主题,做到对症下药;要选准时机,把握分寸,确保谈心效果;要态度谦虚,放下面子和架子,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相处。

三、寓教于乐与评比竞赛相结合

寓教于乐是针对大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以此调节情绪,消除疲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实践证明,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开展各种竞技、游戏、娱乐活动,不仅能给训练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军训中寓教于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利用训练间隙教唱军旅歌曲、开展队前演讲、进行军事训练知识竞赛等,也可利用训练休整时间组织文艺演出、球类比赛。这种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育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性格、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鼓舞、激励和陶冶作用。评比竞赛的方法比较符合大学生生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争强好胜的特点,在军事训练中开展评比竞赛,营造争荣誉、当标兵的竞赛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其成长进步影响更为深远。评比竞赛应以军事训练紧密联系的内容为主体,既可组织军训成绩综合性竞赛,又可开展具体军训科目、作风纪律、内务卫生等单项竞赛,使参训学生在比思想、比作风、比风格、比成绩的竞赛过程中,发掘潜力,激发潜能,锻炼自我,健康成长。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治范文5

一、把握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合理安排教育序列

美国著名的认识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发现的行为》一文中指出:“教育序列是教育者在某种知识领域内所遇到的材料程序,它直接影响到教育者对这一知识体系掌握程度。因此教育者必须引导被教育者陈述一个问题和大量的知识,以提高他们对所学习事物的掌握、转换和迁移能力。”对大学生来说,独一无二的序列是没有的,在任何特定的条件下,最理想的序列是随着多种因素而定的。这些因素包括: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处理信息的局限性和探索活动的特点。大学生总是以自己原有的思想观念为参照系,选择那些自己渴望了解的内容和角度。如果教育不能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或指示出发,教育就会失去针对性和现实性,大学生就会失去“主动发现”的动态活力。因此,教育者必须认真调查研究,深入、细致,入情、入理地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大学生的现有理论水平,找准教育的结合点,确定最理想的教育序列,精心设计并着力把握教育环节运用的层次性,促进教育过程呈阶梯性发展。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要以引导大学生深入的“发现”为出发点,都要显示纵向有序递进、横向联系开掘的趋势,而不是一个平面上的问问答答,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断思考的认识过程。只有这样才会让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心理倾向更为明显,才能使大学生“主动发现”教育内容真理性内涵。

二、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机

“发现教学”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者引导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强调被教育者要以问题为思维的中心,造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实现被教育者自觉的、有意识的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扩展。因此“发现教育”非常重视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强调要使理性和非理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促进被教育者的整体协调发现。在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基于自身的思想基础和内在需要,能动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教育者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无视大学生的内在动机,教育效果将明显减弱。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发掘“动力源”,把握好教育导向与受教育者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切实从大学生的内部动机出发,强化大学生完善自我的主体性,引导大学生主动去“发现”,真正实现主体的要求向客体的需求转变。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大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育,要着眼大学生思想的变化和新的特点,把我们所要灌输的和大学生所需要的合理地统一起来,加大自我教育的力度,善于把道理融于日常的茶余饭后的闲聊或轻松活泼的娱乐之中,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大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自我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情境中的问题既要适合被教育者已有的知识水平,又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解决,从而使被教育者形成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动机。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目标都是一种观念形态,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我愿望。要把这种观念和愿望转变成现实结果,必须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通过主体用一定的内容才能把目标和对象连接起来,而连接的实质是完成两个转化,即目标转化为对象的观念,观念转化为行为,使对象成为目标要求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准确把握教育目标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把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大学生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让大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深入,形成逐步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原定目标的可能,使“发现”成为大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取得成功的愉悦体验。

三、激发动态活力,培养大学生思维操作水平

“发现教学”理念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探索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封闭的单一结构”。在这个结构、过程中,教育者不再是教育的主宰者,在某种情况下往往置于后反映状态;被教育者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被教育者的学习过程不是仅对一个或对或错的现成论断进行判断,而是一个必须经过思考、实践达到主动来获得知识和提高思想素质的动态过程。“发现教学”,不是要建立一个活的小型藏书室,不能只当“两脚书柜”,不能满足于文件学过了,基本精神理解了,而是要扎扎实实地抓好教育的基本环节,更应强调教育者与大学生、大学生与大学生、大学生与教育者的多向交流,更多地要注重教育者对大学生的多种思想反应进行及时疏导,充分体现大学生的自我发现、相互评判发现、在发现中寻求更深刻发现的行为特征,切实在把理论转化为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把理论转化为大学生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上下功夫,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解剖的能力和思维操作水平。首先,教育者要凭借“导”的功能,通过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促使大学生的思维操作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可作操作性,进而扩大解决问题的范围,使大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其次,教育者要善于通过语言及多种直观手段为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创造条件,积极地促进大学生主动去“发现”,并以此为基础,显现出“引导――发现”的教育动态,从而把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引导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再次,教育者要指明问题的关键,减少大学生的思维盲目性,从而帮助被教育者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第四,适时强化,及时反馈。教育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错误中进行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选择适当时机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应用知识的成效,以便提供反馈信息,合理发挥强化的作用。这样可以防止被教育者对错误知识先入为主和积重难返,并使其逐步具备自查能力,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使教育内容内化为个体意识,外化为大学生的现实行动。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法治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心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90-03

从多年前令人匪夷所思的清华朱令铊中毒案,到马加爵残忍地杀害舍友,再到近期令全社会哗然的复旦大学室友投毒致死案,南航刺杀舍友案等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案件,以及时不时发于报端的某高校学生因学业或感情问题自杀、杀友,打架、斗殴等等――让人心痛之余开始反思: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德行到底怎么了?对生命的轻贱与冷漠,也许比剧毒的化学物质、比冰冷的尖刀,更凶险。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再次审视大学生成长环境、心智健康状况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引导大学生健全人格,度过一个积极、健康、充实的大学生活。

一、大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

1.何谓心智

从字面理解,心智是内心状态和智力智能的意思,主要包括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抽象推理三个方面的能力。每个人的心智状况各不相同,而心智水平的差异会给人带来巨大的价值差异。

2.大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

处在青年期学生的知觉速度、机械记忆及识别图形关系的智力基本达到顶峰,开始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而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及常识等以记忆储存信息为基础的能力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帕瑞的观点,进入青年期后,由于逐渐意识到对同一个问题存在多种观点和多种解决方法,人们思维中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基本能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条件及限制,而根据问题情景进行具体的和实用的分析和思考。

3.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及心理特点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点的认识越来越客观,尤其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他们的这种自我意识很不稳定,对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到了大学阶段,大学生不再有高考的压力,因而有较多的时间来阅读有关人生问题的书籍,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问题,逐渐形成了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大学生活的不断深入,社会关系的变化、亲密感的建立也在大学阶段悄然形成。

4.新生代“95后”大学生群体的涌现,还表现出心智发展的时代特征

个性张扬与心理脆弱并存,乐观自信但意志力不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个性独立与过分依赖并存,勇于挑战,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但缺乏独立思考和吃苦耐劳精神;思维活跃与内心空虚并存,富于创造,学习能力强,希望在群体中展示优势,但思想早熟,社会交往频率偏低,内心空虚,往往行为冲动;情感强烈与情绪化并存,有明显的是非观,情感真挚而强烈,但虚荣心强,情绪波动大,情绪的自控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情感;理想主义与功利倾向并存,涉世未深,思想单纯,怀抱理想,但有贪图享乐,心存侥幸,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往往表现出价值观的功利性;思想开放与性压抑并存,信息来源渠道广阔,观念超前,但社会道德规范对性的压抑,常常致使心理焦虑,精神颓废。

二、影响大学生心智发展的因素

1.社会文化、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新生代的大学生大多数是 “95后”,他们从出生到考上大学的整个生活阶段,恰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思想、文化和教育也随之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潮一方面使大学生改变视角,开阔视野,促进了现代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多元价值观增大了他们对各类思潮和文化做出正确辨别和选择的难度。“95后”们是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独生子女,对于这一代学生的教育,中国社会和所有家庭给予大量的关注和期待,他们的中小学阶段开始实行素质教育,而中国的素质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的配套都不成熟,学生们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并不能掌握适应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赢得激烈竞争的真本领,这一对矛盾直接导致“95后”大学生们的迷茫和叛逆。

2.成长环境的网络化

“95后”的学生们正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成长起来的,网络已融入他们心智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们接受网络上的新鲜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在网络上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同时,他们对网络也形成相当程度的依赖:遇到问题就通过网络搜索答案;需要写文章打开网络抄袭;交朋友也通过网络寻找;甚至班级会议和活动也改为网络群聊的方式进行。通过网络可以把平时不敢说的话在网络论坛上大肆地宣泄;通过网络可以尽情挥霍看似休闲的大把时光;通过网络可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不曾体会的各种。然而,网络是一个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相互影响和渗透的空间,青年大学生在享受网络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涉世较浅,鉴别力不强,很容易被不同的或非主流的价值文化所迷惑和影响;网络的虚拟特性也容易使得学生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逃避现实,从而丧失目标、动摇信念、迷失方向。

3.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自我构建能力

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自我构建能力是关系到其心智发展变化的内因。大学生个体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选择地知觉外部信息,主动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建构自己的心理品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增加自己的幸福感,这就是心智健康发展的自我构建能力。

大学生们正处在人生的转折时期,人际、就业、考研、爱情四大心病常常困扰他们,能不能适时进行自我调节,情感合理宣泄和意志力的自我构建尤为关键。“95后”大学生的视野还不够开阔,站的角度还不够高,看问题还不够全面,想问题还不够长远,有时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还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有时坏的情绪不能得到有效宣泄,有时悔恨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有时遭遇失败后不能很好地自我修复,如此种种。有些人在遇到这些情况后能运用各种方式很好地解脱出来,适应生活;有的人却可能钻进死胡同,封闭自我,消极迷茫。因此,自我构建能力是影响心智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智发展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现了其对大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纪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前提和政治保证,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必须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法律有哪些规定,国家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必须做,如何正确的做,自觉将自己的行为纳入道德制约的轨道,从而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辨别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荣与辱的能力,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一个全面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进步与发展的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纪观的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要掌握与自己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不做违背法律规定的事,还包括要教育他们能够并善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

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重要内容体现了其对大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准确把握和恰当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保证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高校育人的手段是多方面的,是呈网络结构的工作系统。在这整个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工作的核心和指导性工作。要引导大学生心智健康发展最首要的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其思想政治素质、政治觉悟、价值取向的必要手段。

“95后”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意识和权益意识都强,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运用心理技术和方法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学习和生活也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心理问题能得到专业的咨询和诊疗,思想认识问题能得到苦口婆心的开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任感会加强,容易自觉按照学校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疏导,能让大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深刻认识社会问题,正确看待热点问题,从而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高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充分锻炼自己,协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是根本性的环节。

四、培养心智成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十分重视对大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与教育,相对轻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前提。具体来说,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使学生产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有自主性;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健全自身的身心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实现高校的稳定、和谐发展。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通过谈心、访问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从中加以分析、引导,纠正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拨正是非观,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培养其责任意识。大学生已经是有自己认识观念的人,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可取,因为他们可能从某种情感状态上会有太多地不信任,所以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去自觉地吸收优秀文化的精髓部分。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补充鲜活的东西,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同学,用关爱的态度与学生相处,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们也能要懂得感恩、宽容、坦诚助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既能自我接受、自我理解,又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给自己合理的期望值,明确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从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出发,避免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进行教育,加强监督,指导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

高校要重视学生中的每一个人,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不同时期学生有不同的需要,从生活上到内心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情感激励角度出发,关心学生,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各种需要,鼓励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实践证明,有效地了解并合理解决学生的各种需要不仅能维持学生与管理者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还能长时间维持学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工作责任心。

参考文献:

[1]何小纪.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J].广东科技,2012,8,(15).

[2]黄艳华.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特点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文化教育产业,2012,(8).

[3]舒卷.“90”后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成因及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4]言意文.德育之本 育心为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讨[J].科技视界,201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