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教育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数字地理教室;小班化;分组教学

从2001年开始,江苏省南京市启动了小班化教育试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投入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管理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实效。2009年,笔者所在学校江苏省南京市华电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建设了数字地理教室。数字地理教室为我们进行小班化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质的平台。下面,笔者就三年来地理分组教学的实践过程,来谈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数字地理教室与普通教室基本配置的差异[1]

同普通教室相比,数字地理教室多了以下基本设施:①核心设备:数字星球教学系统;②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中控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③常规模型:三球仪、地球仪、地形地貌等;④木器类:可多种组合的学生特制桌椅、灯箱等。正是数字地理教室有了以上设备设施,分组教学在我校地理课上才成为常态。

二、新课程形势下小班化地理教学中分组活动的优势

(1)分组活动教学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地理课上的许多核心知识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效果更佳。比如,在学习“地球倾斜着绕太阳公转”时,教师指导学生把各组围成的圈子当成太阳,然后各组派一个学生代表模拟地球开始绕着自己的小组转圈。因为参与活动的学生要考虑地球公转时的方向、倾角,所以有一定的难度,不易正确掌握。但6个小组一比赛,肯定就有做得比较好的学生。然后教师也按标准来模拟一下,既做了示范,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无形之中就把这个难点简化并加以掌握了。

(2)分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分享更多的信息。新教材正文减幅而阅读材料及活动明显增加。正因如此,我们分组活动才能达成目标。如“我国的地势特点”一课中,教材需要学生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这个课题面很广,也有难度,若以常规授课,一课不够。采取分组活动就事半功倍了,实践证明,分组活动教学使学生收集和分享的信息量明显增加。

(3)分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2]。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习惯,着眼点就在“过程”上。此时采取合理、科学、独到的分组活动进行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以“我国的自然资源”为例,我们就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学习来进行教学。

(4)分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地理学科素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如2010年春,我校报名参加了金陵晚报组织的“虎凤蝶――让我们的紫金山自由呼吸起来”大型环保活动。学生们身穿红马甲,手提垃圾袋,穿行在树林和草丛中,给上下山的游客和自己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环保课。

三、新课程形势下小班化地理教学中分组活动的反思

(1)由于生源素质不整齐,有时会导致分组活动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为:学生准备不足、学生讨论不充分、学生发言针对性不强,等等,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2)分组活动教学需要各活动小组人员比较固定,在数字地理教室上课时效果不错。但其他学科主要在教室按传统方式上课,这会影响学生分组活动时一些好习惯的养成。

(3)分组活动教学对地理教师要求比较高,因需要精心准备各种素材,会占用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会影响青年地理教师进行分组活动教学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是讲规律的,无论选择或创新哪种方法进行教学,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切合实际,都难能可贵。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位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善于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地理教师肯定会学有所得,教有所成,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 孙宏根.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中学地理教室建设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9).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范文2

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经济等基础的地理知识后,重在将这些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如果说上册是总论,则下册是分论。在教材内容的表达上,采取了因内容而异、多种思路并举的策略。

基于问题的思路 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整套教材始终贯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教材按照章――节――目设计,每“目”中的内容都被分解为“叙述课文”和“活动课文”两部分。“活动课文”注重探究性,引领学生对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演绎或归纳,从而把探究式学习呈现在结构设计中。

叙述课文中,教材尽可能避免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活动课文中,题目的设计,一种类型是注意设问的梯度,比如给出资料――让学生补充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另一种类型是注意设问的广度,比如多角度地分析某一个地理问题。

基于案例的思路 案例的思路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德国兴起的一种教学流派――范例教学。当时德国为了振兴战后的教育,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要充实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同“范例”的接触,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知识量的扩展,还是知识量增加的速度,都是当时的德国无法比拟的。人们更应该强调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因此,范例教学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地理课程标准》对区域部分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案例分析方法的倡导。

教材对案例的选择,突出了代表性和典型性。例如,对世界区域的选择,一是重视中国所在区域、周边地区和国家;二是重视世界上重要的或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三是重视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和国家。在大洲这个层面上,笔者选择了亚洲,对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设计活动,让学生运用各种资料(数据、图表等),来求证结论。

当然,各大洲的差异很大,不可能用一个大洲代替其他大洲。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编写亚洲时,尽可能多地采取比较的方法,如地形与北美洲比较,气候与非洲比较等。这样,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图把“洲”这个层面上的“点”和“面”结合起来。

区域地理的案例,例如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涉及很多内容,在具体确定教学内容时,强调教学内容的主题化,即突出区域特色,也使教学内容收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基于情境的思路 为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在案例分析中,经常穿插一些真实的情境或虚拟的情境。情境的设计短小精悍,或是课文某一主题的引入,或是课文不同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或是由情境引发讨论。情境在教材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是区域地理。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始终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满足基本要求。把《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逐一分解,并落实到教材的每一节,以保证新教材对课标内容的验证性。

二是突出学习方法。寻求更多地展示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强调对地理知识“量”上的把握。所选择的区域,世界地理部分――1个大洲、5个地区、6个国家;显然,地理知识在教材中,只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出现,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是地理思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拓展空间。教材选择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迁移留有余地。

四是把握继承与创新。汲取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十年编写地理教科书的经验,汲取国外成功的教材编写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今天开始的新一轮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改革,基于对现实地理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理性思考,选择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突破口。从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看,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地理教学尚未让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这些问题阻碍着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希望从探究的新视角,通过问题、案例、主题、情境等方式来组织教材内容,以“激活”地理教学。“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按照上述思路,新教材在以下方面作了较大调整。

由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变为注重表达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形成过程。

由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与情境无关,变为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中,把引发思考、鼓励动手和体验探究的设计,在课文中一并呈现。

把知识的习得和活动的展开,安排或限定在一定课时内,把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

由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变为展示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以提供讨论、阐述观点的机会。

总之,分区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上学期总论部分学习的深化,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要求老师在课改的理念下,实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读图、用图、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对老师的教学方法逐渐适应和熟悉,读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技巧和读图基本方法,这都为本学期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但同时,学生逐渐出现了分化情况。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逐渐显现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独立思考积极回答,考试成绩逐渐下滑等问题。

教学反思

针对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笔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从图上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

对课件进行再创作 改版后的人教版教材,在配备课本、教师用书、地图册的同时,还给教师配备了电子课本和多媒体课件。这大大方便了教师,也有利于教师在上课时对于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统一。但同时,教学过程也是每位教师对于本节课的再认识、再创作的过程。所谓“教无定法”,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用不同的展现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因此,拘泥于课件,容易造成千人一面。所以,笔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课的课件都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预习提纲,如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的第一课时。

预习提纲(位置与自然特征)

读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邻国。

读俄罗斯地形图,熟悉俄罗斯大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总结地形特点。

读俄罗斯气候图,看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概括俄罗斯气候特征。

找出俄罗斯主要河流,看流向、注入的海。

读俄罗斯矿产图,了解俄罗斯矿产种类、分布。

读阅读材料,为什么俄罗斯被认为是欧洲国家?

让学生首先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然后再进行展示、答疑,最后归纳,达成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把时事内容增加进去,以拓宽学生视野。

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认识一个区域,从认识它的地理位置开始,笔者教给学生画知识树来组织、归纳知识。以中东为例:

中东: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两洋五海三洲之地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高原为主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河流:很少,阿拉伯半岛大面积无流区

资源:石油: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产量最大,输出量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石油主要输往欧洲、美国、东亚、东南亚;三条运油路线;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民族:阿拉伯人,白种人

城市: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主要国家的首都

经济:以出口石油为主,比较富裕

文化:阿拉伯人、波斯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信仰犹太教;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

这样归纳知识,使学生对一个地区的知识点能够通过一条主线串起来,有利于学生复习,也有利于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全貌。

培养从图上提取信息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基础,本学期,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好多知识点隐含在图里,如何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也是本学期的重点。以印度为例,印度的地形,课本上没有文字叙述,只给出了印度地形图,学生预习时,笔者让学生自己从图中归纳印度地形特点,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地形、气候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关系。并把印度地形特点与前边学到的亚洲、北美洲、日本、东南亚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笔者赞成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老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有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是否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笔者坚持一个原则,对于课本上有答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相关的知识,由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归纳得出。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对于老师也不会的问题,老老实实告诉学生,并在下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查阅,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除此之外,笔者还就学生对地理识图存在“记不住”“容易混”的情况问计于学生,看看学生有哪些好的识图方法。通过调查,归纳出了十几种方法,据此所撰写的论文《学生识图方法略谈》拟发表。

通过一年的实验,笔者觉得强化学生识图用图意识很重要。老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很重要。其次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看,强化训练。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地理 运动 教学 中学

一、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 信息技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在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每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把学生很好地引导到新课题上,跟随老师进入教学的意境中。

2 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有关地理空间概念的知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语言描述和画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但是语言的描述和平面图的绘制,都较难帮助学生建立起立体空间的概念。而此时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利用电脑的三维立体动画,就可以方便地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三维立体的地理事物,从而更清晰地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运用信息技术展现地理事物变化的过程。地理学科中涉及大量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变化。有些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有可能是瞬间发生的,如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等。也有一些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形成的,如青藏高原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等。有些地理事物是微观、小尺度的,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而有的地理事物是宏观、大尺度的,无法观察到其全貌。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再现事物变化过程,学生得到的信息是静态的,无法表现这种动态变化及其与时间的关系。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河流地貌形成》一节中,教材提到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这个概念许多学生感到很陌生,很难以理解。此时在教学中运用Flas模拟这个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河流上游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这个过程,同时运用动画使这个在现实生活中缓慢演化的过程加速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更强的直观感受,更好把帮助学生破解这个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

4 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地理事物之间往往有众多复杂的内在联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想要把这些纷杂的知识点整合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而通过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困难。信息技术可以把影响一个地区的诸多因素进行层层叠加,使学生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地区的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掌握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教材中不同章节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具体。

5 运用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时代在飞速发展中,在传统教学中很难根据时间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而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快从网络等渠道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更适应时展的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借助动画、图像、解说、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通过电脑信息的手段,让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反思

1 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要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而不能喧宾夺主,或只限于形式,内容却不够科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为了赶时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

2 在信息技术使用中要不断进行调整、更新。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必然造成教学过程事件的非可预见性。往往有不少老师喜欢从网上下载课件,不加任何修改就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这样看似节约了不少时间,但是是对教学的极大不负责任。要把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可能的反馈纳入课件设计过程中,同时根据上课之后学生课堂的反应在课后对课件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现代教学技术;地理教学;优点;存在问题

地理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与其他科目相比显得并没有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这样大大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综合了文字、图形、声音以及图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丰富课堂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优点

1.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地理学科是趣味性比较强的。另外,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能够充分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但是,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而是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就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进行地理教学,则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更多丰富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说在讲解《巴西》这部门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课时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巴西特殊的图片,比如亚马孙河的自然风光、足球、桑巴舞等,还可以配上一些桑巴舞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巴西的风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课堂之中。

2.更好的发挥地图的作用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是十分重要的,相当于一个人的骨架。通过地图可以了解很多知识、现象。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地图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可以向学生展示的内容也比较少。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一问题,可以利用电教设备自由的放大、缩小或者是在地图上标注重点。这样地图就可以被充分的利用了。比如说在讲解《中国的自然环境》时,如果教师只枯燥的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内容,会让学生觉得乏味。但是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地形图、资源分布图等图片,学生则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图来获取更多知识。

另外,在讲解《东南亚》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口述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能直观的感受该位置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教师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并且将东南亚的位置放大,学生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东南亚的具置,以及马六甲海峡在位置上的重要性。

3.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地理事物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空间的。地理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也是在空间中不断的变化的。因此要想学好地理,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能够建立起空间结构、空间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地理学习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

比如说在学习等高线这部分内容时,如果只运用平面图形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等高线的意义,但是如果运用Flash或者是3D等软件,则可以向学生展示立体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等高线的意义。

另外,在学习宇宙空间这部分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利用平面图形和教师枯燥的讲解来向学生讲述各个天体之间的关系和星球的运动,由于学生从未真正看过这些内容,所以很难直观的感受到教师讲解的内容。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可以制作CAI课件,这样就可以立体的展示出各个星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星球的运动状态,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部分内容,起到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质量的作用。

4.有利于突出课堂重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这些难点、重点知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靠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这些难点的。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白板、多媒体、视频、音频等,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说在讲解《北美洲》这部分内容时,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只依靠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直观的理解地形如何影响北美气候。但是如果应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当西风带来太平洋水汽,遇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形成降水。而在冬季极地冷空气从南北贯通的中部平原南下。这种立体的动画,可以向学生充分展示出北美地形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目,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二、目前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问题

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十分有利的,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技术。但是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

(1)教师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时没有全面的考虑课程的特点,只是机械的使用各种教学技术,这样就使得课堂没有实质内容,出现混乱状态。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中国地形》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迎合学校的要求就大量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比如播放视频、音频,向学生展示图片等等。而对于重点知识却没有进行讲解。学生虽然在上课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收获。

(2)还存在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公开课或者是演示课时才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只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导入课程的工具。很多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技术的优点,只将其作为导入课程的工具,而在授课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没有利用这一技术向学生演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方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率,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让教师能够真正了解这一技术的优点,并在课堂上积极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二是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培训。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应用各种先进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要完善学校的教育技术设备,提高教学技术水平和质量。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应用到各种先进的教育设施。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想真正的贯彻和应用这一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还不具备应用这一技术的实力,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完善这一技术的普及工作,不断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使这一技术更好的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才能提高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静.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18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电子白板;地理教学;优势和反思

一、电子白板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势

1. 促进地图教学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地图教学变革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实现以下功能:描――线状地物线条;涂――面状地物颜色;绘――专题要素符号;填――点状地物名称。如讲解长江时,教师可以暂停播放的动画或视频,以美丽的长江流域静止画面为底图,教师直接在底图上用色彩丰富的电子笔描出长江的各个河段,提问学生长江流到了哪个省份,还可以让学生操作,填注长江流经省区的简称和上中下游的划分,并可适时从资源库中调出各河段的特色景观。在讲中国的地形时,可以在底图上将三级阶梯界线描绘出来,把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形区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构画出来,再用斜线等来表示。在讲授中国交通时,可以在中国铁路空白图中让学生填注铁路线的名称,或者让学生在空白图中画出铁路线来。这些描、绘、填、涂等都可以马上擦除,既可以是教师操作,也可以让学生操作。

2. 呈现动态教学,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

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在讲授过程中更多的只是承担了演示功能,因为课件的内容不便于临时修改,导致师生双向交流少。而电子白板的应用,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讲解的需要,随时拿起电子感应笔直接在白板上书写,可以及时删除不需要的内容,并且不用饱受粉尘对健康的危害。例如,在讲述铁路线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在已有地图上标记出重要的铁路交汇城市,而不是像传统幻灯片课件事先标记好,这样就可以呈现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记忆。

3.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对感兴趣的事物关注时间更长,更容易投入学习。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电子白板对发展学生地理空间觉察力有重要的作用,静态电子地图、三维电子地图、电子动画、数字视频等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对发展学生地理过程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二、电子白板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反思

1. 理念先行,技术保证。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创新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为了促进地理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工具,而地理教学是系统工程,如果仅仅依靠新技术的应用,忽视教学理念变革,而达到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是陈旧的教学思维组织教学,即使课堂上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种新技术,仅仅是展示先进技术功能,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教学模式无法发挥其优势。当前有些教师应用电子白板,只停留在低层次上,把白板作为一种高级的演示工具,学生仍是被动接受信息;有的老师还是以传递知识为主,利用电子白板是停留在教学表演形式上,地理教学由“人灌”变成了“电灌”。所以,教学方式的改变,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为支撑,教学效益未必能提高。我们要首先关注最新教学理念在新技术中的体现,发掘技术潜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重塑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充分发挥电子白板非线性、交互性、开放性优势,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让师生体验课堂教学资源动态生成的美妙。

2. 继承传统,优势互补。

电子白板模拟的画面是在人的主观操控下形成的地理现象或规律,一定程度上会失去事物变化的原生态。所以在应用电子白板时不能全盘否定原有的教学系统,不能忽视或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有效实践,而应把电子白板和传统教学的优势进行互补,综合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比如在应用电子白板教学时,黑板板书设计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地理教具也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有些地理观测、地理实验也有其实施的必要。继承传统,让传统和现代新技术有机结合,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完美,效率更高。

3. 注重交互性、开放性的教学设计。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西部教育;山区中学;物理教育现状;学生学习兴趣;实验仪器;自制教具

一、当地山区学校物理教学遇到的问题

1.学生兴趣方面。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促使他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奥秘。

本人对当地山区五所中学九年级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目、最不感兴趣的课目以及他们认为最有实际意义的课目和最没有意义的课目,问卷形式如下:

请在下表中填写你的答案

选项:A.语文B.数学C.英语D.物理E.化学F.生物G.历史H.政治I.音乐J.美术K.体育

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排名前三位分别为体育、音乐和美术,而物理则在最不感兴趣的科目排名第三。觉得学习物理学习有实际意义的仅占到5%。同时,物理成绩也反映出了以上的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包括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物理成绩在各方面均不如其他学科,及格率优秀率也低于其他学科。

由此可见,初中生对待物理不论是从学习兴趣上,还是在学习成绩上均不能让我们感到满意,而且任由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前景更是令人担忧。再加之山区的农村家庭普遍对教育的重视不足,对于孩子的学习不够关心,只任其自由发展。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所以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缺乏自控能力,不能调整好学习和休息的关系,作业更是常常置之不理等等诸多问题。

2.教学仪器设施方面。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那么实验可以说就是物理学的根基,但是在山区中学,实验器材严重缺乏而且相当陈旧,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仅靠爱心捐献,几乎没有购置过新的实验仪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初中理科仪器配备标准》中要求,初中理科教学仪器的配备分为“基本”和“选配”两种配备要求。“基本”栏目规定了初中学校完成教育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常规仪器设备,所有开设初中理科课程的学校均应达到该栏目的配备要求。其中物理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要求配备基本仪器170项,选配仪器223项。但是山区中学的物理实验仪器配备情况并不容乐观,基本仪器的配备仅能达到60%-70%,还有部分已经老旧无法继续使用,而选配仪器更是寥寥无几。可见山区中学的实验仪器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我所在的学校也并没有专门的学生实验室,所以没有办法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演示实验的器材也是极其匮乏,很多演示实验没有办法进行,仅仅依靠教师在课上用语言进行描述。

皮亚杰认为在科学教育中活动法和冲突法对学生学习有很显著的成效。其中活动法是根据活动建构论思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活动是连结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的最直接的源泉。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与课上老师用语言描述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物理学中的奥秘,并通过实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物理理论有了更新颖、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二、本人的实践探索及反思

针对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以及教学硬件实验仪器匮乏的现状,遂开展各种物理趣味实验,以及通过自制教具开展教学活动。例如:以当地缺水的特点利用自制教具简易净水器,让学生了解活性炭对分子的吸附作用等。通过本次实验活动,逐步使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课堂面貌也大为改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配合正确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制教具为解决贫困地区实验仪器匮乏提供了很好地帮助,因此应该鼓励教师开动脑筋,利用生活素材制作教具,既解决了物质匮乏的难题,又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反思和发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三、结语

在甘肃支教的一年,我虽然见到了西部教育落后的现状,以及山区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也见证了山区中学一年中的发展,其中包括教师队伍的发展;学生实验室工程的开工建设;希望工程投资的多媒体教室的落成等等。虽然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尤其是山区中学的教育水平依然落后于发达地区很多,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西部地区的未来一定能够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