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高校教师;内涵式发展;专业素质
前言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那么,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就要深入领会十内容,尤其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如何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塑造高素质的教师人才,这些是笔者在深入学习十报告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并结合现今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我国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师及其发展环境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考察,大量研究成果显示我国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专业素质亟待加强,教师的教育意识、敬业精神和语言能力是决定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决定因素。
1 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外延与内涵
研究表明,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外研由四部分构成:(1)极强的教学能力;(2)高尚的职业观;(3)不断提升的教学观;(4)与时展相伴的继续教育观。
1.1 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内涵
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应融英语知识、运用能力与教学能力为一体。通过调查与专家访谈,得到了优秀的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备如下的教学能力。
(1)熟练的运用英语的口语能力、广博的知识;
(2)有很强的能力创造和睦的课堂学习环境;
(3)能很好地因势利导和鼓励学生;
(4)较好地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
(5)准确确定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教学活动;
(6)能较好地因需调整教学;
学科教学能力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从而得到最有效的结合,产生1+1>2的效果。
1.2 英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规范
英语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语言的传授者,更是传播另一种文化的媒介。除了基本的知识渗透之外还应更加注重师德师风,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是学生的典范,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的高尚品德、奉献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优秀品质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更要注重课堂气氛,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严中有爱、严而有度。不能一味机械地灌输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1.3 英语教学理念
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能力。既然是英语教师,那么优良的语言能力必不可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英语教师至少应具备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口头和书面表的能力,并做到转换自如,这样既能避免理解失误,也可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但关键还要看课堂授课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清晰、合理、目标明确。第三,创造性处理教材能力。这也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教师如何理解教材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授课内容。教师要做到熟悉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创新点,明确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做到教材与教学活动衔接合理流畅,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第四,备课能力。教师还应该具备备课能力。只有熟知教材、资源、学生和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学过程流畅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处理好各种突发状况。第五,编写教案能力。教案是教师备课和授课的依据,良好的编写能力能让教师授课更加有信心。同时不断完善教案和编写新教案还是教师能力和素质提高的体现。第六,教学评价反思能力。教学评价的作用是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评价意见修正不足。第七,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第八,课程资源整合能力。教师要善于把多样的教学资源合并、整理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4英语教师学习与发展理念
英语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英语教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英语教学与研究;加强与校外相关领域同行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了解英语语言教学的前沿动态,不断充实自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掌握语言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课题,使自己从经验型、实干型转化为教研型的教师。
2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实质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取决高校的硬件设施,更取决于教师。教师的地位尤为重要,是组织和开发教学活动的重要力量,也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继续下去的衔接纽带。因此,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2. 1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英语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还必须具备文化素养,熟悉中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的外在表现形式。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先要有进步的思想和信念、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爱心、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积极地影响学生;其次,优秀的教师还应该具备开放的思维、探索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自身积极向上的状态与同化莘莘学子们。
2. 2要具备多元的语言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运用知识的较强能力。同时,必须与时展、知识的更新,科技的进步紧紧相随,不断有意识地更新知识,研究的内容,方法,手段。更要形成能更好地把知识与实践结合,为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做贡献的学习习惯。
2.3要具备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内涵式发展时期的英语教学为教师勾画出更加清晰的目标,提出更加确切的要求。英语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不仅应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还应具有教学评估能力(学生与自我评估)、教材编写和评估能力,使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2.4要具备良好创新精神和实践素质
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创造的适当环境中培养起来的。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明确创新精神是什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生创造环境培养其创新与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创新发展、吸纳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英语教学本身的需要。
3 结束语
总之,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提高应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是包含思想、道德、作风、专业水平和科研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和教学的质量。而作为英语教师更应该努力地在完善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自身修养的提高,以此来适应未来教师的内涵式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2.
[3]周燕.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
[4]顾佩娅.解析优秀外语教师认知过程与专业成长[J].外语研究,2008(03).
[5]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2
(一)丰富的人格内涵
语文教育,本就是最具个性的教育,因为语文教育所借助的载体――文章是人类精神的结晶,因此,作为育人主体的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完善的人格,这是中学语文教师的灵魂所在。语文教师的人格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语文教师应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进步的人生观,为社会和学生甘于奉献自己的价值观,树立高尚远大的理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竭尽忠诚。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热爱祖国,维护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
其次,要有高尚的情操。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崇尚正气,崇尚英雄,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有了这样的底蕴,在语文教学中,才会有对《枣核》思乡之情的真切赞美,对《五人墓碑记》慷慨赴死的扼腕赞叹;才会有《社戏》的童趣,《春》的奔放;才可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教育学生。
第三,要有高雅的格调。语文教师具有高雅的格调对创造语文课堂的氛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宽容大度,与人为善,讲诚实,守信用,平等待人,办事公道,活泼开朗,和蔼可亲。有了这种修养,外化出来,则言行举止文明、高雅、显示出一种大家之气;渗透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则让学生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二)广博的专业学养
教师要适应未来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就必须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否则就失去做教师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师厚实的专业学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具备语文专业知识。语文教师首先要在“语文”上下功夫。教的是母语,就必须掌握母语的系统而全面的知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作基础,是很难从事语文教育的。
二是要具备语文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教师自已必须具备这四种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上达到一定水平,既能给学生指导,也能给学生示范。常规的“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一定要符合要求。
三是要具备教育与心理学知识。掌握扎实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语文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另外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与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多方面的爱好与才能,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多种语文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三)反思――研教能力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懂得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的能力。事实上,教师比外部的研究者更能理解教学的复杂性,更能显现出教育教学的创造性,故教师的反思――研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反思――研教”既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又重视对教学赖以发生的社会和组织背景的分析,它还是对发生在学校内外的事件及其社会背景进行全面的反思。
语文教师要养成自我反思,不断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习惯,应努力将自己置身于研究的状态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会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在理论指导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反思过程当作研究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努力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向教育教学研究者转变。语文教师要学会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加强专业学习,
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现代人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运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工具的能力,是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加工处理、生成创造、参与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和能力。其核心就是运用信息资源,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活动。
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用于学习的能力,它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语文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采用不断发展、更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和优化新型教学环境,不断地培养能适应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五)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高职素质教育 素质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过程 素质教育的保障 素质教育的评价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的具体实践,是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主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银领”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特色,实践以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对人才培养的过程采用新的标准并实施新的方法,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通过正确地认识素质教育,再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还应当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体系。通过成立专门的素质教育工作机构,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的能动性,方能实质性地开展素质教育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弄清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性应用人才”,这一目标凸显的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素质教育可概括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专业及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这四大素质。具体来讲又可扩展为以下多个要素: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素养、伦理道德素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竞争意识、美感体验、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要素综合在一起,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综合能力强、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俱佳的全新型人才,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它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过程,创新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实施素质教育,要将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院校的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统一起来。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及能力教育是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和相互促进的,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在教育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融汇到专业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中去,将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可概括如下: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体系,因为素质教育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融入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通过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理想信念,加强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提升职业道德、伦理道德、政治道德等素养,塑就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职业素质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素质教育应是既重视技能掌握、又兼顾素质培养;既看重客观知识、又要看中内在品质;既掌握技术效率、又明白技术理论,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场地。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职责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职责才是传授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获取职业技能;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还能获取专业技能及资格证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为成就未来的事业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立志艰苦奋斗,为自主创业、适应职业变化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三,素质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环节都是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包含了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让学生交大作业、展示作品、学科知识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应新环境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视野,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第四,素质教育融入对学生的管理中。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的校园艺术节、书法艺术作品比赛、主题班会、各种体育比赛、学生运动会、文明集体和个人的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对美的欣赏,提升了审美情趣和对美的创造能力,锻炼了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加大校园公德和行为规范的宣传力度,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行为,通过思想情操的熏陶,让学生融入集体,融入校园,实现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形成校园是我家,我爱校园,更爱我国家的校园氛围。
第五,实施素质教育需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深厚的文化底蕴,文明的行为,求真务实的校园风气,内容新颖、形式活跃的讲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不断把学生融入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之中。
第六,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有益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实训基地的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解消化理论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提供了保障。素质教育要有效地内化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体系之中,有效地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必须加强师资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角。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还能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优良的思想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影响学生。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技能、技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手段的运用,展示教师的全面素质。要提高学生素质,必须要有一批自身素质好、具有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能胜任教学也胜任素质教育。一个好的教师会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学习,吸收一些现代的教学理念,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出现了改观,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出的人才的能力水平素质等能考核出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水平,也侧面显现出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问题;内涵
一、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再认识
课程改革当中出现的大量问题都是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模糊造成的。什么是素质教育?顾名思义,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知识技能领域、发展性领域的各项指标,注重发展学生的潜能和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重点。2005年高考数学科特别提出了加强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考查。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以及推理的意识与习惯和追求真理的勇气与自信心等。对数学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查:(1)知识观念层面:能够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2)创造能力层面: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实际背景和学科问题发展,提出数据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意数学应用的创造型数学能力,并形成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质;(3)思维品质层面:熟悉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掌握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方法,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合理的思维习惯;(4)数学语言层面: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数学也是人际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学素质应包括能初步运用这种简约、准确的语言(张奠宇:《关于数学素质设计(草案)》)。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学生的发展指的是学生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健全发展。事实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价值观不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需要考试,都能体现人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等等,都能提高人的素质,区别在于提高人的是什么素质,提高多少以及怎么提高。考试的内容是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考等等问题。如何明确地界定这些问题,是准确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的条件。现行的高中数学新课标在课程上以不同的走向为主,体现高中数学教材的多样化,出发点是好的。它在教学上把学生当作主体的人看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兴趣、爱好等等。学生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而老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完善的几个问题
1.素质教育的理念需要完善
素质教育的有些基本理论问题不清楚,概念解释不明确,这就造成了素质教育在实践上的困惑。在局部地区,甚至有人认为,“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最终却“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在数学新课标的理念上有突出反映,比如就知识培养目标来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宋乃庆:在第十八届中国教育年会上的报告《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mathematics for all'’的中国版(姜伯驹语)。“大众数学”的中国版令人困惑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1)从历次教育改革来看,我们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杜威或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子,新课标试图调和这两种观点的矛盾。“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明显地带有实用主义色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把这两种对立的教育观简单相加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在智能发展目标上又“关注如何实现学生的有差异发展”(裴娣娜:在第十八届中国教育年会上的报告《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统一,其实际效果是令人怀疑的。(2)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呢?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的数学还是学生升学、就业所必需的数学呢?主张素质教育的教育家也许滔滔不绝,但是学生家长有自己的看法:只要孩子考出好成绩,这样的知识就有价值。换句话说,只有实用的知识才有价值。而要转变家长和社会的价值观可是任重道远啊!(3)素质教育“关注如何实现学生的有差异的发展”是不是经济改革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翻版,最终两极严重分化,使得“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即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这些理论上的模糊是素质教育推行的最大障碍。
2.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的理论是光滑完美的“冰面”,而课堂教学就是面临现实情况的“地面”。“冰面”虽美,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滑起优美的冰上舞蹈呢?新课标虽然完美,但还得有能够正确施行的教师。所以,要作为一名合格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就必须具备必要的近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比较宽广的高等教育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加强对落后地区的师资培训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应使得这种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他们真正挑起素质教育的重任,在“冰面”自由地跳舞。
3.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事实上,在推广素质教育之前就应当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一方面,考试评价成为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将高考作为指挥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考虑如何将课改与高考结合起来,教材改到哪里,高考就应当跟进到哪里。当前考试内容和量化指标不利于素质教育实施。考试的内容与量化指标如不改革,学校教育可能又会回到“题海”中去。另一方面,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认同基本上就是停留在升学率上。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长效的且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是刻不容缓的事了。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应只是单纯地追求升学率。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课程改革中应认真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通过课程改革,可以为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锻炼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次新课改是建国以来最为广泛、持续最久的一次改革。与以前的课改相比这次课改具有自己的特色:精简了传统的内容,增加了能够体现近现展变化规律的内容,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注重学科之间知识迁移,在教学上也注重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知识发展的过程,注重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还和一定的历史文化因素有关。比如,1997年率先在江西、山西、天津等地实施的高中试验版数学教材,一改以前的分
科式编写教材而采用综合式编写教材,它的好处是降低了原教材的难度,使学生在不断反复中深化所学知识,易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有理由提出疑问:新课改到底向何处去?新课改这种淡化知识的要求究竟会对我国的教育、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什么作用?这样做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知识吗?我国传统的几何教材具有知识体系比较严谨、脉络比较清晰、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扎实、逻辑思维水平高要求等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是我们的优势,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力图解决的问题。虽然“学生畏惧推理证明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质,改造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毕竟,立体几何内容的直观性、难度的层次性以及推理过程的可预见性,使得它成为训练逻辑思维与演绎推理的理想材料。改革为什么不去发掘和发扬自己的优势呢?不是改得越彻底、越全面,非得改个面貌全非才是好事。改革一定要做好继承的关系,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另外,改革还要凸显借鉴的作用,新的高中数学课标是借鉴了芬兰的模式,但是在国外是好的教育理念在国内未必行得通,这和我国的国情有关,我们国家有几千年的比较成熟的考试文化制度,对外来的文化天生就有一种同化功能,在高考制度下,这种同化功能有可能变异,当年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强刺激能够引起强反应的理论)传到我国就演变成了“题海战术”的依据,可能连老巴也始料不及吧!所以在借鉴优秀文化成果的时候,一定要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对借鉴的问题一定要考虑慎重,我们的改革未必非要去追求西方的模式。
2.实施素质教育要处理好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5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为了科教兴国而提出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初中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能帮助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各种矛盾和元素都多少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有着一定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左右,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从中进行正确地引导。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观念是最强的执行力,教育观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确立新的教育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型”人格。增强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是使教学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深入思考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2.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国家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想要实现素质教育,教师要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时更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地学习和充电能够帮助教师在改革发展和政治理论不断丰富的今天适应发展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社会之间相互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题,要让学生能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教育的环境中,用学生所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可以根据课题需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采访,通过这些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的发展。这样,不仅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升华,还能从中激发学生对社会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开始关注科学,走向社会。通过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让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特别是通过故事引趣、设疑引趣、诗歌引趣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4.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时展赋予的深刻内涵,也是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归根结底,课堂教学依然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体验成功的乐趣。指导学生开展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谈话式教学、阅读、对话、游戏、表演等等,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之,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周云帅.浅探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3).
[2]代明荣,代明富.面对素质教育,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6).
[3]于清业,李静.思想政治课要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2).
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障碍 加强方法
当前,全国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试教育即为一种应付考试的教育,只重视与升学相关的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是一种单纯的淘汰、选拔的教育。其危害是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不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既违背了教育的方针政策,又不利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学校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积极提倡实施,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体育还存在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
1.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仍很薄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反差,即理论上唱高调,而实践中却走低谷。
2.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放羊课”或“半放羊课”,教学的方法、手段不能适应体育教学的要求,针对考核项目联系的现象比较普遍。
3.一些体育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研究教材教法,不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而是凭借已有的感觉去上课,影响了实现素质教育的质量和进程。
4.学校用于体育教育的投资少,或投资较多但只起到对上级检查的目的,真正起作用的却很少,这也是影响素质教育的原因之一。
二、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1.体育课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体育课是课程计划的必修课,有教师的指导,时间的保证,有大纲和课本,它能保证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要求的实施,所以,体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并辅以课外活动、运动竞赛,来共同实现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2.体育课模式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体育课堂教学已经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情绪情感教学模式、体质教学模式等。虽然不同模式的构成因素、特点不同,但是都是以完成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因此,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这一总目标,否则会被淘汰。
3.发展特长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面向全体学生并非搞平均主义,也不是在低水平上可保持达标,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的要求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目标,又有反映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目标。
三、在体育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方法
1.提高认识。
教师首先要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刻苦拼搏的精神。学生掌握多种体育技能,有助于提高劳动技能,缓解心理的紧张、压抑和烦恼,协调人际关系等;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和劳动素质,让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
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育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
2.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一切为升学服务、为比赛服务的观念中转变成为指导和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上来;从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为评价标准的质量关转变到以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发展上来,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因为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在加强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要积极参与进修和继续教育,并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来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4.加强场地、器材建设。
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按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开发面向全体学生、趣味性强、适合锻炼身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场地。
5.注意普及与提高。
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质量,来增强锻炼身体的实效,发动学生参加比赛,并参与比赛的组织、宣传和裁判工作,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方面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把握时机,力争尽快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家宏.江苏中学体育教师基本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体育学刊,2000.5.
[2]樊西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思考咸阳师专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