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1
关键词:结构教学观;地理;新课程改革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倡导的结构主义教学改革运动,曾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仅以他的结构教学观为例,来分析它对于高中地理新课改有何启发。
一、布鲁纳结构教学观的基本思想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继承了结构主义的基本思想,他提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要求“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科内在联系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对这几个方面可以理解如下:
1.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只有掌握了概念,我们才能将我们得到的大量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单元,这是有效理解和记忆知识的前提。
2.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布鲁纳强调“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而知识的相互联系又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知识的整体性和知识的层次性。
3.掌握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布鲁纳认为:“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培养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的态度。”
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够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兴趣。并可促进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结构教学观与高中地理新课程设计
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和层次性两个方面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是同时具备的,并实现了良好的统一,符合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
1.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整体性与结构主义思想
(1)高中地理新课程从地理学科的两个特点上反映了整体性,即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学生只有懂得它们是一个整体,才能掌握地理学的综合思维方法;而地域性则是指地理学主要阐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差异、空间联系,所研究的一切都要反映在“空间”或“区域”上,而这一个特点也体现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始终。
(2)高中地理新课程设计思路上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结构的整体性。“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它们贯穿于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的全部。
2.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层次性与结构主义思想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分别对应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而七个选修模块,则分别涉及地理学的某一个方面,供有兴趣的学生选修。必修课的三个模块之间是递进关系,需要严格按照必修一、二、三的顺序开设;选修课的七个模块之间是并列关系,开设顺序不做限定。这样的结构条理清晰,利于学生对课程、模块、章节的层次把握。
三、结构教学观与高中地理课程实施
根据布鲁纳的思想,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应比掌握一些细枝末节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结构教学的思想。
1.运用结构教学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也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不仅这些观念上的内容是互相联系的,而且每个地区的不同地理要素,每种地理要素在不同地区的表现等知识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和综合,而这些都依赖于学生对地理学科总体结构的把握。
如果学生纠缠于个别细节,却不了解地理总体上有哪些内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么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或者即使在个别题目上取得好成绩,也缺乏总体的地理观念。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重视让学生把握结构。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渐形成对整个地理学科体系的清晰轮廓,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在教学评价与反馈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科结构
评价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评价的要素既牵涉结构教学观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与结构教学观中的“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密不可分。通过评价,要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情况,并及时加以引导。
总之,对于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我们应抱着科学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深入探究其思想精髓,不断地研究和发展,发挥它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改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艳.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1-2.
[2]张彦山.布鲁纳“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之评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9:35-37.
[3]汪彩凤,汪火应,汪胜亮.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与思考.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16-17.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 自主学习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31-01
2001年新课标颁布后,倡导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变革,由重教的教学方式逐渐向重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教学方式发生变革后,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定变革,原有的语言法等教学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探究法、合作法、自主学习法等新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索,从而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实施后为配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高中地理教材增加了图片、插图等素材。高中地理属于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只有学生的地理知识达到活学活用将来才会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自由翱翔。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开展自主学习,首当其冲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学习兴趣提升后,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才会加深,主动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中。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由于高考制度的约束,侧重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识记,在课堂中地理教师为了提高学科分数,便采用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极大破坏了地理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新课改后倡导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多采用自主学习法。为改变地理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学校情况以及学生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历史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根据本地区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具体分析其成因及特点。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地理知识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二、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
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应从高中地理教师的情感入手,教师情感的改变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传统的高中教学条件下,由于语数外在高考中所占分数较大,语数外教师无论在评职称、发奖金还是地位上均高于地理教师。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付出相同的劳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一部分被视为副科的学科教师很难接受被边缘化的现实,产生不良情感,并将这些不良情感宣泄到课堂中。在教学中采用高压政策,给学生以严师形象,疏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新课改后自主学习的实施首先应从高中地理教师的情感入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严师的形象,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提出自己疑惑的时间与空间,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三、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良好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要传授的学科知识。为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有教具情况设计出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培养探索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设计优秀的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教师同学生一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采用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行激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活动和练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为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地理教师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3
关键词:教学衔接;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1.初高中地理衔接困难原因
1.1学生原因。①高一新生地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这种情况在农村的初中毕业生中表现尤其突出。长久以来,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导致各校初中地理课所排课时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不开,即使开了也是其他科目老师兼任;
②学生思想上轻视、不想学地理。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地理的学科性质,不清楚地理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2教材原因。从心理学角度看,一门科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安排恰恰相反;高一地理上册初始阶段内容规律性很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对其理解需要有一定的空问想象力,对思维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对原本初中基础就很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挑战。
1.3教师原因。①思想上不重视.没有精心没计入门教学计划;②对学生学习状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教授内容缺乏针对性,难点不易突破;③教学方法简单、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毫无吸引力;④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知之甚少;
2.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2.1管理上的衔接。①加强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进教学衔接:打破初中与高中的严格界限,实行初中与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线取消以中考来检验学生的做法,统一协调教学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个整体,树立为学生发展的共同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充分利用不参加中考的有利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在初中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表述能力、思维活动能力,把为高中学习打基础作为重要目标。这样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学习效率,从根源上解决初高中衔接。
②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改进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会考而不受重视的考试评价方式,将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初中地理,使学生确实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初高中教育分离这一问题,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初高中间的联系,要积极沟通,互通有无。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初中教学,掌握学生情况,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关心高中的教学。
③教育教研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教学研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初高中学校应经常组织教育培训,强化教学衔接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面对新课标这一新事物,教师更应摒弃旧的传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交流能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衔接;同时,教研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学校进行教学衔接研究,为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不断完善教学实践,将教学衔接落到实处。
2.2教学方法的衔接。①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②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初中已有知识: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学时间,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效率;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
③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2.3学习方法的衔接。①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地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②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强调理解的是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
3.2利用投影仪对有关表格、地图进行讲解。地理课有大量的地图、表格、曲线图、柱状图等林林总总,若是仅靠教师的粉笔作板图的话,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也不很准确、美观。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的高、初中地理图、表,可以将重要的内容放大:或者用笔圈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初中应该掌握而未能掌握的内容,如:七大洲、四大洋、主要的海上交通要道等。
总之,高一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时期教师的引导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才能使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从而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其具备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现代地理素质。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兴趣 途径
地理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不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样也关系到学生将来的生活与发展。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成绩不高,已影响到高考总体成绩,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地理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是学习的挚友, 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培养, 营造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愉快的学习情景和氛围。面对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笔者根据十几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激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希望文中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因为获得了某方面的知识, 或者参与了某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在教学中, 可组织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去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时,可带领学生参观固原市的山山水水和城市用水。同学们可以发现近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加, 用水的无节制, 以及人们素质的问题,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昔日的清水河, 如今变成了季节性排污河。根据现场情景, 可启发学生要注意保护环境。另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课外活动, 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能力, 看到自己的成果, 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以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习兴趣。这种步入社会、走进自然, 现场考察的教学方法, 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感到地理课贴近了他们, 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爱因斯坦说的好“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了, 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二、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
地理教师具有渊博的地理文化知识,不仅是教学成功的需求,更是赢得学生崇拜的资本。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知识,更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知识,并不断进行继续教育,从报纸、杂志上学习最新的地理信息以及当前最新的地理学研究动态,以便使教学生动、充实,比如向学生展示我国的领海基线,以及所处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我国的领海主张,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同时,地理教师更应增加情感投入,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把书本知识简单地搬移到脑袋里的过程,而是师生知识、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可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往往能获得比知识教授更极大的力量,只要师生之间产生了共鸣、信任,就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强烈动机,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三、应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地理学科既具有人口、物产、习俗等人文方面的地理知识,又有抽象的气候、地质、水文方面的自然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并且与人类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着。世界各地的生活习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相适应,人们的服饰打扮、建筑风格、饮食起居都与地理密不可分,地理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各地特有的生活习惯。比如,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的长袍,是为适应其所居的炎热的热带沙漠气候;爱斯基摩人穿毛皮衣服,是为了适应极地严寒的气候;东南亚国家的房屋多顶子尖,还有很多高脚屋,主要是适应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陕北地区人们住的窑洞,与所处的黄土高原的土质也有直接关系……在自然地理教学方面,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现象进行地理教学。如在教授“锋面雨”时,教师可以直接通过提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中,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这种冷锋过境的所产生的天气现象,学生由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求知欲强,因此会对知识点印象深刻。教师把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从而可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定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应课改的要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精心备课,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搞活课堂。教师一定要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来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魏玉珠. 浅谈影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 中学课程资源 , 2008,(12).
[2] 李立峰.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感悟与反思[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 2008,(07).
[3] 李淑芹. 培养学生地理兴趣 提高地理教学效果[J]. 成才之路 , 2009,(23).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技巧;对比法;联系法;画图法
经过数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初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必修1内容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所云,以致对后面的地理学习及地理知识失去兴趣。鉴于此,教师在讲授教材必修1的内容时,应尽量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利用分组讨论、知识竞答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的完美过渡。
一、夯实基础,掌握区域空间位置是学好高中地理的第一步
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高中地理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掌握各地域的空间位置是学好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第一步。高中地理知识是学生在掌握了初中阶段所学“是什么”“在哪里”之后的更深层次的讲述,其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为什么”,也是与初中地理知识的相互印证。而很多学生深感地理知识枯燥乏味,认为其只是一些地理位置信息、地理名词的简单堆砌,毫无学习兴趣可言,于是地理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成为他们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重大障碍。笔者建议,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时常翻看初中地理教材,将初、高中知识有效整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更有利于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必修1教材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内容时,学生如果对各地域的位置信息不明确,就很难将各种气候类型和具体地域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不能准确答题。
二、巧用方法,使地理教学更高效
高中地理知识庞杂,上至宇宙空间,下至地球核心,许多高中地理一线教师也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调侃自己,而很多学生面对着如此庞杂的知识内容,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地球各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只要教师能教会学生有效利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将各圈层知识有效联系起来,一定能让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对教材内容深刻理解、准确记忆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会利用一定的学习技巧,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下简单的概述。
1.对比法
初接触地理学科知识时,众多的专业地理名词让学生应接不暇,而很多名词就字面意思来看又很相似,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巧妙抓住它们之间本质上的差别,从而达到有效理解和准确掌握的目的。如锋面、锋线,风力作用、风化作用,荒漠化、沙漠化……各组地理名词乍一听虽很相似,但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这些内容时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在学生充分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别后再进行记忆,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且不容易再次出现混淆的情况。
2.联系法
高中地理各模块知识内容看似孤立,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可以决定该地的整体环境,如地理教材必修1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节体现的就是这一内涵。因此,教师在讲授某一模块地理知识内容时不妨向其他方面延伸一下,从而让学生明白,某一个地理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于自然界,而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习多想一步的习惯,明确各知识点存在的联系,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这一内容时,就需要教师联系洋流分布及变化、风带移动、温度带范围、下垫面物理形态、陆地轮廓等诸多因素,全面分析各因素对具体地域气候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联系法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实际用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之一。
3.画图法
鉴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庞杂,而各模块知识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利用画图法梳理知识系统,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将各部分知识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系统,提高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所谓画图法,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画图的方法将各知识点之前的联系有效呈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授地理教材必修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章节内容时就可以巧妙利用画图法,将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绘制成一幅图,有效呈现各类岩石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准确掌握该部分知识内容。另外,教师不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画图法,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利用此种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以上列举出的对比法、联系法和画图法只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诸多教学方法中的一部分,更多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高中地理知识虽庞杂却又有规律可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巧妙、适时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和分析,就可以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综上所述,若要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除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具体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学生打造更有趣、更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何永杰.提高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6
关键词: 新时期 高中地理 兴趣教学
笔者简要阐述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具备的价值意义,并从多个层面提出一系列兴趣教学措施,希望为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的价值意义
在教学中,智力因素并不是主导因素,兴趣才是。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说它是高中教学的工具学科,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当代,地理学科的教育责任十分繁重,不仅要对高中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要对高中生进行全球化启蒙教育。地理知识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建设发展中,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随着全球经济化及我国社会知识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生命科学及地球科学已逐渐成为我国高中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高中地理教育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极具重要性,不是高中教学中可有可无的小科目。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将地理作为高中教学的基础科目,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处于同等地位。而我国新课程改革也对地理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
二、高中地理兴趣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驱力,是学生养成学习能力的根源。一个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对所学科目产生求知欲及学习动力。如果对学科内容没有兴趣,只是被动学习,则学生难以对真理产生探索欲。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必须合理利用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转变场景、色彩、光及声等,以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教学课件,这样可以促使地理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简化且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形象化的形式展现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二)引经据典
首先,有机结合传统文学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现象与成语、古诗文等结合,从而促使地理知识更具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学科文化内涵。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高中地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种气候的温差特点时,可以结合我国的古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等,向学生提问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谚语的字面意思得出,该地区气候温差十分大。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温差这么大,这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知欲,进而对学生讲解温差特点的成因便可以事半功倍。
其次,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他学科中的故事作为地理知识教学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例如我国某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通过结合历史学科知识,向学生提问:哥伦布探索新大陆,第一次通过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共计37天,第二次顺着加那利寒流及北赤道暖流航行,共计22天抵达美洲。这是为什么?通过这种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教材寻求原因,然后通过提问方式,由学生回答,其他人补充。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联系教材图片
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以漫画形式进行展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直接的展现,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地理漫画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材料。例如某高中地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森林资源利用知识时,向学生展示了相关漫画,画中遍地都是树根,一只小鸟站在树根上,眼角流下一滴泪,嘴里说道:把我带走吧。展示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小鸟为什么这么说,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道:人类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动物难以继续生存。这种引导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高中地理兴趣教学方法多样化,高中地理教师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好奇、好动、好胜、好学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特色化教育,便可以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