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单元评教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92

有效的教学开始于确切地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初中历史教师要把单元复习课设计成高效率的课堂。所谓“高效率”,就是让历史课成为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使学生从课后盲目和低效的复习检查中解放,体会到学习历史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与有成就感。很多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空跨度大,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的高效?

一、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要打造高效的课堂,课前准备充分至关重要。在课前准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下功夫,调查分析教情和学情,在教学中果断取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求做到:充分备课,明确讲解,注重能力训练与学法指导,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最初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除了系统掌握教材,还要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自己要掌握得很好。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发生思想碰撞时,教师能发现问题并做到及时调整。遇到问题课后更要及时反思: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把分析、总结写下来,然后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制作课件,涵盖课标, 注重知识重难点

在初三历史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历史课的趣味性。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成教学复习课件。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初中历史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初中历史复习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这种教学方式创设的教学环境代替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课件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课件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且生动。第一,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和音频文件。让历史书中的插图从静态转成动态三维模型的图片,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和更具吸引力。

三、落实课标, 重视复习方法

研读课标和理解课标, 最终是为落实课标服务。落实课标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呢?

第一, 启发诱导, 逐层深入。教师在指导单元复习时, 必须注意牢牢把握启发性原则, 处理好教材内容, 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贯彻“启发引导、层层深化”的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将讲解、练习、及时评价结合起来。作为历史单元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讲解、练习和评价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从这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看, 试题与课标之间联系紧密, 都是严格按照初中阶段三维目标学习要求进行命题, 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考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等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历史教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 才能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四、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2

一、培养兴趣,提高认识,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方法得当,注重技巧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学习的灵魂,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四、学习的支柱,理解教材,联系知识,融会贯通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的内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

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3

一、学生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微课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

现在中学生的手机拥有量大,其他手持移动数码产品的比例也在逐年大幅度上升。由于微课文件所占空间小,可以灵活地将其下载到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并且实现流畅观看,即使短暂的零碎时间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智能平台的普及化以及微课技术的成熟,为方便在校中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提供了物质保证。

微课具有移动性、普及性、个性化、片段化等特性,实现移动学习优势。黎加厚教授对微课的定义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是一节短小的,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教学主题的视音频,除了具有快速导入、突出主题、精简小结三个显著的特点外,并不苛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并以之为主线统领教学设计、教学使用的多媒体素材,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微课一出现就迅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热爱。一方面因为现代人的忙碌导致时间的碎片化,找不出更多的空余时间进行长时间学习。而微课的特点就是短小精炼,现代人碎片化的时间跟短小、精练的微课程结合起来,就像天作之合一样,既满足了现代人的学习需求,又不会挤占学习者太多的时间,从而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变得更加可能。另一方面,微课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的状态程度不一样,理解角度不相同,传统的课堂教学经常是几个班级在一起上课,不能兼顾每一个人,只能以大多数人的水平安排进度和难度,势必会对程度不同的学生造成不公,而微课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状况选择所需的微课,进行查遗补漏,这是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二、以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微课辅助教学

作为地理教师,在理解掌握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明确各册各章节的教学重点,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微课的特点,录制出复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对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教学效果较好的微课,来辅助地理复习,对提高复习效率具有极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制作地理微课呢?

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教学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14-01

数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当中,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现象。数学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支,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是单纯地记忆一些数学概念与理论来应对考试。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与环境,更能成为教师语言表达的辅工具。所以,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是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变的基础。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我国应试教育制度的的影响之下,许多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被却地接收知识,没有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情绪也较为低沉,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进度。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当中的融入,教学课件使课本上的数学理念与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信息技术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当中提问情境的创设有促进作用,通过课件的播放,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激发,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很快进入到思考状态,一个个数学问题就会成为吸引学生进行下一步探究的重要因素。比如说,在讲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之时,学生在看到文字描述的时候,可能很难想像出图形平移的过程与图形旋转之后的形态。但是,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图形平移的过程与图形旋转后的形成进行生动的展示,学生思考过程中的疑问得以解答,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知识产生的根源、发展过程中结果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理念的形成过程,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愿意去接触数学,学习数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敢于创新,了解信息技术,使其服务于教学成果的提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思维

多媒体可以实现教学生动性与形象性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加大对多媒体中关于图形移动与定格、同步讲授的优点,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比如说在讲授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时,教学可以利用几对全等三角形的移动与重叠进行概念的讲解,将三角形的每一个全等条件用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来,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组合的全等条件,更好地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与条件。教师个人的讲解不足以让学生真切地理解到数学概念的具体意义,加之多媒体的配合,教学效果就是显著提高。另外,在进行立体图形面积计算的讲解之时,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当中,许多教师会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立体图形的手工制作,使其在制作过程中了解立体图形的平面解开图。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动手能力,但是还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利用多媒体对众多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进行剖析,使之从立体变为平面,从平面变为立体的过程得以呈现。学生不仅可以多方位地了解立体图形,其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被调动起来,学习效率的提高十分明显。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共享资料,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在合理的范围内,拿出一节或者两节课的时间来,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进行课程的讲授。在这样的激励之下,学生会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备课之时,学生要先对所讲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对相关的习题类型进行了解,通过教学资料的整理,开阔眼界,补充预习当中的漏洞。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学生自己当老师进行备课的工作,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现代的初中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本领,老师要允许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程的讲授,这样,学生的个人技能得能彰显,对于建立学生的数学学习信息是有正面作用的。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可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四、利有信息技术做好复习工作

复习工作主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来讲。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复习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课堂作业的设置,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信箱等软件将作业进行统一的发放与收取,减少了纸制作业收取的环节,使教师更快地得到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而对于学生来讲,复习工作就是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进行巩固,并以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为基础发现自己学习漏洞,及时进行修正。在课后,学生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利用网络上的一些学习软件,对已学知识进行二次温习,对知识的使用技能进行锻炼。在学习软件当中,会有一些生动可爱的文字形式、视频与语音解说等,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集中,更好地完成复习工作。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在学习存在困难无法寻求老师的帮助时,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加深印象。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教育来说也是一样。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课堂听取以及课后复习等等。因此,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与了解,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摆脱畏难情绪,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平生.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体会[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2]王新焕.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3]马洪伶.巧借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教学[J].考试(教研版).2009(02)

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5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好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同样坏的习惯也是慢慢养成的。我个人认为在初中阶段必须要养成以下这些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独立完成作业

进入初中后,课程由原来小学的三科变成了初中的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很多科,科目多了作业就相应就多了。而对于数学而言,课时越来越少,而教学内容没有减少,这就要求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所以平时的数学课堂基本以赶课、赶进度为主,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相对短暂,由于数学这一学科需要大量的练习题来复习巩固所学的定理、公式等重点内容,自然很多复习巩固环节都依靠作业来完成,如果学生能独立完成数学作业,自然就能起到把刚学过的内容复习巩固、加深的作用。

由此可见,独立完成作业可以起到检查自己学习的效果。能独立完成数学作业,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上课听讲、预习等认知环节是做得好的、较为成功的;同样,独立完成作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作业中的各种提问,必然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分析题目的意思,从而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程度,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二、上课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做好数学课的准备,课前练习本、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等必备的学习用品要提早放在课桌上,需要用到的工具要能及时、迅速找到,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其次,要根据老师提前布置的预习内容来确定好这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内容部分要聚精会神地听讲,不要走神,这样就能把重点内容以及一些所谓的疑难问题都统统在课堂上解决;还有就是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这个时候学生就要大胆、积极地发言,在这个过程里既可以选择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可以选择把自己发现的问题主动地提出来,这样做既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自己的质疑精神。对于那些老师板书的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当堂消化,如果因为特殊原因有遗留问题,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补缺补漏。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时更能专心听课,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三、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现在数学教学课时少,教学任务多,为了把重点、难点内容分散,而不是扎堆全依靠课堂教学来解决,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就成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连续环节。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新课的兴趣,并且能及时了解自己在哪一部分学习起来有问题、有困难,上课的时候哪一部分是重点听讲部分,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课前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通过复习有关旧知识可弥补漏洞,使自己听课时精力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面去。

课后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环,就像牛吃草的“反刍”现象一样,它是一个及时消化、吸收并提高的重要过程。及时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可以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可以提高记忆力、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针对性、能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教辅等材料,强化对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比较,把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相比较,把形同质异或质同形异的问题相比较等等。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其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制订好学习计划

制订数学计划可以使学习数学的目标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的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五、做好数学笔记、及时整理数学笔记并妥善保存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简单知识容易听讲明白也容易记住,但是不少的重难点内容课堂上老师讲的时候自己听懂了,可是过几天后在回忆的时候就很模糊了,再过一段时间甚至连老师这个知识点讲没讲过都忘了,在碰到题目的时候就不会做了。如果把老师讲的重难点用笔记的形式保存下来,过几天复习一下,记忆效果就会好很多。很多重难点在课堂上听是“吃”的过程,记笔记就是一个帮助消化的过程,而过一段时间拿出笔记复习一下则是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尤为重要。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能。

六、建立错题本、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很多学生觉得错了的题目可以直接改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不用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但是这样做不系统、不条理,尤其是到了期中、期末复习的时候。而建立了错题本复习起来就方便多了,错题本可以帮助学生方便快捷地把容易出错的题目重新审视一下。错题本不仅是简单地将题目和答案抄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找出预防类似错误的方法。这是一个自身逐渐学习和修正的过程,会让自己对这一类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的地方需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同学问老师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七、学会阅读数学书籍

初中生要学会数学阅读,学会阅读课本,学会阅读课外数学杂志等书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的话是很有道理的,通过阅读课本、杂志等数学书籍,自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且有些东西是老师上课讲不到的,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阅读数学书籍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学、自我提高的过程,无论是知识面还是理论层次都得到了有益补充。

八、要逐步做到一题多解

数学这门学科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锻炼了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而一题多解是最能锻炼学生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开拓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的习惯养成了,就能很容易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思维得到了锻炼,当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能冷静面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九、善于质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问一答,学生一般都是属于被疑问、被质疑的对象,问题的提出都是从老师的层面提出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会让课堂多元化,在学生质疑、老师同学解答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火花,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刨根问底是他们创新的开始。因此,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

十、善于反思

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是对原有学习经历进行重新思考。做过的事情要反思,学过的教学内容也要反思,数学学习反思的内容包括:过去的学习对象、过去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方式。学生从初一慢慢开始学会反思后,学习数学就有了主动性,再碰到类似的题型时就有了正确的思路,就能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要学会章节反思、习题反思,反思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一生之影响的重大。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效益,对他今后的学习、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足以说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后来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初中地理复习课后反思范文6

关键词:数学;学习方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03-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对每一个老师新的要求,也是每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谈几个方面看法:

一、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的成效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愉快学习,自主地探索,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要方法就要抓住导入环节,设下创意情境,提出问题,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设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老师提出问题:“考考数学家”,当代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在法国遇到一个很有名气的数学家,在电车里他出了一道题目:甲乙两人相距50千米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2千米,乙每小时走3千米,甲带了一只小狗丁诺,它每小时走5千米,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时它又往甲这边走,碰到甲它又往乙这边走,问小狗丁诺在甲乙相遇时,一共走了多少千米?学生惊讶又不知所措,老师抛砖引玉,让学生对知识充满了憧憬和热情,老师可让学生先思考,大胆直言,然后老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有趣。

二、要教会学生会读数学书

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局限于结果,不注意过程,只注意掌握公式,会做基本的题,最易忽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况在一部分中等成绩学生学习上比较明显,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题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分类,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1)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2)圆周角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3)圆周角定理有那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又如学习立方根时可和平方根知识作比较,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比较容易地掌握平方根知识。

三、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去议,去质疑,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似是而非的问题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例如一次函教y=kx+b(k不等于0,k、b为常数)k、b的符号,确定一次函数图像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可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质疑,总结出六种位置关系。

四、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带动学生“做一做”,学生在动手操作、试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让学生用剪刀剪出等腰三角形,然后根据它的对称性,把等腰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线,或顶角的平分线)对折,使两部分完全重合,学生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等性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动手、动脑使其获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五、让学生学会反思

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比较一题多解的不同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并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是否减弱,结论是否加强?题设和结论互换后是否成立?问题是否推广?等等,总之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各种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一般化、特殊化、归纳、类比等方法,要重点给学生介绍逻辑探索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六、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复习,一般当天进行,而系统复习,是每一章节学完后集中一般时间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多种复习方法和技巧。

七、要求学生会知识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