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 华南农业大学 景观设计与规划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在我国大学新建和改扩建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校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二、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属于一项综合性课题,并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景观的整体性原则、合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人文原则.这些原则的综合运用决定了大学校园景观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当然校园宗旨是为了给具有青春朝气、文化层次较高的表青少年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休闲、活动、学习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自然生动的环境,同时景观设计传递出时代、文化内涵的气息,实现大学校园环境的整体性、舒适性、生态性、人文性;综合国内大学的一些规律及要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2.1 高校校园景观的整体性

首先,从整体性上明确一所大学校园景观鲜明个性的设计,这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

2.2 高校校园景观的舒适性

校园景观的舒适性关键是令人感觉到恬静、空气清新、场地绿化,避免在大学生们在视野有其他有害要素的干扰,如灰尘、烟气、乱七八糟的广告等因素; 2.3 高校校园景观的生态性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

2.4 高校校园景观的人文性

大学校园景观是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景观本身又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势。

三、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论述及规划分析设计

3.1华南农业大学景观概述

华南农业大学创建于 1909 年,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 生命科学为特色, 农、工、文、理、经、管、法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于广州市天河区, 分别由校园中心区、校园东区、 跃进南区、跃进北区、中衡山小区等 5 部分组成,占地 309.9 hm2。校园中心区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区,面积约 204.4 hm2, 学校行政办公区、体育运动区、教学Ⅰ、Ⅱ区、各院系实验及办公区、华山及六一学生生活区等。

华南农业大学校内地形多样,有许多起伏的地形,在设计景观时将地形复杂的不利因素转变成利用地形制造利于人们休憩、行走的景观,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点。

3.2华南农业大学现状景观设计

3.2.1现状景观建筑设计及分析

校园中心区内冈峦起伏、湖泽棋布,极具园林特征,但是由于现有建筑多占据山头而建, 地貌轮廓线受到削弱;校园内湖水水质缺乏必要的清洁, 同时湖边岸线的开放利用不充分,行人无法体验亲水乐趣;总体来说,校园中心区空间组织呈现出一种自然无序性,开敞空间基本围绕几个湖泊展开,彼此间缺少过渡与联系。景观设计师应该尽可能的介入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参与土地使用和划分的过程,景观设计的作用不是用来修饰、涂抹校园中的剩余空间,校园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合理规划,把分散的校区有机地融合为一整体;

教学区是校园的最主体部分,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馆,行政办公等校园建筑,教学区的环境景观形态应该具备有利于学习和研究的特点,华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区,景观还是以植物景观为主,配合铺地广场,停车场等场地,既能满足很强的使用功能,又能体现大学校园的特色和魅力。

学生生活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和商店等生活设施以及部分体育活动设施,有些大学还将学生活动中心设在这个区域内,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存在密切的联系,此外还与体育活动区和校园绿化景区紧密相连,这个区域的环境景观更加具有人性化和舒适的特点。

“院落”式建筑形式与校园连廊特色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使各主题建筑、中心湖景观及山地休闲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校园环境极具吸进力。

华南农业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百年老校,有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和一些古树名木,是学校非常珍贵的遗产,如题词的景石和五座保护建筑,还有九十周年纪念树园,对待古老的树木,应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对于原有的建筑遗迹,应以保护为主,不做大的改动。

3.2.2现状景观植物设计及分析

作为以农林专业为特色的大学,植物景观特色鲜明,具有亚热带特色。校中心绿化率96%,绿化覆盖率54%,植物品种多样,四季有着不同的景象。校园中心区内作为科研用地的树木园占地约 20公顷,树木品种超过 1 000 种,是全省甚至是华南地区优良的植物标本园之一。校内古树环绕,拥有大片面积的绿化,尤其是校内的树木园,里面有许多品种的植物,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四季各有不同。

四、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存在问题与改造建议

4.3.2.1 绿地结构不合理

中心区绿化系统结构不明确,道路绿化、片区绿地、湖畔绿地、隔离绿地及科研绿地未形成有机结合,使得系统结构性不强;观花、色叶植物和草本花卉植物配置缺乏深化设计。

4.3.2.2缺少“以人为本”的绿地环境空间

长期以来“以人为本”一词常常被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提出,但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其文化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由此产生校园景观建设重景观轻使用的状况。华南农业大学主拥有众多的草坪。经过调查得知,草坪的尺度与位置不合适宜,形式也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景观的文化内涵与环境没能很好的融合。

4.3.2.3草坪空间使用率低及大而不当

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以及合理的规划,建成后草坪往往被闲置使用效率低,甚至有座位的地方也很难让人满意地停留。如果坐下来的条件少而差,人就会侧目而过。普遍同学认为,校方开挖土地建设校园景观,并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需求,更谈不上景观文化内涵与环境的融合。同时校方仅从图面上的构图比例或布局的恢宏来决定草坪的空间尺度,导致整个空间大而不当。容易使人产生疏离感,另一方面使人无法停留下来,在这样的空间只能赶路似地匆匆而过。

4.3.2.4过渡带景观问题

启林区是华南农业大学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新宿舍区,整个区域的景观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公园的绿化模式,并没有体现高校自身文化和美学的内涵,更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的特色。对于此过渡地带理应也建立有特色的绿化地带,使得学生们的生活环境更有优美舒适。

4.3.2.5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一些建议

华南农业大学以其朴实的学风、自然幽雅的校园环境在华南地区诸多名校中独树一帜,原校区园林式的规划更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我们应该规划设计延续了原校区的这一特征,提出了与之相呼应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意在表现“自然、人性化、极具时代感”的校园景观环境。并通过环境景观布局、校园绿化、装饰建筑等方式,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宛如天成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园林式校园,营造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根据实际用地的环境特点,巧妙地运用园林植物的隔音作用,将周边环境对校园的噪音影响降至最低,力争在闹市中营造一个“书山学海,雅室静读”的“世外桃园”。同时在校园绿化和植物景观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按照校园中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来选择植物种类,如校园道路旁的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 拔,生长迅速的树种作为行道树,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2

现在的校园建设,过多追求高、大、上,多了些“脂粉气”。设计上盲目追求欧美模式,淡化或忽略地方特色,全国各地出现了风格、元素雷同的校园景观。尤其是新校建设过程中,时间短、投入大,重景观、轻使用,建成后的校园景观,空间上,大片的广场、草地,空间与尺度不合时宜,呈现空旷无生机的状态;形式上,手法单一、景色单调,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要求,不适合停留观赏。这种脱离地域,忽视个性的设计,很难引起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景观效果。实际上,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历史,即文脉,如何在校园景观建设中保持特色,延续文脉,谱写自己的历史,是高校景观建设中面临和考虑的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高校校园景观会呈现出一些特有的、相似的共同特征,但一所有特色的大学会在景观中展现一些鲜明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个性的元素和空间布局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历史和文脉,使其不同于其它院校。

2项目背景介绍

该项目是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的修缮项目。梅园初建于2008年,为了纪念2007年已故本院名誉院长、国画大师于希宁先生。因为初期建设简单,景观效果不理想,2012年做了进一步的设计和修缮,完善了景观。

3景观设计理念

3.1体现校园文脉

文脉就是文化的脉络,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景观中的场所精神就是一种,即通过特定的景观设计方法表达场所的主题,引导游人的精神境界。高等学府,尤其是艺术类院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要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创造利于师生学习和思考,能激发师生创作灵感,宁静而富含文化气息的环境。梅园的文化意义在于体现艺术的代代传承,游人到此可以缅怀老先生,体味老先生留给我们的人生教诲和艺术成就。

3.2方便游览,以人为本

“人创造环境,环境影响人”,在以育人为主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梅园的功能是以纪念为主,游览为辅,当师生和游人进入园中,可以方便领略园内景致,领会景观精神。梅园总体形状呈圆弧状,在路线的设计上,顺地形而设,方便游览。起伏的地形和风景分布于道路两侧,满足观景的要求。

3.3营造生态环境

高校景观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考虑当前的现实需要,同时要兼顾长远的发展,不仅要美观,而且要科学。梅园的植被选择,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乔木为主,搭配小乔木和多种灌木丛,辅以少数草地,形成科学的、多样性的植物群落;材料的选择上注意环保和安全,实现景观的长效性。

3.4形式与功能并重

“形式服从功能”应该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立足点之一。校园景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2方面: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一个好的校园景观应该同时具备这2项功能。梅园的纪念意义决定了它以实现精神功能为主,包括园名、人物雕像、梅花、题字、碑刻,无不传递着老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着后人。同时园中的铺装、景石、花架、小桥流水、石上木亭和生机勃勃的植物又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和身体的舒展,不失为一处休憩游览的好去处。

3.5具有艺术品质

追求艺术是园林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手段,景观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艺术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具备很多素质和艺术修养较高的师生,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师生对艺术的追求更为迫切,景观的设计和实现上更应该注重艺术的多样化,创造艺术化空间,满足师生的审美情趣。

4景观内容

4.1总体布局

该园处于下陷半围合地势中,东、南、北三面是挡土墙,西面临湖,湖面跟梅园高差较大,园子绕湖呈圆弧状。整体布局采用自然式,符合梅园气质,局部采用规则式,烘托其纪念氛围。一条轴线,自然置景,一条主线绕湖而行,采用仿古青砖和碎石铺路,穿插于起伏地形间,构成景观发展轴线,景观序列沿轴线依次展开。局部空间自由灵活,传统造园风格与现代景观技术相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为了突出梅园气质,加大了地形上的高差,同时利用地形的变化和植物的遮挡将空间分割成多个小空间,这些小空间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沿主线分布,方便游人游览,同时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

4.2空间及景点构成

入口区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形式,通过圆形拱门、置石、栽竹等手法点缀空间,创造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主用作用是引导游人进入园内。该园的中心景点位于园子中心位置的于希宁纪念小广场,场地内设雕像、景观石。空间上,三面塑造土坡进行围合,坡上植梅、红枫、海棠、玉兰、景观松、银杏等,这种设计强化了场所,给人以私密感和安全感。场地一面居高临水,下面为校园内的景观湖,用借景手法将校园景色纳入其中。游人到此,居高临下、依静而思、缅怀前辈、展望未来。梅园中,从入口开始,沿观景主轴线,多处景观题字。其中“问梅、探梅、赏梅”三组题字,既起到点景作用,又作为景观线索串联各个景点。此外还刻有于老先生为自己写下的自勉诗句“才德亲修养,三魂共一心”。

4.3材料的选择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其姿态优雅、香气袭人,深得中国文人名士的喜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造景植物之一。现代园林中,植梅同样为园林增添无限的诗情画意。为了烘托梅花的古色古香,衬托于老先生质朴的人格,梅园小品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仿古的青砖和原木。

4.4植物的选择

植物种类的选择非常重要,基本要求是适地适树,其次是要求选择的树种在意境上与整个环境氛围相协调。梅园选择的树种都能在当地生长良好,并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共种植各类植物30余种,以梅花为主,搭配多种常绿、阔叶、观花、观果植物。梅花主要有杏梅、红梅、美人梅、榆叶梅、腊梅;常绿树种是松树,杉树;阔叶树种为银杏、红枫;观花植物为丁香、玉兰、桃花、海棠、杏树等;观果树种主要有柿树、石榴、山楂、木瓜等。另外,还搭配各种灌木和竹子,有石楠、黄杨、迎春、迎夏、南天竹、淡竹、火棘、贴梗海棠、棣棠等,草坪选择管理方便、生长旺盛的麦冬和结缕草。乡土树种的选择节省了成本,同时避免了日常养护管理难的问题。

5结语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3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 决定因素 气候 植被

传统上,人们所见到的校园景观就是在绿地上建造楼房,或者将建筑设计理念落实在开阔场地上并加些装饰。通常,毕业日或者其他难忘的、值得纪念的节日需要大自然美衬托的时候,园艺工作人员会临时挑选、布置、搭建景观材料,展现最好的,留出想象空间,这也是校园景观应达到的目标。

一、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这些自然界生物的能源反过来影响自然的生态,从而影响了校园景观条件,如选择、活力、植被外观、户外场地的使用、建筑物选址和用以缓解恶劣气候的绿色植被。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校园规划和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景观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

恶劣气候也许是一个限定因素,但不是景观设计的阻碍。例如我国北方大学可以考虑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可以在植物园中加入具有吸引力的冬季景观;中南财经大学设计的户外游廊以及供人们休息和聊天用的草坪将宜人的气候作为了一个设计因素。

二、植被

气候影响植被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精明的设计者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形成独特、适宜的景观效果。景观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但却不是无限的。气候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不按自然环境选择植物,通常没有好结果。大体上讲,将与气候相关的园艺学原理应用于校园景观设计时,通常需要运用常识性的知识。因此,没有一个设计者建议把棕榈树种植在黑龙江省地域的车行道旁。

植物散发魅力,舒缓的激活了人们的思维,这是在工作时间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人都同意“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与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如同健康科学一样具有疗效,如同艺术一样激发灵感。如果恰当的选择树木,校园路线就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密植的树木,可以形成屏障降低噪声。

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设计者在选择树的种类时,一定会权衡再三,以期达到最佳美学效果,树木可以按其高度、形状、木质、颜色、果实和花来选择栽种,或者视地形、季节变化、树的寿命及保养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在生态方面,所有的树木选择都要考虑到要与土壤条件和气候相适应,至于外在形式,现代建筑物的线条“主要是水平的,且无法装饰点缀”,这样的建筑如果配以“盘旋生长的树,如果经树木种植在建筑物周围,那么其设计效果最佳”。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校园为求短期效应,经常将小树拥挤的种植在一起,当它们生长时,就会争夺土壤、阳光和空气。树木发生倾斜,进而达不到原有设计的对称性。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分布不均,加速植物枯萎,加重植物病害,由此导致的缺陷是无法用新树木代替的。所以景观树在开始种植时不能急功近利,长期保留的树木需要精心养护,绿化管理预算中应该预留充足的养护费用。

三、环境适宜性

环境适宜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例如,过度依赖于单一树种就想设计出引人注目、别具特色的景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某些树木受到疾病的侵害、发育不健全,挽救起来耗费资金,且从视觉上令人不舒服,这就给校园风景留下了缺憾。设计中的这种弊端,我们有必要反复告诫。

同样,设计草坪也要考虑生态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草坪就是校园的特征。无论草坪是否适合在缺水的地区生长,也无论学校能否担负施肥和除草机的费用消耗,例如,如果在兰州大学应用大量的观赏草坪的话,那么灌溉费用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缺陷能激发解决办法的产生。现在人们重新对选择其他植被产生兴趣,如野花及不需要精心培养和浇水的草。总而言之,现在的景观设计正提倡使用本地生长的植物和地面覆盖物,这些植物美丽耐寒,基本上不需要施肥、除草剂、杀虫剂或浇水,可想而知,使用适当的乡土植物,会给我们节省一笔可观的绿化养护费用。

四、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状况和特征都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利用景观学中的数学公式可以合理分配场地。公式包括建筑物的预测使用空间、停车场、运动场,服务场地的面积等等,然后根据地形、资金和政治情况,进一步调整设计方案。

如果尺寸已经确定,就可以研究布局和周围环境了。一般情况下,方形布局比直线布局更为灵活,一块完整的地块要比几个零碎地块更为有利。与不适当的使用方法相比,适当的土地使用方法能提供一个更为优美的环境。

五、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对于一个具有多项任务、多种用途的校园来说,规划,作为一个过程和结果,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至少它也可以防止功能不当、浪费、文化冲突、不合理和有悖常理的现象――既不恰当、不合算、不简洁、令人摸不着头绪的设计。例如:不合理的选取在当地气候和环境下不能生存的植物;装饰性路面由于坡度不均翘起和裂缝;绿色植被的位置不当,挡住了那些优美的风景。但只要合理规划,每一种缺陷都可以避免。

总之,高等学校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校园景观设计是高等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景观设计的功效与主体建筑的功效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校园景观设计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其独有的生态效益的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校园景观设计正是基于这些功效而对高校的师生员工以及学校的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以生态的理念、自然美的观点、因地制宜的思路以及将之与学校的基本建设规划实施同步进行的原则,使校园景观设计功效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4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campu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key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et up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brand education, enhance the cohesive affinity of the campu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campus landscap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同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校园景观在设计中成了亮点。园林景观对于人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在学习和居住的同时,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1 校园景观对学校的作用

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景观强调的是对师生的作用。 校园景观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对外展示了学校形象,同时也是学校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景观所提供的信息、理念和环境构架象征着现代高校教育的理念。因此,校园景观在学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校园景观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精神。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安排与组织,使环境更加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环境景观化的处理,使校园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的同时,也能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1.2校园景观反映了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景观化校园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

景观化校园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文脉是指“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和谐的对话关系”。通过环境再创造,把握校园历史的延续,保留有文化的部分,新旧景观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

1.3校园景观是校园形象最为经济的解决方案

许多校园在改造时,原有存在的东西,花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重新建造,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原有的文化景观。当今,景观化校园强调改良,充分利用本校优势,地形、水面及校园的景观造景、借景,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做到崇尚自然,有独特的绿化特点。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即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达到塑造学校品牌、铸造校园特色的目的,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校园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大量实践,许多新建成的大学校园整洁美观、各种设施条件都很完美,但是缺乏生机与活力,表面是很美,但是师生对环境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乏生态性的景观规划的理念

就新建大学校园的总体规划与景观设计来说,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校园环境。

2.2建筑与景观的脱节

一个优美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各种要素和谐统一的场所,建筑与景观相互影响,相互统一。但是一些新建的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脱离于规划之外,缺乏对建筑以及周围环境的呼应。建筑与景观各自表达,最后营造成一个缺乏联系统一的场所。

2.3对校园景观中文化的忽视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过多的关注设计手法的创新与借鉴,忽视了景观的地方性以及校园的文化性,出现了“千校一面”的现象。中国优秀的园林文化传统如何继承,是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方面,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出来。

3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3.1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

从空间结构入手,在校园中心区形成第一层次的景观,由各个组团圈合形成第二层次景观。各建筑物内部庭院形成第三层次景观。具体说,单体的建筑风格和校园景观设计要服从于总体规划布局,并同时设计,使其协调呼应,统一而不呆板。

3.2绿化、美化、生态化

应开展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相结合的立体绿化,避免土壤和水土流失,应提高绿化率,发挥植物最大生产率的角度考虑,不宜建植大面积的草坪,在满足造景的前提下,尽量以乔灌木代替草坪,根据土壤特性、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植物配置。

校园景观设计应实施生态园林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让大学生牢记我国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高等院校的建筑、小品、绿化、道路等的具体设计中,规划师和园林式应教给人们具体的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3.3文化景观特色化

校园景观设计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具有全方位特点,并且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体现出来,但因每个学校的历史学科文化的不同,应注意以下几点:突出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文化的结合,强调空间上的体现,特别是校园空间的格局以及开放空间的形态,园林建筑的风格以及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文化特色景观突出的物质形式要体现在本校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色彩及小品等内容形式以及功能分区规划布局。

4 结 语

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规划师和设计师的重视,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校园环境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因此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形象,又要独具特色,把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高校景观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也将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戴志中. 高校校前空间[M]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志疆. 当代艺术视野中的景观[ M] .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荣耀.校园规划的人文观―对当前我国大学规划设计的反思[J].理想空间,2005,(2):7―8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5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对于人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1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1]。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2]。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3]。

2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5]。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6]。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大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7]。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3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8]。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3.5风格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9]。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6

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多以培养掌握技术、善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的环境类艺术设计人才作为教学宗旨,在教育中倡导以技能为基本,以艺术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原来强调书本、强调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需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改良教学方法、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已经成为关系到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1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当前高职景观设计教学普遍存在定位不清、课时不足、开课时间晚的现象,课程设置简单化,很多就是大学课程的“浓缩版”和“精简版”,并且实践教学时间比例小。

(2)教学模式单一。多年应试教育的培养,使得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以教材为本进行教学与学习,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反复练习,形式较为单一。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手段单一,往往采用一次快题考试成绩加上平时成绩作为成绩评定。

(3)教学内容单一。课本内容的更新速度有限,在教学中,教师围绕课本教学,所授内容覆盖面较小,也比较滞后,甚至少数教师的授课内容数年不变,固步自封。

(4)教学环境单一。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实践教学环境较单一,而且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中听讲,在真实环境中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

1.2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主动性。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存在被动学、学不进等情况,对于一些理论知识集中的课程较为排斥,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2)缺少互动性。教学形式的单一使得学生对所学不感兴趣,教师也得不到学生的反馈,导致常常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双方都缺少互动提高的热情。

(3)缺少创造性。由于教师授课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单一,导致学生没有接受到更多的学科前沿讯息,认为课本上的会了就够了,缺少创造的方向,也缺少创造的主观能动性。

(4)缺少实践锻炼。学生满足于完成作业,进行方案交流与汇报的机会较少,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机会更少,以致于在毕业实习中产生茫然无措的感觉。部分学生存在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遇到问题缺少思路、有思路但是表达不出来等问题。

2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2.1明确课程定位

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的定位也有所区别。从选修到必修,从辅助课程到核心课程,从一般掌握到熟练掌握。从教学来讲,建议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景观概念入手,培养动手能力。同时,根据定位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时间,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时间的权重。[1]通过课程教学,应当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概念、一般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拥有出方案、绘图纸、做模型的能力。应当根据课程定位设置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以及熟练运用景观设计技能。

2.2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置应当立足于景观设计领域,以顺应社会需求、服务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加强专业认知、突出技能培养为教学宗旨,不断优化。课程设置需要符合学制特点,满足学校的教学性质要求,以联系性较强的基础课和应用性较强的其他课程群相结合,突出实践课程,推动教学有序开展。

(1)加强专业认知。高职院校教材普遍存在更新速度较慢的缺点,一些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并不能完全与本领域的发展情况相吻合。在景观设计专业领域,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现象。因此,在课程内容设定时,教师应当有所界定和选择,同时应当鼓励学生了解该领域的相关讯息,知道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就可以利用报告、文献,或者邀请从业者开展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看、多问、多接触景观设计具体案例。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学生了解这一专业的魅力所在,知晓从事这一行业所需的知识和所需具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课程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通过介绍一些经典作品、行业内最前沿的案例等来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水平,要坚持将经典的、最好的、最新的知识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提升学习热情。

(2)突出技能培养。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更多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会动手”的毕业生更加受到青睐。因此,在教学期间,应当更多地以学生的技能提升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里,一方面可以更多地设置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比如:在已经掌握最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取一些知名设计公司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设计项目,通过专题形式,由教师由浅入深引领学生设计,并且通过指导临摹、自主设计、分组讨论、综合评定等环节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选取案例时应当注意具有典型性、完整性、统一性,尽量辐射到多样的景观设计类型,如:广场设计、庭院设计、水景设计等等。另一方面,由于景观的生态性越来越重要,软质景观(植物、水体)愈发被广大设计师所重视,但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课时往往远低于本科院校,故软质景观中树木、花卉的认知部分在教学中常被压缩甚至忽略,造成了学生在课程设计实训以及今后工作中无法独立完成方案中植物配置的问题。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重视此现象,需要合理安排课时来保证学生对于常用园林植物的了解与掌握。

(3)开展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与景观设计公司加强交流,签订实习合作协议,实现教学和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可以充分利用设计公司项目多、实践性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强等特点,定期选送优秀学生前往短期实习,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实习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社会对于行业技能的需求程度,知道社会需要哪些技能,自己应当掌握什么,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一定程度的参与设计,通过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来达到“练兵”的目的,让学生所学更贴近实践,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2.3转换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也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也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改良教学方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之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缩短了从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距离。

(1)减少“照本宣科”,更多“实例教学”。实例教学法就是创设含有真实问题的情境,可以不是一个大的综合性的项目,而是从项目中分解出来的与知识点相关的小问题、小案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提高认识,鼓励分组合作,以实例带动学习。在此过程中,高职教师主要起到的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评价结果的作用,当然也要做好指导和帮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这一改变培养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工作任务”串联“实例教学”。实例教学是将景观设计项目中一些组成单独提出,作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果缺少串联,则容易造成教学内容连续性上的缺乏,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提倡引入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严格执行工作任务流程,使学生能够对项目的不同阶段都有切身的体会,也通过流程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景观设计工作任务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完成项目,串联实例教学,力求使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能够由此串成线,形成面,培养学生综合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领悟,在领悟中掌握,在掌握后再付诸实践,形成一个上升的通道,不断提高。

(3)通过“任务分析”指导“技能提高”。在课程进行到终期,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之后,可以将授课内容更加开放,借助与企业合作这一平台,将景观工程公司的某些具有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通过学生分组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资料。[3]将企业实际完成的资料与学生完成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照,教师能够较为轻松地知道学生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同时也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有条件情况下可以形成自我评价报告。通过项目的比较和汇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表达能力。

2.4改进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学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增加专业技能的考核,改变原先以视觉审美为主的、较为单一的考核评判标准,实现考核标准的多元化。

(1)考核标准务实。所谓考核标准务实,就是在不同项目的考核中侧重方面有所不同。按照一般的做法,景观设计课程中对于艺术性的表达、图纸画面美观性的展现往往占主导地位,但对于工艺、技术的了解,工作流程的执行等方面则比较弱化。作为高职毕业的学生来讲,在就业市场上与本科院校毕业生比审美能力、拼艺术表达显然不太聪明,而务实地在培养良好工作习惯、强化实践能力上下工夫,则是较为明智的做法。因此,在课程考核中将考核标准务实化,除了起到客观评价的作用外,还能发挥一种导向作用,推动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更多关注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思维表现、设计表达、图纸实现等方面的技能应当是高职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考核内容,根据课程的类型区分考核的内容表现,如:评判思维表现,则美感的实现与否可以更多地加以考虑,加大权重;评判设计表达、图纸实现等方面的技能则更多考虑工程技术层面的要求,兼顾美感。

(2)考核手段多元。无论何种考核方式,景观设计课程中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都是主要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的目的是尽量使考核结果能够较为科学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体现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常规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考核多用平时课堂作业成绩加上快题考试成绩,建议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大技能考核的占比,比如:除了将学生完成的作业作为考核依据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程最终阶段设置课堂技能评价单元,对学生在作业中无法展现出的能力加以客观评价,兼顾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此外,也可以营造开放式的考核环境,如加入第三方评价方式,请景观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对学生的作品、表现、能力等等给出参考意见,作为整体评价的一个辅助,使得考核更具客观性。

(3)考核结果细化。课程的考核结果应当遵循客观真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面地涵盖学生与景观设计课程相关的认知程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艺术表达能力等。比如:同样90分,一名学生可能在认知程度方面比较强,另一名学生可能在创造能力方面更胜一筹。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考核结果的细化,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能力做出更为公正、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清楚地知晓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利于教师从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