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笔记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1/03-0091-0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介质。在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多媒体在学校基本普及的今天,如何取舍、编排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显得十分必要。下面根据笔者在制作及使用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一课课件中的所思、所感、所想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的误区

1.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无选择性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确定课件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都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手法也有其可取之处,切勿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多媒体教学。那些教师用传统教学手法没法讲清讲透,而多媒体课件却能更形象、直观地体现,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够更好更快理解的内容更适合用以媒体课件的形式开展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就更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形式,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与晨昏线周年运动及昼夜长短的关系,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形成,全球板块分布和运动,东亚及南亚季风的形成,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等等。

2.课件内容组织的平淡性

在笔者所见过的课件中,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组织课件的不在少数,这样的课件往往给人以平铺直叙的感觉,缺乏新意,肯定算不得是优秀的课件。课件应该是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再理解,以更符合学生认知顺序、认知层次的形式呈现知识点,甚至是给知识点穿上“新衣”,即以彼及此进行教学。如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课,课本的主干知识点是河流的侵蚀地貌与河流的堆积地貌,就知识点而讲知识点就显得枯燥,也不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果能结合某条河流(如长江),就这条河流从上游到中下游及河口的地貌形成及特点展开讲解,这样肯定要比原先的讲解方式要有针对性的多。

3.多媒体教学的过分“独立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是不是一定要追求课件的完整性,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黑板板书)?答案是否定的。传统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肯定有其可取之处。如黑板板书,可以较好地体现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为学生呈现“知识树”。而课件内容虽直观、生动,但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方面却有欠缺,也不利于学生记笔记。所以,应将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两者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及有效运用的注意点

地理多媒体课件怎么制作才能更显条理清晰,重难点分明?怎么运用才能不落于俗套,更显示出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下面以高中地理选修二的“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一课为例谈些自己的看法。

1.首张幻灯片要能体现课件的整体结构框架

课件不应该是流水账式的做到哪算哪,好的课件应是使观看者从第一张幻灯片开始就能一目了然地清楚这个课件制作思路。如地理的多媒体课件所用的流程可以这样设置:主干知识、教学导入、教学演示、课堂评价及复习反思(如图1)。这样编排一是可以明晰课件制作思路,二是方便直接链接到你所要的板块内容。

2.注重单个幻灯片知识点的一目了然

一般的幻灯片制作,往往是一张或是几张幻灯片讲述一个知识点。从一个知识点到下一个知识点间隔长且难以体现一课知识的完整性,等幻灯片放完,即使在最后也呈现了知识框架,但毕竟也是一闪而过,学生的印象也不会深刻。所以,要想办法在每张幻灯片上体现讲授内容的主干知识点,如:高中地理选修二的“海水的温度与盐度”一课,在海水的温度部分主干知识包括热量收支、影响因素、时空变化规律三个部分,在设计课件时可以做如下处理(如图2)。

3.多种媒体手段相结合

PowerPoint简单易操作,因此,是教师最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但它在表现稍稍复杂的立体动画时却又显不足,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的天体运动及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与晨昏线周年运动及昼夜长短的关系等内容,表达起来就没有Flash表达的效果好。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以一种工具作为载体,如:PPT、Authorware同时,在载体上加用其他多媒体工具处理过后的内容,如用Flash处理的动画,Photoshop处理的图片,剪辑过的视频或音频文件,甚至是链接所需的网页内容或是Google地球上的卫星地图。总之,一切为你所需的。但有一点需注意,千万不要为了花哨而用,用与不用的标准在于教学效果而不是工具的堆砌。

4.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板画相结合

作为“小三门”的地理,不能指望学生课后在这门课程上花多少工夫,地理教师只能踏踏实实地立足于课堂,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上不仅要把知识点讲清讲透,还要将知识点及笔记落实于书本,使学生有复习的依据。多媒体课件教学很大的问题就是会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后书本空无一字的现象。很多教师非公开课不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就是觉得多媒体课的教学效果不好,其实只是使用不得法而已。

要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就要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在多媒体课件显示其直观形象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传统板书板画的优势。所谓“无图不地理”,地理的“图”不仅有地图,还有如锋面、气旋、褶皱等需要讲解其形成及结构的立体图,这些需要分体式讲解的图就需借助板画来达成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2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1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一门跨越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知识领域的综合学科。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作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地理学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主渠道,特别的,在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之中,地理学教育是最适合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

  地理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善学”就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异,但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主要有:培养对地理的兴趣,文理兼容的学法,重视地图,高初中知识有机联系等几个方面。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人类与环境”内容,结合“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分析理解,可以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地印在我们的脑子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四)、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的内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好,只能到高中再从头来学。其实我觉得,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五)、学生状况分析

  基础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没有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求知欲望虽然持续性不强,但求知欲望强;自我展现欲望强,有较好的互帮互助氛围

  (六)、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习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76和80班及高一106和107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

  首先,在高一,在本学期初,我主要抓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由于有全市统考,所以,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高一两册必修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由于学生在本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平时成绩,我马上做了补救措施:要求学生用3周时间完成练习册,改好、讲评月考试卷。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学任务以后,我发现学生普遍有上课纪律散漫、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应付测验、月考不认真等情况,导致了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针对这些普遍现象,我制定了下学期的工作方向为纠正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这三大方面。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及时表扬和鼓励;每次测验、月考之后进行全级,务求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总复习过程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

  最后,在高三的教学工作中,本学校是一所新兴的学校,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在高考复习期间,应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而且对于本学校的学生应该实事求是,尤其是中等及差生,不要对他们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够掌握的内容;对于难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时可以放弃。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实,才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从而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做以下两个方面的总结。

  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内容是地球和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我以前所教的科目不是地理,这一次是直接接触,而七年级的学生是刚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地理”这个概念笔记模糊,地理又是中国的会考科目,分数带入总分,所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为本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明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改作业

  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堂课的效果,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刻苦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

  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程度的,因此对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我都给他们以很好的鼓励,对完成不好得学生,并不是改完就了事,而是在旁边给予正确的解答。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反思笔记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潜能生;元认知策略训练

中国分类号:G633.55

潜能生是“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每一个潜能生都希望能得到证明和肯定,借助针对性的教学教育措施,有可能让他们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如何开发这一部分中学生的潜能,是教育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研究目的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率先提出了“元认知”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因此其核心意义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认知。[2]此后教育学、心理学的很多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各自提出独到的见解。大多学者倾向认为元认知的概念蕴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元认知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 [3]元认知知识是产生元认知体验的基本条件,元认知体验是形成元认知监控的前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目的和核心。[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主体。[4]

地理是高中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的学科性很有特点:自然地理以自然客观事物为基础,注重的是内在逻辑的分析和演绎;人文地理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注重的是归纳思维。因此,要学好地理,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学生达不到学科要求,他们因此害怕地理。然而,学生成绩不佳并非全是智力因素,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开发自己的潜能空间,成绩暂时落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理学科的潜能生。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学习者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学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具备较高的元认知水平的学生,能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成功。{1}潜能生的智力水平与正常生相差无几,但元认知能力较正常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想要提升潜能生的学习成绩,单纯的知识性“补课”治标不治本,对他们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可以从根源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本文尝试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对潜能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潜能生界定标准:

(1)学科标准:近三次统一考试地理成绩居年段后50%。

(2)观察法:上课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自述法:自述学习困难,尚未发挥自身潜能。

综合考虑以上3点,在本校高二文科班选取地理学科潜能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 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选修课时间进行元认知训练,时间为3个月。

2、方法

(1)前测。取上学期三次年段统一测试的地理成绩平均分作为前测的学习成绩。同时对两组学生进元认知问卷调查测试。

(2)元认知训练。教师自编的训练方案对学生进行三个月的训练。对照组按常规教学。

(3)后测。用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学习成绩。再对两组的学生同时进行元认知各维度问卷调查测试。

三、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案

(一)训练前准备

1、开班动员、建立信心

通过动员,让这部分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与鼓励,建立学习信心,端正学习度,明确学习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了解自己、了解地理学科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目的,“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对我有什么帮助?”, 引导他们剖析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我用功了吗?用了几成力?”“我目前学习不良的原因是是不努力还是努力了但效果不佳?”“我是否容易受外界干扰?”还要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学习规律,“我学习状态最佳时间是早上还是晚上?”“我记东西是记得快还是记得慢?是否容易忘记?”等等。明确的目的和端正的态度有利于树立成功学习的信心,熟知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习惯,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和策略。

文科生因为地理成绩差而害怕地理,因为害怕而对地理敬而远之,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介绍学科的特点、教材的结构,指导学习地理的方法策略,让他们放下包袱,克服畏难情绪,正确对待地理学科学习。

(二)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策略训练

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从解决几个问题着手,包括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这么做?- 我做的对吗?怎样做会更好?

1、我要做什么?---计划安排与时间管理训练

学生在学习前首先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安排好合理的时间,避免无目的的随意学习。如复习到大气运动这一章节,学生要制定简要的单元知识学习计划,思考:这单元大概需要用几节课,每节课的具体任务是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哪个是我已经掌握的,哪个是我经常错的?课后计划用多少时间补缺漏…。

鉴于潜能生的固有学习特点--懒惰,学前计划不能走过场,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出书面计划并持之以恒。在训练过程中,尤其在初期要采取必要性措施监督,如定期检查、中期不定时抽查,养成习惯后逐渐放手,使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2、我为什么这么做?----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训练

有效监管可以学生让明确学习任务,时时跟踪自己的思维过程;还能提醒自己,免受内外界干扰,确保顺利实施学习计划,这一点对潜能生特别重要。

(1)出声思维

出声思维就是让学生用言语表达思维过程。比起默默的思考,出声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 及时发现错误的地方;出声有利于理顺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好解释答题的理由,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在训练中,教师示范在不同的学习情境,如何进行出声思维的学习模式:“这是什么问题、在什么时间、在哪里、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并让学生尝试、体验,反复几次,以加强训练。

(2)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在出声思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自我反省性提问,它能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以实施相应的调整措施。

在训练中, 学生每次学习或解题时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向自己提问,每个思维阶段上都有相应的提示问题,学生必须先提问,然后再进行思考回答。为防止学生忘记,训练初期,教师可以印发空白 “提问单”,学生思考的每一阶段先看“提问单”的问题,并将每个问题的答案简洁写出。习惯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提问单”。在自我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发现自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这就可以及时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思维角度 ,提问单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监控自己认知加工过程,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在元认知训练过程中我们常用的问题单包括:

计划策略的培养:

(1)这个问题考查什么知识点?我需要哪些已知条件?

(2)目前已给了我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我有什么用?还缺什么?

(3)下一步我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4)换一个思路,如果从这条路走,又会怎样?

监控策略的培养

(1)我思考问题的角度对了吗?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

(2)我的步骤有没有错?我的计算有没有错?我的解题过程有没有偏离目标,是不是需要调整?

(3)我的目标变了吗?现在的新的目标是什么?

评价策略方面

(1)问题解决了吗?哪些措施起了作用?哪些没有起作用?

(2)下一次我是不是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此类问题规律是什么?

(3)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有什么不同措施?

3、我做的对吗?---自我评价和反思训练

反思,有利于学生及时查缺补漏,总结学习方法和积累经验。在训练过程中,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都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可结合自我提问单上的问题进行。并且制作错题本,将错题分类汇总,详细记下解题思路,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寻找答题规律。某个学生学完地球运动这一单元后写道:“这个单元感觉很难,我有点混乱。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我基本掌握了,光照图我会看侧视图和俯视图,其它复杂点的图我经常看不懂”“昨天讲评的卷子有几题又不会了,我准备晚上再看看书,不懂的明天问老师 ”

4、怎样做会更好---- 学习技巧训练

(1)提高注意力训练和笔记指导,

集中注意力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在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地理学术语和地理符号来快速地笔记,学会手、眼、耳、脑多感官齐动,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尽量避免走神;回家后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重点难点。

(2)寻找规律、科学记忆

地理学科有大量知识需要记忆,而且知识琐碎繁杂,在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采取科学方法帮助记忆,提升学习效率。例如:用系统记忆法记忆世界不同区域位置,学生很容易忘记重要地点的经纬度,把它们用同一根经线或纬线串起来记,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记忆起来就不困难了。根据遗忘曲线规律,一次记忆还不够,要让学生多次记忆强化。

(3)课堂相互回答训练

由于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的制约,有时学生自我分析解题过程中思路不够开阔,甚至会误入歧途,钻牛角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质疑、相互问答、并通过相互点评认识到别人的不足之处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起到反思和总结的作用。

(二)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解题步骤,熟悉思维流程

如何在实际考试中灵活运用元认知策略来答题呢?一份试卷拿到手,老师指导学生首先了解它的性质、特点、难度,思考有哪些策略可供使用,比如先易还是先难、先做选修还是先做必修,有意识地选择最佳方案,并且要注意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解具体题目,指导学生根据按照既定程序解题。

四、结果分析-元认知理论元认知训练对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影响

我们用spss17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两个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后测成绩差异明显,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这段时间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是积极有效的。实验组潜能生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地理学科成绩,元认知问卷调查也显示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元认知训练,潜能生不仅提高了地理学习成绩,其它学科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更关键的是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学会了在认知过程中自我监控、调节以及自我反思和评价。如果这些方法能迁移延伸到其它学科,延伸到课外,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反思我们的教学策略,当教师为学生成绩不佳而苦恼的时候,如果能够转化思路,从学习方法层面加以引导,可能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 张明静《元认知培养与地理教学》[J ] . 《考试》2012(4)

[2]. 张雅明《元认知发展与教学》[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