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一次性水垫 预防 压疮 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atex gloves filled with water to prevent compression sore in small joint. Methods latex gloves were filled with 1/2-2/3 volume of water or gas,and were place under ankle joint. Results there was no compression sore in ankle joint of 49 patients treated with latex gloves filled with water. Conclusions It is a simple effectively safe method of latex gloves filled with water to prevent compression sore in small joint.

【Key words】latex gloves filled with water prevention compression sore in small joint clinical application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所致的组织破溃和坏死。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常规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很难完全避免如:昏迷、水肿、截瘫和骨牵引类病人的踝关节和跟骨处压疮。针对以上病人我们采用了自制水垫加以防护,预防了踝关节和跟骨处压疮的发生,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ICU2006年4月-2008年5月和骨科2008年7月—2010年12的105例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和骨牵引病人,应用自制一次性水垫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5例病例中,49例ICU病人属长期卧床的昏迷、水肿等危重病人(难免压疮[1]Norton评分均在≤14分以上);56例骨科病例中,骨牵引病人51例,截瘫病人5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3例,年龄最大为92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51.62.岁。应用一次性水垫最短1天,最长55天,平均使用18.5天。

2 方法

当新收入的ICU危重病人和骨科需骨牵引类病人时,先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破溃,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将病人的肢体保持功能位。再将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加清洁水[2](或充气)1/2-2/3满后拉长手套颈部反折成圈打上自身小结,然后倒立,加压检查有无渗漏(漏水、漏气),再置于病人受压踝关节和跟骨处。[3]在使用自制一次性水垫过程中,要经常巡视、观察水垫有无漏水、放置位置是否正确以及病人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等情况,以确保使用的有效性。

3 结果

105例病例中,有49例为ICU长期卧床的昏迷、水肿危重病人和56例骨科的截瘫、骨牵引病人。虽然他们病种、年龄不同,但均属肢体不能活动或活动受限病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正确使用了自制的一次性水垫,105例病例无一例压疮发生,有效预防了踝关节和跟骨处压疮。

4 讨论

压疮是全身局部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皮肤组织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压疮若一旦发生,就可增加病人痛苦、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因感染而导致败血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预防压疮是临床护理人员长期的工作和责任。只要大家增强责任心,提高认识,了解其诱因,掌握发生规律,积极有效的应用预防措施,制定监督机制,就可预防或减少乃至杜绝压疮的发生。

1)增强预防意识:护理人员要了解分析压疮形成的诱因,落实预防措施。尤其是长期卧床的危重昏迷、水肿、截瘫的病人,除加强全身营养支持,针对性治疗外;还需要向患者家属宣传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及压疮的危害性,以便配合我们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无屑,定时翻身与被动活动,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

2)加强责任心:护理人员要认真执行护理操作规范,预防措施,做到班班交接。尤其在,危重病人多,工作繁忙时更应坚持工作程序到位。管理者应督促、指导、加强落实工作。

3)正确掌握使用方法:乳胶手套柔软,自然成形。紧贴皮肤(五指略有固定作用)的特点,使其随病人自动或被动活动而波动,达到局部舒适、均衡受压的目的,避免了某一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发生压疮。护理人员要正确掌握一次性水垫的制作和的使用方法。随时检查放置位置是否正确、有无漏水等情况(若遇漏水及时更换),以保证使用的有效性。一个水垫仅供一个病人使用,用后及时丢弃。在ICU49例长期卧床昏迷、水肿危重病人使用有效后,我又引入骨科截瘫、骨牵引56例病人使用,均取得非常满意效果。105例病例无一例踝关节和跟骨处压疮发生。

5 结论

以上临床实践证明自制一次性水垫预防压疮的临床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快捷、病人舒适、安全无伤害、持久有效,一次性使用又避免病人间交叉感染的机会。

参 考 资 料

[1]殷磊.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护理学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6.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军队老干部;长期卧床;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06―02

目前军队干休所老干部普遍进入“两高期”,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的为老干部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已成为卫生所保健医生新的课题与挑战,我们积极创新、改变服务方式,提出“三个转变”,即由门诊服务向入户服务转变;由医疗服务向全科“一体化”服务转变;由传统服务向科技服务转变。在做好医疗保健工作的同时,加大康复护理、关怀照料的工作含量,把医疗保健工作的重心前移至老干部家庭,不断强化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意识,完善个性化、亲情化、精细化服务和人文关怀措施,进一步把卫生所的服务位置提前,把医疗保健工作的重心前移至老干部家庭,把医疗保健服务渗透到老干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实行全方位的到户服务、守候服务、跟踪服务和伴随服务,努力为老干部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针对目前老干部卧床多、疾病多、并发症多,卧床后家庭护理难、措施差,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特点,我所制定出详细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并对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宣教、指导,取得良好效果,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质量。

1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卧床病人各项护理工作的基础,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指导家属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不仅可以使病人身心舒畅,而且对预防并发症有很重要的作用 。

1.1晨间护理 :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的清洁,以及头发的梳理、按摩受压处。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舒适,且利于预防并发症 。

1.2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 ,给病人擦身、用热水泡脚,女病人清洁会阴,修剪指(趾)甲,甲缘剪后应用锉刀磨平,以防划伤;冬季应注意保暖,擦身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病人受凉 。

1.3协助病人进餐:应先排尿,洗净双手,帮助病人进餐。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缓慢,消化及吸收功能降低,易引起便秘,所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同时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对于体格较胖的病人,应适当控制脂肪摄入,防止过度肥胖加重体内其他脏器负担,引发并发症。

2 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他们往往产生了隔绝感,不愿意去沟通。而孤独、压抑、自卑等负面情绪困扰着他们,自尊心严重受损,心理障碍加剧,使得他们不容易配合。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具有责任心,更多的是要有爱心、耐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及专业知识,多巡诊、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家属也要多与病人聊天,鼓励病人,不能有反感情绪,多一些交流,良好的沟通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也是一种心态引导,使病人感到亲切、安全,帮助其早日恢复。

3 饮食护理:

高龄、长期卧床的病人,因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饮食方面由卫生所医生指导并制定健康食谱,生活服务中心协助配餐,家属积极配合,要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原则,多变花样,以增进食欲,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呼吸道感染:卧床太久,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家属要经常为病人变换 ,给予翻身、叩背 ,鼓励病人有痰应尽量咳出,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化痰药物及雾化吸入治疗。神智清醒者可练习吹气球,以增加肺活量。环境应保持清洁无尘、安静,注意室内空气的调节,保持新鲜与温湿度适宜。通风换气时避免对流,防止病人着凉,湿度应保持在50%~60%,保持口腔卫生。

4.2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病人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膀胱及肾脏形成结石或者感染。应注意外阴卫生,鼓励病人多饮水,家属为其常按摩、热敷其下腹部,以促进排尿,减少细菌在尿道滞留的时间[1]。尿失禁病人垫以尿不湿或尿布,随时更换,每晚小便后用温水清洗会,如为男性病人可用套将尿液引流入尿袋内,定时取下套,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尿道口、包皮糜烂及感染。早晚用碘伏或苯扎溴铵消毒尿道口1次。同时对病人进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训练。指导病人每天4次或5次收缩和放松会的肌肉,起到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2]。

4.3褥疮:由于长期皮肤受压,容易导致褥疮的发生,因此做好宣教,以便预防褥疮的发生,医护人员每周三次入户巡诊时定期检查,并指导家属,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4.3.1 保证床单位平整、无皱、无渣屑,家属为患者翻身时,应将患者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推、拖、拉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每2~3h翻身1次,最长不超过4h,在骨突处及受压处用软枕等衬垫物,更换支点,避免某一处长时间受压[3]。

4.3.2便具最好使用边缘光滑的塑料制品,使用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为避免划伤,也可在便具上垫棉垫。

4.3.3每次翻身时,都要查看患者的受压及易损部位,有无红肿,有无渗出,有无破溃,以及有无血液循环障碍。

4.3.4长期卧床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干裂,指导家属每天应用温水给予擦浴,擦浴后给予皮肤涂抹护肤霜,然后给予骨隆突轻轻按摩10 min~15 min。

4.3.5对大便次数增多的病人,告知家属清洗后应给予锌氧油保护肛周皮肤[4]。 也可以用电吹风将出风口距会阴约30-40cm,手背向会阴,手心向电吹风出风口(过滤热源,以免烫伤病人),距病人会约15cm,吹干局部,此方法的优点:保持局部干燥,防止压疮或尿疹发生。局部经热疗,可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减轻疼痛,促进局部皮肤干燥,增加病人舒适[5]。

4.3.6设置翻身卡,定时翻身,并由家属详细记录皮肤情况,以便巡诊医生掌握情况,并做出相应指导。

4.3.7可选用碘伏、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压处皮肤。碘伏具有使组织脱水,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和消散硬结的作用,对黏膜无刺激,无腐蚀性,涂于局部可在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杀菌薄膜,缓慢持久的释放出有效碘,能保持长时间的杀菌作用,防止细菌的侵入。凡士林能在局部形成封闭性油膜,有缓解局部垂直压力,减少皮肤擦伤,延长翻身时间的作用。

5 便秘: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不同饮食习惯与老年人便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

5.1指导家属制订合理的食谱,保证营养摄入平衡,食物宜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化维生素,也可给予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5.2医生也可根据情况使用润肠、通便药物。

6.足下垂:下肢瘫痪患者极易形成足下垂,因此平时足部应给予足板托、枕头等物品支撑,指导家属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7.深静脉血栓:卧床患者因为肢体运动减少或不运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预防可给予低脂饮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协助进行被动肢体运动,以防深部血栓形成。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下肢弹力绷带或穿专用弹力袜,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切勿擅自加药或停用,家属每天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压痛和青紫。医生定时给予检查凝血功能。

8.骨质疏松: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不慎摔伤后易发生骨折,且治疗困难。长期卧床,运动减少,每天丢失的钙量高达150毫克,一周丢失的钙量占身体总钙量的1%,相当于正常人一年丢失的钙量。 饮食方面增加钙的摄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摄入钙量为1500mg,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含钙量多的海产品和蔬菜等,改善饮食结构,治疗药物有维生素D及活性代谢物,钙剂、雌激素、双膦酸盐、降钙素等[7]。家属应经常帮助病人活动肢体,进行被动运动,防止钙的流失及肌肉萎缩。定期检查双光能骨密度,及抽血化验。

除以上护理措施,我所针对各个项目,制定检查项目表,并进行总结,根据已发生并发症给予对应治疗。每月开办健康讲座,对家属及其他老干部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及健康教育,针对老干部的不同需求,集思广益,从而更好地实行家庭病房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许湘华,张红玉.长期卧床病人的家庭护理[J],中华医药卫生杂志,2004,1(4):109.

[2] 张兔梅.脑出血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7,5(2B):51.

[3] 徐英德,褥疮的家庭预防及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2007,7(4):366-367.

[4] 徐依凡,冯晶.压疮病人的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 2008, 22(9C): 244-247.

[5] 凌秋英,电吹风在卧床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11)45.

[6] 杨倩,陈长香,李淑杏.不同饮食习惯的老年人便秘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12C):3305-3306.

[7] 张泽鸿,孙平,洪曼杰,刘忠厚.老年骨质疏松教育[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8):753-755.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3

方法:将78例需长期卧床病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采用维生素E对卧床病人进行皮肤按摩护理,护理人员按时更换病人。对照组38例采用按时翻身。

结果:78例患者平均住院33天中,试验组无一例褥疮发生,皮肤稍红2例,对照组皮肤红肿8例,水泡6例,破溃4例,其中1例创面潮湿有脓液。

结论:维生素E按摩皮肤+按时更换可预防卧床病人褥疮的发生。

关键词:维生素E 更换 卧床病人褥疮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69-02

褥疮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褥疮是护理工作中较棘手的问题,不仅因为它使局部组织损坏会加重病人的痛苦,而且当其发展至坏死溃疡期损坏可深达骨面,细菌极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病人生命,影响患者后期治疗,所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临床医护人员对长期卧床病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科对褥疮高发人群在入院后采取用维生素E按摩容易受压部位皮肤,按时翻身,避免褥疮发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住需长期卧床患者78例,年龄在60至78岁,平均住院天数33天,男性病人42例,女性病人36例,其中瘫痪患者患鼻癌2例,肺癌晚期3例,糖尿病1例、脑血栓后遗症25例、老年性痴呆2例,脑出血15例,帕金森综合征1例,肝癌5例,左心衰8例,肺心病失代偿期16例,大小便失禁2例,均为褥疮高发人群,入院时患者皮肤完整无受损情况。年龄,营养,家属及护理人员对褥疮重视性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按时翻身,注意病人营养,保持床铺干燥,试验组实验组在上述方法基础上用温水洗净双手后,用温湿毛巾擦净患者皮肤再取维生素E注射液均匀涂摸于褥疮好发部位骨突处,如臀部、两侧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结,肩胛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膝、踝、足跟等部位,再取维生素E注射液2-3毫升于手掌心与另一手掌摩擦,摩擦至发热发烫用大小鱼际肌在以上部位轻轻按摩1-2分钟,按摩过程中注意保暖,整个过程10-20分钟,每日4—6次,4小时翻身一次。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33天中没有一例发生褥疮,肤稍红2例,水泡0例,破溃0例。对照组发生皮肤红肿8例,水泡4例,破溃3例。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4

护理工作是一项既平凡又伟大的工作,但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工作中细致精心,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据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多,这些并发症与原发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并发症是治疗长期卧床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历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4―46岁6例,55―80岁14例,腰椎骨折10例,髌骨骨折6例,颈椎损伤4例。

2 护理要点

2.1心理护理 截瘫病人由于病程长,恢复较慢,常常对治疗缺乏信心。要经常与病人谈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病人早日康复创造条件。

2.2对心理障碍严重的病人,护理工作应有所侧重,对拒绝治疗和护理有轻生念头的病人,应根据其心理状况,耐心讲解、劝慰、多方面关怀,请恢复较好的病友言谈互教,取得家属的共同支持,让病人面对现实,鼓起生活的勇气,坚持康复训练,早日重返社会。

2.3应加强“暗示”的心理引导。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仍是消极的,只是作了某些掩饰,有很大的可塑性,可向积极转化,也可一直为消极。因此,通过暗示来引导心理状况的转化是重要的。

2.3.1有计划地同病人谈话,接受他们的要求,理解他们的苦衷,引导他们的发泄,了解他们的困难,借助语言的直接暗示来解除其思想苦闷,安抚其思想痛创。

2.3.2有步骤地安排病人的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的阳光、新鲜空气、花草树木,以转移其注意,舒畅其胸怀,激励其对生活的向往。

2.3.3有意识提供有积极意义的文艺作品给病人阅读,从美的形象中得以启发,从英雄形象中求得学习的目标。

2.3.4有组织地解决好病人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消除某种歧视与情感的疏远,解决朋友之间的矛盾,消除夫妻之间的误解与隔阂,动员其亲友给他予热情与温暖,通过组织给予解决某些经济困难与家庭纠纷,这些都是促进心理积极转化所不可少的。

3 预防各种并发症。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翻身,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等并发症。

3.1预防肺部感染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血液循环差,机体免疫力下降,咳嗽咳痰无力,坠积的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坠积性肺炎。老年人发病率高,愈后差,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要预防肺部感染,应及时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吸痰。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抵抗力,鼓励患者深呼吸,逐渐增加胸廓运动,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每日行雾化吸入2―3次(0.9%生理盐水50mL庆大4万U,地塞米松5mg,沐舒坦15mg,)。注意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行空气消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后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盐水漱口。

3.2预防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并发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统结石。应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统结石,长期下尿管的患者,应给予行膀胱冲洗,每日1―2次(9%生理盐水500mL、庆大8万U)。

3.3预防褥疮 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引起的皮肤红斑、破溃、甚至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或危及生命。定时翻身,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并用手按摩受压部位及骨突出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经常擦浴、更换清洁衣裤,使用便器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皮肤,如有皮肤损伤,要及时清创换药。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经常用温水清洗会阴、,然后涂油性软膏给予保护。使局部保持干燥。

3.4预防便秘 截瘫病人由于括约肌不协调,加之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常发生便秘。所以要从饮食上进行调节。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能依赖缓泻剂和栓剂。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腹泻。因为截瘫病人对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动不便,一旦发生腹泻,会给病人及家属造成很多麻烦。要安排病人进多种纤维素饮食;训练病人定期排便,以养成习惯。适当做腹部按摩,以刺激增加肠蠕动。

3.5预防关节挛缩 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四肢关节长时间不活动,易出现挛缩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我们每天协助患者做被动运动,锻炼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群无力和萎缩。对肢体能够活动的病人,指导在床上加强自主运动,每天坚持做屈、伸、旋转、手的握力、抬离床面等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3.6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发生静脉血栓,应早期做主被动功能锻炼,即有利于关节的功能位恢复,也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必要时使用下肢功能锻炼仪或足底静脉泵辅助治疗,主要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上述20例患者,由于我们护理措施正确及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彩云,赵银连.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心理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2,06:54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折;并发症;护理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组织再生能力差,骨质疏松明显,反应较慢,容易跌倒,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病残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卧床时间长,极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另外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因此,分析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做好正确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骨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老年人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桡骨远端(科雷氏)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胸及腰椎压缩性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组织再生能力差,骨折手术的重创会使病人长期卧床而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另外,疼痛刺激也可使心脑血管病加重。因此,做好临床对症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关键措施。

2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分析

老年人骨折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大概有四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病,造成骨的强度降低,一旦其受各种低能量的冲击如:跌倒、汽车颠簸等即可引起骨折,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骨折。另外,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降低,肌肉的力量与柔软性也大不如从前,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性都在不断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降低,平常生活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会由于重心不稳而导致扭伤、摔伤、跌倒等而发生骨折。

二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骨骼,肌肉神经的正常功能,尽快地使骨折处复位,给予牢固有效地内固定或外固定,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骨折必须全面考虑,选择对全身影响小、安全性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极力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以减少老年人骨折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

1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烦躁、惊恐、易怒、情绪低落甚至抑郁、悲观、绝望等各种心理变化,对治疗缺少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走近患者,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语言要亲切、体贴。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多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从而使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可极大促进骨折愈合以达到早日康复。

2皮肤护理

骨折老人由于长期卧床, 机体退行性改变加快,患者血液循环不好,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发生褥疮等并发症,褥疮严重时甚至可因继发性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为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应每隔2~3小时协助老人翻身1 次,被单要勤更换,每日为患者擦身,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按摩受压处皮肤,做好褥疮护理。

3饮食护理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积极补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协助吸收。卧床的病人胃肠蠕动减慢,应鼓励病人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应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 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应摄人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蛋白质与钙、磷的补充,如多喝牛奶、多食豆制品以及适当摄入活性钙制剂。

四、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的预防

1肺部感染的预防

老年骨折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时会经常保持平卧位,这样会使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与继发感染。另外,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肺活量进一步减小,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骨折老人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鼓励患者作深呼吸锻炼,有痰应咳吐出来;对低效咳痰者要经常帮助其变换、还要经常轻轻拍打其胸背部,刺激咳痰,以利于其排痰。为病人轻轻拍胸部时,应从胸部下方开始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嘱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痰液黏稠者可服蛇胆陈皮末、氯化胺等药物稀释痰液,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的预防

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容易使受压处的皮肤发生溃破,形成褥疮。特别是局部组织如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褥疮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面积会不断扩大、创面可逐渐加深,甚至会引发败血症等。为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其床铺要保持清洁、平整柔软干爽,以减少皮肤的摩擦。为预防褥疮发生,其身体要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勤用温水擦洗,洗后擦干并在局部擦一些滑石粉或痱子粉,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勤翻身,在易受压的部位经常轻柔按摩,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3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长期卧床、个人卫生不洁、饮水过少是尿路感染的诱因,注意做好生活护理,清洁会阴,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膀胱自洁。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导致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另外由于长时间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患者不敢多喝水,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要鼓励病人多喝水,从而增加尿量。告知病人要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4便秘的预防

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在骨折后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又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因而很容易造成便秘。同时食物发酵所产生的气体使肠道膨胀,很易发生腹胀。护理人员应注意给患者吃些行气、消食、润肠的食物和药物,如山楂、陈皮、蜂蜜等,也可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里往外做环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或做腹式呼吸、热敷等,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5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不能运动,手术使血流变得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在老人骨折康复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并练习床上坐起,尽量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秉姝.老年人的骨折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6): 117.

[2] 袁海燕.老年人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 2011, 20(1): 43.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90-01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常见长期卧床的病人,如肿瘤、骨折后,以及因脑中风、脑外伤而造成偏瘫,糖尿病后期等等。这些病人由于不能起床活动,只能长期卧床休息。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常见有许多潜在的护理问题,现根据病人常见护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常见的护理问题

1.1 有皮肤感染及褥疮发生的可能:病人长期卧床,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皮肤表层脱落与汗液等堆积在一起,使病菌孳生繁殖,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血液的供给,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肿胀、破溃、坏死等一系列变化,因而形成褥疮。

1.2 口腔感染:长期卧床病人免疫力减退,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

1.3 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病人往往会伴有大小便失禁,如不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则会引起褥疮等并发症。

1.4 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病人全身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肾脏或膀胱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

1.5 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病人长期卧床易发生关节僵直、废用性变,自主运动减少,引起肌萎缩。

1.6 静脉血栓形成:卧床病人因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血栓脱落,沿血管走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

1.7 精神抑郁和紧张: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大,甚至产生沮丧厌世情绪。针对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问题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十分重要,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时间,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护理措施

2.1 以预防为主,防止组织长时间受压;整体治疗,改善营养、血循环状况;观察受压部位,预防褥疮的发生。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检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鼓励或协助患者经常更换卧位,2~3h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的动作,按需要垫海绵或气圈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使用便盆时不可硬塞、硬拉。增进局部血液循环。经常按摩受压部位。患者的被褥要常晒,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具经常更换、清洗。患者衣着要宽大柔软,贴身内衣纯棉最佳,领扣、腰带要宽松易解、不影响呼吸。另外进行皮肤护理,通过洗澡可以使病人的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还可以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做好会阴皮肤护理,每日清洗会阴一次,保持会清洁干燥,不留指(趾)甲,宜留短发,保持头发清洁,使病员清洁、舒适、美观。

2.2 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到刷牙与漱口。要求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口腔内肿瘤术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饮水的方法代替漱口,必要时需做口腔护理。刷牙漱口后应饮一到二口温水,以冲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将该部位的细菌总数的数显减少,是将细菌稀释后吞咽至胃内由胃酸杀灭。如遇疾病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清洁口腔、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3 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同时需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分析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地排泄大小便,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再根据规律设定安排二便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尿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小便失禁的处理也可参照上述方法,若效果不好,可在床上(对不穿内裤者)或内裤中的会放置吸水垫子,材料可选用海绵类吸水力强的物品,外用纯棉布包裹,以吸附尿液。使用该垫应及时更换避免尿液刺激皮肤引发皮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积极用语言的向导、鼓励病人自我护理,减少家属或他人的照顾。具体方法: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便器,完成自我护理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2.4 病人由于长期卧床,长期不能进行活动,全身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肾脏或膀胱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病人易多饮水。生活规律,定时定量饮水,保证每天尿量2000ml以上,注意功能锻炼。患肢应积极行肌肉舒缩活动。这样,骨骼不断受到肌肉收缩力的作用,脱钙减少,可防止结石发生。病情允许时要经常变化,防止钙盐沉积,减少结石发生。

2.5 长期卧床的病人,自主运动减少,肌萎缩。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劳逸结,忌强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