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育的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的功能

体育教育的功能范文1

关键词:体育 ;文化 ;社会功能

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及体育竞技,应该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形成就已经出现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群体或者社会不重视自身的发展与强大。“体育文化”一词最早直译为身体文化。早在19世纪末,人们对“体育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解释和使用,到了20世纪,对身体文化的解释和使用更为多样化。我国学者把体育文化概括为“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以及各种改革举措及相应的成果。”

关于体育文化的研究对象和范畴,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体育观、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准则、体育道德等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反映这一形态的体育方式、民族风俗、心理特征以及审美情趣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文化研究包括体育科学和体育的价值、观念、意识、心理等社会因素。体育文化着重研究体育的社会现象,不研究体育的生物现象。

尽管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对于概念使用范围还有争议,但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表明:作为映射着人类智慧之光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和知识体育,所创造的方法、手段、技术、器械、设施以及记录和传播所必需的组织、宣传机构等,已经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不可缺少的文化现象。

实践证明,人们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就能发展有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有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造就能力,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体育还是一种娱乐性和休闲性很强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体育运动日益成为人们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它为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消遣,给人们带来无穷乐趣。体育娱乐性,按参加者在活动中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娱乐活动和运动性娱乐

活动。

体育是一种竞争鲜明的文化。体育的竞争,是指在运动场上,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在同一规则下,争夺同一目标的活动。体育的竞争,不仅仅反映在竞技体育上,还反映在群众体育上,现代体育比赛,不仅比身体、比技术、比经验,而且比思想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精神,是一种全面的竞争。教育性也是体育文化固有的特征和功能。体育的教育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结合,是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二是寓教育于体育之中,在体育运动中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培养人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

体育当然更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文化,尤其以竞技体育最为典型。高水平的比赛,既是比技术水平,又是一种艺术的表演。高超、完美动作以及运动员矫健身姿给人以艺术的欣赏和美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体育是民族产物,具有民族特征。由于民族区域的生存环境、文化底蕴、社会和经济生活、历史和发展原因的不同,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体育项目。如中国武术、印度瑜加,西班牙的斗牛等。当代体育和今后发展,虽然民族间差异继续存在,但这种差异又受到世界性的统一规律的严格限定,其共同点越来越多,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体育的全民性表现为全民的积极参与。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从繁重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更多闲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关心体育赛事;或亲自到体育现场观看比赛。总之,体育已日益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核心,体育的竞争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对人类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挑战,这种挑战意识可以明显地迁移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出社会人才所需的努力拼搏、不断创新、百折不挠、公平竞争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训练和比赛,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韧性;比赛中胜负得失涉及到集体、地区甚至国家的荣辱,从而培养人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爱国心;面对强劲对手,要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对手,促使人们增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不断地向更高目标奋斗;严格的比赛规则和无私执法,可以诱导人们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美德。

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它的兴衰直接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它的荣辱直接反映着国家、民族的精神,体现民族自尊。人类追求公平竞争,表现民族自尊的精神,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体育教育的功能范文2

关键词: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66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严重挑战,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备受各界关注。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包括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养成中国精神、提升法制观念与规则意识、培养集体观念与团队意识、培养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协调身心健康发展与塑造健全人格。以体育为载体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体育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对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育人环境

体育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体育方面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精神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三个部分有机组成。体育文化既是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也为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是实现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1)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体育文化建设成果的物质体现,更能够直接反映出各界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与建设水平。具体来说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服饰、体育塑像等。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增加其数量,更要关注提升其品质。在数量上,要建造体育场馆、添置体育设备,并合理使用场地和器材,尽量能够满足人们开展体育活动与参与体育锻炼的需要;在品质上,要具有教育效果与美学价值,能够使人们受到感染,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如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体育塑像能对人们产生心灵的冲击和对体育运动的向往,体现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志与价值观念。

(2)加强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体育精神文化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观念、体育知识等,在体育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催人奋发进取的无形的推动力。且体育精神文化一经形成即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体育活动及其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加强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体育中正能量的宣传力度,如对体育目的与意义的宣传可以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对于我国体育事业成绩的宣传可以提升国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对体育活动中模范人物与事迹的宣传可以为人们树立学习的榜样……这些正能量的宣传都可以在社会公众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人们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情,并在体育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其次要提升人们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与体育道德规范的掌握,在此基础上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利用体育活动来培养人们的参与意识与集体观念。再次要加强对体育精神的凝练,用体育精神来鼓舞人、教育人。“体育界创造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警句、格言和经验,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精神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体现在通过广泛的社会体育活动为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扩大了阵地,提供了有利的方式和手段。”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等等,都对社会公众起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3)加强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体育制度文化是在体育中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办事规程与文化体系,它包括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体育运动等一切与体育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体育制度文化是社会成员体育组织和体育意识的集中体现,也是各项体育活动顺利进行、体育设施充分利用以及体育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衡量社会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标志。回顾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体育制度文化作为链接体育物质文化与体育精神文化的纽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它不仅对体育参与者的思想与行为具有导向、调节、约束和规范的作用,约束参与者在既定规则下进行体育较量与比赛,培养其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而且体育制度文化所倡导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念也对体育活动参与者道德素养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加强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一是要提高重视加强领导,制定各项具体的办事规则与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各个体育组织的宣传与带动作用;二是要加强规划,将体育文化建设置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体育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统筹建设;三是要建立健康有序的体育活动实施机制,包括监督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各项体育活动的蓬勃有序开展。

2 倡导体育实践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载体

“恰当的载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是传递教育信息并促其内化的必要工具和手段。”体育运动以其群众性、趣味性、多样性而对社会公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以体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教育效果自然是其他载体无法比拟的。我国将体育分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在每一类体育活动中,都要大力倡导体育实践活动,以期为思想政教育提供鲜活的载体。

(1)倡导竞技体育实践活动。在竞技体育中,各项体育赛事不仅对运动员,也是对社会大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对于运动员来说,参与竞技比赛能够磨练其意志,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与胜负观,更有助于其优良道德品质与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形成,从而使运动员终身受益。对于社会大众而言,竞技体育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对人们产生长久的鼓舞激励与正面的教育影响,尤其是对人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民族自尊自信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具有深度促进作用。同时,运动员们将训练中的劳累与伤痛转化为完善自我并为国家和集体争取荣誉的动力的精神,也会对社会大众形成激励作用,鼓舞其在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理想而持之以恒、坚忍不拔。以四年一度的大型体育赛事奥林匹克为例,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宣传与学习可以引导人们形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使人人公平与尊重规则的理念得以彰显推广;对中国运动员的关注以及为其夺冠而自豪则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观念与民族自豪感;对他国运动项目的观看可以使人们放眼世界知己知彼;而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则可以培养其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等等。这种鲜活的教育载体因其独特性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倡导学校体育实践活动。在学校体育中,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训练、课外活动以及体育竞赛等众多途径来实现。如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有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两种形式。理论课教学通过教师讲授重在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意义,传达体育道德规范与终身体育意识。实践课教学则是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学生的身体实践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抓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形成规则意识与责任意识,也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与拼搏精神、坚韧顽强与果断勇敢,还可以通过对教学中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来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客观公正的立场。当然,无论在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教学中,教师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践行的道德规范与对学术的精益追求也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并感染着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课余体育锻炼作为课堂体育的延伸与发展,则可以对学生的自律精神、道德规范、吃苦耐劳及自我实现等品质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竞赛作为学校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的总称,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有效的途径。如赛前动员可以提升集体观念与参与意识,比赛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与进取精神,赛后表彰可对学生进行正面肯定与激励教育。总之,在学校体育的各种形式中教师都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学校体育也可以使学生们走出教室和繁重的课业压力,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进而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这也是我国于2007年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原因所在。

(3)倡导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在社会体育中,民众一般不追求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而是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为目的自愿参与的,所以运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而每一种形式的社会体育运动都对参与者具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如以深受社会各阶层女性喜欢的健美操为例,参与健美操可以帮助人们形成以身心健康和谐为标准的审美观,还可以帮助人们形成一定的团队意识与组织观念,提升人们的自尊自信与积极乐观。男性比较钟爱的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也同样具有培养团队意识与协作观念、果敢刚毅与拼搏进取等优良品质。除此之外,在当前倡导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还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让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得到普及,不仅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人才队伍是发挥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第一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为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有力保障。

(1)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根据发挥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需要,人才队伍结构应主要包括体育人才队伍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同时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应注意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即在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既关注其运动技能又关注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双重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也要坚持既关注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又关注其跨学科运用隐性教育资源能力的双重标准。为实现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应主要包括以下人员。第一,体育管理人员。当前,我国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不断迈进,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都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这就对体育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充分发挥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要求这些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卓越的管理能力,更要懂得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方法的把握。第二,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人员与指导员。如果说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人员主要为社会体育活动进行组织管理,那么指导员则主要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这一群体是与社会公众联系最为密切的体育工作人员,其工作能力与知识结构对于切实发挥社会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至关重要。第三,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强化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培养其优质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第四,体育专业技术人员,即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与裁判员。另外,还需要培养大量的农村基层体育骨干人员、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体育外事人员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的培养开发机制与管理机制,创新人才队伍的合理配置机制与评价激励机制。

(2)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

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与提升,使其能够承担发挥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工作职责。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可采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各级院校的人才培养。学校教育是人才队伍培养的主要阵地。学校课程的专业性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教学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知识的讲解则可以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各级各类院校普遍都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类专业,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人员。如在很多院校开设的社会体育专业,即可以培养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而体育教育专业则以高质量体育教师的培养为主要任务。第二,教育与体育管理部门的研修与培训。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相关管理部门的知识结构与工作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根据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可定期举办以相应主题为内容的研修班或培训班,并构建规范有序、内容科学、效果显著的培训机制。第三,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市场的快速发展,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培训行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一定贡献。如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中青年体育教育发展中心开设了“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则举办了系列的“体育场馆建设、经营与维护讲习班”等。但总体来说,这一培训方式刚刚出现,是培养人才的新力量,还有着很大的培训空间,其作用也需要进行进一步拓展。

4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舆论氛围,实现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样如此。对竞技体育运动员优秀品质与成绩的奖励、对社会体育参与者持之以恒精神的宣传以及对学校体育中表现突出者的认可都会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产生一定的舆论氛围,也会对其他人产生巨大的榜样示范作用与感召力量,激励人们不断自我提升。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体育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着手。

4.1 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力量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而言的,即通过某种方式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或提供平台的媒体,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户外媒体等。传统媒体因其内容的权威性与受众的广泛性,一致维持着自身在大众心目中的优势地位,也是对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宣传以发挥导向作用的首选途径。如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可谓是最好的诠释,不仅在体育界,在社会各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体坛年度风云人物的获得者不仅仅需要成绩优异,更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其事迹应能为体育界及社会公众树立标杆和楷模。也就是说,社会各界通过这一电视节目感知到的不只是获奖者冠军的殊荣,更是对体育精神及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刻感悟。在发挥和实现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力量播放、发表、展示优秀的体育节目或相关文章,对社会公众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

4.2 开发新兴媒体的宣传途径

新兴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区别、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形态,它以网络与智能手能的普遍使用为主要标志。新媒体以其快捷方便、信息海量、受众门槛低等优势而快速崛起,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应该成为利用体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重要途径。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当前人们广泛使用的微信、微博等平台,对体育新闻、体育人物、体育项目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并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深度嵌入。还可以创立相关主题网站进行宣传报道。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6).

体育教育的功能范文3

1.体育活动能促进大脑健康发展,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活动是人脑的主要功能。心理要健康发展,身体必须正常发展,尤其是健康发展神经系统和大脑等物质基础。体育运动能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1.1体育活动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供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

1.2适当运动能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体内内啡呔的释放。这种内啡呔能使人获得镇静、镇痛的效果和舒适、欢快的情绪感觉。

1.3体育锻炼可使学生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正常的智力。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2.1体育活动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工作,还会对人的身心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生理性或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这种体验直接影响人的工作和学习,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来讲,情绪、情感的调控尤其重要。

体育运动可调节情绪。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情绪的影响。伯格(Berger.1993)研究认为,有规律地进行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5%)活动的锻炼者,每次活动20―30分钟,有利于情绪的改善。有些研究人员发现,用力运动可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减轻或消除情绪障碍。

现在的学生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或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进行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教师发现学生容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时,可引导学生参加慢跑、游泳等缓慢持久的项目;对容易紧张、失常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竞赛活动,如篮球或竞技性强的游戏。

2.2体育活动对学生认知心理的影响。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因素。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须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学生,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因此,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

据一些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学习吃力、成绩落后,甚至留级,其根本原因在于神经系统功能差,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由此影响思维的正常进行。有些学生担心参加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想法。恰恰相反,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使大脑消除残存的睡眠抑制,为进入学习状态做好准备;体育课、课外锻炼和课间操可以使因学习而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解除抑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3体育活动有利于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体育运动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交往的次数较多,相互之间容易了解,相互交往的时间越长,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而且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

有的学生不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教师应引导他们参加一些集体项目,这会帮助学生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有的学生胆子小,做事容易脸红、难为情,教师应引导他们多参加单杠、越障等项目。这些运动要求人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跌疼等各种胆怯心理情况,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有的学生好强、自负,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活动,像长跑、技巧性较强等体育项目,不断地提醒他们山外有山,万万不能自负骄傲。同时,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快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4体育锻炼对学生意志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仅靠智力还不行,仅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意志是心理过程,但它可以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目的性、自觉性、自信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学生的意志品质一般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独立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毅性等。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要不断克服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学生越能克服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5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反应速度和直觉判断能力。

体育运动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运动或高速运动中要求运动者既能对外界物体(如球、器械等)作出迅速准确的感知与判断,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直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锐、灵活。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

3.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教材内容具有活动性、刺激性、变化性、竞争性和技巧性特点,这是激发学生积极的运动的动力,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承认学生发展中存在着差异,不追求达到统一标准,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最好地发展,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因此,教师要通过广泛细致的心理调查,参照学生生理健康的实际,在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教学训练中有效地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了目标,就能制定具体的教学训练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性地加以落实。

3.2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这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3.3教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多于其它课堂教学,这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教学内容多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人际交往较多。这种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能够满往与归属的心理需要,对学生情感的陶治、人格的塑造、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4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开展室内体育教学尽管有一定的困难,但它与室外体育教学相比,也有许多有利条件。比如在教室内上体育课,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受外界的干扰较小,有利于体育技术知识的讲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动画景象、声音来影响学生的听觉、视角,诱发学生去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用直观逼真方式反映各项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动作概念的理解,这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一节篮球教学课,改变教师先讲解示范,再组织学生练习的老方法,在课堂上,先讲述NBA比赛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以这些精彩动作为榜样,努力学好本课篮球技术,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大大增强。在跆拳道项目的柔韧性如“纵叉”和“横叉”教学中,有些男生柔韧性差,叉不下去,教师可针对他们意志力强、速度快的优点,强调柔韧性与跆拳道技术动作幅度、动作美观、动作水平等的关系,指出柔韧性好了,动作幅度会更大,动作技术更标准,将大大提高打击速度高度和打击范围,引导其不懈练习,并鼓励他们细微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邱远.试论学校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科研,2001,(2).

[2]徐光兴.学校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任未多.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学,1997,(3).

体育教育的功能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美育功能;审美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39-0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美育教育更为重要.体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体育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必要条件

美育并不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但由于其本身在的特征,体育教学具有美育条件和效能。

1.体育手段的具体形式是身体练习。人体在进行身体练习时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节奏等基本要素与人体发展所要求的均衡、对称、比倒等,正是美术、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求和特征。从这种意义上说,体育同艺术有着某种天然的内在联系,事实上,不少运动项目的本身就是艺术同运动的有机结合。譬如,艺术体操、健美和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其审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2、体育教学中整治合理的场地布局,队形呈方、圆、曲、直的变化形式,教师优美、协调的示范动作等,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从中感受体育运动美,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学生通过适宜的生理负荷练习,能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在某些艺术性较强的练习(如武术、体操、舞蹈等)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享受。

二、体育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

体育具有美育功能,却又与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

1、用不同的手段塑造不同的艺术形式。体育中虽然不少项目具有较强艺术性,但运动员并不塑造具体的艺术形象,它给人的美感是较为抽象的,犹如一场体操比赛和一场电影给人的美感是不同的。

2、高度发展的人体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自然美。体育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手段去塑造更加美的人体,去设计矫健的动作,使人体在自然美的基础上更增添一种动感的、力量的、健康之美。因此,体育中的美是艺术美同自然美的有机结合。

3、人们可以从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中欣赏到美,也可以从自身练习中捕捉到美。因此,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可作为审美主体,又可成为审美对象。

三、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形式,体育的美育功能通过体育教学得以实现。通过体育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培养他们的端庄仪表、文明举止,这对学校美育有极大帮助。

1、设计一堂体育课时,要适当从美学角度加以考虑。如场地是否整洁;器材是否布置有序;队形是否调度合理、均衡;教师仪表是否大方、雅观;示范是否动作优美、准确到位;语言讲解是否清晰、简练等。一堂设计精心的体育课其队形的调动、练习方式或简单明块或妙趣横生,富有一种形式美,使教学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2、要求学生仪表端庄,姿态正确,举止文明,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身体姿态和体型,这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少学生含胸驼背,毫无生气,这与平时不注意身体姿态有很大关系。

体育教育的功能范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美学教育

美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感受,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在体育教学中,把美的感受有目的地注入到教学实践中,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美、技能美和人格美。将美育作为个体和谐发展和精神文明的综合标志,更广泛地寓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之中,是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体育运动中的美学因素

所谓美,泛指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在结构布局上的协调一致。追求美,是人们共有的心理需要之一。体育是一项追求美的运动,大凡一项体育运动,无不具有美学观赏功能和审美价值。体育与美的统一,使得体育运动的参与者越来越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及标准来塑造自身的形体甚至心灵。从体态、肌肉的造型美到运动的韵律美,在深入到举止的风度美,最后达到形休与心灵和谐统一的精神美,体育运动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因素,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类型。

(一)形态美。形体是指人体的身体形态,形态美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美。体育运动中的形态美是指在体育训练和相关的形体教育的活动中,对身体静止姿态的调整和训练,使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培养出正确的形体和姿态,养成正确的站、立、坐、行,展现出优美、健康的体态。

(二)动作美。动作美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完成各种动作时能够省力、协调、实用,从而彰显出动作所内涵的美感。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和锻炼,使参与者能够熟练掌握运动的力度和节奏,让动作展现出健美、优雅、协调的姿态。

(三)行为美。行为美是人的精神的外在表现。通过体育运动不仅使参与者能够养成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良好习惯和品德,同时能够培养参与者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友爱、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操守和审美素养。

(四)心灵美。心灵美是人的内在涵养。通过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塑造,提高对大学生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从受教育者的内心提升对体育运动的认知,从而更能激发大学生自觉自愿的去投身于体育运动中去,更加积极配合和融入体育课程,通过运动提高了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体育教学,培养了受教育者的团队精神、集体精神、耐挫能力,使得心灵有了进一步升华,从而更可有效的融入社会环境中,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文明人。

二、体育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通过体育教学对美育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可以增强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知。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美育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两者在大学教育中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美育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了全民体育的基础。学生的美育则是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美育同时是教育和体育的目标,也是两者的融合,对于国家而言,美育对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高校的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因而,国家也非常重视体育教育中的美育功能,是实现国家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体育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这种重视体现在美育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被列入学校的总体教学规划,结合德育、智育、美育等其他教育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和系统的高校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就是在遵循体育教学和美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以及在体育运动中对美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形态美、动作没、行为美、心灵美,使得学生能够对形体进行塑造、对身体健康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够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功能。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这点意义上来说,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现代人才,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美育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终身教育功能。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疲于应对各种工作压力,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从而忽视了身体的锻炼,因此大部分人处于长期的亚健康状态。体育和美育都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实现寓美育于体育之中和将美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运动的功能首先在于可以让人保持健康的体魄,而美育让人们认识到而勇敢、坚韧、礼貌、克制、协作等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心态不仅具有健身、竞技价值,而且具有道德、审美价值。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通过体育训练激发学生内心对美的向往和渴望,促进学生对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促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浓烈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长期保持锻炼的人们往往具备更加上进的工作心态,积极的面对遇到的挫折,这是体育所赋予人们内在的动力。在这种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大学生可以将体育运动长期的坚持下去,甚至将体育运动贯穿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使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延伸至学生的生命之中。这是体育教育利在千秋的重要功能。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体育教师不仅是大学生身体的塑造者,也是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体育的教学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通过肢体的运动,以直接、生动、鲜明的体态语言美激荡人的情感和产生感情共鸣,从而广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因此,体育教学是一项对学生受益终生的事业,是高校培养全面人才比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何光斌.论体育的美学价值[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

体育教育的功能范文6

关键词 体育兴趣 选项教学 感悟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与推进体育教学深入改革,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我校开展了体育兴趣选项教学的尝试,即: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学校划定六个体育项目,学生自愿报名选项,六位教师分别对原始的单班(5个班级)或双班(5个班级)分成男女各三个项目的兴趣项目进行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内容、形式、结构、方法,以学生兴趣选项为突破口,男生设立了足球、篮球、田径等兴趣班,女生设立了篮球、排球、艺术体操等兴趣班,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体育基础,报名选择相应的兴趣项目参加学习锻炼。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实施,我们欣喜地看见,学生由“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由此“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高涨,不仅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同步提高,而且体育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概括兴趣选项教学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兴趣选项教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仅仅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兴趣的学习,不可能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无法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当然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地处上海远郊,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体育基础相对较差,个性差异又很大,加上在高中以前接受的学校教育因人而异,结果就造成以往教学中出现“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抑制了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和主动性。篮球NBA、CBA,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足球世界杯,全国甲A联赛在学生中掀起了篮球和足球热,体育选项中设置了篮球和足球,满足了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申报这两个项目的也特别多。开展兴趣选项教学后,由于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性与主动性,兴趣得到了提升,个性得到了发展,也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位学生体验到体育课的主人是自己,所有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都是为自己而设计的,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了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兴趣选项教学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上级与下级、命令与服从、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权威不容置疑,学生只能唯命是从,在这种师生关系的情况之下,很难想象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兴趣选项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从事教师规定的项目练习,而是自主选择兴趣项目;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开展教学,师生之间增加了双向、多向信息交流的机会。师生、干生、生生的交流成网络体系。如足球的射门技术教学中,笔者先用简单的启发性语言说明,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去体会,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交流交往。练习完毕,由学生自己总结技术动作要领,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根据自身的实践进行总结,各抒己见,即使有些差错也是可贵的。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建议性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师生之间完全是一种平等和谐、共同探讨的气氛,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技术技能。另外,兴趣选项教学中,同一项目的学生由于彼此兴趣爱好一致,可以更好地相互切磋交流,有助于共同进步。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带动生干、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平等地、主动地多向、多边、多角地交流互助,建立起和谐的师生、生干、生生关系,增加了交流的互动机会,递增交流的层次提高,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兴趣选项教学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质为主,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都是成人化的――成人化的动作,成人化的理论,成人化的观念,成人化的思想,成人化的结果,根本没有学生的个性化。要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这就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在兴趣选项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项目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同时,教学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项目练习的潜力和参与练习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承,就能在增强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其实,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不仅仅单指兴趣,在兴趣个性和谐发展中,还要增强深度和广度,如生理个性、心理个性、社会个性、文化个性等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和谐发展。

四、兴趣选项教学能更好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由于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与主动表现的机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兴趣选项教学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有助于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进行兴趣选项教学后,爱好篮球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篮球这个项目进行练习,不同层次的可以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形式、内容等等,实践的机会大为增加。现代信息已经使学生掌握了不少体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学识,教师用少量的课时进行基本技术教学,更多时间是让学生自由组队进行训练教学比赛等,使学生在自由组队比赛等练习训练形式中自我锻炼提高,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比赛中去,检验技术运用是否合理,甚至自创一些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技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完成了“要我练习”――“我会练习”――“我要练习”――“我会练习好”过程的转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达到了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使兴趣教学达到层次的提升。

五、兴趣选项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美育内容,体育教学应始终贯穿美的教育。对美的欣赏、追求、向往也融化在体育中。兴趣选项教学不仅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项目,有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感受能力。学生在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时,可以充分感受到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综合显示的健康美,人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美、形体美、表演美、心灵美等,从而自觉地通过体育锻炼增强素质,提高修养,塑造美的体形,感悟美的心灵,促进身体机能的改善,具体对美的渴望与追求,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兴趣选项教学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的教学工作,我校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深深感到其特点就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性、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有利于快乐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效益,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得到成就感的满足。兴趣选项教学使学生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让所有学生都爱上体育课,乐于参加体育锻炼,使思想品德、创新和实践能力、审美意识在体育锻炼中成长、提高。

在实践的同时,我们也感到,体育分组选项教学毕竟还是一项新的尝试,尚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尤其是当前缺少适合兴趣选项教学的配套教材,一些项目因缺少教材而无法开设,有些项目即使开设了,由于缺乏教材的原因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另外,在项目开设方面,怎样使项目能适合更多的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场地器材方面,兴趣选项教学要求学校的场地器材具有一定的专业针对性,兴趣选项教学也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学校怎样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R].体育工作情况.2006(2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