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
地理教学是一门中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包罗万象,综合性强。它是研究地域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地理学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就为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外在可行性。
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关键是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联系实际,应用乡土地理知识,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借助幻灯、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下面就结合本人地理教学过程中对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体会,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导入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突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例如,讲述“气压带和风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再如,讲述“洋流”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二战”期间,德军潜艇利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密度的差异,巧妙出入两个水域之间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常言道:“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疑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者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和创新。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我并不是按课本顺序教学,而是设计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学生往往会想到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角比冬季大?”等等。此时学生发现自己不能清楚地解释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为什么?这引起他们强烈地求知欲。然后教师再创设情境,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原因。这往往会比教师平铺直叙或一言到底的效果要好。
三、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实验,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模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我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先在一塑料盒上铺满沙子,使塑料盒子呈一定角度倾斜,并在盒顶方向上插上一面小旗,然后用将一瓶水缓缓注入沙子中,可以看到沙子被冲刷成沟,沟不断扩大且逐渐露出盒底,同时这道沟也不断地朝盒顶方向延伸,最终使小旗倒下。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能直观地将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的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
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少说多干,在干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创设探究的教学情境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有效保证。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他们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交通运输中的点”一节的设计中,为了使学生对港口、车站、航空港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可以让学生搜集海口市交通的相关资料,以海口的港口、车站、航空港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将其成果进行展示。
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勤思多问。譬如,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各类生产、消费活动之间的联系等。针对地理原理与社会、经济、环境等热点问题进行思考,从地理角度分析该如何回答?它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不利影响?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影响?等等。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综合性教学;策略;有效学习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这样写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探究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不断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最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以往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即在上课前依据课标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课本的目录进行一一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现状,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不断激发课堂的活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初中地理课堂的综合性教学策略,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促进综合性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其自身的优势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发挥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视频、动态图画、音乐等多种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点,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有助于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时候,由于本节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地球运动,掌
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并且掌握五带的基本界限。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动态图,使学生在这种动态效果中观察地球的运动状况。之后拿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地球仪,让学生和同伴之间相互模拟地球的运动状况,自己先寻找地球的运动规律。之后跟随多媒体课件中的动态地球一起去学习本课的其他知识。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优势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兴趣,学生都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地理,从而促进了有效学习。
二、引进“翻转课堂”,促进综合性学习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学环节中颇受教师青睐。翻转课堂主要指的是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节的时候,由于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逐渐了解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推行因地制宜政策的重要性。在进行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各自对农业的影响是什么?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界限是什么?我国有哪几大牧场?我国东部、西部的农业种植都集中在哪些地方?”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寻找问题的具体答案。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我国到底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的例子有哪些可以提供参考的呢?”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后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导着课堂的走向,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进综合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一直被教师所倡导,但是并没有取得实际性的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即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积极主动性,使其可以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地理学习的魅力。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一节的时候,由于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且分析其划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进行本课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大的中国地图,组织小组内部合作、探究、讨论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地图的秦岭―淮河线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意义?我国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进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合作讨论出问题的答案,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又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内部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总之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创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实践综合性教学策略,需要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宣传、学校的推广,教师的实施和学生的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开来。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发挥初中地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地理课堂魅力;引进“翻转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健康发展。总之,不断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范善慧.从有效性角度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4(2).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情景模拟;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皮亚杰等西方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儿童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创立了“日内瓦学派”,在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理论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依托这种理论所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而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方法之一。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情景模拟教学的必要性
情景,指情形、情况、环境。模拟,又称模仿,是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情景模拟教学,是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有着很强的应用性,需要借助图片、影像资料让学生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类型、特征以及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方法,因此必须实行多媒体教学。但由于图片资料太多,如果课程内容挖掘不够,就会变成简单的风景欣赏;与学生的互动处理不当,就会使课堂纪律失控。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重点从旅游欣赏角度,通过光影等多媒体手段,再现现实美景,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欣赏美景、讲解美景并探讨美景形成的原因,剖析开发此美景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方案设计
为了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就必须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流程。由于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要从师生两个层次设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实施方案。
第一步为准备阶段。教师在创设情景前,先讲解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做好情景模拟的知识储备。第二步为创设情景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模拟方案,下达任务;学生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收集信息。第三步为任务实施阶段。教师在课堂上构建情景,学生自主模拟,师生共同完成任务。第四步为总结、构建知识阶段。模拟情景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学生则通过情景模拟,完成对知识的构建。第五步为评价反馈阶段。教师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发挥出来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意见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应用实例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华东旅游资源区”一章需要学生掌握该区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因此,为学生设定一个情景:将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小组成员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幻灯片,展现华东旅游资源区的美景。课堂上每组推荐一名学生结合幻灯片讲解华东旅游资源区特色,并分析开发策略。
1.情景模拟的准备
实施教学前的精心准备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结合地理和旅游的综合性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旅游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地理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知识讲授工作,让学生了解区域旅游开发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后创设情景,准备好情景模拟的各种硬件条件,如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器材等。同时,学生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积累初步知识,明确情景模拟的目的和意义,做好情景模拟的准备工作。
2.情景模拟的实施和引导
教师按照前文介绍的5个步骤实施情景模拟教学,通过幻灯片模拟现实美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学生根据情景讲解华东旅游资源区资源形成条件,分析资源特色,阐述开发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总结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最后,教师打开自己的教学幻灯片,分析师生考虑问题的异同之处,归纳华东旅游资源区的资源形成条件及开发策略,结束本章的学习。
教师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景的演练。同时,教师要对模拟过程加以引导,使之达到情景模拟需要完成的理论和技能要求。由于情景模拟是一种开放性教学方式,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尽相同,角色模拟的投入程度也不尽相同,有时会出现笑场、冷场的情况,也有可能学生的讲解比较肤浅,达不到模拟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宏观掌握整个模拟过程,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情景模拟教学的顺利实行。
3.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价
为了判断情景模拟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首先依据《许昌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参照标准》由学生对教师上课情况打分。然后,教师发放空白纸张,由学生匿名填写对教师授课的意见。教师收集这些评价意见并进行汇总,了解学生的需求,找出授课过程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三、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辅助手段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程吸引力
情景模拟教学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图片、网络视频等来创设情景,因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必须配备多媒体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的图片、身临其境的光影资料来构建场景,展示资源的魅力,进而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构建网上学习平台,加强师生互动
师生共建网上学习平台可以突破课堂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依托校园网络中心构建网上平台,这样教师可以将课件、讲义、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心得等在网站上,学生可以直接下载使用,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作业、与教师就某个问题交流意见。现代信息技术在帮助教师创设参与型教学环境中,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实施情景模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情景模拟教学法开辟了一条从课堂走向现实社会的途径,为知识向能力的转换铺设了道路,但要有效地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转变理念,改“教”为“学”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强调的是“教”。情景模拟教学法中,学生是行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核心是“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教师必须明确角色的转变,这是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基础。
(二)循序渐进,逐步过渡
情景模拟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和学生知识的积累。学生是利用原有知识解决现有问题,而知识是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先做好课堂教授,“教”学生掌握一般的理论和方法,等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构建情景,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把知识内化成实际能力,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学”的转变。
(三)各种教学法搭配使用,优化教学体系
情景模拟教学法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经常模拟情景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情景模拟教学必须与课堂教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相结合,结合内容性质、教学目标等酌情使用,这样才能优化整个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尹子民,孙辉,魏颖辉.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3).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空间思维观念;中学;地理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陈亮(1982—),男,江西瑞昌人,本科学历,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学地理教师必须拥有的基本教学理念。现代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对传统的地理教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了空间思维的能力。教师教学并不仅仅是教授书本的知识,更应该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入空间思维的观念可以使学生更加具体形象的理解文字性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一、地理教学状况
地理课程,相对于初入中学的同学们来说是一门新增设的学习科目,不像是语文、数学课程从小开始就已经在头脑中有了学习的思维模式。而且中学地理课程中又包含了打量了地理空间知识,例如地球的运动知识板块,如果只是用语言和简单的板书,学生很难接受这一未知的知识。教师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模式才能有效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为今后的学校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地理空间思维观念
地理空间思维观念是以地理知识为媒介,不仅包含了地图的空间运用,还包含了逻辑运用和感知运用,通过这一整体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活动。这一思维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反复熟悉图像资料,将文字资料和图像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产生自己的思维模式。地理空间观念就是对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的基础认知。
三、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加大地图绘制的训练和多媒体应用
建立基本的地理空间观念、掌握空间结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认识地图、绘制地图是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地图不仅仅是反应地理位置,还包含着许多丰富的内容,例如,反应地理事务的空间结构、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相对位置、空间分布等,通过对地图的精细化学习,能够使学生将复杂的文字知识(地球的运动、山川河流的分布、农业城市大洲大洋的分布等)转化为真实的图像资料深刻的在头脑中留下印象,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空间思维模式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从临摹教学入手。通过运用教透明的纸张对地理区域轮廓进行描摹,使学生找到绘图的感觉,一边绘图一边回忆文字知识,在深入到对地理区域中主要事务的临摹,使学生对各个地理区域的空间布局及地理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自己能够接受的固定模式,形成一种空间的思维观念。以“世界的洋流和渔场分布图”为例子,学生通过对分布图的描绘,能够直观的理解渔场分布和洋流之间的联系,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对整个地理空间运作产生深刻的认识;其次是学会利用现代多媒体应用程序。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现代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甚是多媒体软件应用程序,将各种地理结构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增加学生的学校积极性,还能锻炼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通过多媒体应用观察学习中,能在头脑中产生立体效应,积极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动态的观察。
(二)创立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思路,引导空间想象
情景教学分类也是较多的,有问题探究型、角色扮演型、生活体验型和多媒体型。首先是问题探究型情景教学,主要是教师如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空间想象中去思考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思考当中,无论对错,鼓励学生锻炼自己的逻辑创造能力;其次是角色扮演情景,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时产生体验的效果,让学生更为直接的认识到地理空间的联系性、整体性及差异性;然后是生活体验型,主要就是依靠生活经验对地理知识的感知;最后就是多媒体情景,这个又在上文提到不做过多讲解,就是依靠媒体打造学习的氛围,调动学习的求知欲。
(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课本中常常是文字多余图像,通常都是图片配合文字理解,但是在地理学科中,图像资料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使其真正领悟地理的知识。在读图中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多角度的分析,才能从中总结出地理特征、规律及地理要素的关系,这样才能精准的理解地图的含义。以“中国降水分布”课程为例子,课文中有“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首先找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再通过观察每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等对其区域进行分析得出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和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递减),这样的总结分析比直接告诉学生降水分布情况更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空间思维观念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同时要让学生有读图的意识,将所学的地理知识现象等落实到地图上去,能够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并灵活的运用。
四、结语
地理空间思维观念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关系(空间位置、构成、格局、排列等相互制约的关系),地理教学的目的就是在给学生传授地理相关概念、原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能力,形成地理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徐波等.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6:78-80.
[2]朱瑞娟.论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与形成[J].青春岁月,2013,20:323.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拓展信息;高效
引言
通过总结教学经验,迎合现代教学思想,如今的教学不应该只是零碎简单的授予学生知识,而真正需要实现的是教会学生综合全面的自主学习。基于此,在地理教学中开展优越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目标发展性,教学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求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
当然,开展更有利的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灌输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重体验;重参与;重过程;重应用的思想,这样教师的努力学生的配合会使地理教学活动取得更大进步。
一、在原本教材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活动
下面就是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更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提出的几个方面:
同样是对于教材上面的知识,表达的方式却可以有很多种,对于在设计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实践时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实质及吸引力,明确其真正目的,要使实践活动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努力提升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的发源地往往来自与学生身边,地理这门课程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理它兼跨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以在学习这一课程时,我们应该走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乐趣,获得知识,这样要比单单记住课本中某一条定律或规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结合时代坚持创新性原则
当今社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资源、人口、自然灾害等多重问题的挑战,所以结合时代的变化,在实践活动中要考虑到“全球意识”,从生活实际出发,在带领学生参加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白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影响全球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必须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此过程中,同时也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大胆创造,针对不同问题,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解读方案,体现实践活动的创新性。
二、本着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全面设计活动
地理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自主参与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考虑问的思路,体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地理,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全面发展。
考虑到综合发展,地理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在学习地理的同时联系其他学科,例如:与语文结合起来可以组织“保护环境”的演讲,了解环境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与生物联系可以分组讨论“环境破坏对生物的影响”;与历史课联系能够了解“家乡几十年间的地理变化”。这样更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合环境设计活动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1.拓展信息,充实实践活动
地理这一学科涉及的范围很广,家乡环境的开发与利用,国际国内事务的变化,教师应注意多收集,积累鲜活的地理信息,鼓励学生多渠道,广题材的关注地理现实事例,例如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渠道都可以。
这就需要老师多多留心身边的生活信息,及时积累总结,并分类以便及时应用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
2.结合乡土节日文化设计活动
针对家乡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实例发现问题应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此外,我们可以结合重大的环保节日对地理深入了解,4月7日是“世界无烟日”,保护环境拒绝吸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保卫地球人人有责;5月11日是“世界人口50亿日”,控制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身,因此,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来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3.多配合现代设备使用图像信息进行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形式能够更为直观有效地了解课本知识,以视频,影片,图像,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综合体现能够让学生感触更深刻真实。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借助一些影视,影片资料来更为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可以找一些更适合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影片,像《冰河世纪》在带给学生乐趣的同时,又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破坏环境给身边的动物带来的灾害,一举两得。
四、设计高效的实践活动方式
地理这一学科需要的团结协作很多,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应培养学生的团结组织能力,开展更为高效的实践活动可采取以下方式:
(1)分成地理学习小组,团结协作发现探索问题,要敢于质疑,要学生自己总结结论;
(2)多设置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地理情景,例如,对于河流污染问题的探求,分析,以及解决措施途径等的概述,让学生自主思考,总结积累,能够做到实地考察更为直接的了解地理,学习地理。
五、总结
在地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中,按照上述方法方式积极进行,并及时总结归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经验,师生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一定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主性,多角度寻求实践设计的途径与方法,联系实际生活,多观察,多动手,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多思考,创新实践,一定会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琰.多维地理视角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姚汝庆.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运用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情景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范文6
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和新课标的普及,对于高中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催生出了一定的要求。主体式的情景教学就是顺应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将场景、主题和教材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叫做主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语言、音乐等等现代化的元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师进行教学时,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来进行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个情景。在本文中,将就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讨论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主题式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的改革也推动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逐渐得到解放,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教师,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公。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新课标旨在积极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地理知识和生活情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并知道如何学以致用。虽然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非常努力,但仍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也突出了现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在迅猛发展,这也为高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很多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开始普及。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为主、教材为主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影响不大,高考的性质仍然是“选拔考试”而不是“综合素质考试”。我们都知道,高中课程的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中”,紧迫的时间和学生面对的高考压力,也使得教师没有心思进行地理教学方式的改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最为常见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让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使用课件或者Word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另一个方面,学生却不得不接受储存在多媒体介质中的大量信息。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使得他们淡化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新的课程目标必然也需要新教材的支持,在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探索的学习资源,但是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时,往往忽视了这个方面,对于教材中的活动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学生仍然将考试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缺乏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是违背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的。虽然教材发生了改变,很多教师对于新教材增加的可选择教学的内容视而不见,只是一味的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没有差别。2000年地理就已经恢复了在高考中的地位,相对于旧时代的地理答题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被逐渐取代。但是现今的学生固化了答题模式,在答题时套用模版。模式化的地理学习方式也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没有充实的理论,等同于只是在进行机械式的答题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内心和情感建设被忽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二、高中地理的主题式教学
从上面可以看出,进行高中地理的主题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主题式教学一般有几个步骤,也就是“创建主体—引发问题—教学—知识运用—相关拓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境的不同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知识中,包含了很多热点问题,这些热点也有可能是考试的重点。例如教师在进行“环境保护”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2009年在哥们哈根开展的全球气候大会,并且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最后可以引入到章节的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拓宽他们的知识层面。地理的知识分布比较分散,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很多高中地理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这个因素在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复习时,更加突出。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才是教学最大目标。举例来说,在进行“北海沿岸气候”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学生会产生相当多的问题,例如“气候对河流的水文特性有何影响”或者“丹麦农业发展和气候的关系”等等。在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够将这些方面的问题归结为一个主题,知识也进行整合,能够增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可以看出,主题式的地理教学,不仅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很大的益处。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师来说,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主题式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紧跟新课标改革的脚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是实施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最终目标。
作者:刘秀荣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