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课程整体理念;缺失与重建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教学设计方式,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提倡将教学内容置于单元整体内容中去把握,更加重视教学内容本质的教学,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数学教学质量、开阔数学教学视野.当前,在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课程整体理念缺失的问题.现针对此问题,就其中课程整体理念的缺失与重建进行研究.

一、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一)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即在整体思维指导下,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学团队的合作,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统筹重组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以突出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以及知识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单元整体进行循环改进的动态教学设计.优化后的相对独立的数学整体教学内容就是数学单元.数学单元通常由数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决定,它可以以重要的数学概念或核心知识为主线组织,也可以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组织,还可以以数学核心素养、基本能力为主线组织[1].

(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特征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完成了静态到动态、个人到集体的过渡,其表现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体关联性.数学单元教学的整体关联性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教学安排等方面.知识内容: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将碎散的数学知识通过单元式主题进行整合,有利于W生从整体上掌握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明确每个单元的内容与学习目标在学期中的地位;教学安排: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是基于整体思维的教学设计方式,其纵览全局,把教学活动分解成为具体的环节,并且落实到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整体系统中.第二,动态发展性.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是始终处于动态发展过程当中的.在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然会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现状,来采取新的教学方案或涌现新的教学计划,对原有的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三,团队合作性.如果要求一位或两位数学教师来完成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则难度较大,因此,在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学校通常会借助教研组或年级学科备课组,并且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一同参与.在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设计实施以及评价修改阶段,都需要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团队一同完成[1].

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课程整体理念的缺失及重建

(一)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课程整体理念的缺失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课程整体理念,即为在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将数学内容作为整体来看待,能抓住课程的主线和基本脉络,抓住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在最后的评价体系建设中也需要体现出课程的整体性.课程整体理念要求教师在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单单要在宏观的角度来对数学结构进行把握,同时还要从微观的角度重视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而,在当前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课程整体理念缺失的情况,主要是由高中数学教师对课程整体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高中数学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安排较为分散、学校数学课程建设工作有所欠缺等原因导致.

(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课程整体理念的重建

要重建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整体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设计.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三维目标”进行整体设计,三位一体,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奠定数学基础与能力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提升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等基本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第二,教学内容结合单元教学设计.在数学单元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站在全局整体的角度来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在摸透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框架与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章节的特征、内在联系等进行研究,尤其是要关注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连贯性,以便在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紧贴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整体理念.

第三,教学方法结合单元教学设计.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练习法、探究法、问题引领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等.不论哪种教学方法,在运用过程中都不能孤立、机械地使用.高中数学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函数、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应用等主线内容都拥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体现单元教学设计中的课程整体理念.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重视课程整体理念的作用,正视当前课程整体理念缺失的问题,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单元教学设计相结合,以体现课程整体理念.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鱼渔欲”三位一体;数学创课;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

“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设计是笔者近20年来,基于对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及对中小学数学的课堂观察、课例研究、个案调查与实验研究,通过总结与归纳、概括与反思而获得的一个优化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5。在行动和实践中,伴随该理念的指导和应用,我们不断提出优化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一)基本理念

“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理念的基本观点是:树立“以学为本、因学施教、教服务学”的教学思想,践行“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和“授人以欲”的数学教学,追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考试考得满意,终身发展受益,师生幸福成长”的教育境界[1]5。“授人以鱼”是指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从“学不会”转向“学会”。这里的“鱼”主要是指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是构成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成分,也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2]。“授人以渔”是指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基本活动,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体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促使学生从“不会学”转向“会学”。这里的“渔”主要是指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基本活动、基本方法与基本思想,这是构成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智力因素。“授人以欲”是指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有效的数学学习信念、较浓的数学学习兴趣、较强的数学学习欲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品质[3],促使学生从“不想学”“要我学”转向“愿学”“想学”“乐学”。这里的“欲”主要是指“愿学”“想学”“乐学”数学的非智力品质,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成的动力因素。

(二)基本策略

如何落实“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围绕“教什么,学什么,更适切”“谁在学,怎样学,更有效”“谁在教,怎样教,更给力”等问题,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提出了落实理念的“三用好”策略,即用好教材、用好学生、用好教师。

“用好教材”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更适切”问题的基本策略。教材是承载“教什么,学什么”的主要载体。数学教学应树立“用教材教”和“用教材学”的理念,用好教材不仅应用好教材的素材,更应具有“活”的意识,即从“死教教材”走向“活用教材”,促使学生从“死学教材”走向“用教材活学”。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学情的现实诉求,摸清学生的经验起点,找准知识的逻辑起点,合理取材,活用素材,通过增、删、改教材的情境、例题或习题,努力做到将知识问题化、提问梯度化、问题变式化,优化信息,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给学生呈现好玩(如具有趣味性的、带有挑战性的)、有味(如亲切的、生动的)、有用(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生活等)的“鱼”,激发学生更强的学“欲”。

“用好学生”是解决“谁在学,怎样学,更有效”问题的基本策略。数学教学应树立“尊重与赏识、相信与解放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有效教学不仅要依靠学生,更要用好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资源宝藏。譬如,通过目标导航、活动导学、问题导思、评价促学等策略,引导学生经历独学(自主学习)反思化、对学(同伴学习)质疑化、群学(合作学习)分享化等学习活动,激励、唤醒、鼓舞和强化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促使学生养成反“省”悟“道”的习惯:策略与方法(会学意识,如联想类比、多元理解等)、行为与习惯(习惯意识,如交流、笔记、解题、小结、反思等)、情感与态度(乐学意识,如快乐、努力、信心等),逐渐使学生实现从“不会学”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用好教师”是解决“谁在教,怎样教,更给力”问题的基本策略。有效教学必须抓住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根本要素。任何有效教学必然要回归和依赖教学的根本,那就是“人”,即考虑到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用好教师和学生,让生教生、生带生、生练生、生强生等,才能产生巨大作用。数学教师需要把握“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度”,应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的作用,通过导学活动化、导思启发化、导评多元化等策略,培养学生聆听、观察、交流、思考、笔记、检查与反思的习惯;通过讲解、示范、提问、提示等策略,启迪学生体悟抽象、推理、建模等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实现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不会创”到“会创”的转变[1]6。

二、基于“鱼渔欲”三位一体理念的数学创课设计案例

(一)数学课例的基本背景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2节“一次函数”中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和一次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里重点设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片段,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难点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由于学生已有关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知识与经验,如果教师能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将会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创课的课堂实录分析

探究1:一次函数的图象

【片段设计】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以及其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其次,教师引出所要探讨的话题:一次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教师通过复习引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再次,教师请学生动手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发现并直观感知两种函数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教师借助Hawgent皓駿动态数学软件完成对一般的正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关系的探究,通过动态展示,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的关系。

【摘要】“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使数学动态技术渗入数学课堂中,这对于教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也将是新的挑战。本文基于“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教学理念的“三用好”策略,即用好教材、用好学生、用好教师,践行“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与欲”。本文首先概述“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教学理念及设计策略,然后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片段为例,尝试利用该理念进行数学创课设计及评析,期待为优化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或数学创课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鱼渔欲”三位一体;数学创课;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

“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设计是笔者近20年来,基于对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及对中小学数学的课堂观察、课例研究、个案调查与实验研究,通过总结与归纳、概括与反思而获得的一个优化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5。在行动和实践中,伴随该理念的指导和应用,我们不断提出优化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一)基本理念

“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理念的基本观点是:树立“以学为本、因学施教、教服务学”的教学思想,践行“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和“授人以欲”的数学教学,追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考试考得满意,终身发展受益,师生幸福成长”的教育境界[1]5。“授人以鱼”是指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从“学不会”转向“学会”。这里的“鱼”主要是指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是构成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成分,也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2]。“授人以渔”是指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基本活动,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体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促使学生从“不会学”转向“会学”。这里的“渔”主要是指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基本活动、基本方法与基本思想,这是构成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智力因素。“授人以欲”是指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有效的数学学习信念、较浓的数学学习兴趣、较强的数学学习欲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品质[3],促使学生从“不想学”“要我学”转向“愿学”“想学”“乐学”。这里的“欲”主要是指“愿学”“想学”“乐学”数学的非智力品质,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成的动力因素。

(二)基本策略

如何落实“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围绕“教什么,学什么,更适切”“谁在学,怎样学,更有效”“谁在教,怎样教,更给力”等问题,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提出了落实理念的“三用好”策略,即用好教材、用好学生、用好教师。

“用好教材”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更适切”问题的基本策略。教材是承载“教什么,学什么”的主要载体。数学教学应树立“用教材教”和“用教材学”的理念,用好教材不仅应用好教材的素材,更应具有“活”的意识,即从“死教教材”走向“活用教材”,促使学生从“死学教材”走向“用教材活学”。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学情的现实诉求,摸清学生的经验起点,找准知识的逻辑起点,合理取材,活用素材,通过增、删、改教材的情境、例题或习题,努力做到将知识问题化、提问梯度化、问题变式化,优化信息,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给学生呈现好玩(如具有趣味性的、带有挑战性的)、有味(如亲切的、生动的)、有用(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生活等)的“鱼”,激发学生更强的学“欲”。

“用好学生”是解决“谁在学,怎样学,更有效”问题的基本策略。数学教学应树立“尊重与赏识、相信与解放学生,快乐学习”的理念,有效教学不仅要依靠学生,更要用好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资源宝藏。譬如,通过目标导航、活动导学、问题导思、评价促学等策略,引导学生经历独学(自主学习)反思化、对学(同伴学习)质疑化、群学(合作学习)分享化等学习活动,激励、唤醒、鼓舞和强化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促使学生养成反“省”悟“道”的习惯:策略与方法(会学意识,如联想类比、多元理解等)、行为与习惯(习惯意识,如交流、笔记、解题、小结、反思等)、情感与态度(乐学意识,如快乐、努力、信心等),逐渐使学生实现从“不会学”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用好教师”是解决“谁在教,怎样教,更给力”问题的基本策略。有效教学必须抓住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根本要素。任何有效教学必然要回归和依赖教学的根本,那就是“人”,即考虑到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用好教师和学生,让生教生、生带生、生练生、生强生等,才能产生巨大作用。数学教师需要把握“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度”,应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的作用,通过导学活动化、导思启发化、导评多元化等策略,培养学生聆听、观察、交流、思考、笔记、检查与反思的习惯;通过讲解、示范、提问、提示等策略,启迪学生体悟抽象、推理、建模等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实现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不会创”到“会创”的转变[1]6。

二、基于“鱼渔欲”三位一体理念的数学创课设计案例

(一)数学课例的基本背景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2节“一次函数”中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和一次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里重点设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片段,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难点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由于学生已有关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知识与经验,如果教师能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将会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创课的课堂实录分析

探究1:一次函数的图象

【片段设计】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以及其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其次,教师引出所要探讨的话题:一次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教师通过复习引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再次,教师请学生动手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发现并直观感知两种函数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教师借助Hawgent皓駿动态数学软件完成对一般的正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关系的探究,通过动态展示,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的关系。

师:嗯,“白娘子”小组类比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针对他们的困惑,哪个小组帮忙解决一下?

“才子佳人”小组:我们小组发现,它们的解析式都是k>0,b>0的情况,而我们刚刚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可由正比例函数图象平移得到,当k>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又因为b>0,那么函数图象向上平移就会经过第二象限,所以它们的图象都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师:很好。“才子佳人”小组的锦囊妙计利用了正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的关系。其他小组还有别的发现吗?

“奇思妙想”小组:我们小组有个大胆的猜想。由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可分为k>0和k<0两种情况,而一次函数有k与b两个未知数,所以应该可以分为四种情况:k>0且b>0;k>0且b<0;k<0且b>0;k<0且b<0。而刚刚其他小组也发现,当一次函数中的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那么,当k<0时,y会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嗯,不错的想法。你们小组非常善于思考和发现,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将一次函数分为四种情况进行讨论。那么,“奇思妙想”小组的猜想是否成立呢?接下来我们借助Hawgeng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一起去验证。首先,当k>0,b>0时,我们先拖动滑动条改变k的取值,大家观察到什么?(呈现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动态模拟过程,图略)

生:不管k如何改变,y都随x的增大而增大。

师:没错。那我们再来改变b的取值,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改变b的取值就改变了直线与y轴的交点。当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都在y轴的正半轴上,也就是函数图象都在第一、二、三象限运动。

师:很好。我们再把k与b的值变为k<0,b<0这个范围,大家看看图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不管k怎么改变,y随x的增大而减小,和正比例函数一样。

师:是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一样,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还发生了别的变化吗?

生:图象变为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了。

师:为什么不再经过第一象限呢?

生:因为当k<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当b<0时,函数图象会向下平移,所以图象就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不再经过第一象限。

师:很好。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总结出k>0且b>0和k<0且b<0这两种情况的函数图象与性质,那么当k>0且b<0和k<0且b>0时,它们的函数图象与性质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并完成表格。(教师巡视课堂,适当引导)

师:哪位同学说说k>0且b<0和k<0且b>0这两种情况的函数图象与性质?

生:当k>0且b<0时,函数图象从左至右向上升,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并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且b>0时,函数图象从左至右向下降,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教师呈现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动态模拟过程,并用PPT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师:很棒!不知不觉,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在本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条“大鱼”(强调这是一条“大鱼”),还收获了如何打捞这条“大鱼”(“渔”)的思想(数形结合,类比思想)与方法(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正是这些思想与方法使得知识的“大鱼”不断成长。至于如何應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数学问题或生活问题,我们下次课再来探讨。

【片段评析】从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到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探究,教材直接给出了k>0和k<0两种情况的函数图象与性质。而对于b值大小的考虑,教材却采用“留白”的艺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选择“遵从”教材,而缺失了对教材“留白”的思考。基于“鱼渔欲”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探究,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首先,教师通过提问链“有何特征—为何有这样的特征—有何困惑和问题”,促进学生经历有效的独学、对学与群学。其次,教师让学生分享小组学习的成果,分享学生的错漏、创意等课堂生成资源。再次,教师通过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验证学生的类比猜想,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最后,教师与学生分享“鱼”的获得与“渔”的经历,提升成就感与愉悦感。整个环节可谓“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与欲”。

参考文献: 

[1]唐剑岚.“鱼渔欲”三位一体优化数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以“三角形内角”的课例片段分析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5(9):5-10. 

[2]黄红梅,唐剑岚.探究“鱼渔欲”三位一体的数学教学[J].数学与管理,2015(10):39-41.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3

有效教学设计:科学提炼“核心问题”是关键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美斯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由此可见问题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核心问题”则是指中心问题,是教学过程的诸多问题中最具思维价值的、最利于学生思考及最能提示事物本质的问题。核心问题的成功提炼有利于学生清晰学习目标、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发展思考力,以纲举目张之势,推动课堂教学节奏分明地前进。教师怎样才能提炼出数学核心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的重难点,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关键。还是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一节课听下来,与会老师虽然感到课堂容量很大,但课程推进的脉络非常清楚:猜一猜,初步估计圆的面积与半径平方之间的关系;数一数,粗略验证猜想;拼一拼,实现从圆到长方形的转化;算一算,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课堂进行的如此清晰呢?在该备课组的执教反思中,我听出了他们在设计该课时准确提炼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要知道圆的面积,可以把圆转化为什么?如何转化?转化后又是如何推导出面积公式的?笔者以为,正是教学围绕着这些核心问题进行,才使得学生顺利掌握了圆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为学生研究平面圆形面积的方法做了主动的整理、固化,为一类知识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有效教学设计:合理整合教材很重要

落实有效的数学教学,我们已经重视了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不少老师基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科学合理地对课程作了整合,显示了用教材但不唯教材的意识和气度。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很多时候,整合教材往往只表现为教师或者是把教材提供的学习范例由A换成平行思考难度上的B,或者把课程的内容顺序在前后序列上的调整,整合教材有形式化的倾向。要知道,教材整合的本质是教师对一类学习内容在全面了解、深度解读知识联系的基础上思考:在今天的课堂学习中,我怎样通过不显山不露水的教学设计,让“今天”知识的学习在知识和方法上为“明天”的学习“打前站”,让学生在未来的某一天的学习中能恍然大悟:喔,原来这个知识(方法)曾在灯火阑珊处!以《统计》一课的教学为例:二年级上册“方块统计图”的学习是以一年级形象统计图的学习为基础的,它将为三、五年级学习条形统计图作准备。教师在动手设计教学预案时要有“大数学观”,既要知道过去的学习已经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提供了哪些准备,更要清楚方块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哪一个地方血脉相连。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4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研究”是前提

说到学生研究,我们当然首先关注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研究学生学习今天的数学知识,他们过去有什么?今天他们要做什么?明天他们将会去哪里?简单点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新知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的深入了解,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在今天的课堂上将要实施哪些数学学习行为、经历哪些数学活动的通盘考虑,有赖于教师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以后用今天学习知识去研究掌握更新知识的未雨绸缪的规划。着眼于上述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才能做到有效而不无效,高效而不低效,长效而不短效。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教者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基础,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经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面积计算的途径:一、通过数方格粗略的计算;二、通过转化的方法总结出计算公式进行实施精确的计算。不仅如此,教师显然也充分了解到:学生即使有了上述的知识和方法基础,但要在今天的课堂上完全自主的迁移过去的方法研究圆面积计算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个全新的挑战,因为圆是曲线圆形,它的面积计算不管是用数方格还是去推导面积公式都与以前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注意设计了合理的、适度的教师示范、引领或暗示行为,从而帮助学生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这样就打破学生学习的瓶颈,推动了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显示了教学设计在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基石力量。

如果说,过去我们理解“学生研究”更多地关注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的话,那么,今天我们还要关注学生自己的研究。一句话,就是要把“研究”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去亲历研究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师要做什么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给学生提供相对充足的研究时间和空间;其次,要做的就是相信你的孩子,相信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本节课学生的研究活动看似进行而实际是教师示范,学生成了看客,顶多是一个操作工,而不是真正意义的研究者:一是课程设计本身导致本节课课堂教学容量太大,教师因为瞻前顾后,没能对教材进行大胆在取舍无法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二是教师过份低估了学生的研究能力,过分估计了学生可能遇到研究的难度。一句话,教师没能在学生研究这方面做适切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方面打了折扣。

二、有效教学设计:科学提炼“核心问题”是关键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美斯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由此可见问题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核心问题”则是指中心问题,是教学过程的诸多问题中最具思维价值的、最利于学生思考及最能提示事物本质的问题。核心问题的成功提炼有利于学生清晰学习目标、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发展思考力,以纲举目张之势,推动课堂教学节奏分明地前进。教师怎样才能提炼出数学核心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的重难点,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关键。还是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一节课听下来,与会老师虽然感到课堂容量很大,但课程推进的脉络非常清楚:猜一猜,初步估计圆的面积与半径平方之间的关系;数一数,粗略验证猜想;拼一拼,实现从圆到长方形的转化;算一算,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课堂进行的如此清晰呢?在该备课组的执教反思中,我听出了他们在设计该课时准确提炼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要知道圆的面积,可以把圆转化为什么?如何转化?转化后又是如何推导出面积公式的?笔者以为,正是教学围绕着这些核心问题进行,才使得学生顺利掌握了圆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为学生研究平面圆形面积的方法做了主动的整理、固化,为一类知识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有效教学设计:合理整合教材很重要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5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是国际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时,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想、理念、观念。都跟以往的教学思想、理念、观念产生了革命式的转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交流多元化 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 整合的思想、理念、观念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是国际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时,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这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英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形象的接受更多的知识。法国提出:信息技术要真正整合到数学中去,并声明这种整合是必要的;德国提到用计算机表示曲线族,用计算机模拟概率,建立程序考察序列等,并开设“信息学”的必修课程。

在我国的教学提纲和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作为科学的发展产物。我们必须尽快的加大利用其功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手段。而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我们注意两者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充分的融合。把两者融合在 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思想和理念。有了正确的思想理念和观念作为前提。它的整合才能发生真正的效率。否则变成了华而不实的产物。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想.

现代 信息时代是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 ,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课件等来丰富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改革的传统教学形式,构建高度交互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媒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与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教学中的实践,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想存在这几点。1、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它将使数学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生动、多样化;使数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2、使数学教学过程的信息交流多元化,认知方式多元化;为实现数学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3、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它包括基本思想、目标、原则、策略、方式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式。4.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理念。

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的特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能满足个体的需要,使学习具有个性化 ;学习方式要以问题为中心的,以任务来驱动 ;学习过程要有充分的讨论交流,协商合作的机会 ;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学生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充分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数学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开放的性格、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把握未来变化的能力等,要把学生的学习与其今后谋生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结构中,现代信息技术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注意现代技术手段对落实教学目的要求所起到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何数学的“教”与“学”,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好的情境对于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讲解,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激情焕发,这是数学课件所不能代替的。既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它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认知程序,从根本上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又是教学行为改变的前提。一些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学习领会不够,对于这项改革缺乏积极性,有的教师虽然使用的是新教材、新技术,但是旧的教育思想没变,“穿新鞋,走老路”,很难真正地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一些虽然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但是由于高考、中考指挥棒的约束,给教学改革带上了枷锁,使这项教学改革缺乏内动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数学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同时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接受知识的方式跟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育的内涵和功能都要做相对应的转变,教育要从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向“知识的继承、传播、使用与创新等”的转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要想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但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规范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反馈,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思想、理念、观念都跟以往的教学发生了革命式的转变。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范文6

0 引言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场面:一是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另一种则是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呆板的教学方法,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同样的教材、类似的学生、同样的课堂45分钟,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我们从事基础数学教育的教师们今天所要反思研究的话题。单调的授课方式使课堂缺乏生气,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直观;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效率更高。“小学数学课件设计”课程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是当前转型发展改革的重要实践课程,是针对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

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初步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具有较强的教学活动能力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的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教师。

“小学数学课件设计”课程直接面向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的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技巧,通过数学课件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和使用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几何画板、数学公式编辑器等;使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处理,具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能胜任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的一线岗位。

“小学数学课件设计”课程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说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后续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1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小学数学课件设计”课程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岗位,开展广泛调研,在邀请本市教育局教科室专家,从事基础数学教育的地方完小长期从事一线的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典型的工作进行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基本教学技能”工作项目设置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教师从业资格证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根据数学课堂教学原则,突出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理念,把握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启、读、练、知、结五个环节),使学生了解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掌握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总结技能等;熟悉数学教学课件的评价标准。培养能结合基础教育的特点,选择并运用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能力,具备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技能的一线人才。

“小学数学课件设计”课程初步确定以后,课题组在本市26所完小进行了在职小学教师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65.8%的小学教师回答“自己制作课件但水平一般”,65.8%的小学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对课堂的重要性 “基本重要,课件提高课堂质量”,76.9%的小学教师回答作为中小学学校的老师,认为“非常必要必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80.14%的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使用了PowerPoint软件,76.9%的小学教师认为“开设小学数学课件制作课程,对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技能上有帮助”。

立足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调查资料,本课程结合高等教育师范类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与我国基础教育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依据小学数学教师主要工作领域制定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目标分别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设计、Power Point的应用、数学公式编辑器和几何画板的使用、综合课件的开发五个方面。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结合着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岗位要求相结合。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W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课程以教学技能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学要点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法,并尽量把概念、程序、方法等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课程目标

(1)能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2)能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3)能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课件设计;(4)能描述Power Point的知识和应用;(5)能理解数学公式编辑器和几何画板的使用;(6)能进行小学数学综合课件的开发。

5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