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一、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一般来说,大家会将美育和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等联系起来,但无论如何,美育终归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对美育的研究需要通过实践脱离形式的束缚,从而产生系统的理论方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音乐教育自身的美育特征开始得到我们大家广泛的认可。著名教育家先生就特别注重美育的发展,他在《自写年谱》中写道:“我于讲堂上既常听美学、艺术史、文学史的讲演,于环境上又常受音乐、美术的熏习,不知不觉渐集中心力于美学方面。”将毕生心血都倾注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中,他在德国期间自己学弹钢琴、拉小提琴,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后来他发现德国和法国都非常看重美育。

事实上,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德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思想、社会认识、理性思考进行引导和改变,但这其中难免存在思想不统一等问题,更多时候会遇到学生的抵抗情绪,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音乐教育则可以通过爱国歌曲、音乐剧、歌舞剧等艺术形式,经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吸引,使得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在生活的点滴之间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对受教育者进行审美教育,应当使他们在自我的感受和熏陶中,激发内心潜在的情感,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让他们进行自我完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受教育者感到精神愉悦,同时对受教育者进行审美熏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施教者须通过音乐教育不断强化美育的美感功能,调动自身强烈的情感体验,深化和创新教育手段和内容,逐渐构成完整的美感动力体系,以美特有的磁场和无尽魅力,对受教者进行长效激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得到丰富。

而智育与音乐教育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智育无疑是为了对受教育者进行智力的开发,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能够接受更多的文化和技能。新时期的智育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它被重新定位,其职责变成在传授技能和文化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和态度,以及创新思维、拓展视野,努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或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人们往往都有一套惯有的思维方式,有的倾向于感性,有的则倾向于理性,而音乐教育往往能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建立一种更具逻辑性的思维能力。音乐有很多表现形式,拿钢琴艺术来说,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学生在学习曲目演奏的时候,必须先在自己的意识当中还原前者所要表现的内容,对这些信息进行充分的理解与吸收,达到刺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在一这过程中完成对审美的认知,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更高水平地将前者的作品演绎出来。

同时,音乐教育不会以纯文字的形式进行授课,需要其他音像资料一同进行,如歌唱需要有歌谱、伴奏、音响等条件作为前提,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加上感觉和想象的多重吸收,从而能够直接地提升自己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科学家或艺术家都曾受到过音乐艺术的良好熏陶:科学家爱因斯坦和量子论奠基人普朗克可以演奏钢琴和小提琴,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写出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这显示出音乐艺术能够充分发挥和创造人内心的原始冲动,很好地培养了人们的创造力。

可见,美育不仅能凭借优美感人的审美形象,引起受教育者情感的激荡,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还能够促进他们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的提升,启发其心智,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素质教育是一项以提高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活动,目前看来,大力开展高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这也是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基本内容。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道德修养、文化与技术技能、探索精神等为内容,是一种科学、全面、综合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的教育模式。用的一句话来讲就是“艺术能养成人有一种美的精神,纯洁的人格” 。这也体现了艺术教育和科学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等同的,因为人人都有一颗追求美、喜欢美的心灵和无限追求美的权利,如果将这种美的标准加以合理的引导,将会对培养受教育者人格的养成有重要作用。音乐艺术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是最为独特也是最为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它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能使学生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内心的愉悦,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必定会对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正面推动作用。

高校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专业的技巧和理论,而且在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锻炼自己的创造和实践能力,同时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以合唱教学为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听到周围的声音变化,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当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动去寻找美的声音。不仅如此,在自己亲自参与指挥和排练的过程当中,学生通过与其他人之间的默契配合,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对合唱曲目进行改编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按照自身的喜好对原有曲目进行改编和二度创作,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以上种种能力的体现还表现在器乐合奏、音乐剧、舞剧等音乐艺术形式上,这都与高校音乐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高校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孟子》中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故教育本身应该是愉快地进行,素质教育本身所需要的也正是这种乐教的精神,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它可以表现为学生走在林荫小道上戴着耳机边听歌边体验周围的美丽环境,其身体自发的愉悦起来,也可以表现为某间教室几个学生坐在一起排演节目,欢乐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这都是高校内随处可见的。有了愉悦的审美情趣和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就会更加彻底,所以音乐教育能给学生提供非常好的审美享受。

高校音乐教育可以在增强学生自信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通过舞台的磨炼,自信心可以得到不断增强,会慢慢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对面前的任何未知事情都不会产生恐惧心理。这种较强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会退缩,配合德育和智育对学生的教化,能够培养出学生更强的历史使命感,勇于面对社会上种种不和谐问题,对确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有莫大的帮助。

音乐教育是实现美育的一种教育途径,更是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实施还需要长期进行,应当视之为一种终身的教育模式。随着时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会不断的提高,可见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实施还需长期熏陶,通过这样长期持久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感官刺激,一定能为其综合能力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音乐教育的美育教化也应当注重方式方法。对于美的追求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个体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能力也有强弱之分,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教学,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加以适当引导,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另外,教师应当系统地引发学生的内心共鸣,能够让学生通过感受音乐的美不断提升和调整自己的状态,从而确立起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在高校教育模式中,音乐教育美育功能的良好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内心情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耿家林.论音乐教育功能[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2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下,现在的小学美术课不再仅仅是小学生娱乐的课程,还是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发展变革中它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因此,认识小学美术学科的本质,正确而辩证的看待小学美术的课程性质,是很好的进行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始终是在学科内发展,美术的教育教学始终停留在了技术的层面,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是注重学生的美育素质。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几次的教育改革,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发生了质的改变。

全面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从而使每位受教育者都能感受到整个现代文化氛围下的社会文化。而当代学校美术教育即是在遵照教育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大部分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运用必要的美术手段与方法,使受教育者感受艺术,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从而让受教育者完善人格,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它表现的的范畴很广,而且还在不断地向边界扩展。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展示了视觉的艺术,让人感受到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从而让他们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升华。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慢慢消除学生对应试教育的消极抵抗心理,同时还让学生们对校园生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养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审美能力为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创造力,开发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质。

二、改革美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1.要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中,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包括一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专业的工作者都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培养形式,儿童纯真养成的的主要环节,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健全而良好的艺术素质的养成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美术教育的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从大多数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让学生大胆尝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3.实现由教师独霸评价权转向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转变。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独霸评价权,无论是课堂组织还是教学方式都是教师一人说了算。无论教师的观点对与错不允许学生反驳,更不允许学生参与评价。但凡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进行质疑,教师总会以老师的身份进行指导和强制的的纠正,直到学生低头接受方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多地了解儿童在绘画中的语言和思维。教师没有必要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矫正只要学生用心去画,用心去感受,用心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该得到支持和理解,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美术思维。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并非美术专业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而是让学生的创新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3

一、审美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一)我们在说到高校审美教育时,就要说到什么是审美教育,在《美学与美育词典》中就对其进行了解释:“审美教育也称美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在客观的世界中去发现自然美,寻找到社会生活美,欣赏艺术作品美以及感受学习美,这都是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这种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美、认识到美,还要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高校的审美教育让学生提高道德标准,净化心灵,寻找美的纯真,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影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起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二)审美教育是美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运用哲学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审美教育它是按照美的自身发展规律来改造自身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基础教育,说它特殊在于它的教学内容包含的信息庞大,而且是以非具象的美感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但它又与其它的教育相同,就在于它与其它教育一样都是建立在社会发展实践基础之上形成的,这种教育对社会有着促进的作用。美育主要以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作为它进行普通高校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而在这些艺术形式中,尤其以音乐审美教育最符合审美教育普及性要求,并且音乐艺术伴随着人一生,高校学生也最容易接受这种艺术形式。

(三)关于审美教育的特征,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就总结了两大特征:其一,美感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征。美育是对人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种培养,它是按照美的一般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其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美育的又一特征。因为艺术教育是美育进行实施的主要途径。审美教育以艺术作品为媒介,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进行审美的教育活动,它的功用不是培养少数的艺术家,是要运用这种方式针对整个社会进行大众化的艺术教育,它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征。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正是基于审美教育的各种特征,结合自身的优势,成为了审美教育战线上非常重要的一员,也是最能让人接受的艺术形式。音乐艺术是通过有规律的音响组织进行的一种情感传达艺术,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劳动之中,它也是最直接、最客观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门艺术,是人类文明结晶。音乐艺术在社会中的影响是普遍的,它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一种反映。同时,由于音乐具有抽象性,它能通过音响材料作用于人的思想,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对音乐形象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音乐艺术可以通过自己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来表达其思想感情,通过聆听这些奇妙的音响结构影响人的情绪,或温柔或悲痛,让人们在欣赏中身不由己地接受音乐最直接的影响,在音乐的审美教育进程中,高水平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也同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尚情操的建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步入大学之时,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渐渐发展、成熟。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的生活经验,对挫折和打击的承受能力还不足,心身发展还不够健全,如一旦遇到困难,可能就会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原因,也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建立起乐观的情绪,培养学生们广泛的爱好,培养学生们坚强的毅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建立,种种这些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前提。音乐审美教育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它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普通高校中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来实现音乐审美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每次的排练和演出中认识美;也可以建立具有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中欣赏美,享受美,给学生们带来的美感,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审美教育,其目的都是共同的,都是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到美带给自己的启迪,让学生们在音乐艺术活动中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我们还要值得关注的一点,音乐还可以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为消除学生在压力面前产生的急躁情绪有一定的平复功能。

(三)音乐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在鼓励学生们进行音乐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艺术实践中更为主动的学习,在参与校内外的艺术展演活动中,培养他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们充分展现自我,同时提升音乐素养的自我展现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8-01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万物之中发现美,那么这个人一定是细心的、做事努力的。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的良好素质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审美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学校是培育学生的摇篮,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能够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世间的万物,用美去美化我们的情感和心灵。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美学教育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人际交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充满感情去看待这个世界,对于未来世界里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意义

美术教师进行审美课程教育的时候要将审美的感受力课程放在首位,这会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创造力。如果想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善于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感觉,我们对于美好事物能够形象地去感受和领悟,这样的心理活动就是我们审美能力的一种表现。审美能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无时无刻地发现美、感受美,这对学生的精神教育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在校园里,生活的周围,观察到的事物都能让学生感到美的存在,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包括学校的建筑,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观察,引发学生对事物的联想,学生在感受和联想的过程中就能获得美感,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美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审美在素质教育中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就能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美的感觉,所以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对学生传授音乐或者美术知识,应加入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对所有事物的感知就会是温和善良的,让学生能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和发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审美的能力。

三、审美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包括智力的教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技能知识的学习。而审美教育是具备形象、情感、自由、创造、感性等特点的一种领悟能力,具备了审美能力就能更好地将文化教育内容进行充分地接收。美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果学生具有足够的审美能力,那么在进行智力教育的过程中就很少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审美能力能让人产生愉悦感和兴趣。换句话说,审美教育为学生的智力教育提供了情绪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添愉悦感,为知识的接收奠定基础。审美能力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焦虑和疲倦,为教学增添了情趣,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下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理解吸收。

四、审美教育的进行

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就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展现出自己的审美观。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劳动、学习、课程实验、观察事物等等行为,都能够发现美的存在。因为美存在于世间万物,人在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中,最后得到的产品都是依据美的规律来完成的。所以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高尔基曾经说过的话也证实了美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把美带在身边。所以想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能力。

五、结语

审美能力是我们的情感体现,审美观离不开我们的具体情感,但是审美观中也具备创造的成分,因为我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不能只依靠情感的体现,还需要我们能够进行美好的想象和创造。所以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我们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不能只是依靠感觉,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去领悟审美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何其宗.审美人格教育新论[M].科学教育出版社,2014.

[2]周芳.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5

摘 要: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美术欣赏通过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学会鉴赏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欣赏;创新思维;形象思维;美术形象;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066-01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欣赏课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所谓情操就是由思想热情和理想信念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高尚的情操是每个学生应有的风貌。美的事物能给人以美的榜样,培养人的爱美之心,提高人判断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启迪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去创造美好的人生。美术欣赏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素质教育核心地位。

一、美术欣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人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欣赏教学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主要功能是审美教育,即纯正的审美趣味、正确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格调,健康的美术作品对培植高尚丰富的情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用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

目前,审美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需要循序渐进地取得成果。美术教学主要可以通过欣赏和实际的训练两方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术的含义很广,从绘画到建筑,从服装设计到楼堂的装修设计,从汽车的造型到家具的设计等等。甚至餐桌上食品的造型,都属于美术的范畴……美术教学中,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从格调高雅的作品中感受美术的情趣和崇高境界。

二、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美术课程是学生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这是由于美术活动的发散性思维和美术活动的过程决定的。所谓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作了如下描述:“由给定信息而产生信息,强调从同一起源发生结果的多样化和数量,它往往体现出迁移的作用”。同时他又进一步指出:“一种新产品的发明,一种视觉艺术的创新,都较多依赖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散生成是创造力的精髓。”美术学习是注重右脑的学习,强调感性的传达。美术表现的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同时还传达某种信息的艺术。这其中就强调了美术具有“创造”、“审美”和“传达”信息的属性,同时还要向观众传达某种信息。

三、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欣赏之所以为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想象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想象力来感染人、打动人的。美术欣赏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为享誉世界的典范之作。我们不仅看到蒙娜丽莎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随之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四、美术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首先,美术作品由色彩、线条、空间、材质等视觉元素构成。只要它遵循审美规律,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就能满足审美需求,直接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与此同时,美术作品还传递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对人的精神产生净化和陶冶作用,起到消除精神障碍、恢复心理健康的效果。因此,通过多样化的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欣赏、鉴别、判断、批评等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自由、放松的美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和多元智能的测试工具,从作品的题材、主题、形象、色彩、构图以及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能形象化地反映出学生的不同心态,清晰地显示出学生的多元智能品质,从而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依据。

学生通过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各种体验、成就感、自信心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控心理状态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激发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个人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形成和谐关系,对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美术欣赏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虽然只是美术学科教学里面的一个小的分支,但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等素质,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要把美术欣赏教学放在人的素质培养的环境下进行,在培养“发现美的眼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敏锐性、理解美的能力、创造美的欲望、提高表达美的水平,完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并加以培养,为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著,《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6页。

2、艾斯纳著,《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中国美术教育》2005年第6期。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6

随着社会诸多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地位在当今社会日渐凸显。由于社会人文素质教育与审美生活的转换,高校美学教育课程仍然需要加以完善。处于此种背景下,美学的多重动态结构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美学教学改革脚步加快。与此同时,对于享乐主义的抑制,学生品质的提升,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

美学教育;人文素养;意义与对策

一、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美,美育也是教育立足的根本。美学教育重要性地位凸显的当下,美育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如下几点:

1)美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美育教育的核心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

2)美育教育在全面教育中的必要性。美育教育因其独有魅力,在学生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育中改革中占据一席之地。美育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标准,这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美育教育,学生能树立健康的审美标准,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3)美育教育于成长过程中持久性。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德,成于乐”,著名学者王国维则是对孔子的名言总结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由此可见,美育教育不仅贯穿于学生的某个阶段,而是陪伴终生,具有持久生命力。

4)美育教育在学生中的隐蔽性。教育过程中的每个学科涉及研究对象不同,不过不同的学科能够展现出不同的美,给学生心灵上的启迪,让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美育教育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提升审美标准的同时也对周围事物有了更新的评判标准。

5)美育教育的艺术性显著。美育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体现方式之一,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的基础。素质教育始终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的魅力在于美的品鉴,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其美的评判标准也随之提升。

二、人文素质教育现代化意义

1)明辨是非、遏制不良消费。我国的经济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文化形态发生着转变。由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盛行,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盛,有利于世界不同文化意识的相互影响。物质生活得以保障随之而来的弊端就是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主义的文化观念重视交换价值.漠视使用价值:看重声誉与利润.轻文知识与真理,导致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的世俗观念在肉身欲望的驱动下沉渣泛起,并最终产生人的精神萎缩、情感淡薄、人性缺失的恶果。鉴于上述情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我国应试教育相结合,用人性基础教育弥补专业教育的缺失就变得极为必要。人文素质教育讲求将人文精神作为学生培养的本质,将人文知识与实践训练作为教学手段,从观念上挖掘人性价值,激发学生实现梦想决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所以,从本质层面分析,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用培育“双向度的人”来遏制消费主义文化,防止人性的丧失,从内心深处对学生心灵进行呵护,激发学生情感交流。

2)铸造优秀品质、构建核心价值观。因为消费主义观念对青少年思想的“侵略”,加之我国传统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不完善,学生完整属性有所破坏,进而使得人性、感情、信念以及肉体方面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但是想要改善当前状况,就应该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整,完善自我功能,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得以提升,通过此种方式促进人全面发展,推行素质教育。通过这种方式,人文素质教育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品质,完善自身,铸造优秀品质,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自身内涵,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要将自身价值最大化,在社会关系中发扬优秀品质,展现丰富的个人内涵,将人文素质贯彻于现实实践之中,促进经济文化、人文地理、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实现,使得社会在统一状态下,协调一致发展。

3)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我国从事科研项目研发的工作人员用实践告诉我们,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来源于社会实践,同时也能够从人文学科与人文素养中得到启发,尤其是人的第一感觉。想象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美育。这一点在信息资讯时代显得更为重要,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当前。信息产业的发展中,想象力更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科技信息产业主要是针对软件的开发与网络平台迅速传播,但是想象力能够在软件的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以上因素分析,人文素质教育就成为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三、改进美学教育,提升人文素养对策

1、加强学生审美意识培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者,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勇于发现身边的美,从主观上对外界产生兴趣,进而萌发改造客观世界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素质培养。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发表言论“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审美意识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生活态度的培养应该借鉴实际,从实践中寻找美的所在,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

2、加强学生艺术鉴赏力

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提升可以分别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对外界事物进行判断的基础。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在于实践的不断积累。学生从本质上若是缺乏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就会思维僵化。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客观事物美的展现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评价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理解,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继而对其展开评述,发现其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升心理素质,在充分展现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不只学会发现美,还要创造美,从创造美的过程中丰富内涵,以待厚积薄发。

四、结束语

人文素质教育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者、创造者。其中的美育要培育个体的和谐人格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主动地扭转传统美学教学偏重于上述审美统一体中的后者的局面。并遏制大众文化思潮中享乐主义的心理冲动对审美的实用性、功利性的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赵卫东.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2(09):120-120.

[2]韩文涛.高职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中国人才,2013.3:216-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