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1

摘 要 档案的作用还是普遍存在的,档案对于企业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有效的档案资源能极好地促进企业资源的开发,可以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油田单位而言,档案管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规范性管理的基础与前提。作为企业管理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生存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关键词 油田 档案 管理 重要性

一、油田基层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企业从它创立之初就不断地积累着企业档案,企业的文化思想忠实可靠地记录在企业的全部档案之中。它不但记录着企业产生、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它还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每个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对于单位的生产、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单位文化建设离不开档案,没有档案,文化建设就难以持久,就没有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做好油田档案管理的方法

(一)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是企业首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档案是一种重要信息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正积极地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拓展档案信息资源

在规范档案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档案信息资源,这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档案馆,系统地了解了档案与档案工作概述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对各类档案进行收集、分类、立卷、归档、利用等管理程序,对档案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全方位地了解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明确了日后管理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

要将档案管理工作做细做实,首先要制定一个工作计划安排收集资料、归档工作具体时间,定时向各科室各部门收集相关文件,尽可能齐全完整,并要做到随收随归,方便平时查找,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资料的质量。同时,要着力完善档案类目的编排和存放工作,从细处做起,保护好档案和便于今后利用档案,为解决企业发展所需各项问题发挥余力。

(三)自觉提高业务技能,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认真研究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各项档案制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这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如何能学以致用,是当前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日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单位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一是要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知识,提高认识档案知识的水平。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

(四)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

档案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为使档案信息资源不流失,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有了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才能保证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实施开展,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一是将档案管理制度正式纳入企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档案的部门或人员;二是建立健全公司档案工作各项制度,依据制度对有关部门进行档案目录汇集和使用调控。旨在提高职工档案意识,确保档案完整、准确和安全;三是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主要环节要照章管理,并纳入企业管理运行程序,有利于从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管理、归档有序进行。而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程序,纳入企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三、对油田基层单位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要发展单位的档案事业,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才能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本单位各项事业服务。尤其是工作在油田前线的综合管理人员更需要进行档案管理的专业培训,才能更好地胜任他们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加强基层单位与相关单位档案管理的横向联合和资源共享

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同时可以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资源互补,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资金紧张等矛盾,更好地满足单位生产经营的需要。

(三)加强档案信息的后期利用和学习

档案资源是每个单位十分宝贵的一笔财富,加强它的后期利用可以更好地保持档案工作的生命力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把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作为新员工进入单位的一堂学习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相信在公司、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者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会将档案信息资源变的更有活力,更赋生机,真正地为油田生产、开发、经营服务。

参考文献: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2

开放大学是在原电视大学体系基础上改建而来,属于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范畴,办学定位就是培养合格的“当班人”。上海开放大学于2010年建立之时就明确将办学目标定位在构建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平台。而如何充分体现开放大学的“开放性”,是专业改革的头等大事。行政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发展起来的专业,以政治学和管理学学科为理论基础,为党政机关培养具有现代政治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干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组织内部的现代化专业化管理需求增加,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层次也丰富起来:行政管理不仅包括政府公共管理,也包括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从层次上也可以分为高级、中级和基层三种管理。

二、专业培养目标方案改造的逻辑演绎

要解决上述问题,上海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改造及需要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也需要从实际出发回应社会现实需求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多元化

上海开放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生源构成以企业员工和社区服务人员为主体,因此上海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培养适应上海区域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掌握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现代行政管理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同时兼具较好的政治素质、法律意识、人文素养,能够在上海的基层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及具有优良素养的劳动者。

(二)专业培养要求层次化

在专业优化过程中,应综合专业特征、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素质等三方面因素,将开放专科层次的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解构为三个层次:一是知识要求,即具有较为完整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较宽的行政管理专业视野;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二是能力要求,即具有较强的解读法律与政策的理解能力和适用法律及贯彻政策的执行能力;具有较强的行政工作能力,具有运用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参与到行政管理的网格管理中。三是素质要求,即具有从事行政管理事务性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基础能力素质等;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担专业工作的身心条件;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三)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最终要由课程体系来体现。上述专业改造的总体思路必须落实到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上。在课程结构方面,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次的培养要求设计;对应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按照公共行政(政府营销、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企业行政(企业行政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三个方向设置专业选修课。

(四)强化实践教学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行政管理专业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行政管理岗位背景进行多元化设计,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首先考虑到了实践的因素,许多课程都以“方法”、“实务”、“应用”命名,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时分配上,专业课程安排了不低于20%的课程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三、对专业改造的反思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3

基础管理是企业的基本管理,是企业实现目标效益、稳定发展的起点和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离开了基础工作,一切工作都会失去立足点和切入点。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必须咬住基础不放松。*年,公司党委将抓“三基”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推动市场开发、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一项战略举措和长期任务,旨在推动基层管理标准化、工作现场标准化、岗位现场标准化,通过扎扎实实地打基础,促进公司内部管理工作实实在在地上台阶、上水平。

抓住基础管理为主体的管理工作,就是要抓好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从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入手,加强成本管理、重视以库、站现场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做好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技术监督工作,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检查考核制度和领导责任制,抓典型、促落实。就公司当前而言,应突出抓好“三基”工作。一是狠抓以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加油站班组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载体,打造星级加油站。创建学习型党支部要建设学习型的班子,带出学习型的队伍,形成全员学习,上下互动,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用不断增长的学习能力推动创新,追求卓越,充实后劲,改善知识结构,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到“四先”即:观念上领先、技能上争先、行动上率先、业绩上创先。切实加强以党团员为骨干的加油站班组建设。二是狠抓以规范岗位责任制为重点的基础工作。要结合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切实抓好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坚持、完善和落实,积极组织员工加强内控体系学习,掌握岗位工作内容,明晓岗位工作标准,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了解相邻岗位的流程衔接,严格做到按照内控体系办事。公司内控体系就是要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严考核、硬兑现。*“12.23”特大井喷责任事故的教训表明:违章指挥、违规操作、低标准、老习惯、侥幸心理的根本问题是有章不依。抓基础工作要始终坚持不放过一个“低标准”,不原谅一个“小差错”,不容忍一个“过得去”。三是狠抓以加油十三步曲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坚持从正在用、正在干的内容抓起,边学边练、学用结合,坚持把集中培训和岗位自学结合起来,采取岗位练兵比武、基础知识竞赛、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形式,一日一题、一月一考,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油品基本知识、安全管理常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同时利用倒班、工闲时间开展经常性的技术学习,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现场技术培训,造就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岗位能手。公司将把广大员工的学习情况与评先评优、收入分配、岗位动态管理相挂钩,使广大员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学标准人、上标准岗、干校准活、交标准班、出标准成果的良好局面。

基础管理工作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加强基础工作的核心是规范企业和员工的经济行为。“执行”二字不可忽视。要立表率以导之,务简明以易知。仅是嘴上说,会上讲不行,要真正体现在广大员工的行动上,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这样,企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能挂在口头上,而要认认真真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力求做到:基础管理教育以落实为目的,规章制度措施以落实为本,总结考核以落实为依据,在执行制度上人人平等,无论干部还是员工,谁违反都要受罚,干部对员工执行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员工对干部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监督,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三基”工作是一项全员性的工作,必须全员参与。“三基”工作是一项广泛性的群众工作,与每一名员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大员工要增强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力争上游意识,认认真真地从本职岗位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落实好“三基”工作。“三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它贯穿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量大而面广,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养成。加强“三基”工作只有起始,没有止境,更没有捷径可走。抓“三基”关键要克服作风漂浮和粗技大叶,以不厌其烦、不厌小事,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精神,以即使简单的事情也要持之以恒去做好的认真态度去脚踏实地工作。因此,加强“三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原则,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坚持不断改进、与时俱进的原则。既要发扬“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现代企业的特征,树立全新的管理观念,增加科学的管理内容,追求最佳的管理效果,给公司基础管理工作赋予新的现实意义。

抓好基础管理工作,牵涉面广、任务繁重,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加强领导,全面规划,依靠员工,认真实施,我们的基层基础就能打牢,基础管理工作就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4

摘要: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对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培训体系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制约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因素,希冀对国企员工培训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培训 国有企业 影响因素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的一项常用手段,能否设计一套高效的培训机制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吸引、保持住人才队伍,是否能够有效调动现有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一、员工培训基本理论

1.员工培训概述。员工培训是指向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相关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和训练。

2.员工培训的意义。第一,员工培训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里,企业资产的增加不仅意味着物质资料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资本增值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物质资本吸引力的增强。而这些,离开人力资源都办不到。第二,培训和开发活动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根本途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力,人力个体素质将趋向高层化。企业发展靠产品,产品创新靠人才,创新人才靠培训。因此企业发展对培训的依赖程度将日益加深,培训投资将会日益增加。第三,培训有利于减少内部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内部的沟通、联系、委托是有成本的。减少管理成本,协调人际关系,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自觉性,协调集体与个人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沟通思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委托成本,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二、制约我国国企员工培训的因素

1.认识不足,严重制约培训体系的健全。首先,认为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已足够企业使用,培训只增长员工才干,对企业没有多大益处,即投入小于产出。 其次,传统生产技术给企业管理者造成错觉。传统生产技术条件下,员工只要懂得和掌握某一种技术,就能终生受用,无须或很少再要进行人力投资。再次,企业对员工培训主体存在认识误区。

2.培训方法和技术落后。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员培训偏重于“课堂教学”,培训时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培训双方的交流与沟通。而且,国企培训模式多局限于“老师讲、学员听、考试测”的三段模式,由企业请进专家办技术培训班、开专题讲座的情况很少,通过现代化的电脑网络技术进行员工培训的国有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方法和技术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培训创新的重要因素。

3.培训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在现代企业里,管理人员作为中坚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沟通作用。如何区分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并实施不同的培训内容,是目前大多数致力于培养一支出色管理队伍的企业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许多企业培训只是对中层、基层员工—高层管理者忽视培训,许多企业尽管重视员工培训,却只是关注中层、基层员工的培训,忽视了对管理层和决策层领导的培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许多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领导其实很缺少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必备的管理技能,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对他们的培训比对一般员工培训更为重要。

4.培训执行的偏差。在推进企业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存在不能真正理解的培训目标,仅仅将培训任务完成,将基本知识的掌握等要求当作整个企业培训的目标任务,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在执行培训政策、计划中缺少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方式,一些计划的实施脱离正常的培训目标等现象仍有发生。

5.培训评价体系不完整。首先,没有对受训者的状况进行考察,即缺培训前的评价,造成培训与需求的脱节。其次,培训过程的评价不完整,没有监测和评估,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及时得到反馈。再次,培训效果评价几乎没有开展,以至培训没有系统的总结和分析,这也就无法对系统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战略因素之一,在竞争快速发展的当代,健全、完善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已经成为当代企业所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影响国有企业培训的因素依然存在,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实际出发,才能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文霞.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2]赵曙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杨静.对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3)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5

一、连锁企业行业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连锁经营行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性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国内实际培养总能力还不足人才需求的1%,中国连锁业管理型人才未来3-5年内将长期面临人才荒窘境。据《名牌时报-超市周刊》进行的连锁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显示,营运、采购、店长成为连锁企业三大稀缺人才。有78.57%的企业需要营运或采购人才,在这其中,71.43%的企业需要营运人才,50%的企业需要采购人才,而对营运和采购人员同时需要的企业占所调查企业的42.86%;有53.57%的企业需要能适合店长职位的人才。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连锁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大量的基层和中层门店管理专门人才,这与高职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向十分契合。高职院校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各类连锁经营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营运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物流配送管理、业务推广、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的基本原理,熟悉连锁企业购销存业务流程和人、财、物、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连锁店经营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连锁企业行业标准

因为多数连锁企业提供给高职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门店基层岗位,如收银员、理货员、营业员等,以及门店主管及见习主管,能够在连锁企业总部职能部门担任管理岗位的高职生很少,所以,高职生未来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门店中、高层管理岗位。因此,我们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连锁企业门店主要岗位的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标准相衔接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大多数还是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还是由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承办,还没有纳入学校教学的一部分,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没有实现很好地衔接。高职院校连锁专业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适应连锁企业的需要,就要解决连锁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问题。根据《零售业职业经理人(店长)职业标准》,初级零售业职业经理人(店长助理)要求了解零售业发展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现代零售经营理念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零售市场分析与企业定位、门店管理、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零售组织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根据连锁企业门店基层岗位、门店主管、店长助理等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参考《收银员国家职业标准》、《理货员国家职业标准》、《营业员国家职业标准》、《零售业职业经理人(店长)职业标准》等行业标准,笔者认为连锁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有:

1、销售技能

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销售技巧;观察判断、计算能力,掌握顾客消费心理及其变化规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理货技能

商品陈列技能,熟练商品陈列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商品陈列的位置达到销售的目的;掌握卖场主要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技能、商品标价技能。

3、收银技能

点钞技能、收银技能,熟练收银机的使用,掌握识别伪钞的能力,掌握条形码技术、包装技能、顾客应对技巧。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连锁专业应采用产学互动、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的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构建教学体系时我们应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可以将连锁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1、专业平台课程:从事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首先应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具有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与管理分析能力,掌握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本方法,能应用统计技术进行企业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分析和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因此,连锁专业可以设置《管理学实务》、《经济学原理与实务》、《基础会计学实务》、《统计技术》、《市场营销实务》、《消费心理学及实务》等专业平台(基础)课程进行以上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2、专业技术核心课:因为连锁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有收银、理货、销售、门店管理、配送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管理技能。所以,连锁专业技术核心课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围绕以上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开设。专业技术核心课可以设置《连锁企业商品管理》、《理货管理实务》、《连锁企业门店管理》、《门店实习》、《连锁企业推销技术》、《连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

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6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人才培养应立足地方,结合地方实际,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建立起注重专业素质教育,采用传授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与提高专业素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方向指导和培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桥梁、公路与城市道路、房屋建筑、矿山建筑等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学习。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工科数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应用前景。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设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

4.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5.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

6.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根据人才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借鉴老牌院校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地方院校与重点院校的专业最大差别是学生的毕业去向问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当定位在为土木行业的施工建设单位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些单位对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掌握有关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具有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和工程质量管理与评估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结构设计、工程测量、材料试验、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设备使用的基本能力;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具有进行工程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在培养计划的设计上,要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要求来设计教学目标和制定教学计划,要突出针对性,有侧重点,用人单位的需求应是教学培养方向的主导因素。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体现“足够广度、必要深度”的原则,一般基层单位工作比较复杂,专业划分不细化,大部分是多工种,相关专业交叉和综合。因此,这样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体现“广度”的原则,拓宽学生的专业涉猎范围,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深度”的把握。

2.注重与行业接轨。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技术型学科,考虑到其学科性质并结合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其培养对象主要应迎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技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毕业后到单位能够尽快适应,直接上岗。一方面,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在一定范围内选用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信誉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结为合作伙伴,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证实习、实践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性教学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体系,成立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主要组织编写和审批各类教学大纲、指导书,检查实践教学进展情况和对指导教师进行考评等工作。实践大纲要通过有经验的教师来制定,大纲应包括训练目的、内容、深度、实施方法和有关规定及要求,具体操作流程,尽可能做到直观,供学生提前参考。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论、技能、素养三者之间的潜在联系,把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在具体工程中吸收有用资讯,鼓励和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

二、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